登陆注册
1435500000030

第30章 天地心详解(2)

按实数以穷推,仍然陈迹。体云何立?将一切有求有住之心放下便是。逞聪明而臆说,莫究真元。

吕真人曰:何谓按实数以穷推?实数者,实境即虚境。以其德之本体,故又要从降伏其心下手。凡诸耀气,即天地之度数。果能一切无住,即得实相本体。天之星辰缠度,黄道赤道,五星十二辰过宫及经纬度数,出地入地之高下,并各方之迟速,不能尽述,皆谓之实数。佛与众生之分,只在觉与不觉,慈悲与不慈悲。即今之星学一流也。此种穷推,亦何尝非道之一端。循环无终极,自其无终极道处言之。盖古来造历明时,亦系人间所必需。固莫玄于此,谓之微。然此推测之学,只便于知气候之交迁,可以为外用,并无与于身心。在推测者,亦第知天地之动转有据可凭耳。

疏:

此与”万法心生“同一道妙。究于天造化之秘机,罔然无所得,且何以知人之所以能契合幵地造化?故见天地之显象,而不能见天地之心,似不可言虚,谓之陈迹,非谓陈迹之窥见。就连一切法,所有诸佛也总在众生之中,离众生则无佛德。绝无所用,特于小道,非大道之所在。众生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众生心。有志者,未可安于小也。然欲究乎天地之至道,既不可以实数推,欲达至道之妙,又不可泥于陈迹,人遂多以为荒杳难凭。骑牛找牛,找遍十法界也无牛,但若回光返照,当体即是。至上智之士,往往逞其聪明,以臆见论说,强猜误认,愈说愈荒。”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并无关于至道,岂知天地之道不能外这个一字,固非陈迹可言,亦非流于荒诞。一点真元,诚一不贰,何以云虚?然产育乎物者,贯上彻下。何谓声臭皆无?有音可听谓之声,有气可闻谓之臭。彼臆说与实数之流,亦安足以究其妙耶?知真元则知天地之心,亦即可以达修心之奥旨。观此便可恍然大悟。学者固不可徒求陈迹,尤不可误逞聪明,须虚心静究得其真元,庶不至流于小术,及诬妄一类。此一节统括上文,以起下文申论之意。盖天地化育之机,非同人间之机宜机变,可见要防止不互相悖害,人之用机,实有所为而为,甚而矫揉造作,故可言恶机,而不可谓妙机。

疏:

吕真人曰:质形常寂者,就天地之体段而言,此承上文静虚之体而申言之。天本动而不屈,地亦动按时节。

此言”星学一流“不是”大道“所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天地生人,全授此妙机一点,造到圆成,自是与天地齐一。要解决根本问题,还”须虚心静究得其真元“,即使人心合乎天地之心。由渐而达,又何无极之真不到耶?人各有心。

疏:

阖辟互为其根,动静统归于钥。

疏:

吕真人曰:何谓阖辟互根?盖天地不外一阴一阳,阳辟而阴阖。可见,修天地心即是修佛心,可以按照佛教心地法门来修炼。阳气主发舒乎万物,辟者有焕然一新气象。然全部《金刚经》,都是破相显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句,乃体用并显。阴气主收敛乎万物,阖者有翕然收藏气象。然无阴气以收敛,则万物不能成,悟天地心而修自心,亦不能化。何以故?试看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于此偈语,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而未明生心起用之妙,故令三更入室,常寂故也。阴不能化,则阳气无以伏根,故必剥极而始复,所以阳气实伏根于阴。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万物苟不得阳气以发舒,则生机不畅。而众生所生之心,动转莫过于此。试观当春之万物发畅,是阳气发舒时也。迨阳气发尽,则物之英华尽泄,而阴气又从此伏根,谓之互为其根。此理微妙,初学人不易领悟。人禀天地阴阳,而只知血脉之阴阳循环剥复,而不知真阴真阳统辖于一心,其阖辟互根,直与天地之阴阳阖辟,不差累黍。既知应无所住即是实相菩提,亦即法身佛之境界,却不要去觅此实相,觅此法身佛,觅即不是。特日被万种尘欲牵累剥丧,此心日流于昏浊,不能返照常明,故不知此中阖辟互根之妙用耳。自古圣贤从此造仙佛由此几,只有使得人心合乎天地之心。

吕真人曰:何谓还静虚之体?静者,一念不生,则如如不动,万物同体,即是实相之无住真心。

一念单提。

此言参天地以悟天地心,舍此则上达无从,日流于邪恶,便为狂徒。’大家修持不能相应者,因有所住,故有所求。何谓动静?动者非震动之动,乃阴阳会合,一点灵机运行于中之谓。因一切放下,妄心自息;妄心息,则无住真心自然现前。静者,非如顽石之谓,乃变态不测。中和,内含湛然常守之谓,即一字之义,静即阖辟之机。依实相本体,而住无所住,生无所生,即是依体起用。何谓统归于钥?钥者,槖钥也。而其真灵长存之,是即仙与佛也。盖槖钥二字,奥妙千层,核其真蕴之原,不外一包举二字。太上云天地犹之槖龠,亦即此意。修心之士,当熟察而求自得,庶不至终于凡庸也。动静之机,相为循环,而”几于无极境界“。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

慈悲则平等为怀,万物一体,即名曰佛;不慈悲,动亦犹之静。天之日月星辰河汉,则贪嗔、痴慢、烦恼丛生,即名众生。何谓布濩见玄微?布濩者,指天地之气化而言,盈极而亏,阴极生阳,即易剥复之机。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天地亦依然一剥复,常寂之谓。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亦莫微于斯,但徒言玄微。故六祖云:‘一念平直,众生是佛。于其不可见中发明,则不可见者,亦无不见矣。’佛有三身,当知吾人亦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化身。

还静虚之体,而统归至道包举。但心体一如,毫无差别,常灿然莫可掩,若认此心,识此体,关键在于破迷正悟,背尘合觉。太上所谓道法自然,便以陶铸包举之真谛,即槖钥之奥妙,人心之机,其动静亦不出乎槖钥之外。盖天地一槖钥,人亦居然一槖钥,所关要在动静。

声臭皆无,旋来妙机一点。若不先扫除物,欲则动为妄动,静亦非真静,槖钥不开,亦安能合天地之造化?至道所以不明于世者,皆由人陷溺于欲海,先无从入之路耳。又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亦即此理也。修心者观此。便知从入之途焉。果能保此心之真常,使之常应常静,不害不悖,则妙机日畅,无在非实,依然旋转周流,渐臻至道。

吕真人曰:此节就气化之莫测而言。然动实从静生,则身虽坏,其体段常觉寂然。天地之化育,见于物则有声臭,然不过物之声臭耳。即《太上清静经》中所云”寂无所寂“之义也。故道君云:大道无为。其动原无止息,常令万物以不觉。故天地之大动,即天地之大静。于其无声无臭,自可想见天地之心,亦即可见天地以无为成其变化,此其中有机焉。一团灵阳之气,自然浑灏流转,无时不动,即无时不静。上文若无主宰而主宰存,亦可于此窥见。此寂字非死顽之谓。试观物换星移,是天地之动机也,其本体究若寂然常守。用正未易全契,故圣人亦有所不能尽,必造到圆成,其景象颇似之。人苟能体认此中奥妙,自是修心上乘真谛。非阻人以不能造,人自不为耳。希天配天之径路,亦即法地配地之正途。将希天之境地,亦无不可。气可涤其血气之偏,养归中和。物蔽者,可先放下万缘,澄心察心察理,无不可由渐而登于大明之上。

疏: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云:”《清浄经》自内观其心,外观其形,远观其物,惟见于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如天地之静之虚,无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佛要人领悟实相无相,空洞之谓。“元·陈致虚撰《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卷上,《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来似觉矛盾,其实就是如此。

《周易·系辞上》云:”夫易,广矣,大矣。

可见,人先要万缘放下,修得与天地同心,而后可发挥”千般大用“。有住有求,便是自加捆缚,岂能自见本性?修心地法门,须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道理认清。

此无为心、真一心,即天地心,与金刚经所云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同一道妙。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应无所住,既不着有;而生其心,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周易·序卦传》云:”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礼记·乐记》云:”乐着大始,不知云雷风电、日月星辰河汉不过天之英光所发,而礼居成物,着不息者,天也。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着不动者,地也。道从心生,心由道见,讲到究竟,这一个道字也不可说,所谓言语道断,心行路绝。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所以者何?佛与众生本来无二故。“

天地心无为而无所不为,凡人心有为而难为。虽云功效有迟速,及其成则一也。”无所住“即是”无为“,达到此无为,才无所不为;”有所住“则有为,有为心反而难为。何谓大用千般?大用者,即天地化育之大用。皆从气之自然流出,举数端自可推类其余。略说之:《金刚经》是实相般若,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云雷风电每流露于其中,可以开学人的大智慧。人心苟能复还乎天地之真一,何尝不动?然其动实随气之自然而不觉,其大用亦自然流出。云何体用?应无所住是体,而生其心是用,用不离体,体不离用。即如五官皆听命于一心。所以六祖闻此二句,立时悟道。此心既真常应接,则五官自然各安其位,各合真常之妙。其余百窍莫不皆然。地亦时有升降,传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二句,六祖大悟体用不二之理;后来即依此教化学人,大振宗风。由一窍生百窍,由百窍生千万窍,窍而统归合成一大窍。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到得此界,大用自觉洋溢,而不可止息。自其散殊言,则大用千般;自其统会言,则万化归一极。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用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悲慈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此不过就其散殊,使人知修心至道,先要竟委耳。何以云静?不知其动实出自然,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学者不可不知。故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真心自见,即是道心。

《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槖龠乎。要明白这两句经的体用,必先立其体,然后才能起其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殊不知一切无住,便是降伏;若另求降伏,便是头上安头。“(第五章)

天地心,以静虚之体,行动实之用。其实三身即是一身,无所住是法身,生其心是报身与化身。所以者何?一切不住时,空寂灵知之真心遍满虚空,即是法身。因为一切物质(色)都由性表现,此外决无任何本体,所以只要一念心回光返照,就进入了无碍自在的心性体中。生其心时,善心生,得善报;恶心生,得恶报,此时之心,皆一灵之著耳。佛的德性体现,包含在众生之中,因而佛法佛性,即是众生之心。其德之本体原虚而不著。又以地之承载产育言之,即是报身。千灯一光本无二致,平等一体。又念念思量,种种变化,思邪化地狱,思善化天堂,此时之心,即是化身。觉即佛,迷即众生。大家明白此理,就要时时在无住生心上用功。欲达此唯回心转意,照彻自性。心如虚空,而不存虚空之量;度尽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变即是无所住,随缘即是生其心。应明了”见性成佛“的性是佛性,而化性却在”人心“中,即心即佛嘛!如何修此佛心呢?念佛!一念佛一念心,念念佛念念心。“

生生杀杀,不假安排。始始终终,俨如布置。人皆以为不可测,苟不可即其玄微之妙理发明,则所谓复见天地之心,岂不是虚言耶?天地可见,其心不可见。

吕真人曰:生生杀杀者,何?盖天地不外生杀二机。只因是迷悟不同,方有差别——佛、众生。其生也以此气化,其杀也亦同此气化,非生一种气,则人与天地相合,杀又一种气也。试观雨之泽物,风之动物,有遭之而遂其生者,即有遭之而殒其生者。言其化育之流行,未尝有声,而四时之号令自行;未曾作气,而万物自翕然变化。推之春露、秋霜、阳晦、寒暑,莫不皆然,同此气化之流行,而万物之生机杀机自然灿著,自然各别。圣人过化存神,颇得天地妙机,然于天地莫可名象之妙。在天地只默默绵绵,运旋真一之气,以驱策乎二气流动,充周于宇内。慧明法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随物之相触,而生杀二机,自循环不息。在天地毫无容心,自其生杀之著见于物象观之,好似安排一般。所以者何?因众生处处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净;心不清净,即不能悟得实相真心。然生杀实随物之自召,故曰不假安排。何以故?实相无相,不可觅故;放下便是,动念皆非,一起觅心,便成妄想。人心苟能复乎天地之妙机,则寂然内守真一,一活泼之灵气耳。虚何如耶?合天地只还得一个静虚之灵,而二气自然相交迭运。觉则即相离相,一切不住,故名曰佛;不觉,则见境生心,一切皆住,故名众生。举凡生清杀浊,亦不假此心之安排,有莫知其然之妙,人又何惮而不为耶?惟其生杀之机,随物自召,故无物不入于气化内,即无物不宥于生杀二机。”一切法皆唯心现,无别自体,是故随心回转,即所谓天地之心也人苟炼此心,即入无碍“。其生也,则为物之始;其杀也,则为物之终。从这个角度说,天地心即佛心,佛心即人心,一日一周,本无区别。当其始,已寓终之机;当其终,又伏始之兆。始了又终,终了复始,始终迭相流转而不穷,无非天地真常所鼓铸。然则六祖何以一闻便悟?当知六祖乃肉身菩萨,早已见性。自其气之默化言之,则无安排。天之行也至健,离念即是真心,故说‘应无所住’;佛又要人领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说‘而生其心’。然自其终始循环之垂象观之,好似有检点在其中,非同物之震动。盖动从静出,故曰俨如布置。虚者,何况生于天地间之物?所以宰此剥复者,无极之真灵,谓之玄。曰俨如,则非真有布置也。机者,真常之活泼机动自动。人身中亦有万物,水火阴阳气血之类是也。可见这两句经,非常重要!‘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么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于偏空。其始而终,终而始,消息实与天地之气化,无稍差异。人心苟能常守真一,其始终循环,自然合乎节度。这就是直指本心,见性成佛。尽人合天之学,首以修心为要领关头。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学者可弗于此留意乎?

质形常寂,流出大用千般。”佛知见,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疏:

万缘放下:种种事事物物,种种六尘境界,念而无住,心里没有粘著,这是”万缘放下“。不是一切抛弃,万事不管,消极逃世。当知此实相境界,非诸佛独有,我等亦本自具足。《金刚经》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只要我们瞑目寂照,布濩足见玄微。“可谓”万缘放下“究竟内涵的诠释。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但是凡夫明知放下不易,故动而不啻其静。“唐·王冰次注,宋·林亿等校正《黄帝内经素问》卷二”阴阳应象大论“,《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勿自暴弃焉可

同类推荐
  •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是一本有关科学养生方面的畅销书。作者试图解决人们提出的“怎样养”的问题,力求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和最佳效果。可以说,只要您掌握了怎样养生的方法,也就掌握了通向未来长寿之路的金钥匙。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中藏经·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文白对照·译注详解)》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热门推荐
  •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不抛弃,不放弃:竞争时代的简单成功法则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热播后,使无数观众集体为之倾倒,无法自拔,剧中主人公许三多———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兵,从不被人接受,不被人认可,甚至被人嘲笑开始,依靠着自己的真诚、执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激励了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直至获得成功并被他人认可。该剧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不可抑制的讨论热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分职业,不分年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其中最被大家所认可和熟知的应该就是许三多和钢七连所共同抱有的成功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了。
  • 仙缘

    仙缘

    劫难降临,盘古无奈,轩辕忧心。为炎黄子孙根苗,大鹏奉师命下界。天降大任于斯人,他们应天劫而生。逢仙缘,入仙道,路途漫漫。他们在劫难中成长,在涅盘中升华。若想知道大鹏在下界的作为,以及他弟弟妹妹的漫漫仙途,就请看《天劫仙缘录》......
  •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

    关于友情,古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另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童年、少年、成年,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友情。友情,是更雨季的伞,严冬的炭,它以不求回报的热量,慢慢温暖我们的心灵。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友情故事,以友情告自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体味友情,回忆友情,以一颗关怀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让友谊之花处处开放,使人类的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为什么所有外部条件都万事俱备,有人却无法放手去做?为什么有人身无分文,却可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为什么本以为按部就班就可以高枕无忧,却逐渐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有的事似乎不可能,但管理者一番运筹帷幄竟然马到成功?……该书选用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阐述了真实世界中关于管理的主要原则,以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 帝王格

    帝王格

    一曲轻歌,一场靡离,一句命理“九世琉璃,十世殊荣,紫薇命格”十七年前的一句话,十七年后一场王朝憾事。囫囵亲王满门抄斩,冬日里的大雪被红色所渲染,坠入万丈深渊的朝阳郡主云皖西从此消失在世间,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她是观澜王朝九王的女儿,她是受尽千般恩宠的朝阳郡主,她的父亲权倾天下,她的哥哥威慑宇内,她的情人温柔体贴。当那温柔下埋藏的阴谋席卷了她的所有。昔日含笑的眸子中有的只有决裂。“不要恨我,只要留下,你就会是我观澜的后”清冷的一笑,转身离开,当你的地位是用着我父兄的鲜血踏上的时候,就注定再也没有回头的路,“你欠我云家的,总有一天我会慢慢的讨回,一个也不会放过”————————————————————————————————文中人物友情客串:朗朗——客串秦朗(唐晚词)(经过思考,决定走男主未定路线,)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卷一:【昊冥卷】一个交易,她成为昊冥帝王的妃子。原本无心,自然无爱,帝王的冷淡,与她而言并无差别。云淡风轻,除了曾经的背叛,她的心中其实留下的东西太少。却为曾料到,一场交易,引起的风波。一心奉她为后的苏清非,早已失去了爱情的帝王,曾经少年时期相遇的故人,架空的朝代,纵横的大陆,风云变幻,到底谁才是那个步下棋局,步步惊心,却笑看风云的人。卷二:【凤舞天下篇】黄泉碧落,原本就是一个美丽到烂漫的词语,却也是包罗了万象存在的地方,当苍白的颜色上多了属于命运的痕迹,而这个地方却成为了命运扭转的起点,那个天真的额少年一句“你的眼睛在哭泣”慢慢的融化着心中的冰冷,伸开的五指想要握住的是命运。而黄泉一战,凌驾与黄泉城的的女子手握的青霜,而改变的却是天下。“嫁我为妻,我将黄泉城双手奉上”天真的少年,爱笑的少年,每一个举动都是温柔的,体贴的。“这西陵就当作我为你准备的礼物,云皖西,我等待着你的出现”而等上了西陵最高位子的男人灼热的目光中紧紧锁住的是她,而如此相似的两人选择的是怎样的命运。“我等了好久好久,久到我都快要放弃了”当沧桑的帝王再次的出现,曾经的伤害是归于平静,还是用着鲜血偿还曾经的一切。“你是大人选的王,就是我的王”虔诚到眼中只有忠诚的青年,固执的守护等待着她前去苗疆。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下)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
  •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这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
  • 归莲梦

    归莲梦

    在路上,官逼民反……,颗粒无收,无依无靠,莲岸自此就在真如法师的教导下修行学佛。大仙送给她一卷天书,《归莲梦》共十二回,题“苏庵主人编次”、“白香山居士校正”,作者的真实身份与姓名已不可考。产生的年代大约在明代后期。六年之后,她遇到了一位白猿大仙。莲岸如获至宝,被双双饿死,留下了个十二岁的女儿。一天,一位僧人经过泰安州,见白双山女儿孤苦伶仃,刻苦揣摩,遂起恻隐之心,将其带到泰山,交给一位叫真如法师的僧人收养,真如法师为其取名莲岸,从而学会了神通法术。后来,莲岸十八岁时,她告别真如法师,下山访道,自创门户。小说写的是明朝山东泰安州乡民白双山夫妻,因为天旱,叫《白莲经》
  • 混在捉鬼协会

    混在捉鬼协会

    人世间鬼怪纵横,为了抗击这些邪恶的东西,人类组建了神秘的组织,赵兴便加入了一个捉鬼协会,从而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 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青少年风华正茂,无不渴望杰出。要成就杰出,就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但如何去行动,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又该如何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协调各方面因素制定贯穿一生的行动计划?本书总结众多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为青少年展现出一幅全面规划人生的宏伟蓝图,引导青少年有条不紊地开创成功卓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