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41

第41章 朱子论“曾点气象”的评价及影响(5)

“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两先生之学最近。”黄梨洲此论,指出了陈黄二人思想的一致性一面。就本文而言,他们的共性又表现为其对“曾点气象”的特别推崇上。

前人在论及明代心学的兴起时,未有不首提陈献章(字公免,别号石斋,后人称白沙先生,1423—1500)者,盖白沙先生为扭转一时风气的人物。陈白沙论学以自然为宗,论境界以曾点、邵康节、周濂溪为的,其基本思想被梨洲概括为:

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远之则为曾点,近之则为尧夫,此可无疑者也。

在梨洲眼中,白沙之学既以虚静为根本,又能兼顾到日用常行的分殊,既强调未尝致力,又能做到应用而不遗,其“气象”与“曾点气象”相当。而白沙之论曾点,则明显体现出了对程朱理学长期发展之日趋沉闷,日渐僵化的反动:

色色信他本来,何用尔脚劳手攘思想,舞雩三三两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曾点些儿活计被孟子一时打并出来,便都是鸢飞鱼跃,若无孟子工夫,骤而语之以曾点见趣,一似说梦。会得,虽尧舜事业,只如一点浮云过目。陈献章:《白沙子》,卷三,《与林郡愽·四》,《四部丛刊》本。

白沙此论,既推崇曾点之见趣,又不忘强调孟子之工夫,表明上看也颇为圆融,也在强调不能空说气象。但我们还是能够看的出,白沙的理想之境是曾点襟怀,而不是庄敬严毅的状态。而且,他还有意地在强调这一对立。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则在薛瑄、曹端、胡居仁诸人大力强调敬畏有些过头的时候,白沙能起而宣扬曾点襟怀,不能不说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的意义。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容肇祖先生认为:“陈献章的思想,他的重要的贡献,是要将个人的思想由书本的束缚及古人的奴隶之下解放出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宣扬主静和自然,毕竟更容易走向佛老的一边。黄宗羲对此就很中肯的评论到:“然而此处最难理会,稍差,便入狂荡一路。”《在白沙那里,虽然他也有说梦之戒的自觉,但是儒学本有的那种强烈的担当精神还没有发露出来。他更缺少像阳明那样对良知这类观念的正面强调,终给人以“失却最上一层” 的感觉此为陆桴亭评白沙语,见陆桴亭著《思辨录·诸儒异学篇》。《四库全书》和《清儒学案》只收入陆的《思辨录辑要》,而未收《思辨录》 。他也和刘因一样, 徘徊在隐士与非隐士之间自白沙之后,批评其近佛老的声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应该说,在白沙的思想里确实也体现出了一体之两面。如梨洲之师刘宗周就认为,白沙之学“终是精魂作弄处,盖先生识趣近濂溪而穷理不逮,学术类康节而受用太早……似禅非禅,不必论矣”。见《明儒学案·卷首·师说》。但是,正如梨洲所言,“先生之学,自博而约,由粗入细,其与禅学不同如此”。如果我们只注意白沙晚年有得后的“放开”语,而不注意其早年千辛万苦的对书册的求索历程,当然很容易指其为近禅,而其实情则远非这么简单。准确的说,白沙更近于隐士,而非禅客。

相对于陈白沙而言,王阳明的思想则更为圆通,也更能凸现儒学的真精神。王守仁(字伯安,1472—1529,世称阳明先生)的思想,就其直接意义来说,是对朱子学的反动;而就时代论,阳明倡导的“心学”是在程朱理学逐渐僵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思想运动,因而具有全新的气象,也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了新解放。由于前贤们对阳明学的精神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此不赘言。

概括而言,论及“曾点气象”,阳明不再遵循朱子以“天理浑然”来注解“曾点气象”的理路——而是转而认为“曾点气象”妙在其狂、其乐,妙在无入而不自得,妙在其是良知的自然发露。这就是说,朱子论“曾点气象”,是围绕理字展开,而阳明论“曾点气象”,则围绕良知(心)展开,这也大致是他们思想异同的一个集中体现。

王阳明曾经以“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做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外集》,《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二》。的诗句相标榜,把狂者胸次作为其个人为学精神的核心。当然,其本人的气象也与后人心目中的“曾点气象”多有吻合。王自己也曾说过:

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同上,卷一,《传习录上》。

在阳明看来,曾点“狂”的前提是他“无意必”、“不愿乎其外”,是以我为主的气概,是自信本心的表现。而他自己也正是因为能做到以我为主,才能使“良知”自然流露:

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同上,卷三十四,《年谱》。

于他来说,“行不掩言”正与乡愿态度相反对,其所体现出的,是表里如一、光明磊落的精神,也正是良知的本然呈现。既然良知时时知是知非,故行动一依良知而行,自然就能做到从容中道,他又有云:

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干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

阳明认为狂者离圣人只有一克念的距离,因为狂者其志高,其心未坏,这是乡愿者所无法企及的,其对曾点之推许远高于朱子。

在阳明心中,理想人格本来就是多元的——人之才气不同,因此要随才成就,狂者就要成就其狂,而不要去强行改变其本性:

圣贤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以此章(即‘曾点言志’章)观之,圣人何等宽宏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者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的?《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传习录》。

阳明论曾点,最强调他的狂的一面,这也与他提出道学革新的激情与勇气是分不开的。恰如陈来先生所言,曾点式的狂者胸次是构成阳明思想“无”之境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阳明也注意到了时人虚说本体,玩弄光景的弊端。他无论是论气象还是论良知,都始终注意强调在工夫上见本体,着力凸现儒学的精神:

中秋,月白如昼。先生命侍者设席于碧霞池上。门人在侍者百余人。酒半酣,歌声渐动。久之,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明日诸生入谢,先生曰:昔者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世之学者没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而莫之省脱,及闻孔子之敎,始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乃豁然脱落。但见得此意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庸琐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在陈,思归以裁之,使入于道耳。诸君讲学但患未得此意,今幸见此,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

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养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

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故南畿论学,只教学者存天理,去人欲,为省察克治实功。《王文成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

阳明很清楚,狂者虽然高于世俗之人,但离真正的圣道还很远,而若只有曾点之狂,而无下学工夫之实,其流弊是危险的。阳明自述对于“良知”的体认过程,则有“千死百难”之语,确实不可以简易空疏、玩弄光景者视之。

此后,王门后学中的泰州一派更是凸显了“曾点气象”中的“乐”、“狂”的一面,他们以狂者自任,高扬儒学的担当精神,倡导“乐学”境界,时时以济世为己任,以一腔热诚积极为实现理想而奔走,“无有放下时节”。在他们看来,“曾点气象”大体代表着以下的特点:它是人本真心体的自然发露、不假事为、天然、率真、和乐、独立自得、自由自在等,这些都是与其主张要高扬个人主体精神的宗旨是紧紧相连的。不过,他们似乎都有自信太过的嫌疑,不但高唱“现在良知”者有之,就是高唱“良知当下现成”、以解缆放船为工夫者亦然,有的甚至公然宣称:“无物故乐,有物则否矣。且乐即道,乐即心也,而曰所乐者道,是床上之床也。”虽然以乐为道是其自信本心的表现,但是这种说法毕竟离冲开儒家纲常的束缚不远了。

我们说,尽管许多学者认为,晚明近乎放荡和享乐的风气与阳明后学有关,但我们还没有发现真正的阳明弟子中有所谓“鱼馁肉烂”的现象。即使就是被目为异端之尤的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笃吾,又号温陵居士,1527—1602)、颜钧(号山农,1504—1596)、何心隐(原姓梁,名汝元,字夫山,1517—1579)之辈,其文字中也没有特别出格的东西我们常常能在《明儒学案》中看到认为他们“遂复非名敎之所能羁络”的评论,但是细看他们的文字,我们很难发现他们有所谓非圣,有所谓“启蒙思想”的东西。不过,若不止是观其言,而且去考其行,则这些人都有任侠之风,如罗汝芳为救邻媪而不惜行贿,何心隐假借占术攻击严嵩。这些人的言行已经不像正统儒生了。相反,我们多能发现泰州学派人的古道热肠,发现他们对于儒学近似于宗教徒式的痴狂。

在当时,从白沙、阳明首推“曾点气象”开始,同样也就出现了反对过分宣扬曾点之乐的声音。随着人人竞相讨论“曾点气象”,反对“曾点气象”的声音也同时强大了起来。这一个案也是明代中期儒学敬畏与洒落之争的典型体现。

早在阳明之前,胡居仁就曾提出:“‘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虽也形容有道气象,终带了些清高意思。”《居业录》,卷一。胡为朱学后劲,自然不便对延平的上述观点多有微辞,但是他还是从道德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宣扬洒落者泼了冷水,认为他们清高有余而担当精神不足。在阳明同时,与阳明直接形成对立的是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1466-1538),他指出:

寻常读“与点”一章,只说胸次脱洒是尧舜气象,近读《二典》、《三谟》,方知兢兢业业是尧舜气象。尝以此语双门詹困夫(不详),困夫云:此言甚善,先兄复斋(不详)有诗云:“便如曾点象尧舜,怕有余风入老庄。”乃知先辈聪明,亦尝看到此。夏尚朴:《东岩集》,卷一,《语录》,《四库全书》本,下同。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夏氏和詹氏兄弟对当时人人竞言“与点之乐”的反感之情,也能看到其对时人竞言“曾点气象”之流弊的警觉。对他们来说,敬畏与洒落正好对立,过分宣扬了洒落的一面,也就抑制了敬畏的一面,片面地宣扬“曾点气象”,无异于失掉了儒学的基本价值观,而流于佛老。夏还撰写了《浴沂亭记》重申上述思想,其中亦云:

旧尝游太学,得逮事章枫山先生(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1437——1522。章讲学于枫木庵中,学者因曰枫山先生,《明儒学案》有传),先生一日谓予云:陈白沙应聘来京师,予在大理往候而问学焉。白沙云:我无以教人,但令学者看‘与点’一章。予(章)云:以此教人善矣,但朱子谓专理会与点意思,恐入于禅。白沙云: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朱子时人多流于异学,故以此救之;今人溺于利禄之学深矣,必知此意,然后有进步处耳。予(夏)闻其言恍若有悟,信以洒落为尧舜气象。后读《二典》、《三谟》,乃知兢兢业业方是尧舜气象,孔颜之乐端不外于此矣。故周子有礼先乐后之训,而程子亦云敬则自然和乐,和乐只是心中无事,是皆吾心之固有,非有待于外求者,必从事于敬,庶可知其意味之真耳。岂必放浪形骸之外,留连山水之间,然后为乐其乐耶?因以告夫同游二三君子,且着诸篇以自警焉。《东岩集》,卷三。按,章懋本人文集对此的记载是:问:白沙人来,就学者如何开发之?白沙以为今人陷溺于名利污浊之中,先令他看“浴沂章”以洗其心胸。先生曰:今日也浴沂,明日也浴沂,如何合杀,怕流入老庄去。白沙曰:使摆脱开方好。向道,此亦救一时之弊也。见《枫山语录》,《四库全书》本。

“我无以教人,但令学者看‘与点’一章”。白沙此论,在明初朱学依然强盛之际提出,其冲击力与解放性可想而知。固然,明初思想之僵化需要通过讲“曾点气象”来予以破除,这也有救时之弊,因病施药的意味。我们当然也不能说只要一讲“与点”就会流于禅学。但是,夏氏、章氏的忧虑毕竟不是空穴来风。其后来历史的发展反倒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二程就提到过救人为学之弊端如扶醉人,需要两面扶持,但主一偏,其为害就不可避免。我们也能在胡居仁等人的文献中发现相同的忧虑。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明代思想风气的转换。

同时,《明儒学案》中还载有:王文成赠诗有“舍瑟春风”之句,(夏)先生答曰:孔门沂水春风景,不出虞廷敬畏情。可见,夏与王一个侧重宣扬洒落,一个重在强调敬畏,态度恰好相对。从以上引文中可知,夏氏的这一主张绝非他一人的孤声先发,而是代表了一批人的共同观点例如,《明儒学案·河东学案下》中还录有吕柟门人杨天游的话:今之学者,不能实意以积义为事,乃欲悬空去做一个勿忘勿助;不能实意致中和,戒惧乎不睹不闻,乃欲悬空去看一个未发气象;不能实意学孔颜之学,乃欲悬空去寻孔颜之乐处。外面求讨个滋味快乐来受用,何异却行而求前者乎?兹所谓舛也……今世学者,病于不能学颜子之学,而先欲学曾点之狂,自其入门下手处便差。不解克己复礼,便欲天下归仁;不解事亲从兄,便欲手舞足蹈;不解造端夫妇,便欲说鸢飞鱼跃;不解衣锦尚,便欲无声无臭;不解下学上达,便自谓知我者其天。认一番轻率放逸为天机,取其宴安磐乐者为真趣,岂不舛哉!当然,若细考之,则王门后学内部关于“良知异见”的种种争论,也未尝不包含敬畏与洒落之争的因素。只是对此一点,前贤已经多有论及,这里不再多言可参看《明儒学案》的相应部分。

以提倡敬畏情来对抗曾点之乐,显然是出于对时人一味寻乐所可能带来的流弊的警觉,也深刻地反映出了理学内部在敬畏与洒落问题上的冲突。在思想史上强调敬畏与洒落的冲突自古已然,但这一矛盾只是到了此时才被人自觉地意识到了,也更被有意地凸显了。

同类推荐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小老虎欢乐成神路

    小老虎欢乐成神路

    唔,洛水上神在在路上捡了一直巴掌大的小紫虎,连人形都尚未修成。罢了,既然她这么排斥别的仙,那就自己先养着。三百年后,洛水上神为了保护小紫虎受伤即将沉修,将小紫虎交由踏宇上神代为照看。小紫虎一惊,拼命摇着小脑袋:“我不要,我跟着你,跟着你有肉吃。”洛水上神只拍了拍她的头道:“乖,听话。”默了默,总感觉有些不妥,但是又想不起什么来,只能对踏宇上神道:“不要让人欺负她。”踏宇上神诧异了一下,挑了挑好看的眉,看着仿若冰山似的洛水上神:“我以前总感觉你最是冷漠果决,如今怎的这么婆婆妈妈,你要是不放心……”……骄傲的火凤飘然而至,小紫虎疑惑:“我和你很熟么?”某火凤暴走:“楚辞。”小紫虎恍然大悟:“原来是那只红色的小鸟啊。”某傲娇的火凤继续暴走:“什么红色的小鸟!本大爷是火凤!火凤!”叹了口气继续道:“唉,也难怪你不认得,没见过火凤吧?何况本大爷当时被暗算受了重伤,缩小了原形的……”……唔,成仙路很漫长?小紫虎小耳朵一竖,大气磅礴道:“谁说我要成仙了?我要成神!”六界首富?六界至宠?可爱女神?都是浮云!某只小老虎窝在某神温暖香香的怀抱里认真总结道:“幸福就是有肉吃,有小话本看,有架打,唔,还有……”且看一只小老虎,欢乐成神路昂。
  • DOTA之最强血脉

    DOTA之最强血脉

    只有在真正的死亡游戏中,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才能得到最强血脉的传承,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吗?那就开启一场真正的死亡游戏吧!当DOTA不再是DOTA,而是无比真实的血腥激战时,要么生,要么死,在无限恐怖的轮回中,你该如何抉择?
  • 布袋沟

    布袋沟

    本书是湖北农民作家文库之一种。作者李旭斌,透过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农民古三的视角来看乡村的变化,展示从解放前直到当代农村社会的巨变。
  • 第一花魁

    第一花魁

    “喂!听说了吗?江湖第一高手,高小高居然在青楼做护院!”“这算什么。明镜寺的休一大师,知道吧!”“你当我傻啊!休一大师在神风国那可是家喻户晓!他怎么了?”“据小道消息,休一大师在也青楼扫地呢!而且是跟高小高,在同一家!““你骗人的吧!”“不相信?等天黑了哥们带你去月满楼瞧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夜不见月光蓝

    夜不见月光蓝

    年月蓝十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爸爸再婚,后妈带来的弟弟,时常以欺负她为乐。之后,她遇见了飞扬的顾凉西,从此把他当成了自己世界里的光明,用一只墨色的画笔绘制了一段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许新泽向她表白心迹,使得一直暗恋他的唐心甜却处处针对她,就连对她友好的余纱纱也因为嫉妒她在背地里使手段,看似单纯的友情也不过是一场欺骗。成长在这样的青春里,要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呢?是继续沉迷,还是骤然转醒?即使这个世界让我们疼痛,可这就是我们从小生长,而必需爱它的地方。
  • 庶女的嫡妻之路

    庶女的嫡妻之路

    穿越成为庶女,爹爹不亲,嫡母不爱,嫡姐、庶姐也都明争暗斗。什么?还让她嫁给那个风流成性,无所事事的逍遥王爷,成为生孩子的工具?心死出嫁,却发现一切都与她想的不同,无用王爷还是深情亲王?从此手握两府大权,看一个身份低微的庶女如何当家?
  • 魂破玄穹

    魂破玄穹

    他是一个拥有九龙天脉的现代人,在一次奇异的穿越来到这个星界,九条龙脉幻化成九银纹图,绣纹在凌风之身——九银纹龙;随着一条条龙魂的觉醒,他将踏上一条惊心动魄的传奇之旅。
  • 日头日头照着我

    日头日头照着我

    长篇女性小说,冀中平原的清明上河图。催人泪下的小说不在少数,可是,《日头日头照着我》让读者流下的泪水,已经超越寻常意义上的感动或是震撼,它源自于我们胸口不曾寒凉的热血,不曾泯灭的真心,不曾被世事诡诈磨尽锋芒的“高尚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