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400000003

第3章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

清儒颜元(字易直,一字浑然,三十五岁时自号习斋,1635—1704)曾言:

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民,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钱穆先生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与桐乡钱晓城书》。

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凄然泣下也。至览和靖祭伊川“不背其师有之,有益于世则未”二语,又不觉废卷浩叹,为生民怆惶久之。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则为上品矣。

我们能从颜习斋的这些话中读出他对亡宋、亡明的深刻反思,也能读出他对以程朱为代表的整个理学的激烈批判。在明清鼎革之际,像他这样的话几乎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但还没有人提得像他这么尖锐,如此痛快,如此决绝:

去一分程朱方见一分孔孟……程朱之道不熄,周孔之道不著,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颜习斋所破程朱者,曰近禅、曰尚静、曰读书,而其攻击尤激烈者,则曰清谈性命,即今人所谓的“道德形上学”。今天看来,习斋所破者未必就能服宋人之口,尤其不能服朱子(朱子,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遁翁等,1130—1200)之口,但是他敢于“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敢下之笔”将宋儒们所津津乐道之义理心性、之种种玄言一笔推翻,诚可谓中国思想界之空谷绝响。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颜习斋虽然力辟程朱之失,但其本人“不免心性礼乐之见,故平日持论虽甚激昂,其制行则仍是宋明诸儒榘矱”。例如钱先生就提到,颜习斋所谓的习恭和宋人的静坐其实就是一回事。而其迂腐、泥古与禁欲主义则远超宋儒。习斋勇于破旧却拙于开新这也是清儒的通病,其不满程朱者可以理解,而其提出替代程朱者,如忠恕反躬,如行己有耻,如六艺三事,同样难以尽孔孟之精神,同样难以担当天下者,竟在不自觉中走向他所批判者,这一点都不令人奇怪。但习斋所批评者,的确给我们反思宋儒之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祖尚清谈”、“空言道德性命”、喜谈“颜乐与点”、“阳儒阴禅”,毕竟是许多人对宋儒的一般看法诸如顾炎武(初名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人称亭林先生,1613—1682)、戴震(字东原,1723—1777)、陈确(字乾初,1604—1677)等人都持这一看法。他们更视宋儒之讨论“孔颜乐处”、“曾点气象”为此中的典型代表,攻之不遗余力。更有甚者,他们还有意无意间把宋明之亡归结为儒生之清谈性命(顾炎武)、之好议论(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1619—1692)船山之批判宋儒议论,可见《宋论·卷十》及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相关评论。或是近禅(潘平格,字用微,生卒不详;陈确;戴震)。我们很难说这些批评只是出于个人意气或个人偏见——儒学的本质在于化成世界,而讨论道德性命学的高峰却与宋明之亡同时出现,二者之间能没有丝毫干系吗,这一反差还不够触目惊心的吗?我们只能说,宋儒之于“道德性命”,成也在此,败亦在此。这应该是我们理解宋明理学的一个基本点何为宋儒乃至宋学的基本精神,至今仍无定论。这里只是针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批评立论。

当然,仅仅把宋明之亡归结为儒生清谈误国自是倒果为因,不值一辩,而脱离具体历史环境,抽象地批判宋人一味谈论与点之乐如何如何,却看不到宋人在讨论此问题中所隐含的现实性与批判性,看不到他们背后蕴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就更不能算是理智的态度。每一种思潮的兴起,都会有其因、有其缘,也都会结其果,生其弊,会出现异化,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再者,这种异化还可能是人病而非法病。若因此即对理学一并打倒,自然也有其不足。

问题在于,像颜习斋等人那样仅仅把程朱之学定位为空谈道德性命是否恰当?对于习斋这一观点,余英时先生曾做过详细的考证,指出宋儒乃至于宋代僧人(如宗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有为”、“平治天下”、“志切救世”可谓不刊之论。况且,我们不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四句各家说法不一,《张载集·张子语录》为: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同书之《拾遗·近思录拾遗》则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他又有“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极”(见《黄氏日抄·横渠语录》)等不同说法。等语耳熟能详吗?这两种看法何以如此对立,究竟何者才能代表程朱之学的真精神?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也许,我们只有运用史学的方法对宋代士大夫做出全景式的考察,才能最终解决此问题。

不过,宋儒之谈道德性命就只有负面效果吗?其实也不尽然。已经有学者指出,人性论不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动力它也是我们把握整个儒学精神的一个关键点。儒学之作为成德成圣之学,必然会关注人成德成圣的根据问题。而儒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始终立足于从人的内在本质中去寻求其成德的根据,把成德规定为人性的充分实现。由此,成熟的儒学必然会以道德性命学为核心,必然会把强调义利心性之辨当作自己的主要话题。儒学在塑造国民性中的积极作用,也应该在此处寻找才对。

再者,宋儒之强调“道德性命”,也是针对此前儒学流传中的积弊而发。其中所体现出的批判精神、其革新的一面,实在不容忽视。而宋儒之所以敢于宣称自己度越汉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强调道德性命同样也是宋儒之心忧天下,志在济世的一个体现——强调正心诚意,强调尧舜其君,这与魏晋清谈的区别处显而易见。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宋明诸儒自己对于时人竞言“孔颜乐处”、“与点之乐”的弊端也多有警觉,其所反复呼吁者则曰虚实之辨,曰力辨逃禅之失,曰下学上达,曰多谈工夫、少谈境界。这在朱子尤其是如此。由此,就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明清之际学者如颜习斋等,对于程朱思想的批判虽然激烈,虽然颇有鼓动性,其对实学之诉求也不可谓不强,却反不如朱子的自我批判更深刻,更圆通,更具悲天悯人之精神。这不能不令我们良加慨叹。今天,若我们不再被所谓亡国之痛所限定,而是能抱一同情理解之态度来看待该问题,则宋明人尤其是朱子于“孔颜乐处”、“曾点气象”之爱之恨,之得之失,正是一绝佳之研究与反思课题。这对于我们了解儒学发展之多维性、多元性,儒学内部发展的张力与活力,都有莫大的帮助。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在整个宋明之际谈论“曾点气象”最多、最认真、也最深刻的朱子为研究对象,希望以此来关照他在讨论此问题中所能透露出的诸多消息。

朱子之学博大精深,其思想体系之精密,其著述之淹博浩繁,都每每使人望而兴叹。朱子学又成为把握中国哲学精神之一正途,因此每每能勾起人研究它的冲动。不过,近年来朱子学的研究者都是中国哲学界的名家,这也使得该领域几乎成为了后来初学小子的研究禁途。对此的研究若不能提纲挈领,循序而进,很可能是落得入宝山却空手而归的结果。因此,合理地选择研究朱子思想的进路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学界于朱子论“曾点气象”的研究则是一个相对的空白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这个题目不重要(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它本身虽然太小,太琐碎,但它的牵涉面却是太广了。以它为研究题目不是太简单,而是太难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选它做题目很有挑战性。

由此,选择朱子与“曾点气象”之合来作为研究课题就有其必要了:朱子之论“曾点气象”既非常详尽,又充满曲折——在这个问题上,他既在与程明道和谢上蔡等人对话,又在与张南轩和陆象山等人对话,其实还在和王介甫之学和陈亮叶适之学、吕祖谦之学和佛老之学进行对话。对话的话题则涉及到了理学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同时,这个问题又能照顾到朱子和“曾点气象”两方面的因素。二者相互影响,使本课题既不会失之空疏,也不会流于琐碎。

同类推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玉楼春令

    玉楼春令

    薛丁山--英姿俊逸,年轻有为的平辽王府世子;樊梨花--玉貌倾城,功勋卓著的大唐兵马元帅。他遇见她,是前世种下的情根;她遇见他,是今生不了的痴缠。世人眼中的一对如花璧人,却是多舛的情感纠葛。是上天注定的劫数?还是命运有意的戏弄?
  • 折翅的老根

    折翅的老根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别动我妈咪

    别动我妈咪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接着轰隆一声巨雷声响,震破了耳膜,紧接着,倾盘大雨猛撒而下,路人匆忙而过,转眼间,整个街头空荡起来。狂妄的风卷着冰冷的雨,突然让这个世界也冰冷起来,而在这大雨之中,却响起了此时不该出现的声音。“哈哈!你们看看,什么叫没有爹地的孩子,就是像他那样啦!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妈咪说,没爹地的孩子,都是野种……”“我看就连野种也比他强,他连他妈咪都不认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在春秋五霸中,勾践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人物。他既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中兴之君。在吴国为奴期间,他饱尝常人不能忍受之耻辱。归国后,他卧薪尝胆,把自己放在低卑的位置上去敬信群臣,集合众谋,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了强吴,旋即北上,大会诸侯于舒州,成为中原之霸主。危中求存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勾践阴阳相违的双重人格。他是一个政治家、谋略家,韬光养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阴谋家。
  • 把我们挂在单杠上

    把我们挂在单杠上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追忆往昔

    追忆往昔

    如果我只不过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那么我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那一场雨夜里偶然的出手相救,她收留了失忆的他。迎接她的却是冰冷。**几个月后,当她看到电视上那个令人仰望的晟世总裁权天晟,她知道,他已经忘了她。独自一人怀着爱和思念,她没有等到他的归来。**七年后,有一次不期而遇,她燃起的一点点奢求,还是被彻底的粉碎。不过,还好,她还有他留给她唯一的礼物。她和他的儿子。*****
  • 异度迷影学院

    异度迷影学院

    迷影学院,一个存在于传说中的校园,一个据说只收取精英中的精英为学生。
  • 妾身有礼了

    妾身有礼了

    这年头,扮猪吃老虎的常见,扮断袖吃女人的绝对少有。她家王爷就做到了。凭着一张祸国殃民的脸蛋,美男在侧,美女在怀,搅乱天下,尽享齐人之福。“娘子,你喜不喜欢为夫?”“不喜欢。”“嗯,我喜欢娘子就行。”“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行吗?”“为夫就是喜欢你的……不喜欢我。”“……”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