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200000017

第17章 全球史和史学的前景(1)

考察史学研究的变化 ,有人曾借用科学史家库恩 (Thomas Kuhn)的术语,也就是 “范式 ”(paradigm)来概括其阶段性的发展。比如讨论兰克史学及其影响 ,德国史学思想家吕森 (J.rn Rüsen),就提出兰克的史学 ,为近代史学建立了一个 “范式 ”。在检讨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及其影响的时候 ,同样也有人提出年鉴学派、至少前面两代的年鉴史家 ,为 20世纪的史学 ,提供了一个 “范式 ”。这里无法详细考察这种借用是否合适。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 ,那就是,如果近代以来史学的演变 ,产生了这两个范式 ,那么这两个范式 ,相互之间有一种冲突和递嬗的关系。当然它们之间也有联系 ,而这种联系 ,正是我们要在这最后一讲中讨论的内容。

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新文化史的兴起和特征 ,也讨论了记忆史学的兴盛。它们结合起来 ,对近代史学的传统模式 —民族国家史学 ,进行了有力的挑战。而这两个史学流派产生的背景 (当然当代的新史学思潮 ,远不止这两个 ),其实是十分相似的。如果说近代史学是一个范式 ,那么这一范式的思想基础 ,就是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念。启蒙思想家号召历史的写作 ,不仅要记录和描述已经发生的事件 ,而且还希求对这些事件之间的关联和趋向 ,做出解释。用伏尔泰的话来说 ,那就是要建立历史哲学 ,让哲学的光芒 ,照耀陈旧的历史。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观点 ,与科学革命的成功 ,颇有关系。如果牛顿等科学家能解释宇宙间的现象 ,那么历史学家也应该能发现人类社会演变的规律和趋向。到了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一路扩张,所向披靡,使得不少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历史在近代的演变 (如民族—国家的崛起、民主政体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完成、城市化的进展等等),引导了全球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写作,就是要描述和揭示这一历史的演进趋势。同时,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又显然是科学革命、科技进步的产物。因此科学主义便深入人心,并随着西方文明的推向全球,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所接受、所模仿。

史学的变与不变

但始料不及的是,科技的发达,虽然带来了船坚炮利,但一次大战的爆发,却让西方人自己自食其果,受创很深。我们在前面已经一再强调了一战对于西方文明变化的深远影响。但这一讲是有关全球史的兴起和特点,所以还有必要引用一下一位全球史家的形容。曾长期执教芝加哥大学的美国世界史家麦克尼尔 (William McNeill)曾这样写道:“一次大战与自由主义历史观,格格不入。十九世纪史家颂扬的自由主义,变成了在敌对的战壕里选择生死的自由,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由此史宾格勒预言,西方文明也会像以往其它的文明一样,慢慢走向衰亡。在这之后,不少学者对人类历史的走向问题,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些人———如汤因比、麦克尼尔等———不像史宾格勒那样,对西方文明的未来充满悲观,但与十九世纪的西方史家相比,他们更注意到西方之外的其它文明的成就及其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动。对于西方人来说,如果西方文明不再高人一头,或者世界历史的走向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明确,那么启蒙运动所孕育的历史哲学和历史观念,也就慢慢失去了说服力,其吸引力随之大为减低。这一倾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表现格外明显,而起而代之的是对历史认识论的兴趣。这一转变,一般被视作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历史哲学,也即从对历史进程的思考探究,转化为对历史研究性质及其方法的讨论。

那么,在西方人认识到科技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恶果以后,他们是否完全放弃了科学主义了呢 ?应该说并没有。就拿史学研究的变化来看 ,我们已经观察到,其实 20世纪史学的总体趋向 ,至少在 1980年代以前 ,仍然可以用科学化来形容。当然 ,科学化的形式 ,已经有明显的不同。如果说兰克史学是一种科学史学 ,那么这种专注科学考订史料、用政府档案写作民族史、国别史的做法,显然已经渐渐丧失了它的吸引力。(这里的 “渐渐 ”很重要 ,因为直至今天,史家对使用档案写作 ,不少人还是情有独钟 ,而且中外皆同)。像我们前面所说的 ,兰克之所以认为 “如实直书 ”就能展现科学史学 ,就是因为他认为由于上帝的指引 ,西方历史乃至世界历史 ,都是一片坦途。但一战的爆发 ,显然让西方人的这种对历史的信心 ,大打折扣。

不过 ,兰克史学的走向衰落 ,并不是科学史学的终结。相反 ,由于没有了兰克那种以为历史会自然而然地走向进步的信心 ,史家更想探索和解释历史的演化轨迹。就拿年鉴学派来说 ,人们一般把它视为兰克学派的挑战者。这一点大致不错。但如果说第一和第二代的年鉴史家 ,已经放弃了对历史做科学化解释的探讨 ,那显然是不对的。正如兰普勒希特对兰克史学进行的批评一样 ,那两代年鉴学派的史家 ,只是不信任兰克那种天真、那种自信 ,而想通过各种不同的科学手段 ,解释历史的发展 ,进化也好、退化也好。年鉴学派的大师布罗代尔 ,提出 “长时段 ”的考察角度 ,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显然认为 ,兰克史学不考虑历史演进的大方向 ,所以才会只重视对民族精英的思想和行为做分析,而他在二次大战以后 (布罗代尔曾为德军的战俘 ),感到已经有此必要考察大的历史方向 ,而要做这样的探索 ,就必须透过那些精英人物 ,发现那些影响历史变化的更深远的因素。我们不是说布罗代尔的著作 ,与当今的全球史同类,但他那种宏观考察历史的方式 ,显然与后来的世界史家和全球史家 ,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过 ,布罗代尔之后 ,史学的变化则又产生了新的转折。我们在前面多次提到勒华拉杜里 ,这是因为在他领导下的年鉴学派第三代 ,有点鸟兽散的样子。不少人认为拉杜里本人 ,应该承担责任。因为他在写了《朗格多克的农民》这样慎密的著作的九年之后 ,又写了描绘许多性生活的《蒙塔尤》和疯狂行为的《罗曼的嘉年华》,可见拉杜里不但自己兴趣广泛 ,而且还大致放弃了他的老师布罗代尔希望探究历史大规律的企图,而是回到了近代史学、兰克史学注重历史叙述的传统。于是,法国年鉴学派的评论者和参与者弗朗索瓦 ·多斯 (Francois Dosse),写了《碎片化的历史学》一书,从他的观察角度形容了年鉴学派的变化与新文化史、心态史学和记忆史学的兴起。

自此以后,史学的科学化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但如果我们界定科学化是一种探究真实的愿望,那么这一愿望并没有放弃。我们已经在前面提过,吉尔茨和夏梯艾等人提倡研究语言和文化,也是因为他们认为,对语言和行为的切实理解,必须放在文化网络或体系中才能实现 (吉尔茨),而文化和语言本身,不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而是社会现实的有机组成部分,抑或就是社会现实 (夏梯艾)。但无论如何,只注重文化体系的个别性和语言的独特性,一定会流入一种文化和历史相对主义,因而无法对历史的变动做宏观的解释。

世界史与全球史

有趣的是,正是史学研究走向碎片化的时候,世界历史本身则发生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是全球化在战后的兴起。而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宏观的历史探索,也紧跟着回来了,那就是全球史,或者 “新世界史 ”、甚至 “新全球史”(new global history)。为什么要用这个 “新”字呢?就是因为宏观历史的探索,从来就是史学的传统,而在史学走向碎片化的同时,也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不断有人执着地从事研究。我们在下面会对这种 “新全球史”,做更详细的考察。

美国的中国史家柯娇燕 (Pamela Kyle Crossley)以研究清史闻名,但她最近有一本新著《什么是全球史?》,并在其中做了这样的观察:历史学家可以分作两种人,一种专注对原始史料的考察,在其基础上写出专著,企求说明一个或几个现象,而另一种人则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做宏观的研究,力图发现和揭示历史演进中因果关系的模式 (patterns)。可见,宏观史学、世界史的研究,有悠久的传统,而且各个文明几乎都有代表作。

具体而言,目前流行的全球史的前身,就是世界史(word history)和普世史 (universal history;ecumenical history)。前者又分两种,一是以往史家对已知世界的描述,其历史十分悠久。如古代中国的司马迁、古希腊的希罗多德 (Herodotus)、西欧中世纪的奥托·弗莱辛 (Otto,Bishop of Freysing)和伊斯兰世界的塔巴里和伊本 ·卡尔顿 (Ibn Khaldun),都是比较有名的例子。二是近世以来建立在地理大发现基础上尝试写作的世界史,以 18世纪英国史家集体写作的普世史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史家写作的世界史为典型,虽然后者对前者多有批评。到来 19世纪中叶,这一世界史的传统逐渐为民族—国家史所替代,以兰克学派的崛起为代表。不过我们前面提到过,即使是兰克本人,也在晚年开始写作了一部世界史,只是没能完成。

由此可见,世界史、全球史是由来已久。但我们在这一讲中讨论的全球史,是一种 “新全球史”,因为它是全球化的产物。当然,这一全球史,与以前的世界史研究,也不是毫无关系。但要区分它们的不同,还是得从全球化的拓展开始讲起。有趣的是,历史的碎片化和全球史的兴起,有一种辩证的联系,因为它们都是战后世界新秩序的产物,而这一新秩序的建立和变化,从根本上摧毁了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观念。其实,对于西方中心论的反感,以前就有。如现代中国的史家雷海宗,从美国回来以后所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篇批评韦尔斯的《世界史纲》的书评。而雷的主要批评在于,这部号称 “世界史”的著作,对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很少涉及,显出一种文化上的狂妄。

全球化的浪潮

雷海宗的批评,显然很有道理。不过在全球化蓬勃兴起以前,西方人写作世界史,一般都带有一种文化的优越感。即使在 20世纪,但世界各个地区已经开始有不少互动的时候,一般人还是会认为这种互动,会有万流归宗的结果。而这一万流归宗的观念,如同美国史家迈克尔 ·盖耶 (Michael Geyer)和查尔斯·布莱特 (Charles Bright)所言,就必然会把西方视为历史的领头军, 而其它地区只是它的陪衬和他者 ,而且不久就会被西方所同化 ,归于一流。在这一意义上 ,历史研究的碎片化 ,也许就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它并不想用总结西方历史的先进 ,也不想用这一先进 ,来统治和主导其它地区的历史。

从多斯的观察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一历史碎片化的过程 ,大致是从 1970年代开始的。而在这以前 ,整个世界尚处于冷战严重对峙的局面中。西方人从事世界史的研究 ,仍然强调西方文明的先进 ,以抗衡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世界。比如上面提到的麦克尼尔 ,其成名作是 1963年出版的《西方的兴起》一书。从他的书名便可看出 ,该书的写作 ,与史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颇有关联,希求反其道而行之 ,解释西方世界在近代 (1500以后 )崛起的原因。除此之外 ,麦克尼尔的自传也承认 ,他自己从小就喜欢处理宏观的问题 ,对专题研究兴味索然。《西方的兴起》强调 ,从1500年到 1750年,西方文明的崛起与以往其它文明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在 1750年以后西方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则是划时代的创举 ,在世界历史上未曾见过。现在看来 ,在冷战期间出版这一本著作,也有鼓舞西方人士气的作用。1964年,该书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 ,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但也就在 1960年代 ,根据当代全球史家布鲁斯 ·麦兹利希 (Bruce Mazlich)的考察 ,全球化的浪潮开始兴起。而且冷战期间美苏的竞争 ,还对之有促进的作用。比如苏联将加加林送上月球以后 ,美国也加强航空技术的研究 ,而这种研究 ,导致卫星的大量发射和运用 ,大大推进了电信技术 ,从而方便人们的沟通。而互联网的应用 ,首先也是在美国军队里出现的。这些军事技术以后都逐步转为民用 ,从而引发了信息革命。而信息革命在麦兹利希看来 ,是全球化的一个前提。

而全球化的另一个特征 ,就是非西方地区的崛起及其与资本主义史家的关系。这一过程 ,其实在战后就已经开始 ,比如印度、中国 ,在 1940年代后期都相继建立了主权独立的国家 ,以后这一后殖民主义的浪潮 ,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那些原来为西方国家所控制的国际组织 ,也逐渐有了非西方国家的声音。比如中国在 1971年取代台湾进入联合国 ,显然与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帮助有关。美苏之间的争霸 ,其实还有助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而在 1970 年代 ,中东的石油生产国 ,又建立了欧佩克 ,并小试锋芒 ,让西方世界尝到了石油危机的苦头。

当然 ,西方国家也有不少应对之策 ,而有趣的是 ,这些应对之策 ,虽然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 ,但客观上又促进了全球化。比如跨国公司的兴盛 ,使得世界的南北交流 ,变得十分频繁 ,而且显得必要。而这种交流 ,又不仅仅限于商业和经济的层面 ,还有文化的层面 ,如国家非盈利组织的大量出现及其活跃的活动 ,都表明全球化的发展 ,已经呈现方兴未艾之势。而其发展的总体方向就是,西方主宰世界的局面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1970年代以后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和近年中国、印度和巴西的经济腾飞 ,都是著名的例证。

史家的“失语”

由此可见 ,1970年代以来的世界历史 ,经历了一场大的变动。而史学界变化的主要潮流 ,却是碎片化、细致化。史家回归了叙述的传统 (如劳伦斯 ·斯通所说的 “叙述的复兴 ”),但却没有了兰克的那种对历史前景的乐观和信心。对于这一历史与史学的脱节 ,我们没有更好的答案。我们可能的解答也许只是,许多西方史家在目睹这一历史大变动、世界大震荡的时刻 ,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适应 ,所以出现这种历史与史学不相吻合、相互脱节的状态。但其实这种脱节 ,其实也能够理解。近代西方社会的建立 ,植根于启蒙思想的普遍主义。而历史的全球化 ,则从根本上挑战了这一普遍主义 ,而代之以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应该说 ,这种史学一时 “失语 ”的情形 ,至今仍然存在。我们前面提到的 “大写历史 ”的衰降 ,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

同类推荐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幕后新闻

    幕后新闻

    本书包括天下故事第一村揭秘,郑板桥真迹神秘失踪案,钟伟将军走红湖南民间口头文学,海瑞印章四百年流浪史,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替毛泽东待客的韶山老妇等神秘篇章,满足天下读者对历史之谜的求解之心……
热门推荐
  • 萌宝悍妈太难宠

    萌宝悍妈太难宠

    凌婉珂同志人生中最悲催的就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遇上了宫亦辰同志,不就是借了他一点东西,这个臭男人就追着她满天飞!她好歹也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你要讨债就放过来吧!*凌晚风小同志和凌初云小同志只有一个目的:不惜任何代价,务必让宫亦辰大叔臣服于妈咪脚下,乖乖地给他们生个小弟弟使唤!*【报告完毕,娱乐一下】“妈咪,趁大叔不在家,云云问你几个问题。”某女戒备地盯着兴奋的女儿,“问。”“妈咪,你为什么会让大叔把我们生下来?”某女随意地挥挥手,“顺手而已,那天黑漆漆的,刚好有个大叔躺在那里就不要浪费了,佛曰,我不来,难道让你来?”“妈咪,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爹地吗?”某女冷眼一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那天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在大叔的脸上踩过,如果让我知道他是宫亦辰,哼,我肯定多踩几脚!”“妈咪,你爱不爱爹地?”某女不屑,“不爱!”“什么!”听到这里,某男终于忍不住了。某女震惊回首,“大,宫,宫,老公,你回来啦,人家想死你了。”某男沉着一张脸,将某个无耻卖萌的女人拖到房间里。“干什么!上司大人,您不是要去开会吗?”“改床会!这回你躺,我来!”某小女孩感叹地摇了摇头,“大叔,不要乱干,会出人命的。”*【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铁血男人被无耻小偷羞辱后,誓要将其五花大绑,丢进大牢里的警匪片。这是一个霸道大叔发现自己被得瑟下属“盗种”后,愤然反扑的热血爱情片。这是两个机灵小孩为父母铺桥引路,排除障碍的感人孝诗。
  • 邪魅毒医御夫计

    邪魅毒医御夫计

    她是史上最年轻的中医学博士雪沁儿,她绝不承认自己是为情自杀,她只是精神一晃乎,不小心走到大卡车前面,然后不幸的穿越了,更不幸的缩水了,更更不幸的是这个缩水的身体中有“十年醉”…十年期一满,某女就迫不及待跑下山,下山的结果:废了慕容世家大小姐,乱了武林大会,打了当朝公主…回头发现,自己身边怎么这么多美男?虽说自己很开放吧!可还没开放到这个地步,怎么办?一个字:跑。跑的结果?越跑越多…当邪魅的她,遇见害羞的他,冷酷的他,邪气的他,温润的他,腹黑的他,固执的他,谪仙的他…当她意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并不是孤身一人,前生是孤儿,从未接触过母爱的她,该如何面对,一心为自己疯狂报复的母亲…情景一:“世上只有药材好,有药的孩子像个宝,有了药材的怀抱,money享不了!”某女绝美的小脸上荡漾着沁人心脾的笑意,欢快的唱着属于她的草药歌儿!“沁儿,滚过来药浴!”正在思绪飘飞的雪沁儿突然听见一声暴喝。“师傅,您说什么,我没听清楚!”某女掏了掏耳朵,一脸邪笑的看着面前的老人!“额,那个,沁儿啊,你看晌午了,你是不是该准备药浴了,啊?”某老头看到面前一脸邪笑的小魔女,怕怕的缩了缩头。情景二:“雪儿,来小心,为夫抱!”声音一出,管家给了自己两巴掌,他绝对是在做梦,这不可能是他家王爷!“王爷,你回来了?”某小妾却无知的抢先扑上冷酷的男人。“滚,管家,送到怡红院!”某管家轻轻呼了口气,对嘛,这才是他家王爷。情景三:“时间!”某男犀利的出口,换来的是某女茫然的眼神。“嫁给我的时间!”“呃,那个……呃……”看着男人的脸色越来越暗,某女刚到口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强勾起一抹微笑,“我说的是,你是我的男人,并没有说,我是你的女人,你,明白吗?”“好,你娶我的时间!“……”某女无语的抬起头。“那好,看来沁儿不喜欢成亲!”看到某女猛地点头,某男无良的补上一句,“沁儿喜欢的是奉子成婚!”“走!”“干嘛?”雪沁儿谨慎的看着面前的男人,丫丫的,这个家伙什么时候变坏了。“造子!”“啊!你丫的,有话好好说!”情景四:“儿子,给叔叔背背七字经!”“一二三四五六七,妈咪吃饭爹洗衣。”“二二三四五六七,妈咪起床爹更衣。”“三二三四五六七,妈咪说一爹做一。”“四二三四五六七,宝宝是家的唯一。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武动时空

    武动时空

    谢孤鸿被某组织绑架后,几名科学家要以他为媒介,读取一段秘密得到的DNA记忆,来寻找某种神秘物品在本源世界的下落;而谢孤鸿也由此开启了时空之旅,读取了一段又一段“祖先”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竟然是一个又一个完整的世界组成的,有些甚至是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有些是在影视作品中,而随着谢孤鸿闯荡不同的世界,那件神秘物品,在本源时空所遗落的位置也渐渐的露出面纱,而他自己也突破了“记忆”的界限,在一连串的异时空中成为了真正的个体。同时,他也知道了那件神秘物品的作用,那就是解开其中秘密的人,竟然可以成为不朽的...
  • 漂亮朋友(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漂亮朋友(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讲述了十九世纪末的巴黎如同一场假面舞会, 成功青睐于道貌岸然之徒。法国驻阿尔及利亚殖民军的下级军官杜洛瓦在退伍后只身来到巴黎,经友人介绍进入《法兰西生活报》当编辑,从此开 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他依仗自己漂亮的外貌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将权力、财富和名望逐一收入囊中。莫泊桑向来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其文风凝练简洁,而《漂亮朋友》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使在今天同样令人深思。
  • 修仙之绯色

    修仙之绯色

    这是现代一名修真世家的女孩子的故事……许妍苒是一个天赋颇高的修真者,在许家的地位很高,年仅21岁就把许家的青藤录修习到了22层,但是就是因为这样许家才下了决定让她和曲家的天才少年曲惟结为道侣,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增进两家的关系,也可以让许妍苒的能力提高的更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神

    尸神

    天地初成,一枯一荣,荣树变成八方射日弓,而枯树无人得知。箭神后羿遗族传人墓却同时拥有光明,黑暗终极力量,当枯树现世,天地惊变。神变了,魔变了,人却没变。一场完全不似人类的爱,一场完全不同于任何故事中的战斗,一个惊天的计划。玉肌生白骨,箭啸易水寒,破浪覆烈日,天地从混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异世炼狱修罗

    异世炼狱修罗

    杀手修罗重异世重生,化身成龙.修罗完本大鬼新书仙擎,小小书童以一只灵虫,玩转修仙世界!一步步走上封仙之路.巨灵神,以力破仙!
  • 怎样舍,怎样得

    怎样舍,怎样得

    舍得舍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学会舍得。舍得二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两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达到如斯境界,一个是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是哲学的民族——日耳曼民族。舍得,有舍必有得。本书并不是要读者按照圣经的教义那样——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相反,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不是任何舍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在作出决定前,务必三思,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本书不可能为你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让你简简单单就成功。若成功真的这么简单,那写这本书的我不早就成功了——本书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你这一辈子都很难成功。只有明白这个事实,你才会真正的舍,才有可能得,才会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