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08

第8章 胡适的文化心态形成的背景及其特点(1)

胡适一生热烈地赞颂西方文化,希望中国人能够充分赏识这种新文化,以助成中国文化的再生。但他的主张不断地遇到强烈的反对。胡适认为,这些反对者都有民族夸大狂的病态。不消说,他这种指责不可避免地遭到更加激烈的反驳。笔者以为,胡适的文化心态最富理性,但文化冲突中的问题不完全是纯粹理性的问题。胡适的理性态度,亦未尝不受到非理性的限制。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本文略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试图对这个复杂的问题做一次也许是力不从心的探讨。

一、胡适发生影响的思想背景

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历史最悠久、最有连贯性和最具独特传统的文化。许多人因而自视中国文化圆满自足,无所不包,无须外求。实际上,在很远的古代,中外文化已经有所接触,有所交流,中国文化已经吸纳了不少外来文化的成分。只是那时中国文化比较地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准,富有生机活力,被吸收的外来文化很快就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因此,外来文化只增加了中国文化的色彩,丝毫不曾使人困惑、使人感到不自在。这就足够使一部分以中国文化传统的保存者自居的士大夫产生圆满自足的想法了。

当中国士大夫继续沉醉于圆满自足的梦想的时候,西方逐渐摆脱中世纪教会与神学的笼罩,其学术、科学、工艺等等取得了新的发展,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中国的水准。最初把这种较高水准的西方文化介绍给中国人的,是一些很有学问也很有道德的传教士,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当时虽然也曾引起一些矛盾冲突,但一些确有学问的中国士大夫很乐意地接纳了这些传教士,吸收了他们所带来的一些新知识。而那些优秀的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但不幸的是,这种自然的、慢慢渗透的文化交流竟被人为地打断了。

到了19世纪,西方近代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当资本主义列强逐渐把侵略的矛头集中于中国的时候,西方近代文化也伴着军舰大炮一起东来,潮涌般地冲击中国的古老文明。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文化在中国人眼里,表现出太多的野蛮。中国多数由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都不情愿接纳西方文化,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排斥的态度。但是中国的贫弱,抵挡不住列强的侵略,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有志救国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不得不思考中国何以不如西方这个恼人的问题。

最初人们还只是认为中国的器物不精,所以有“取西洋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的说法。后来人们又进一步概括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戊戌变法时期起,先进的中国人才有了改变专制制度的要求。但百日维新与辛亥革命都没有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戊戌以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仍极端缺乏了解。用胡适的话说,就是还未能赏识这个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既不赏识西方文化,也就不可能产生对本土文化的深刻反省。因此也就不能摆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

这种情况在19、20世纪之交的那几年里,开始发生突破性变化。

中国第一个能从整体上和深层意义上赏识西方文化的人是严复。他以醒目的中西文化比较,使人知道,固守传统旧学之“无实”、“无用”、无补时艰。他翻译《天演论》,就介绍“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理以警醒国人:再不图发奋,只有亡国。他总结中西文化之大异,根本在“自由与不自由”。西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严复:《原强》,见《严复集》卷1,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各自发舒,争驰并进,民致富,国致强。有鉴于此,他认为,中国所当努力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民能自治,源于民力、民智、民德之优。故“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见《严复集》卷1,27页。)。

第二个比较能赏识西方文化的人是梁启超。梁氏小严复20岁,在中国思想言论界是紧接严氏而发生最大影响的人。梁氏在戊戌之前尚持中学西学互补之论。戊戌以后,他深感于国家败亡之象,乃极倡破旧立新之义。谓“今日之中国,又积数千年之沉疴,合四百兆之痼疾,盘踞膏肓,命在旦夕。……故破坏之药遂成为今日第一要件”(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5册,50页,上海,中华书局,1936。)。“必取数千年腐败柔媚之学说廓清而辞辟之,使数百万如蠹鱼如鹦鹉如水母如畜犬之学子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见《饮冰室合集·专集》第4册,65页。)从此,梁氏直以“新民”自命,大倡“新民”之说,将严复微引其绪的新民之义,大加发挥,振聋发聩,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人。其所著《新民说》的根本要义是承认中国人在体气、智力、道德诸方面都不如西人。要救国,要造新国家,必须先新我国民。有了新国民,民力恢张,民智进步,民德提高,必可造成新民族、新社会、新国家,争存于世界。

胡适恰好于严复与梁启超、特别是后者在思想界发生最大影响的时候,以14岁的少年进入最主要的西学传播集散之地上海读书。他自己承认,“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胡适:《四十自述》,见《胡适作品集》第1册,55页。),是梁先生使他知道,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在“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学问。胡适于《天演论》也颇有领会,再加以身居上海,亲历许多革命风潮,遂生“投袂奋兴”之志,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图发展。(胡适在上海澄衷学堂读书时,曾有一篇作文,题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其中有为救国而“投袂奋兴”之语。参见拙著:《胡适年谱》,12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其决心留学美国,未尝不是发此初衷。

总之,从严复、梁启超到胡适,他们都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危机,想从根本上为国家的复兴造就一种新文化的基础。

胡适初到美国时,出于救国初衷及爱国挚情,常极力为中国文化辩护。久之,对西方社会及其文化了解日多,感受日深,始渐养成开放的心态,对西方文化自觉采取一种虚怀迎受的态度。他立意要充分借鉴吸收西方文化,重新整理中国的旧文化,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再造中国的新文化。这一根本思想在其博士论文的《导言》中得到了明确表达的机会。

胡适深切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感受到中国固有文化对新世界的不适应。所以,他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应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他说:“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唯有依靠新中国知识界领导人物的远见和历史连续性的意识,依靠他们的机智和技巧,能够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胡适:《先秦名学史·导言》,8页。)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应承认,这是一种很理性很健全的中西文化观。尽管在以后各个时期,因讨论与争论的具体情况而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上述的基本观念一直是胡适所坚持的根本主张。正因此,我不赞成某些海外学者认为胡适“全盘性反传统”的说法。(参见本书附录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

二、投入文化论争

胡适留学归国后,深叹去国7年,尽管其间发生过辛亥革命这样的大变动,而国中仍甚少进步。他在北京大学与陈独秀等一起编辑《新青年》和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立意“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胡适:《我的歧路》,见《胡适作品集》第9册,65页。)。当时,在最顽固的守旧党(如林纾)看来,胡适是与陈独秀、钱玄同无区别的“过激派”。然而,细心研究比较那一时期他们的思想言论,即不难发现,胡适要比陈独秀、钱玄同来得温和些、稳健些,质言之,是更富于理性。他不避钱玄同的反对,邀请反对文学革命的张厚载为《新青年》写辩护旧戏的文章。他也不避嫌疑,肯与头脑半新半旧的人来往。为此,钱玄同怪他“旗帜不鲜明”,对旧社会“太同他们周旋了”(《胡适来往书信选》(上),25页。钱玄同致胡适的这封信写于1918年夏,原编者注为“1919年2月”,不确。参见拙著:《胡适年谱》,65页。)。

尤可注意的是,当时陈独秀正同《东方杂志》编者就东西文化问题大开笔战,而胡适并未介入,足见胡适这时期对于中西文化的问题持很谨慎的态度。1919年11月,他写《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纲领和“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口号,旗帜不为不鲜明,但他当时强调的重点是在“研究问题”,而不是其他。不过,他在谈到新思潮对于旧有学术的态度时,首次谈到反对调和的主张。在中西文化问题上,反对调和、折中,这是胡适一贯的立场。这个立场,到了他直接参与东西文化的论争时,就表现得更鲜明、更具体了。

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过后,一方面,新文化营垒内部分裂,一部分人由文化上的急进主义转向政治上的急进主义,直接投身到革命活动中去了。另一方面,对新思潮持保留态度或反对态度的一些人,此时都活跃起来。《学衡》杂志、《华国》月刊、《甲寅》周刊等等,都相继问世了。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亦于1922年出版,张君劢则于1923年发表其著名的《人生观》的讲演。这时,胡适乃有不得不参加论战之势。从1923年批评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到1935年批评十教授的“本位文化”的宣言,十余年中,他先后发表了十几篇大块文章,严厉批评颂扬东方文化、贬斥西方文化的种种论调,批评以调和、折中来为旧文化辩护的主张。如果说,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期(1917—1921),胡适还是与陈独秀等并列的新思潮的领袖,那么,1923年以后,胡适就是中西文化论争中,西化派的无可替代和无人比肩的领袖。贯穿这十几年的争论中,胡适一贯的宗旨虽不似某些喜欢简单化的理念的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全盘性反传统”或什么“全盘西化”,但其主要用力处,确是要人承认西方文化的长处和中国文化的短处。他的这一鲜明倾向亦正是与论战的对象适成对照。对方亦非全盘地排斥西方文化、全盘地肯定中国文化,亦不过是尽力要人承认中国文化的长处和西方文化的短处而已。

胡适这种尽力强调西方文化的长处和中国文化的短处的基调,与《先秦名学史》的《导言》中那种平和稳健的中西结合的文化观有些不同。他的态度似乎变得偏激了。1929年,他在一篇英文论文里用了“wholesalewesternization”一词,它被译为“全盘西化”而屡被人们提起,胡适遂被视为“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实则,这不过是在辩论中受激而强化自己的主张的一个方面而给人造成的一种印象。

胡适直接投入东西文化的论争以后,态度显得越来越激进。这其中的关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社会思潮起了变化,一些人对这场空前浩劫进行反省,认为欧洲文明走上了歧路,对一两百年来以科学、工业、民主为特点的西方文化产生怀疑。梁任公先生是把这一信息带回中国的最权威的学者。他的《欧游心影录》于1920年春发表。其时,新思潮犹当盛时,似未立即显现重大影响。况且,梁任公究不失为梁任公,他虽然明显地表现出批评西方文化和重新发扬中国文化的倾向,但他毕竟是个头脑清楚的人。他仍明白地承认西方学术的长处,主张借鉴西方的学术方法来研究整理中国的旧学术,远没有后来力倡东方文化的某些人那么多昏谬不通的主张。胡适一向以师辈视任公,不曾立即批评任公的书。但以梁任公“常带感情”的笔所写出的“欧洲科学万能的大梦破产了”的宣告,毕竟对怀疑和反对新思潮的人们起了很大的鼓励、甚至可以说是煽动的作用。一旦胡适决心投入论争之后,他就毫不含糊地指出了这一事实。(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该文第一部分开头就说道,梁任公先生的《欧游心影录》“替反科学的势力助长不少的威风”。参见《胡适作品集》第2册,54页。)

胡适的投入论争,直接受到两方面的刺激。一方面是反对新思潮的人把攻击的目标对着胡适和他的主张,另一方面是一些拥护新思潮的人敦促他披挂上阵。

例如,梁漱溟就明白地批评胡适与陈独秀、***他们热衷于引进唯“重物质生活”、“倡言利”的西方文化,使许多人跟着他们“走入了歧路”,致使国内“贪风炽盛”(梁漱溟:《合理的人生态度》,见《梁漱溟全集》4,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起来。张君劢以折中的面貌出现,却着力批评主张西化者“西洋人如何,我便如何。此乃傀儡登场,此为沐猴而冠”(张君劢:《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载《东方杂志》,第19卷第3期,1922-02-10。)。又说:“方今国中竞言新文化,而文化转移之枢纽不外乎人生观。”而“人生观又非科学所能为力”。西洋人重科学、重物质,如今已“不胜务外逐物”(张君劢:《人生观》,见《科学与人生观》,上海,亚东图书馆,1928。)之感。这都是明显地同新思潮唱反调。曾经有位山东的青年学子写信给胡适说:“文学革命成功了,思想界的言论(却)寂寞了。……受了张君劢、梁漱溟一派的影响,于是乌烟瘴气充塞了山东社会。”(据原件。)他恳请胡适到山东一师去讲演,以作一番思想廓清的工夫。胡适的《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科学与人生观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表出来的。

同类推荐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问题首富黄光裕

    问题首富黄光裕

    1985年,黄光裕怀揣4000元离开潮汕,北上创业。2004年,他以105亿元财富首次成为“中国首富”。然而,在以430亿身家再次戴上“中国首富”的皇冠之后仅仅一个月,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拘查。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狼王戏妃

    狼王戏妃

    【她痛他伤,她痴他狂,女主强悍,男主闷骚,正剧剧情,小白风格】真是杯具啊!前世的驱魔大师今世竟被个妖怪逼得要死要活。每次半夜醒来被那妖孽亲亲热热搂在怀抱里,她除了咬牙切齿地握紧了拳头,心中再如何悲催也有些无可奈何。本文一对一,抵死缠绵。************************************************此文原名《妖宠》。欢迎收藏点评票票支持!!言的读者群:20242393(敲门砖:言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任一名字)************************************************【推荐个人完结文】:贪吃好色,惹是生非,《极品太女》:幽默搞笑文,女扮男《钦差女国舅》:历史加穿越,别样郡主《殿前欢》:白骨妖精演义痴情卷《穿过骨头爱上你》:*********************************************推荐好友文:美女七色:《十岁小父王》无意宝宝:《天魔》杜雨:《溺宠》醉轩:《孽夫》杏花小虫儿:《后宫贱妇》樱桃晓玩字:《金屋藏妖》
  • 蜀山大掌教

    蜀山大掌教

    他身居四派,能左右逢缘;他有点癫狂,杀人随心,喜怒亦无常……只因他错救一人被一朝洗白,从此天堂变地狱;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却让他拥有了修习罕见道法的机会,更让他获得了一朵奇异的紫色莲花,忽然地狱变天堂。彪悍的游戏人生亦从此开始……这是一个瑰丽奇幻的虚拟蜀山世界,道德与法律在此失控,玩家互相挑战着人性下限!且看紫阳一路披荆斩棘,凭借手中长剑荡尽万般困难,成就蜀山大掌教!千莲动,神魔惊,仗剑蜀山行!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KP

    KP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间客

    间客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字上收回目光,第一次真正看到尘埃后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时,并没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区天空外面的星星这么刺眼,谁能受得了?天天被这些光晃着,只怕会变成矿道上那些被大灯照成痴呆的野猫!于是许乐放弃了成为一名高贵女性战舰指挥官辅官的梦想,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堕落,堕落,堕落成了看门房的外乡穷小子,出卖身体的可怜男子,从事繁琐工作的男保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露着白牙,眯眼傻笑,披着莫名的光辉,一步一步地迈向谁也不知道的远方。…………许乐,东林大区公民,从一颗荒凉的半废弃星球上离开,脑海里拥有一些希奇古怪的知识,身体里拥有这个世界谁也不曾接触过的力量,并不浑沌,一味荒唐知足地进入了这个最无趣也是最有趣的世界。间客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雄者傲苍生

    雄者傲苍生

    我本心正昭日月,奈何世人欺我苦。三千大道皆为次,唯有雄者傲苍生。各方豪杰刀兵见,烽火连天天下乱。江山要用血来洗,男儿誓死不底头。南宫烈受辱而后强,血窟洞中三年苦修,成就世上唯一的血修者。随后出山历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腥风血雨!
  •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你是天下第一的天宝将军,你不会的,师出同门,我不允许你死!”她本是无牵无挂妙手回春的医者,但独独没有医者仁心的悲悯,只会救一个人,本是两小无猜,“都哥,你记住,却因乱世天下,于她则是顺手医治了一位孱弱少年,一个情字终难全。“清清,你的命是我救的,注定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殇。树下的相遇,他接住了她也接住了自己的一生,我只要你活着。”尘埃落定后她终于明白医者不能自医,却也从此在心里藏下了一个人。他是将军,注定要征战疆场,更医不了宿命。,天下第一;山野丫头,只听一个人的话。这天下人的生死都与我无关,少年才俊,官拜将军,只要你活着,风华绝代,天下无双。青梅竹马,我是大隋的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我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