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06

第6章 胡适的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2)

他引证古人的话说“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这是人类生活普遍的经验总结。他质问那些夸耀精神文明的人说:“一个美国的工人,坐他自己的汽车去上工,星期日带一家人出去游山玩水,可以不花钱用无线电机听极好的音乐,可以送他的儿女到学校去读书……我们是否相信一个拖洋车的苦力的生活比美国的工人要精神些和道德些呢?”(胡适:《东西文明之比较》(原为英文,于熙俭译),见《人类的前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他还嘲讽地说,一个坐着小舢板在水上漂荡的东方人,有什么理由对着头顶上飞过的飞机,嘲笑那是物质文明,而夸耀自己是精神文明呢?那些夸耀东方的精神文明、鄙视西方的物质文明的人,心目中完全没有千千万万普通的人民群众。一个中国的苦力,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拖着疲乏得要命的身子躺在床上呻吟,他决无兴致去歌颂中国的精神文明。文明发展的高低,首先就看这种文明能给最普通的人民提供怎样的生活保障,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他们的身体、精神从物质生活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创造智慧更多地发挥出来,谋自己以及全社会的生活的改善。1927年,胡适周游西方世界回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拜金主义》。他不恤众韪,明白宣称,在中国,拜金主义不是坏东西,应当提倡人们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发财,摆脱贫困和愚昧。他尖锐地提出,一些人在高谈“义利之辨”的时候,可曾看到一些破衣烂裳的老婆婆,背一个破篮子,到垃圾堆里去拣那些没有烧透的煤球、不曾霉烂的破布吗?又可曾看到随处可见的行乞者,为一分两分小钱儿,哀告行人吗?试问,面对广大人群忍饥受饿的社会,面对那些拾破烂儿的老太婆和沿街乞讨的行乞者,倡义非利,批判拜金主义,岂不是近乎忍心害理吗?

胡适认为,贫穷是中国第一大害。由于贫穷,人民疾病缠身;由于贫穷,国家软弱无力;所以外受侵凌,内多扰乱,官吏贪污,恶棍横行。所以他一生宣扬要救国,先要救贫;要求富强,必须发展科学,提高生产力。科学是谋求国家富强、人生幸福的重要工具。

不仅如此,胡适认为,科学是新人生观的重要基础。因为只有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人才能在现代环境下确立健全的人生态度,创造健全的生活方式。他对那些醉醺醺的鼓吹东方式的精神文明的人说,只有追求科学真理的人,才有真正高尚的精神生活。被炫耀的中国精神文明,鼓励人只向内心做工夫。“越向内做工夫,越看不见外面的现实世界,越在那不可捉摸的心性上玩把戏,越没有能力应付外面的实际问题。”(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见《胡适文存》第3集第1卷,15页。)结果是造成一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靠别人养活的废物。

胡适一生做过许多次关于人生观的讲演,每一次都特别强调科学对于人生观的重要意义。1923年,他支持丁文江等科学家批驳张君劢的反科学的人生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于把科学引入人生观,开始廓清了关于天道、仁义等抽象的空谈,使人生观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确立某些客观标准、可以进行考察和验证的问题。胡适强调,科学的人生观,主要就是教人运用科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追求真理、追求幸福的目的。这是一种与中国亘古相传的人生观大大不同的崭新的人生观,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意义。

三泥古的中国旧学家一方面把文化看成是高贵的神秘的东西,另一方面又把它看成是千古如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动辄喜欢标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垂统五千年。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来已经历了许多次非常重大的变化,不仅是因世势而演变,而且还多次与外来文化结合,发生重大变异与转折。春秋战国之际相对于商周文化已是一大变化;秦汉之际又一大变化;魏晋隋唐,佛教大盛行,又一大变化;至两宋,理学兴,又一大变化;明清之际,因社会变迁加之输入西方文化,乃又生一大转折;清末,西方文化大规模流入,中国社会内部亦发生深刻变动,于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千古未有之变局。实际上,每一次大变化之际,总有些人出来悲天悼地,诅咒变化,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近代以来,因变化来得太骤太剧,尊古者流,尤感痛不可忍。

其实,文化之变,其机理虽极为复杂,但其大趋势亦如自然界的变化一样都是可以考察、可以解释的。归根到底,文化不过是人类生活的样态。人的生活方式起了变化,文化的内容、色彩,亦必或迟或早、或大或小地跟着变化。这一点道理,人们或许不难接受。难接受的是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其所引起的变化,因为它们有时会更深地触及人们的感情和心理。有些人承受不了这种刺激,发生严重的抵抗。一般说来,文化素质越高的人,具有越大的承受能力,因而也越能够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有人可能抬杠,说近代史上某些抵制西方文化的学者,都是在国学上造诣甚高的人,能说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吗?这要看对文化素质如何理解。文化素质是综合的,包括知识的广度、文化的鉴赏力、文化的创造力等等,有些人国学造诣甚高,但国学范围以外,所知甚少,有些即便对国学也是食古不化,没有学术创造力,对古文化只是玩赏赞叹,不能理解精义,因而不能与异质文化作比较地观察和研究,固陋寡识,对外来文化宜其扞格不入。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自觉的文化革新论者,也是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最力的一个人。他生长在清末民初的历史环境里,在求知欲最旺、接受力最强的青少年时期,他一面用力打下国学根底,一面注意观察研究中西文化的冲突,15岁时,便写文章力主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理,投袂奋兴,学西方所长,补中国所短,以求富强。留学美国7年,他中西学兼治,力求借鉴西方的新思想、新方法重新研究中国文化遗产。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的《导言》中写道,中国人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这问题就是:“我们应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又说:“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唯有依靠新中国知识界领导人物的远见和历史连续性的意识,依靠他们的机智和技巧,能够成功地把现代文化的精华与中国自己的文化精华联结起来。”(胡适:《先秦名学史》,8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足见,早在留学时期,胡适就确切地认识到中西文化结合的重大历史课题,并自觉地负起这个责任。五四后,他在一篇纲领性的文章《新思潮的意义》中,标出新思潮的历史任务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把中西文化结合、创造中国的新文化的主张,更加简明地宣示出来。20年代,国内思想斗争联翩继起。第一次大革命高潮过后,取得统治权的国民党人急剧趋于保守,对西方文化表现了极大的戒心。为了批驳守旧派,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胡适在中西文化问题上讲过一些比较激烈的话,在他的英文论文《今日的文化冲突》中首次使用了“全盘西化”的字样,陈序经更将这个提法作为一种根本主张,胡适也曾表示赞成。(参见《独立评论》,第142号。)从此胡适便被当成“全盘西化”的代表人物,屡受批判。事实上,胡适并非“全盘西化论”者。我在《胡适研究论稿》里,曾指出了“全盘西化”是个非常不确切的概念,胡适使用它是个失误。但胡适的思想决不归结于此。即使陈序经这类明确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也并不像人们所批判的那样,要废弃中国一切传统,尽取西方文化以代之。这个问题需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加以澄清,这里不赘述。我现在要着重说明的是胡适有关中西文化的结合与再造中国文明的基本见解。

中国旧的传统文化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这一点,胡适是坚信不疑的。他认为一种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大的变异,获得新生,不是一种稀奇事。西方文化曾几经变异,才走上近代发展的道路。中国文化曾有几次再生的机会,但都没有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1935年1月,他在广西梧州有一个长篇讲演,就是讲文化再生的问题。直到晚年讲《中国传统与将来》,仍强调中国文化传统决不是某种一成不变、千古如一的东西。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面对自己的国家、民族紧迫的存灭与兴亡的大问题,中国文化必须改造、再生。在这个革命性的大变动中,西方文化是我们必须借鉴的,这是逃避不了的逼人而来的事实。

同类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 ,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20年来,1965年9月出生,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失去右臂
  • 朱新礼如是说

    朱新礼如是说

    1992年,朱新礼在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创建汇源果汁厂,后迁址北京,汇源果汁目前已经发展成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在港联合公告,可口可乐拟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已公开发行的股份。这一业界最强并购的消息一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尽管收购案未获审批)。本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朱新礼从一个县经贸委副主任成长为果汁行业(甚至中国当代)顶级企业家的艰辛过程,从创业精神、经营理念、资本运作、商战智慧、品牌推广、营销攻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企业家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热门推荐
  •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我本倾城:妖妃驯冷帝

    作为一名弱国进贡的和亲之妃,她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她本以为,人心是能够感化的,他终会对她心存一丝怜惜。统一江山后的他,面对她的质问,却只冷冷说道:“赵舒窈,你不过是我的一颗棋子!”三尺白绫,就是她侍君的凄惨归宿……红颜尽,江山改,她图谋复国,华丽转身,铩羽归来,她对自己发誓:这一次,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 斜眼的吉利

    斜眼的吉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我用所有报答爱

    我用所有报答爱

    我是在什么时候让你闯入我的世界为所欲为直到已无路可退。大学毕业的何碧玺没能如愿把心爱的男友拐回家,于是她命中的恶魔出现了。她愿赌服输,带着自己简易的行李搬进他的大房子,成了他名义上的情人,开始骈居的生活。恶魔不是外人,正是她姐夫的同胞大哥。当年,十六岁的何碧玺被远嫁海外的姐姐托付给这个男人监护。她傻乎乎地献上一颗芳心,却被他恶意拒绝,想退回去维持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他又不许。她想他是不爱她的,但是她怎么都不明白,既然不要她,为什么又要逼她签订那份荒唐的同居协议?这个男人简直不可理喻,他到底想干什么?是本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
  • 动物庄园·1984

    动物庄园·1984

    乔治·奥威尔编著的《动物庄园》被认为是20世纪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庄园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它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庄园,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但是“革命”中动物领袖最终却篡夺了革命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专制的统治者。《1984》是一部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集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 好景良天

    好景良天

    暴有修改的宠妃,霸道闷骚的皇帝,穿越版《金枝欲孽》剑出江湖,皇宫震动。皇宫女人,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 宅女恋人

    宅女恋人

    一个有离奇过往的宅女,与一个气场神秘、经历更匪夷所思的传奇人物李欢,从视彼此为累赘到相依为命,她见证了李欢由最底层的小人物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点点滴滴——绿茵场一战成名、荧幕上脱颖而出、选秀赛粉丝千万、股海里身家近亿……面对这不平常的一切,她宠辱不惊,却不知在被她视为“段正淳”的李欢那孤傲的内心世界里,能与他共享荣耀的,只有她一个而已。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我有多爱你

    我有多爱你

    年少的一场相识。天真的一场私奔。命中注定的重逢。他和她,兜转一生,只为那一句,我有多爱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高科技知识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民族的素养一个国家科技知识普及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为此,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体少年儿童中形成鼓励创新、反对伪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