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59

第59章 永明延寿与禅教一致思潮(2)

禅教一致即禅教统一。永明延寿通过编著《宗镜录》和撰写《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等,着力阐述禅教统一的理论机制,从哲学思维与宗教思想两方面调和禅与教的关系,进而构成禅宗与教家相统一的学说。相传永明延寿曾邀请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的学者,分居博览,彼此诘难,互相探讨,然后他以"心宗"即禅宗的心性理论为准绳,对各家学说加以折中调和,并广泛征引印度和中国的三百种佛教文献资料,加以参比审定,编辑成百卷本《宗镜录》,以宣传禅教一致的主张。延寿又撰《万善同归集》三卷,根据诸经论的言教,阐扬禅宗"以心立宗"的旨趣。还著《唯心诀》,阐明万法归于一心、由观心而达一心的唯心思想。由此可见,"心"是永明延寿佛教思想的根本理念和核心主题,是他阐明禅教一致说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永明延寿对心做了界说,他说:"何谓一心?谓真妄、染净一切诸法无二之性,故名为"一";此无二处,诸法中实,不同虚空,性自神解,故名为"心"。"(《大正藏》卷48,425页。)又说:"心也者,冲虚粹妙,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朗彻十方。不生不灭,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岂五色之能盲?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孤朗于碧天。大矣哉,万法资始也。"(《大正藏》卷48,425页。)还说:"(心)乃万化之原,一真之本。"(同上书,569页。)延寿这是说,心是万法的本性、万法的始基、万化的本原,也就是说心是宇宙万法的实相、本质,宇宙万法是心的显现、现象。延寿也称心有真心与妄心之别,但作为万法的本原,成佛的本体是真心,而不是妄心。永明延寿强调,心是佛教的宗旨、意趣,是修行的根本、归趣。《宗镜录·自序》表述全书的宗旨云:"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境。"(同上书,417页。)《万善同归集》也说:"问:"所修万善,以何为根本乎?"答:"一切理事,以心为本。""(同上书,991页。)这都是以禅宗的"心"去统摄融会全体佛法和全部教义,以自心的觉悟为修持和成佛的准则。延寿还热烈赞颂"心"的殊胜功能:"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是以若了自心,顿成佛慧,可谓会百川为一湿,抟众尘为一丸,融镮钏为一金,变酥酪为一味。"(《大正藏》卷48,424页。)总之,"心"是诸法的真源、佛教的宗旨、万善的根本、智慧的源泉、成佛的根据。在立足于心论的基础上,永明延寿强调了禅与教的统一、禅宗与佛教经典义理的统一。唐代宗密曾作过这样的界定:"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同上书,400页。)"语",语言;"意",思想。认为经是释迦佛的言教,禅是释迦佛的意蕴。意非言不显,言非意不立,佛的思想与语言是不相违背的,佛教经典内容与禅宗佛教思想是一致的。延寿也说:"问:"若欲明宗,只合纯提祖意,何用兼引诸佛菩萨言教以为指南?"……答:"从上非是一向不许看教,恐虑不详佛语,随文生解,失于佛意。……直了佛心,又有何过?只如药山和尚一生看《大涅槃经》,手不释卷。……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马祖大师,及南阳忠国师、鹅湖大义禅师、思空山本净禅师等,并博通经论,圆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诚证,终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陈。""(同上书,418页。)这是说,禅门不是不许看教,而是关注看教不失佛意。禅宗历代祖师都是重视佛典、博通经论的。延寿一方面强调禅宗一向重视经论,一方面又强调佛教诸经也都说一心。他在《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中援引《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经》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经典,或说真心,或说一心,或说自性清净心,或说本心,总之,认为佛经都讲心,都是以一心为宗的。延寿还说:"名空性实,皆唯实相,但从缘起,不落有无。"(同上书,961页。)他肯定了语言文字具有诠说诸法的性质与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禅宗排斥语言文字的看法,为禅教一致说提供了理论根据。在禅教一致的思想基础上,永明延寿还进一步阐发了一心与万善的关系,高扬"万善同归"的主张。延寿针对当时禅宗蔑视佛教修持善行的流弊,强调一心要不落空寞,必须修持善行。万行由心生,万行又同归于一心。也就是说心生万善,万善归心。由此又可说禅即万善,万善即禅。延寿说:"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大正藏》卷48,958页。)"万善"与"众行"相应,诸如持戒、念佛、持咒、修忏等等善行,都是修持佛法的资粮、功夫。又说:"夫戒为万善之基,出必由户,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同上书,965页。)万善功德中,以持戒为第一。延寿强调持戒是万善的根本,万善始于持戒,认为只有强化自身的内在规范机制,以此为出发点,才能产生种种善行。禅宗提倡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主张依靠自力的修持,当下觉悟,成就佛果。净土宗强调凭借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进而达到成佛的目的。禅宗重自力,净土宗则重他力,这是两宗的根本对立之处。但永明延寿并不排斥念佛,而视念佛为万善的一种,他引证慈愍三藏的话说:"慈愍三藏云:"圣教所说正禅定者,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于昏淖,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须策动念佛诵经,礼拜行道,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万行无废。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同上书,963页。)慈愍慧日法师主张禅修与念佛并举,延寿显然也以此肯定了念佛诵经行香礼拜的善行和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也就是说,在延寿看来,净土宗的口唱佛号,并非有碍于禅修,甚至还有助于禅僧的修行,是禅修者不可或缺的。永明延寿以此调和了禅宗与净土教门的根本差异,将禅净统一了起来。延寿还以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综合兼修的修持模式来处理禅宗与净土宗乃至其他宗派的差异、矛盾。如他说:"诸法法门,亦不一向。皆有自力他力,自相共相。"(同上书,961页。)又说:"若自力充备,即不假缘;若自力未堪,须凭他势。"还说:"内则唯凭自力,外则全仰佛力,遂得障尽智明,云开月朗。"(《大正藏》卷48,966页。)延寿认为,佛教有自力与他力、特殊与普遍的不同法门。每个修持者的条件、业力不同,可视自身情况采取或自力或他力、或自力与他力相结合的方法来修行。对于修持者来说,既靠自力,也靠外力,自力与外力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从方法论的高度论证禅教一致,尤其是禅净一致的必要性、合理性。世传永明延寿撰有专论禅与净土的《四料拣(简)》,共有四偈。据《净土指归集》卷上《永明料拣》载,文为:"一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二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三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四曰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四料拣》对元代以来的禅净思潮影响深广。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永明延寿思想研究的逐渐深入,有些学者如顾伟康、杨笑天等人,对《四料拣》的真实性提出疑问,认为是后世净土宗人的假托,其理由主要是:(1)《四料拣》内容是净高于禅,抑禅扬净,并非禅教一致、禅净一致,与永明延寿以禅宗思想为主导协调禅教关系、禅净关系的根本宗旨不符。(2)《宗镜录》等永明延寿现存著作中均未见记载。(3)从现有史料来看,最早提到《四料拣》并作节录的是元代慈寂于公元1334年编的《天目中峰和尚广录》,最初收录全文的是明代大佑编纂的《净土指归集》。(参见顾伟康:《禅净合一流略》,183~196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笔者也认为《四料拣》是后人的附会,并认为这是净土宗思想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一时甚至超过禅宗影响的历史反映。永明延寿的禅教一致说是奠立在佛教心性论,尤其是禅宗心性论基础上的。展开一点说,其要点有三:一是以禅宗的一心、自心、本心、真心作为衡量其他宗派教义的标准、统一其他宗派教义的基石,即把佛教一切教义都归结到禅宗的"心"义上来;二是认为禅宗与教门各派的关系,是佛的心、意与佛的口、语的关系,这种心意与言教的关系,是本原与现象、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是相依相即、相互统一的;三是禅宗与教门各派具体修持实践的关系,是心与行的关系,强调自心觉悟要落实到种种修持实践上来,而一切修持实践的功德又回归到心,成就自心觉悟,进入成佛境界。

三、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

在中国佛教禅教一致的思潮史上,最早提出禅教一致说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是唐代的圭峰宗密。宗密是兼通华严学与禅学的学者,他有见于禅宗流传后的某些弊端和当时佛教内部的种种矛盾,特意会通华严宗义理和禅宗心性思想,提倡"华严禅",进而还以禅的各派与教的各派相对应,融会禅与所有教家,高扬禅教一致说。禅宗五家最后形成的法眼宗,其创始人文益曾作《宗门十规论》,列举出五代时禅门的流弊,他也抉取华严宗的六相圆融和理事圆融思想来重建禅宗的学说。这都表明吸取教家义理已成为禅宗的理论需要,也成为禅宗的发展方向。宗密和文益在禅教一致思潮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永明延寿是在禅宗流弊进一步严重化、禅与教的对立进一步尖锐化的形势下,高扬禅教一致思想旗帜的。他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两书奠定了在禅教一致学说史上的显赫地位。永明延寿的突出贡献是:在宗密全面恢复、重立佛教经典的权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教门修持实践的重要性,为从实践层面落实禅教一致说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自延寿以后,禅教一致说逐渐成为佛教的思潮,禅教兼修日益成为佛教的主流。

入宋以后,佛教僧俗的禅教双修、禅净双修都承继永明延寿的遗风,且不断推进。在禅教一致思潮影响下,宋代禅宗形成以语言文字为特色的禅法——"文字禅"。这是一种通过参究禅门语录、公案以把握禅理的修持方式,强调以语言文字学禅、教禅、参禅、悟禅,从而改变了轻视佛教经典和言语文字的禅风。与"文字禅"的盛行相应,《楞伽》、《金刚》、《首楞严》、《华严》、《法华》、《维摩》、《圆觉》诸经,都成为禅僧诵读的经典。禅师与天台、华严、净土等宗僧人交往也日益频繁、密切。元代以降,禅净双修之风尤为盛行。被誉为"江南古佛"的临济宗僧人中峰明本,不仅读《金刚》、《法华》、《圆觉》诸经,还奉持五戒,其弟子天如惟则兼通天台教理。师弟两人都心归西方净土,提倡禅净合行。迄至明代,著名僧人楚山绍琦、空谷景隆、一元宗本等,相继倡导禅净合行。晚明"四大高僧"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蕅益智旭也都倡说禅教一致思想,其中云栖袾宏尤为着力于高唱禅净合一说。在近现代,禅僧的修持也都是参禅与念佛结合的,佛教继续沿着禅净合行的道路展开。教门诸宗中,与禅宗在成佛理念上反差最大的是净土宗。但值得注意的是,宋以来的佛教史表明,在当时中国佛教禅教一致的总的发展趋势中,恰恰是这两个理念上差别最大的宗派却又最重视强调彼此的一致。佛教历史潮流把禅宗与净土宗推向合流,禅教一致重点落实为禅净一致,事实上禅净一致思潮也一直延续到当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其间必然蕴藏着极为深刻的原因。我想以下情况也许是重要的。首先,两宗在成佛理论上的巨大差异,需要彼此融通,以缓解矛盾,并利于扩大各自的影响。据唐净觉《楞伽师资记》载,道信禅师谓:"《无量寿经》云:"诸佛法身入一切众生心想,是心作佛。"当知佛即是心,心外更无别佛也。"(《大正藏》卷85,1288页。)《观无量寿佛经》是这样说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大正藏》卷12,343页。)这段话本是解说"念佛三昧"即佛现前定的,强调的是通过念佛法门集中心思时,在冥想中显现出佛的形象,是有此心才显有此佛。禅师则加以发挥,宣扬的是众生心中本自有佛,心外更无别佛。净土经典义理和禅师思想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都把"人与佛"的关系转化为"心与佛"的关系,以便于或力求直接进入佛土,或力求直接成就为佛,从而在心性论方面为禅净一致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禅宗与净土宗都是重修持的宗派,修持方式的巨大差异不利于共同发展,这也就要求彼此互补,缩小差异。而两宗的修持方式又同是从禅定中演变出来,同是佛教修持中国化的产物,这又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源头上的根据。再次,尤为要紧的是,两宗的力量雄厚强大,都拥有自己的广大信众,若彼此排斥,势必两败俱伤,若彼此融合,则必双赢,为求共存共荣,彼此寻求统一是最明智之举;而两宗都是平民化的佛教宗派,也为禅净合流提供了群众基础。

永明延寿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禅教一致说做出了贡献,这种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对禅与教的种种具体矛盾都做出合乎逻辑的融会。比如究竟如何把教外别传与教内相传统一起来,就是一件难事。又如佛性说与恶性说、真心论与唯识论的理论差异,也是不易调和的。当然,这是不能苛求延寿的。同时,这些问题的依然存在,也并不影响作为开放性系统的佛教的继续发展。不断产生矛盾、不断整合、不断分立、不断合一,也许正是佛教生命力之所在。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朱丹溪抗衰老养颜心经

    朱丹溪抗衰老养颜心经

    一代名医朱丹溪传承600年的滋阴养护金方,一部真正让天下女人面若桃花、白里透红、滋润如水的红宝书,一整套最根本、最有效、最天然、最易行的抗衰老养颜方案。章子怡、刘嘉玲、关之琳、刘亦菲、刘若英、蔡依林、容祖儿等25位明星现身说法,解密滋阴养颜的妙处,60个最有效的美容处方,100个最有效的美容细节,让爱美的女人最滋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残王宠妃

    残王宠妃

    ★★★宠文版简介★★★酒医毒妃,素手翻飞,香飘万里,闻者魂归!千杯不醉的黑马杀手蝴蝶,被一口美酒呛死而陨落,灵魂穿越附上了酒家嫡女酒千之身。为了顺利成长,她将懦弱之名再次发扬光大,成了墨翎大陆人尽皆知的废物嫡女。哪知废物也有被回收利用的时候!!为了家族荣耀,她与庶姐被送给了凤鸣皇室。庶姐贵为皇妃,而她却被赐给了凤鸣国最有名的残疾王爷——凤璃。新婚之夜,大打出手,却无意中揭开了各自的保护色——他,冷冽的双眸带着邪魅;她,微垂的墨瞳染上戏谑。他的无能是装的,她的懦弱也是假的,原来他们都是骗死人不偿命的腹黑王者,借着弱者之名韬光养晦,锋芒暗藏。且看冷血残王联合酒医毒妃如何一步一步将整个天下,整个墨翎骗入囊中。★★★正剧版简介★★★一朝穿越,杀手界黑马蝴蝶成了酒家白痴嫡女酒千,被赐婚于闻名凤鸣国的‘冷血残王’——凤璃。新婚之夜,大打出手,却被彼此眼中含着的光芒而幡然醒悟——原来,他不残暴,她亦不懦弱。于是,越接触,越了解;越了解,越相似;越相似,越深爱——且看两个同时被世人轻视忽略的弱者,是如何借着弱者之名暗中韬光养晦,暗藏锋芒?又是如何在天下大乱之际,一鸣惊人,锋芒尽显?当两个人光芒万丈耀四方之时,昔日那些鄙夷轻视他们的人,又将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他们?精彩片段一门内檀香缭绕,璃王爷细心的擦拭着一把精致的匕首,薄刃,寒光阵阵,眼眸,冷冽阴鸷。门外,管家满脸气愤的说:“王爷,王妃说她进宫赴宴去了。”“随她去吧。”唇角一勾,真早啊。“王妃说王爷您不用陪她去。”管家的脸色更加难看了。“知道了。”唇角弧度更大了。“王妃还说她要喝个不醉不归。”“我晚点去接她。”“王爷——”最后管家差点要哭了,谁不知道璃王妃胆小懦弱,笨得要死,而且还是个既没酒量也没酒品的女人,喝多了可是会发疯丢人的啊。里面的某人却兴奋了,心里想着:皇弟啊,我同情你。精彩片段二某男挑着眉头,正兴奋的敲着算盘珠子。忽然,管家如风而至。“王爷,王妃让您过去找她。”“她在哪?”“酒窖。”猛然一个寒颤,赶紧回答。“告诉她,本王忙着呢!”又要泡澡?又要试验?“王妃说王爷要是忙的话,她就去找雁公子帮忙了。”“那让她等我一会儿。”能不能不去啊?现在他唯一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可以不用喝酒啦,不用泡澡了。“王妃说您不快点,她就不等你了。”一会儿酒都凉了,咋泡呀?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2011年度微型小说排行榜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在大山掩映之中,一个小村庄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带的地图上根本没有标注,就连我们的向导,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小村庄。我们惊喜地走了进去。小小的村落,散布着几十户人家,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家家户户的门,都是敞开着的。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村唯一的一家代销店,我们想在这里补充点物资。小店里只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品卖:盐、酱油、一两种劣质烟、坛装的老白干……都是村民们需要的东西,而我们需要补充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竟然都没有。店主解释说,矿泉水,村民根本不需要。方便面?那么贵的东西,小村可没几个人吃得起。
  •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的百年传奇》的作者通过对IBM 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企业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做强、做大、做久的八大核心变革。
  • 娇宠娘亲

    娇宠娘亲

    女主神经卖萌,暗地害人。嬉笑怒骂之间,步步高升。纠结一:夫君的书房门口,秀儿高兴的玩跳皮筋。“唔……咱们这次跳茅坑。”噢!侍卫痛苦的看着面前这疯子跳进跳出……反反复复,惨不忍睹。纠结二:秀儿给九儿子手里塞上三根香蕉。“拿着,娘吃不了”看着儿子要进书房,“唔,要不然给你爹一根。他老了,尝尝鲜就好。”结果儿子出来时,手上空空如也。纠结三:秀儿看着面前的老十和小十一,莫名其妙的开始美滋滋起来。小十一擦掉娘亲嘴边的口水:“娘亲,你……”秀儿用星星眼望着他。忠犬攻和腹黑受。嘻嘻,乖。秀儿——少妻老夫,相处起来是不是会像祖孙俩?众多少爷,后台相差,秉性错乱,性格迥异。咦?老皇上该死了?康王——老牛嫩草,要相处多久才不会轻易放手?他是夫君,是父亲,但更是康王。是要自私,还是要自伤?清冽——长子小娘,是否也能不动神思淡然相处?权威父亲,神经娘亲,他会因为谁送上一生。权衡两重,云淡风轻。曾经的玩伴,反目成仇;曾经的依赖,天人永隔。没有谁,可以不长大。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神级农民系统

    神级农民系统

    新书《惊奇道人》已发,跪求新老读者支持。
  • 穹天劫

    穹天劫

    她是将军女。五岁那年,源于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从此女扮男装。她相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十年过去,当她手握霜月,志在千里,却发现原来所谓的命运其实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美人,倾城倾国,狼烟四起;英雄,志在千里,尊长九天。”五岁,达瓦河畔,落难少年在她左腕留下了一生不灭的齿痕。十年后,赤血罗刹为恨挥戈,血浴坤仪,火染皇乾。五岁,莲花池边,清冷少年在她心里留下了铭记一生的名字。十年后,金穹帝王为情倾城,弃江山,捍美珏。五岁,她志在千里,手握霜月,隐名掩颜。十年后,狻猊将军麾军天下,金戈铁骑,踏烽烟。---------------------------------------------惊世容颜,难平于世;英雄美人,气盖山河。一个沉敛漠然,一个强悍冷血;一个深情,一个狂烈。爱恨情仇,纠缠半生。谁将执手一生,谁将深爱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不小白,不H,不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