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36

第36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3)

西晋时,竺法护曾译出《弥勒下生成佛经》,但流传不广。后秦时有鸠摩罗什译出的《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广为流传。如上所述,此经宣称,当弥勒从兜率天下生人间时,大地充满光明,处处五谷丰登,百姓康乐幸福。弥勒在华严树下三次说法,使广大民众得以解脱。弥勒下生给人间带来了光明、丰乐和幸福。弥勒下生的思想在佛教界、统治者和下层民众中均引发出不同而又强烈的反响。弥勒下生信仰的突出表现是弥勒佛像的塑造。与依据弥勒上生信仰而塑造的着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像不同,体现下生信仰而塑造的是,着佛装、取双腿下垂倚坐姿势的弥勒像,在造型上和释迦牟尼佛像已没有多大区别。这种造像南北两地都很普遍。如敦煌、麦积山、龙门都有高大的弥勒佛像。浙江新昌石佛寺的弥勒像高达十几米、四川的乐山大佛更高至62米,居世界第一。再是涌现出大量的弥勒经变画,表现弥勒下生及在龙华树下说法的生动情景。随着弥勒下生信仰的流传,社会上还出现了若干与之相关的经典,据智升的《开元释教录》卷18《别录中伪妄乱真录》载就有《弥勒下生遣观世音、大势至劝化众生舍恶作善寿乐经》1卷、《随身本官弥勒成佛经》1卷、《弥勒摩尼佛说开悟佛性经》1卷、《弥勒下教经》1卷、《弥勒成佛本起经》17卷、《弥勒下生观世音施珠宝经》1卷、《弥勒成佛伏魔经》1卷、《弥勒成佛伏部庄严成佛经》1卷、《弥勒下生经》1卷、《弥勒下生救度苦厄经》1卷、《勇意菩萨将僧忍见弥勒并示地狱经》1卷、《弥勒下生甄别罪福经》1卷,以上均散佚。这些经典的主题就是宣扬弥勒下生,叙述弥勒成佛及进行劝化的情景。这些经虽然都是中国人造的伪经,但如此之多伪经的纷纷出现,却足以说明弥勒下生信仰的广泛和深入。弥勒下生的思想也引起了某些统治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如果对民众的弥勒下生信仰加以利用,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方面,武则天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她以妇女身份登基及其取代李唐王朝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与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相悖的。为了给自己当皇帝制造舆论,她就利用了佛教。据《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天授元年(690)"载:"东魏国寺僧法朗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资治通鉴》,第14册,6466页,北京,中华书局,1956。)当改唐为周时,武则天就以"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自称,"慈氏"即弥勒。她俨然以弥勒化身自居,神化自己,以愚弄民众。武则天的臣下也以弥勒看她,如《资治通鉴》卷205"则天后天册万岁元年(695)"载:庚子,以明堂火告庙,下制求直言。刘承庆上疏以为:……通事舍人逢敏奏称,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散坏。(同上书,6500页。)这是以明堂失火与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相比类,称武后就是弥勒。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弥勒下生信仰的盛行。统治者利用弥勒下生信仰,下层民众也利用弥勒信仰。早在隋代就已出现了这种情况,据《隋书》卷3《炀帝纪》上载:(大业)六年(610)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余家。(《隋书》,第1册,74页,北京,中华书局,1973。)上述事后三年,又出现宋子贤自称弥勒出世、聚众作乱的事:(大业)九年(613),帝在高阳。唐县人宋子贤,善为幻术。每夜,楼上有光明,能变作佛形,自称弥勒出世。又悬大镜于堂上,纸素上画为蛇为兽及人形。有人来礼谒者,转侧其镜,遣观来生形像。或映现纸上蛇形,子贤辄告云:"此罪业也,当更礼念。"又令礼谒,乃转人形示之。远近惑信,数日百千人。遂潜谋作乱,将为无遮佛会,同举兵,欲袭击乘舆。事泄,鹰杨郎将以兵捕之。夜至其所,其所居,但见火坑,兵不敢进。郎将曰:"此地素无坑,止妖妄耳。"及进,无复火矣。遂擒斩之,并坐其党与千余家。(《隋书》,第3册,662页。)

这里说的是,借弥勒信仰结社聚众,并利用佛教无遮大会以举兵反抗统治者。同年底,还有扶风人向海明也利用"弥勒下生"举兵起事。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称皇帝,建元白乌。遣太仆卿杨义臣击破之。(《隋书》,第1册,86页。)有桑门向海明,于扶风自称弥勒佛出世,潜谋逆乱。人有归心者,辄获吉梦。由是人皆惑之,三辅之士,翕然称为大圣。因举兵反,众至数万。官军击破之。(《隋书》,第3册,663页。)

佛教徒向海明带头反抗隋朝,从众至数万人,且建元称帝,建立政权,其声势之浩大可见一斑。向海明举兵虽败,但毕竟给了隋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到了唐代,仍有人利用"弥勒下生"信仰反抗当时的统治者。《册府元龟》卷922总录部《妖妄二》载:王怀古,

玄宗开元初,谓人曰:"释迦牟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末,刘家欲兴。"(《册府元龟》,第12册,108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这里所说的"新佛出",就是弥勒下生。这是以"新佛出"来为取代唐玄宗李家王朝的统治制造舆论和气氛。为此,唐玄宗下诏加以禁断。《资治通鉴》卷211"开元二年七月"载:"戊申,禁百官家毋得与僧尼、道士往还。"随后,据《唐大诏令集》卷113载开元三年《禁断妖讹等敕》:敕:释氏汲引,本归正法;仁王护持,先去邪道。失其宗旨,乃般若之罪人;成其诡怪,岂涅槃之信士?不存惩革,遂废津梁;眷彼愚蒙,将隐坑阱。比有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因为妖讹,广集徒侣,称解禅观,妄说灾祥。或别作小经,诈云佛说,或辄蓄弟子,号为和尚。多不婚娶,眩惑闾阎,触类实繁,蠹政为甚。刺史县令,职在亲人,拙于抚驭,是生奸宄。自今以后,宜严加捉搦。(《唐大诏令集》,58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0。)

很明显,唐玄宗的禁令实与有人利用弥勒下生的信仰来造反直接相关。弥勒信仰和利用弥勒信仰来实现政治目的是两回事,但二者毕竟又有联系。从隋代以来,利用弥勒下生信仰来反抗统治阶级的现象频繁出现,也证明了这种信仰在民间流传之广。正因为这种信仰兴盛,所以才有人利用。同时,这种利用又引起了统治者的关注和警觉,甚至下令禁止,这就直接地打击了弥勒信仰。民间一些有真诚佛教感情的人,也因弥勒下生信仰与社会政治问题相牵连而兴趣大减,他们不敢冒政治危险,这自然又导致弥勒信仰的衰退。此外,弥勒信仰还遭到佛教内部弥陀信仰的思想冲击。净土宗人道绰和善导提倡弥陀净土,宣扬极乐之胜、兜率之劣的观念。道绰在《安乐集》卷上对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的优劣进行了比较,文中说:一、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法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著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二、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三、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哀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得生者,悉是阿毗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数能知。其有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四、据大经,且以一种音乐比挍者,经赞言:"从世帝王至六天,音乐转妙有八重,辗转胜前亿万倍,宝树音丽倍亦然。复有自然妙伎乐,法音清和悦心神,哀婉雅亮超十方,是故稽首清净勋。"

同时,还有迦才撰写的《净土论》(《大正藏》卷47)更是宣扬极乐净土是实,兜率净土是虚;极乐净土是净,兜率天宫是秽。他又举出两者的十种差异来论证极乐净土的大优和兜率天宫的极劣。弥勒净土思想遭到如此的贬抑,人们也逐渐在比较中认识到弥陀净土更易修行,与其等待弥勒下生,还莫如口念南无阿弥陀佛,死后直趋西方极乐世界来得便当。这样,弥勒信仰就逐渐地被弥陀信仰所取代,而退居于次要的地位了。然而弥陀净土信仰之所以兴盛,又实有赖于弥勒信仰的流传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化身信仰自唐

开元以后,弥勒信仰日益衰落,弥陀信仰代之而起并成为净土信仰的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于五代十国时,出现了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传说中的布袋和尚,常常杖荷布袋到集市上行化乞物,故而得名。布袋和尚的出现,改变了弥勒的形象、职能和身份。禅宗《景德传灯录》卷27载: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时号长汀子布袋师也。……示人凶吉,必应期无忒。……梁负明三年丙子三月,师将示灭,于岳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他州有人见师亦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今岳林寺大殿东堂金身见存。(《大正藏》卷51,434页。)

随着禅宗布袋和尚为弥勒化身说的流传,首先在江浙一带,民间遂将布袋和尚作为弥勒的原型画图或造像供奉。如北宋时代开凿的杭州灵隐寺飞来峰的布袋弥勒像,肥头大耳,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一幅慈祥善良、宽容大度的神态。在一般的寺院中也都有布袋和尚像,有的设在山门殿,更多的是设在天王殿的正中央,像的形态多为欢颜、皤腹、正坐。民间称之为"大肚弥勒"。弥勒神像的两侧,有的寺院还配以寓意深邃的对联。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北京潭柘寺、广州六榕寺)"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南京多宝寺)"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广东韶关南华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有高低。"(四川乐山凌云寺)这类楹联大多语言诙谐,耐人寻味,注入了现实生活内容。劝人乐观旷达,宽厚容人,可以说是中国人对弥勒形象的一种文学改造,可谓是中国化了的弥勒佛。大肚弥勒佛成为寺庙的护法神,又似乎兼有迎客进殿以及规劝众人宽容对人的职能。在民间的工艺品中,大肚弥勒佛像成为吉利幸运的象征而博得人们的喜爱。

三、弥勒信仰的三个特点

我们从以上的论述可以进一步看出中国弥勒信仰的三个特点。

(一)多样性

中国的弥勒信仰,从其内涵看共有三个类型,即上生信仰、下生信仰和化身信仰。弥勒信仰的不同类型,适应了社会不同人群的多样需要,如弥勒上生信仰多以高僧大德和士大夫阶层为其社会基础。按照弥勒经典的说法,弥勒往生兜率天上说法再下降人间成佛,这期间要经过56.7亿年。这样,在释迦牟尼已逝世,而弥勒又未降生人间的这段时间内,一些高级僧侣因对佛理存有疑难问题就决心发愿,命终时往生兜率天宫觐见弥勒,解决疑难。东晋的道安和唐代的玄奘都是如此。而更多的庶民百姓则热切地期待着弥勒菩萨早日下生人间,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因此对下生信仰持有更大的热情。至于化身信仰,则既适应了佛教扩大教化的需要,又适应了人们的普遍心理需求。

不同的弥勒信仰体现在造像上,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南北朝时,弥勒菩萨的造型多是交脚趺坐像,有的头冠中还有化佛。此外还有弥勒思维像,其造型为一足下垂,另一足放在垂足的大腿上,一手支颐作思考状,另一手则放在翘起的足上,神情悠闲自在。隋唐时,弥勒菩萨像多作善跏倚坐的姿势,或双手结说法印,或右手作无畏印,以象征在兜率天说法的情景。弥勒佛像的造型,最常见的是善跏倚坐,双手作转法轮印。另外,也有交脚而坐,双手结转法轮印的像,还有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的立佛像。布袋弥勒的造像,则呈身胖肚大、袒胸露腹、笑口盈盈的形态,显现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俗化倾向。

(二)实用性

中国人往往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对待弥勒信仰,尤其是弥勒下生信仰,有的更借以实现眼前的现实要求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前面所谈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来为自己登基做神学的论证,唐玄宗打击弥勒信仰以及下层民众打着弥勒下世的旗帜反对当时的统治者,都体现了对弥勒信仰的实用态度。至于宋代以来置布袋弥勒于天王殿中央,也充分表明了一种实用性的选择。

这里,我们想再补充说明一下弥勒信仰中的政治实用性的影响。唐代以后,弥勒信仰因统治者压制、禁断而趋衰落,但同时它又走向地下与民间宗教相结合继续发生作用。元代兴起的白莲教就是伪托弥勒教并融合摩尼教(因崇奉明玉,也称明教)、道教等而成的,一直流行至清代。每当现实政治令平民不满时,"弥勒下世"、"明王出世"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其结果虽是往往遭到统治者的镇压,但是弥勒信仰因融入于五花八门的民间宗教之中,又时隐时现地显示出其存在和活力。

(三)融会性

在弥勒信仰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即出现了布袋和尚。这是中国人融会思维的创造,也就是说,这种创造是一种融会的结果。布袋和尚的"布袋"能囊括各种杂物,是一种包容万物的象征。布袋和尚作为弥勒的化身,它融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于一体,融印度佛教出世观念与中国传统入世观念于一体,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命价值追求——吉利、福气、包容、慈善,同时又体现了佛教的神圣形象和济世精神,因而布袋弥勒在佛寺中占有稳定而突出的地位是绝非偶然的。

隋唐时代佛教宗派林立,表现了佛教的兴盛,同时又为佛教内部带来矛盾、斗争和由此产生的损耗。宋代以来禅宗与净土宗日趋融合的趋向,也在弥勒信仰中得到突出的表现。布袋和尚是位禅者,又是净土系统的弥勒化身,禅净完全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佛教的巨大创造力。

弥勒信仰有上生和下生两派,然而中国佛教学者善于把上生和下生沟通起来。如玄奘法师等人求上生兜率天,一方面是为了向弥勒菩萨求教问法,另一方面是愿随弥勒下生广作佛事,乃至证得无上菩提。这说明在中国的大德高僧看来,弥勒上生信仰与弥勒下生信仰的宗旨并无根本性的矛盾,二者是殊途同归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艺术方面,弥勒上生的图像与下生的图像也是融为一体的。如云冈第七窟北壁主龛分上下二层,上层龛内的一组五尊像,主像为一交脚弥勒菩萨,两侧是各一弥勒坐倚佛,再两端是弥勒半跏思维像。第八窟主龛北壁也分上下两层,上层龛中也是一组五尊像,主尊是弥勒佛,两侧分别是兜率天宫的弥勒菩萨和弥勒菩萨思维像。这弥勒菩萨和弥勒佛并出的造像形式,表明了在人们的观念中,弥勒上生和弥勒下生信仰的关系极度密切,两者实是一体两面的。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穿越女的重生

    穿越女的重生

    重病时夫君为庶妹的生辰对她不闻不问,一见倾心。小产时夫君陪着庶妹温柔甜蜜,而她拖着受伤的身子和心,于桃花中与那个男人相遇,被骂阴险恶毒,得来的却是一纸休书。拿着休书,她眼睁睁地看着庶妹取代自己的正妻之位嫁入侯府,她是张扬的穿越女,当如愿嫁的情郎,她是情窦初开的怀春少女,却不料夫君最爱的人爱的是……,看着自己最爱的人挽着另一女人的手温柔小意,她没有疯狂没有闹事,只是画着精致的妆容冷冷地笑了:“阴险?恶毒?呵呵,无人能敌;她用尽手段,五年前,耗尽心力,然而不是每个穿越女都所向披靡,五年前,那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阴险恶毒!”【注】此文的重生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重生,是表示女主从头再来的过程,自信骄傲,一步步谋算的过程;女主非好人,但三观犹存,男主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不可不知的80个常识

    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很多欢笑和眼泪;它留藏着我们很多希望和憧憬。如果你珍视这个家,那就一定要关注安全,因为安全是家庭幸福和谐的保障。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豪门撒旦:索欢无爱

    豪门撒旦:索欢无爱

    他有过无数的女人,却因为她的第一次被秦绍卖给了一个陌生男人,而对她处处刁难!这个男人有着近乎变态的苛刻。他要过的女人,生是他的人,死也得是他的人!面对这样腹黑的男人,她该如何驾驭?
  • 生活素描

    生活素描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本宫来自现代

    本宫来自现代

    新文《婚权独占:席少的名媛新娘》玛雅预言,2012我们大家都会一起死,可是,我竟然等不到2012就死了,死了就死了,竟然还穿越了,穿越应该也会在2012年截止吧?那么反正都要死的,眼前的这个暴君,你就不要用死来吓我了,我不怕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责任:优秀员工的第一行为准则

    责任:优秀员工的第一行为准则

    责任,说到底就是一种勇于负责的精神,一种自律的品格,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天赋的使命,一种至高的信仰,一种昂扬的荣誉感,一种力量的源泉,一种不息的信念,一种道德的承载,一种赤子的忠诚,一种深沉的执着,一种纯粹的坚守,一种完美的追求……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都深深懂得,惟有责任才能保证一切:信誉、质量、服务、敬业、创造、效率、生命力、竞争力、成果、完美……负责任的员工,是企业永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