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07

第7章 清代嫁妆的整体描述(5)

嫁妆本是女家赠送给女儿的财物,有时也可由男方家庭提供。如清代黑龙江地区,男家在婚前要事先准备好“被褥各二,及箱柜、梳匣”等日用品送往女家,“俟女家送奁至男家时,携以俱至。女家所增者,尚有洗衣盆、手巾、胰子等物”,是由男家提供部分的嫁妆,女家予以增补,合成一份完整的妆奁①( 参见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1993页)。江西兴国县“女家置备妆奁,缝工之值取办于男家”,也是由男家提供部分妆奁资金②(参见《兴国县志》卷一一,《风俗》,同治十一年刻本)。有嫁妆全部由男家提供者,清人范祖述记载:“有一种简单办法,女家不发妆奁,由男家代备箱笼桌椅等物,名曰‘包房’。所备箱笼,先一日送往女家以便装置衣服”③(范祖述:《杭俗遗风》,62页);《筠连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有女家贫不收采礼,奁具悉听夫家自制,谓之‘倒办’ 者”④(《筠连县志》卷三,《舆地志·风俗》,同治十二年刻本)。男家“包房”或者“倒办”,一是由于女家因贫困而无力置办嫁妆,请求男家的帮助。如湖北通城,“贫户女家量单开梭布、钗环,并红线量付衣服长短则子交媒,并求男家体量代助筵席、衣被、奁饰,或五六两至十两不等,名曰‘过度’”⑤(《通城县志》卷六,《风俗》,同治六年活字本),富家则无需“过度”,这只是贫困家庭的无奈之举;二是出于俭省易行等原因,女家不收聘礼,男家置办妆奁,省却了中间许多礼节繁费,如《苏州风俗》记载有所谓“折妆”者,男子在妻故迎娶续弦时,“前妻妆奁全备,毋庸重费金钱购置,是则两方费用均能节省”。将前妻的嫁妆送给续弦,免于再行置办,以节省双方费用。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礼制,是人们在筹办婚礼中所提出的一种折中方式而已,“仅限于中人产以下”的家庭,为富户所不齿。⑥(参见《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6册,《苏州风俗·婚丧礼俗》,27页)但是,男家提供嫁妆对女家因无力办妆而导致婚嫁失时的补救,及其给婚姻带来的积极影响,已经为时人所认识,如《乾州志稿》记载“由男家备妆奁,亦简便不致失时”⑦(《乾州志稿》卷五,《土地志·风俗》,光绪十年刻本),这是婚姻观念上的进步。

男家提供嫁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嫁妆系由聘礼转化而来,清代许多地方,嫁妆与聘礼息息相关。如台湾苗栗县,“其妆奁厚薄,大抵与男家所送聘金之数目相埒”①(《苗栗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篇》,1959年至1978年铅印本),男家给多少聘金,女家即置办多少妆奁,聘金从一定程度上讲全部转化为嫁妆。有些地方甚至更为直接,“贫困者嫁女无资,少索财礼以为嫁女时之衣饰”②(《重修蓟县志》卷三,《乡镇·风俗》,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明白地指出向男家索要聘礼的目的就是为女儿置办嫁妆。浙江路桥亦如此,女家于婚前“开单讨取新妇礼服、四季衣料及金珠饰物,谓之‘尺头’。尺头多者,赔贴必多,尺头少者赔贴亦少”③(《路桥志略》民国二十五年杨绍翰排印《崇雅堂丛书》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858页)。

此外,在特殊的情况下,男家会提供嫁妆将妻妾另嫁他人。如乾隆时名臣方观承,年五十而无子,“使人于江宁买一女子”,“将择日纳之副室矣”,因见女子的诗册中“有相知名”,“问之,知此为女子所携其祖父之作也”。方观承说:“吾少时,与此女之祖以诗相知,安得纳其孙女?”他认为纳友人之孙女为不义,因此“助资嫁之”④(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2048页)。吴县人席仲远,“妇姜氏贤而无子,尝出奁中金为仲远买二妾”,其中沈氏妾为席家生冢子士焜,席即为另一妾择偶,“庀妆具嫁之”⑤(同上书,2039页)。席仲远纳妾的目的为传宗接代,得子之后即提供嫁妆将妾嫁出,以免耽误其青春。

4友人提供嫁妆

友人提供嫁妆,一般发生在女子父母去世的情况下。乾隆时,安徽巡抚裴宗锡“自皖述职入都”,听说朋友骆某去世,“遗妻女甚贫困”,裴宗锡遂将骆女“携至署,为之择婿”。“会洪洞刘侍郎秉恬丧偶,闻女贤且美,因议婚”,“裴赠奁嫁焉”⑥(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2052页)。吴江包惊几,“笃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属甚至”。包惊几自己的女儿出嫁时,“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己女之奁具赠之。后一载,始嫁己女”①(同上书,2045页)。为友人之女谋婚嫁、备嫁妆,甚至将自己女儿的嫁妆转让给好友之女,推迟己女的出嫁时间,反映出清代士人重友轻财的人格特征。

还有一些豪侠提供嫁妆的事例,我们也将其归入友人之列。据《清稗类钞》记载,有寡母与女独处,“一纨绔子目而艳之,强委禽焉,选日往迎女”。“女夜与母决,欲自裁”。有女侠“自屋下”,“请以身代”。女侠遂代女到达豪强之家,“密爇异香,一室皆眯,乃攫其宝器还母家”,说:“恶姻缘已断,请为若女结好姻缘。此宝器,以资奁具也”②(参见上书,2064页)。桐庐义贼苗喜凤,“尝行窃江南”,闻小屋中有女因母病重而哭泣,喜凤“探怀出银”,让女为母治病,不料“母竟不救”。母亲去世后,女子被当地恶绅掠去,喜凤“以探得女耗,至绅家”,“手刃公子,救女出”。后“为女择以士人,备奁嫁之”③(同上书,2104页)。侠客不仅为母女解决了逼嫁的难题,还提供嫁妆让女儿缔结好姻缘,反映出嫁妆在婚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无奁难嫁是侠、盗皆知之事,连他们都愿意提供嫁妆以解决女子的终身大事。

5主家提供妆奁

婢女为主家服务,如果不是“世仆”或“家生子”,当其达到婚嫁年龄时,一些主家为体现对奴婢的优待,会为其提供婚嫁之资以成婚配。宋代即有这样的例子,宋人陈规“尝为女求从婢,得一妇甚闲雅,怪而询之,乃云梦张贡士女也,乱离夫死无所托,鬻身求活,规即辍女奁嫁之,闻者感泣”④(《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列传》,1164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陈规将自己女儿的嫁妆赠送给婢女,即张贡士之女,体现出他的仁慈,因此“闻者感泣”。清代也有类似的事例:

淮阳贺某本旧家子,美丰姿,工词翰。幼聘中表女,以粤寇乱作,流离转徙,不相闻。贺落魄,游雁门,僦僧寺以居。一日,雪霁,有驺从拥贵人入庙,询知为陕西李镇军。俄而夫人亦至,有侍婢,其一特慧丽,贺目注神移不能去。顷之,闻夫人呼雪鸿,令上殿爇香。窃喜,伺廊下,且往来遥尾之。地皆沙,玩其足迹,乃画沙为诗云:“玉梅花下影姗姗,仙步凌云自往还。一点灵犀通不得,只留香印在人间。”李过而见之诗,疑之,顾问贺,贺不承。固诘之,乃以情告。李虽武夫,而性好风雅,因与论诗,益奇之,延为记室,且许以雪鸿赠,贺敬诺。挈之至署,具奁嫁之。婚夕,展邦族,则固所聘中表也。喜极,相持而恸。李闻之,亦喜,遂女雪鸿。后贺成进士,官知府,李夫妇老,无子,贺奉养之,终其身。①(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2098页)

尽管雍正时期已下令废除贱籍,但人们心中的良贱思想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抹煞,奴婢在主家服役期间没有人身自由,能够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与良人缔结婚姻已属少数,而雪鸿在沦为侍婢之后,仍能与原先定亲的表兄缔结良缘,且主人为其提供嫁妆,实属幸运。

台湾云林县蔡杨氏,“嫁同里蔡汝铎”,“结缡十一年,铎殁; 无子,以亲侄二人继”。蔡杨氏“内痛夫亡,又伤姑老,乃勉制哀痛,强颜承欢,始得少减哀思焉”。后“姑殁”,蔡杨氏“乃杜门课子,婢年方长,即遣嫁之,厚其资妆”②(《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三辑,《云林县采访册》,54页)。蔡杨氏以丰厚的妆奁遣嫁婢女,一方面体现出她的善良仁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寡妇家庭中留有待嫁婢女的是非。

与奴婢一样,妓女同样没有缔结婚姻的自由,多数妓女由于家境贫寒被迫堕入青楼,鸨母只企图依靠她们挣得钱财,断然不会为她们的终身大事着想。但有这样一个事例,鸨母竟陪送厚奁,遣嫁妓女:

丹徒徐宝山“以贩盐为生”,“尝至仙女镇,与其徒游于女闾”,有鸨母责打雏妓,遍体鳞伤,“宝山大怒,出手枪,掷几上,召院主至,使与鸨并跪于地而受鞭”,然后“拽女使拜己”,对鸨母说:“此我之义女也,姑寄养于此,饮食起居毋使纤毫不如意,否则罚。若其体视今为瘠者,亦罚。敢有侵犯或强使接客者,尔辈皆死。”不久,鸨母“愿遣女归”,宝山不允。鸨母“乃以具厚奁嫁良家为请”,宝山“始呼其父母至,为主婚焉”①( 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2102页)。

像徐宝山挽救雏妓的情况毕竟属少数,多数妓女出嫁时,不仅受到鸨母的百般阻挠,还要交纳巨额的赎身费用。因此,主家或鸨母为奴婢或妓女提供妆奁的情况在社会中并不常见。

6官府或宗族提供嫁妆

清代,许多女子由于拿不出像样的嫁妆不能及时婚配,或者降低了成婚的条件。针对女子无奁难嫁的情况,政府和宗族常常出面为贫困女子筹办嫁妆。

康熙四十一年(1702),由于许多宗室子女无钱婚嫁,康熙帝特令,“由户部以一厘利银取银六万两,由宗人府借放八旗,除将利银连同六万两本银俱一并支付户部外,所余利银仍借放,将所获利银于宗室子女婚嫁时,各给六十两”。这个办法应当解决了不少宗室女子的嫁妆问题。但是,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仍有41位宗女由于贫困无法出嫁,康熙帝特下令恩赏她们每人一百两银子,以筹备嫁妆,并因此形成制度,“凡女孩到十八岁,若无说媒之人,即出具缘由”,由宗人府上奏,依次给予嫁资。①(参见《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1096~1097页) 乾隆时,皇帝也曾下旨,“念婚嫁无所赡仰,特命王公行辈最晚者,司宗室红白事件”,宗室女出嫁,“赐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②(《清稗类钞·婚姻类》,2050页)。可见皇帝对于宗室女嫁妆问题的关注。

在皇帝的表率之下,官员也纷纷效仿,为贫困女子筹备妆奁。如《水曹清暇录》记载,刘贞女幼时与程允元缔结婚姻,“后允元随父回淮安”,而贞女之父客死天津。“贞女惟以针指自给,守孝不字”,“允元以有原聘,直至五旬余亦义不再娶”。后程允元“行次天津,闻人竞传刘贞女事”,访之,“果为其原聘室人也”。“县令金之忠闻而异之,查访的实,当堂合卺,资其奁具送归,一时称之”③(汪启淑:《水曹清暇录》,165页,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县令为等待未婚夫数十年的刘贞女提供妆奁,一方面体现出父母官对于妇女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褒扬其贞节行为。

明清时代,不少宗族都设有“义庄”,作为赈济贫困族人的主要手段,为族中贫困女子提供嫁妆即是义庄的功能之一,如《清史稿·列女》记载:欧阳玉光妻蔡氏,家贫,“将嫁,宗族周焉,得钱三千有奇”④(《清史稿》卷五百八,《列女》,14044页)。许多宗族义庄对于资助嫁妆的额度有具体规定,如道光、咸丰年间,常熟邹氏义庄规定:族中力不能嫁娶者,嫁女给银五两;道光二十一年(1841)济阳义庄规定:族中无力婚嫁者,嫁女贴钱六千;延陵义庄规定:“嫁女给七十制钱八两”⑤(王国平、唐力行主编:《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232、260、277页)。尽管宗族资助的几两银子或几千钱的嫁妆,属于清代嫁妆中的较低水平,但这些资金毕竟使得族中贫困女子得以及时婚配,缓解了嫁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嫁妆的筹备与发送

清代,嫁妆全部使用银钱的极少,多数的嫁妆由衣物首饰、家具器皿等实物构成,这些物品要女家预先筹备妥当,届时经过一定的仪式发往男家。

1嫁妆的筹备

《长寿县志》载,“及报期结婚,女家办治妆奁”①(《长寿县志》卷四,《风土》,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即男家将择定的婚期通报于女家之后,女家开始筹备嫁妆。实际上,女家筹备嫁妆的时间要早得多,多数家庭在婚事议定之后或更早就开始为女儿筹备嫁妆,以免临近婚期时间紧迫,预备不周,以致女子本人和家庭在婚礼中蒙羞。

妆奁的筹备确实是一个繁琐的过程,早在宋代,袁采就告诫生女之家要提前预备嫁妆:“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②(袁采:《袁氏世范》卷上,609页,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98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因此,许多家庭自女儿出生起,就开始为其备办嫁妆,直至婚前才筹备完毕,体现对于女儿婚姻的重视。那么,为何筹备嫁妆需要如此之长的时间,需要如何筹备?

首先,陪嫁物品的制作很有讲究,对于做嫁妆的人、所用材料,乃至制作日期都有特殊的规定。根据《西石城风俗志》的记载,“婚期既定,诹吉作嫁衣,绸料等召缝人作之,余则女工作之(女工之赀较缝人省三分之二)。衣成,用红绿绒线靪于成衣之中央,折叠以藏之;作帐必择生人属酉者(谓酉鸡能食蚊虫也);作枕必择夫妇偕老者;制被胎必择火日(谓火日所弹永无冷气),以两家棉花合弹,弹成,中置胭脂一块,再用纱网之;鞋则必择绣工精者或女自作焉”①(《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0册,《西石城风俗志》,3页)。服装要裁缝和女工分做,鞋子要精于刺绣的人或新妇亲自制作,被褥枕帐的制作人和制作日期都要选择适当,按照这样的工序,必然耗费很多时日,如此看来女家的确需要预先筹备。

其次,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家庭所筹备的妆奁也不相同。尽管嫁妆的丰俭依照女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各地对嫁妆的价值或规格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构成形式,因此形成了上表中的嫁妆等次。人们在陪送嫁妆时,自然会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等。如表中苏州的嫁妆,从俭至丰分为“四只头”、“赤脚两裙箱”、“两裙箱”、“裙箱”、“红木两裙箱”、“红木四裙箱”几等,另有不入流的“一桌四杌”为乡间最简陋的嫁妆,通过陪送嫁妆的内容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

那么,各家庭陪送嫁妆的等次或额度是以什么为根据呢?一般而言,中产之家缔结婚姻,女家嫁妆要与男家聘礼大致相当,如河南淮宁“聘金返璧,女家陪妆亦略相称”①(《淮宁县志》卷六,《风土志》,道光六年刻本);广西同正一带送嫁妆时,要将奁物摆于抬桌上,“其抬桌之多少,视男家所行”②(《同正县志》卷七,《民籍·礼俗》,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台湾苗栗县,“妆奁厚薄,大抵与男家所送聘金之数目相埒,贫者稍减,富家则或有过之”③(《苗栗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篇》,1959年至1978年铅印本);浙江路桥,女家于婚前“开单讨取新妇礼服、四季衣料及金珠饰物,谓之‘尺头’”,“即纳徵之义”,男家所给尺头多者,则女家嫁妆必多,“尺头少者,赔贴亦少”④(《路桥志略》民国二十五年杨绍翰排印《崇雅堂丛书》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857页)。传统社会缔结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既不能高攀,也不欲低就,“以财产相若、门户相当,为男女两姓必要之条件”⑤(《重修蓟县志》卷三,《乡镇·风俗》,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反映在嫁妆上,也要与男家的聘礼相当方可。这是中产之家陪送嫁妆的情况。

贫富两极家庭则嫁妆与聘礼成反比,“至妆奁之多少,亦以贫富为标准,且往往与聘礼为反比例。盖贫家聘礼,只索钱财,不重物品,其妆必少,甚至毫无。富者重礼物,不索钱财,其妆奁反多”⑥(《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摊上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别人都在忙着坑爹,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帮爹成为三国最大军阀!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无双猛将

    无双猛将

    散打高手遭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了乱世三国。任你笑傲群雄,所向披靡,难逃我手中霸戟!任你阴谋诡计,奇策迭出,我自一力降十慧!我便是这天下最强的男人,便要掌握这天下最强的权势!且看霸气无双的乔玄如何谈笑间纵横天下,挥手间枯骨成山!为了生存,为了爱人,他踏上了一条铁血不归路......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热门推荐
  • 重生变萌妹纸

    重生变萌妹纸

    这就是一个肥黑丑不谙世事的丑小鸭重生回到五岁变萌妹纸的故事!纳尼!这什么?重生福利随身空间?空间里有各式各样的丹药、灵泉等,还有个百科小精灵!林萌萌表示这外挂太牛逼了!
  • 精神分裂症(贴心大夫丛书)

    精神分裂症(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孽妃

    孽妃

    ★文案★三千宠爱在一身,苏乔恃宠却不骄。温驯动人之下,她素手纤纤,挑起宫战无数。妃嫔,可以侍寝,不可以怀孕,这是她的底线。这个底线无关争宠,只是为了,,,血统!月妃也好、紫妃也罢,无论她们出身多么高贵,都不配为大泽皇家延续血脉。只因,这个帝王亦是贱种!★★精采一现★★★强势的攻占,妩媚的承欢,却换来意外的咆哮:“那个男人是谁?夺了你身子的男人,是谁?”压下心底的怒与恨,浅笑吟咛,吐气如兰:“皇上在乎的,是这个吗?臣妾并未放在心上呢!”★后宫初见,尉蓝惊醒于她的阴狠:“何时,你竟然视人命如草芥,连未曾面世的婴孩也不放过?”抬头浅笑,还是那抹纯真:“怎么?哥哥心疼了吗?可知同样的一条生命,也曾因为哥哥而葬生娘胎。哥,可曾心痛如斯?”★策马疆场,看着箭雨斑波落下,满目血流成河,夜狼亦心惊转身:“这,真是你想要的吗?”红颜一肃,温柔如故:“将军何出此言?野泽王野心勃勃,皇上病重宫中,本宫不过是代驾而征、尽心报国而已。我不杀敌、敌亦杀我,将军,双手满是血腥,却还参不透死生吗?”★★细致行文★★“乔儿。。。”令他痴狂的背影一颤,慢慢转过身来,纤细的身姿不盈一握,红唇轻启微微一笑:“皇上,是,在叫臣妾吗?”不,不是。是,就是。她明明就是苏乔,不是他的灵乔,可为什么两人的身影总在他的面前交织?一个饱满柔韧、一个纤细温馨,明明是那样的不同,可总是扰乱着他的神经。他爱的灵乔,早丧生在大火之中,一场为了他而燃烧了两百零九条人命的大火!!!爱他的苏乔,却在宫中,巧然一笑,依门盼着他的临幸。------每一夜的侍寝,都是她的恶梦。醉生于温柔缱绻之中,赤臂轻揽着他埋首的精壮,红唇中逸出的,究竟是忘情的吟哦,还是,耻辱的噬咬。。。“乔儿。。。”他深情的唤。“皇上,是,在叫臣妾吗?”倩兮一笑,她轻声询问。他脸上刹那一现的,是迷茫。不是,也是。她就是这样的,要让他纠结,时刻在身上演绎着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只为了提醒他,爱的存在,可何况不是在提醒着自己,恨,依然在。。。肚子里的孽种,唯有陨落,是对每一条背负在她身上的血债,偿还的利息。。。★人物★---风灵乔,风族之主。她是泽内的雪莲花,纯洁大气,尊贵而略带调皮。内定的皇家之媳,爱上了那个身份并不尊贵的男人。当爱情敌不过血统、当阴谋噬杀了纯真,她,已不再是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墨子清谈

    墨子清谈

    本书通过介绍话说墨子、人生最大的艺术、修身养性、智慧与谋略、节约生命、追求真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内容,评述了墨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策略。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阴阳莜

    阴阳莜

    只为宏扬中华千古文化,希文忧字生缘,希仁正义青天。萧居脱尘出阴阳,不在变数天。萧氏为阴,萧执为阳,杭城为定点,紫气生萧居,鸿蒙笑叹。
  •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做人做事要懂取舍、知进退的智慧。闲暇之余,读一读本书,足以让你领悟处世的技巧,做人做事的原则,形成一套自我调整的方式。也许,意外的收获就在书中。
  •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