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00000057

第57章 齐白石年谱(3)

《白石诗草》有《忆罗山往事》诗,述在罗山和黎松庵同学刻印时事甚详。全诗云:“石潭旧事等心孩,(熙按:石潭坝在杉溪下流,距罗山里许。)磨石书堂水亦灾。(自注:余学刊印,刊后复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东复移于西,□于八方,通室必成池底。)风雨一天拖雨屐,伞扶飞到赤泥(自注:地名。熙按:赤泥,在罗山西北里许,山甚深)来。(自注:松庵闻余得数印石,冒风雨而来,欲与平分。)谁云春梦了无痕,印见丁黄始入门。(自注:余初学刊印,无所师,松庵赠以丁黄真本照片。)今日羡君赢一着,儿为博士父诗人。(自注:松庵刊印,与余同学,其天姿有胜于余,一旦忽曰:“刊印易伤目,吾不为也。看书作诗,以乐余年。”)

是年(己亥)前数年,竹 胡石庵父辅臣始介绍白石到皋山黎桂坞(名锦彝,文肃次子,行五)家画像,后渐熟识鲸庵铁安兄弟。颇自负能篆刻,一日问铁安:“我总刻不好,奈何?”铁安答曰:“南泉的‘础石’,挑一担归,随刻随磨去,尽三四点心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白石默识其言。自是至庚戌十年间果成名。(为湘绮所刻“湘绮楼印”,戬斋曾钤入所编《东池社刊》次期印辑,纯摹仿丁龙泓法。又杨潜庵言:白石刻印改学叔后,在黎鲸庵家见叔《二金蝶堂印谱》,大喜,即假去用朱钩存,其精不异原本,至今尚存。此可见其摹习之勤。)“晚则轶乎规矩之外”,乃是他的创格,故晚年名更高。

白石三十八岁。

是年春,全家迁于莲花峰下百梅祠堂。(《祭陈夫人文》。此地即狮子口。)始构借山吟馆。(自作《借山记》云:“余少工木工,蛙灶无著处。恨不读书。工余喜读古诗,尽数十卷。光绪庚子二月始借山居焉。造一室,额曰借山吟馆。学为诗数百首。”)

白石三十九岁。

《自记》云:“辛丑识李翰屏”。蔡枚功谓翰屏曰:“国有颜子而不知,深以为耻。请来相见。”(熙按:蔡枚功原名毓春,字与循,内阁中书,湘绮内弟。李翰屏名镇藩,甲午举人,时亦官内阁中书。初,王船山裔继姜病殁潭市,家父介绍白石往画像,始渐与城市士绅往来。王复介往李家画像。翰屏不可一世,渐与白石成莫逆。)

是年十二月十九日,白石的祖母马孺人殁,享年八十九岁。白石记万秉公行十,人呼为齐十爷,因呼马孺人为齐十娘。“晚岁家益贫,日食苦不给,常私自忍饥,留其食以待孙子。”(自撰《祖母墓志》)白石晚年复追记云:“马孺人爱孙甚笃。孙纯芝,年将八十,思之泪流伤心。”(《三百石印斋纪事》)

白石四十岁。

到西安。《自记》云:

壬寅,识夏午诒(寿田),李梅庵(瑞清,号清道人)兄弟叔侄,郭葆荪(人漳)兄弟。

是岁之冬,夏午诒由西安聘为画师,教姚无双(夏午诒的姬人。白石曾自刻小印,曰“无双从游”)。风雪过灞桥,远远看华山。到时,年将终,识樊樊山(增祥,时任陕西臬司),晤张仲飏、郭葆荪。游碑林、雁塔坡、牛首山、温泉。

由湘之西安,道出洞庭湖,画《洞庭看日图》。《白石诗草》卷二有诗追记此事,题下自注云:“余壬寅冬之长安,道出洞庭,即画此图。”《白石诗草》卷七又有《霸桥》诗记西安之行。

是年四月初四日,三子良琨生(后名愚公。字大可,号子如;别号渔家村人,娶张登寿女)。

辛丑以前,白石的画以工笔为主,草虫早就传神。他在家一直的养草虫——纺绩娘、蚱蜢、蝗虫之类,还有其他生物,他时常注视其特点,做直接写生的练习,历时既久,自然传神,所以他的画并不是专得力于摹古。到壬寅,他四十岁,作远游,渐变作风,才走上大写意的花卉翎毛一派(吴昌硕开创的风气)。民初,学八大山人(书法则仿金冬心)。直到民六民八两次避乱,定居北平以后,才独创红花墨叶的两色花卉,与浓淡几笔的蟹和虾。黎戬斋记白石翁云:“翁作画,先学宋明诸家,擅工笔,清湘(大涤子,即释石涛)、瘿瓢(黄慎)、青藤(徐文长),得其神髓。晚乃独出匠心,用大笔,泼墨淋漓,气韵雄逸。”又云:“书法出入北海、冬心,疏落有致。时则清奇灵秀。治印亦有独造处。”

白石四十一岁。

从西安到北京。还家。

《自记》云:

春三月,午诒请尽画师职,同上京师。樊山曰:“吾五月相继至。太后爱画,吾当荐君。”

由西安上京华,道过黄河,望嵩高。到京,居宣外北半截胡同。识曾农髯(熙,衡阳人),晤李筠庵(瑞荃,梅庵弟),张贡吾(翊六,湘潭人)。

五月之初,闻樊山已起行,璜平生以见贵人为苦事,强辞午诒,欲南还。午诒曰:“既有归志,不可强留。寿田欲为公捐一县丞。……”璜笑谢之。

过黑水洋,到上海小住,还湘。(熙按:还乡在五六月间。我的《癸卯日记》:“六月廿六日,上午齐寄园先生来。”是年王仲言先生尚馆我家。)

在由陕西来北京的途中,画有《华山图》和《嵩山图》。

《白石诗草》卷六,《自题闲看西山图》诗自注云:“余出西安,道过华阴县,登万岁楼看华山,至暮,点灯画图,图中桃花长约数十里。”

同书卷四,《题雪庵背临白石画嵩高本》有句云:“二十年前游兴好,□□涧外画嵩高。”自注云:“癸卯春,余由西安转京华,道出□□涧,携几于涧外画嵩山图。”

白石于本年三月到北京后,即与友人肆游京畿各名胜。《白石诗草》第一首为《题画寄樊樊山先生京师》,开首记其初到北京时的一段生活云:“十五年前喜远游,关中款段过卢沟。京华文酒相征逐,布衣尊贵参诸侯。陶然亭上饯春早,晚钟初动夕阳收。挥毫无计留春住,落霞横抹胭脂愁。(自注:癸卯三月三十日,夏寿田、杨度、陈兆圭,在陶然亭饯春,求余为画《饯春图》以记其事。)琉璃厂肆吾所好,铁道飞轮喜重到。”

白石在游长安之前,曾作《借山图》,亦名《借山吟馆图》。其后他游西安、北京、江西、广西等地,都“自画所游之境”,总名《借山图卷》。《白石自状》不记作图起于何时。我细检《借山图题词》抄本,见其中有年月可考者重加排比,始得考定《借山图》的最早一部分是在他游西安之前画的。如谭延闿题两绝句,款题“壬寅六月”,这是在他游西安之前半年。又如徐崇立题的六绝句,有长跋云:

寄园先生自画所居借山吟馆为图,并自题二绝句。一时朋簪和者甚众。见而心赏,雅欲续貂。尘事匆匆,游即罢去。壬寅残腊,相遇于长安,……出纸属题,得偿夙愿。事隔两年,重逢异地,亦自幸墨缘为不浅矣。……癸卯早春同郡徐崇立初稿。

这篇跋最可证明白石初画的是《借山吟馆图》,其时约在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后来白石遍游南北好山水,每“自画所游之境”,范围年年扩大了。日子久了,他自己也不记得他开始在何年了。他甚至于不记得他自己原题的两首绝句说的什么了。许多题诗的都是和他的原韵,第一首用还、关、山韵脚;第二首用风、蛩、钟韵脚。但白石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自题《借山图题词》抄本写:

……黎苏庵诗是用余原韵。余原韵诗亦不见,余自忘矣,追思不可得也。(熙按:苏庵名承,文肃幼子。)

樊增祥题的长歌,款为“光绪癸卯中和节”,中和节是二月一日。樊诗有句云:

山人无山恰有山,湘波如镜开烟鬟。……君有青山画里看,人有青山门外闲。……山人所至工修饰,纸窗竹屋明如拭。一双米冢虹月船,四面嘉陵山水壁。竹林主人笑拍手,其人与屋皆不朽。

此诗可见借山图最初的状态。

白石四十二岁。

春间偕王闿运至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秋还家。

《白石诗草》卷五,《滕王阁》诗题下自序云:“甲辰春,余侍湘绮师游庐山。秋七夕,湘绮于南昌邸舍招诸弟子联句,湘绮师首唱云:‘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

《自记》云:“甲辰,侍湘绮师远游南昌。七夕,师赐食石榴,招诸弟子曰:‘南昌自曾文正公去后,文风寂然。今夕不可无诗。’坐中铁匠张仲飏,铜匠曾招吉,及璜,推为‘王门三匠’。登滕王阁,小饮荷花池。游庐山。”(熙按:铜匠曾招吉,衡阳人,时在南昌以制造空运大气球为业,可坐二人,任风吹行,但试验时堕水。白石说他常著官靴,每自表示其能文章。)

又《借山馆记》云:“甲辰春,薄游豫章。吾县湘绮先生七夕设宴南昌邸舍,召弟子联句,强余与焉。余不得有佳句,然索然者正不独余也。始知非具宿根劬学,盖未易言矣。

“中秋归里,删馆额‘吟’字,曰‘借山馆’。”(熙按:我的《甲辰日 记》:“十一月六日,寄园先生来。”“七日,灯下,与寄园先生学魏碑用笔法。”这是他从李筠庵处得来的。)

白石四十三岁。

游广西。

《自记》云:“汪颂年(诒书)为提学使,借游桂林,看佳山水。小游阳朔,穿走诸洞。”

《白石诗草·忆桂林往事》诗有自注云:“乙巳年余初客桂林”。又云:“乙巳冬,蔡松坡亦客广西,欲从事于画,余未敢应。”

《峭壁松林图》诗自注云:“余曾游桂林,息峭壁下,有牧童自言:‘此间多狐,常诱人入丛林中,数日不放,人亦忘归。’问山名,牧童不答。”

在桂林,开始以刻印为活,樊樊山为定润例。《忆桂林往事》诗自注云:“乙巳年,余初客桂林,其篆刻纯似龙泓秋庵,樊山先生曾为书定润资: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

白石四十四岁。

游广东。冬,还家。(熙按:我的《丙午日记》:“十月十二日,上午齐寄园先生来。”这年我十七岁,家居读书,记得那天白石翁吃过午饭就乘原轿回家去了,说不久还要上广东去。)

始置田地建房屋于茶恩寺茹家(前曰“借山”,至是“买山”)。

是年十二月初七日,长孙秉灵生(良元子,字近衡,号移孙。白石十一月二十日移居新屋,不一月生孙,故名“移孙”,乡人祝之曰,“人兴财旺”。后肄业于国立北京法政专校。民国十一年十一月病死,年十七)。

《自记》云:“越年节(乙巳年节),得父示,四弟与贞儿从军到广东,命璜追寻。璜过苍梧,至广州,居祇园寺,探问则已移军钦州矣。璜到钦州。郭葆荪(时官钦廉兵备道)留之教姬人画。游端溪,谒包公祠。复随军到东兴,过铁桥,看安南山水。久客思归,携四弟与贞儿由香港海道至上海。一日,思游虎邱山。是日至苏州,天色已晚,宿驸马府堂。虎邱归后,复寻李梅庵于金陵。居三月还家。”

《白石自状略》这一节,自“越年节”以下,不记年月。考其行踪,自广西梧州南下,到广州,又到钦州,则在广东省的西南角;又游端溪,则在肇庆府高要县,在广州的西面;后来又随军到东兴,东兴是钦州防城县最接近安南之地:故过铁桥即可看安南山水。大概白石在广东各地前后住了两年以上——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到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己酉还家,由香港海道回到上海。白石在上海,也住了一个较长的时期。他游虎邱,寻李梅庵于金陵,都是宣统元年己酉的事(参看己酉年谱)。

白石四十五岁。

春,到广东钦州(自忆是坐轿到广西梧州,再坐轮船转海道去的)。冬归。

白石往高要县,游端溪,大概是在这年的春夏。题石门画册诗之鸡岩飞瀑一首,白石自注云:丁未春夏,余小住肇庆,尝偕郭憨庵游鼎湖山,观飞泉潭。

此可见白石为郭葆荪姬人教画,游端溪,都是丁未小住肇庆前后的事。

白石四十六岁。

仍游广东。

白石四十七岁。

从上海回湘潭。

在回湘之前,他曾游苏州,并于中秋节“携儿辈同游虎邱”,后又访李梅庵于金陵。盘桓于沪、苏、南京诸地凡三月。《白石诗草·题画寄樊樊山先生京师》诗中有自注说:“己酉八月十五夜,携儿辈同游虎邱。是夜无月,借人瘦马,几惊,危险。”《自状略》说:“虎邱归后,复寻李梅庵于金陵,居三月,还家。”

《借山图题词》抄本有虞山病鹤题的《青玉案词》,款云:

宣统元年己酉九月,白石先生归湘潭,谱此送之。即题于《借山图册》。虞山病鹤,时同客海上。

据此,知道白石归家在本年九月。(熙按:我的《己酉学堂日记》:“十月初八,午饭后至胡宅(在通泰街),晤寄公、云溪、仲师(时馆胡家)、仙甫(沁园长子)、五丈(即胡石庵,主人也)……”是时我在长沙优级师范学堂读书,常往胡家。)

白石于壬申(民国二十一年,1932)作《白石诗草自叙》,开篇即说:

壬寅年,吾年四十,始远游。至己酉,五出五归,身行半天下。

自壬寅至己酉(1902至1909),白石游览佳山水有六大处:壬寅自湖南到西安,癸卯自西安到北京,由海道经过上海回湖南。此一出一归也。甲辰游江西南昌与庐山,是年回湖南。此二出二归也。乙巳从湖南到桂林,看广西山水;丙午从广西到广东,回湖南。此三出三归也。丁未春游广东,冬回湖南。此四出四归也。戊申复游广东,由海道到上海,至己酉九月始回湖南。此五出五归也。他游览了六大处山水(陕西、北京、江西、广西、广东、江苏)。

《诗草自叙》说:

壬寅……至己酉,身行半天下。虽诗境扩,益知作诗之难。多行路,还须多读书。故造借山吟馆于南岳山下,……熟读唐宋诗,不能一刻去手,如渴不能离饮,饥不能离食。然心虽有得,胸横古人,得诗尤难。

《自状略》也说:

造一室,曰借山吟馆,置碧纱厨于其中,蚊蝇无扰。读古文诗词,吟新句。将所游好山水初稿重画,编入《借山图》,共得五十余图册。余闲种果木三百株。

白石四十八岁。

是年黎鲸庵于岳麓山下新造听叶庵,九月,邀白石往游。

《借山吟馆诗草》有《孤吟寄黎凫衣》诗,题下自注云:“凫衣者,黎承礼辛亥后自呼也。”诗末自注云:“庚戌冬,凫衣于麓山下造一室,曰听叶庵,招余游焉。”

又,《凫衣和前题,次韵赠之》诗自注云:“凫衣和诗云:‘探梅莫负衢山约’。时正九月。”

(铭按:衢山为天衢山,在湘潭城南五十二里,见白石《老病兼寄凫衣》诗自注。)

麓山湖南高等学堂即岳麓书院旧址。是年黎鲸庵为监督,张铁匠为教务长,招白石游山,寻李北海《麓山寺碑》。后白石壬子岁和鲸庵诗有“麓山无复寻碑梦”之句。(我的《庚戌学堂日记》:“十一月十七日,晚至胡宅,晤五丈、仲师、及寄园。”是白石冬间尚在省垣也。)

白石四十九岁。

在长沙,求王闿运为他祖母马孺人作墓志铭,并求他写碑。墓志的大概,已引见前文。

是年三月初八日清明节,节后二日白石应王闿运之邀,到瞿鸿家看樱花和海棠,并禊饮于瞿家的超览楼。

上两事在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中记载甚详:

二月廿六日,未朝食,齐濒生来求文。

三月九日,阴,当招齐木匠一饭,因令陪军大(指瞿鸿,因他曾任军机大臣)。

十日,晴。午初过子玖(瞿鸿字),同请金(甸臣,嘉兴人)谭(祖同)齐(白石)看樱花海棠。子玖作樱花歌,波澜壮阔,颇有湘绮笔仗,余不敢和,以四律了之。坐客皆和。……谈宴一日始散。

四月六日,作《齐志》。

七日,作《齐志》成。

白石《自记》云:

壬子春,闻湘绮师又来长沙,居营盘街,璜往侍。谭三兄弟邀往荷花池上,为其先人写真。忽湘绮师函示云,明日约文人二三,借瞿氏超览楼一饮。……得见超览楼主人及诸公子(主人即瞿鸿,公子之一为瞿宣颖)。湘绮师曰:“濒生足迹半天下,久未与同乡人作画,可为画超省楼禊集图。”……璜因事还乡,久未画图报命。

据《湘绮楼日记》所载,知道王瞿共邀白石诸人禊集看花,确实是在宣统三年三月,白石的《自状略》各稿本皆作“壬子春”,是向后错了一年;瞿宣颖作《白石翁八十寿文》,中记此事,谓在“宣统己庚之间”,又向前错了一二年。瞿宣颖转载《状略》(《古今》半月刊三十五期,页一五)无“壬子春”三字,将此事并入辛亥年,是不错的。(熙按:辛亥是也。白石写真,能于纱衣里面透视袍挂上之团龙花,自称为绝技。又于地毯右方角上画一“湘潭齐璜濒生画像记”小印。此皆于是年所画谭组庚衣冠像上可以窥见。组庚行四,为“谭三”组庵弟,瘵殁于己酉八月,在辛亥革命前。又《湘绮日记》中之“谭祖同”,即瓶斋,行五。)

白石五十岁。

白石五十一岁。

同类推荐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博采众家之长。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热门推荐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底牌将启:短篇悬疑小说集

    底牌将启:短篇悬疑小说集

    汇集近二十本推理悬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疑点重重的布局中背后的凶手究竟是谁?更贴近真实的体验,你就是下一个福尔摩斯,来和我玩一场推理游戏,挑战作者极限埋伏!
  • 这不是真的

    这不是真的

    所不同的只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和日常状态的差异。就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别人眼里,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灯下看着校样。,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对这个社会(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事)的理解,我已经四十一岁了。是的,我是一位作家。中年作家。是的,作家也许会有点与众不同?不,有些报刊上有时仍然会称我为青年作家。叫青年作家似乎也没人有意见。当然,只要一过了四十。一个男人,事实上我们与别人在本质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这是我的又一本新书。只是我自己知道,事实上我已经毫无争议地跨入了中年,或者说是壮年?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
  • 赔妻

    赔妻

    “你是谁?”秦梓萱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的债权人。”逆光中,他抿起薄而性感的嘴唇,声音却冷如冰窖,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债权人?”秦梓萱懵了,“我应该不认识你吧。”那他怎么会成为她的债权人呢?“你是不是搞错了?”对,一定是这样。“秦梓萱,秦梓扬最疼爱的妹妹,没错吧。”黑暗中,他低沉的声音冷冷地扬起。秦梓萱心中冷然一颤,“是又怎么样?”他到底是什么人,好像已经把她调查的一清二楚了。门,被用力的关上,细微的光线消失了,房间又恢复了黑暗。他一手狠狠捏住秦梓萱柔软的下颚,俯下身,邪魅地一笑,“那你就必须在床、上、取、悦、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办好难办的事

    办好难办的事

    你想让那些难事不再难,你想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办事高手吗?那就赶快准备一册在手,关键时刻拿出来参详一二,天大的难事说不定就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便由此改观,你的前途将由此充满无穷希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