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700000004

第4章 乱世恩仇从头说(3)

楚平王将信将疑,就把辅佐太子的太傅伍奢召回都城来审问。由此来看,楚平王还不是一个昏头昏脑的君主,他还知道审问一下,看看是真是假。但就是这个不算昏庸透顶的君主,最后却被小人利用,而奸臣却总是能够一次次得手。那么,被迫害的忠臣——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什么就对费无极这个小人束手无策?这个问题是所有谈伍子胥生平的人都没有说到的,更没有解答。

费无极是个奸佞之人,这一点是在他的表现中慢慢显露出来的。但是,他当初是如何做了楚国的高官,而且还是辅佐太子这个国君接班人的官员的?而作为国家的栋梁、朝廷的重臣、太子身边的第一号辅佐大臣,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什么没有在费无极的奸诈面目还没有完全暴露的时候察觉并且对他进行处理?

观察一个大臣的言行品性,然后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可以重用,是否应该处治,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栋梁应该做的。但是伍奢没有做到,他对费无极那些伎俩不但没有及早识破,而且还没有应对的办法。看起来,这好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实际上,因为费无极城府很深,而伍奢又从自己所固守的伦理道德标准出发,推己及人,认为人人都应该像自己一样光明磊落,不会有背后玩阴谋诡计的情况发生,才会忽视了费无极暗地里使用的狠毒伎俩!

如果伍奢是一个普通人,他这样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善良、宽厚、没有心机,但作为楚国的重臣,伍奢没有及时发现费无极的小人行径,反而从一开始就毫无戒备,使得费无极这个奸臣能够当道横行,甚至步步进逼,这就不仅仅是失职那样简单了。

评判一个大臣是否可以受到重用,是一个国家重臣应该负起的责任,在春秋战国那个官员任用和考核制度还特别不完善的时代更应如此,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重臣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所以,从这方面而言,因为自己的才能不足,又身处在很高的位置上,在政治这种危险的游戏中,伍奢注定要成为牺牲品,而且是作为权力欲膨胀的小人前进的绊脚石被扳倒。如果没有费无极,也会有其他的奸臣。

所以,伍奢的命运是注定了的;伍子胥的复仇也是注定了的。在这个复仇与除奸的基调之下,伍子胥的反叛之路被认可了,因为他反对的是奸臣当道的楚国,是奸臣控制的政权,而不是君主本身。

伍奢被楚平王召回之后,他心里十分清楚是费无极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所以作了辩解:“大王怎么能仅仅凭着搬弄是非的小人所说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

显然,这种辩解毫无说服力,因为在权力面前,父子兄弟相残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伍奢是个道德的理想主义者,他认为这样可以说服楚平王,可是却遭到了费无极十分具有“说服力”的反驳。

费无极说:“大王如果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太子发动兵变逮捕,成为阶下囚了!”楚平王一方面对伍奢这种空洞的辩解不信任,觉得伍奢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自己与太子是清白的,只是在搪塞;另一方面听了费无极的话有所动摇。于是大发雷霆,把伍奢囚禁起来,同时下令派人去杀太子建。不过太子得到了消息,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极听说太子逃走,就劝说平王斩草除根,把伍奢的儿子都杀掉,于是献计让平王用伍奢做人质,召来他的两个儿子。平王就派使臣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来京城,我就让你们的父亲活下去;不来,我现在就杀死伍奢。”

兄弟俩接到这个命令,就开始商议起来,伍尚打算前往京城,伍员(伍子胥)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回去,本意并不是打算放父亲一条生路,而是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做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旦回去,就要和父亲一块儿被处死。这对父亲而言有什么好处呢?去了,我们肯定就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儿去死,是没有意义的。”

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如果不去的话,以后万一不能洗雪耻辱,就会被天下人耻笑,说我们不顾父亲的死活苟且偷生。”——伍尚的话、思路和他的父亲伍奢是何其相似!他觉得道德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要服从这个道德的原则才行,在报仇的问题上,还要用道德先来衡量一下。结果,他就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楚平王的诏令(其实就是逮捕),而伍子胥则一个人逃亡,去投奔流亡在宋国的太子建。伍子胥逃走了,楚平王就把伍奢和伍尚一起杀害了。

从营救父亲这件事情上来看,伍子胥完全是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而他的兄长,则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不管事实的情况如何。伍奢也知道,两个儿子若回到京城,对自己的生死毫无用处,来了就是一起被杀,如果不来而选择逃走,还有一条生路。这个道理十分简单,可是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都先考虑君臣父子之道,他们觉得,作为臣子,不去就是不听君主的命令;作为儿子,不去就是不顾父亲的死活。这种道德观念让人觉得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十分迂腐。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奸臣费无极当权,如果还是恪守那些礼法,只能助长奸臣的气焰,而对国家不会有一点儿好处。

所以,伍子胥选择了流亡他乡以待日后寻找机会报仇,他的做法才是明智的。可是他的父兄呢,除了成就了忠臣的名声,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可以说,正是伍子胥父兄所代表的“忠臣”们所持的那种道德理想主义的立场才让国家没有得到什么保障,反而让奸臣能够不受约束地横行霸道。这才是伍子胥走上流亡道路的关键性原因。

《三国演义》的评点者毛宗岗就说过,“忠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为无用也”。值得玩味的是,伍子胥流亡之后,还是要为这无用的忠厚去报仇。

伍子胥的流亡生涯十分坎坷,先到了宋国,和太子建会合之后一起去郑国,又从郑国到了晋国。晋国的君主希望他们做内应一起灭掉郑国,太子建同意了。结果事情败露,太子建被杀,伍子胥只好和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再次出逃,流亡吴国。路上遇到重重的追兵,好在凭着伍子胥的机智勇敢才得以摆脱。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都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靠讨饭为生。当时吴国执政的是刚刚当权的吴王僚,公子光做将军。到达吴国的都城之后,伍子胥就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过了很久,因为楚国边邑钟离和吴国边邑卑梁氏都养蚕,两地的女子为争采桑叶相互厮打,接着是两个村的人打,再接着是两个县的人打,最后是两国起兵相互攻打。吴国派公子光攻打楚国,攻克了楚国的钟离、居巢就回去了。伍子胥以为自己报仇的机会已经到来,于是就劝说吴王僚:“这次我们取得了胜利,说明楚国是完全可以被我们打败的,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和楚国开战。”公子光本人在政治上有野心,所以不希望自己常年在外作战给吴王僚卖命,而是想争取时间发展自己的势力夺取政权——伍子胥在吴国又遇到了和在楚国一样的事情,就是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不过伍子胥有了自己父兄的教训,在处理这样的事情上有一定的经验了。

公子光听说伍子胥建议再次攻打楚国,就对吴王说:“大王要慎重考虑一下,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死,他劝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报他的父兄私仇。攻打楚国未必可以大获全胜,可能对我们吴国会有影响的。”伍子胥知道公子光这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寻找托词,而且公子光的本意是想集中自己的力量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所以,让他暂时放下自己的计划而去攻打楚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伍子胥就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然后他自己暂时离开朝廷去务农,实际上是在等待时机。

五年以后,楚平王死了。那个秦国美女的儿子轸继承了王位,就是楚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烛庸、掩余二公子领兵袭击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命令专诸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公子光就是吴王阖闾。阖闾自立以后,在国内的政治野心已经实现了,就召回伍子胥,和他共同谋划国事,希望靠伍子胥的才能来对外称霸。这个时候,伍子胥在吴国又如同他的家族在楚国一样炙手可热,他就是以此为起点,正式开始了复仇大计。

阖闾自立为王的第三年,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攻打楚国,占领了舒地,捉住了原来背叛吴国的两个将军。这个时候的伍子胥,虽然怀有复仇的心愿,但是他的身份是吴国的大臣,已经不能凭着个人的意愿去行事,所以打了胜仗之后,他并没有马上去攻打楚国的都城,而是收兵回国,等待时机。后来,经过了几次战争,吴国节节胜利,每次都打败楚国。所以说,这个阶段,并不是伍子胥以个人私欲去左右国家的行为,而是作为国家的大臣,为了国家的利益去带兵打仗,因而并不算是公报私仇。

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接受了大军事家孙武的建议,正式对楚国都城郢发动战争。吴军乘胜挺进,经过五次战役,就打到了郢都,楚昭王出逃。第二天,吴王进入郢都。吴军攻陷郢都之后,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了楚平王的坟,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

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的举动,在今天的人看来可以说是令人咋舌的,但是在春秋时代,仇敌之间报复,挖坟、开棺、鞭尸是比较常见的事情。

据说,伍子胥当年在楚国的好友申包胥听说伍子胥对楚平王鞭尸,就托人告诉伍子胥:“你这样报仇太过分了,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还亲自侍奉过他,如今你却侮辱这个人的尸体,这样的做法伤天害理!”

可见,申包胥指责伍子胥的时候,并没有指责他叛国之后指挥敌人的军队攻打自己的祖国,而只是说作为以前的臣子,不应该对死去的君主如此报复。

不过,在后代小说里面,伍子胥鞭尸的情节被不断渲染。汉代的《吴越春秋》对此描写得十分生动。小说里面讲,伍子胥当时左脚踏在尸体的肚子上,右手按住尸体的头,还说:“谁教你听信谗言杀害我的父兄,他们死得冤枉!”这种描写,显然是因为小说家要突出“惩奸除恶”的主题。

伍子胥的复仇道路,由自己的父兄被害而引起。他的父兄虽然是忠臣,却受到奸臣的陷害而被君主处死,伍子胥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出逃复仇,可以说情有可原。因而,他虽然成了“叛国者”,却并没有受到什么道德指责。

值得深思的是,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身为国家栋梁,却没有能够及时除掉奸臣,反而让奸臣的阴谋一次次得逞,最后自己累及儿子一起丧命。而伍子胥的复仇,也不是在楚国内部完成的,他没有找出费无极这个奸臣陷害忠良的证据依法行事,反而依靠他国的武力才使报仇计划得以实现。更值得深思的是,伍子胥后来一直作为吴国的重臣而辅佐两代君主,最后的命运竟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被朝中奸臣陷害而死,而他对奸臣的阴谋,同样是没有防范,也没有合理地反击。这种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儿的历史怪圈儿不断延续,才使得“忠臣后代报仇雪恨”的历史故事在历代反复出现,并且都得到了道德上的原谅。

被无限夸大的“纸上谈兵”

——非议赵括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战国时的赵括同学,两千多年来,赵括同学一直是我们的笑柄,小儿有所不平,聊试鸣之。

纸上谈兵本身,并不是一个缺点,相反,它是一个大大的优点。我们做任何一件事,第一步就要从理论上探讨它各方面的可行性。一个企业的一笔投资,先得做个企划方案,这就是纸上谈兵;现在我们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画面上总有军人在图上圈圈点点的镜头,这还是纸上谈兵。你首先得纸上谈兵,然后实际操作。纸上谈兵出色的人,如赵括同学,他就具有这个优势。如果一个人连纸上谈兵都不会,那他一定做不成任何大事。不会纸上谈兵,就说明他做事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统筹规划,完全是打乱仗。在这一点上,赵括同学谈起兵来,连他老爹名将赵奢都说不过他,比起那些不会纸上谈兵的人,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说纸上谈兵不好,实际上是说光纸上谈兵而没有实战经验不好,从这点上看,赵括还不是完全的纸上谈兵,他以前参与过实战,有经验。最出色的一次,是秦赵阏与之战。

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惠文王恃强欺负秦国,拒不履行先前与秦国达成的换城协议,让秦国十分恼怒。秦派中更胡阳借道盟国韩国的上党地区进攻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

阏与地处太行山西,通过太行山的孔道,可以进抵赵国的都城邯郸,是个十分重要的军事据点。胡阳是出于白起门下的秦国名将,此前屡有战功。惠文王问计,廉颇、蔺相如都说不能救,赵奢却认为阏与必须要救。如果丢掉阏与,即使在武安歼灭入犯的秦军,阏与也必定被其临近的上党韩军占领,丢掉阏与给邯郸造成的威胁一样会存在。

阏与道远路狭,两军在此作战,犹如两鼠斗于穴中,狭路相逢勇者胜。惠文王十分欣赏赵奢的勇气,遂命赵奢为将救阏与。赵奢临行前征求赵括的意见。赵括指出,硬碰硬地打,秦赵两军各有五成的胜算。于是赵奢就问怎样打能全胜,赵括就献了两条计,一是离间计,选派军中智勇机变之士,潜入阏与附近,先乔装秦军攻击韩军,再乔装韩军攻击秦军,如此反复,使秦韩两军相疑。秦韩两军本来就毫无信任可言,相互狐疑,经赵军的暗中挑拨,渐起摩擦,赵军再从中牟利。另一条计是示敌以弱,假装害怕,假装不敢去救阏与,而派人潜入阏与,告诉守阏与的赵军,国内已派大军来救,一个月内必解阏与之围,务要坚守。

于是,赵奢西出邯郸,在武安停止前进,命令士卒修筑防御工事,并传令军中,有以军事谏者死,以绝外人窥视其意。军中有一平原君门客言急救阏与,赵奢立斩之,从此军中无人敢言救阏与。胡阳遣人冒充阏与使者求见赵奢,被赵奢识破。赵奢假说道路险远不好救,只怕援军未到阏与,而阏与已被秦军所破。到时候,秦军如果出击远道而来的赵国援军,赵军必败,邯郸就很危险了。这可是丢大保小,得不偿失。秦军间谍假意阏与不保,悲痛欲绝,死谏赵奢救阏与。赵奢不许,命人将其扶下。秦军间谍回报胡阳。

赵括的这两条计策,都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到后来,韩军与秦军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秦军不得不分派兵力防止韩军断其西归之路,而赵国的阏与又迟迟攻不下来,城中的赵军还声言要与韩军夹击秦军,这些麻烦让胡阳应接不暇。胡阳听说赵奢确实是在武安设防拦阻秦军,而不是前来援救阏与,非常高兴,重赏了间谍。为了尽快攻下阏与,胡阳把驻守北山制高点以防备赵国援军的秦军撤了下来,投入到攻取阏与的战斗中,只在北山留下几个望哨所。

同类推荐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大清王朝4

    大清王朝4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面对这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大PK!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却为何换来累累骂名?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又被谁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就升官一次,岂非怪事?慈禧太后蹬腿之前,因什么纠结得几乎不想咽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中山真曾落魄得在美国刷盘子?众人你吵我嚷,时光飞逝,历史一不小心滑?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巨变,即将登场!大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怎一个复杂了得!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生猛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
热门推荐
  • 谋杀现场3

    谋杀现场3

    我们的口号是:谋杀有瘾!推理光荣!(新群号84118648,其它几个都满了。)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倾世云画

    倾世云画

    十世年华,他只爱她,这一颗心,亘古不变,她却将记忆淡忘,弹笑间抿爱恨情仇,纠缠你生生世世!”,体会世间真情她迷茫过,迷失过,一无所有过,伤心绝望过,这九十九重天,三十三冥虚,是你一直在我身边吗?他说:“画,十世已过,浮华数梦,九十九重天,全息网游情缘) 她是天之骄女,冷眼看尽世间炎凉。冥虚忘川,(新书《全服女神》已发布,我追随你天涯海角,是神之女,是天才少女,是上天的宠儿,是修罗杀神,他是纵横仙神洪荒之界的帝君,是神父,亦是魔之父,是人人惧怕的玄尊。
  • 新世界之深蓝星球

    新世界之深蓝星球

    在遥远的星空,有一颗深蓝星球。有一个时间、深蓝离开了轨道,滑进了无边的空间里,至高无上的大神,用超越一切力量,将深蓝溶进拥有无限魔力的深蓝水晶里。在流星汇成浩海的那一天,两个仰望天空的孩童许下了心愿。深蓝入主,人类第二次生命世界开启。
  • 灵侍

    灵侍

    镜服务生,兼职大学生。但体内却藏有惊天大秘密,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出现在他的面前。
  • 冰山王爷的废妾

    冰山王爷的废妾

    出差回家想给他一个惊喜,但是却撞见自己心爱的他和自己最信任的她在一起。自己该做什么?掩面哭泣跑离现场?向他责问哭诉?都不是!我要~!!!为什么突然晕了过去?难道自己被两个人算计?再次醒来,脸上狠狠的挨了耳光,有人在她耳边怒吼:不嫁也得嫁,死了也要把你的尸体抬到王府!啥?那个啥?摸着异常疼痛的脸,李云真的有些晕了。自己要嫁给一个王爷,冷酷无比的王爷?还是做小妾?!这个变态无情的王爷却在一直羞辱自己,还有王府众多小妾更加的欺辱自己。该怎么办?反击?如何反击?逃离,如何逃离。这个死变态王,自以为是!其实是人头猪脑。就骂你了,怎么的?啊~~错觉,刚才骂的都是您老人家的错觉。其实没骂啊。哼,女子报仇,十年不晚,能屈能伸。无耻为荣!她想做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直自由的飞翔,死的那刻便是自己落地的那刻。那么,江湖,我来了.只是,变态王似乎也追来了.怎么办呢?女主是很坚强的,不是随便被人欺负的人!有点小冲动,有点小聪明,有点小无耻~嘿嘿~~@@@@@@@@@@@@@@@@@@@@@@@@@@@@@@推荐我的新文:《盛世风华》当轻狂腹黑、决绝果断的她穿越到生性懦弱、说话都结巴的她身上…盛世传奇就此开始!丞相府白家三小姐白风华,说话结巴,皮肤黝黑,生性懦弱,资质低微,处处被人嘲笑欺负。却爱上了当今第一天才美男南华王,甚至爱的失去了自我。在一次夜宴为南华王爷挡下刺客的一剑差点送命。当白风华再次醒来,面对这戏剧的一切,眼神中却充满了讥诮和冷笑。眼底深处更是闪烁着狂妄和不羁。南华王“好心施舍”准备迎娶白风华为侧妃作为报答,派去送定情信物的人却被白风华叫人打成猪头扔出了丞相府!接下来,白风华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纨绔子弟”。以前嘲笑她的,欺负她的,揍,全部揍。看不顺眼的,也揍!“飞扬跋扈,仗势欺人”,被她发挥的淋漓尽致。被揍的人昏天旋地,鬼哭狼嚎,却都忘记了一个资质低微的人怎么可以揍的他们像猪头!天才南华王终于与其对上,众人这才惊觉,原来,白风华才是真正的天才!以前白风华为了不抢心上人南华王的风头,生生隐匿了自己的光芒。而今日,她将光芒万丈,谱写一场盛世风华!¥¥¥¥¥¥¥¥¥¥¥¥¥¥¥本文不管是文名,简介,构架,人物,情节都是我辛苦想出来的,这是我的心血,所以——禁止借鉴和抄袭,谢谢合作。自己的另外两个文:《七夜宠姬》《妖女对上邪男》
  •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误当皇后:女奴无心得帝宠

    山贼窝里伺机复仇的小女奴,却被绑走顶替了长得一样的正牌皇后。<br/>人前自称本宫,对他要说臣妾,真是绕口!<br/>好吧,他是皇上,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怎么这样还不行?<br/>前一秒笑后一秒就能怒,这个皇帝比山贼头子还难应付,真是莫名其妙<br/>&nbsp;&nbsp;&nbsp;&nbsp;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