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400000005

第5章 善现启请分第二

从空起慧。请答双彰。故受之以善现起请分。

经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直译

这时,有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他斜披袈裟,偏袒右肩,以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虔诚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世尊!倘若有善男子、善女子,发愿修成至高无上的菩提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使这个菩提心常驻不退呢?又要怎样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善于护持眷念诸菩萨,善于咐嘱指导诸菩萨。现在你们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们。善男子、善女子,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就应该如此这般地保住菩提心,就应该要这样去降伏妄念心。”

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们都乐意欢喜地聆听您的教诲。”

六祖讲经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

何名长老?德尊年高,故名长老。须菩提是梵语,唐言解空也。

现代注释

须菩提,梵文的音译,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鸠罗长者的儿子,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尊称“解空第一”。此为六祖所讲“解空”之意。据传,尊者诞生之时,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等物,忽然不见了,家人忙请相师卜卦,相师说:“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三天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又恢复原状。

《五灯会元》记载:唐朝百灵和尚在路上遇到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庞蕴。百灵问他:“当年你在马祖道一处得到的一句,你曾说给人听吗?”庞蕴说:“有啊!我曾经向人说过。”百灵知道此名不可说,奇怪地问:“你曾向何人说?”庞蕴说:“我只对庞蕴说啊!”百灵笑赞:“即使是佛陀大弟子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比不上你啊!”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随众所坐,故云即从座起。弟子请益,先行五种仪:一者从座而起;二者端整衣服;三者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四者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五者一心恭敬,以申问辞。

现代注释

偏袒右肩:佛教术语,挂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释氏要览》曰:“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六祖说是佛教五种礼仪之一,后世多有说法,亦为礼仪的衍变,与当时世俗生活有关。

合掌:古印度的礼法,佛教沿用至今。

白:说话,古文叫“道白”,是南北朝时候的说法,现在一般指戏曲中的说白。

【“希有,世尊!】

希有,略说三义:第一希有,能舍金轮王位;第二希有,身长丈六,紫磨金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界无比;第三希有,性能含吐八万四千法,三身俱圆备。以具上三义,故云希有也。世尊者,智慧超过三界,无有能及者,德高更无有上,一切咸恭敬,故曰世尊。

现代注释

希有:很少有的,极少见的。晚辈向长辈请示前的赞叹之辞。佛教中“希”字通“稀”,谓事之甚少、难逢。尤指如来之示现及其一代教法,故有“希有大法王”“希法”之称。六祖所说的“三义”专指释迦牟尼佛。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如来者,自真如来之本性也。护念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付嘱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付嘱须菩提诸大菩萨。言善护念者,令诸学人,以般若智,护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憎爱,染外六尘,堕生死苦海,于自心中,念念常正,不令邪起。自性如来,自善护念。言善付嘱者,前念清净,付嘱后念,后念清净,无有间断,究竟解脱。如来委曲诲示众生,及在会之众,当常行此,故云善付嘱也。菩萨者,梵语。唐言道心众生,亦云觉有情。道心者,常行恭敬,乃至蠢动含灵,普敬爱之,无轻慢心,故名菩萨。

现代注释

善护念——善,好好地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四念处经》为:“念身、念受、念心、念法。”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第四十八卷中特别提到关于“四念处”的修学方法,而且强调修菩萨道者也应该修学“四念处”。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六祖说“护念者,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法,护念诸菩萨”,是指佛用《金刚经》护持修善众生及佛门弟子,使之不遭受障害。禅宗五祖曾说过,要成佛悟道,专心念《金刚经》就可以了。甚至不识字,不会念的,只要念一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行了。六祖因《金刚经》而悟,所以后世中国禅宗,也叫做般若宗。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善男子者,平坦心也,亦是正定心也,能成就一切功德,所往无碍也。善女人者,是正慧心也,由正慧心,能出生一切有为、无为功德也。

现代注释

善男子:指良家之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六祖所说为佛法修持,即为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戒、定、慧”。六祖曾说:“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南北分宗时,六祖问神秀门人志诚:“我听说你的老师是用戒定慧来教示学人,不知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什么样子?你说给我听听看。”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事不去作叫做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做慧,自己清净自己的心意叫做定。’他是这样说的,不知和尚是用什么法来教诲学人呢?”

六祖说:“如果我说我有佛法给人,那就是欺骗你;只是为了随顺方便替大家解除执缚,而假托个名称叫做三昧。至于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对戒定慧的见解又有所不同。”

志诚说:“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六祖说:“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理解领悟能力不同,见性就有迟速的差异。你听我所说和他所说的有相同吗?我所说的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本体而说法,就叫做著相说法,自性就常被迷惑。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而起相用,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法。听我说偈:‘心地没有过失就是自性戒,心地没有痴念就是自性慧,心地没有散乱就是自性定,不增不减的自性坚如金刚,自身来去自如皆本于三昧。’”

志诚听完偈颂后,向六祖悔过谢恩,并呈上一首偈子:“五蕴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会究竟?即使回向真如自性,倘犹著法还是不净。”六祖称许说好。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一切发菩提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见一切众生躁扰不停,犹如隙尘,摇动之心,起如飘风,念念相续,无有间歇,问欲修行,如何降伏。

现代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文音译,直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意指“完成之人”。六祖曾于五祖处初发菩提心云:“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五祖闻后赞叹曰:“若不识自心,不见本性,学法无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天人师、佛。”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是佛赞叹须菩提,善得我心,善得我意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欲说法,常先敕,令诸听者,一心静默,吾当为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阿”之言“无”,“耨多罗”之言“上”,“三”之言“正”,“藐”之言“椟”,“菩提”之言“知”。无者,无诸垢染。上者,三界无能比。正者,正见也。椟者,一切智也。智者,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但能修行,尽得成佛。佛者,即是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也。是以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行,应知无上菩提道,应知无上清净般若波罗蜜多法,以此降伏其心也。

现代注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祖将“阿”释为无妄念,“耨多罗”是无傲慢,“三”是心常住在一种等持中,“藐”是心经常住于智慧之中,“三菩提”是心常安住于寂灭中。

众所周知,六祖大师依靠《金刚经》而获得证悟成就,六祖曾说:善知识!如果想要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的人,必须修持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见到自性。大家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经文里面已经很清楚地予以赞叹,不能一一细说。这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能、有上等根性的人说。小根性、小智能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生起疑惑不信。为什么呢?就好比天龙在阎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能,这是经常运用智能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譬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能也是如此。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唯然者,应诺之辞。愿乐者,愿佛广说,令中下根机,尽得开悟。乐者,乐闻深法。欲闻者,渴仰慈诲也。

同类推荐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苦恋熊子女友

    霸道校草:苦恋熊子女友

    课程表简单的下午让安七兮也变得直白简单,只热衷于吃。给一大堆零食付账时却听到美和子问:“熊子,你确定要这些?”又来啦!因为太喜欢日本漫画为自己取名“美和子”的死党,还为自己量身打造了“熊子小姐”这个称呼。
  • 我爱张曼玉

    我爱张曼玉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英雄的晨曦

    英雄的晨曦

    他们不知道千军万马,他们只知道兄弟成千上百。他们不知道政局奸诈,他们只知道忠魂可以报国!这就是英雄,可以挑战神的英雄!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大神请接招:学渣校草

    他是每天都会被自己帅醒的男神校草,臭美自大且无良,挥挥手,桃花朵朵开,其乐无穷。唯与她势不两立。她是每天都要盘点几次身家的贪财女生,强势霸道且邪恶。她来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来拯救这个学渣校草的。拿人钱财,替人追男,这套校草出浴照,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吧!
  • 水秀山明

    水秀山明

    本文讲述因为意外变傻了的原心狠手辣腹黑卑鄙的男主与嚣张跋扈傲娇任性霸气外露的女主展开的一段狗血小白的爱情故事。通过讲述这个爱情故事,展现出在爱情面前智商和骄傲都是浮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