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读史先读人阅人即阅世

读史:体验性阅读与都市脱困

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几乎每个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在事业、社交、生活方面不如意。而几乎每个有“不如意感”的人,都常常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心态失衡、经受不起挫折、生活没有希望、对周围的人与事极度失望……

不过,有这样一句谚语,叫做“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就会在那里打开窗”。我们看到,现代都市人正在进行一种群体实践,那就是对中国古代的经典与历史进行体验性的阅读,从中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很多都市人在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与历史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遇到过的问题,古人也曾经遇到过,而且他们想出了很高明的解决办法。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向古人学习,从历史中求证如何走出“中国人式的困境”呢?

的确,古人也曾经遭遇过人生中的惊涛骇浪,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良好的心态渡过难关,让事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今人虽然与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具体环境不同,但是古人在渡过危机、扭转局势的情况下的特殊思维方式,却是值得今人去细细品味的。只有理解了古人的思维,才能将古人的智慧融会贯通;而只有了解了古人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才能更进一步地理解古人为何会选择那样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历史的人性

既然读史可以获得摆脱都市困境的良方,那么,历史是什么?

厌倦了应试教育的人认为,历史是一长串的年代、人物、事件的名称,是故纸堆里的文化,是和今天距离很远的学术研究对象。

其实不然!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的人生历程,是过去的人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历史永远是生动的、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纪年和称号。

一言以蔽之,历史就是古人的人生。历史上最深刻的印记,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物。而历史人物最让后人关注的,不是他们的豪言壮语,也不是他们的赫赫功绩,而是他们作为特定时代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喜怒哀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而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不可逆转地成为过去,成为历史。经历成为往事,不代表它就此便会失去生命力。相反,后人阅读历史的时候,总能为古人独有的性格、气魄所感动。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人性的魅力。

人物是历史的核心,人性是历史的神髓。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阅世先读史,读史先读人”。

历史生态与现代社会

为什么人性会穿越时空,令现代人感觉到格外温暖?

因为,古人之所以具有魅力,就在于他们的人性来自于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社会。如果古人所处的时代状况与现代有相似之处,我们在阅读史书时,就会从古人的经历中找出与自己近似的遭遇,从而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

古人所生活的时代,与现代社会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组成的,它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背景,但它却是古人的性格之所以散发光辉的根源。

我们将这种时代因素称为“历史生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能够造就曹操和诸葛亮,活力四射的唐代能够诞生唐太宗和李白,阴郁的明清则会走出朱元璋、张居正、康熙、曾国藩。

同样,很多现代人抱怨自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没有下海,也没有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炒股,更没有在这个世纪初买房……由此而生的自怨自艾、悔不当初的说法比比皆是。回过头来看,时势造英雄,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时代,就算诸葛亮、曹操重生,恐怕也不能成为呼风唤雨的人物,又何必怨天尤人?

人性之所以永恒,就在于造就它的时代独一无二。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的现代人正确认识自己的出发点。事实上,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人的成败,也大抵如此。

读史·阅世·新知

历史应该是生动而充满细节的,因此,我们不应该读那些枯燥的历史数据与假大空的历史赞歌,而是应该从个性鲜明的人物入手,看看他们是如何从一个无名的白丁,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或者是如何从万众瞩目的事业顶峰滑落到人生谷底的。

充满现实关怀与现代气息的历史,应该是人的历史,这才是历史的精髓,古代文化的经典。而读史,就应从读人开始。古人的诗句说得好:“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只有不断地回味往事、品读古人,才能让自己的见识更加广阔,让自己的阅历更加丰富。

当然,你大可以在获得人生经验的同时,将对历史人物的感觉上升到审美的层次,其实,那又何尝不是体悟了人生之后,对历史的新知呢?

你可以嘲笑吕不韦的机关算尽、众叛亲离,也可以讥讽刘邦的小肚鸡肠、两面三刀;你可以感慨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无力回天,也可以赞叹曹操的慷慨激昂、豪情万丈;你可以向往唐太宗的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也可以认同康熙的事必躬亲、深谋远虑;你还可以批评张居正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读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品评古人,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这就是我们推出“中国历史人物十讲”丛书的初衷。但愿您能在阅读本书系的同时,增加对人生的体悟,陶冶性情、笑面人生。

从“诸葛亮现象”说起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最著名的偶像:孔子、关羽、岳飞、诸葛亮。

这几个人恰恰构成了中国文化中价值观的最主要内容:仁、义、忠、勇、信。

孔子倡导仁政,而且身体力行,一生奔波,是为仁;关羽义薄云天、重诺守信,是为义、信;岳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直捣黄龙”而征战,是为“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忠。

在这几个偶像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诸葛亮。在后人的追忆中,他不但是忠臣的代表,更是智慧的象征。有关他智慧过人的描述,集中在对“隆中对”、“火烧赤壁”和“八阵图”、“七擒孟获”等著名事件之中。

诚然,这些事件中,有些是后人夸大其辞或者张冠李戴的,比如“火烧赤壁”和“八阵图”;有些则是可以进一步探讨是否高明的,比如“隆中对”和“七擒孟获”。

无论如何,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一个特征,就像纳斯雷金(阿凡提)之于阿拉伯文化一样,人们不会因为他们事迹的非真实性而减少对他们的兴趣。

这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诸葛亮现象”,简言之,就是对忠臣的褒扬,对智慧的推崇,对身处逆境而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

如果说在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人们标榜诸葛亮的精神,是为了弘扬一种民族理想、个人信念,那么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就应该充分重视这种文化现象,并且超越古人,从诸葛亮的事迹中寻找能够在今天作为借鉴的成分。

辩证地认识诸葛亮

首先应该为我们重视的,就是诸葛亮的“忠”和“智”。这是他最突出的两个特点,也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精神。

为什么在三国纷争的时候,诸葛亮能够尽忠于并不强大的蜀汉政权,并且为了刘备的知遇之恩而奉献一生?

为什么在群雄并起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投靠一个强大的靠山,相反却“躬耕于南阳”,宁愿做一个隐居的山人?

为什么他能够在没有正式出山的时候,就对天下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和规划,并且提出了为后人争论不休的“隆中对”?

为什么他殚精竭虑,以毕生的精力与智慧进行北伐,却一次次无功而返?

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与诸葛亮的“忠”与“智”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和传统文化中他的智慧形象存在若干矛盾的。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开这些矛盾背后的真相,让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诸葛亮,从而让现代人明白为何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会变成我们的偶像,又是什么人、什么样的文化氛围把他造就成了一个偶像。

将诸葛亮“偶像化”的后果是,严重的“主题先行”原则,破坏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所具有的多彩人生,也忽略了诸葛亮与他所生活的汉末三国时代的复杂多变性。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形象变得“纯粹”而简单,“光辉”而干瘪。

我们要让充满矛盾的“诸葛亮”形象真实化、历史化,就必须辩证地认识诸葛亮,把后人强加给他的概念从他的身上去除掉。因此,必然会出现如下的情况:对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认识,往往会和后人强加给他的种种头衔与美誉相冲突,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看法。然而,这正是对诸葛亮的辩证认识。

解读“诸葛亮资源”

当我们还偶像以真实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文化中对诸葛亮的推崇这种精神资源现代化,如何让这种文化成为现代人的智慧财富,而不是迷信。

将“诸葛亮资源”现代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表现作为我们考察历史的事例,从事例看得失,从得失读历史,从历史求智慧,从智慧论现代。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我们解读“诸葛亮资源”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诸葛亮是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他并不是和今天毫无关系的,从他的行为、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中国人的共性,而这种共性是否适合现代?这种共性是否能够促进现代人为个人的成功与幸福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

我们不是要颠覆历史,也不是要戏说历史,而是要从身为历史人物的诸葛亮身上,找到现代人某些行为与思路上的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就能够反思诸葛亮,反思诸葛亮所代表的文化,并在反思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诸葛亮是古代中国的一座文化丰碑,也是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的一面镜子,只有反思诸葛亮、读懂诸葛亮,才能超越诸葛亮,将诸葛亮的人生经验与智慧精髓作为现代人的财富。这笔财富,也许是我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半个世纪的孤独:迈克尔·杰克逊

    作者以生动流利、饱含深情的笔触从迈克尔·杰克逊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用记事的方式书写了其童年生活、成名经历、辉煌与悲哀的人生、从黑人楷模到苍白怪人等无数经典片段,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现了其生前一个个生动的瞬间,让一代歌王波澜壮阔而又多姿多彩的一生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本书打破传统作文书的枯燥刻板,采用全彩四色印刷,根据作文内容插配了精美的图片。加上新颖别致的装帧设计,变化多样的版式,为小学生打造了学习作文、提升自我的全新平台,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作文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

    王二,1993年四十一岁,在北京一所大学里做研究工作。年轻时他插过队,后来在大学里学过数学。从未结过婚,现在和一个姓孙的女人住在一套公寓房子里。在冥思苦想以求证明费尔马定理的同时,写出了这本有关李靖和红拂的书。这《青铜时代红拂夜奔》和他这个人一样不可信,但是包含了最大的真实性。
  • 开门迎客

    开门迎客

    为什么?洛晚昔蹲在门槛上问老天。您这算是惩罚我么?我生活美满幸福自由,还是您是在妒忌我?不过,有武林世家的小公子和太子殿下为我做跑堂小二,我也应该知足了吧!洛晚昔这么安慰自己。只是老天爷,您啊!为什么喜欢我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就是凶神恶煞五大三粗的猛男?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看得上眼的大小姐,以为是同乡却偏偏是土著。好不容易把太子殿下训练成了油嘴滑舌的小二却又被拎回去做皇帝。好不容易开了家客栈准备混吃混喝等死却被猥琐的大叔逼着继承他的衣钵。老天,你折磨我是吧!我才不要去皇宫做太子妃,也不要去山贼窝做压寨夫人。不是压寨夫人?那也不去!更不要说去豪门做什么大少奶奶了。这辈子,我死都要死在开门迎客!
  • 重生都市之最强农女

    重生都市之最强农女

    古往今来只听过广发英雄贴的,乐水市却出了个女奇葩,竟同时朝东城高中十大校草群发情书。癞蛤蟆想闻天鹅香的代价,是被仰慕校草们的女生毒打致死。她是九域大地已修练至皇极境的尊者,为报家仇与仇人同归于尽。再次醒来,她变成了她……是同学欺负老师厌恶的单亲家庭穷酸乡下妹?还是亲人嫌弃生性胆小懦弱被人陷害后群殴致死的蠢货?抑或是神秘莫测威震八方一呼万应的地下女王?凤还巢,一夕之间从懦弱无能到睥睨天下,从自闭卑微到恁我纵横……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且看一代武神重生都市,如何从一个普通到丢进人群里再也找不出来的农村女在繁华都市下渐展绝世锋芒!——◆◇◆——◆◇◆——◆◇◆——◆◇◆——【关于穷酸】舞会上,某女拿着高脚杯姿态优雅,眼含愤恨:“你来这里干什么?也不看看这儿什么地方,是你这种穷酸该来的吗?”董珺对前来道歉的某女父亲道:“你儿子带人到学校踩碎了我一株先天灵芝,价值八百万。”“什么灵芝,不过就是一棵烂蘑菇而已,你分明是趁火打劫。”“八百万,你想钱想疯了吧!”董珺淡然一笑:“不想还?很好。”三天后,该政要因贪污数目巨大被革职落狱,女儿与十多个男人同乐的照片爆光,儿子为抢人女朋友将人打残的证据也到了法庭上……【关于没打】某日,董珺穿了件新衣服到学校,一嫉恨的女同学公然嘲笑:“你爸那样的丑八怪还能找到好工作?你不会是被有钱人包了二奶吧!”董珺眯眯笑着给她十个巴掌,回头对班上看呆的同学道:“我没打她,对吧!”然后,来问的人一批又一批,班上同学集体回应:没打,真没打!【关于花痴】曾经:某校草推倒她的桌子,砸烂她的椅子,理直气壮地说:“爷看她不顺眼不行吗?谁叫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来:这校草将自己最爱吃的菜送到她面前,挤开另一校草送给她的菜,媚笑:“原来你喜欢吃这个,咱俩爱好一样,好有缘咧!”【关于男主】宠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哦~想看男主强到神马样儿的,进来看看呗!纯在坑下接着……PS:本文走幽默风,不特别搞笑,但旨在让您一个不经意间,就忍俊不禁。美男多多哦~O(∩_∩)O~收藏最乖!评论最有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个人也得下厨房

    一个人也得下厨房

    从来没进厨做过饭?恭喜!因为翻开这本书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被隐藏许久的超强烹饪能力!厨房里的十万个无厘头“为什么”,让你在好奇中成长为你调的料理高手!每一道熟悉的菜,都会给你不同的感受,每一道陌生的菜,保证你看了就会做!
  • 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
  • 妖孽王爷纨绔妃

    妖孽王爷纨绔妃

    相公,是要自个儿挑出来的。云小丫头说这话时,正猫在某人怀里打呵欠,那个得意劲。闺塾师是个正经职业,云未是个不正经的小丫头,纨绔大小姐,臭名昭著,令得将军府外门可罗雀,劣迹斑斑。可巧看上的男人高不可攀,云未眼珠一转,装成闺塾师混迹各个高门后院。嗬,一不小心出了名。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