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400000031

第31章 從《文辨》看王若虛的散文觀念(1)

王永

王若虛(1174-1243),字從之,號慵夫,河北槁城人。他是金代末年著名的學者、作家,與元好問比肩的詩文批評家,有《滹南遺老集》傳世。王若虛“文以歐、蘇為正脉”元好問《内翰王公墓表》,《元好問全集》卷一九,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頁。,其文章創作崇尚自然、平易。他擅長談辯,議論公允透徹。“李右司之純以辨博名天下,杯酒淋漓,談辭鋒起,公能以三數語窒之,唯有嘆服而已。”同上,第444頁。王若虛具有非凡的疑古辨誤的才能,其《滹南遺老集》四十六卷中有三十七卷為“辨惑”類文字,自五經、《論語》、《孟子》、《史記》、《新唐書》、諸史乃至各家詩文多有評點,疑前人之成説、破千古之謬論,頗具灼見。

《滹南遺老集》有“文辨”四卷、“詩話”三卷,其詩話已有單行本行世,久為學界所知,然而其評點歷代散文的“文辨”却一直沒有受到足够的重視,歷來的文論史著作多是一筆帶過,其藴含的價值亟待深入研究。

正如民國時期標點本《滹南辨惑》編者侯毓珩在“導言”中所言:“《文辨》雖名為‘辨’,其實與詩話差不多,只是文話。”王若虚《滹南辨惑》,國學門徑叢書本,上海:大東書局,1933年。的確,《文辨》四卷並不是系統成篇的理論著作,而是衆多評點條目的羅列集合,其共計130餘條,每條百字左右,編排大致以年代為序,因篇幅考慮而釐為四卷。它是集中討論散文作品和散文評論的著作,文中已三次直接使用“散文”這個概念:

退之評伯夷,止是議論散文,而以頌名之非其體也。(《文辨》二)王若虚《滹南遺老集》,《四部叢刊》本,下同。

歐公散文自為一代之祖,而所不足者精潔峻健耳。《五代史論》曲折大過,往往支離蹉跌,或至渙散而不收,助詞虛字亦多不愜,如《吳越世家論》尤甚也。(《文辨》三)

揚雄之經、宋祁之史、江西諸子之詩,皆斯文之蠧也,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詩則反是矣。(《文辨》四)

王若虛在《文辨》中所評點的,主要就是史傳(包括《史記》、《漢書》、《晉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和楚辭、南北朝文、唐宋諸家散文作品等散體文字,還有如邵博、陳師道、洪邁等人對這些作品進行評論的文字,其涵蓋比今天的散文範疇要寬。

《文辨》中的評點條目主要是從文章學的角度着眼的,内容涉及創作得失、文字校勘、文體流變等方面,主要是針對前人創作、評點和傳寫的錯誤發表自己的看法,其宗旨在於指導後學的創作。

一、文體論:大體須有、定體則無

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何如?”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文辨》四)

中國古典散文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體類,這一點從南北朝時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可以看出。發展到宋代,各種體類的文章都開始趨向完善,隨着創作的日漸成熟,“尊體”與“破體”的問題也開始進入學者的理論探討視野。由於宋代古文運動本身就是在復古號召下取得成功的,部分學者本着固守前代經典的觀念,對有“越界”之嫌的佳作妄加指點,無疑成為散文發展的理論障礙。

正如《文辨》所引陳師道關於宋代記文的批評:“退之之記,記其事耳。今之記乃論也。”(《文辨》二)陳師道以韓愈的記文為準則,認為記文的要求就是記事,從這個標準看,宋代加進了議論成分的記文便已經失去了固有的文體特點。對這種看法,王若虛給與了針鋒相對的批評:“予謂不然。唐人本短於議論,故每如此。議論雖多,何害為記?”的確,作為記文的標準本身就是在形成的過程中。宋代以文治國,太祖就曾立下戒碑禁止後代帝王殺戮讀書人和直言敢諫者。因此宋代文士對朝政的議論熱情空前强烈。這種議論的傾向又發展到性理的探討,擴展到各體文章中,其實好發議論是宋文的整體特色,並非是記文一體的情况。因此,認為加入了議論成分的記文便失掉了文體身份的觀點是片面的。“蓋文之大體固有不同,而其理則一。殆後山妄為分别,正猶評東坡以詩為詞也。且宋文視漢、唐百體皆異,其開闊橫放自一代之變,而後山獨怪一二,何邪?”王若虛就此提出自己對於文體之間關係的看法:只要能把自己要表達的一個“理”(這個“理”的内涵是比較寬泛的,道理、事理、情理、物理應該都包括在内。)説清楚,文體之間大體有一個區别就可以了,而陳師道之所以會有這種看法,原因正是由於他對文體界限的一種嚴格要求,使他沒有看到宋文擺脱傳統因循桎梏、力求突破和創新的成績。

從這種觀點出發,王若虛對前代吸收其他文體特點的文章其文體歸屬也給與了寬容的肯定。“邵公濟嘗言:‘遷史、杜詩,意在不似,故佳。’此繆妄之論也。使文章無形體邪,則不必似;若其有之,不似則不是。謂其不主故常,不專蹈襲可矣。”(《文辨》一)實際上邵博對司馬遷《史記》和杜甫詩的評論是揭示了二者之魅力所在的,《史記》之所以勝於其他史書,恰恰是由於書中藴含的情感和個性以及對歷史的詩性體驗;而杜甫詩歌的突出特色也是在於對安史之亂時期歷史風貌的反映。這種觀點與錢鍾書在《談藝錄》中所説:“文章之革故鼎新,道無它,曰以不文為文,以文為詩而已。”錢鍾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9-30頁。的觀點是相通的。王若虛對《史記》和杜詩在這一點上的特徵也是認同的,但是對於邵博用“不似”這種表述是極為反感的。因為這又是先有了一個對文體的主觀刻板的規定在裏面。他認為用“不主故常”、“不專蹈襲”這樣的詞語指出其創新價值纔是準確的。

王若虛認為,文章創作“定體則無”,但還是“大體須有”的。這要根據文體的不同功能而定,記、論、賦這些文藝性文類的要求自然寬泛些,但是像史書、實錄、制誥等實用類文章的創作還是要嚴謹對待的,决不可以“失體”和用它來展示雕飾的才華。針對宋人關於胡旦借掌制誥的便利撰文戲弄江仲甫的故實,他還提出了“夫制誥,王言也,而寓穢雜戲侮之語,豈不可罪哉?”(《文辨》四)的看法。正是基於這種文體觀念,王若虛對講究藻飾的四六文體表示出極度的厭惡:“四六,文章之病也,而近世以來制誥表章率皆用之。君臣上下之相告語,欲其誠意交孚,而駢儷浮辭,不啻如俳優之鄙,無乃失體耶?後有明王賢大臣一禁絶之,亦千古之快也!”他還舉出了一個正好説明這種文風浮華、堆砌故實現象實例:“孫覿《求退表》有云:‘聽貞元供奉之曲,朝士無多;見天寶時世之妝,外人應笑。新豐翁右臂已折,杜陵叟左耳又聾。’”王若虛認為:“夫臣子陳情於君父,自當以誠實懇惻為主,文用四六,既已非矣,而又使事如此,豈其體哉?宋自過江後文弊甚矣。”(同上)

金代文章是直接繼承北宋歐陽修、蘇軾等人的古文傳統發展起來的,王若虛在文章理論上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美學原則:“凡文章須是典實過於浮華、平易多於奇險,始為知本末。世之作者往往致力於其末而終身不返,其顛倒亦甚矣。”(《文辨》四)但是在對待四六駢文的態度上,他明顯失去了歐陽修“偶儷之文,苟合於理,未必為非”歐陽修《論尹師魯墓誌》,《歐陽修全集》卷七二,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1045頁。的公允態度。其實駢文作為宣講類的文章形式有它的價值所在。因此儘管四六文產生了很多確實存在的流弊,但是終整個封建時代的歷史,並未像他所希望的那樣被徹底禁絶,這説明四六體的實用文字還是可以從屬“大體須有”的標準之内的。

二、文法論:文無定法、文理暢達

夫文豈有定法哉?意所至則為之,題意適然,殊無害也。(《文辨》三)

自宋代起,關於文法的討論開始在文人間流行,名家的書信、同時代人的筆記記載了大量相關的内容。王若虛一方面承認許多成功作品的藝術價值,一方面反對將這些作品作為萬世法則。他認為創作應該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來引領,達到一種自然真率的境界:

張九成云:“歐公《五代史論》多感嘆,又多設疑,蓋感嘆則動人,設疑則意廣,此作文之法也。”慵夫曰:“歐公之論則信然矣,而作文之法不必再是也。”(《文辨》三)

同类推荐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性保健药膳

    性保健药膳

    本书为“性保健丛书”之一。主要介绍有了滋补肾阳、滋阴降火及补气血作用的药膳的制作、服法、性保健应用。内容丰富、健康实用。
  • 搬山秘术

    搬山秘术

    童年事情,我就常常见到奇怪的叔叔阿姨在我身边飘来飘去。很多次我好奇的问父母他们到底是谁,得到的却是恐惧的眼神和责骂。从此我知道了,我见到的那些人形怪物叫做鬼!我恐惧过,逃避过,甚至试图自杀逃避。如果不是好心的方丈封住了我的双眼,我可能早就死了。当我渐渐长大后,我不再逃避,开始用自己的双眼帮助那些被鬼困扰的可怜人,用双眼看穿阴阳!
  • 娱乐探谜

    娱乐探谜

    《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娱乐探谜》是《中国学生探索发现奥秘》系列之一,包括:体育探谜、文化探谜、文明探谜、文学探谜、文艺探谜等。
  • 如果时光忘记了

    如果时光忘记了

    五年前,他把她从黑暗的地狱中救出,却又亲手将她推进绝望的深渊。五年后,他们再度重逢。他为了私心,明知她已有男友,却执意纠缠,甚至不惜赌下整个集团。她清楚他只是拿她当妹妹,却控制不了日渐沉沦的心……那些年,那些鲜血淋漓的回忆,那些连时光也治愈不了的伤痕,是孽缘天定,抑或是人为的精心算计?当谎言的外衣层层剥落,当真相步步逼近,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九星变

    九星变

    有我移花接木神诀,究竟有何秘密?凶残的星魔星兽,还有谁能抵挡?传说的未知大地,一切皆可抢夺!,为何突然消失?神秘的僰人悬棺。谁才是真霸主?看我混世魔王如何玩转九星,繁衍千年的僰族,法术?我不需修炼;天赋?我不用遗传;神通?我不必传承
  • 渔妇

    渔妇

    穿越了,寄人篱下,婶母不喜,叔父不爱,还要逼她替堂姐出嫁。无奈,那就嫁吧!嫁到偏僻渔村,从此婆婆妯娌小姑一箩筐,吵吵闹闹过日子。无所谓,做个渔妇也不错。抓个鱼,捉个虾,采采紫菜,捞上来,全是银子。只是,只是夫君,你身上的那块玉佩到底是谁家的传家之宝?新书《锦医归》已经上传,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