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14

第14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5)

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可上溯到先秦道家,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天地万物与人同源于“道”而统一起来。庄子说:“人与天一也。”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96页。“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同上,第43页。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承袭并发展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观,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一体”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页。的思想。《太平经》一方面强调天地万物与人同源于“道”;另一方面,用“元气”解释“道”,“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同上,第236页。天地万物与人同构,均由元气构成。道教从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根出发,强调人应该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生长,“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同上,第248页。道教朴素的整体观念反映了道教对宇宙自然的整体认识,是道教寻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在《太平经》中,天、地、人的化生取决于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的“相爱相通”,强调天、地、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夫天、地、人三统,相须而立,相形而成。”同上,第373页。“道使天、地、人本同忧同事,故能迭相生成也。”同上,第374页。南朝的《三天内解经》看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追求天、地、人三者的相互和谐,“天地无人则不立,人无天地则不生。……故天、地、人三才成德,为万物之宗”《三天内解经》卷上,《道藏》第28册,第413页。大约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黄帝阴符经》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追求天地、万物、人的和谐统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黄帝阴符经》,《道藏》第1册,第821页。。这实际上是对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述。从李筌的注释中也可以看出,天、地、人之间是一种相盗相生、相资相养的关系。他认为,“盗”就是“天覆地载,万物潜生,冲气暗滋”《黄帝阴符经疏》卷中,《道藏》第2册,第740页。清代全真道士刘一明的《阴符经注》说:“三盗既宜,人与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气常存,万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阴符经注》,《藏外道书》第8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10页。不仅如此,道教在“天人合一”观的指导之下,就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提出了不少原则,如道教提出了“天父地母”的伦理道德,“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以及“自然无为”的行为方式,并以戒律、功过格的形式具体落实,其中不少内容具有生态学的意蕴。

诚然,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念是在农业文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和封闭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生态观念,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但是这种宇宙万物相生相利的整体协合观念,作为我国农业文明的实践经验和生存方式的总结,其对待人与自然的基本态度,是正确而可取的。现代生态学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道教“天人合一”观对于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二)基督教“神人合一”的生态学意蕴

基督教《圣经》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即是“神与我们同在”)。”《圣经·马太福音》1:23。耶稣离世前向父恳切祷告说:“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圣经·约翰福音》17:23。达到“合一”的境界是道教与基督教的终极目标,但实现“合一”的方式有所不同。基督教主张靠上帝的恩典,通过基督的救赎实现,而道教主张通过无为的方式达到。道教的“天人合一”与基督教当人类跟随基督,被基督所拯救时,“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圣经·以弗所书》1:10。的天人合一之圆满境界相似。

西方教会,或以罗马天主教为主轴的教会,包括由改教运动而出的新教,在阐释人的救赎时,重点往往放在上帝的赦免以及人从罪中解救出来。而东正教则承接了希腊初期教父的思想,重点放在医治、重塑和导引,因此比较注重人如何回到与神契合的状态,从而得回人本有的不朽的生命。“圣子道成肉身,以促成人与上帝的合一。”[俄]弗·洛斯基:《东正教神学导论》,杨德友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清楚地宣告上帝通过他的儿子住在世界(包括人类与自然大地)并以世界作为他的家,这表示上帝藉着耶稣基督肯定了这世界和整个人类,并藉着耶稣基督与人类和被造界合而为一。耶稣“道成肉身”,一方面是为了救赎人类免于罪恶的深渊;另一方面也是藉着承担自然界所受的苦难而救赎自然界。《罗马书》中保罗的话告诉我们:耶稣是一切被造物包括人类和自然大地的救赎主,或者可以说,他是一切被造物的“医治者”。十字架的牺牲不只是为了人类,也是为了自然大地。

“道成肉身”的观念显示了作为创造者和救赎者的上帝。上帝的创造与救赎目的和行动原始地相互关联,但是,在上帝的创世与救世的两种语境中,理解的重点是不尽相同的。

就上帝创世的目的和行动而论,强调的是“道成肉身”之“道”。耶稣基督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尼西亚信经》指出: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圣)父所生,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与(圣)父一体,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并指出他为拯救世人,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同等完整的;按神性而言,他和父本质相同。按人性而言,他和我们本质相同,除了他没有罪以外,其他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美]GF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郑德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7页。

尽管上帝各以圣子和圣灵创造了人和万物,但圣子与圣灵在三位一体的上帝概念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决定了人和世界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宇宙,包括人和万物,是这个三位一体的反映和复制。上帝在创世过程中进入每一个存在,进入每一种联系。每一个造物、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上帝的创造,他们都有价值而被接纳。万有既是一,又是多,像三位一体的上帝那样。人与世界的这种神学直观,为生态学提供了依据。

与上帝的创世相对照,上帝的救赎则更关注“道成肉身”之“肉身”。基督徒对上帝救赎人类和万物之目的的信仰都来自于对耶稣死后第三天身体复活的理解。通过复活,罪恶和死亡不复存在,人类与自然的道德复兴有可能实现。耶稣的复活特别强调其身体的复活。因为身体是道成肉身的标志。若从人扩展到整个宇宙,复活的基督不仅体现于人身,而且在宇宙中存在,它活动于存在的进化过程之中。因此,耶稣基督也是“宇宙基督”:不仅是基督徒生命肉体之主,而且还是整个创造秩序的主。没有身体的复活,便没有灵魂的复活;没有对自然的拯救,便没有对人类的拯救。人类与造物的整体救赎是不能分割的。上帝创造了一切,并赋予万有以秩序,天、地、人和神的原始创造秩序具有深刻的道德神学意义。这种创造秩序真实地呈现于世界,我们在自身和其他造物中不难发现它,于是拯救环境并不意味着用另一世界取代现有世界,而是现有世界的康复参见黄铭:《基督教与环境伦理》,《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第81-87页。

“神人合一”是神人关系中的最高境界,是基督徒的终极追求。没有此天人合一或对天主神性生命的分享,就没有拯救的最终完成。耶稣基督是“神人合一”的典范,借着基督,人类获得拯救,达到“神人合一”。“神人合一”这种思维模式对于克服西方哲学传统中“主客二分”的极端亦具有重要意义卓新平:《基督宗教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

(三)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整体观比较

首先,道教和基督教在对神、人、自然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

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强调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4页。《太平经》的“太平”,虽然主要讲社会的太平,但在《太平经》的作者看来,社会的太平又是以天地自然系统的“太平”为依据的。只有确保天地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道教认为人类与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不能离开天地万物而独立存在,从而形成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整体意识。而要“安天地”,就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依照天道行事。《黄帝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又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黄帝阴符经》,《道藏》第1册,第821页。如果凭主观意志盲目行事,如果“不知常”、“妄作”,就会出现“凶”。因此,道教主张人的行为应符合宇宙自然法则,则可以“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同上。达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从《圣经·创世记》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人的生存依赖于两个方面的环境:一方面是对社会的依赖,即对人文环境的依赖。上帝在创造亚当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圣经·创世记》2:18。于是创造了夏娃,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圣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上帝造人后,将他安置在伊甸园,从此,人与自然朝夕相伴。当人类违背了上帝的禁令,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的命运与自然大地的命运依然息息相关。人类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而所有受造物又都依赖上帝而生存,最清楚地表现于《诗篇》第104篇中,“耶和华使泉源涌在山谷,流在山间,使野地的走兽有水喝,野驴得解其渴。天上的飞鸟在水旁住宿,在树枝上啼叫。他从楼阁中浇灌山岭,因他作为的功效,地就丰足。他使草生长,给六畜吃,使菜蔬发长,供给人用,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又得酒能悦人心,得油能润人面,得粮能养人心。……耶和华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满了你的丰富。那里有海,又大又广,其中有无数的动物,大小活物都有。那里有船行走,有你所造的鳄鱼游泳在其中。这都仰望你按时给它食物”《圣经·诗篇》104:10-27。《哥林多前书》说:“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圣经·哥林多前书》7:15。进入新天新地,即“进入与他同在的国度”。在这里,人之本性,纵向与上帝的和横向与人和其他被造物的完美和谐的关系,在天国得到完全的体现。

道教强调天人同体、天人同一、天人同质,其原因在于“天人相类”,可以“以类相从”、“以类相呼”。而基督教神人关系中的上帝是超越万有的。人与上帝纵然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人毕竟是受造物,不可与上帝同序而观,人神不同质。

其次,道教和基督教都认为,人类的价值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才能体现。

生态哲学从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网络这个整体的进化过程中来把握人类的价值。认为一旦自然界失去其价值,人也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价值。道教从宗教神学的角度看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天人感应”,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太平经》在讲自然界万物同构于“三气”、“五行”的同时,进一步讲自然界万物“以类遥相感动”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页。“以类相应和”同上,第171页,阐明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通、相类而产生相互感应关系,认为天在各方面都为人“垂象作法”,天道无私,自然无为,并且天人互相取象,“人取象于天,天取象于人”,天人相互感应。《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行道有优劣法》说:“王者行道,天地喜悦;失道,天地为灾异。”同上,第17页。《赤松子中诫经》告诫人们,“天有四知”,人的任何体动意动,均被天所感知。“夫人生在天地之中,禀阴阳二气;皇天虽高,其应在下;后土虽卑,其应在上。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人处其中,恣心情欲。凡人动息,天地皆知。故云天有四知也。”《赤松子中诫经》,《道藏》第3册,第445页。《三天内解经》则认为,“上下相贯,影响相由。人事错乱于下,则灾应减算在上,则日月勃蚀、星辰倒错。皆由人事不正,以致斯变”《三天内解经》卷上,《道藏》第28册,第413页。。《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称:“天人一贯之妙,天与人无二理,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炁即天地之炁,既秉一诚,此感则彼应。”《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道藏》第6册,第469页。天的变化影响人,人的行为又可引起天的感应,如道教法术中的雷法,就认为通过人体的内炼可以引发天象发生变化,达到呼风唤雨的目的。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怪盗妃撞倒冷王爷

    不拘小节的草原公主—现任怪盗王妃,带领着陪嫁来,同样彪悍的十二位侍女,简称:十二色妞,把她们训练成同样武艺超群,同样会飞檐走壁的宫女,与后宫女子斗法,几乎掀翻皇宫,笑料不断。
  • 浮生六梦

    浮生六梦

    被渲染被撕裂的恶魔之恋,因为难以企及所以宁愿玷污的惊世骇俗,在万恶之主掌控下蹂躏着纯白灵魂匍匐殒灭的,我的天使。
  • 十两银妻千金妾

    十两银妻千金妾

    三年前,洞房夜,黄酒小菜几碟,她嫁与他为妻,十两银钱的彩礼,取得了她一生的爱恋…两年后,他沉冤昭雪,一朝登天,赐封睿亲王爷,却在一月后娶回了凤彩楼头牌,赎金千两…爱情,孰是孰非?婚姻,孰对孰错?最看不透的,便是那个若即若离的背影…于是,心死了,情淡了…直到一杯毒酒置于眼前,严子诺才蓦然惊醒,他要的,不止是她正妻之位,还有她的性命!委屈,她为自己委屈,却无奈,只能跪在祠堂,在老夫人牌前失声痛哭。“娘!我心痛…”伊丫开新文《平阳长公主》!亲们支持一下!“长”为尊,她是一代武帝的同胞长姐,她有叱咤风云的帝王之才,她慧眼识人,危难时扭转乾坤。四岁时随母亲打入冷宫入住永巷,却凭“童言无忌”得以翻身。十岁时她已是心思细密,天真笑颜间,玩弄权术,助母亲登临后位,手掌六宫。十二岁,她巧施妙计,冷眼旁观又偶尔地推波助澜,她傲然霸气,太子之位只能由吾弟来做。十四岁花嫁,巧笑焉兮,拜别宫闱,跟随夫号,却心有不甘。皇宫的冷漠和残忍铸就了她的无情,而也确实是她的无情,成就了汉宫!她一手调教了一代皇后,也彻底伤害了另一个女人。未央宫里豪门宴,长门宫内泣无天…谁还能记得那被贬长门之人?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她是阳信公主,也是…平阳公主!伊丫会给大家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平阳公主的!与下一部(等这部连完了)写阿娇的会是一个系列的,伊丫想写汉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一就像梓歌和严子诺一样,不同的追求,必然拥有不同的道路,希望大家喜欢!喜欢就支持伊丫吧!友情链接!木轻轻《未婚妈妈好抢手》小惹《总裁的七夜新娘》思衾《古玲精怪》羞木人儿《情殇之卿伤》江小骊《墨染千白》才发现米有吧伊丫的读者群宣上来……忏悔一下……丫寨:63948515想给伊丫当压寨夫人的都进来!
  •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美德培育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对翅膀,伴我们勇敢飞翔!孩子的幼年时期在其整个人生成长阶段非常重要,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心理开始成长,开始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其人格和习惯也开始逐渐形成。因此,阅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教育故事尤其有意义。本选题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基本结构,结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全面阐述素质教育,包括机遇、健康、美德、命运、能力、文明等方方面面。
  • 魔法地下城战记

    魔法地下城战记

    李茵莱在原本的世界中原是一个天才,很小年纪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神童。然而,流年不利,到达五级魔法师后,再无寸进。被人称为“天才的废物魔法师”他也很苦恼。一次在魔法传送实验失败后,来到了一个被天网机器人所统治的世界。从此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 帝王局:囚爱皇后

    帝王局:囚爱皇后

    于是,她成为人人钦羡的皇后。她欠了他一个为什么。摩仙殿内,一朝穿越,不受宠的将军府大小姐凤凰涅磐。后来,温和如玉。嫁了之后,才发现他身边敌意重重,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她大怒,“我的皇后,她过三关斩六将,一一替他扫除障碍物,一步一步助他登上皇位,为了一个答案,她才知道,从头至尾是他一步一步精心算计,诱她入局,只为了前世,朕…等了你一千年。”,太子妃在此!她的人岂容他人欺负。她心狠亦毒辣,他是当朝的太子,他温柔淡雅、笑容如雪,是他一个温柔乞求的眼神,骗得她成为他的太子妃
  •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

    【正文完】他有爹?当然有啦,他爹是琉璃国的祸害?当然啦,他爹就是个混蛋嘛!他爹曾经想把他打死在娘胎里?他知道的啦,娘都说了,妖孽的思维和正常人不一样,咱们要理解。哈?他爹满城满世界的找人他和娘?吼,找得正好,他早想和妖孽爹地过过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心的每一天

    心的每一天

    一行行饱含深情的文字,一个个温馨鲜活的故事,一幅幅寓意深刻的画面,简洁、凝练地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群体”心灵悸动的每一天,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项“拯救灵魂”宏伟工程的艰难而神圣。
  • 英雄联盟之异世枭雄

    英雄联盟之异世枭雄

    我让美人的寒芒点做玫瑰,我让英雄的荣誉化为传奇,我让毁灭符文之地的虚空匍匐,我让来自深渊的阴影颤栗。手握禁咒,脚踏联盟,字可杀人,言可诛心。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恶的时代。一个属于我恶魔之王,吴文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