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34

第34章 生死之道(4)

第一,"成散死生,展转变化"。南北朝时期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说:"天地人物皆各有形物,既有形物故有成散、死生、精神、无形,展转变化,故无止。"《道藏》第34册,第623页。宇宙运动是不断转化的,生命运动作为宇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随着宇宙运动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天地人物",在宇宙万物的运动中各有"成散"、"死生"、"精神"、"无形"等,其运动特点则表现为相互之间"展转变化"而无休止,使生命的生死运动表现为"生来死去,循环万劫"《云笈七签》第2043页。"生"与"死"、"来"与"去"表现了生死转化运动的特点,而这种转化则是在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循环万劫"就是这种时空转换的重要体现。同时生死的转换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则表现为"生死随运转"《道藏》第24册,第693页。这种生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运",即生与死是一个生命的渐进运动过程;其次则表现为"转",即生与死是一个生命的不断运动转化过程:体现了道教关于生命生死转化所具有的具体特征,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死"转换提出的不同的看法。

第二,"生死交谢,寒暑递迁"。《南华真经注疏》成玄英疏:"生死交谢,由寒暑之递迁。而生者以生为生,死者将生为死。"《道藏》第16册,第296页。说明道教认为生命的生死转化是宇宙间一种必然的运动规律,生死转换及"交谢"如寒暑之递迁,表现为相互转换又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生死转化是生命运动"递迁"之结果,是宇宙演化所具有的客观属性。而关于生死所具有的内涵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生者以生为生"、"死者将生为死",从生命的运动与演化角度来看,生命的运动过程是一个生命不断运动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运动的变化与发展表现为"生"、"死"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又都是生命运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生命之生及生命运动转化之死的过程。因为所谓的"死者将生为死"表达了生命的生死转化乃为一个渐进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死"从一开始就蕴含在生命之生的生存与演化过程中,生命之生的开始就预示着生命之死的开始,生命之死表现为生命之生的渐进过程,使"生"预示着生命之死的开始,使生变成一种死亡的过程,从而使生命之生与生命之死表现为"循环之无穷"而相互转化运动的过程。

第三,"生死在人,昼夜不息"。五代时期谭峭《化书》在《死生》中对于生死的转化运动认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道藏》第23册,第592页。生与死的运动和转化还共处于"道"之共同体中。唐宋年间《太上妙始经》说:"天地死生变化,穷六合之内,一生一死。"《道藏》第11册,第432页。天地乃为生命运动之道,而生与死之变化则是这种生命运动与变化的必然体现,是道教对于生死运动相互转化的基本认识。北宋蹇昌辰认为:

生死在人,如昼夜不息。此生者死之本,有生必死;死者又为生之本,死既去矣,必又生焉。如是出没,溺于六道,何有不生生、不死死乎?死生果有议耶?无有哉。盖古圣人弃于六合之外,论而不议。《道藏》第2册,第764页。

道教认为一生一死乃天地之变化,并成为生命运动和"六合"即"经历六合"时空转换的主要内容。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阴阳相合,共六位,称六合。《三命通会》在《论支元六合》中认为:"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子寅辰午申六者为阳,丑卯已未酉亥六者为阴,是以一阴一阳和而谓之合。"道教认为生命的生死运动"穷六合之内",说明生命的生死转化乃为宇宙生命运动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天地及生命之运动就没有生死相互转换。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世界万物不断地运动,生命内部及生命与生命之间生生死死不停地变化,才使得宇宙之间各种生命相互承接,表现为万物生命不停地运动,且使生命运动表现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由繁到简、由盛到衰。

第四,"物盛则衰,有生即死"。《云笈七签》卷六十《诸家气法·中山玉枢服气经》曰:"日中移,月满亏。乐极哀来,物盛则衰,有生即死,是天地之常数也。"《云笈七签》第1323页。生死相互转化运动是天地万物之间必然的一种现象,是生命运动的合理选择,"生死天地由之造化"《道藏》第34册,第277页。这种造化是宇宙运动之规律对于生命运动的合理划分,是生命自然运动所具有的必然属性,并使生命生死转化运动成为宇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万物,无有长存,有死有生,有成有败。日出则没,月满则亏。从古至今,谁能违返?"《云笈七签》第843页。这种"有死有生"是生命运动必然具有的持续性规律,"从古至今,谁能违返"说明道教关于生死运动转换的思想,是宇宙运动的一个必然选择。南宋禇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说:"生为天行,自然运动,死为物化,动必有极。如是则动静合乎天道,无天怨人非,无物累。"《道藏》第15册,第393页。这里的"生"为天行,是一种持续状态,是一种肯定的运动;"死"为转化或物化,是一种新的生命的诞生,是生命运动否定之否定状态。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一种物质的灭亡预示着新物质的产生。同样,道教的"生来死去、循环万劫"思想则具有:一种生命的灭亡预示着一种新生命的诞生。

四"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

——生与死的得道性

道教认为生死运动具有辩证的对立统一性,这个对立统一性是宇宙运动规律的重要体现,反映了生命的生死运动和宇宙运动一样都是在"道法自然"运动规律的影响下形成的客观规律,表现了生命生死运动所具有的得道性。"生死不是生物的生死状态,它只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的正反两方面。这个结论既是从量子论及相对论方面看到的生死观,也是耆那教所说的"真实存在、绝对者"、佛教所说的"存在的本体、法身"、以及道教所说的"道"。"(日)岸根卓郎著,何鉴、王冠明译《宇宙的意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8页。

第一,"行道者生,失道者死"。《老子想尔注》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老子想尔注校笺》第27页。道教认为影响和制约生死辩证对立统一规律和生死运动转化规律的法则是"道",生与死的运动转化皆统一于"道"的规律和法则之下。"谁是人生命中最高的主宰,这个终极性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答案(中国的、基督教的),不同的宗教信仰可能提供不同的人生智能。"罗秉祥《未知宗教焉知道德》,《宗教与道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道教将生与死的界限和划分标准取决于是否"得道"。"生"者得道,"死"者失道。"行道者生,失道者死。"《老子想尔注校笺》第34页。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人间。"《抱朴子内篇校释》第76页。《太上老君内观经》中说:

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云笈七签》第407页。

这里从三个方面表达了生命生死运动所具有的"得道"性:一是道教认为生命运动所表现的"生"与"死"不过是生命外在形体的生死变化,即"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其生命所具有的"道"之本质乃为"无生死"、"长存不亡";二是生死划分的标准及相互转化的原因在于是否"得道",即"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生命的生死运动与道之运动结合起来,离开了道之运动,生与死也就失去了其在生命运动中所具有的本来意义;三是生死运动体现了生命自身所具有的"量形"的变化,由于宇宙运动所表现的"道"之永恒性,"长生之道,道也至也,故古人重之也"《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88页。所以,道教认为人们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能"存生守道",得道则"长存不亡"。

第二,"其死其生,道气自然"。道教认为,由于生死表现为"生者必死,有者必无,成者必坏,盛者必衰,少者必老,向有今无,寒暑推变,恍惚无常也"《云笈七签》第1089页。生死的转化和运动有时表现为"恍惚无常",这就需要人们在"道"的作用下,保证生命运动按照其应该有的规律发展和演化。因此,道教将生死运动转换之原因最终归结于"道气"自然:

盖善于生者,不为死之行;不善于生者,为死之行。得死之行为其死,为生之行得其生。故得生者莫不由于气,气所以能化于生则生,化于死则死,故曰[禽之制在气者,唯以气感,不以力焉。]气感自于虚无,而能制于万有,至于天地、日月、星宿、云雷,并赖气之所转连,使不失堕落。巍巍乎!荡荡乎!无始终,安其所动,乐其所静,是谓道气自然。同上,第1238页。

充分说明"道气"对于生死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性,也证明了生死运动是在"得道"的作用下形成与演化的,其中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教认为生命生死运动乃为"善于生者,不为死之行"、"不善于生者,为死之行"等行为之表现,这种行为具体表现为"得死之行为其死","为生之行得其生";二是生命生死之行为"莫不由于气",即所谓"气所以能化于生则生,化于死则死",从而使生死行为建立在"气"基础之上;三是生命生死行为虽然得益于"气",但是这种"气"之背后则为道,即"气感自于虚无,而能制于万有",使生命生死运动能够"赖气之所转连",在道之气运动与演化之下"安其所动,乐其所静",最终使生命生死运动实现得"道气",而这种"得道气"之生死运动乃为生命运动之体现,是建立在生死运动所表现的"行气道"基础之上的,使生命运动按照生命生死循环规律运动与演化,而这种演化则表现为"得道气",是道教生与死"得道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人生在世,历久得道"。南宋《无上妙道文始真经》(又称《关尹子》)说:"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道。"《道藏》第11册,第514页。既然生命生死运动是以得道为主要标志,那么,"得道"的状况对于生命之生死运动转化则具有决定意义。生命存在的长短根据"一息得道"、"历久得道"而不同,人要想生命保持"十年"、"百年",则应"历久得道",表达了"得道"的时间长短对于生命的存在及生死的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宋禇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说:"生为行人,死为归人。生必有死,行必有归。造物之所以善吾生、善吾死者在此,安乎自然而已。"《道藏》第15册,第276页。生死的相互转换只有在道之"自然"的左右下,才能具体表现为"生必有死,行必有归",真正反映出生死转换的本来面目。

§§§第三节生死之道的基本态度

道教对于生死的基本态度是建立在道教"贵生"思想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道教的贵生思想,具有辩证内涵的生死观就失去了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意义。"生,还是死"这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终极的、无条件的、整体的和无限的关切的问题。"詹姆斯·C.利文斯顿著,何光沪译、赛宁校《现代基督教思想》(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0页。"关于生死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无论儒家、道家和墨家,都表现了与宗教家不同的态度。印度和西方的宗教家都把生死问题看作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心死后如何如何,儒家道家则把生死看作自然的过程,认为死后问题不必考虑。墨家虽然承认有鬼,但又提倡薄葬,没有注意死后的安排。"张岱年著,邓九平编《张岱年哲学文选》(下),第130页。道教对于生命生死的基本态度表现为生与死的天福观、生与死的认识论、生与死的恶乐观以及对于生命生死运动内在必然性的认识等方面,是道教具有积极意义生命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道教对于生命运动演化客观必然性的基本态度。

一"可以生而生,天福也"

——生与死的天福观

道教认为生与死均为人生之"天福"。"人之生死祸福以及自身之美丑,皆非人之意志能规定,而是自然的。"刘鹗培主编《张岱年文集》(第三卷),第272页。道教生死观的基本态度是"恶死"而"乐生",但是道教却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与死,并认为生命的生死运动是天体宇宙运动的必然内容,是宇宙运动演化内在必然性的体现,无论是生还是死均是生命运动之体现,是宇宙运动之"天福",表现了生命生死运动的内在必然性和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这种生命必然运动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

第一,"爱恶生死,得志穷辱"。《坐忘论》中说:"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梦如迷。"《云笈七签》第2043页。生死之道所具有的"天福观"表现为"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这种"爱业"、"恶苦"具体表现在其生活观上"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喜色味"与"鄙恬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观,道教将生死之道所具有的"爱业"、"恶苦"比喻为"喜色味"、"鄙恬素",其"福"则为"得志",其罚则为"穷辱",是"天福观"所具有的内容,而"自云智巧,如梦如迷"就是"天福观"所具有的"喜"、"鄙"之反应,其本质体现了生命生死运动的内在本质属性。

第二,"天福天罚,或死或生"。道教的生死"天福观"实际上表达了生命生死运动所具有的"天命",顺其"天命"则福,逆其"天命"则罚。同时,人还应该积极地寻求生死运动之理,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才能"无悦无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死之变。宋代林希逸在《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中说: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死或生有矣。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故曰窈然无际,天道自会;漠然无分,天道自运。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干,鬼魁不能欺。自然者,默之成之,平之宁之,将之迎之。《道藏》第14册,第782页。

这里表达了道教生死天福观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思想:一是生与死均为"天福",这种生死为"天福"的条件是为自然而生、自然而死的,只有在这种"自然"的条件下"可以生而生"、"可以死而死",才能称其为"天福",否则为"天罚",其实质乃为生命运动之本质。二是生死乃生命之必然,面对生死应该坦然而处之,即"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有矣"。生与死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顺其自然该死则死,该生则生将是人生一大"天福",否则该生不生,该死不死则是人生一大"天罚",生生死死乃天道自运,人应该以自然者的身份坦然面对。三是"天福"所具有的内容表现为"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并认为生死为"天道自运"、"不能犯"、"不能干"、"不能欺"之体现,人应该以"自然"的心态"成之"、"宁之"、"迎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者。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前世,她为助他登上皇位,她从一个无知少女硬生生让自己沦落为蛇蝎毒妇,她为他机关算尽,毒害了最爱她之人,怎知,她倾尽一生,换来的却是他薄情寡义,只因一句她是“祸国妖后”便将她打落冷宫,而她同父异母的庶姐却扶摇而上位居后位,冷宫产女,庶姐再临,却给她带来了亲子已惨死的消息,“妹妹你可认识我手中的折扇?”祭天台上,除妖后,爱人的无情,父亲的冷眼,庶姐的得意,她曾经冒死救过齐国百姓的薄凉,只因为一句“母女祭天可保齐国百年安宁,”便无情的将她和刚出生的女儿送是祭天台,祭天台之上,她亲手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儿丢落在地,鲜血染红她的眼眸,泯灭了她良知,当她看着众人宛若见鬼一般的表情时,她突然大笑开来,“我凌芷云,以自己孩儿的鲜血发誓,愿齐国君难为君,臣难为臣,民难为民,如有来生我必要你们的鲜血来偿还今日的一切,”当万箭穿心之时,她才知道原来最爱她的人,一直都是她的敌人,她欠他的何止是一命,只不过她却再也无法偿还,重生后的她,她避他,躲他只为不让自己在去害他,而他却欺她,戏她只为她心中有他,再睁眼,她回到了及笄那一年,这年阴谋未曾开始,同时也是她失忆刚好满五年之期,在醒时她夺回了二生记忆,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一杯断肠毒药夺她二生记忆,前世的她其实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穿越女,重生后她,阴谋依旧如期而来,姨娘依旧伪善,庶姐阴毒,庶妹凶狠善妒,父亲虚伪冷酷,只不过这一次她却不在是当初那个傻傻的她,阴谋诡计她便以毒克阴,先毁了阴险庶姐容貌,设计伪善姨娘的清白,逼疯凶狠善妒的庶妹,在将自己那虚伪无情的爹爹送上断头台,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人摆布,她定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凡是曾经欺她!害她!利用她之人,她今生一个都不会放过,就在她精心设计之下即将再登后位之际,不想她那个以死的公主娘亲,却为了救她那个虚伪的父亲,在次出现她面前,而此行回来的目的,却欲再逼死她这个女儿,好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只不过当她斗了庶姐和庶妹之后,曾经的渣男和太子却又要想来娶他,而且不只是太子,就连那高深莫测的国师,和高高在是的皇帝也一样,渣男说﹕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若为帝你便是我唯一的后!太子说︰我今生只爱你一人,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尊贵的女人!国师说︰丫头嫁我之后,我便是你的了!死鬼皇帝说﹕云儿,只要你嫁与我,我便立刻封你为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爱情回忆:温柔校草拽丫头

    爱情回忆:温柔校草拽丫头

    分手一年,尘封记忆。再次现身,他出乎意料的住进了同一间宿舍,就连一直当成亲弟弟看的小跟班也凑起了热闹,他们到底是要闹哪样?校草对付花痴,手段层出不穷。情敌争风吃醋,故事笑料百出,回忆甜蜜到底谁能俘获得她的心?
  •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选(青少版名著)

    宋词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巅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这本书阐明了纸上谈兵的人从来都不会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除了像华盛顿那样的伟人,世上还有许多像克罗伊斯王那样的人,庸庸碌碌地了结此生。
  • 倾城公主要选夫

    倾城公主要选夫

    缘起缘落,一切皆由一个缘字开始。她被赞貌美倾国,绝代风华的公主,他被称是雍容华贵,拥有与生俱来的王者之质的王,他胸怀天下,他风流却独许她一颗完整的心,不惜舍弃那唾手可得的王位。他总是用温柔的眼神注视着她的背影,追随于她的左右,殊不知她早已痴心他付。烽烟起,战火燎,自古江山美人如那古语所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出走

    出走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不再当公主之公主与灰姑娘(全本)

    不再当公主之公主与灰姑娘(全本)

    出生在同样拥有繁星闪烁的夜晚,一个是公主,一个却是平民。也许是命中注定了的吧!可是公主又如何,灰姑娘又怎么样!在友情面前,永不干涸的感情之泉源,深沉的心之默契,愉快的灵魂之交流,她们演绎平等、纯洁、真诚、关怀的友谊之爱。顾嘉星是一个出生于豪门贵族,生活在上流文明高雅中西思想相结合的环境中,成长在幸福安逸美好的家境里的“小公主”。优越的生活成长环境,让她成为了一个思想纯真、憧憬美好事物、乐观健康向上、富有正义感、心地善良、活泼可爱的少女。游晓星是顾嘉星主保姆乔雅未婚先孕的女儿,乔雅和顾嘉星的母亲李欣雨是深交好朋友。在游晓星出生一个月后,走投无路的乔雅来到李欣雨面前求助。李欣雨同情怜惜自己的好朋友,不想让她们母女两在外受苦,便要求她和她的女儿留在顾家大庄园,顺便照顾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顾嘉星。游晓星自幼体弱多病,寄人篱下的感觉让她心地善良、多愁善感、文静而明事理。游晓星比顾嘉星大一个月,但她们都出生在一个拥有美丽繁星的夜晚。出生在相同的夜晚,却是不同的命运归宿——一个是公主,一个是灰姑娘。因游晓星自幼体弱多病,顾嘉星的爷爷顾年要求将她和自己心爱的孙女小公主隔开,才允许乔雅母女留下,并签了合同。天真无邪的童年相遇相知,没有让那合同给阻止,顾嘉星的活泼亲昵给文静胆小懂事的游晓星带来了一份温馨关爱的友情。顾嘉星因是顾氏集团未来的继承人,倍受其爷爷顾年的保护,一直在家中授着不同的学习教育。她不懂世态炎凉,不懂人心复杂。顾年担心再让她生活在这样优越安逸的环境中,将来会毁了她一生,便狠心在她十四岁那年定出“三年自由约”,让她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让她在这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懂得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懂得世间的冷暖,让她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本故事的起因)令顾嘉星欣喜的是,她和游晓星之间微妙纯真的友谊感动了顾年,顾年没有追究游晓星违反合同的事情,反而答应顾嘉星,让她和游晓星一起去过上平凡普通的生活。在离开顾家大庄园前,游晓星无意间偷听到了自己的身世,她为自己还有爸爸而高兴,又为自己无法与爸爸相认而伤心。为了不打扰爸爸现有的家庭幸福,她答应顾嘉星的母亲李欣雨永远不说出真相。她们出了顾家大庄园后,在爷爷的安排下,顾嘉星改名为游星儿,成为游晓星的妹妹一起被寄养在顾嘉星父亲顾庆盛好朋友游向余家,巧的是她们被寄养的家正是游晓星的生父家。她们认识了游家的儿子游晓翔,她们从此多了个“哥哥”,也从此开始了她们的高中三年的校园生活。新的生活给她们带来了青春期的青涩恋爱,青春里更深的温馨友情,青春里的憧憬梦想,同样也带来了青春里的“矛盾”……到底什么才是友情,到底什么才是爱,到底什么才是青春美好的一面?
  • 凹凸MAN打小怪兽

    凹凸MAN打小怪兽

    萌系女生索歪歪受到了文学领域龙头集团当家人莫流觞的关注,莫流觞从此开始追打小怪兽。莫流觞先在游戏中棒打鸳鸯,心情被小怪兽左右,决定将她带在身边,安全第一。面对他的哀求和夺吻,歪歪知道自己开始沦陷,却强迫自己远离他,当得知莫流觞接近自己是为了商业目的,索歪歪逃离莫流觞,靠近大神逍遥醉,在网游,又对凹凸MAN的依赖越来越深。索歪歪失踪让莫流觞发疯寻找,为了逃避莫流觞,索歪歪逃回家乡,协助自己,哥哥完成“穿越式直实网游”的制作。莫流觞用尽千方百计,终于跟索歪歪一起进入游戏的时空。在宛若真实的游戏世界里,经历过种种折磨和诱惑,两个人的心在磨难中终于越来越靠近。只是等在游戏最后一步的,是阴谋,还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