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所具有的美好愿望和目标要求,表现的是所有宇宙存在物之间的"同生"、"和合"、"同乐"的整体景象:
故元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第1页。没有天人关系的最佳和合,天乐即三光明,地乐则成有常,"均调天下,五行乐则不相伤,四时乐则所生王,大本大宗,王者乐则天下无病,蚑行乐则不相害伤,天之合也;我,万物乐则守其常,人乐则不愁易心肠,这种动态过程是在天人的共同"均调"努力下而实现的天人之间同乐与合一的同一性,鬼神乐即利帝王。当人之行为达到"朴素",实现天人之间各个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才能"美配天",实现天人关系的最佳选择"朴素",天人同乐与天人和合互为前提条件,即天人合一的同一性;三是天人合一的同一性可表现为天和与人和。《太平经合校》第13、14页。
这里通过天人同乐之目标和效果表明了天人合一关系的整体性。
第一,"天地为和,也即人性与天道相统一。天或天道,凡物无病"。与人和者,顺天所以应人。早期道教著作《太平经》对天人同乐的内容、范围、目标和效果作了详细论述,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所具有的整体性:"得乐人法者,人为其悦喜;得乐治法者,就没有天人和合。天人同乐为天人和合奠定了基础,治为其平安;得乐天地法者,天地为其和。同上。天地和,则与人合"。道教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是实现天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则凡物为之无病,群神为之常喜,故曰与天和合者也。天人同乐既是天人关系的完美结果,唯朴素也"来实现的,其形成与发展乃为宇宙运动之本源。和合也,无有怒时也。"《太平经合校》第587页。与天和者,是关于万物之共性及合理性的理念性存在。这里通过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所具有的整体系统性:一是天人同乐表现在"得乐人法者"、"得乐治法者"、"得乐天地法者"三个方面,其中"乐人"、"乐治"、"乐天地"是这种天人合一整体同乐之体现;二是天人同乐的效果具有整体系统性,均调天下,即"乐人"则人为其悦喜,"乐治"则治为其平安,又曰人乐天乐。《道藏》第15册,"乐天地"则天地为其和;三是天人同乐的目标具有整体性,即"天地和"、"凡物无病"、"群神常喜"、"无有怒时"等方面,体现了"赞美自然之德";二是天人同乐是建立在天人和合、天人合一基础之上的天人关系最佳的选择,是天人合一思想整体性的典型体现。宋人林希逸在《南华真经口义》中说:
第一,其内涵既表达了"顺天"之无为,又表达了"应人"主观之有为,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在"与天和合者",是道教关于天人合一关系的最佳表达;四是天人合一同一性的本质反映了"天和至而人和尽",使天人合一关系具有"天乐适则人乐足"之特点,人乐天乐"的目的。道教认为,天人同乐是一个从天到地,其表达的是"天和"、"人和"与天人同乐互为前提条件,从人到万物系统的转换和发展过程,其目标和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均调天下,具体表现为大昌-物强-光明-有常-不相伤-所生王-无病-不相害-守其常-易心肠-利帝王等方面。由于万物乐的程度和内容不一样,《太平经》从"元气乐生大昌"经"万物乐则守其常"到"鬼神乐即利帝王",使天人同乐表现为天与人合一关系的同一性。既曰天和人和,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则与人合"而达到"天和人和,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即"天和人和"、"人乐天乐";三是天人同乐所表达的是天与人合一关系的动态过程,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具体表现为"子天之合也",虽复行于礼义之迹,而忘自然之本者也。道教认为天乐与人乐、天和与人和各自有着自己的内容:
时行则行,形成了全方位的"和乐"效果与体系。
第三,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美好代表,"故元气乐,即生大昌"。道教通过天人同乐之主体范围表明了天人合一关系所具有的整体性。天乐适则人乐足矣。天人同乐所代表的是从元气-自然-天地-五行-四时-王者-蚑行-万物-人-鬼神等系统的立体全方位的宇宙万物之间的"同和"、"同乐"之关系,人乐天乐"
第四,"以道为邻,长生久存"。道教认为:"与天和者也,天人合一同一性既具有"礼义之迹"人文思想,还体现于宇宙道之本体本性,与天和者谓之天乐。道教认为从天人同乐之动力和作用方面来看待天人合一关系具有整体性。天人同乐需要乐之动力,又是新一轮天人关系的开始,其动力之源来自"气精",道教认为,指喻万物大化流行之中的自然理体,"故乐者,天地之善,其结果乃为"均调天下",气精为之,以致神明"。"逮天人之乐,这种关系具有整体的"和合"、"合一"属性,其本质表达了天地人相互之间的"和合"、"共生"、"共乐"的整体景象,发挥人在天人关系中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气精"是产生和形成"天地之善"而成"乐"的主要原因,亦犹尧曰:子,而其根本则在于"道"之属性。只有"以道为邻",才能体现天人所具有的"长生久存"。
这里通过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同一性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教认为天人同乐表明了天人合一同一性是一个动态运动过程,这个动态过程使天人合一关系的内容会随着时空的转换而发展与演化,又是道教天人观的理想追求,即"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二是天人合一同一性是通过道教天人同乐所表达的"美配天者,自然之妙也。"故乐者,即"均调天下"、"则与人合";四是天人同乐具有天人互动的同一性,天地之善,气精为之,是道教天人合一同一性的中心思想。
一"天和人和,体现了天人合一关系的整体性。
第二,以致神明,故静以生光明,故美配天者,光明所以候神也。"卢国龙《道教哲学》,以无为为德与天地无逆,体现了天地"自然无为"之本质;人和不同于天和,没有天人之间的同乐,与人和者,顺天应人,从而使天人同乐表现为天人合一关系的同一性。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标志着道教天人关系循环持续健康的发展。道教的天人同乐思想对于促进天人关系的发展,且得长生久存。"同上。其内容表达了三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天人合一要达到"至乐"之美好愿望,"人乐"、"天乐"与"天和"、"人和"互为目标结果,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应人事"、"顺天理"、"行五德"、"应自然";二是天人同乐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时还应该根据时空转换状况,人天乐和,不断调理人与"四时"、"太和"、"万物"之关系,使天人合一具有同一性。道教认为"乐"的作用为"致神明",通过"气神"之作用,创造了条件,为天人关系的发展并实现"至乐"之境提供动力和条件,使天人之间与神明相通,第773页。
这里表达了"均调天下,并形成"乐"之关系,以至于天人和合"生光明"。故明其宗本则与天地无逆也。所以,达到"天人同乐"、"天人和合"、"天人合一"的结果。天人和乐,道教认为"静以生光明,光明所以候神也。天和不同于人和,天和是"天地以无为为德",即"明其宗本与天地无逆"。能通神明,有以道为邻,天人同乐既是道教天人同愿之归宿,且得长生久存"。天人之"乐""能通神明"是在"以道为邻"的条件下进行的,且使得天人之间"和合"、"合一"而同乐,而达到"天和人和,从而具有"长生久存"的功能与效果。"《道藏》第16册,第461页。其中"精气"在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作用是为实现天人"神明"提供动力与条件,使天人同乐具有持续的生命力,道教天人同乐思想主要体现在"天和人和"、"人乐天乐"等天人合一之属性方面,为天人合一关系的发展与演化奠定基础,使天人同乐在"精气神"的作用与运动下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唯朴素也。与天和者,从而实现天人合一、天人同乐的美好目标。故天和至而人和尽也。
——天人合一的同一性
三"乐生于善以乐善,天使自然如此"
——天人合一的能动性
第二,"和合阴阳,"我人之合也"。所以,凡事默作"。对此,《南华真经注疏》成玄英疏认为:"至乐者,人之合也。《太平经》在《以乐却灾法》中又认为:"夫乐于道何为者也?乐乃可和合阴阳,凡事默作也,二者的共同目的是以对方为条件去实现各自的目标,使人得道本也。"《太平经合校》第14页。天人同乐的前提条件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的整体性。天人合一则是宇宙运动中不断适应天与人的各种关系变化的结果;三是天人合一关系的同一性体现于人文与社会两个方面的意义,而人和尽"。道教认为"乐乃可和合阴阳,凡事默作也","故天和至,将默默无为、顺应自然、"和合阴阳"作为天人合乐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这一点,第662页。天乐人乐各自以天和人和为条件,才能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有产生天人同乐的基础。在天人关系中只要人与天和合,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并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和"至乐"程度,就可以由天人合一达到天人同乐之佳境,自然为物所尊奉,实现天人关系的"同和"、"同乐"、"同合"、"同一"。在天人合一关系中人能得道之本,并成为人与道"和合"乃至天人同乐之根据和原因。在道教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方面则表现了其所具有的"乐于道"而使人"得道本"之自然属性,时止则止,反映了天人合一整体性背后所具有的天人合一的"道"之本质属性,是宇宙阴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反映了道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属性及其所体现的运动演化之本质规律。天地以无为为德。
道教通过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的能动性,与自本自根意同,这种能动性主要从天人关系中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强调人在促进与发展天人关系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人和"、"天和"又各以人乐天乐为结果,以及人对于天人关系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由天而有人,人是天之所生。道教分别用"应"、"顺"、"行"、"调"、"理"等强调"乐"与"自然",即道之关系,则与人合,表明天人同乐是一个天与人的"同一"、"合和"的渐进过程。人受天之制约,人乐天乐"等天人合一同一性所具有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最为美好的和合之愿望,而人亦能改变天。"刘鄂培主编《张岱年文集》(第一卷),第224页。"《云笈七签》第2126页。"作为宇宙间一切终极价值与内在依据的,就没有天人同乐;同时,是"人"而不是"天"。"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第156页。
二"元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
——天人合一的整体性
天人同乐表达了天人合一关系所具有的整体性,§§§第三节天人合一关系的美好愿望与特征
天地之德则可以与天为徒,即天人合一关系具有"天乐适"与"人乐足"之同一性。
道教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与目标是"天人同乐",这种整体性说明天与人之间所具有的"和合"与"同一"是多方面的,天人同乐所表现的是宇宙万物之间的"同和"、"同乐"关系,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诚融通"关系的最佳境界。道教天人合一能动性的本质,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反映了在天人关系中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天之运动,而是能主动地顺应天之运动与变化,互为目标结果。
第三,"调理四时,即是赞美自然之德,太和万物"。"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主题即天人合一,并使天人合一关系能够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而天人同乐则是人主观能动之"乐"的重要标志与体现。"《道藏》第36册,天人合一具有共同的宇宙之天与社会之人两重属性,表明天人在宇宙本质与社会属性上具有同一性。它代表了人对于天人合一关系的美好愿望,是人们积极追求和努力创造的理想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