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20

第20章 天人感应(6)

第三,"善恶之报,祸福以迎"。"佛教认为,人,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因果关系的整体系统。"方立天《佛教哲学》(增订本),第192页。天人感应的善恶因果报应思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是本然的又是必然的,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儒、道承负报应说所依据的理论是"天道循环",佛教所依据的理论之一是"六道轮回"。"余日昌《实相本体与涅槃境界》,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55页。玄元真人《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认为:"天地鉴人,如影随形,善恶之报,祸福以迎。"《道藏》第17册,第54页。道教的天人感应善恶因果报应观与道教其他天人感应思想一样,是建立在对道教之道基本规律认识基础之上的,这种认识反映在道教关于天人关系的许多方面,并在天人感应因果报应观上形成了自己的突出特色,为进一步建立和形成道教的"善恶"、"祸福"观奠定了基础。

四"人之生纵其恶,则死"

——天人感应的福祸观

天人感应善恶因果报应所带来的结果是"福"或"祸",道教这种对于善恶报应结果的认识,使其逐渐形成并建立了道教天人感应的福祸观。这种福祸观是人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通过体会天人之间相互感应而带来的结果。"从《感应篇》的德福观分析,其生命伦理观不是苦行主义,而是功利主义和快乐论的。历来有许多家宗教伦理学宣传禁欲主义,追求天国幸福,如基督教把追求现世幸福说成是"不敬上帝的罪恶",佛教把人生看作幻尘的苦海,企求不现实的西天乐土。道教自成一家,它对于人生持执着的现实主义态度,不主张禁欲,只赞成节欲,向往尘世幸福,趋乐避苦。这与中国的国民性相吻合。"李刚《劝善成仙--道教生命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0页。道教的祸福观表达了人在处理与天之关系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实现天人感应的适当控制,并尽可能地"避祸"而"求福"。而且这种福祸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人在天人感应中的主动性以及福祸的可控制性。

第一,"恶积灾生,星光坠减"。道教认为天人感应的福祸观具有客观性。天人感应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天对于人福与祸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天道之属性,体现了"天与道""为人法"之内在必然性。《老子想尔注》曰:"以兵定事,伤杀不应度,其祸殃反还人身及子孙。"《老子想尔注校笺》第41页。祸殃反还人身及子孙是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天报人之必然性。《太平经》则对这种必然性作了进一步论述,认为:"今天乃清且明,道乃清且白,天与道乃最居上,为人法。"《太平经合校》第660页。天道作为人之法表现为"清"与"明",没有"善恶"、"福祸"之区别,道所表现的属性乃"清"且"白",福祸的出现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具有"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之必然性。对此,道教认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减,其身死矣。"《云笈七签》第655页。道教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于这种"福"、"祸"结果作了探讨,并将其作为天人感应所追求或避免的愿望和理想来认识,其内容在天人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种感应结果表现在人们的行动上则为:"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天人感应所具有的正反"福祸"之结果。所以,《太上感应篇》中对于这种福祸感应的必然性又作了如下论述: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道藏》第36册,第313页。

福祸的必然性表现为三个重要方面:一是福祸的神圣性。道教将福祸所具有的内在的必然性归结于"吉神"与"凶神",认为福祸的必然性体现在"心起于善"、"吉神随之","心起于恶"、"凶神随之";二是福祸的转化性。这种转化性主要体现在"转祸为福",即祸可以转化为"福",这种转化在于"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三是福祸行为性。即道教认为福祸的转化在于人之行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行善行恶之行为结果则表现为"福"与"祸",人必须审慎对待自己的行为并谨慎"行之"才可以避"祸"而得"福"。

第二,"人有其善,天乃善报"。道教认为天人感应的祸福观具有可致性,天人感应所表现的"福祸"结果虽然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人并不是在福祸面前无能为力,人的主观意志和能动行为对于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善恶福祸有着一定的主动权。在天人善恶感应中人行为的"善""恶"会导致"福祸"的结果。金朝全真道宗师刘处玄在《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中说:

人者,人之生纵其恶则死,沉于恶道轮转也,谓之天所治于人也。人之生不修其福则死,沉贫贱轮转也,谓之天所治于人也。人之有所善,则生在于中华,修其道也;人之有其洪禧,则生在于中国,积其德也。人有于恶,则天乃恶报也;人有其善,则天乃善报也。治人事天莫若嗇,人之不通其天意,所执于我也。《道藏》第23册,第713页。

这里表达了天人感应产生福祸之结果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具有的可致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人的行为对于福祸报应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首先具有其"善""恶"的行为意识与行为动机,即道教认为"人有其恶则天乃恶报也,人有其善则天乃善报也"是天人感应福祸之果的前提条件;二是天人感应福祸之结果表现在人主观行为方面则可致为"人之生纵其恶则死"、"人之有所善则生";"人之生不修其福则死"等是道教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天人善恶感应"中人之主观行为所作的分析和判断;三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天人感应的福祸果报方面要"通其天意"并"所执于我也",才能达到"修其道"、"积其德"并实现"修其福"的目的。

第三,"录人罪恶,夺其纪算"。道教认为天人感应的福祸观具有神算性,虽然人们的行为对于福祸的发展方向与结果具有一定的"惟人自召"等可致性,但福祸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这种"神算性"是道教的宗教神圣性在祸福观方面的体现,又具有神秘莫测性。《太上感应篇》认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星君等常在人间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道藏》第36册,第312页。福祸的神算性具有"惟人自召"等可致性,"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之产生是由于人行其"恶",通过"三台北斗星君"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录人罪恶","夺其纪算",体现了天人感应福祸观所具有的"神算性"。这种神算性具体表现为"吉庆避之",从而对人产生"刑祸随之"、"恶星灾之"的后果。人只有在行为上尽量避免"刑祸",使人实现"吉庆"和"福寿",才是道教福祸观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总之,道教的天人感应说,从肌体的感应到心理的感应,从情感意志到善恶祸福感应,从生老病死的感应到喜怒哀乐的感应,都体现了道教天人自然观所具有的生态伦理规律,表现为"天人相与,如影赴形"、"人天相交"、"以人合天"等方面。天人感应是一个辩证的运动转换过程,具有"覆贵为贱,反贱为贵"之特征,以及"人皮应天,覆盖于物天之象也"、"五藏六府,自然应摄"等生命之对应性。其本质乃"同天地、顺阴阳",是应天地五行阴阳气之化的必然体现。天人感应还具有其心理、生理能动性,"天地所为,人亦能之"。天通过对于人之经脉等方面的感应而影响其心理、生理性。这种感应表现了"十二经脉者""应天道"。天人感应对于"善福"的追求和希望是道教天人观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观念,其理论基础是善恶伦理法则和道之运动规律,表现为"人有其善,天乃善报","录人罪恶,夺其纪算"等方面。"道教天人感应论的"伦理神学",把伦理哲学变成为一种宗教神学,变成为超验的、超社会的神学思辨;而它的本质动机,仍然是现实的、社会的,也就是说,是为了强化现实的伦理法则。无论是它的天人感应论,它的三合相通成德论,抑或它的身神说,在其伦理神学现象的背后,都隐含着这一最深刻的本质。"姜生《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第210页。道教的天人感应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天人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宗教化、生态化、伦理化和理想化特点的一种天人观。在天人感应关系的基础上,道教逐渐发展和演化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点的天人关系思想,并最终实现天人关系的同构、同体、同寿而合一。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与爱一起成长

    与爱一起成长

    此书是对70余名当代大学生情感经历的口述实录,融可读性、真实性、文学性于一体。此书是对莘莘学子情感个案的实录与刻画,重在故事性。
  • 宫心计:毓婉传

    宫心计:毓婉传

    嫉妒,她发誓要以她们的血祭奠她死去的孩儿。深宫二十载,她得到了一代帝王的倾心,慕容毓婉,却也抵不过命运的摆布。韶华尽逝,陪伴她的只有无尽的思念。自父亲战死沙场的那一刻起,痛不欲生,她选择踏入后宫。最终,算计,她坚守对他的承诺。失子之痛,抚远大将军之嫡长女。以一介女流之辈挑起一国重担,阴谋,再平战乱,辅佐新君,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振兴家族门楣,成为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接踵而来…她步步为营,却依旧没能躲过昔日挚友的暗害
  • 极恶女当家

    极恶女当家

    黑道世家的千金偏偏跑去当了一名热血女警,却在第一次发工资的当天碰到疯狂持枪劫匪打劫银行,为了保护民众安全英勇殉职。幸好现在死了都不算完,随便都能搭上穿越的便车。于是黑道御姐女警成了尚书千金,还魂当天就体验了一次家庭暴力。于是小刀扎恶婆婆大腿,脚踹小白脸丈夫,还设计灭了恶婆婆,出了一口恶气。什么?想娶二奶?先问问老娘的教条肯不肯;赌钱嫖妓?留下左手还是右手?跪搓板顶花瓶,眼皮底下再点两柱香。老公不上进,公婆给脸色,连妾室都瞪鼻子上脸是吧?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来个家族大清洗了……古代的女人实在太没地位太没安全感,还是先把金子银子房子地契值钱的全控在手里才是王道。等老娘银子多了腰板硬了底气足了,看谁敢跟老娘对着干!什么?你想休妻?无上欢迎,虽然老娘恶名在外,但无论是正太小叔,古代11头子,还是王爷、皇上都想把她娶回家。至于花落谁家,还看绵绵心情如何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末世重生录

    末世重生录

    【读者交流群:219308880看着眼前一张张本以为再也看不见的面孔,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一世,滔天的恨意,她可不会窝囊的活着。重生后,她会好好享受。老天,她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新的改变,撕心裂肺的背叛,新的人生,彻骨的诅咒。新的生活,你一定要好好的看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原来这都已经是上一世的事情了。新浪微博:搜索YQ-悠然小妖,沫然才发现,即可】
  • 灵明石猴

    灵明石猴

    白晶晶和紫霞仙子将会花落谁家?女儿国中。犯桃花运的又仅仅是唐僧一人吗?,猪八戒原本是嫦娥的私人杀手?小白龙是太上老君的卧底?因为蟠桃不够用,所以才杀了金蝉子给神仙们增寿?同样的西天取经,不一样的爱恨情仇。这是《西游记》的野史,这也是《西游记》的另类解读
  • 溪沉阁

    溪沉阁

    西楼万万没想到,她这一辈子,竟然栽在这人妖手里了!这人妖还是自己的师叔!“师叔,你到底是男的女的?”浥轻尘笑得倾国倾城花枝乱颤,“楼儿要不要亲自验身?”啊——色人妖,你的手往哪放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