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19

第19章 天人感应(5)

这里从三个方面表达了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善恶观:一是天人感应善恶观属性体现于天人之间上下"相通"、"相同"等方面,这种共同性的标准使天人之间"无有远近";二是天人感应善恶观的内容为"地上善,即天上善也。地上恶,即天上恶也。故人为善于地上,天上亦应之为善;人为恶于地上,天上亦应之为恶",使"天地人"之间的善恶相随相应;三是天人感应善恶观的客观基础为"天地人"、"五气"、"六甲"、"十二子"相通相合,其根本属性体现在"其气上通",即宇宙运动所具有的道之本然属性。天人感应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上,无论其具体表现如何,其背后却隐藏着系统的道之运动规律,即"天地人""无有远近皆相通",这种"相通"规律又决定了天人感应所具有的"自然"环境伦理法则。

第二,"元气自然,善应恶应"。《太平经》通过"元气自然""善应恶应"表达了其所具有的天人感应的善恶观,并进一步认为这种天人感应的善恶观具有"自然原则"与"响应原则"。"元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也。六合八方悦喜,则善应矣;不悦喜,则恶应矣。状类景象其形、响和其声也。"《太平经合校》第18页。这里道教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天人感应善恶观所具有的基本原则:一是自然原则,道教认为天人感应所表达的内涵与规则反映了"天地之性"。这种天地之性乃为道教天人感应善恶观的自然原则,即凡是符合天人关系之本然的则为"善",凡是违反天人关系之本然的即为"恶";二是响应原则,道教认为天人感应善恶观是一种"善恶"的相感响应关系,即天人之间的"善应"、"恶应",具体表现为"六合八方悦喜"、"状类景象其形"、"响和其声"的特点。

第三,"三气为理,人为枢机"。"早期道教哲学讲人生哲学有个特色,那就是从宇宙出发,再降到人生,宇宙人生融贯为一,在天人感应中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卿希泰主编《道教与传统文化》,第70页。天人感应善恶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之"悦喜",天之"太和",实现"天人"并应而"六合八方"。道教认为:"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枢机,故当深知之。皆知重其命,养其躯,即知尊其上,爱其下,乐生恶死,三气以悦喜,共为太和,乃应并出也。"《太平经合校》第18页。其思想表达了天人感应善恶伦理观所具有的另外三个原则,即"机理原则"、"乐生原则"与"应和原则"。一是机理原则。道教认为天人感应善恶观有其本身固有的内在机理,这种机理表现在"太阴、太阳、中和三气"更相感动,而人则为"枢机",这就要求人在天人感应中应当把握其"机""理",凡是与这种"机""理"相符者则为"善",凡是与这种"机""理"相悖者则为"恶"。二是乐生原则。道教认为天人感应善恶伦理观所追求的目的是对于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种"乐生"精神反映了道教所具有的"入世"与"贵生"之本质,其具体表现为"重其命"、"养其躯"、"乐生恶死"等方面。三是应和原则。道教认为天人感应善恶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悦喜"、"太和"、"应并"等伦理行为规范的积极方面,使天人之间实现"和合"相应。所以,道教天人感应善恶观是天人感应所应当把握的基本的伦理法则,对于人们深刻理解"善恶"的是非标准,把握天人感应中人天之间的积极良好关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善恶昭报,因果定矣"

——天人感应的果报观

天人感应是以善恶因果报应为主要特征的,"在17、18世纪哲学和科学中,因果关系通常被看做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客观规律,甚至被视为社会和人性的必然法则。"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1页。道教认为天人感应的因果报应观既是道教天人感应所追求的伦理目的,又是天人运动规律所具有的必然结果。"佛教强调因果律的普遍性,在时间上,因果遍于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因果相应,如环无端,本无生起之时,也无终止之日。在空间上,宇宙结构中的人类社会、各种天界和地狱等,因果律都发生作用。"方立天《佛教哲学》(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2页。佛教主张"业报",即业的报应。所谓业,佛教又称之为"三业",既身业、口业、意业,指的是"造作",即人的身心活动。将佛教的业报思想引入道教的果报观,认为人的生命以及命运的好坏,都是自己造因,体现了道教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因果报应观。

第一,"果报不同,如影随形"。天人感应的果报观具有神秘性与人为性,人的行为在天人感应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满足和实现人们对于"善恶"报应心理需要和愿望的一种理论体验,对于在科学领域尚未探知的许多问题通过天人感应都能给予"圆满"的回答和"善意"的解释,使天人感应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善自命长,恶自命短,何可所疑所怨乎?"《太平经合校》第525页。反映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所特有的"天报"因果观念。南北朝时期上清派道士所作的《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也认为:

负阴抱阳,因缘各异,舍死得生,果报不同,为善善至,为恶恶来,如影随形,毫分无谬。善恶多端,福报难数,大而言之,其标有七一者,先身施功,布德救度,一切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必得化生福堂,超过八难,受人之度,天报自然。《道藏》第33册,第507页。

这里涉及到因果报应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因果报应的客观依据为"天报自然",即"负阴抱阳"、"因缘各异"所具有的道之"本然"运动基础;二是因果报应的主要内容为"为善善至,为恶恶来"、"如影随形,毫分无谬"、"善恶多端,福报难数";三是因果报应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为"先身施功,布德救度";四是因果报应的前提条件为"一切令身所行与先不异";五是因果报应的结果为"必得化生"。充分说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思想所具有的系统内容。道教天人感应的"天报自然"的因果报应思想是由宇宙"本然"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自然本质乃是宇宙运动必然的结果。

第二,"人之善恶,祸福随之"。天人感应的善恶因果报应观还体现了"人作而天应"、"人之善恶祸福随之,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等人在天人感应中的作用;而"犹影之逐体,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等方面则反映了道教对于天人之间"逐体"、"影随"关系的认识。金朝上方真元派四种经典之一《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认为:

响应之道者,自乎天人矣。人作而天应之,故得天人相通也。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空谷之言响声应之,人之善恶祸福随之,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矣,其犹影之逐体也。形物曲直其影随之,善恶昭报因果定矣。《道藏》第24册,第906页。

道教认为天人感应因果报应观的基本原理为"天人相通"、"响应之道",离开了"道"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因果报应是不存在的。其主要特征为"人之善恶祸福随之,人之所造者感之所报",如"人之所发者,声之所应矣","其犹谷之作音也,空谷之言响声应之"是道教在天人感应方面,对于人之主观作用所具有的独特的善恶报应思想,体现了天人感应所应具有的本然规律,是道教天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老婆,狠角色

    老婆,狠角色

    华夏在公司的迎新晚会上遇到江承,温文尔雅,一眼万年,百般追随后终于如愿嫁他为妻。江承不爱华夏,只是身负家仇,风华灼人时携心爱之人潜入华家复仇颠覆。三年同床共枕的婚姻,是明哲保身?还是迷足深陷?婚姻如赌徒,赌输了,想要翻板,又谈何容易?当华夏美梦破碎,发现幸福不过一场镜花水月,决定分道扬镳的时候,江承却在结婚记念日车祸身亡。江承的旧版爱人从此与华夏结下梁子,百般陷害。一年后,华夏从昔日的草包大小姐变身业界一姐,成为赫赫威名的风华总裁。新官上任头一遭便逢另一业界黑马——顾少卿围追堵截,平白被摆了一道。第一轮交手,明着,他卖她一个天大的人情。暗着,却被她反将一军,苦果自行吞咽。宁宇总裁顾少卿,传闻那是个行止风雅的万民偶像。初见,风流从容,富贵门庭的优雅严整竟与江承全然吻合。谁能想到,这会是江承的重生体?以为相爱的,却不过寒冷时的一种相互慰籍,以为不屑的,却才最是命中注定。当江承再生为人,才恍然,原来最早迷足深陷的人,是他。
  • 男神攻略:我的偶像老公

    男神攻略:我的偶像老公

    ,她是平凡呆萌小粉丝。当男神遇见呆萌小粉丝,他是亚洲实力偶像,会发生什么让人爆笑的事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霸王别姬之风华正茂

    霸王别姬之风华正茂

    天哪,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啊!穿越成新娘也就算了,还是个哑女?最最关键的是花轿半路被劫,她竟被邪魅男子凌辱了?遭遇退婚不说,居然还被活人装棺!侥幸逃脱,她华丽蜕变,成为一代女奸商,更招惹美男无数,命运开始翻转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本书基于向青少年们介绍化学常识的基础,将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汇集在一起。并且分别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同时,还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现出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意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沙漠秘井

    沙漠秘井

    阿拉伯一部落妇女被虏,她们即将被贩卖为奴。本尼西协助总督的船长破获这起大案,可茫茫沙漠哪儿有贩奴驼队的踪迹?经历许多艰辛、奇遇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沙漠秘井,由此开始了惊险的救援……异域的风情、独特的文化、险象环生的故事,揉神话、探险、悬疑和哲理于一体,这些构成了卡尔 麦小说的永恒魅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王的新宠:皇后是个小宫女

    王的新宠:皇后是个小宫女

    她是皇后时他当她是废物!是空气!让她虽居后宫之首却处处被嫔妃欺凌。当她厌倦了皇后宝座丢下凤印去当宫女时,他却拽着她的衣角一脸深情的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朕的新宠,朕要废除六宫,立你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