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06

第6章 征服者精英与皇亲(1)

征服者精英在清代逐渐演变为一个在法律上与被征服的汉族相隔离的集团。它在大清的统治中 ,特别是 (但不仅仅是 )在新并入帝国的东北和内亚地区的管理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八旗贵族虽然也出任文职官员 ,但更主要的是把持内廷要职 ,以此为皇帝出谋划策。他们的职权既与掌控外朝的汉族文士的职权有重叠 ,又是对后者的一种补充。这种二元政治是大清帝国强权统治 ———它来源于征服政治学 ———的另一个方面。

清代社会的第一个重大分野是旗人与普通百姓的分野。正如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所显示的那样 (参阅下文 ),这种分野不是种族性的 ,而是政治性的 ,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分野。领土的扩展把新的族群带进了征服者精英集团。一些族群 (如喀尔喀蒙古 )被编入旗籍 ,其领袖人物的贵族头衔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另外一些族群 (包括藏传佛教的活佛和穆斯林的阿訇 )则以清政府确认他们的精英地位作为交换条件而归顺了大清。

虽然征服者精英在有清一代一直是一个特权集团 ,但1722年后宫廷视点的变化促发了精英内部自我认同的变化。在此之前 ,满族统治者致力于在东北地区建立多民族联合体。民族界限在旗人中变得模糊而有弹性,主要的机制在于把各种各样的族群融合为一个高效率的军事组织。在满族建国的这一关键时期,自身利益和作战效率毫无疑问比民族区分更为重要。努尔哈赤 以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来划分群体,康熙皇帝愿意把来自蒙古或汉军的整个族群并入满洲八旗。然而在18世纪,政治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对明王朝领土的征服已经完成,大清帝国的基础更为稳固了。清朝统治者对他们优先考虑的事项做了重大调整。柯娇燕描述了八旗爵位和其他职位的世袭封授在互相竞争的候选人中引发了激烈争执,导致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先后发布谕旨,命令所有旗人编撰宗谱。他们注意到,宗谱从口耳相传到形诸文字的变化,强化了满族人的宗亲观念———这些观念在 16世纪和 17世纪初要比 18世纪末更为飘忽不定。统治精英集团中的身份认同变成了家族血统之事。乾隆时期,试图保持满族认同的诸项政策 (参阅第一章)强化了对种族的重视。

伴随宗谱编撰而生的另一个趋向在旗人中强化了种族的分别。乾隆皇帝对 “贰臣”———侍奉两个朝廷的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对早期历史的重新撰写 (旨在体现其 坚持绝对忠于对一个人有养育之恩的朝廷的思想),就是对清王朝的新立场的生动注解。由于不再有任何挑战者,清王朝要努力维持现状了。为了继续把儒家的 “忠君”思想作为一种抽象的价值观来加以弘扬,朝廷舍弃了归顺满族大业的汉族官员的记忆。到了此时,这些汉族官员对大清的忠诚或要受到指责。

对 “贰臣”的重新评价是与皇家对汉军的态度的转变相始终的。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削减旗人津贴的意图对满洲旗人有利,而对汉军则形成严重打击。许多汉军被开除旗籍,成为普通百姓。简言之 ,统治者越来越把汉军视为 “汉人 ”而不是征服精英集团的成员了。同样的趋势也体现于帝国对待臣民的各项政策中。弘历把自己视为统一帝国治下的各个民族的唯一君王 ,这也推动了征服者精英集团内部认同各自文化的观念的形成和普及。皇帝本人力求使人人满意 ,而其臣民 ———蒙古人、藏族人和讲突厥语的穆斯林 ———则在宗教、语言和传统习俗方面保持着明显的民族特色。乾隆皇帝实施的各项政策使这些民族的领袖人物在清末民初公开宣布了本民族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乾隆时期朝廷的帝国观所造成的一个后果。

满族人创建了一支多民族的战斗力量 ———八旗军 ,授予功勋卓著的满族、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领袖人物以贵族头衔。作为大清统治的重要支柱 ,这些八旗贵族被历史渊源、帝王恩宠和通婚等维系到皇室周围。八旗精英的核心圈由属于皇室宗亲爱新觉罗一脉的亲王组成。王公、八旗贵族和旗人被精心地与明朝降民区分开来 ,他们在有清一代的大部分时间掌控着内廷。在 17世纪和 18世纪初 ,皇帝成功地取消了王公的自主权 ,使所有贵族都臣服于皇帝的意志。这样一来 ,皇帝就可以在管理帝国的过程中让征服者精英集团与汉族文人相互制衡了。

旗人

清代的社会 —政治结构向满洲、蒙古和汉军旗人提供了各种特权。他们都是八旗旗人 ,而八旗制度是创建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新的身份认同的主要制度。八旗始建于 1601年,是一种规模较大的军民一体化组织 ,用以取代努尔哈赤早期作战时使用的规模较小的狩猎小队。旗由多个牛录组成 ,每个牛录由 (至少在理论上)300个作战家庭组成。满族人、蒙古人、汉人和其他加入努尔哈赤及其亲戚的队伍的人都以牛录为单位编入八旗。八旗遂成为办理登记、征兵、征税、动员各部族和 1644年前加入满族大业的人们的行政管理单位。1616年创建的满洲八旗不断扩大 ,到 1635年有了蒙古八旗 ,到1742年有了汉军八旗。征服中国的大业就是由这些多民族组成的军队完成的。

八旗组织把东北的各族民众聚集到一个政权之下 ,从而促进了满洲国家的创建。旗人的民族背景与八旗的民族界限并不总是一致的。有学者对 1644年以前的档案材料加以仔细分析后指出 , 1635年以前创建的每一个旗都有一支蒙古骑兵。1635年蒙古八旗建立以后 ,一些蒙古骑兵仍留在满洲八旗。满洲八旗中还有朝鲜族和汉族牛录 :前者属于正规部队 ,后者则是包衣牛录 ,为旗主和大汗扛旗抬鼓。在镶黄旗中甚至还有一个俄罗斯牛录 ,是由在 17世纪末的历次战斗中被俘获的俄罗斯士兵组成的。

除了 17世纪 40年代的一个短暂时期外 ,旗人 (无论是满洲、蒙古还是汉军八旗的旗人 )都与被征服的汉族民众明显地区别开来。他们是自由人 ,与世袭包衣截然不同 ,后者是被编入八旗牛录为奴的蒙古族、朝鲜族和汉族战俘。包衣 ,特别是 17世纪末改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上三旗 (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 )的包衣 ,也被委以内务府的重要职务 (参阅第五章)。旗人由单独的法律加以约束 ,他们被禁止与被征服的汉人通婚。至少在理论上他们是由国家供养的 ,政府让他们驻扎在全国的战略要地和东北、华北的牧场里。尽管一些旗人被逐渐同化 ———生活在中原各要塞的旗人失去了讲满语的能力 ,但在汉人的眼中 ,他们仍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

旗人与八旗贵族的关系是由历史传统和努尔哈赤的建国活动形成的。随着旗主贝勒地位的上升 ,旗人或诸申 ———16世纪女真社会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的地位逐渐降低。“贝勒 ”一词最初是指首领 ,甚至只有很少下属的首领。例如 ,努尔哈赤就是 16世纪80年代初期的 5个宁古塔贝勒之一 ,当时他手下至多有 500人。在此阶段 ,努尔哈赤与其下属 ,也即他的同伴 (古出 )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 ,他只是他们的领头人。

自16世纪 90年代努尔哈赤巩固了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并开始降服海西女真后 ,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诸申一词有了奴隶的含义。1600年后 ,努尔哈赤可以惩罚甚至奴役他的诸申。与此同时,战场上的胜利使女真社会中的奴隶人口越来越多 ,而这个群体在努尔哈赤青年时期是很小的。这个群体的成员后来被编入了八旗的包衣牛录 (参阅第五章)。

1644年,就在进入中原之前 ,满族社会被分成了不同的层级:人数不多的精英集团 ,他们拥有特权 ,其地位来源于显赫军功;人数众多的作战家庭 ,处于从属地位 ;人数日益增多的战俘,被贬为奴。这些人都以牛录为单位编入八旗 ,继续遵奉老的氏族称号 (穆昆)。牛录由数个不同的氏族组成 ,其中最强大的氏族首领往往被称为牛录额真 (牛录首领)。牛录是八旗的基本组成单位 ,由固山额真 (旗首领 )统率 ,他们都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固山额真之上是旗主 (贝勒 ),他们是皇太极的儿子或其他近亲。贝勒和昂邦 (理政听讼大臣 )都是满洲国家参与最高决策的官员。

除了继承世袭军事职位以外 ,旗人也开始按特定比例在科举考试中参与竞争 ,并进入清朝的官僚体系。中央政府的六部尚书 ,一半由旗人担任 ;总督一般由旗人出任 ,而巡抚通常是汉人。这是大清联合统治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旨在确保前明土地不被汉臣完全掌控。有一项研究表明 ,雍正皇帝委任的21位内阁高级官员中,有12人来自皇帝直属的上三旗。旗人也与皇亲一起积极参与了清朝的统治。

满洲贵族

世袭的八旗贵族是由非皇室嫡亲和不属于宗室的爱新觉罗组成的 (参阅下文)。努尔哈赤给予率众来归的东北部族首领大量奖赏,赐予他们妻子、奴隶、良马、军职和世袭头衔 ,其中持续最久的是八旗牛录首领的头衔。1615年,努尔哈赤委任了五个理政听讼大臣 (昂邦 ),他们是努尔哈赤最著名的非亲戚部属 ,他们的历史可用以说明满洲贵族集团的形成过程。这五个人是 :额亦都 (1562—1621),1587年他在努尔哈赤早期发动的一次战役中攻占巴尔达城后被称为巴图鲁 (英雄 );费英东扎尔固齐 (律法制订者,1564—1620),被誉为 “努尔哈赤最有价值的部属 ”;何和礼(1561—1624);扈尔汉 (1576—1623),他 “是努尔哈赤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养大的 ”;安费扬古 (1559—1622)。

他们当中有几位是通过婚姻与努尔哈赤结盟的。与其他非汉族政权一样 ,清帝国在禁止与降服的前明民众通婚的同时 ,也利用通婚来加强与内亚盟友之间的关系 (参阅第四章)。额亦都娶了努尔哈赤的妹妹 ;何和礼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女 ;费英东娶了努尔哈赤的长孙女。他们在战斗中都表现得异常英勇 ,为满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据他们的官方传记记载 ,他们都是 一等大臣,但这似乎是个一般性的称谓 ,没有具体的官阶内涵。1620年,为了使八旗组织更为完善 ,努尔哈赤给八旗官职使用了汉名。他委任额亦都为左翼总兵官 ;费英东也成了左翼总兵官 ———左翼是由各旗集结而成的两大主力之一。费英东、安费扬古及何和礼均被封为固山额真 ,这是旗主之下最高的职位 ,后来改称为都统。

从一开始 ,满族就有军事头衔 ———因君主的意愿而获得 ———和世袭头衔之分。五个理政听讼大臣都先于努尔哈赤而死 ,分别把军事头衔传给了自己的一个儿子。额亦都的儿子遏必隆继承了一等总兵官的头衔 ;费英东、何和礼及扈尔汉的继承人被任命为三等总兵官 ;安费扬古的继承人承袭了一个十六等头衔。1634年, 努尔哈赤创设的军事职衔被转换为满洲贵族的头衔。

在顺治朝 (1644—1661),世袭头衔被分为八级 ,前六级 [公、侯、伯、精奇尼哈番 (昂邦章京 ,总兵官)、阿思哈尼哈番 (梅勒章京 ,副将)、阿达哈哈番 (甲喇章京 ,参将 )]各分为三等。1736年和 1752年的改革形成了 27级贵族爵位 ,其中前 15级是最为重要的。每一级爵位都确定由几代人承袭 :爵位越高 ,传之后世的辈数就越多。公的爵位可以传 26代,而最低一级爵位 (恩骑尉 )只能传 1代。不过 ,随着征服大业的完成 ,这些特权被扩大了。1670年,前3级爵位的拥有者被赐予 “世袭罔替 ”之权。 1651年后 ,其他高级爵位的拥有者被授予至少世袭最低一级爵位的权利 ,以保证他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会成为平民百姓。

努尔哈赤的继承者赐予了努尔哈赤的理政听讼五大臣许多殊荣。当皇太极自立为帝 (1636年)时,他追封了这五个大臣。额亦都被封为弘毅公 ,费英东在早几年 (1631年 )被封为直义公。他们二人在奉天的爱新觉罗祖庙中都有牌位。不过 ,额亦都的继承人 ———他的儿子遏必隆 (1618—1673)———是位列于鳌拜之下的、年幼的康熙皇帝的辅政四大臣之一 ,他因 1669年的清洗行动而丢掉了承袭的爵位 (一等子爵)。 1713年,康熙皇帝恢复了遏必隆的继承人的爵位 ;1755年,乾隆皇帝将其世袭爵位提升为二等公。

钮祜禄氏是额亦都 11个儿子的后代 ,籍隶满洲镶黄旗 ,是清王朝前半期主要的满洲贵族家族之一。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时期 ,额亦都和他的儿子是帮助大清征服中国的将领。他的两个孙子从军讨伐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 ,其他一些后代则出任旗和各省的高级官员。在大清统治的前两个世纪 ,这个家族共传了 9代,每一代都有人与爱新觉罗氏联姻 ,共有 77个钮祜禄氏男子迎娶了爱新觉罗氏的女儿 ,有72位钮祜禄氏女子嫁给了皇室 (其中有几位成了皇后)。钮祜禄氏也与其他著名的满洲贵族家族通婚 ,如富察氏、马佳氏、苏完瓜尔佳氏。

征服结束后提升征战英雄 (如理政听讼五大臣 )贵族爵位的政策 ,强化了大清精英认同中征服经验的中心地位。1659年,皇帝把费英东的世袭爵位提升为三等公 ,以纪念他的赫赫战功。 1778年,爵位被提升为一等公 ,到1789年已传了 11代。何和礼的爵位于 1628年被提升为三等公 ,1701年恢复了世袭制 ,到乾隆末期 ,已传了 12代。

安费扬古和扈尔汉的后代没有这样顺利。安费扬古的一个孙子通过自己的军功获得了一等男爵爵位。但是 ,扈尔汉的世袭爵位因其子准塔的不当行为而被褫夺。在顺治朝 ,扈尔汉的三等子爵世袭爵位得到恢复 ,用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对征服的纪念促成了皇帝关于组建新的八旗牛录的决定。八旗牛录的世袭首领地位由费英东的父亲索尔果传给子孙 ,不仅包括满洲镶黄旗第二佐领的第 17、18和 20牛录 ,而且包括分别于1667年、1684年和 1695年新建的 3个牛录。额亦都的子孙后代占据着满洲镶黄旗第一佐领的 9个牛录首领的位置 ,其中 7个牛录是 1644年以后组建的。满洲正白旗第一佐领 3个牛录之一由扈尔汉的子孙统领 ,满洲镶蓝旗第一佐领 4个牛录中的 2个由安费扬古的子孙统领 ,这些也是 1644年以后组建的。

费英东的苏完瓜尔佳氏、额亦都的钮祜禄氏、何和礼的董鄂氏,都属于满洲贵族八大家 ———其他为舒穆拉氏、那拉氏、辉发氏、伊尔根觉罗氏和马佳氏。1644年以前共有 50位满洲人被授予高级爵位。爵位和家族声誉使这些英雄人物的后代拥有在承袭祖宗爵位之外出任军事和行政官职的特权。除辉发氏之外 ,这些家族的后裔都与爱新觉罗氏保持着广泛的通婚关系。

同类推荐
  • 蛮书

    蛮书

    中国唐代记述云南地方及民族史的著作。亦名《云南志》、《云南记》、《南夷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全书10卷,记载云南自然地理、城镇、交通、里程、物产,特别是对南诏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了系统的阐述,是唐代有关云南的专著及研究唐代西南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著作。
  • 旧山河

    旧山河

    刀尔登颠倒看历史,刁钻说古人;兼有李零之“文”、王小波之“武”。本书是刀尔登的历史文化随笔集,以另类的視角和犀利的笔触,重写历史中的各色人物和轶事。刀尔登的文风从容、收放有度,不铺张,见好就收,常被误以为是深刻,其实他追求的不是深刻,就是刁。“在平民看来,顺康年间,除了头顶上多根辫子,生活和从前,也没很大的不同,风俗依旧,人伦依旧,豆腐也还是原来的味道”。“土财主派儿子去念书做官,白胖胖的一个孩子出去,回来已变成儒士”。 “家里有鬼,山上有神,哪个也得罪不起,所以进庙烧香,入观求签,还有几百个杂神,都得磕头,宜乎古人之半月板容易受伤也。”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侠之仙尸

    仙侠之仙尸

    大荒没有仙,大荒只有一具仙人的尸体!世人都望得长生,永不朽。她却独守仙路尽头,等一个人陪她漫漫白首
  • 雷皇

    雷皇

    一场突变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走上修真的道路。艺成下山,携神剑雷羽,御天罚奇兽走过白山黑水,游遍云峦仙境。他不再是寒烟渡那个懵懂的少年,而是正道中的天纵奇资。天地浩劫,魔乱大地,一条坎坷的修真之路,但到最后结果会是什么呢?佛法道决,邪道妖人,法宝凶兽都难脱雷煌天罚。到底孰对孰错,到底谁正谁邪。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回首时误天下苍生,救天下苍生……
  •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魂穿成公主、相府小姐,而我穿越就得是整个穿过来,被人当做怪物不说,还身无分文只能去吃霸王餐!替相府小姐入选太子妃,不料,竟然被选上了,可是,太子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啊!“太子妃,快给父皇请安!”父皇?他怎么这么像大街上被我讹上的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男人的弱点女人的弱点大全集(超值金版)

    男人的弱点女人的弱点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男人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女人就是一座瑰丽的花园。打本书,读懂自己,读懂异性,让我们一起发现男人、女人内心深处的阳光和阴影,深刻理解男人、女人真实的情感世界……
  • 温家千金

    温家千金

    温玉婉是温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深受父亲精心的教导。身为中盟国际传媒唯一的继承人,身份尊贵的她,却迷恋上冷酷严肃的冷莲。她如愿地与他走向了订婚的殿堂,对他痴心一片,至真至诚,极力地维持着这段感情,沉溺在编制的梦境当中。但是,一个阴谋,一场黑暗的布局,狠狠地打碎了她的梦、她的幸福。未婚夫的抛弃,家族的巨变,使她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柄,心灰意冷的她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安冬阳,一个温润如玉,成熟稳重,拥有阳光般笑容的男子,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他的公主。在她处于绝境时,宛若寒冷冬日中一抹温暖的阳光给予她温暖和希望。她遭未婚夫抛弃,他陪着她,她的家族倒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小姐,却永远是他的公主。到最后他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的幸福吗?简介很无力,请亲们看文吧。偶初次写现代文,经验尚浅,若有不足,多多包涵。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