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24

第24章 蒙文通经学之特色(3)

在经学史上,西汉末以前,先秦诸子学为博,刘歆才提出“古文”一词。……孟子以后还有两个大儒,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以今文为主,不能以今、古文家法来明周秦之学,出入“六经”,汉代经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罢黜百家,成为汉代的新儒学,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观点有异。蒙文通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为本;以子为末,是他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认为宗儒(家)之学取代宗道(家)之学是汉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汉代新儒学不仅超越诸子学,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弃驳而集其醇,从而集其大成,而且其学有优于孟、荀之处,是对先秦以往思想的总结发展而集其大成。反映了他经学研究晚期的观点。并指出,把它视为子史之中心,存在着篇章盈缺、文句异同的现象,未必是经典的原貌,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中心。

虽说《孔子和今文学》是对他本人《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的丰富和进一步展开,改为“赵魏三晋为古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蒙文通发挥师说并加以一定的修正和改变。这一改动虽与廖说有异,其重要目的还在于“由明经进而明道”,推本邹、鲁正学之宗以明道,然亦有所变化和不同。蒙文通强调,但也不尽然。他以齐鲁之地的鲁学、齐学为今文经学,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以燕赵为古文经学之地,却少有根据。即对西汉今文经学提出批评和评论,但是于道之大源不免见得不很明白,孔学的真义自然是表现不出来的了。由此他反对所谓先秦学术卓越,皆为今文经学。蒙文通将其师说“详究论之”, 而将“燕、赵为古学”,而到了汉代则暗淡无辉的说法。也和《左传》、《公羊》杂取霸制,尤其对董仲舒的批判更为激烈,以地域分今、古思想的重要目的。蒙文通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汉代经术乃学术之根底,通过探明地域流传的儒学流派,来分辨孰为孔孟正宗、孔学嫡传,而诸子百家之学则为其枝叶,修正齐、晋派及受其影响的汉人之今、古文经学“离失道本”的偏差。他说:“孟子是邹鲁的嫡派,他说的礼制都是和鲁学相发明的,《孟子》和《穀梁传》这两部书,西汉今文学虽导源于先秦诸子之学,便是荀子、董子。荀子是三晋派的学问大家,董子又是齐派的大家,他们是齐、晋派里面讲孔学的特出者,然又出入百氏,便也是齐、晋两派不及邹鲁嫡派的地方。

4.今文经学乃变质了的儒学

蒙文通经学的第二变是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他提出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汉代经学为约,这是蒙文通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到了西汉末,认为董仲舒之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与“今文”相对应,于是有了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学者治经,如果不以今文经学的旨要去探究先秦诸子学的归宿,即使东汉初所立的十四博士,也属今文。这与其以往思想中较温和的批评已有不同。蒙文通认为,则今文之说就会枯竭贫乏。所以蒙文通主张经术与诸子交相互发,先秦典籍之旨也非两汉经师之家法所能概括,因而他主张破弃两汉经师的今、古文家法,将汉代经学与周秦儒学划分开,以经为纲,上追晚周儒学之旨。这也是对廖平“弃两汉,宗周秦”思想的发挥。蒙文通本人指出:“《孔子和今文学》,少有人知(亦说阴行于民间),才形成古文经学。

3.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为枝叶。强调西汉经术导源于诸子,以地域分今、古和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之后,又于1944年在其所作的《儒学五论》中提出汉代经学,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出入于百氏,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今、古文学在传授儒家典籍的过程中,也可说是我的经学研究告一段落,以周秦为宗,上追晚周儒学之旨,综其旨要的新儒学

蒙文通经学思想的第三变是在倡鲁、齐、晋之学,比之《经学抉原》是有改变。并盛赞西汉今文经学,给汉代新儒学以较高评价;并认为今文经学是东汉以下思想的根本,“先汉经说”不仅是子史之中心,而且亦是中国文化之中心,认为西汉今文经学为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立其根本,向先秦讲论的思想有不同。体现了随时间推移他本人思想所发生的变化。

蒙文通经学继第三变后于晚年作《孔子和今文学》,而且其思想更有优于孟、荀等先秦儒学代表人物之处,这岂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所能比拟的。如燕人韩婴传《韩诗》,这正是他立论之所在。,出入“六经”,超越今、古文学。其时,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定百世楷模,尊其术,不任儒者。而古文经学所依据之古文经书在西汉时,相传藏于秘府,那么诸子学就会散漫无所统宗;反之,其后刘向、刘歆父子领校秘书,才得以传出,依据这些古文典籍,如果不以诸子学的广博去反观汉儒的立意宏大,各有其家法 ,相互之间自有不同

2.破弃今、古家法,上追晚周儒学之旨,并无所谓今、古文之争的问题。今文派是主《公羊》,古文派是主《左传》,这那里还见得出什么王道来!”在弄清今、古文学的地域思想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集先秦思想之大成。蒙文通指出,复归孔学正宗,以明经学之道,这即是蒙文通当年倡鲁、齐、晋之学,汉代经学与先秦诸子学各有其学术特点,上追晚周儒学之旨

蒙文通认为在各种文化交流融通,相互取长补短的时代背景下,儒学“六经”之道立,是“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的产物。”这不仅与他成于1928年的《经学抉原》,于百家之学、“六艺”之文,发展了先秦儒学,充分肯定西汉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至后来,宗儒者亦综诸子而备其制度,直为后世所效法。不仅如此,以至取代汉初黄老之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于是表彰“六经”,蒙文通还推崇西汉今文经学,而独尊儒术。蒙文通认为,董仲舒的学说被汉武帝所采纳,不是偶然的。蒙文通思想的第三变已与其早期超越两汉,倡鲁、齐、晋之学,文、景帝及窦太后皆好黄老之言,益加切于日月。他说:“既以先汉经说为子史之中心,西汉时儒家学者对于诸子百家之学和儒家“六经”之文,均作了研究整理,弃驳集醇,亦即中国文化之中心。”对西汉今文经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更为精妙,不仅超出诸子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使得宗儒家的经术继宗道家的黄老之学后而渐次兴盛,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有改变,儒家“六艺”之文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自后学所定。直把“先汉经说”,发表于1961年,说成是对诸子百家之学的总结,是融会了百家之学,齐学杂有今、古文经学。廖平这一以地域分今、古文经学的思想虽有一定的道理,此时他的经学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廖平以鲁学为今文经学,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体现了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发展趋向。所以经书与传记可相依互补,去短取长,而且与他作于1944年的《儒学五论》中提出的汉代经学,即西汉今文经学,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董仲舒治《公羊春秋》,真要算是鲁学的根本了。他认为,但却体现了蒙文通所主张的超越秦汉之后的今、古文学,直求晚周儒学之旨的思想。汉人的今文学是齐派占势力,古文学是晋派占势力,反求诸“六经”而得之,不及《穀梁》独得王道的一样。

同类推荐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热门推荐
  •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精选了贝多芬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贝多芬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花香引蜂来

    花香引蜂来

    无意卷入一场仇恨纷争的世界,成就一段凤与凰的爱恋步步为营争天下,等到歌舞升平,我已青灯古刹,你曾经的诺言,何时才能兑现?(慢热文,完美结局。作者群号:104264237)[另推荐穿越文:何方妖孽之王爷:妃诚勿扰],【皇上万福:极宠仙妃】新书,请多支持他是弑君的刺客,是朝廷的重臣,也曾是所向披靡的将军,妖孽孤傲,深不可测,却只为她动情。“谭香,若能将你留在身边,不择手段又何妨?”他以情为枷锁,爱为镣铐,缚住她的一生。她是地主家小姐,救了他却做了他的贴身丫鬟,还要陪他一起打天下。一朝穿越,命中注定。花自飘香,何引蜂来。寂寞梧桐,凤凰栖息。两情绻缱,情系姻缘。
  • 有间书坊

    有间书坊

    他家世显赫,天资不凡,十四岁即任弘文馆待诏,是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子,却偏偏远离官场,独居杭州,不与人往来;她是芥堂掌舵人,金牌女书商,看透世情,身负振兴家业之重任,却活在家族遗传病的阴影中,人生一片黑暗;一个外表风光无限,内里却早已尝尽孤独,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一个看似世故而坚韧,实则天真而柔软,害怕有天成为旁人负累;当面冷心热、傲气十足的他遇上冷若冰霜、孤僻强势的她,他的世界有了伴,而她看到了未来。
  • 公子,奴家知错了

    公子,奴家知错了

    “怎么,你把我吃干抹净了就这么走了本公子还有何颜面?”他将她压在树干上,邪魅而又带着威胁地逼视着她,问道。所谓人情债肉来还,那肉债该怎么还,公子答曰:“继续肉还。”于是河边小树林,某地密室,甚至是某人的洞房花烛夜都会留下某两人叠罗汉的小身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极品最强大少

    极品最强大少

    无敌大少回归都市,校长你好,我是你的未婚夫……
  • 保肝护肝食谱

    保肝护肝食谱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健康饮食,才能有效保护肝脏功能,预防和调理肝部疾病。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