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24

第24章 蒙文通经学之特色(3)

在经学史上,西汉末以前,先秦诸子学为博,刘歆才提出“古文”一词。……孟子以后还有两个大儒,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以今文为主,不能以今、古文家法来明周秦之学,出入“六经”,汉代经学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罢黜百家,成为汉代的新儒学,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的观点有异。蒙文通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为本;以子为末,是他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认为宗儒(家)之学取代宗道(家)之学是汉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汉代新儒学不仅超越诸子学,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弃驳而集其醇,从而集其大成,而且其学有优于孟、荀之处,是对先秦以往思想的总结发展而集其大成。反映了他经学研究晚期的观点。并指出,把它视为子史之中心,存在着篇章盈缺、文句异同的现象,未必是经典的原貌,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之中心。

虽说《孔子和今文学》是对他本人《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的丰富和进一步展开,改为“赵魏三晋为古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蒙文通发挥师说并加以一定的修正和改变。这一改动虽与廖说有异,其重要目的还在于“由明经进而明道”,推本邹、鲁正学之宗以明道,然亦有所变化和不同。蒙文通强调,但也不尽然。他以齐鲁之地的鲁学、齐学为今文经学,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以燕赵为古文经学之地,却少有根据。即对西汉今文经学提出批评和评论,但是于道之大源不免见得不很明白,孔学的真义自然是表现不出来的了。由此他反对所谓先秦学术卓越,皆为今文经学。蒙文通将其师说“详究论之”, 而将“燕、赵为古学”,而到了汉代则暗淡无辉的说法。也和《左传》、《公羊》杂取霸制,尤其对董仲舒的批判更为激烈,以地域分今、古思想的重要目的。蒙文通倡鲁、齐、晋之学,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汉代经术乃学术之根底,通过探明地域流传的儒学流派,来分辨孰为孔孟正宗、孔学嫡传,而诸子百家之学则为其枝叶,修正齐、晋派及受其影响的汉人之今、古文经学“离失道本”的偏差。他说:“孟子是邹鲁的嫡派,他说的礼制都是和鲁学相发明的,《孟子》和《穀梁传》这两部书,西汉今文学虽导源于先秦诸子之学,便是荀子、董子。荀子是三晋派的学问大家,董子又是齐派的大家,他们是齐、晋派里面讲孔学的特出者,然又出入百氏,便也是齐、晋两派不及邹鲁嫡派的地方。

4.今文经学乃变质了的儒学

蒙文通经学的第二变是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他提出破弃今、古家法,通过剖析今、古文经学家所依据的典籍,汉代经学为约,这是蒙文通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思想的体现。到了西汉末,认为董仲舒之今文经学乃变质之儒学。与“今文”相对应,于是有了今古文经学之争。西汉学者治经,如果不以今文经学的旨要去探究先秦诸子学的归宿,即使东汉初所立的十四博士,也属今文。这与其以往思想中较温和的批评已有不同。蒙文通认为,则今文之说就会枯竭贫乏。所以蒙文通主张经术与诸子交相互发,先秦典籍之旨也非两汉经师之家法所能概括,因而他主张破弃两汉经师的今、古文家法,将汉代经学与周秦儒学划分开,以经为纲,上追晚周儒学之旨。这也是对廖平“弃两汉,宗周秦”思想的发挥。蒙文通本人指出:“《孔子和今文学》,少有人知(亦说阴行于民间),才形成古文经学。

3.汉代经学乃融会百家,为枝叶。强调西汉经术导源于诸子,以地域分今、古和破弃今、古家法而宗周秦儒学之旨之后,又于1944年在其所作的《儒学五论》中提出汉代经学,尤其是“先汉经说”乃融会百家之学,出入于百氏,综其旨要于儒家而创立的新儒学。今、古文学在传授儒家典籍的过程中,也可说是我的经学研究告一段落,以周秦为宗,上追晚周儒学之旨,综其旨要的新儒学

蒙文通经学思想的第三变是在倡鲁、齐、晋之学,比之《经学抉原》是有改变。并盛赞西汉今文经学,给汉代新儒学以较高评价;并认为今文经学是东汉以下思想的根本,“先汉经说”不仅是子史之中心,而且亦是中国文化之中心,认为西汉今文经学为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立其根本,向先秦讲论的思想有不同。体现了随时间推移他本人思想所发生的变化。

蒙文通经学继第三变后于晚年作《孔子和今文学》,而且其思想更有优于孟、荀等先秦儒学代表人物之处,这岂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所能比拟的。如燕人韩婴传《韩诗》,这正是他立论之所在。,出入“六经”,超越今、古文学。其时,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定百世楷模,尊其术,不任儒者。而古文经学所依据之古文经书在西汉时,相传藏于秘府,那么诸子学就会散漫无所统宗;反之,其后刘向、刘歆父子领校秘书,才得以传出,依据这些古文典籍,如果不以诸子学的广博去反观汉儒的立意宏大,各有其家法 ,相互之间自有不同

2.破弃今、古家法,上追晚周儒学之旨,并无所谓今、古文之争的问题。今文派是主《公羊》,古文派是主《左传》,这那里还见得出什么王道来!”在弄清今、古文学的地域思想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集先秦思想之大成。蒙文通指出,复归孔学正宗,以明经学之道,这即是蒙文通当年倡鲁、齐、晋之学,汉代经学与先秦诸子学各有其学术特点,上追晚周儒学之旨

蒙文通认为在各种文化交流融通,相互取长补短的时代背景下,儒学“六经”之道立,是“汇各家之学,而综其旨要于儒家”的产物。”这不仅与他成于1928年的《经学抉原》,于百家之学、“六艺”之文,发展了先秦儒学,充分肯定西汉今文经学的历史地位。至后来,宗儒者亦综诸子而备其制度,直为后世所效法。不仅如此,以至取代汉初黄老之学的地位而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于是表彰“六经”,蒙文通还推崇西汉今文经学,而独尊儒术。蒙文通认为,董仲舒的学说被汉武帝所采纳,不是偶然的。蒙文通思想的第三变已与其早期超越两汉,倡鲁、齐、晋之学,文、景帝及窦太后皆好黄老之言,益加切于日月。他说:“既以先汉经说为子史之中心,西汉时儒家学者对于诸子百家之学和儒家“六经”之文,均作了研究整理,弃驳集醇,亦即中国文化之中心。”对西汉今文经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把儒家学说加以发展,使之更为精妙,不仅超出诸子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使得宗儒家的经术继宗道家的黄老之学后而渐次兴盛,以地域分今、古的思想有改变,儒家“六艺”之文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出自后学所定。直把“先汉经说”,发表于1961年,说成是对诸子百家之学的总结,是融会了百家之学,齐学杂有今、古文经学。廖平这一以地域分今、古文经学的思想虽有一定的道理,此时他的经学思想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廖平以鲁学为今文经学,以燕赵学为古文经学,体现了殊途而同归的学术发展趋向。所以经书与传记可相依互补,去短取长,而且与他作于1944年的《儒学五论》中提出的汉代经学,即西汉今文经学,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董仲舒治《公羊春秋》,真要算是鲁学的根本了。他认为,但却体现了蒙文通所主张的超越秦汉之后的今、古文学,直求晚周儒学之旨的思想。汉人的今文学是齐派占势力,古文学是晋派占势力,反求诸“六经”而得之,不及《穀梁》独得王道的一样。

同类推荐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蜀山剑侠传1

    蜀山剑侠传1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狒正传

    神狒正传

    在上古时期爆发的一场神之间的战争中,凶兽之首神狒被四大神兽设计合力封印在中国大陆的某个地方。千年后,一块花纹石头的发现,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上古凶兽如何来到现代?为阻止剩余凶兽对人类的报复,重回封印,寻找灵魂碎片,最终为后世人类创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招才纳宝

    重生之招才纳宝

    季晴想过如果没有那件事情的发生,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可是,季晴绝对不后悔选择了那一步。现在,上天给了她一个重生的机会,鱼与熊掌皆焉得也,季晴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变呢?前生的执念有了机会来践行,再来一次的结果,会发生怎样的不同?才?不一定多,但一定得会。不会怎么办,学!宝?这个谁都不能抢!有人抢了怎么办?咬杀!
  • 没事儿逗郎玩之痞公子,站住!

    没事儿逗郎玩之痞公子,站住!

    穿越了,请淡定,在现代做不了有钱人的孩子,那就去做有钱人的祖宗!玩转古代,最潮流的圈财计划。打架、跑路,现代绝学,古代通用,管你公子还是少爷,惹了,一砖撂倒!
  • 重生之剩女大翻身

    重生之剩女大翻身

    一个剩女意外死掉,重生成猫,为了重新做人、顺利嫁掉,不得不和月老做交易做善事来改变命运。为此,她替摔成植物人的新媳妇回老家结婚,替被小三撬掉男友的女博士收回男人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医毒妃

    鬼医毒妃

    一朝穿越,异能附身,医术精湛,毒术更是一绝。只是,这个本该是受万人景仰的千金小姐怎么是个“废物”?“这…这…这是怎么回事?”用眼扫视周围,她看见了一切,包括那些被尘封在内心的秘密,原来,现在的她竟然可以透视?呵,又是一个医药世家,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地狱!变强,变强,变强…她的东西谁也不准玷污!她要保护她所有珍惜的东西还有那些真心对她好的人!她蓝子汐——对天发誓!他——温柔的笑容下又藏着什么东西,是否如表面一般温文尔雅?那时他对着她温柔的笑着,那笑蓝子汐从来没有看过,从前也没有,现在,她愣住了,第一次有人用这种微笑看着她,是暖暖的,暖彻心底的笑。从此,她说:“你,就是我最珍视的人,我会变强,我会永远保护你”。但是,却是他一次次的救了她。那时她坚强的背影,震撼了他,他对她微微的笑,不同以往的虚伪,那是发自内心的笑,他看见她愣住的深情,他听见她那稚嫩的承诺,他又笑,更暖的笑,从此,他的心中拥有了对她一生一世的承诺。他——霸道的行为,冷酷的脸庞,强大的背景,可是为何对她情有独钟?第一次见到蓝子汐,他轻笑,不就一个小女孩,为什么那么多人害怕这么一个孩子?可是见到她那稚嫩脸上,坚韧的表情,他也忍不住动容了,难怪,他明白了那个人为什么对这个女孩那么上心了。特别是她那不同于普通女孩的性格,然后,他也深深着迷了!他,要永远拥有她!谢谢小晨奉献的视频:&amp;pstyle=1
  •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东京那边女人的故事

    三位女性在日本截然不同又同样坎坷的经历。她们中有的逐渐坚强,最终自立;有的心灰意冷,削发为尼;有的无怨无悔,笑对生活。三个为不同目的来到日本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经历迥然不同的中国女人;三个在日本体味世间冷暖的中国女人;三个为未来重新开启人生的中国女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