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700000010

第10章 关于清代经学(1)

引言

与对汉代经学的研究密切相关,蒙文通对清代经学也做了研究和探讨。所谓清代经学,是指清代以复兴汉代经学为职志的治经之学,亦称清代新汉学。它主要包括乾嘉汉学和清代今文经学两大派别,以及清初经学等。大体上讲,清代乾嘉汉学以重考据为特点,以此与重义理的宋学相区别。这是对汉学重训诂的治经特点的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清中叶以后崛起的今文经学派则批评乾嘉汉学陷于繁琐考据而脱离实际的治经方法,注意发挥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予以新解,为变法维新提供理论依据,并尊今抑古,形成新的今古文之争。清中叶后兴起的今文经学一直延续到晚清,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今文学者在研治经学的过程中,议论世事,干预时政,宣传变易改制,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蒙文通在对清代经学的研究中,对清代乾嘉汉学的兴起作了探讨,认为它是针对元明以来杜撰臆说盛行之弊而起,必然要对经传作一番考据检校的功夫,但后来已辨明宋学之非后,仍沉湎于考据,支离破碎地从事文字训诂,而无理论上的建树,这是其局限;而对清代今文经学则将其分为两派,其中继承西汉今文经学,讲《公羊》学的一派遭到蒙文通较多的批评,而廖平以礼制分今古的一派则为蒙文通所认同。总的来讲,蒙文通对清代经学的评价不如对汉代经学的评价高,而对清代今文学的批评是与对西汉董仲舒今文学的批评联系在一起的,凡承继、沿袭汉代《公羊》学的则遭到蒙文通的批评,这与清末近代以来康有为借今文学以宣传变法改制、主张君主立宪与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相互之间的政治斗争有关。

(一)清代乾嘉汉学

随着宋学末流弊端日显,自明中叶后,以训诂考据之经学来济宋学义理之穷的学术潮流,已逐渐孕育。杨慎(1488-1559)反对当时学者“舍传注疏释便读宋儒之议论”的治经方法,批评“宋以后,则学者但知有朱子,而汉唐诸儒皆废”的流弊,主张于诸经多取汉儒而不取宋儒,针砭宋儒但凭己意说经,主观臆断而使经文本义难寻。继杨慎对宋学流弊的批评,清初学者不满于宋学末流的空疏,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他们尖锐地批判宋学末流弊端的空谈心性和封建统治者提倡的虚伪的礼教,代之以提倡实事,经世致用。“崇实黜虚”成为时代之风尚。他们把“崇实黜虚”运用于经学研究,提倡训诂、辨伪的考据方法,致力于从事经学中的考据学、文字音韵学和校勘学。他们重考据,代替以己意说经、解经。其朴实说经的学风,演为后来乾嘉时期的考据之学。

清代经学恢复了汉学学风,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继承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以训诂考据的方法治经,形成“乾嘉学派”。尽管清统治者定程朱理学为官学,但居正统地位的程朱之学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发展,而缺乏生机。反而东汉著名经学家许慎、郑玄、贾逵、马融之学则在学者中广为流传,以至家家许郑,人人贾马。东汉学粲然如日中天。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严厉的钳制政策,大兴文字狱,动辄滥杀知识分子。这就驱使学者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单纯对古代经典的考据和整理的学术研究上。此外,从雍正朝开始,清统治者一反较开明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态度,实行闭关锁国,堵塞了中学汲取外来文化优长的道路。这也是乾嘉时期以复古(汉学)为形式的考据学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乾嘉汉学以复兴古学为职志,学者沉湎于经史考据之中。乾嘉学派虽然在考据训诂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但由于思想受到“文字狱”的禁锢,而失去了批评时政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传统,大多脱离社会现实专门从事于钻牛角尖式的、为考据而考据的学术研究,最终被新的学术思潮所取代。

蒙文通对清代乾嘉汉学兴起的针对性作了探讨,指出乾嘉汉学是为纠正宋学的流弊而起,从事于训诂考校,但到后来,矫枉过正,亦有所弊。他说:

我看清代的儒者,在汉学初起的时候,正当元明以来杜撰臆说充塞正路的时候,他们自然不容不发明旧诂、检校故书的。但是,杜撰臆说的书已经辨证详明了,他们却仍然在那里支离破碎的讲,尽管在一字一物上也偶有所发明,却终身不晓得经是什么一回事,我真是为他们惋惜了。清代的经师,只知道如此用功的,大约占四分之三以上,岂不是野言乱德吗!张皋文说他们“以小辩相高,不务守大体,或求之章句文字之末,人人自以为许、郑”。这几句话,真算是切中时弊。

指出张皋文所言的“以小辩相高,不务守大体,或求之章句文字之末,人人自以为许、郑”,正好切中了清代乾嘉汉学的时弊。虽然在乾嘉汉学兴起之初,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为纠正宋学弊端而兴,在文字名物的训诂考据上,清汉学家们也有所发明,但由于他们是支离破碎地讲经训考据,最终也不知经为何物。这当是蒙文通从明经书中的道的角度讲,因其乾嘉汉学治经而不明道,故不知经。但从文字训诂上讲,则不能说乾嘉学者不知经。蒙文通认为,如此只知名物训诂、文字考证的清代经师占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为他们感到惋惜,可见当时的学风所向,是以考据训诂为主。蒙文通分析了当时的“朴学”学风及其治学重点,甚至对戴震也提出批评。他说:

刘师推清世考据学风之起,以为始于明末杨升庵、焦弱侯,杨、焦文章浮华之士,兼杂漫之学,其所述作,皆小说笔记之流,辞人獭祭之习而已。衍其风为朴学,人人以考据自矜,于是攻勘校、究金石,凡地望、天算、律吕、阴阳之俦,皆得号称汉学;其治经者,但能详名物、通训故,亦得号经师。故移说经之文以说《汉书》、《文选》也可,移说《汉书》、《文选》之文说各经也亦可,经术之敝至此,则又何说哉!夫宋明性道义理之学即不必讲,而一经之条理义类顾可不讲耶!此江郑堂《汉学师承记》一书于戴东原有微辞者也。张惠言亦言:“天下争为汉学,而异说往往而倡,学者以小辩相高,不务守大体,或求之章句文字之末,人人自以为许、郑,不可胜数也。”盖经术自经术,其要固有在也,汪中之流,固亦尝推崇东原戴氏也,盖前乎戴氏者,其治琐事謏闻,与经事相比,如惠氏笺《渔洋菁华录》之流,至戴氏而一革旧习,鄙唐宋以下事不屑言,悍然攻程朱之说而不顾,汉学之壁垒至东原而始固,此前世之所以推东原也。

蒙文通引其师刘师培之意,认为朴学可追溯于杨慎、焦竑之流,但杨、焦乃文章浮华之士,兼以杂漫之学,其所述作的内容皆为小说笔记之类,不过是辞人罗列堆砌典故而已。可见蒙文通对汉学先驱杨升庵、焦竑评价不高。其后,清儒推衍其学形成朴学,朴学亦“号称汉学”,其治学重点在校勘、金石、地望、天算、律吕、阴阳之俦等方面,其治经以考据为特点,凡能详名物、通训故,即可称为经师。以至混淆了说经与说《汉书》、《文选》的界限,汉学经术之弊至此而显。其时,虽有张惠言等人批评乾嘉汉学之流弊,对乾嘉学者唯知有郑玄、许慎,以至他们的每一字,都不敢稍有怀疑的崇汉学风提出批评,并对考据学家以汉宋定是非的衡量标准加以针砭,但仍有坚守汉学壁垒、崇汉抑宋之人。如惠栋的再传弟子江藩(1761—1830)著《国朝汉学师承记》,推崇汉儒,崇尚经学,鄙视理学,宗汉抑宋,严立汉宋界限,坚守汉学壁垒,以汉、宋两家将儒学判然二分,是汉而非宋,这引起了蒙文通的批评。并把乾嘉汉学之皖派的代表人物戴震(1723—1777)也视为坚守汉学壁垒、严于汉宋之分的人,指出戴震治经不屑言唐宋以下之事,只重汉学,悍然攻程朱之说而不顾。这包括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批评朱熹的理欲说。戴震对朱熹的批评,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朱熹及宋儒理欲之辨的完整含义未能全面理解,故有失之偏颇之处。由于戴震极力攻程朱之说及宋学,故蒙文通认为汉学壁垒至戴氏而始固。

由此,蒙文通指出清代乾嘉汉学之弊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章句文字之末,未能探究一经的大纲宏旨,缺乏义理,而于经学之道不明。他说:

清代经术之明,称轶前世,乾、嘉之间,家研许、郑氏书,博名物,穷训诂,造述之宏,不可遍计而周数也。迄乎近世,特识之士,始喟然慨清儒之无成,独赞古音之学,实能于散漫繁惑之中明其统理,斯为足尚,则清学之穷矣。夫清儒序论,每喜以小辨相高,不务守大体,碎辞害义,野言乱德,究历数,穷地望,卑卑于章句文字之末,于一经之大纲宏旨惑昧焉。虽矜言师法,又未能明于条贯,晓其义例,求其能若惠氏、张氏之于《易》,孔氏、庄氏之于《春秋》,金氏、凌氏之于《礼》者,殆不可数数观,则清学之敝,为不可讳也。道穷则变,逮其晚季,而浮丽之论张,儒者侈谈百家之言,于孔氏之术稍疏,经术至是虽欲不改弦而更张之,诚不可得。

指出乾嘉汉学“博名物,穷训诂”的学风使得清儒“究历数,穷地望,卑卑于章句文字之末”,导致“害义”、“道穷”的后果,即不重视义理,忽视经典之中蕴涵着的道。其不务守大体,又未能明条贯,晓义例,以致其弊不可胜言,亦毋庸讳言。蒙文通认为,乾嘉之学的流弊至此,如还不愿改弦更张,那是“诚不可得”,实在不能混下去了。表明他洞见乾嘉汉学之弊端,已到了不得不纠正的地步。

在蒙文通看来,之所以乾嘉汉学的流弊至此,而不得不改弦更张,是因为清代乾嘉汉学缺乏自己的理论,不能引领学术的发展,故不得不变。他说:“一个学派总是有自己的理论,清代汉学的理论何在?而汉代学术,无论是今文家或古文家,都是有自己的理论的。戴震、焦循虽有理论著作,而又和他的整个学术脱节。所以,清代汉学到晚期非变不可,不变便没有出路。”在这里,蒙文通甚至把清代乾嘉汉学看得比汉代古文经学更低。因为在蒙文通看来,汉代学术,无论是今文家还是古文家,都有自己的理论,而清代乾嘉学却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即使是其代表人物,还算是有些哲学性著作的戴震,其理论著作也是与他的整个学术相脱节的。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使得乾嘉学沉湎于经史考据之中,盛极而衰,逐步为新的学术所代替。

(二)清代今文学

清中叶后,今文经学复兴,一直延续到晚清。今文学者在研治经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经书中的“微言大义”,予以新解,为变法维新提供理论依据,他们议论世事,干预时政,宣传变易改制,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清代今文经学主要是复兴西汉今文经学,而超越东汉古文经学,其依据的经典主要是《春秋公羊传》,通过《公羊春秋》发明经义,所以亦称“公羊学派”。其创始人庄存与、刘逢禄是常州人,其弟子也多为常州人,又称其为“常州学派”。

清代今文经学继乾嘉汉学而起,并对乾嘉汉学汲汲于文字训诂、名物考证,而脱离实际,少有阐发新义的学风加以修正,侧重于研究和发挥今文经传的“微言大义”,具有通经致用的特点。清代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早期有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中期有龚自珍、魏源等,晚期有廖平、康有为等。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不仅是清代新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文通对清代今文学的研究,把清代今文经学分为两派,其中继承西汉今文经学,讲《公羊》学的一派遭到蒙文通较多的批评,而廖平以礼制分今古的一派则为蒙文通所认同。他一方面继承其师廖平的今文思想,另一方面又批评《春秋》公羊学,甚至将其视为伪今文学,予以否定,批评清代今文学之“改制”说,认为其未能领会“革命”之旨,徒言改制。但他认同的廖平今文学也是讲改制,以致康有为亦受到廖平此说的影响,而著《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维新。就此而言,研究经学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无论是汉代还是清代,都有革命说不宜在任何时间、任何背景下全然推行的客观情况。也有改制说提出和适宜推行的背景和理由。以及随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思想学说也随之而变,不能套用革命说适合于任何时代和地点,也不能说改制说在任何情况下皆一定错误。蒙文通对革命说的认同,对《公羊》学及改制说的否定,是他评价从汉代到清代今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从中亦可见蒙文通经学今文经学观的一个特点。

对清代今文学,蒙文通将其分为不成熟之今文学和成熟之今文学两派。不成熟之今文学包括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龚自珍、魏源,以及受龚、魏影响的康有为等人之今文学,而其中龚、魏之学甚至被蒙文通视为伪今文学。成熟之今文学即以其师廖平为代表,廖平也受到其师王闿运,及为蒙文通所称道的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等人的影响。通过探讨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蒙文通阐述了自己的清代今文经学观。他说:

孔广森之治《公羊春秋》,为两千年来不传之绝学,盖各家之师法,至是而略明。然治《公羊》者亦治《周官》,治虞《易》者亦治《左氏》,庄存与、惠栋之流皆是。……刘、宋不足以言成熟之今文学,然其区分今古,对垒抗行,自此之后遂有整个之今文学,功实不可没。……廖师推本清代经术,常称二陈著论,渐别古今。廖师之今文学固出自王湘绮之门,然实接近二陈一派之今文学,实综合群言而建其枢极也。他若魏源、龚自珍之流,亦以今文之学自诩,然《诗·书古微》之作,固不必求之师说,究其家法,汉宋杂陈,又出以新奇臆说,徒以攻郑为事,究不知郑氏之学已今古并取,异郑不必即为今文。……故龚、魏之学别为一派,别为伪今文学,去道已远。激其流者,皆依傍自附者之所为,固无齿于今古文之事。故有见一隅而不窥全体之今文学,有知其大概而不得其重心之今文学,此皆未成熟之今文学,而又别有魏、龚一派漫无根荄之今文学;是汉代之今文学唯一,今世之今文学有二。至廖师而后今文之说乃大明,道以渐推而渐备,故廖师恒言:踵事增华,后来居上,然不有庄、张、刘、宋、二陈之启辟途径于前,虽廖师亦未易及此。而龚、魏以狂惑之说乱于前,扬其波者又淆之于后,致求今文者亦非,击今文者亦非,能远绍二陈、近取廖师以治今文者,近世经师惟皮鹿门一人而已。

同类推荐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挫折·走出困境的智慧

    “顺境不一定全都是好事,逆境也未必都是坏事!”这样的诠释用来形容挫折怕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非要对挫折的正面意义再来一个更为精确的阐释的话,再也没有什么比“越挫越勇”这个成语更为适合的了。挫折不一定只能带给我们困苦和疼痛,相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正能量,比如认识到勇气和坚持的可贵,并学会在以后的困境中勇敢地去面对它们。
热门推荐
  • 跟诸葛亮学口才:成大事必备的说话艺术

    跟诸葛亮学口才:成大事必备的说话艺术

    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常变常新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仍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本书通过现代事例加以诠释后,成为快速提升说话能力的一部奇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妃冠天下

    医妃冠天下

    他,一字并肩王,绝色倾城,他们又将上演怎么样的激情?当他们一起褪去伪装,病弱之躯,废人一个,无人愿嫁。当她成为她,绝配!”他但笑不语一旨赐婚,站在众人面前大放异彩时,她嫁与他为妻。盖头揭开,(文文已完结)她,看着传闻中的男人,医冠天下,毒霸九州。她,名门嫡女,语笑嫣然:“白痴配残王,外加白痴二货一个,没才没貌,没爹没娘,寄人篱下。大婚夜,王牌杀手,草包废物,草包废物?笑话!没才没貌?扯淡!白痴二货?乱讲!乱世风云起,又将是怎样的惊艳天下?,狠绝毒辣,一场羞辱,风华绝代。当杀手遇上魔王,金戈铁马来,乱世浮沉中,她华丽转身,当狡诈遇上腹黑,医术无双,毒倾天下。
  • 新欢翻译官:婚离进行娶

    新欢翻译官:婚离进行娶

    [正文结束,番外待续]她是拥有家族集团继承权的千金小姐,为了与心爱的人结婚放弃了集团继承权,但却在婚礼前才知道与她结婚的人竟然是为了她的家产才与她定下婚约,在得知她已经失去继承权后露出了真实面目,为了缓解庞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将当初自己一人独立买下的婚房出租,没想到来与她合租的竟然是暗恋她很久的曾经的大学学长,现在的中央领导随行翻译团里最年轻首席翻译官!当渣男遇到翻译官,前任遇到现任……经历了骗婚之后,穆思云总算与暗恋自己七年的巫马清非共谐连理,只是随之而来的却是豪门婚姻背后种种意外,并且那突然出现的神秘男人与她纠缠不清,誓要将她收入囊中……(第二卷将与第一卷完全不同哦,如果喜欢第二卷这类文章的读者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阅读!)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狂血狼颜

    狂血狼颜

    推荐曲新文【现代玄幻文】《绝品妖孽》本文女强,女主前期强,中期暴强,后期无敌强前世她强大。雪狼王出,谁与争锋,黑白两道闻风丧胆,却没想到死在自己最亲的人手上。异世重生,她居然被自己的亲人害的差点葬身兽腹?外祖父还要骂她野种,杀不了她誓不罢休?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还真以为她是白痴野种不知道反抗吗?狼狈出逃,她对天立誓,总有一天,我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将你们都送进地狱,血,肉,分,离,万劫不复!!!害我之人,必用鲜血偿还!!!【有点彪悍】不会幻力?那又怎样?修炼斗气咱照样契约魔兽!幻力彪悍?就你会?抗着狼牙刀咱也会魔兽合体!你有神兽?切!咱本来就是个兽兽好不好!越级挑战?怕你?一群魔兽一块合体,看谁彪悍!力量封印打开,神秘奥义,齐天神兵,无敌魔兽伴她左右,从此她走上成长之路。踏遍苍穹大陆,横扫穹窿界,神界她为主。【加娜原则】我的世界里,没有原谅!想让我付出代价,你先付出一百倍利息!在我死前,我不会让我在意的人在我面前受伤我杀人从来不需要理由,就算你是神,我也照杀不误!你杀我一人,我杀你全家,绝不留后患!【出场GG】撒冷王,初见,加娜挥刀相助只为一瞬间心灵的契合,换得他一句,“同生共死,不离不弃!”布卢奇,相见似曾相识,在心中默默许下,无论何时我都要保护你。安达,‘你生我生,你死我死,你若死了,我们以前所有的痛苦还有什么意义?冰城,她待他冷漠如冰,他却无法管住自己的心,只愿站在她的身边。焰,魔潭交手,她一脚把他从天上踹下去,从此被她‘蹂躏’,成为她专业打手,任凭她走进他的心里。罗伊,一句‘你不是她,却胜于她’后,无人知道,他一直在她身后,直到她高不可触。杀幕,你未出生,我天天盼望着你的到来。并用自己的生命发誓,永远保护你,我亲爱的妹妹。【兽兽团】杜拉,精神帅气,酷酷逼人的黑色小帅哥。米莉,温柔可爱,腹黑气死人的白色小美女。红羽,哀怨无比,喜欢抱怨的金色美男。绿蚺,暴戾记仇,凶残无比的绿色锅锅。火,神经大条,喜欢生气头发就竖起来的妖娆美男。【某曲的话】※※※※※※※※※※※※※※※※※※鉴于被某人威胁了-_-!,所以,人物被领养了O_O,如果真有喜欢的就跟曲说一声,不用客气哈……【加娜】被【我是刑冷墨】领养【撒冷王】被【蓝心雨爱】领养【焰】被【妖娆月魔】领养
  •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她是人族尊贵的世家小姐,她也是仙族不朽的珑玉夫人,她更是兽族最无可替代的复苏女神。她是是丈夫眼中的毒妇,却是初恋心中永远不老的少女,也是情人心头难以抹去的一滴眼泪。她坚持了半生的自然法则,原则信仰,却是让她失去初恋,失去亲妹,失去父亲,失去爱人和幼子的罪魁祸首。她翻手之间就能拥有世间所有财富,奈何所嫁非人,得非所愿,满目疮痍。一场盛世仙婚,成了别人的梦,毁了自己的梦。一场由她的情和恨引发的浩劫,就让天地都一同崩毁好了!仙商独绝,珑玉夫人,她注定是一段血泪传奇。
  • 天尊轮回

    天尊轮回

    前世天尊,今世轮回;风雨飘零,再度飘渺;魔界之旅,悄然成名;偶遇世交,反目成仇;好友相助,横扫下界;七界来回,誓救七界;几翻波折,才知原尾;整顿下界,誓上神界;凡人、仙人、神人再走一遭,方知首领也不好做啊!
  • 契婚之天价妈咪

    契婚之天价妈咪

    这是一个单身妈妈携子奋斗,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父母相继离世,一个月后,她的初夜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给卖了。她伤心,她愤怒,当她鼓起勇气生活的时候,医生却说她怀孕了。为了生下孩子,她做家政时,却晕倒在他家。他,G市餐饮服装,龙头企业的总裁。爷爷是将军,父亲和姐姐都是军官。优秀的他却突然对她说:“我们结婚吧!”她低头看着自己突显的肚子,讶异的看着他,“你没生病吧!”她这不过是到他家做第二次家政服务。随既他把一份协议丢在她面前,道:“交易而已,可以就签个字。”看完协议的内容,她犹豫片刻后拿起笔签下自己的名字。就这样,他们为期一年的契约婚姻由此开始…孩子出生了,她却被赶出家门。在她无助的时候,刚出生几天的儿子却开口讲话了,“本王,这是身在何处?”她吓得差点把孩子掉在了地上,看着开口说话的儿子,无语望天,谁来告诉她这是出了什么事?为何她刚出生几天的孩子会讲话?据说儿子是带着前世记忆投胎的?据说儿子的前世是王爷。据说有了这个古代思想的儿子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片段一:这不是假结婚吗?为什么要他们同房?看着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被子她不禁脸色为难。“放心,我对大肚婆不感兴趣。”他说。她信以为真,放心与他同床。谁知?半夜醒来,她枕着他的胳膊,而他却死死的抱着她睡得正香。她怒目责问:“喂!你不是说对大肚婆不感兴趣吗?”他呵呵一笑道:“我还以为是抱枕呢?”第二天,经他再三保证后,她再次放心与他同床。谁知?早上醒来发现他们竟然相拥而眠。她还没来得及说话,他就呵呵笑着说:“我们来做个交易吧!”“什么交易?”她好奇的问。“今后你做我的抱枕,我也做你的抱枕。”他满脸笑意的看着她,道:“这个交易怎么样?挺公平吧!”看着他一脸怪笑的样子,她没好气的骂道:“公平你个头。”这根本就是明着占她的便宜嘛!片段二:老太太来认孙子,“乖,叫奶奶。”某小孩儿眼神冷漠,“你儿子是谁?”“就是你爸爸呀!”老太太说。“爸爸是什么东西?”某小孩一本正经的问。“爸爸不是东西,是…”老太太觉着自己上当了。某小孩儿满意点头,道:“既然你儿子不是东西,我看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老太太被堵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喜欢此文滴亲们,请多多收藏,评论。》谢谢!
  •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

    善测人心的神探狄仁杰,哪知人心似无底!这是时间长廊中最繁花似锦的一段,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帝王和她最为聪明睿智的臣子。狄仁杰,这是一个无论翻开哪一本唐代史书都会提到的名字。名留史册的人很多,但大多毁誉各掺,是非功过,各有评说。但如狄仁杰一般多是溢美之词的,并不多见。庙堂江湖,皆是上通下达;三教九流中,亦是游刃有余,他的人生与故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传奇。帷幕重重雾深深,哪知人心似无底。其实从古至今,天子黎庶、王亲贵胄、鸿儒白丁,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并无不同。因为,无论哪里,有故事的都是人,而故事的最终发源地都是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