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500000017

第17章 老庄之辨

关于庄子其人其书,问题不像老子和《老子》书那样扑朔迷离,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庄子十分简略,只是讲:“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关于他的身世还在最后提到:“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战国之世,漆器工艺发达,我们在战国时代墓葬之中发掘出的漆器,至今色泽灿然历两千余年而未朽烂,而“蒙漆园吏”一职,只是管理漆园或兼管漆器制作的微末小吏,也许庄子一生最大的职务即此而已。

“蒙”指何地,争论直至今日而无定论,由于出生地有所争议,故有以为庄子是战国时宋人,又有谓其楚人,甚至说是齐人、鲁人的,今从宋人之说。亦有以庄子《寓言》中所出现的帝王年代来校订司马迁之《史记》者,殊不知寓言本托无考之说以寓深旨,并不能为史家提供年鉴。亦有以《寓言》指证于史实,以史实纠正《寓言》者,这都和《庄子》之旨相悖,颇有迂阔之学究气。今对庄子之生卒亦只能约略定为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之间,与孟子几乎是同时。

《史记》中对庄子的性格作如是讲:“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意思是他驰骋纵横其辞章(离词),对儒、墨两家痛加攻击,当世的博学鸿儒谁也不能幸免,然而他汪洋恣肆,思如涌泉,意如飘风,不为文不足自快,当政的人,不会器重于他。接着司马迁讲了一则故事,因为史记不仅是一部了不起的“通古今之变,成千家之言”的史书,它还是一部瑰丽雄浑的文学巨著,所以他不排除口头文学的渗入。《史记》这样写道:“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段记载不一定是真实的。在《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两段类似的故事:“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又《庄子·秋水》中载云:“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两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已死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显然,西汉之世,庄子之书广为流传,而不同抄本,各擅其长,司马迁正是作了综合汇萃的工作而入《史记》。然而,这些故事作为反映庄子的性格则既生动而又准确。

及至魏晋之世,玄学大兴,注《庄子》者蜂起,据《晋书·郭象传》称,注《庄子》者多达数十家。《汉书·艺文志》称,《庄子》五十二篇,盖指汉时通行之古本,其中包含有并非《庄子》书之《庄子后解》及《庄子略要》等三篇附录,故古本《庄子》实际是四十九篇。这四十九篇中,有十分之三是“一曲之才,妄窜奇说”,略类《山海经》、占梦书,文词又浅鄙,大悖庄子之旨,宜为西晋郭象所痛删除之,世传之郭象注本三十三篇《庄子》,遂成定本,我们谈论庄子,主要依据此本。

《庄子》书中的《天下》篇,是一篇滔滔乎雄文,以极清醒而明辨的心智,论述春秋战国之世各学术流派的理论核心,以持平之见论其是非长短,具有十分精确而审慎的态度。而文章结构之优美清新、渊源脉络之条理分明,是《庄子》一书中的一篇提纲挈领的备要。显然,这篇文章不是庄子自著,而是出自庄子之徒中的高手,其中对庄子文风之评价近乎文论,十分精到。庄子之文以我之见,由于他才气纵横,汪洋恣肆,大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迷不知所向的气势,而其嘻笑怒骂,随兴之所至,古往今来之号称圣哲者,皆在他股掌之上。因之,读庄子之文,有其至难之处:他那种寓庄于谐的妙文,竟或使你如坠雾中,飘忽无常,妄知所遭,那是一座不可言说的迷宫。而味庄子之文,又有其至乐之境:它的任性挥洒,竟如欣赏大泼墨的文人画,水晕墨章,妙趣横生,它以自身的迷人魅力,震慑你的灵魂,使你于赞叹之余,无形之中,入庄子博大哲理的彀中。这是一种迷茫中的清醒,醉意中的陶熔,或者说是一种美的征服,就宛若我们看一座美奂的雕刻、一个丽质的美人,饮一杯山涧的清泉、盛宴的琼浆,久久不能忘怀那沁人心脾的精神上的享受。他欣赏老子之说,并且“闻其风而悦之”,但他绝非老子之徒。因为老子的博大,庄子有之;老子之精深,庄子忘之。庄子之玄妙,老子有之;庄子之谐谑,老子阙如。庄子他自信才华之横溢,不欲为古哲作过分的译,甚至他内心最深处对老子严肃的思辨,有所存疑,避而不谈。如宇宙本体的形成,老子有一套推演的逻辑,而庄子则大而化之,对那既然是莫测的宇宙,庄子在跨腾风云之际长怀永慕,在他那宏达超旷的胸襟中,发出浩然长歌般的赞叹,他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庄子·齐物论》)。他不愿陷入那永无休止的争辩之中,宇宙“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庄子·齐物论》)。宇宙有它的开始,那开始之前是什么?还有开始的开始,那这之前呢?还有那更早的开始。宇宙开始有了有,也有了无,那这之前呢?有未曾开始的有和无,这之前还有更早的“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的有和无,这是一个无可穷极的一路推论下去的话题。如果如此清醒地去穷追深诘,那你还是站在宇宙之外,你太企图清晰,就近乎糊涂,而且是一种人间的小糊涂。只有庄子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时候,那就难得糊涂了,那就到达了一个博大的混沌之境,最大的糊涂也就成了最大的清醒,大糊涂接近大慧智,接近宇宙本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庄子托一个无名字的人之口说他正愿与“造物者”做一个伴侣,骑着那浩莽渺冥天宇中的神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庄子·应帝王》)。那是绝对清静寂寥的、无始无终、无所依侍的地方(《庄子·在宥》:“处乎无响,行乎无方”)。就像太阳之运行,没有它的开始。而那儿的一切是无所区别的,“大同而无己”的,你会忘记了自己的存在。那儿最大的是“秋毫之末”,最小的是泰山;最长寿的是短命的殇子,而最短命的则是长寿的彭祖。因为当你还是有具体的形质的人时,只有用具体的数量来计算事物。而在那无区别的境界,不存在那可以用语言来言说的表象,也不存在可以心悟的实质,那一切人世衡量的标准还有什么意义?连你自己的存在都已忘记,那还有什么精推细算的比较?宇宙是无形的,当你和宇宙融而为一的时候,你的形骸又何在?“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庄子·秋水》)。无形的事物,不可以数量计,而无限大的事物,也非数字可以穷极。古人以“粗”字说明皮毛外相,以“精”字说明内在本质,在那鸿蒙的“无何有之乡”,“可以言论者”的“粗”和“可以致意者”的“精”,都没有存在的意义,无形的事物和无穷的宇宙是“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庄子·秋水》)的。

不仅事物没有表象与本质的区别,事物也没有是与非的区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齐物论》)。世上的一切大小、美丑、生死、是非、爱憎、忧喜都是相对而同一的,是同一而无差异的。那一件事物出于这一件事物,同样这一件事物出于那一件事物,刚生就是刚死,刚死就是刚生;认可它就是不认可它,不认可它就是认可它;对的缘于错,错的缘于对;这事物就是那事物,那事物就是这事物。从此方面观看,是一种是非,从彼方面看,又是一种是非,也就是说,是非是人为的而非宇宙的本然,是非的产生是由于人背离了浑一的宇宙,自己作为主体而产生的判断,自己倘作为审美主体,也就有了审美的对象的美和丑。前面提到“彼此”,庄子进一步陈明“彼此”的根本不存在,所以他说:“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难道有“彼此”吗?难道没有“彼此”吗?“彼此”是没有对立的啊,这才是大道的机枢,而这大道的机枢,宛若是圆体而中空的,你伫立于正中,便可以体悟周转贯通的大道。在圆环之正中,看四周是没有任何区别和是非之辨的,这是庄子在解释他的宇宙观时所发明的词—“道枢”。有了“道枢”,你就可以如郭象《庄子注》所云:“无是无非,故能应夫是非;是非无穷,故应亦无穷。”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战争带来劳民伤财、废墟残骸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进程。本书就是一本收集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书籍。它集聚了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汉匈平城之战、赤壁之战、山海关之战、镇南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详述了它们的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
  • 偷心魔女

    偷心魔女

    记忆中的生活总是最美好的,“四大家族”中的少爷千金各个都有着迷人的相貌,几人情同青梅竹马,但随着年龄的曾长,不如意的事情频频出现,几个身世地位不凡的俊男靓女在一块在情感上难免会出现些许摩擦,南宫瑞雪的容貌可谓是倾城倾国,身边的少爷无不为之心动,众人的追求她选择的对象又是怎样?
  •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非常同桌我的同桌我做主

    陆飞、欧阳子、李小奇……好动、好话话、好做小动作的男生们,大丽、李小白……可爱、活泼、聪明的小女生们,他们生活学习在一起,会发生哪些好玩的事情呢? 读者朋友们快来看看这本《我的同桌我做主》,书里收录了《乾坤大挪 “椅”》、《别那么大声》、《庄半仙的幸运日》等好玩的故事。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
  • 特工嫁到:彪悍小王妃

    特工嫁到:彪悍小王妃

    她,胆小懦弱,容颜丑陋,虽是侯府嫡出,却备受欺凌,不但被誉为‘京城第一丑女’还连累母亲由妻变为妾。她,一级特工,腹黑心狠,视万物如草芥,却死在她狂傲自大下。一朝穿越,丑颜嫡女如下人,看她如何去改变。侯府,嫡姐庶妹,嫡母姨娘的算计,以及宫里嫔妃,皇后的阴谋。让她举步维艰,却又能处处为营,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身份、地位、自由,如意郎君,她到底能不能如愿以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跟谁都能聊不停

    跟谁都能聊不停

    怕被拒绝、怕丢面子、怕演讲、怕和陌生人说话?本书教你怎么想,立马让怕什么的都变成浮云。爱紧张、爱冷场、爱大脑死机、爱吓跑MM?本书教你怎么做,轻松搭到想搭的人。不会找话题、不会接话茬、不会赞美人、不会看脸色说话?本书教你怎么说,开心和人聊不停。只会附和、只会回答、只会乏味地陈述、只会讲老掉牙的冷笑话?本书教你怎么问,让聊天越来越热烈。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五凤吟

    五凤吟

    小说叙述明嘉靖年间,浙江宁波府定海县乡宦之子祝琼与友郑飞英、平君赞一同读书,吟诗作赋,与县尹邹公之女雪娥一见钟情,私订婚盟;祝琼又与雪娥婢素梅、轻烟狎戏……描写琪生与五女子之间的艳异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