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500000016

第16章 大美不言(2)

庄子哲学的观察体物,绝不是明辨清晰、纤悉无遗的,庄子生就了一双混沌的醉眼对着滚滚的红尘、浩浩的宇宙。而过分的清楚,似有所得,实质却形神离散,接近死亡。把有形的东西看作无形,那么反倒气静神定(《庄子·庚桑楚》:“以有形者象无形者而定矣”)。庄子在《达生》篇中讲到一个醉汉坠车的故事,虽然他遍体鳞伤却不曾死亡,他的骨节与别人一样,而却生命独全的原因是他“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所以遇到伤害而无畏惧。我想醉汉自车而坠时尚昏昏酣睡,如物坠地,一切顺乎自然,一种彻底的放松状态(“其神全也”),倒比那些临危惊恐万状、手足无措的人容易逃过大劫。因为心智在惊恐中所作判断,大体都逆乎自然。

所以庄子通过关尹阐述进一步的道理,醉汉尚能“得全于酒”,更何况“得全于天”的人呢?如果能真正与天地精神相往还,那还忧愁怛悼、还患得患失、还畏生怖死吗?不会了,那时你就可以过乎昆仑、游乎太虚,在无何有之乡徜徉,你就能真正地去拥抱天地的大美,这是一种如婴孩般天真无邪、如醉汉般混沌痴迷、逍遥自由、和谐统一的心态高峰的体验。庄子还会在下面向我们展示这种奇妙的境界。

六、得失之间

一切经过人为加工的、注入了人类“心智”的,一切为声、色、香、味和欲念所驱使,而自以为有所得者,在庄子看来,都大悖自然的本真情性,都是丑陋的。百年的大树,在大自然里掩抑扶苏,何等壮美,而偏偏“破为牺尊”,以青黄的彩色绘以花纹,而将断木残枝弃于沟壑。我们将这件雕饰花纹的牺尊和断木残枝相比较,固有幸与不幸的区别,然而在失却自然的本性上而言,它们却无二致。盗跖和曾参、史,他们的行为和所尊奉的道德价值观不一样,然而在失去人的本性上而言,也是没有区别的。庄子以为丧失真性有五种情况: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五臭薰鼻,壅塞嗅觉直达额顶;五味浊口,味觉败坏;趣舍迷心,使性驰逐。这五种情况,乃是戕害生命之大恶,这些都是杨朱墨子所汲汲以求者而“自以为得”,这不是庄子所谓的“得”,苟得者反为所得而困扰,那可以说是“得”吗?而这种困扰和鸠鸮之于牢笼、和虎豹之于圈栅、罪犯受到酷刑有什么区别《庄子·天地》)?世俗的凡人将上述生命之大恶如柴栅般充塞于胸,而得道的真人却非如此,他们探究穷极事物的真性,持守他们的本根,忽忘天地,弃置万物,他们精神世界不受外物的困扰,他们真正与大道至德相融合,摈弃仁义和礼乐,那时他们的内心便是一片恬淡、一片清明,静如止水,寂如太虚(《庄子·天道》:“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七、体道合一、以天合天

庄子体道的论说,表面上的确与艺术不共戴天,然而他往往阐述和展示了艺术的本质。一个艺术家倘若不读庄子,而只知从后世文论画论中寻章摘句,那就不知源头所在。如果说庄子是辽阔的天宇,那何必以管窥天?如果说庄子是宁静的大地,那何必以锥测地?庄子用斫轮老手和梓庆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透彻的真理,故事本身非常雄辩,不必凿凿以言:有一位斫轮老手嘲笑齐桓公所读的圣人之书,不过是糟粕,而自己的悟性来自对道—规律、法则的自然体认,“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甘指松缓,苦指涩滞,那是慢不得快亦不得,真是其中甘苦自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庄子·天道》)。这是不可言说的对大道的深刻体验,这存于其间的“数”,就不是指一般的技巧分寸,而是宇宙的微妙尺度,这种体、道一如的境界,是不能喻于子孙、也不能传诸后世的。

庄子在《达生》篇中,讲到梓庆作的故事,梓庆削木为(刻木为夹钟),观者以为鬼斧神工。鲁侯讶之,问其技巧,梓庆说:“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以静心。齐(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外在的混乱)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当一个艺术家,涤清胸中渣滓,洗尽世上铅华之后,忘怀得失,宠辱不惊,不只技术之巧拙置诸脑后,甚若忘却了自己的四肢形骸,那时才能真正做到眼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下笔无非天然之生机、大造之氤氲,放笔如在眼前,下笔即在腕底,—“然后成见,然后加手焉”,这种“如灯取影”的境界,在艺术上只有大手笔可得其仿佛。梓庆作的过程,他的心路历程,他的凝神养气,最重要的是他的“以天合天”的情状,亦如《达生》篇中所谓“以鸟养养鸟”一样,一切成功的、出神入化的创造都得谙合自然的规律,手段与法则合而为一,否则,最好是搁笔。唐张彦远曾记载毕庶子宏见到张璪作画,“惟用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即张璪作画有些不择手段,只要达到感悟,即使秃笔或用手指掌心作画都在所不计。毕宏问张璪受业于谁?张璪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造化”和“心源”是合二而一的,是了无间隔的,这“心源”来自天,这“造化”便是天,这正是庄子“以天合天”的精义所在。唐符载曾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张璪画松的情状:“公天纵之姿,欻有所诣,暴请霜素,愿奇踪。主人奋裾,呜呼相和。是时座客声闻士凡二十四人,在其左右,皆岑立注视而观之。员外(指张璪)居中,箕坐鼓气,神机始发。其骇人也,若流电激空,惊飙戾天。摧挫斡掣,霍瞥列,毫飞墨喷,掌如裂,离合惝恍,忽生怪状。及其终也,则松鳞皴,石巉岩,水湛湛,云窈眇。投笔而起,为之四顾,若雷雨之澄霁,见万物之情性。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若忖短长于隘度,算妍媸于陋目,凝觚舐墨,依违良久,乃绘物之赘疣也,宁置于齿牙间哉!”这里张璪作画首先不为物役(“不在耳目”),而重在神髓,发自心源(“物在灵府”)。同时他放弃了平庸的机巧,回归到大自然的空灵玄渺之境,这时他才能真正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他才能窥见万物之真情性。能“以天合天”者,便是大手笔、真艺师。除此而外,心存狐疑,下笔滞碍,胸罗渣滓、审时度势、计算精到的獐头鼠目之辈,无不是艺术之大敌,他们的作品也必是人类文明之赘疣痈疽。庄子是“伪”的死敌,是“真”的赤子,是矫情伪态之敌,是自然大造之子。

八、解衣般礴,不为物役

在庄子眼中,竭尽五色之变化不为美,穷尽五音之玄妙不为美,这一切都是人们的“小识”、“小行”,而“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是不足为训的。庄子所容忍的只有一种艺术家,那便是一种处于情态自由的、彻底忘怀得失的、般礴睥睨的、无今无古的、无功利观念的艺术家。艺术之于这类人完全是他们体道一如的象征,而不是博取名利爵位的手段。他们的追求不是如屈原所讽刺的“忽驰骛以追逐”的鄙俗心态,而是无所依恃,无所企求,或换言之,他们追求的正是彻底的无所追求,那是一种醉汉式的自我陶醉。陶渊明笔下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五柳先生,便是这样的艺术家。《庄子·田子方》记载了一则故事: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这位画者“儃儃然”的状貌,是何等的清闲散淡,而那“解衣般礴,裸”的神气和那醉者神全的状态何其相似。裸露着胴体,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扫尽一切人间的伪态,包括服饰、礼仪(受揖不立),他在释放自由的灵魂的同时,释放了受礼教束缚的形骸。这时,艺术家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还,艺术的本质是与宇宙同体,回归那宁寂而和谐的太始,忘却机变和智巧,这是中国的书、画艺术一向以“朴”和“拙”为最高境界的根本的哲学依据。

石涛在《画语录·远尘章》中讲:“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但损无益,终不快其心也。我则物随物蔽,尘随尘交,则心不劳,心不劳则有画矣。”在石涛看来,画,不是劳心苦志的产物,“物随物蔽,尘随尘交”则是一种无求无待的状态,这是“以天合天”、“以鸟养养鸟”的体道合一宇宙观在绘画理论上的妙说。

石涛所激赏的是新安吴子一类的艺术家:“每兴到时,举酒数过,脱巾散发,狂叫数声,发十斗墨,纸必待尽。”这使我想起怀素的《自叙帖》:“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这“狂叫”、“绝叫”的情态,足令世俗之人惊骇。这凌厉而放纵的呼喊声,打散了束缚人类自身的种种枷锁,诸如宠辱毁誉、名缰利索、法则标准、礼仪尊鄙等等。这呼喊无异于回归自然的忘情歌啸,无异于对世俗尘嚣决裂的宣言;这三五声的绝叫驱散了困扰人生的尘雾,砸碎了使人类心灵就范的条框,使沉寂的艺坛风云震荡,使自诩于一得之见的艺林群氓自惭形秽。艺术不是乡愿俗客的乐土,不是趋附风雅的园林,那是真正的自然之子—醉客狂士的天堂。这些人用庄子对至人的描述是:“逍遥”、“苟简”、“不贷”,他们纯任情性,逍遥于太虚之境;他们不尚浮华,生活于简朴之中;他们既不施予他人,也不使自己受损;他们是纯粹的、个性的、自由自在的、不受束缚茧囚的生命;他们的行迹,庄子称为是“采真之游”,他们下望人寰,那些受大自然刑戮的人群,为名、禄和权力所困扰的人“操之则栗,舍之则悲”,永远在胆战心惊和悲哀惶惑中挣扎,那是人类万劫不复的丑陋的泥淖。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热门推荐
  • 魅王的将门替嫁妃

    魅王的将门替嫁妃

    她是现代全国散打冠军,一朝穿越,成了大将军府的草包嫡女,替妹出嫁,嫁给了人人称之为断袖的九王爷。传闻九王爷貌美而骁勇,是梁国的不败战神,唯独不近女色!柳林波穿越过来后的人生格言是:正妻不狠,地位不稳,小妾不滚,不能容忍!不近女色?倒也省事儿了!大婚之夜,新娘却不见了!半年后,传闻朝堂上多了一位骁勇大将,眉间妖娆胜三军,纤指抚琴退千军,展颜一笑万马嘶,一人可当万人敌!朝臣权贵人人皆知,九王爷拿这位兄弟当做掌中宝一样护着,比亲兄弟还亲!却不知,一身戎装退下,她是白衣胜雪,倾国倾城大美人。就当九王爷咬牙切齿的以为自己是断袖的时候,梁诗公主哭的惨绝人寰,“皇,皇兄,柳将军她是个女人!”于是乎,有人彻底不淡定了,N久后才知道原来面若冠玉的结拜小老弟柳将军居然是自己还没掀盖头的九王妃!精彩抢先看一“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把太子妃从王府里扔出去了。”九王府侍卫匆匆来报。“是王妃亲自动手的?”“回王爷的话,正是!”“这等粗活居然让王妃亲自动手,传令下去,全府的家丁护卫扣月银一年。”精彩抢先看二夜黑风高,醉酒后被困山洞的夫妻俩仰头数星星。“梁大哥,你饿不饿?”“饿。”“嘘,我这有带吃的。”有人酒后忘形,显露出21世纪女汉子形象。“是什么?”“红豆肉包!”一向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儿突然掀开了衣襟,据说,当晚有人流了一晚上的鼻血。江山如画也不如美人如花,看官们不喜欢也别点叉。男女主身心干净,天然绿色无污染,男强女强,女扮男装,走过路过别错过!既然点进来了那就加入书架吧,既然加入书架了那就顺便给这个节操满满聪明伶俐的作者撒花撒钻打个赏吧,作为奖励,这个作者给你们带走调戏!景飒出品,必属精品。
  • 阿玖

    阿玖

    裴家独生女的幸福生活。裴家在接连有了八个孙子之后,终于迎来小孙女阿玖的降生,合家欢喜。慈爱祖父、祖母,痴心爹娘,八个哥哥,小阿玖的婴儿生活,温馨快乐。童年美好的像梦境,长大后,阿玖会面临什么样的人生?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出版)

    原名《众里寻她千百度》,出版更名《请你给我一点温暖》,已出版上市。当你打开这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不曾关注过的世界。千百度,都市中成千上万的被遗弃的狗之一。祝晓辰,患有严重恐狗症的女孩。她们偶然邂逅,随后不幸分离,在彼此寻找中又几次擦肩而过。在漫漫寻找途中,通过各自的角度来观察人间种种,寻找的不止是主人,不止是家人,不止是爱……我们在寻找中回归自己。其它作品:1.惊悚小说《家有诡女初长成》(出版)http://m.pgsk.com/a/50110/2.都市小说《刺红》(出版)http://m.pgsk.com/a/88595/3.纯爱小说《蓝莲》(已出版)http://m.pgsk.com/a/53637/
  •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夏冷雨二十岁生日那天,和几个同学相约好要去哪里疯狂一次,以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夏冷雨在酒吧里甩着头发跳着舞的时候,一双恶魔的眼睛盯上了她。暑假到了,夏冷雨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去打暑期工,却在应聘的公司里凑巧地遇上了那双恶魔眼睛的主人。而这个恶魔眼睛的主人正好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从此,夏冷雨就象是一只小羔羊一样地被那个恶魔老板给诱拐了。
  •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天地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述了道的玄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法门”。释义:“道”如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可以学会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你可以发现,这些寓言有的揭示了某一个经济学原理,有的反映了某一种管理理念,有的会告诉你某一种投资技巧或者励志方略。当我们心里有什么疙瘩解不开的时候,书中的寓言是浅显的,读一篇寓言,思考一会儿,也许疙瘩就解开了;当我们钻进了某个死胡同的时候,读一篇寓言,但是寓言背后所反映的哲理却非常的深奥。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思考一会儿,也许就从死胡同里跳出来了;当我们在哪里跌了一跤。爬不起来的时候,回想一下曾经读过的某一篇寓言,也许就顽强地站起来了
  •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可以学会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你可以发现,这些寓言有的揭示了某一个经济学原理,有的反映了某一种管理理念,有的会告诉你某一种投资技巧或者励志方略。当我们心里有什么疙瘩解不开的时候,书中的寓言是浅显的,读一篇寓言,思考一会儿,也许疙瘩就解开了;当我们钻进了某个死胡同的时候,读一篇寓言,但是寓言背后所反映的哲理却非常的深奥。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思考一会儿,也许就从死胡同里跳出来了;当我们在哪里跌了一跤。爬不起来的时候,回想一下曾经读过的某一篇寓言,也许就顽强地站起来了
  • 薄情佣兵妃:王爷妻不可欺

    薄情佣兵妃:王爷妻不可欺

    她穿越而来,腹黑薄情;他强势霸道,嚣张冷血。赤焰王奉旨选妃,一眼看中楚家最乖的九小姐,谁想到,乖巧外衣下却是那样的不羁轻狂。他偏不信,他堂堂一藩之王搞不定她这个小LOLI?!硬得不行来软的,索性他就把她宠得人神共愤,无法无天,待那时,倒要看,她当真还能那样对他不以为然?!
  • 思想者的思考:外国名家散文的人文情怀

    思想者的思考:外国名家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