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45

第45章 “格物”—“性格”—“闲笔”(5)

袭人可憎,看她不用四方茶盘,定要用连环茶盘可式放茶钟端来;可爱处则是在钗黛两人中间只端一钟茶,说“那位喝时那位先接下”。宝钗的可爱处就在毫不让分,先拿过来就喝,可憎处则是把漱口剩下的半钟茶递给了黛玉,仅只这几行文字,便可同“许田射鹿”一章比美。(参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803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在第三十八回批语中又说:

全书许多人写起来都容易,唯独宝钗写起来最难。因为读此书,看那许多人的故事都容易,唯独看宝钗的故事最难。大体上,写那许多人都用直笔,好的真好,坏的真坏。只有宝钗,不是那样写的。乍看,全好,再看好坏参半,又再看好处不及坏处多,反复看去,全是坏,压根儿没有什么好。一再反复,看出她全坏,一无好处,这不容易,把全坏的宝钗写得全好便最难。读她的话语,看她行径,真是句句步步都像个极明智极贤淑的人,却终究逃不脱被人指为最奸诈的人,这又因什么?史臣笔法,纲目臧否全在笔墨之外,便是如此。(参见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829~830页。)

在这两段文字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学叙事的意义并不完全决定于叙事作者,叙事文本一旦进入阅读,其意义就成为开放的生成的,读者有权力对文本意义进行再建构。对于人物性格的意义也是如此。在这里哈斯宝对袭人、宝钗性格的意义进行了再建构。

袭人是否奸诈,她端的那钟茶的意义是否就是她的奸诈的证明,这些是作为批评者赋予她的。同样,对宝钗性格的阅读,从全好,到坏多于好,再到坏,这是一个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当然,袭人、宝钗的性格意义为什么能在阅读中进行如此的建构,与《红楼梦》文本的潜在意义有关,就是说作家的“纲目臧否”全在“笔墨之外”。如果作家用“直笔”,完全没有赋予袭人、宝钗性格以复杂的内涵,读者、批评家是不会如此进行意义建构的。

五、“闲笔不闲”———文学叙事功能的扩大与延伸

文学叙事就如同一个旅行者出游,他沿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走去,当然不能离开这条路,所以要有“正笔”;但是这位旅行者也必然要看到沿途的或秀丽或荒凉或旖旎或凌乱的风光,对此风光他或欣赏或感叹,如此他的旅行才是真实的,也才有趣味,所以就又必须用“闲笔”。

“正笔”叙述主要人物和事件,“闲笔”叙述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和事件,两者互相补充,形成广阔的真实的叙述空间。

对于文学叙事作品而言,所叙述的当然是人物性格以及围绕着这些人物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在叙述过程中是否可以有别的描写穿插,这是中国古代叙事学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如同在抒情作品中分为“情语”、“景语”一样,文学叙事作品也可分为“正笔”(又叫“紧笔”)和“闲笔”(又叫“闲话”、“消闲之笔”)。金圣叹、张竹坡、毛宗岗等十分重视“闲笔”在叙述节奏的调整、叙述空间的扩大、叙述时间延伸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闲笔”怎么“不闲”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水浒传》“血溅鸳鸯楼”一回,“正笔”是武松潜入鸳鸯楼,报仇雪恨,杀尽张都监全家上下。其“正笔”与“闲笔”是这样安排的:

正笔:武松在后花园墙外马院推门

闲笔:武松与后槽对话,武松道:“你认得我吗?”后槽听得声音,方知是武松。

效果:叙述节奏由快而慢

正笔:武松跳过墙去紧张寻人

闲笔:武松看见厨房里两个丫鬟,正在那汤罐边埋怨说道:“……”

效果:叙述节奏由快而慢

正笔:武松急上楼寻找张都监

闲笔:只见三五枝灯蜡荧煌,一两处月光射人,楼上甚是明朗……

效果:叙述节奏由极快变极慢

以上几处描写金圣叹都用“百忙中极闲之笔”加以评点,并认为表现了作者的“非常之才”。在这里“正笔”是武松进入张都监家杀人,叙述节奏极快,形成紧张气氛,让读者觉得喘不过气来。但作者又不是只叙述武松杀人,中间还穿插张家平日的生活场景,叙述节奏不能不慢下来,其结果是叙述节奏快慢相间,并扩大了叙述的空间,使武松杀人的紧张气氛与张都监家日常生活的闲散气氛,形成了对照,不但使叙述更生活化,增强真实感,也能引起读者的兴味。如果只一路写武松一个接一个杀人,叙述节奏全是一样的快,那还有何趣味呢?再一例是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评论:

关公行色匆匆,途中所历,忽然遇一少年,忽然遇一老人,忽然遇一强盗,忽然遇一和尚,点缀生波,殊不寂寞。天然有此妙事,助成有此妙文。若但过一关杀一将,五处关隘一味杀去,有何意趣?((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评:《三国演义》,318~319页。)

这里毛宗岗没有点出作者用“闲笔”,实际上是用“闲笔”,不断地阻断“正笔”。“正笔”是曹操放关云长,关云长护佑二位夫人脱离险境,本可几笔带过。哪里想到,一路又有诸多曲折。第一遇“强盗”廖化相救,第二遇庄主老人款待,然后过第一关;杀孔秀,过第二关;第三连杀孟坦、韩福,过第三关;第四遇普净和尚,暗示关云长的危险,杀卞喜,谢普净,过第四关;第五遇胡华之子胡班,杀王植,杀秦琪,过第五关。接着还有一首诗,总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本来关羽行色匆匆,叙述节奏很快,偏插入一些“闲笔”,把叙述节奏放慢。特别是中间穿插与自己的乡亲普净和尚相见,把叙述节奏大大放慢。叙述节奏的这种变化,不是为变化而变化,而是通过这种变化展现三国时期的战乱生活,特别是为了丰富关羽神勇又充满人情的性格,并使文学叙事增添情趣,所以说“闲笔不闲”。

“闲笔”的功能不仅仅是为了改变叙述的节奏,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扩大叙述的空间。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中说:

《金瓶》每于极忙时,偏夹叙他事入内。如正未娶金莲,先插娶孟玉楼,娶玉楼时,即夹叙嫁大姐;生子时,即夹叙吴典恩借债;官哥临危时,乃又谢希大借银;瓶儿死时,乃入玉箫受约;择日出殡,乃请六黄太尉等事;皆于百忙中,故作消闲之笔。非巨富一石者,何以能之?((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38页。)

这里所说的“百忙中消闲之笔”,其功能在扩大叙述的空间,使所叙述的生活更为丰富和具有立体感。试想,《金瓶梅》的作者,如果只是紧紧地扣着西门庆“破落—暴发—淫荡—升官—灭亡”这条主线来安排叙述的内容,那么叙述的空间就会显得十分狭窄、孤立,无法展现产生西门庆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生活应有的整体性也将失去,他将成为“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的大观园里的假农庄。文学叙事就如同一个旅行者出游,他沿着一条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走去,当然不能离开这条路,所以要有“正笔”;但是这位旅行者也必然要看到沿途的或秀丽或荒凉或旖旎或凌乱的风光,对此风光他或欣赏或感叹,如此他的旅行才是真实的,也才有趣味,所以就又必须用“闲笔”。“正笔”叙述主要人物和事件,“闲笔”叙述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和事件,两者互相补充,形成广阔的真实的叙述空间。

“闲笔”又一叙述功能就是延伸叙述时间。《金瓶梅》中写李瓶儿治病和死亡,张竹坡也认为用了“闲笔”。李瓶儿病重,先请了任医官和胡太医来治,无效。伙计韩道国推荐妇科赵太医,乔大户又推荐县门前住的何老人,西门庆马上叫人请来。赵太医何老人都到。

赵太医一露面,就开始吹嘘,说自己从黄帝《素问》、《难经》一直到《加减十三方》、《千金都效良方》、《寿域良方》、《海上方》,“无书不读”,说自己本领是:“药用胸中活法,脉明指下玄机,六气四时,辨阴阳之标格;七表八里,定关格之沉浮。风虚寒热之症状,一览无余;弦洪迟数之脉理,无不通晓。”他看了脉之后,分析了一通病源,最后开了一个妙方:“甘草甘遂与钢砂,藜芦巴豆与芫花,美汁调着生半夏,乌头杏仁又天麻。”何老人说:“这等药恐怕太狠毒,吃不得。”他则说:“自古毒药苦口利于病,怎么吃不得?”西门庆见他胡说,只得称二两银子打发他走了。何老人说:“老拙适才不敢说,此人东门外赵捣鬼,专一在街上卖丈摇铃,哄过往之人,他哪里晓得什脉息病源。”张竹坡在这里批道:“若止讲病人,便令笔墨皆秽,止讲医人,却又笔墨枯涩,看他借用一捣鬼杂于其间,便令病家真是忙乱,医人真是嘈杂,一时情景如画,非借此骂岐黄流也。”(参见(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第六十一回,918页。)中间赵捣鬼的情节可有可无,属于“闲笔”。它不但使这回描写“一时情景如画”,增加了喜剧情趣,更主要的功能是延长了叙述时间。本来李瓶儿病危,西门庆等十分着急,时间对病人来说就是生命,但插入这个“闲笔”后,不能不延长叙述时间,使李瓶儿的病情更加危急,大大加重西门庆和李瓶儿的心理负担,这对叙事是有意义的。

虽然金圣叹等人没有对“闲笔”做出明晰的界说,但从他们所分析的事例上,可以了解“闲笔”的内涵。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叙述节奏,扩大叙述空间,延伸叙述时间,丰富文学叙事的内容,不但可以加强叙事的情趣,而且可以增强叙事的真实感和诗意感,所以说“闲笔不闲”。实际上,“闲笔”似还应包括作品中的议论、抒情以及与作品人物故事看似游离的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等。

“闲笔”作为叙事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个文学叙事家的艺术功力的表现。张竹坡也说:“千古稗官不能及之者,总是此等闲笔难学也。”(参见(明)兰陵笑笑生著,(清)张道深评:《金瓶梅》第三十七回回首总评,556页。)此话言之有理。

六、“杂而不越”———文学叙事的文法

结构的功能是使作品获得秩序感。一部作品的完成也有赖于结构,不到最后一笔,故事就未完成。作品的最后面貌也无法呈现出来。“结构第一”和“结构最后”成为中国古代叙事理论家的共同看法。

文学的叙事文法,始终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叙事理论家的关注。

金圣叹在《水浒传》第十一回总评中认为:“夫人胸中,有非常之才者,必有非常之笔;有非常之笔者,必有非常之力。夫非非常之才,无以构其思也;非非常之笔,无以擒其才也;又非非常之力,亦无以副其笔也。”((明)施耐庵著,(清)金圣叹评:《水浒传》,232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在这里金圣叹提出了三个概念———才、笔、力。才就是叙事作者的叙述之才,才是先天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想学都学不来的。笔就是叙述文法,其中包括结构、技巧等,这是后天可以学到的,有叙事之才的人,应发挥其才,学习各种笔法。

力则是使才用笔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金圣叹还重视叙事文法的“精严”,他说:“若诚以吾读《水浒》之法读之,正可谓庄生之文精严,《史记》之文精严。不宁惟是而已。盖天下之书,诚欲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即无有不精严者。何谓之精严?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是也。”(同上书,12~13页。)文法精严是金圣叹对叙述文学的总体要求,可见其对文法的高度重视。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认为“《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他一口气提出了“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大落墨发法”、“绵针泥刺法”、“背面铺粉法”、“弄引法”、“獭尾法”、“正犯法”、“略犯法”、“极不省法”、“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十四种方法。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也总结出叙述文法十二条。这些都很有意义,有待深入研究。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中国古代叙事学的结构文法、视角文法和叙述时间文法作粗略的讨论。

(一)叙述结构

“结构”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原指房屋梁柱相交的构架。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于是详察其栋宇,观其结构。”后引申为文辞的布局。《后汉书·班固传》:“结构文辞,终以讽谏。”从现代的学术视野看,所谓结构就是把一部叙述文中的各个关系项联系起来,构成一定的关系,进而构成完整的篇章。一部小说有许多事件,事件之间有关系,把这关系艺术地结合起来,这是结构。一部小说中有许多人物,人物之间有关系,把这些关系艺术地联系起来,这也是结构。一个章回内有若干人物与事件,它们之间有关系,把这些关系艺术地联系起来,这也是结构。结构问题很早就引起中国文论家的重视,刘勰的《文心雕龙·附会》篇,就是专门讨论结构的论文。刘勰说: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凡大体文章,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650~651页。)

刘勰所论不专为叙事作品而发,但应包括叙事作品。刘勰理论的价值主要有两点:第一,他说明了结构要解决的问题有:(1)“总纲领”,即要“整派依源”、“理枝循干”,不使混乱;(2)“定首尾”,即开头、中段、结尾要连贯周密;(3)“定与夺”,即面对“文料”,取哪些,舍哪些;(4)“合涯际”,即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要按一定的脉络加以缝合;对叙事作品来说,就包括了人物事件的艺术安排,以及其他穿插、对比、映照、反衬的艺术处理;(5)表里、隐显的处理。第二,他提出了结构的总原则,那就是“杂而不越”。

“杂”,就是复杂、丰富、多样,“不越”,就是杂多的东西又不相侵犯、不相干扰、不相矛盾。用现代的术语说,就是多样的统一。

刘勰提出的结构方面和“杂而不越”的结构原理,被明清叙事文学理论所继承,并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观点。

首先,叙事结构的重要性被充分地强调。一部作品是何面貌取决于作品的结构。一个叙事文学家获得了一个题材之后,在构思中最初也是最早要做的事情是“结构”,因为你必须安排你的故事如何开场,中间如何发展与转折,最后如何收尾,必须成竹于胸,然后才可以动笔;否则作品就会变成材料的随意堆砌,而不能获得作品的秩序感。一部作品的完成也有赖于结构,不到最后一笔,故事就未完成,作品的最后面貌也无法呈现出来。“结构第一”和“结构最后”成为叙事家的共同看法。如李渔非常重视结构的重要性,他的《闲情偶记·词曲部》,首先列“结构第一”一章。其中说:

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倘造成一架而后再筹一架,则便于前者不便于后,势必改而就之,未成先毁,犹之筑舍道旁,兼数宅之匠资,不足供一厅一堂之用矣……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淡经营,用心良苦,而不得被管弦、副优孟者,非审音协律之难,而结构全部规模之未善也。((清)李渔著,艾舒仁编选,冉云飞校点:《李渔随笔全集》,9页。)

同类推荐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以时间为顺序,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西晋——国家观念的弱化及骈散的杂陈;东晋——文坛的凄凉、凋落与变异;刘宋——骈文的成熟;萧齐——骈文的转向与要素的完备;梁朝——骈文的繁盛;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热门推荐
  •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腹黑萌宝之娘亲太妖娆

    大燕国,第一钱庄。偌大的厅堂里,正举行着一场盛大的拍卖会,数件珍宝统一用精美的盒子包装起来,整整齐齐摆放在展台上。拍卖厅分三层,一楼是寻常客人,二楼雅阁是有拜贴的常客,三楼雅阁是金贴贵客,能得金贴的客人要么是皇亲国戚,商富巨甲,要么江湖高手,隐世高人。叶飘飘坐在三楼的雅坐里,顺手拉开纱帘,向楼下望了一眼,展台前,站着一名红衣美人,身材极是惹火,曲线窈窕,纤指指着……
  • 重生之毒鸳鸯

    重生之毒鸳鸯

    琳琅十三岁之前的日子过得苦了一些,流落在外寄人篱下,但也因此得了个好夫婿。夫君他心志坚定、有勇有谋,为报家仇不惜隐忍多年,更不惜折辱自己娶了她这仇家之女为妻,终于布下天罗地网将仇家之人一网打尽。这等好夫君,真真的叫人爱不释手,乃至于重生之后,谢琳琅一时不知该将他让给那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妹子,还是大卸八块,块块珍藏……
  • 我的无盐皇妃(全本)

    我的无盐皇妃(全本)

    乌黑的眼珠灵动出掩不住的笑意,本是一位绝色美人,却偏偏右眼角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印记,如枫叶一般,落在脸上。拥有绝世无双的面容,可却不能现于世。是美,是丑,是喜,是忧,只在一念之间,只要她快乐,又何必顾及其他呢?嫁进宫中这样的福气真是没几个人消受得起,她可不想被关在那大笼子里。她出逃,她抗争,但却只能成为争权逐利的牺牲。牺牲?但为什么当他见到她时惊起的是多年前的那片涟漪。无衣,那个让她等待,给她希望的男子,权力还是感情,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烨泽,那个等待着她,却又禁锢着她的男子,他的情却要她如何去还,如何去承受,起起浮浮,来来回回,难道真要成为他的妃吗?--------------------无盐已完结,谢谢亲们坚持不懈的追文,给了小素很大的支持让我可以完成它。无盐是小素的第一个文,有不足的地方大家可以留言,以后一定改正,学习。素的新坑,大家也去踩踩《大宫醉恋》http://m.pgsk.com/a/88502/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一品风华

    一品风华

    孟宁一觉醒来,竟发觉自己变成了个小孩,看着对面一脸怪笑看着自己的奇怪叔叔,孟宁有种很不淡定的冲动;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孟宁如何玩转这个奇怪的古代世界,拜师学艺,女扮男装,一连串搞笑事件也接踵而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龙敖天

    神龙敖天

    神创下了这个世界,也创造了两条神龙,他将一切最好的赋予了神龙,令其管理人界。无数年来,龙生九子,但无一是龙,今天,新的神龙诞生了,神龙敖天,傲视天下。这天,一个关于天帝的秘密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会如何应对呢?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乱世红颜小凤仙

    乱世红颜小凤仙

    那一些生与死,并与蔡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体验过人生的富贵荣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感受过社会的冷漠无言,感慨过孤苦可怜,却只能为救国救民而放弃幸福。在她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后,惆与怅,愤与怒却依旧挥之不去。书中的小凤仙从一个满洲贵族后裔,小凤仙认识了民国名将蔡锷,经历了家道的没落和残酷命运。小凤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经历过坎坷的命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校园:天才阴阳师

    重生校园:天才阴阳师

    前世为了心爱的男人她愿意付出所有,却落得个至亲陷害、百鬼吞噬的下场。重生十三岁,千金强势归来,继豪门恩怨,踩渣男渣女,斗极品小人,收千妖百鬼——那些妄想铲除她取而代之的人,她会用事实证明,谁才是阴阳两界第一女鬼探!友情提示:①男强女强,宠溺无限,结局一对一。②本文作者已写两本完结文,坑品有保障。③新浪微博(幻想家九猎)欢迎关注哦~收藏最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