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04

第4章 儒—道—释(2)

“文质彬彬”的说法见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刘宝楠注:《论语正义》,见《诸子集成》第一册,125页。)很显然,“文质彬彬”不是论文的,而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既要质朴,又要文雅,两者应兼备。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对一个“君子”来说,“仁”是他的“质”,“礼”是他的“文”,“文质彬彬”就是内在的“仁”与外在的“礼”要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在这里“文质彬彬”还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还没有延伸到文学理论层次。《论语·颜渊》也谈到“文质”问题: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同上书,267页。)卫国的大夫问子贡,君子只需要朴素而已,为什么要文采呢?子贡回答:你说错了。君子是要文与质兼备的。如果虎豹和犬羊都拔去毛,那么它们的皮毛还有什么区别呢?《论语》中的文质问题虽然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但是潜藏着转化为文学理论的可能性。果然后来被汉代后期的扬雄转化为文学理论问题。扬雄先把文质问题转变为一个宇宙问题,他在《太玄·文首》中说:“阴敛其质,阳散其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在他看来,文质与阴阳有对应关系,即阴质阳文。天地万物是阴阳相聚,那么也就是文质相兼。《玄文》中就肯定了“天文地质,不易其位”。这种万物皆文质相副的说法,为“文质”延伸来论文章和文学准备了条件。扬雄在《玄莹》篇中明确地把文质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文论问题,他说:务其事不务其辞,多其变而不多其文也。不约则其指不详,不要则其应不博,不浑则其事不散,不沉则其意不见。是故,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观其施辞,则其心之所欲者见矣。((西汉)扬雄著,司马光集注,刘韶军点校:《太玄集注》,19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8。)这里扬雄第一次把“文质”问题转化为文章写作问题。他的论点是“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文”与“辞”相对应,“质”与“情”相对应。文质相兼,就是文辞兼备。就是说,文学作品既要情质素朴,但又要文采斐然。这当然是从孔子的“文质彬彬”那里借鉴而来的,但这种借鉴与发明是对儒家文论的重要发展。更进一步,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发挥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3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意思是说,圣贤的著作都可以叫做“文章”,那不是文采斐然的吗?水性动才会有涟漪,树木实花朵才鲜艳,可见文采依靠情质。虎豹要是没有美丽的皮毛,它们不就和犬羊一样吗?就是用犀牛兕牛的皮革制披甲,还要靠朱红的漆来上色呢,可见情质又有待于文采的配合啊!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还有一些“文质”问题的论述,其贡献在于充分地肯定了文学作品有两个元素,那就是情与采,情是“质”,采是“文”,情采结合,文质相副,文学创作才能达到极致。

与“文质”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来理解孔子的“辞达而已”。有的论者对孔子写文章只要“辞达而已”有误解,认为孔子要求的“辞达”只是文字通顺而已。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辞达”不仅仅是文字通顺,而是很高的要求。早就有学者(如宋代学者胡寅)解释说:“辞莫贵乎达,辞莫难乎达”,这是说得很有道理的。对“辞达”解释得最好的是苏轼。苏轼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说: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141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这可以说深得孔子“辞达”论之精髓。“辞达”从内容上看,不能“不及”又不能“过”,要求内容和形式都恰到好处;从形式上说,则不能言辞粗鄙,但又不必华丽过分,而要表达得恰到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表达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都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正因为儒家重视形式表达,所以,“仲尼曰:‘志有之,文以足言。言以足志。’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10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儒家学人为了自己言论流传的需要,他们也是讲究文采的。孔子说过的不少话都是很有意味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都是理深辞达之语。它们成为中国诗人获取灵感、暗示、启迪、滋养的一个泉源,是理所当然的。

另外,在美与善的关系上,儒家在宣扬自己的“善”(即社会道德伦理)的同时,也宣扬“美”。在评价艺术的时候,也是要有二元素———善与美。《论语·八佾》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刘宝楠注:《论语正义》,见《诸子集成》第一册,73页。)《韶》和《武》都是乐曲。孔子把乐曲分成“美”与“善”两个元素,并认为《韶》尽善尽美,而《武》则虽“尽美”未尽善。朱熹《四书集注》中注释说:“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让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地下。故其实有不同。”朱熹对《韶》乐尽善而《武》乐不尽善的说法,有不同的理解,这一点可以存而不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朱熹认为美是事物“声容”的外在表现,善是事物的实际内容本身,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孔子区别善与美的说法,让后来的许多作家、诗人知道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写什么(美之实)和怎么写(声容之盛)的区别。写什么是关系到善的问题,怎么写是关系到美的问题。

尽管这个说法略嫌简单,但还是能够给大家以启示:文学艺术应该追求美。后来,荀子在《乐记》中进一步提出“美善相乐”的论点,与古罗马贺拉斯所提出的“寓教于乐”的说法,意思完全一致。就是说,儒家当然是要“诗教”、“乐教”的,当然是要文学艺术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当然是要“文以载道”的,但文学艺术中,不应直接宣讲“教”,明示“道”,而是要寓含在“乐”之中。

由上可见,儒家的文学观念以社会功利性为主,但也强调艺术性和娱乐性的“亚观念”。这些“亚观念”与道家的审美论相结合,成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因此,尽管中国历代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作家、诗人仍然能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伟大灿烂的文学篇章来。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与儒家的社会哲学相对立,道家的哲学是自然哲学。

道家的“道”是可悟而不可强求的,最好的社会是“无为而治”的社会。与这种哲学相对应,道家的文学观念是面对自然,以自然为本位,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文学作品是“以天合天”的妙悟自然的作品,强调文学要“法自然”,文学是“出世”的,不应有任何目的,文学自身的内部的规律就成为关注的中心。

与儒家不同,道家的诗学思想的中心观念不是强调诗歌与社会的联系,而是强调诗歌与自然的联系。为了说明道家的诗学思想,先要简要地说明道家的基本哲学观念。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庄哲学的基本观念是“道”。什么是老庄心目中的“道”呢?《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春秋)李耳著,魏源撰:《老子本义》,见《诸子集成》第三册,35页,上海,上海书店,1986。)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所生的,“道”是万物所由生的根源。可这种“道”是什么形态的呢?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战国)庄周著,王先谦注:《庄子集解》,见《诸子集成》第三册,40页。)这段话见于《庄子·大宗师》。其意思是,“道”是真的,可以验信的,可它自身无作为也无形迹,可以心传,但不可以口授,可以心得,而不可以目见,它自为本,自为根,在没有天地以前,自古就存在,鬼神天地都由它产生,它在太极之上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低,先天地存在不为久,长于上古不为老。“道”贯古今,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可以意会,却不可言传。“道”就是这种“莫见其形”、“莫见其功”的“物之初”。切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先”,不是时间的概念,是逻辑的概念。并不是说,先有“道”,在道生万物之后,“道”就消失了。“道”近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规律”,是永久的存在。道家学人从这种“道”的观念出发,认为世界的运转都在冥冥中有“道”在支配着,一切都要听其自然,顺其自然,就可无为而治。不要人为,人为只会违反自然,违反“道”,最终只能自讨苦吃,把事情弄糟。所以道家的名言是“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至乐》篇借孔子的嘴,讲了一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鱼攸,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崇敬的方式来招待海鸟,其好心不令人感动吗?可海鸟却死了,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人为”的结果,没有顺乎自然之道。

在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中,严格地说,他们没有谈到文学艺术,甚至可以说,由于他们主张“绝圣弃智”,是排斥文学艺术的。可奇怪的是,他们的思想对后代的文学艺术却发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这是由于他们的著作间接地蕴涵着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文学观念。在他们看来,既然万事万物都要顺应自然之“道”,那么如果有文学艺术的话,也是自然之“道”的体现。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庄子则提出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和“至乐无乐”的说法,就集中表现了他们的文学艺术观念。“大音希声”并不是说没有声音,而是说“大音”对我们来讲是听不到的,因为最完美的音乐就是“道”本身,“道”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是我们的感觉无法接近的。对“大象无形”、“至乐无乐”也要做如是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是说天地之“道”是美之最,但它作为“物之初”是“无言”的,因此我们也就看不见、听不见。我们感觉到的只是现象界,可真正的诗和美是在本体界。我们唯有“法自然”,妙悟自然之道,才能接近本体界,也才能达到诗和美的境界。老庄的以自然为本位的文学艺术观念,给后代的文艺家以无穷的启发。如他们的“天乐”、“应之自然”等思想,使后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崇尚自然本色,厌恶人工雕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和“至乐无乐”等思想,使后代的文学艺术家特别讲究艺术上的“虚”与“实”的关系;“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思想,启发后代的诗人、艺术家特别重视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弦外之音、画外之意等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说,道家的文学观念比儒家的诗学观念影响还大,这是因为儒家主要是从诗歌的外部规律发生影响,而道家则从诗歌的内部规律上产生影响。

如前所述,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道家拒绝文学艺术,那么为什么他们在中国的文学和文论发展史上反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呢?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体道”的过程,与一个文学家、艺术家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即那种超越直接功利的精神,忘我的精神,神会的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诗人与艺术家由此贡献出诗歌和艺术作品,而庄子由此实现了艺术化的人生。

徐复观说得很好:“从此一理论(指‘道’)间架和内容说,可以说‘道’之与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若不顺着他们的思辨地形而上的路数去看,而只从他们由修养的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去看,则他们所用的功夫,乃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修养功夫;他们由功夫所达到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也可以这样说,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地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他作人生的经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50页,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4。)的确是这样,当我们把庄子的“体道”过程,不作为把握观念的过程,而当做人的某种具体的劳动过程来把握的话,那么,“体道”的艺术精神就凸显出来了。其实,庄子自己就常通过一些例子,把他的“体道”过程具体化。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很精当地说明了这一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殷汤乐名)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战国)庄周著,王先谦注:《庄子集解》,见《诸子集成》第三册,18~19页。)这是一个常讲常新的例子。对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庖丁的确是在从事着日常劳动———宰牛,这是一门技术性工作,但在庖丁这里又不是纯技术,而是一个“体道”的过程,所以他说“臣所好者道也”。第二层,在这个非纯技术的体道过程中,“未尝见全牛”,意思是说在这劳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消解了,也就是心与物的界限消失了,心在物中,物在心中,物我交会。第三层,在这个过程中,庖丁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人的手与心的距离也消失了,技术手段对心已经不能束缚,人的心灵处于无障碍的自由状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解放。第四层,当这个过程告一段落,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就表明他不仅得到了精神的自由,而且获得了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这四个层面表明,具体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精神创造(“体道”),这是心物对立的消解(“未尝见全牛”),这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以神遇不以目视”),这是一种审美的诗意的享受(“踌躇满志”)。这样一种心物对立消解的、具有精神自由和审美享受的精神创造,与真正文学艺术的创造,可以说是毫无二致的。

同类推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荷塘

    荷塘

    《荷塘》是梁必文步入生命之秋后出的又一本诗集,字里行间已没有了年轻气盛时的外露与浮躁,代之的是内敛与平和,追求的是一种诗的静美的诗思。
  •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尘世琐语(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被主人再次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
  • 女扮男装,总裁的首席男宠

    女扮男装,总裁的首席男宠

    他曾经是一个如玉般温润的男子,而她曾经是他爱到骨子里面的那个人。她女扮男装在他的身边生活了十几年,命运的玩笑,因为她,他家破人亡!而她,不知所踪……从此之后,他性格大变,那个如玉般的男人变得像石头一般坚硬。依旧温儒的外表下充斥着绝望的狠毒。她终究被他亲手送上断头台……多年之后,她身份转变,以女子之身回到他的身边,成为他最宠爱的情人,同时也带来了一场不为人知的阴谋与报复……【虐篇】婚礼会场——君自谦:我给你准备了一份结婚大礼。司仪打开,瞠目结舌,躺在锦盒里的竟然是一尺长的水晶棺材。君自谦笑的温润如玉对新娘说:"你知道这是罕见的纯天然雪色水晶,我可是花了血本。喜欢吗?”新郎握住新娘的手:“生则同床,死则同穴,难为君总一番心意,我与夫人自然喜欢的很。”【暖篇】某爹:“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君宝:都喜欢某爹不甘心:这么说吧,如果爸爸去美国,妈妈去巴黎,你跟谁走。某宝宝:麻麻~某爹失望:为什么?某宝:巴黎漂亮。某爹:那如果爸爸去巴黎,妈妈去美国,你跟谁去。某宝:麻麻~某爹绝望:为什么?某宝理所当然:因为巴黎刚刚去过。PS:1.本文女主女扮男装。2.开篇慢热,亲要有耐心3.【收藏】是眠的动力,单日收藏过30加一更,过四十加两更~~~4.若想提前知晓某宝君思的情况,敬请关注【盛宠之番外2】http://m.pgsk.com/a/325769/OK!啰嗦完毕,静待支持!
  • 公关总监

    公关总监

    当10万元打造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飓风刮起的时候,你还以为响亮的头衔、宽敞的办公室这些东西就能让你成为真正的管理者吗?那你就OUT了。杰出的管理能力和突出的贡献才是管理者横行天下的王道。赶紧给自己充电吧。做杰出管理者从阅读本书开始。
  • 网王之今生爱上你

    网王之今生爱上你

    你说,这个世界上能否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男人,对你好,真心的把你放在心上,不会一味的宠溺你,但是却又一直宠爱着你。楚月灵找到了,当她以藤井流韵的身份找到了那个真命天子,她过得很幸福。可是谁又知道以前的藤井流韵是那么的懦弱,担心,被父母抛弃,被妹妹抢走爱人,仿佛所有的人都不要她了,她选择了自杀。楚月灵与藤井流韵的性格不同,她不会放纵别人欺负她,她感谢老天给了她新的生命,她要活的更精彩。手冢国光,你愿意加入我生命的行列来吗?这辈子,我定不负你!(喜欢秋秋的亲可以加群329162296)
  • 冥王掠情:狐妻哪里跑

    冥王掠情:狐妻哪里跑

    她,西钥漓,是颜倾天下,却被挖心的帝君之女。他,帝柒双,是冷漠无情,高高在上的冥王殿下。他,以南烟,是超然脱俗,性情淡漠的隐世神医她,苏陌,是活泼搞怪,大方善良的异世少女。君煜,高高在上,却麻木不仁的天帝。西钥暄,为爱抛弃一切,却惨淡收场的魔族公主。当命运之轮就此展开,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如果说爱情可信,那么西钥暄倾心付出,却惨遭灭族又算什么?如果说爱情不可信,那帝柒双以命为媒,又是什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烽火王妃

    烽火王妃

    一段雪山姻缘,奏出乱世悲歌,十年生死绝恋,相思终成情殇。她是身患癌症,热爱生活的才情女记者,因为汶川地震错落时空,一朝穿越,身份逆转,之后背负国仇家恨,乱世荣辱,不求权倾天下,但求一心白头。看才情女记者情挑四国英豪,造势天下,成就帝王。她找水源、开会所、修运河、铸大炮…传奇一生谱写乱世悲歌!卫羽坤(南朝战神,排行老三,人称瑞王)一个人若是走进了一个人的心,又要走出去?仿佛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辰星历四百九十一年,父皇大寿,在祁门我遇又上了她,那个红遍四国的呢喃郡主,那个掌控着天下经济命脉的传奇女子,她那么傲然绝世的坐在北皇的身边,我看不见她的脸,却能感受到她那睥睨天下的气场。她似乎很不喜欢我,但却仗义的出手化解了伤寒危机,甚至为我放血疗伤。被人关怀的感觉很好,我开始尝试友好的对待她,直到那碗蛋炒饭,我突然间明白,原来她就在我身旁。以石为盅,以人为料,至于其中,木锤反复盅击,从脚至头,断骨碎筋,血肉交融,直止亲眼目睹身体呈酱料一般黏糊,方可赏予野狗野猫分食。整个行刑过程相对漫长,想必你也不愿去看。箫如然(东岳帝王)上帝是谁?他吃饱了撑着要关我的门?给我一扇窗又是做什么?难道我有门不走从窗里爬出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一瓢我已经端了起来,怎么还能喝其他河里的水呢?你放心,前路风雪再大,如然也会为你扫得干干净净,平平坦坦,你且放心大胆的走过去,有我为你保驾护航,我看天下谁敢伤你负你!龙啸桀(北朝国主扫尘宫主)你说的每一句我都深信,无论你的过去经历过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你还在我身边,平安就好。答应我,好好保护自己,你不是总是说活着才会有希望吗?那么就努力的活下去。喃儿,如果真的没有下辈子,我就一直都在忘川的河边等你,你放心,我定不会喝那孟婆之汤,记得带着你的汉堡,下一次相见,啸桀定不负你。此文男强女也强,第一次发文,简介无能,亲请看文。
  • 网游之幻想年代

    网游之幻想年代

    一个意外,他成了精神分裂。一次错手,他进了网游。一个误会,他成了废柴。一本邪书,改变了他跟整块大陆的历史。宅男亡灵,恋父刺客,蛮力精灵,闷棍法师,乌鸦骑士,龙战牧师……看我怎样玩转世界,一切尽在本书!总之,这是一个得了精神分裂的人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游戏内外大肆泡妞的故事。(天音:疑?故事怎么成这样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空亡屋

    空亡屋

    世上有一种屋子,屋门永远开一半,关一半。开着的一半,代表活人进来。关着的一半,代表死人进来。这种屋子,叫做空亡屋。而我,正好是其中一间空亡屋的屋主。三年的时间,见识了缠人的恶鬼,也见识了缠鬼的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