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400000036

第36章 “志思蓄愤“ —“情景交融”—“联辞结采”(4)

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并以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例来说明,以之为“超绝”。其实这样的诗句在古诗中是很多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引自(明)王嗣奭评语,见(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第五册,1931页。)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同上书,1920页。)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杜甫《暮归》)(同上书,1915页。)正是由于这一类语音的巧妙组合和变化,抒情作品才富有音乐感,才会给人以音乐美。但是总还是有人认为,声韵要求过严是一种“诗病”。如严羽就说:“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178页。)显然,严羽对和韵是不满意的。但多数人还是认为对抒情作品来说,和韵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如金代王若虚引别人的话说:“郑厚云:‘……诗之有韵,如风中之竹,石间之泉,柳上之莺,墙下之蛩。风行铎鸣,自成音响,岂容拟议。’”((金)王若虚:《滹南诗话》,12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究竟怎样一种看法更为合理呢?元代杨维桢在《蕉囱律选序》里说:“诗至律,诗家之一厄也……余每就律举崔颢《黄鹤》、少陵《夜归》等篇,先作其气,而后论其格。崔、杜之作,虽律有而不为律缚者。”就是说抒情作品,有声律是好的,如石间泉水,柳上莺鸣,确能增强音乐性和美质;但抒情还是要以情的自由表现为主,不可为了声韵而牺牲情感。

从现代学术视野看,诗歌及抒情作品,声韵的要求可以叫做“戴着脚镣跳舞”。如果在“戴着脚镣”的情况下,仍能把舞跳得自由自在,这绝对是诗人天才的表现。闻一多说:假如诗可以不要格律,做诗岂不比下棋、打球、打麻将还容易些吗?难怪这些年头的新诗“比雨后春笋还多些”。我知道这些话准有人不愿听。但是Bliss-Perry教授的话更古板。他说:“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缚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并且要戴着别个诗人的脚镣。”……诗的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莎士比亚的诗剧里往往遇见情绪紧张到万分的时候,便用韵语来描写……这样看来,恐怕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做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闻一多:《诗的格律》,见《唐诗杂论·诗的批评》,163~165页,北京,三联书店,1999。)这就是说,对许多没有才华的诗人来说,声律的确是束缚。但是对有才华有魄力的诗人来说,戴着声律的“脚镣”只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是有益的,因为它给诗带来情感的活力和不可言喻的美。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中国古人注重声律的美,与汉语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用林语堂的话说,这一切都“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中国文学的媒介(亦即汉语)的特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性。把汉语与欧洲语言作一比较,人们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学的特性,在多么大的程度上是源自汉语的单音节性……单音节性决定了汉语写作的特性,汉语写作的特性又导致了文学遗产继承的连续性,因而甚至多少促成了中国人思维的保守性。”(林语堂:《中国人》,189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他还说:“汉语与诗歌之间也有关联……汉语具有分明的四声,且缺乏末尾辅音,读起来声调铿锵,洪亮可唱,殊非那些缺乏四声的语言之可比拟……中国人要自己的耳朵训练有素,使之有节奏感,能够辨别平仄的交替。这种声调的节奏甚至可见于散文佳品之中,这一点也恰好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散文的‘可吟唱性’。”(同上书,214页)“这种极端的单音节性造就了极为凝炼的风格,在口语中很难模仿,因为那要冒不被理解的危险,但它却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美。于是我们有了每行七个音节的标准诗律,每一行即可包括英语白韵诗两行的内容,这种效果在英语或任何一种口语中都是绝难想象的。无论是在诗歌里还是散文中,这种词语的凝炼造就了一种特别的风格,其中每个字、每个音节都经过反复斟酌,体现了最微妙的语音价值,且意味无穷。如同那些一丝不苟的诗人,中国的散文作家对每一个音节也都谨慎小心。这种洗炼风格的娴熟运用意味着词语选择上的炉火纯青。先是在文学传统上青睐文绉绉的词语,而后成为一种社会传统,最后变成中国人的心理习惯。”(同上书,193~194页。)林语堂认为“汉语的单音节性”造成了中国文学凝炼的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学最微妙的语音价值,这是很有见地的。

朱光潜强调说:“从前人做古文,对声音节奏却也很讲究。朱子说:‘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处学。’韩退之自己也说:‘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清朝‘桐城派’文家学古文,特重朗诵,用意就在揣摩声音节奏。刘海峰谈文,说:‘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思过半矣。’姚姬传甚至认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见《艺文杂谈》,80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在朱光潜看来,“声音节奏在科学文里可不深究,在文学文里却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学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同上书,82页。)。

朱光潜还指出,“声音节奏”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能予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我自己在作文时,如果碰上兴会,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意兴不佳,思路枯涩,这种内在的筋肉节奏就不存在,尽管费力写,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吱咯吱咯的,像没有调好的弦子。

我因此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同上书,82页。)朱光潜从生理的心理的视角说明声律在抒情作品中的意义,也很精当,几乎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共同的体会。

从现代这些学人的观点去反观古人的关于声律的种种说法,我们不能不说,像沈约、刘勰、朱熹、王若虚、杨维桢等人一直到清代桐城派的理论,都有很高的价值。如刘大櫆说:“文章最要节奏。

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近人论文,不知有所谓音节者,至语以字句,则必笑以为末事。此论似高实谬。作文若字句安顿不妙,岂复有文字乎?”((清)刘大櫆:《论文偶记》,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下册,137~13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他们的理论是形式主义,恰恰相反,他们的理论是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真理性的成分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

(二)字词

在以声传情的同时,还必须联辞结采。通过字词的运用,以使艺术情感最后定型并实现物化。中国古代抒情论十分注意字词的运用,其方法多种多样。大致说来有加字、减字、颠倒、“怪怪奇奇”、对偶和对语境的营造等变化。用字遣词造句对于艺术情感的生成及文学抒情的实现,不是枝节的小事,而是关系到全局的大事。如果没有字、词、句、篇,那么艺术情感寄托于何处?抒发感情又从何体现?作家是用笔思维的,用词语哭泣和欢笑的。艺术情感是在创作过程或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才能完成的。创作前的“郁陶”、“凝心”、“沉思”当然是重要的,情景交融的构想也是重要的,但它只是一种前提,或者说只具有前提的意义。只要作家还没有落笔,还没有把情感变成词语,那么存在和活跃于他脑海中的,只是一种蓝图、构想、轮廓、筹划,一种迫不及待的言说欲望。只有在落笔之后的词语实践中、生产中,当一行行文字在自己的面前实现之时,他才能判定自己构思中的艺术情感,是不是如沉思那样表现出来、实现出来。每一段成功的文字,都激励着你后面的情感的表现;每一处不成功的文字,又都激发你想办法去战胜失败,让自己心中所感所想的包孕着艺术情感的构思得到抒发和表现。艺术情感就在这种“词语的实践”中最后生成。

中华古代抒情论对于词语实践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易》道:“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战国)孟轲著,(清)焦循注:《孟子正义》,见《诸子集成》第一册,594页。)汉代刘向说:“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

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汉)刘向:《说苑·善说》卷十一,2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这些论述,仅就一般言辞的作用作了概括说明,然而对于言辞的所谓“尊君重身、安国全性”的功能,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章句》篇,就直接谈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情感抒发中词语的功能作用: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70页。)刘勰在这里指出,因字生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篇的光彩是由于每章都没有毛病,而每章的明晰,是由于每句没有毛病,而句子写得清新挺拔,是由于每个字都不乱用。根本打好了,枝节就会跟着好,知道整一的道理,万种事例都会分析。刘勰进一步说明字句、章节的作用:……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70页。)这段话很重要,它说明字词章节的作用是“控引情理”,有时是“送”出,有时是“迎”来,有时是对面周旋,就像舞蹈时候的回旋,要保持行列和位置,歌声摇曳,有高低不同的节拍。刘勰在这里把字词句章的作用看成是多姿多彩的“控引情理”,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应该知道,文学的抒情并非越强烈越集中越昂扬就越好,但也不是越平淡越分散越低沉就越好,这里要把握一个“度”。如何把握“度”呢?词语的作用就实显出来了。词语在文学抒情中,的确可以起到舒缓过分激烈、调整过分集中、降低过分昂扬的情感的作用,也可以起到提升过分平淡、调整过分分散、修饰过分粗糙的情感等作用,这也就是刘勰所谓的“控引情理”。艺术情感就在词语实践的控制和引导下形成。

中华古代文学抒情与汉字有密切关系。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始终是一种视觉符号。对于汉字来说,无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形象视觉为第一性。虽然纯象形的文字(如月、日、鸟等)只占少数,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字中也有部分形象。语言学家马叙伦在《说文解字研究法》一书中说:“……言其系统则指事、会意皆属于象形文字。”拼音文的特点是拼音本身与它所指称的事物只有概念上的武断关系,而无任何形象上的联系,这样在文字与实物之间有无法填补的信息。因此它不可能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汉字则不同,它本身直接指向近似的实物,或者是形似,或者是神似,或者包括实物的处境、历史的变迁以及某时代人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历史。这样汉字比拼音文字就能引起人的种种联想,从而释放出大量的信息来。这是汉字的特点优点。于是中国古人利用汉字写作抒情也就带来了与拼音文字不同的特点,甚至获得别的文字所没有的优越性,特别在视觉形象的建立上,汉字在释放审美信息和自由结构方面是无与伦比的。(参见郑敏:《汉字与解构阅读》,见《结构—解构视角:语言·文化·评论》,133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古人运用汉字的特点所形成的“诗家语”很多,如颠倒、减字、增字、省主语、省动词、用险字、用怪字等,这里仅就抒情诗文中“对偶”的运用以及对语境的营造这两点稍做论述。

对偶的运用在中国古代文学抒情中,是一个历史悠久同时又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它对情感的表达作用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从理论上最早对“对偶”进行总结并提出重要观点的是刘勰。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篇集中论述了对偶问题。对偶是如何形成的呢?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的?刘勰说: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88页。)刘勰认为,自然赋予人的形体,上下肢都成双成对,自然的作用,都不是孤立的。那么人创造的文辞,运思谋篇,要经过多方考虑,运用的文辞,也自然要高低上下,自然形成对偶。刘勰认为,对偶的形成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这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这里主要是汉字的自然作用。汉字是规矩的方块字,排列成行必然对应得十分整齐。这只要我们看看唐代形成的律诗,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运用汉语、汉字进行思维,不知不觉中就会落入“对偶”的“陷阱”。

刘勰举例说《尚书》里面就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对偶句。

人们长期使用这样一种易于对称的语言和字,在自己不知不觉中,冲口而出的就是“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对称句子。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那些要造旧文化反的“红卫兵”也会不自觉地说出“东风吹,战鼓擂”一类的对偶句。对于以抒情为主的文学,运用对偶就更显自然。所谓“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588页。)。对偶是汉语、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埋在中国人心里的“文化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偶的形成是自然的。当然,人们看到了对偶句意义丰富和对偶汉字排列的美,也必然会自觉运用对偶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又是人为的了。

对偶句既然能表达丰富思想情感并有排列的美,那么是不是运用越多就越好呢?当然不是。对偶句也不可滥用。在表达情感时如何运用对偶句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呢?刘勰在《丽辞》篇中说: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斯见也。(同上书,589页。)刘勰指出,没有对偶就像夔用一只脚跳着走路,这当然是不行的。

同类推荐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随想录(全五册)

    随想录(全五册)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诗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散文诗经典之作。该书1996年1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特工下堂妃

    特工下堂妃

    她是慕容府里的最不受宠的九小姐,嫁予当朝花心王爷做第九十九妃,成亲第九日被相公捉奸在床-----从此背上“簜妇”之名。她是现代顶级特工,在与最爱的男人结婚当日,却被一个小孩一枪毙了!一朝穿越,再次睁开眼时,已是风华绝代!浅浅新文,多多支持!http://read。xxsy。net/info/413023。html《不良母后》【女主强大,腹黑,狡诈+龙凤胎天才恶魔宝宝+神秘的男主!一对一,女强,男更强!特工无情腹黑带着女儿闯江湖!】堂堂Z国特工,竟是一个怀着野种的下堂妃?NN的,太丢人现眼了!穿越至这个历史所不存在的擎天大陆就算了,在这个落后的古代里她竟然还是一个没有武功的废物!处处受制于人,谁都可以取她小命!不,她叶清绝不认命,绝不会是弱者,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里,她发誓要成为成为这个世界的最强者,站在高处,俯瞰一切!片段一:“你是谁?”叶清看着扑到自己的这个妖孽男人。“不记得?没关系,让我用行动唤醒你的记忆。”男人邪肆一笑,双唇享受的舔了舔叶清的嘴角,伸手就要扯开叶清的衣襟。“滚开!”叶清淬不及防把男人踹出去,温柔的抚着自己的肚子。“帅哥,我不想要连体婴儿。”“我是孩子的爹……”男人痛苦的捂着自己的小弟弟。“他爹?一看你就是穷酸样,滚一边去!”“穷、穷酸?我穷酸?女人,看清楚!”片段二:“皇后,我要娶她!”某皇子扶着叶清信誓旦旦。皇后大惊,“你疯了吗?她是个下堂妃,是个簜妇!”“请你尊重我的妻子!”叶清还没有等皇后说话,就一脚把某男踹飞,“喂,我没说过要嫁给你。”什么皇子,什么将军,滚一边去吧。“哼,你非嫁不可!”某男又爬回她身边,强势的把他搂在怀里。片段三:叶思思:“娘,有个小屁孩和一个大屁孩说是我哥哥和爹爹。”叶清:“嗯?你信么?”叶思思摇头:“不信,所以我放大白去咬他们了。”叶清满意点头,“嗯嗯,做的好!”叶思思:绝对的捣蛋腹黑小孩!对叶清的话只有两个字,就是服从!百里念:遗传了父亲的腹黑,带点小酷,有一天,他开始寻娘之路。(小男主:性格保密,成长保密!)【简介不给力,内容绝对精彩,请点击放入书架,谢谢,撒花~身体一对一吗,过程一对一,结局一对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追忆逝水年华:在少女花影下

    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以此书获得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文学奖。不管时光如何流逝,场景如何变换,我的思绪永远会回到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只为看一眼那时的我,那时的她,那时我们悄悄的约会。即使我见过无数的名流,参加过无数的宴会,最渴望的依然是走进她家的客厅,成为她的“小茶会”中的一员。
  • 惹上神探贵公子

    惹上神探贵公子

    被妹妹设计失去清誉,她还没有求负责,却被神探榜上身!本想甩开某男之际,不想亲人入狱,某男露出腹黑真面目:“女人,想要救人?用你终身来赌!”赌?被人陷害,有英雄救美;行动不便,还有美男送抱……唔,这场豪赌,好像稳赚不赔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网游之财迷药师

    网游之财迷药师

    成为游戏超极vip,莫北北以为自己赚到了!不过系统送的神兽蛋,居然是个大胃王!好不容易得把神器,他喵的一碰就软!坑爹也不带这样毫无节操的吧?还有,这个色狼蛋是怎么回事?姐没有和蛋蛋谈恋爱的打算啊喂!ps:每天双更,时间定在11:30和21:00.良心出品,绝对不坑,已有完结书《洛临天下》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政治家、军事家、商界领袖最推崇的传世之作!超越军事理论,原来兵法是最生猛的处世教科书。权威原文:以历史上最权威的版本为底本,准确可靠;经典重现:放大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还原原文诞生的史实真相;白话译文:精致、流畅,严格忠实于原著;案例解读: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