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300000052

第52章 秦汉内河航运(一)

一 黄河水系航运

秦汉时期以粮食为主的物资运输称作“转漕”。《说文·水部》:“漕,水转谷也。”《史记·平准书》:“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司马贞《索隐》:“一云车运曰转,水运曰漕也。”秦王朝和西汉王朝居关中而役天下,黄河水系的漕运成为当时中央专制政权赖以维持生存的主动脉。

早在战国时期,黄河水运已经得到初步发展。

《禹贡》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学名著。《禹贡》规划出九州贡道,即各地向都城进贡的路线。各条贡道都尽量遵由水路,没有适宜的水路时才经行陆路:

冀州——夹右碣石入于河。

兖州——浮于济、漯,达于河。

青州——浮于汶,达于济。

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河。

扬州——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州——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豫州——浮于洛,达于河。

梁州——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雍州——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史念海考证,《禹贡》是魏国士人在梁惠王自安邑即位至迁都大梁这一期间撰著成书的,是在魏国霸业基础上设想出来的大一统事业的宏图史念海:《论〈禹贡〉的著作年代》,见《河山集》二集。。所谓“西河”、“南河”,正是以魏地为中心形成的称谓。据《战国策·魏策一》,张仪说魏王时,说到“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前后所都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河南开封西北)之间,最便利的通路亦为循河上下。《禹贡》九州贡道皆归于河,至少可以说明作者所熟悉的黄河航道当时是畅通的。

秦统一后,秦始皇推动交通发展的措施之一,有所谓“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又作“决通隄防”。,包括清除战国时各国在战争状态中设置的河运航道上的障碍。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军事集团充分利用了黄河河道航运的便利,在萧何的主持下,兵员和物资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因而虽百战百败,终于凭借持久的后勤工作的优势在垓下决战中击败项羽。萧何以“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转漕关中,给食不乏”功列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两汉时代,黄河水系的漕运得到了新的发展。

《水经注·河水二》有关于东汉时黄河上游航运的记载:

永元五年,贯友代聂尚为护羌校尉,攻迷唐,斩获八百余级,收其熟麦数万斛,于逢留河上筑城以盛麦,且作大船。

“逢留河”,即黄河流经青海贵德、尖扎间的河段,又称“逢留大河”。

汉代黄河水运仍以中下游最为发达。汉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至武帝元鼎中,“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到了桑弘羊主持“均输”时,“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史记·平准书》)。600万石粟,按照汉代运车“一车载二十五斛”的载重指标计参见《九章算术·均输》。这一运载规格还可以得到汉简资料的证实,参见袭锡圭:《汉简零拾》,见《文史》第12辑。,陆运则需用车24万辆,以1船承载约相当于20车左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上取江陵木以为船,一船之载当中国数十两车。”《释名·释船》谓船型最大者为“五百斛”,其载重量相当于20辆运车。核算,仍需用船12万艘,确实形成“水行满河”(《汉书·枚乘传》),“大船万艘,转漕相过”(《后汉书·文苑列传·杜笃》)的情形。

汉武帝以后,常年漕运大约在400万石左右。据《汉书·食货志上》,宣帝五凤年间,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建议改革漕事,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据说天子从其计,而“漕事果便”。然而除三辅外,其他诸郡粟谷运往长安,仍不能排除采取水运方式的可能。由于黄河漕运直接关系着中央政府的工作效能,甚至对于西汉王朝的生存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而尽管“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史记·河渠书》),汉王朝仍坚定不移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确保漕运的畅通。只有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因关东水灾,曾诏令“其止四年勿漕”(《汉书·昭帝纪》)。

《史记·平准书》说,汉武帝时,卜式为成皋令,以“将漕最”,拜为齐王太傅。说明河运沿线有关郡县的地方长官应以漕运作为主要职责之一。

黄河水道被利用通漕的最主要区段是河东、河内二郡与弘农、河南二郡之间的河道,即敖仓所在的荥阳至华仓所在的船司空之间的区段。《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说到陶河即孟津一带河段,三国时还曾试行大型船舶楼船《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杜畿)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又《水经注·河水五》:“(孟津)又谓之为陶河,魏尚书仆射杜畿以帝将幸许,试楼船,覆于陶河。”,说明到东汉末年,这段航道的通行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黄河漕运的最大困难在于三门峡难以克服的险阻。这里河面狭窄,多奇石浅滩,水势湍急,有著名的砥柱之险。汉武帝时,河东守番系曾经建议在皮氏(今山西河津)、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一带开创粮食生产基地,避开三门峡天险,“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砥柱之东可无复漕”。汉武帝采纳了这一意见,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此后又有人提出将关东粮食由南阳溯汉水再经褒斜道北运的计划,以为“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建议“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同样“便于砥柱之漕”。然而施工后发现“水湍石,不可漕”,预期的目的没有达到(《史记·河渠书》)。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又曾进行过一次征服三门峡险阻的尝试。丞相史杨焉提出:“从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镌广之。”即以人力开拓三门峡航道,使之深广以便通行。成帝“从其言,使焉镌之。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去,而令水益湍怒,为害甚于故”。开凿后,碎石沉落水中,无法清除,于是水流更为急湍,漕运的困难甚至较以往更为严重(《汉书·沟洫志》)。

三门峡存留至今的古代漕运遗迹中可以看到纤人所行栈道,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题刻参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考古专业、运城市文物工作站:《黄河漕运遗迹(山西段)》3、177页。和汉桓帝和平元年(150)题刻参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门峡漕运遗迹》。,都是年代明确的交通史迹遗存。《水经注·河水四》说到这一河段航行条件的险恶:“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及其商舟是次,鲜不踟蹰难济。”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和“三国”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
热门推荐
  • 西桐情事

    西桐情事

    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在日光迟缓而雍容的冬日里,桐河路的悠闲与安详是西桐最淋漓尽致的浪漫。沿河的步行街畔有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样式精巧的路灯伴着枝叶斑驳的梧桐树,粉嫩的梅花在岸边开得肆无忌惮,连呼吸都能闻到那柔软的馨香。王子扬就是在这年空气微凉的冬夜里,在月光柔和的桐河路上,在那个叫作“玉楼春”的画廊里,初遇了穿着灰太狼棉拖鞋安静地作画的章慎择。这样热和的画面呵,该是每一个淡然如菊的女孩的梦境吧?她不自觉地就与他越走越近了。而他待她也尤其地温顺细致。他同她一道走过漫长的街讲似乎无尽的话,给她送往自己亲手炖的汤,救她于最尴尬的境地,也在最黑暗的夜里递给她一双最热和的手。她在他的陪伴下,渐渐丢弃那些自以为是的理智,也放手那些一厢情愿的感情。所有那些由不甘而衍生的爱怨,都随风而去吧。在西桐,唯有爱,才值得珍惜。
  • 女王威武之大神拐回家

    女王威武之大神拐回家

    女神很受伤——暗恋三年的男神游戏里结婚了,新娘却不是她。大神很无奈——寻找三年的女神游戏里遇见了,是敌却不是友。*大神定律:管他敌对还是盟友,是他的必须是他的,抢也得抢来!*某女网上失恋,决定现实恋爱,锁定目标:邻院校草学长。可是……那啥……学长竟然网恋?然后拒绝了她?呃?学长的ID怎么那么眼熟?*且看女神与大神如何斗智斗勇,现实网络两番较量,究竟谁输谁赢?谁才能抱得美人归?咳咳,虽然结果是一样的……*【强势初遇篇】图书馆自习室。“同学,麻烦让让,这是我占的位子。”某女气势汹汹。某人抬头,茫然不解……某女瞬间被秒杀:“那啥…学长您坐,我先走了。”某人目送某女狂奔而去的背影,纳闷不已:他啥也没说啊!嗯?她的位子?翻出被他随手从桌面收到桌柜里的白纸,才发现上书六个大字:萱萱占座专用。某人哭笑不得,竟然有人拿一张白纸占位?远去的某女拍了拍扑腾直跳的小心脏:要不要这么玄幻?刚决定要倒追他,这就遇上了?*【本文1V1,绝宠无虐,轻松搞笑,希望亲们喜欢!】
  • 一切从改变开始

    一切从改变开始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遗忘了。其实,每个员工都是最优秀的,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所以每个追求梦想,渴望成功的员工,都应该时刻记住: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然而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没有什么东西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承受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压力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赢在变通(修订版)

    赢在变通(修订版)

    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秀员工思维理念,资深职业规划讲师送给职场新人的最佳礼物。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员工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成就卓越。让你的头脑来一场思想风暴,闹一场思维革命吧。
  • 灵武

    灵武

    吞噬神鼎,可吞天下灵气,噬万物精华!山贼喽啰徐鸿偶得此鼎,从此告别了炮灰生涯,踏上逆天之路!任你高阶又如何?只要擦破点皮,吸你寿元让你立刻暴毙!以一对万又怎样?吞敌人灵气为己用,越战越勇无人可敌!小小山贼异军突起,且看徐鸿如何登临灵武巅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老观念,新观念

    老观念,新观念

    某份著名杂志的宣传语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再新一点”。“新一点”是一份努力、一种跨越、一分灯火阑珊处回望时脱胎换骨的感悟。本书的总结出关于人生的100个观点,从老观点里挑出精髓,从新观点里迸出火花,让老观点不老,新观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