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100000004

第4章 D

)1.大功告成

[释义]功:事业;告成:宣告成功。指大任务或大工程宣布完成。

[出处]汉·班固《汉书·王莽传》

[同义]功德圆满

[反义]功败垂成

[例句]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这项造福于民的水利发电工程终于大功告成了。

[故事]西汉元帝在位时,外戚王莽把持朝政。王莽是元帝皇后的侄子,他先后被封为新都侯、安汉公,市又倾朝野,不可一世。

有一年,王莽向皇帝上奏,提议模仿周公建造明堂,建立雍灵台,把天下有学问的人才和著书都集中起来。王莽的私心是借此抬高自己,标耪自己是当年周公那样贤能的人才。

当时王莽为了网罗天下人才想了很多办法,他为那些研究学问的人盖了舒适的房屋,提供丰富的物资。对于那些有大才能、有特殊本领的人,他用公府车马将他们请来,热情地招待。这祥,被他笼络到的人才达到几千人,这些人帮助王莽按照他的意思著书立说,还纠正了对他不利的一些说法和观点。

一些大臣三为了讨好王莽,纷纷上书称赞他说:“当年周公辅佐皇帝,制定制度尚且用了七年的时间,后来明堂和雍灵台毁坏倒塌了,一直到当今也没人修复,而现在安汉公辅佐陛下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他的功德是多么的突出啊!”

后来,王莽又集中了全国的书生甚至平民10万多人,写诗文来表彰他的功德,经过20多天的全力写作,这些诗文才全部完成,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功告成”。

从此以后,王莽的野心更大了。他先是毒死了汉平帝,自称“假皇帝”,后来便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新”。但他的做法遭到天下人的非议,人们纷纷起来反对他。十几年之后,他就被赤眉、绿柿等农民起义的军队给杀死了。

)2.大声疾呼

[释义]疾:急迫。提高声音急迫地叫喊。形容强烈呼吁,以引起人们的警觉和注意。

[出处]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同义]振臂高呼

[例句]多少年来,环保专家始终在大声疾呼,告诫人们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故事]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当时的另一位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倡导并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并且,他的文章也对后世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少年时候的韩愈就十分好学,读书也十分刻苦。成年之后,他凭借自己的所学,考取了进士。可是他在取得做官资格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得到任用。为此,他心里面很不是滋味,便给当时的宰相赵憬写了一封饱含情感的信。在信中,他强烈表达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并对当前的国家状况、社会环境,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可是,信寄出已经十多天了,韩愈却没收到一点儿音讯。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韩愈不得不又给宰相赵憬写了第二封信。在信中,他希望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能得以实现,希望自己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还在信中说, “我是一个勤奋读书、积极进取、并且遵循圣贤指示、依法办事、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得失的人,以至于现在的自己身处贫寒与饥饿的处境之中。我大声疾呼,想必阁下也应该是听到的了。”

在第二封信寄出的第十天,韩愈又给宰相赵憬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大力歌颂周公求贤若渴的美德,想借此来表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和才能,希望自己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在第三圭寸信寄出之后没几天,韩愈就收到了被朝廷任用的音讯。

)3.当局者谜,旁观者清

[释义]当局者:当事者。当事人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问题而迷惑不解,而局外人却看得清楚。

[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元行)中传》

[例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能刚愎自用。

[故事]唐玄宗时代,有位叫元澹的人,是唐朝著名的学者,曾经写过许多著作,在当时很有影响,唐玄宗也十分赏识他的才能。

有一次,大臣魏光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折,要求将唐初名相魏征修订的《类记》列为儒家经典。因为《类记》是修订整理古代经书《礼记》而成的,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同意了,并派元澹等人仔细校阅,再加上注释,以便颁行。

元澹接了圣旨,就开始校阅《类记》,并修理修订,加上注释说明,呈给了唐玄宗。这时,丞相张说知道这件事后,上书玄宗,陈述自己的不同见解,他认为: “现在的《礼记》使用到今已经近千年了,并且经过东汉郑玄加注,成为经书,我看没有必要使用新的注释。”

唐玄宗认为张说讲得也有理,便同意了张说的意见。

元澹听说了这件事,就写了一篇《释疑》的文章,文章以对话形式写成:

客人问: “《礼记》这部著作,究竟是郑玄加注的版本好,还是魏征修订的版本好?”

主人回答说: “郑玄加注的《礼记》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代人的修订、注解,有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为了修正这些错误,魏征花了大量时间重新修订和整理了《礼记》,使之焕然一新。而有些墨守成规的人,只认古训,反对进步。”

最后,他借文中的对话,说唐玄宗和张说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糊涂,旁观的人却看得清楚。

)4.道旁苦李

[释义]比喻被人抛弃的东西或者表示因被弃置反而能够保存下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故事]西晋时期,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

有一天,在一个村庄的大路上,有一群孩子在高兴地玩耍,大声地嬉笑着。不知不觉到了正午,太阳毒辣辣地照着大地,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口渴难耐,嗓子像着了火,大家就纷纷寻找能解渴的东西。

可是,在大路边既没有水,也没有西瓜,怎么才能找到解渴的东西呢?正当孩子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孩子眼尖,他看到不远处有一棵李子树,连忙招呼大家去摘李子吃。孩子们全都一哄而起,准备去摘李子解渴。

这时,只有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没有动,他冲小伙伴们喊道: “不用去了,白白浪费时间,那些李子一定都是苦的。”孩子们当然不听他的话,七嘴八舌驳斥他: “你没有吃,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孩子们还是欢叫着跑去摘李子,这个小男孩无奈地笑了笑。

李子树上果然挂满了李子,有的已经熟透了,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采了很多的李子,回到刚才玩耍的大路边。他们纷纷掏出李子吃起来。

“呀!真苦啊……”一个孩子叫道。“哇!真难吃,又苦又涩。”另一个孩子叫道。孩子们都把李子扔到了地上,而且伸着吃过苦李子的舌头。

这时,他们才明白李子真是苦的,纷纷问刚才那个惟一没有去采李子吃的小伙伴: “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

这个小男孩不慌不忙地说: “这片李子树长在大路边,这条大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果李子不苦,早就被路人摘光了,还能留到现在吗?”孩子们听了,纷纷表示信服。

这个机智的孩子名叫王戎,他后来长大成才,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5.德高望重

[释义]德:品德:望:名望,声誉。指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同义]德隆望尊年高德劭

[例句]吴老师已经退休了,但由于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每天到他家求教的人仍然很多。

[故事]在北宋时期,洛阳城中有个叫富弼的人。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加上举止豁达,可谓气质不凡。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北方的契丹国在边境上驻扎,要求宋朝割让土地。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使者前去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交好的历史,劝说契丹君主放弃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

庆历八年,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当时,几十万灾民无家可归,富弼就主动腾出自己家的住房,并发动其他人,同官府一起腾出十多万间房屋给灾民居住。并出耪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都运送各地散发。到第二年,河北麦子大熟,绝

大多数难民都扶老携幼返回家乡。老百姓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

者前来慰劳,对他进行嘉奖。

富弼为人谨恭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的时候,富弼年老退怖,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马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的一个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司马光曾称颂他说: “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这个评价是符合事实的。

)6.东山再起

[释义]原指有声望的人退职后又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同义]卷土重来重整旗鼓

[反义]一蹶不振

[例句]中国足球队经历数次失败后,勤学苦练,这一次终于东山再起,获得世界杯出线市又。

[故事]东晋时期,陈郡阳夏有一名士,名叫谢安。他年轻时勤奋好学,才华出众,名声非常大。他曾担任著作郎,从事编纂国史的工作。后来,他觉得在官场受约束,便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去官职,在会稽的东山隐居下来。

在东山,他经常与王羲之一起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知道他很有名气,便召他做吏部郎,但被他拒绝了。后来朝廷又几次召他为官,但他总是找借口,一次次回信拒绝,即使许他更高的官位,他也不于。

谢安40多岁时,家中屡遭不幸,家族中不少做官的人不是死了就是被免职,他的心中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后来,朝廷的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醒温,请谢安出山,做自己的幕僚。这次,谢安爽快地应允下来,并担任桓温军府的司马。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出来欢迎。这时有位名叫高菘的官员,同他开玩笑说:“先生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谢安听了,露出惭愧的脸色。

谢安出山后,因为很有政治和军事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桓温死后,到晋孝武帝时,他被任命为宰相。

当北方前秦王苻坚领百万大军南侵的时候,谢安作为征讨大都督,和他的侄子建武将军谢玄,率领八万晋军,在淝水大败苻坚的百万大军。 “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7.独占鳌头

[释义]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鳖。古代考中)吠元的人才可以踏上皇宫前石刻的鳖的头上,故称中了状元为独占鳌头。后比喻在竞争中获得第一的位置。

[出处]清·问竹主人、入迷道人《三侠五义》

[同义]名列前茅

[反义]名落孙山

[例句]在这次模拟考试中,学习刻苦的小明独占鳌头,获得全学年第一名。

[故事]宋仁宗时,包拯是有名的清官,被誉为包青天。经包拯审的案件,都使正义得以伸张,使邪恶得到惩处。

包拯不仅审理案件,而且担当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人才。后经包拯奏请,又加考恩科。加考恩币斗的官文下发到地方府县,令天下读书人奔走相告,因为这又多了一次考取功名的机会。且说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ifi寸有一位读书人,名叫范仲禹。这个人可不简单,他饱读经书,通晓天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家境比较贫寒,只能勉强度日,纵有一身才气,无报效国家之机会。

一天,范仲禹在同乡会上得知加考恩币斗的好消息,他也兴奋不已。但回到家中,他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他的妻子大为迷惑,问他道: “相公为何事而愁?”

范仲禹起先不吱声,后架不住妻子的追问,便说道: “今日在同乡会与同窗相聚,得知朝廷又加考恩科,同窗们都喜气洋洋,打点行李,准备起程,参加恩试呢。他们说: ‘我们都想前去赶考,何况是你范兄啊!你比我们可厉害多了。你若和我们一同赴京赶考,必定是独占鳌头,考中状元郎的!’而我们家如此贫穷,哪有余钱做进京赶考的盘缠呢?我能不愁吗?”

妻子听后,东挪西借,借得一部分银两,后又在老朋友刘洪义的资助下进京赶考。果然不出所料,范仲禹连考三场,都很满意,恰逢包拯当主考官,公正无私,心中已经认定状元便是范仲禹。

范仲禹考得比较满意,便携一家三口去岳母家万全山游玩,顺便等候揭榜。不料,妻子被当地恶棍威烈侯葛登云抢去,范仲禹被葛家奴才乱棍打疯,后经一番磨难,在开封府包拯的审理下,才得以昭雪,范仲禹仍是状元。

)8.对症下药

[释义]针对病症,开方用药。比喻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传》

[同义]有的放矢

[反义]无的放矢

[例句]王老师针对几名学生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耐心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故事]华佗,东汉著名医学家。他的医术十分精湛,据传说,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而且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 “麻沸散”。

晋代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曾经记载了一段关于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

有一天,华佗正在忙着为病人们治病开药,这时候有两个病人同时来到他家请求他治病。这两个病人一个是府吏倪寻,另一个是商人李延共。

华佗对待病人非常热情,主动询问病情,两个人都指着自己,异口同声的称自己头痛不止,高烧不退。华佗沉思片刻,给他们切脉,然后说: “倪寻先生应服畅通肠胃的药。两廷共先生应当服使身体发汗的药。”于是分别给他们各抓一服药,并告诉他们煎药的方法,吃药的次数和时间。两人感到十分不解,便提醒华佗说: “医生,我们两人病情完全相同,为什么服用的药却完全不一样呢?”

华佗听后,微笑着解释道: “没错,你们的病从表面上看都是头痛不止,高烧不退,但是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却完全不同,倪寻身体外部没有病,病因是内部伤食:延共的内部没有病,病因却是外部受了风寒。所以,你们虽病情相同,病因却不同,我们应该针对病因来下药,这样才能彻底根除你们的病。”

两人仍是将信将疑,他们各拿了自己的药回家技医嘱服用,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就都好了,从此他们对华佗佩服得五怖投地,华佗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后人也用“对症下药”来比喻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事情。

同类推荐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热门推荐
  •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魔鬼训练大全集(超值金版)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其各项训练随社会进步而灵活地调整知识,并从此迅速流行起来。魔鬼训练已经风靡全球。如今,魔鬼训练营最早起源于古罗马的“斯巴达克训练”,力求倡导最新成功技能的现实精神而为世人所追捧。“二战”后在欧美和日本演变成章程。其宗旨是锻炼人的意志力、忍耐度、心智模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技巧,开拓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这种培训形式开始引起企业界的注意。魔鬼训练以其强调生存意志、重视自我激励、关注实用技能、普及商业理念的特色章程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大众,同时,风行于欧美
  •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路路通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事半功倍记忆法

    事半功倍记忆法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阐释实际的记忆能力训练和具体的方法技巧,如提高记忆力的7种练习等。本书重点介绍了1O种必备的高效记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 一世情缠半生绝恋

    一世情缠半生绝恋

    她是青楼名伶,亦是背负家仇血恨的女子,她生而为复仇,死亦为复仇,她与他的爱因复仇开始,也因复仇而结束。他是丞相之子,亦是害了她全家的人的儿子。她与他从相遇到结束,都不过是他人所计划好的。她说:“你为什么骗我?”他勾唇苦笑:“你又何尝没骗过我?”这情似真,却又似假。她与他的相遇都不过是策划好的一切,她与他的结束却不在计划之中。如果当初没有遇见你,多好,如果当初没有爱上你,多好,如果……一切的一切,我都后悔了,可是怎么办,我已经爱上你了。
  • 红罗血影

    红罗血影

    逆命天机,数甲子一现,领天命者窥天机,必受五雷轰顶的天谴之劫,肉体凡胎,唯有金身不灭。本以为天命所归,却不想自己只不过是这滚滚红尘的沧海一粟,谁说的规矩由强者左右,立誓要这天下武林,唯我独尊。躲不开的红尘佳人,女人心,海底针,我要的只是这份柔情……
  • 亚健康食疗小方

    亚健康食疗小方

    食疗是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本书针对多种常见的亚健康状态,选择了一些饮食调理和治疗的方法。 本书所提供的食疗小方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家常食物组成,另一种是由家常食物和中药混合组成。所选食疗小方一般由l~4种主料组成,大多具有组方简单、原料便宜、制作方便、安全有效等特点,体现了简、便、廉、验的优势,非常适合普通家庭采用。 本书内容丰富,方法实用,解析准确,文字通畅,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亚健康人群及其家属阅读和选用,也可作为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城乡医护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本书为中国有名的招牌大学335所最新揭密,是千百万高考生、考研生必读的一本书。
  • 病弱相公风华妻

    病弱相公风华妻

    现代的她为复仇而选择灭亡,是浓烈的爱,还是深刻的恨?再次睁开眼时,她发现自己居然重生成为了陌生古代的丞相府嫡出千金。由于母亲早亡,姨娘和庶出的姐妹恶毒陷害,最终死亡。重生的她拥有了驾驭风的能力,生活虽然一帆风顺,但是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他是体弱多病的九皇子,与世无争,却屡次遭人暗算,看破人生。遇到她后,总是扮小可怜,扮柔弱,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他是前世的爱人,却因为隔离而疏远,今生是否一如前世般如花似梦。前世的恩怨纠葛,今生的爱恨情仇。如果这就是爱情,那么我愿意尝试。看女主如何自力更生,智斗小人,轻松生活。精彩抢先看片段一“我美吗?”方非婧站在十七楼楼顶,对着拿着手机站在楼下的新郎赵梓默问道,唇边带着让人看不懂的笑容。楼下围着的是看热闹的群众,其中有几个是因为担心呢?“美,很美。婧儿,你在楼顶干什么?危险,听话,下来啊。”赵梓默急切的声音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恐慌,周围的吵嚷声更让他的心里不安。“呵呵,既然这么美,你很高兴吧。再告诉你一个让你更高兴的事,好不好?”“婧儿,你要说什么下来说好不好?我去接你。”“我怀孕了呢。都快三个月了,怎么样,很高兴吧。”她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真的吗?婧儿,我要做爸爸了,我真的要做爸爸了,是我们的孩子,哈哈。你先下来好不好?”虽然很高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的慌乱越来越多。非婧朝下看了一眼:“好啊,当然好,现在我就下来,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呢,你可要一辈子记得啊,呵呵。”说完她便纵身往下一跳。身影像一片雪花,美丽异常。“不,不…”他飞快的向前,却没有接住,只来得及听到最后一句“喜欢吗?最重要的东西被人毁掉的感觉,你可要好好品尝啊…”片段二三年之后的再次回归,好像大家都不是很欢迎呢,这一批又一批的杀手还真是不辞辛苦,前赴后继的不怕死啊。“主子,你先坐好,我去解决”似梦柔和的声音响起。“嗯,去吧,我先睡一觉。”软软又无害的音调回答道,只是声音越来越小。…“主子,好像不是找我们茬的,杀错了…”“哎,为这些可怜又没运气的娃子们默哀,可是最可怜的还是我们,居然直接由主角变成打酱油的了”如花俏皮的回答道。“那是来杀谁的?”软软的声音带了一些趣味。“那边那个马车里的。”似梦无奈的说道。“好吧,去叫他们给钱,劳务费。”洛之水最后结尾。片段三“为什么?”不知不觉她就问出来了,同时周围的人也开始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