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000000003

第3章 C

车水马龙

[释义]形容车马很多,接连不断,也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后纪》

[同义]门庭若市 熙熙攘攘

[反义]门可罗雀 门庭冷落

[例句]在通往集市的道路上,真可谓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故事]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是汉明帝的皇后。她年纪很小时,父母就去世了,虽然她年龄尚小,但家中事情都由她一手操办,料理得井然有序。十三岁那年,她被选进宫,后来成为明帝的皇后。当了皇后,她的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她对政治颇有见地,有时给明帝提些中肯的意见,但她从不干预朝政,也不主动谈论朝廷的事。

明帝去世后,皇帝刘旦即位,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朝廷中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奏请章帝,给马太后的几个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坚决咀止了这件事。

第二年夏天,天下大旱,又有一些大臣说,这是因为没有分封马氏兄弟而造成的,因此又一次奏请章帝封爵。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她对章帝说:“凡是提出这件事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想从中捞取好处。天下大旱怎么会与封爵有关系?我们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外戚必然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况且,马家的舅父,各个都很富贵。我前次回家,看到去舅舅家拜望、请安的人来往不断,简直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啊!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称王称霸

[释义]王:君王;霸:霸主。比喻以首领自居,专横跋扈、狂妄自大。

[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同义]称孤道寡

[例句]小明在学校里称王称霸,欺负同学,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

[故事]东汉后期,宦官、外戚相互争权夺利,朝政极端腐败。剧烈的土地兼并,更把广大农民推向饥饿流亡的绝境。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曹操便是在这个混乱动荡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英雄,他参加了朝廷镇压黄巾军起义的队伍,并在镇压农民起义中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而此时的东汉政市又已经名存实亡,各地军阀拥兵割据,彼此长期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曹操借混战的机会,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他被封为丞相及大将军,掌管国家大市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致力于统一全国的战争。他先后消灭了董卓、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割据一方的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统一使北方地区得到了相对的稳定。曹操在战争的同时,又不忘记发展农业、经济,制定了许多有益的政策,使他治下的人民生活日益安稳、富足。

在当时与曹操三足鼎立的还有吴国孙杈与蜀国的刘备,他们的势力也很强大,他们不断抨击曹操,说他挟迫天子,号令四方,目的是要篡位夺市又。对此,曹操写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一篇公文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文中,他概括了自己的政治、军事经历,点明自己只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会做这些事。他还声明,自己要把受封的四县退还三县,以此表白自己,反击政敌的攻击。他还在文中申诉,虽然有许多人建议他废掉汉献帝自立为王,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且他在文中自我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我,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自称为王了。”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事业,曹丕废了汉朝皇帝,自己做了君主。

乘虚而入

[释义]虚:空虚、弱点。乘着对方空虚或没有防备的时候进入。也指趁机钻空子。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同义]有机可乘

[例句]作为领导,思想改造更加不能松懈,否则,腐败分子就会乘虚而入。

[故事]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特别是唐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到唐玄宗统治的后期,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矛盾,政治上也出现了腐败的局面,而唐玄宗却安于享乐,任用奸臣,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了,但繁盛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随着皇帝的市又力日益被削弱,地方势力逐渐崛起,他们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淮西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唐宪宗曾经多次派兵讨伐吴元济,都以失败告终。

公元817年,唐宪宗又想讨伐吴元济,这次他派出了李想统军,李想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唐宪宗对他很器重。

在与吴元济的对峙中,李想用计活捉了吴元济的部将李佑,将士们都很痛恨吴元济,自然纷纷要求杀死他的部将李佑,李愬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不但没有杀李佑,反而很热情地招待他,诚恳地劝他弃暗投明,为国出力,李佑很感动,投降了李愬。

投靠后的李佑对李想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李想,他把自己知道的吴元济的情况都告诉了李想,还向李愬献计说:“吴元济的精锐部队都在边境上,而防守蔡州城的却都是些老弱残兵,我们可以从他虚弱的地方攻击他,迅速攻占蔡州城,只需此一战,我们就能获得胜利。”李愬采纳了李佑的建议。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李想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分成三路悄悄地出发了,对此吴元济的部队毫无所觉。当他们发现敌军,一切已经太迟了。李想的部队突破了边境,一举占领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终于平定了叛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释义]成事的是萧何,坏事的也是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由一个人造成。

[出处]宋·洪迈《容斋随笔》

[例句]该队去年由于这位主力前锋的出色表现而升入甲级,而今年因为他的发挥拙劣又使球队降回乙级,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故事]汉朝初期,萧何是刘邦的得力重臣。他不仅腹有良谋,而且慧眼识人,发现并举荐了韩信这样的大将,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大功。

刘邦被项羽以汉王的封号赶到汉中以后,急于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东山再起。可是,汉中一带交通闭塞,人才匮乏,招募士兵还勉强,选拔将领就十分圃难了。刘邦因此着急,多次找萧伺商量办法。这天,萧何举荐韩信给刘邦,可刘邦认为韩信不过是名小吏,因此并没有重用他。时间一长,韩信见得不到提拔便离开营中。萧何得知此事后,便带人连夜追赶,终于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向刘邦报告说:“你要想取得天下,一定离不开韩信。”接着,他又竭力赞扬韩信的学识和谋略,建议封韩信为大将军。终于,刘邦被萧何说服了,举行盛大的仪式,任命韩信为杰将军。此后韩信统率三军南征北战,帮助刘邦一统天下。

刘邦当上皇帝后,却对韩信渐起疑心,担心他篡夺皇位。于是,借故收回韩信的兵杈,封他为小小的淮阴侯。这引起了韩信的不满,便与代相陈豨密谋,想举兵起事。吕后得知此事后,便与萧何商量,决定把韩信骗进宫中杀掉。韩信心中有鬼,佯作有病不去。萧何见韩信不来,便亲自去请。萧何对韩信有举荐之恩,韩信对他没有丝毫疑心,便跟着他进宫去。可是一进宫门,韩信就被杀害了。

萧何当初举荐韩信,使他地位高升;萧何后来又计骗韩信,致他于死命。于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便渐渐流传开来。

冲锋陷阵

[释义]陷:攻入,深入。向敌军中击,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崔暹传》

[同义]赴汤蹈火 出生入死

[反义]贪生怕死 畏首畏尾

[例句]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中锋陷阵的民族英雄。

[故事]北魏末年,国家内部出现纷争,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东魏政市又建立后,孝静帝元善当了皇帝,而实际上,军政大权都掌握在高欢和他儿子手中,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

当时,有一个名叫崔暹的人在高欢手下做丞相长史。崔暹是读书人出身,为人刚正不阿,做官也很廉洁,不徇私情,因此,深得高欢的赏识。

崔暹对高欢也非常忠心。他不畏权贵,敢于揭发大臣们的不法行为,他先后弹劾了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等许多重臣,使他们不仅被免了职,还受到很严厉的处罚,许多做了坏事的人见到崔暹都觉得胆战心惊,就连高欢也很吃惊,他赶紧写信劝告自己的亲友同僚,让他们小心谨慎,如果出了事自己也救不了他们。不过高欢见到崔暹如此为自己出力也很高兴,每次见到他,都握着他的手说:“从前朝廷也有法官,但大臣有罪却从没人弹劾,现在朝廷有了你,能够忠力为国,毫不徇私,才使朝廷政治清明、大臣们奉公守法啊!”高欢高度称赞崔暹:“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意思是说能够为国家冲锋陷阵的大有人在,那就是你崔暹,公正地为官,我现在才从你身上见到。”

有一次,孝静帝宴请群臣。在酒席上孝静帝说:“我朝百官之中,有很多人都贪赃枉法,如果我的大臣之中有一个正直无私、秉公执法、直言弹劾、不论亲疏的人,我今天就亲自为他敬酒。”这时高欢站起来走下台阶对皇帝说:“只有崔暹一个人可以接受陛下的敬酒。”

孝静帝听后十分高兴,称赞道:“崔暹执法,严峻公正!”

出类拔萃

[释义]出:超出;类:同类;拔:超越;萃:草市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形容品德或才能突出超群。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同义]鹤立鸡群 超群绝伦

[反义]滥竽充数 碌碌无为

[例句]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李刚的硬笔书法,在同学中已是出类拔萃了。

[故事]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崇拜孔子并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他的心目中,孔子的地位非常崇高,简直就是个超人的天才,是个圣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

“老师,您这样贤德又非常有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圣人了吧?”

孟子听了,微笑着摇了摇头说:“连孔夫子都不敢说自己是圣人,又何况是我呢?”

公孙丑听后有点不信服,就列举了几个以贤德著称的人问孟子,他们是否和孔子一样,孟子回答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能比得上孔子的。”

接着公孙丑又问:“那么,他们和孔子有什么不同吗?”

孟子便借用孔子学生有若的一句话回答说:“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小土堆,河海和小水洼,它们都是同类,但前者又都远远超过了它的同类。”接着又进一步说: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末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说:“圣人和老百姓也是同类,都是人,但圣人是远远超出那一类的,自有人类以来,没有哪个人能比孔子更伟大了。”

后来,人们就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精简成“出类拔萃”这个成语,常常用它来形容品质和才能特别优秀的人。

后世的人把孟子与孔子并列起来,都作为儒家的代表。孟子也被人们称为“圣人”。

春风得意

[释义]和暧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原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神态。现常用以形容心满意足,喜形于色。

[出处]唐·孟郊《孟科后》

[同义]春风满面 得意扬扬

[反义]灰头土脸 愁眉苦脸

[例句]由于平时的成绩十分优秀,他可以免试进入重点大学,真是春风得意,令人羡慕。

[故事]在唐代曾经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大诗人,孟郊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可是他的命运却很坎坷,生活得很不如意。

在孟郊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河南的嵩山生活过。他才华榷溢,可是他的性格却不随波逐流,加之有一些孤僻、耿直,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与他谈得来,成为好朋友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所以他感到很孤独,常常感慨人生难遇一知己。

有一次,他有机会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两人通过几天的接触,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于是结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欣赏,感到十分的投机。韩愈对孟郊的才华、诗文都非常推崇,便想让他也通过考试来取得功名,涉足官场,来为国家效力,为民造福,于是极力地扶持他。但可惜的是,孟郊却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屡试不中,颇有几分贫困潦倒,为此他感到十分灰心。

孟郊的仕途坎坷,好在他为人比较执着,虽然许多次的考试都失败了,他却能够坚持下来继续参加考试,在他41岁的时候,他曾经两次进京去应考,虽抱着满怀希望却无功而返,后来他参加了第三次考试,令他喜出望外的是这次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而此时他已经差不多50岁了。多年的努力而今终于取得了成果,多年的宿愿如今终于得偿,怎能不让已接近知天命年龄的他欣喜若狂,于是他就写下一首诗用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大意是:“当年穷困潦倒的生活是不值得夸耀的,而我今天的心情却是如此的愉悦,于是就春风得意地骑着马,仅用一天的时光就快速地看尽长安城的美景。”诗的后两句:“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不但成为千古名句,也成为成语“春风得意”的出处。

此可忍,孰不可忍

[释义]孰:什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解系传》

[同义]忍无可忍

[反义]忍气吞声

[例句]敌人一再侵犯我国边境,杀害我国人民,此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击。

[故事]晋朝时期,济南有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叫解系。曾经担任过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

这一年,氏羌在边境叛乱,朝廷命令解系与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一起远赴边境镇压叛军。解系为镇压叛军出了不少力,深得赵王司马伦的赏识。但赵王司马伦还特别宠信一名叫孙秀的近臣。这个孙秀是个心胸狭隘,爱在赵王面前搬弄是非的小人。又仗着赵王的宠信,孙秀在军队中横行霸道,就连解系这样的功臣也不放过,解系将前线情况如实上奏给朝廷,朝廷为了防止内部摩擦,调回了赵王司马伦。

解系深知孙秀这样的小人,终有一日会误国的。就上表给皇帝,请求把孙秀斩首示众。可是由于赵王司马伦的阻挠,孙秀得以保命。后来,赵王司马伦在孙秀的唆使下,在皇帝面前大进谗言,诬陷解系。皇帝起初不信,但架不住赵王屡次进言,就把解系的官职给剥夺了,而且还把解系流放到荒漠。

但是,这样处置解系还没有达到孙秀与赵王司马伦的目的,他们认为只有杀了解系,才能解心头之恨。他们于是串通朝臣,罗织罪名,终于把解系投入大牢,准备斩首。原来,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是借张华、裴之的案件把解系牵连进来的,梁王司马彤深知解系是个忠臣,且与此事无关,在皇帝面前力保解系。

赵王司马伦听说后,凶狠地说:“我在水中看见蟹,尚且厌恶它,何况这兄弟二人是那样地看不起我,如果这两个人可以容忍,还有谁不能容忍!”

梁王最终没有说服皇帝,解系被投入井中淹死,他的全家也全被杀害。

同类推荐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热门推荐
  •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普希金的作品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他“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其诗篇《黑桃皇后》、《茨冈》等,被改编为重要歌剧脚本;他的抒情诗则被谱成了歌曲,更加脍炙人口;另外有的还成了舞台上不朽的芭蕾舞。本书收录了由其创作的小说。
  • 豪门千金的布衣人生

    豪门千金的布衣人生

    程璃安本该是叶家名副其实的大小姐,享尽荣华富贵。可亲生父母却在她还是襁褓婴儿的时候把她寄养在别人家。随着时光的流逝,二十四年后,那个小婴儿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的人生,本该顺利无阻,直到半年前,她被最爱的男友抛弃,那个叫宋宇阳的男子在她的病床前残忍的说出原因:你没有学历没有背景没有本事,我凭什么喜欢你呢?程璃安以为这就是地狱,可更加残酷的事情还在后面!紧接着她失去最爱的工作,养父母惨死,到后来她发现身世的秘密。这一切,使她无法承受,她试图自杀,却放不下承诺一定会回来找她的亲生父母,只好继续苟且的活着。可命运却不允许她苟且偷生。遇见顾林,重见前男友,前男友家人女友对她的迫害,好朋友们感情的波折……亲生父母的秘密,自己身世的秘密,背负的仇恨,暗中陌生人的提点和帮助……到底谁是谁的阳光?谁又会带着谁走向黑暗?秘密总有一天都会揭晓,阴谋也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或许是残忍的报复,或许是无心的陷害,或许是有心的伤害……对宋宇阳:总有一天,我会以一个华丽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让你后悔莫及。对顾林:感谢你一直的照顾和青睐,误会也好,事实也罢,我的未来,不敢邀你加入。对叶璃宁:我从来不懂你的用心,你到底是爱我呢还是恨我呢?本文男主超爱女主(虽然之前犹豫了那么一下下);渣男也会遭到报应的;还有,还有,神秘的少爷,热情的富二代……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本文慢热,让我娓娓道来精彩的故事吧……
  • 鸟瞰孤独

    鸟瞰孤独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色千金逃婚记

    绝色千金逃婚记

    各位亲们,《我晕,这样也能穿越》正式更名为《绝色千金逃婚记》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支持我。我觉得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呵呵呵。她安氏企业大小姐安琪,天生一副颠倒众生的美貌,再加上后天父母的精心栽培,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古今中外没有她不知晓的事情,真是命运捉弄人啊,父母竟然逼我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结婚,而且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一气之下逃之夭夭了。郁闷,这是哪啊,好像穿越了,不会吧,逃婚也能穿越,真是奇闻。苍天啊,我怎么穿越了还要被逼婚啊,真是命苦啊。哇塞,太美了吧,我照了一下镜子,看到镜中那张美得没有一点瑕疵的脸,她真的是我吗?我自认为自己就有够美了,可是镜中这张脸真是让我望尘莫及啊。原来我是蓝月国的新月公主,被逼嫁给太阳城的大王做妃子,要是我的父王不同意太阳城就要出兵攻打蓝月国,原来父王也是有苦衷的,让我不由得想起老爸是不是也有苦衷呢?都怪那个太阳城的破大王,那叫什么楚天磊的超级没品的人,看本小姐嫁过去怎么收拾你,哼!下面介绍一下几位重要男主楚天磊——太阳城的大王,冷酷高傲,却对新月一见钟情,让他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芳心。楚君毅——太阳城九皇子,生性浪荡不羁,却被新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牵动着。许昊天——大将军之子,因为父亲被陷害冠上通敌卖国之名,惨遭灭门,来行刺皇上,却以外挟持新月离开,因为对磊的仇恨,所以使得他也讨厌新月可是最终是什么导致他转恨为爱呢?尹玉枫——叱诧风云的武林盟主,却因她的救命之恩而不可救药的爱上她。总之就是各位男主都是人中之龙,都死心塌地的爱着女主,最终女主会选择谁,敬请关注吧。我所构造的女主开始是个纯情小女生,后来因为变故可能会变得冷酷无情。所以不喜者勿近。希望各位亲亲可以用手中的票票继续支持我,支持新月公主哦。《穿越之特异功能皇后》已经接近尾声,偶有挖了个新坑,《穿越之绝色杀手》向亲们推荐,不过还是会以更这篇为主,请亲们别介意偶的贪心,其实偶也不是贪心,因为如果更一篇文更久了会找不到感觉,所以同时更两篇算是给自己放松一下,不过还是要以一篇为主,一篇为副。呵呵,不说了,再说偶就太啰嗦了。最后偶很厚脸皮的向大家说,收藏,砸票。呵呵········
  •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倾尽天下:皇妃十四岁

    十四岁的少女成为一朝皇妃。面对变幻莫测的帝心,她苦苦抵御着他的宠爱。数载恩怨,她最终抛下一切不甘与他真诚相爱。所幸,他爱她,愿意倾尽天下去换,而她,历经苦难与波折,终得圆满。谁说自古帝王无真爱?看一阕《爱江山更爱美人》,看冷面君王的缠绵悱恻,少女皇妃的纯善睿智。
  • 韶华江山赋

    韶华江山赋

    十年前她从现代穿越至异世,助心爱之人一统江山,却惨遭背叛,命断悬崖。十年后她命丧九泉,却在另一副驱壳里获得重生。为复仇,她竟扶持自己的面首夺取帝位。但命定为“帝皇星”的面首,又岂会真的仅仅只是个面首?十年一梦,从苏醒的这刻起,属于她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 零陵飘香

    零陵飘香

    入宫当皇后……叶薰的耳朵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爆炸性的关键词。一觉醒来穿越成名门闺秀,皇后候补,这简直是言情女主最美满的起步点。眼看叶薰未来的锦绣人生就要展开,可是转眼之间美梦破灭。满门尽遭屠戮,皇后落拓江湖。前无出路,后有追杀,机缘巧合之下,却意外来到仇人家里当丫环。一代帝王的遗留文诏,偷天换日的皇权更迭;一个皇族的混乱血脉,延续数代的恩怨情仇。皇朝与沈家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牵扯着怎样的联系呢?从庙堂到江湖,从江湖又重归于庙堂,从皇后到丫环,从丫环再到皇后,且看叶薰充满波折的穿越生活。
  • 不灭战魔

    不灭战魔

    一代战魔动用禁忌古术,力竭而亡。当他堕入轮回,即将被轮回之盘碾碎灵魂的时候,却成功的破了魂晶的桎梏,逃出了精魂……意外重生。上一世他没有过爽,这一世,他要问鼎武道的巅峰!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