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07

第7章 宋元: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3)

再看对演唱技术的局部要求。所谓局部要求即对歌曲中一声、一句的具体演唱分析,如“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落”。此处之“声”指唱一个乐句时歌声的整体运动状态。“节”,关节,即关键之处。“起末”,唱每一个字音和乐音的起声与收声状态;“过度”,字与字、声与声以及字与声之间的衔接、过渡。揾簪,“揾”,按、拭;“簪”,用于发髻上的针饰,亦作“捶”解,比喻乐音上的装饰。“落”,“”,忽上忽下的起伏;“落”,掉下、下坠,指曲调的跌宕起伏。全句大意指,在唱一句完整的曲调时,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键的地方:即乐句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字声之间的衔接与过度;同时要善于对乐音进行修饰,适当添加装饰音,并注意表现曲调的跌宕起伏。

再如“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该节与上节“凡歌一声”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上节着重指演唱歌曲关键处时对声音状态的调整,该节则主要指演唱的吐字要领。“声韵”,一曰出声落韵,二曰声母与韵母的合称。无论那种解释都可看出其与歌唱的吐字有关。“一声平”,“平”,平坦,此句当与字音的声调有关,“平”与“高”、“低”相对,指字音声调有高低平直之分,要注意区分把握。“一声背”,“背”,脊背,泛指物体的背面、反面。从字音上对“背”字进行分析较为费解,笔者认为当理解为“后”,与“前”相对,指字音的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分,要仔细辨别。“一声圆”,“圆”,圆熟、圆满,指字音要吐得饱满、圆润。最后之“声要圆熟,腔要彻满”是对“凡歌一声”和“凡歌一句”的总结,指由于歌唱的字音有高低声调的不同,正背转折的区分,因此必须唱准每一个字的平仄和尾字的韵辙,使吐字准确、清晰、干净、圆滑,是谓“声要圆熟”;同时,行腔须饱满透彻,连贯圆润,是谓“腔要彻满”,否则会出现“倒字”、“翘韵”以及“走音”现象。可见,芝庵对演唱中一声、一句的分析处理十分精准到位,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演唱声病的理论研究

宋元声乐艺术的繁盛,自然也引发出演唱实践中各种发声或声音处理上的毛病,芝庵于此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这对于克服问题、提高演唱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如“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儿,打截儿,放褃儿,唱意儿,有明褃儿,暗褃儿,长褃儿,短褃儿,醉褃儿”。“高不揭”,“揭”,高举、举。“高不揭”指唱高音时声音不够高亢。“低不咽”,指唱低音时声音沉不下去,声音发虚。“排字儿”,形容歌唱吐字无抑扬顿挫,有如数念。“打截儿”,形容声音不连贯,忽断忽连。“放褃儿”,“褃”(读音hèn),指上衣靠近腋下的接缝处,此处为借喻,指唱声的长短、音符的疏密不合尺寸要求,时有破绽。“放褃儿”指在演唱中有一两声没控制好,露出破绽或杂音,有如张腋以衣缝示人。“唱意儿”,即演唱时只是简单地把歌词含义表达出来,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故不能动人。“明褃儿”,指演唱中声音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暗褃儿”,指演唱中虽然有一两声没发挥好,但未被人察觉。“长褃儿”,指长时间没调整好声音状态。“短褃儿”,即演唱中虽有瑕疵,但转瞬即过。“醉褃儿”,指歌唱的声音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有如醉酒之人东倒西歪,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乐思的准确表达。

“凡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嘎嘎,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格嗓、囊鼻、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散散”,声音散漫不集中,缺乏穿透力。“焦焦”,声音干枯不滋润。“干干”,声音干涩不圆润。“冽冽”,“冽”,寒冷,形容声音冷淡无热情。“哑哑”,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嘎嘎”,形容声音干、哑。“尖尖”,“尖”,声音高而细,指发声尖利,缺乏共鸣。“低低”,声音过分低沉,缺乏色泽。“雌雌”,指男声像女音,声音细而软。“雄雄”,指女声如男音,声音太硬太粗。“短短”,指拖腔过短,气漏声泄。“憨憨”,“憨”,傻气,形容声音笨拙、不灵活。“浊浊”,声音不干净,音色浑浊。“赸赸”,“赸”,走开、躲开,指声带着力不够,导致声音发虚。“格嗓”,声音不干净,发出咯咯声。“囊鼻”,“囊”,袋子、口袋,指发声鼻音重。其余“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指一些不良的体态,意思简单,不再一一翻译。

(三)歌者气质与歌唱风格的研究

如“凡歌之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时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在先秦时期,公孙尼子《乐记·师乙篇》中曾指出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他说:“……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该段话不仅说明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更进一步指出,当歌者所唱的歌曲适合自己的个性时,便能表现出德行。有了德行,就会与天地产生感应,从而使四时和睦顺畅、星辰运转有序、万物茁壮成长。这应该是我国古代对歌曲风格、内容与歌者个人品德之间关系的最早见解。

芝庵的理论则更进一步,它突出了歌者个人的整体气质与歌曲风格、内容的关系。“子弟”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宋元俗语中指“嫖客”;二指“教坊子弟”、“梨园子弟”,即善于进行歌舞、器乐表演的专业艺人。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当取其第二个含义。“作家词”指文人创作的具有一定艺术品位的词曲。“子弟不唱作家歌”指文人创作的歌词虽好,但由于不通音律,故曲调不一定适合演唱,因此专业的歌者不唱为好。“浪子”,旧指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青年。李昌集先生认为,古时“浪子”与今日的“流氓”、“痞子”的含义不同,“其‘不务’的是传统意识中的‘正业’,有资格称‘浪子’的尚须有正统观念中所谓的‘别才’——尤其是‘艺术才能’”,并且其“艺术水准是远在一般伶伦歌妓之上的。……‘浪子’乃市民,是文化人、自由人”。对李先生的这一观点,笔者颇为赞同。“及时曲”指在宴会、酒席上即兴演唱的歌曲,除上层歌妓和上层文人交往的场合外,及时曲的品位一般不高。“浪子不唱及时曲”,指作为文化人并精于音律的“浪子”不能演唱格调不高的歌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指柔媚娇艳的词曲不适合男声演唱,而粗犷豪放的歌曲也不能由女声来表现,实际上是对男女各自所唱歌曲的风格进行了十分明确的定位。“南人不曲,北人不歌”中的“曲”指北曲,即散曲和杂剧;“歌”指南曲,即宋元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民歌、词调和南戏。因受南北地域限制,所以南北歌曲风格不同,唱法有别,故“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可见,该节是对宋元时期歌者气质与歌曲格调和情趣关系的准确审美定位。

再如歌曲风格的把握尺度,芝庵云:“有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失”,过错、过失;“村沙”,粗鲁、莽撞。“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 指声音唱得过分雄壮的话,就会显得粗鲁、缺乏修养。“蕴拭”,“蕴”,含蓄;“拭”,干净。“乜斜”,“乜”,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条缝,比喻倦怠无力,提不起精神。“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意为过分追求声音的含蓄干净,就容易使声音显得慵懒无力。“闲贱”,闲散卑贱、无关紧要。“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指技巧娴熟时虽然可以唱得不费力气,但容易因此显得随意而肤浅。“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即由于歌唱过于讲究规范、中规中矩,故使声音显得呆板、乏味,没有活力。“用意”,用心、企图。“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指演唱时若故意求工,深究琢磨,便会失去歌声的自然韵味,显得做作。“打搯”,“搯”,扣、击。“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指声音用力过度的话容易走音跑调。

尽管芝庵《唱论》用语简奥,且多为专业行话,在著述方式上又采用了漫谈式、提纲式的语录体著述方式,使整篇论述显得杂乱无章、语义不清、逻辑性不强,但它毕竟在中国唱技理论史上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唱”的理论,从而为后世的唱论开启了一种门径和奠定了某种基础,是古代唱技理论发展轨迹中一个特定的历史坐标,是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唱论》的论述在当时及后世都影响极大,后人屡屡引述其文字,如周德清《中原音韵》、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方诸馆曲律》等都曾或全文收录或章节摘引。

宋元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改变,隋唐的雄伟英气与敏锐的审美感觉,被宋代的文雅、秀丽和含蓄、静寂的审美意识所代替,审美趣味由隋唐之壮美转向宋元之优美,由热趋冷,由动转静,由绚烂归于平淡。同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市民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在审美趣味上倾向于明白晓畅、真实亲切。因此,宋元人的审美心态具有一种双重性质,既有文人士大夫们的高雅审美情趣,又有一般市民的世俗审美口味。审美思想的复杂性造就了声乐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词调、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南戏等多种声乐形式。而新的声乐形式又直接促进了演唱技术的发展:说唱艺术说唱相间的特点使得演唱的技术技巧不断提高,杂剧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人歌唱的体制则对演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声乐形式的丰富多样必然造成唱技理论探讨的多角度、多侧面。总体而言,宋元时期唱技理论一个突出的成就是明确了声乐演唱“重唱、重实践”的理论思想,从而使唱技理论得以落到实处,这是古代唱技理论的重大转折和进步。先秦时期就已确立的“重声”观念是对声乐艺术本质特征的认定。他们所强调的音量的洪大、音色的清亮、行腔的婉转等更多体现的是演唱的审美追求,而缺乏真正的技术分析,即如何做才能使声音具有良好的共鸣、极强的穿透力。而宋元时期“重唱”的理论思想则突出了演唱者的地位,明确了演唱技术的载体,为唱技理论的阐发找到了立足的依据。正是明确了这一理论思想,才使理论家的视野能更加集中到技术技巧方面,从而在理论上明确了演唱技术的基本要素,并建立了重实践、重技巧的优良传统。

因此,宋元时期,唱技理论在接续前代传统的同时,又有着明显的超越,特别是从南宋到元末,唱技理论已初具规模,对演唱技术的认识和研究都出现了全面展开的趋势。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演唱要素的某一方面,而是开启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其探讨的面更广、程度更深,已经涵盖了唱技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特点,在理论性和学术性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如当时不少的杂著中都有关于唱技要素的论述,不仅有一般性的技术方法,更有专门的技术要诀。而燕南芝庵《唱论》中对演唱方法的研究,更使得唱技理论摆脱了纪事的附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古代唱技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尽管宋元时期的理论辨析仍然多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简略的分析,却是唱技理论走向成熟的必要准备,为唱技理论在明清的最终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昆曲

    昆曲

    这本《昆曲》由金开诚主编,吴风华、张海新编著,适合大众阅读: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表演艺术。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渐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中国音乐故事

    中国音乐故事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音乐故事》主要内容包括:伶伦制律、最早的情歌、夔是人还是兽、姜子牙歌动西伯侯、孔子闻《韶》、孔子学琴、宁戚敲牛角歌动齐桓公、伯牙学琴、囚车里的歌声、师旷奏乐、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师文学琴、百里奚听歌认妻等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热门推荐
  • 丹宫之主

    丹宫之主

    她是唐婧也是云婧,她真的重生回来了,回到了小辰界破碎前夕,回到了仙魔俩族终末之战的开端,回到了这个风云激荡的混乱大时代的转折点……重生这一世,她要好好保住自己的一对小包子!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医女春秋

    医女春秋

    她——连翘,名字也是一味药名。职业:高级营养师背景:自幼丧父丧母,爷爷乃中医界泰斗。性格:独立、果决、坚强、淡漠因为死神的一个疏忽,她——穿了。只想安安稳稳继续生活,却卷入残忍血腥的历史洪荒;只想平平淡淡过完此生,奈何惊世容颜引得杀伐纷起;只想无声无息不留痕迹,岂料骇世医术更惹杀机无数…他——格萨国的储君,冷酷无情的血太子,强奸过她,伤害过她,却无可救药地爱上她:“我为王,你为妃,我为帝,你为后!”他——梁国的逍遥王爷,亦正亦邪,谈笑风生间视人名如草芥,利用她,出卖她,却终于后悔:“早知今日,我绝不会把你送给任何人!”他——番国的王子,种了她一箭,一箭穿心,也穿情:“你只能属于我。”他——梁国的国君,阴险狡诈,心如蛇蝎,亦不知不觉为她所惑:“上天入地,你别想离开朕!”这是个怎样的世界黄沙、戈壁…刀光、剑影…飞雪…亦飞血…她是医?是神?是妃?是后?乱了,一切都乱了,乱了一切…这个地址是好姐妹切小颖为我做的mv,呵呵,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哈!(小颖,好爱你哈!来跟我大么么一下!恩哪!!)o(∩_∩)o.大家见好就收哦!小狐狸给十八建了个群,群号:57869715敲门砖:十八禾雨或者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名撒花撒花~~~~谢谢小狐狸给十八建的这个群,粉高兴滴说!偶很懒的,所以以后要辛苦小狐狸帮偶管理群了!(鞠躬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终极圣尊

    终极圣尊

    因果新书《重为大圣》圣者,无上之终极存在!尊者,巅峰之主上。且看段天如何成就终极圣尊的无上存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望门闲妃

    望门闲妃

    “全场为证,我穆清黎今日在此休夫。”她站在高台上,笑颜盈盈,无视他铁青狰狞的神色,缓缓笑道:“看清楚,是你配不上我,被我休弃,从今以后,我们两人婚约作废,再无瓜葛。”◆————————穆清黎,平康侯嫡长女,被爱恋之人拿来当箭靶子,生生被吓死。再睁眼时,一片冰敛冷静,灼灼桃夭,扫视全场,脱胎换骨。这是一个以剣为尊的文明,她是天生的剣者,蜀山第一天才,中国精华古武在她的身上完全展现绝代风华。当众人发现柔弱无用的望门闺秀不在,在现眼前的女子步步生莲,灼灼升华,迷乱多少人之眼。……片段一“我的身上的伤都是拜你所赐。”她眯眼宛若新月,寒凉冰艳。“你在玩什么把戏。”他冷笑,打量她的目光就好像是在看一样污秽之极的东西,嗤笑道:“还是说这才是你的真面目,以前的柔弱都是伪装的。”她挑眉,“把戏没有,讨债就有一些。”话语落下,她手里持有的羽箭横扫向他的脖子。。太子君荣珏——白衣木簪,天人之姿,无欲无求,淡泊漠凉。唯独对她温柔专注,宠她,护她,随她,不惜毁天灭地。晋王君荣笙——清朗文雅,朋友满天下,才情武略一身。本将她作为棋子,谁知反被棋子所误,所迷。秦王君荣臻——似狮如貔貅,霸道野性,有大将之风,君王之威。既然感兴趣就得到,不需拐弯抹角,直接强取豪夺。公子东方墨——清贵隽秀,眉宇总带一道抹不去的淡淡忧郁,翩翩浊世公子。慢一步错一生,前生如此,今生莫非也是如此?他……他……
  •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陆耀东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是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陆耀东先生的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由陆门弟子共同完成,包括陆老从教多年的众多学生,有何锡章,昌切,马俊山,张中良、吴投文,萧映,宋剑华,尚小京等学人,他们追述师门情谊,阐发陆老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可以说本书体现了以陆老为中心的新一代文学研究人对学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