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30

第30章 余论:古代唱技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9)

史小玲撰,《论声音概念与声乐演唱》,《〈律曲前言〉简介》,《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

徐行效撰,吴其辉撰,《当代声乐艺术科学体系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吴静撰,《“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论唱论中字与声的关系》,《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

石惟正撰,《中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特色》,《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白宁撰,《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下),《歌曲的风格及其润腔技巧》,《乐府新声》2006年第3、4期。

刘洋撰,《对民歌演唱者的教学》,《真假混声在民族歌唱中的应用》,《乐府新声》1999年第2期。

冯冰撰,《字音清真 五音四呼》,《论中国传统唱法的特色》,《黄钟》2003年增刊。

郑晖撰,《关于声乐中的传统及现代问题》,《民族唱法的两个基本功》,《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5期。

余虹撰,《中国古代声乐理论的研究述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李强撰,《〈闲情偶寄〉中的声乐演唱理论》,《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郭克俭撰,《关于丹田气与两种呼吸法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刘明谰撰,《黄钟》2006年增刊。

于兰撰,《传统唱论中的润腔》,《人民音乐》1985年第4期。

汪申申撰,《清代歌唱理论鸟瞰》,1994年。

白秉权撰,《黄钟》2000年第1期。

李强撰,《气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关于我国声乐现状的探讨》,《中国音乐》2004年第2期。

金铁林撰,《黄钟》2007年第1期。

张延春撰,《情、字、腔三题》,《中国古代歌唱教学理论和歌唱艺术理论的萌芽》,《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1期。

李强、何小全撰,《〈乐府传声〉的歌唱发声理论》,《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国华、毕海燕撰,《字腔 声情 歌者——中国古代声乐美学管窥》,《全国民族声乐研讨会论文集》,《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温可铮撰,《歌唱前的准备——弗洛教授讲学纪要之一》,《中国民歌唱法的演变与趋势》,《音乐艺术》1983年第3期。

石惟正撰,《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关于寻求当代中国声乐优势的思考》,《音乐研究》2005年第2期。

田玉斌撰,《吉诺·贝基声乐理论探索》,《中国音乐》1996年第4期。

程巍撰,《中国音乐》2001年第3期。

胡慈舟撰,《宋代唱论歌诀研究》,《黄钟》2006年第1期。

石惟正撰,《人民音乐》1990年第2期。

(美)科·奈德撰,高群编译,《交响》1997年第3期。

冯家慧撰,《论明中后期唱论在吴越的崛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刘亦群撰,《齐鲁艺苑》1996年第2期。

丁纪元撰,《现代歌唱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音乐》1994年第1期。

冯效刚撰,《曲艺发声用于声乐教学的一点设想》,《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人民音乐》1997年第1、2期。

韩宝强撰,《音乐研究》1998年第2期。

郁庆五撰,《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再认识》,《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乔爱玲撰,《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气息问题初探》,《“科学”唱法小议》,《中国音乐》2006年第2期。

周静撰,《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音乐舞蹈研究》1996年第3期。

唐晓琳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余晓芸、李新庭撰,《京剧发声技术初探》,《试析〈唱论〉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交响》1998年第4期。

朱凌云撰,《声乐发声的矛盾和平衡》,《王品素声乐教学初探》,《音乐研究》1998年第4期。

肖翰芝撰,《美声、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庄永平撰,《人民音乐》2003年第9期。

李宁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刘安煌撰,《中国音乐》1999年第3期。

徐小懿撰,《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借鉴的几个问题》,《处理歌唱语言与发声关系的传统方法》,《音乐研究》1999年第4期。

顾旭光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吐字辨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陆小兵、陆丹青撰,《艺苑》1986年第4期。

王士谦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王雅娟撰,《从古代唱论看民族声乐中的咬字问题》,《上海戏剧》1987年第3期。

范瑞娟撰,《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之异同及其他》,《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金东波撰,《气与情 气与声》,《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黄钟》2000年增刊。

刘桂珍撰,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论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刘勇撰,《唱赚二题》,《中国音乐》1995年第3期。

张莺燕撰,《人民音乐》1995年第3期。

翟社泉撰,《中国音乐》1995年第3期。

赵沨撰,《我国民族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的比较分析》,《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王平撰,《民族声乐训练五字法——情、形、字、气、声》,《〈唱论〉与民族唱法》,《交响》2002年第1期。

刘麟撰,《浅论姜白石词调歌曲的演唱》,《中国音乐》2002年第3期。

张晓农撰,《中国古典声乐理论的研究及应用》,《现实情怀与悲剧情节——论中西传统声乐艺术的文化精神》,《音乐研究》2005年第4期。

余晓芸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郑宝华撰,《略论〈事林广记〉音谱类中的〈总叙诀〉》,《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王金宝撰,《从审美兴趣转移看中国传统声乐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4期。

陆蓉、俞子正撰,《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三要素》,《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四、曲谱类

王震亚编配,《人民音乐》1983年第11期。

李冰撰,《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顾误录〉品珍》,《黄钟》2003年增刊。

刘安煌撰,《中国古代歌曲五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周亨芳撰,《人民音乐》1999年第5期。

严凤撰,《燕南芝庵〈唱论〉新释》,《关于歌唱共振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音乐研究》2000年第2期。

魏启贤撰,1983年版。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编《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3期。

冯效刚撰,《字正腔圆——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吴中曲唱论略》,《音乐探索》2001年第2期。

陆如鸣撰,《中国古代声乐文献论析》,《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李桂林撰,1986年版。

焦春梅撰,《彭丽媛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孙玄龄、刘东升编,《中国古代歌曲》,《童斐和他的传统声乐艺术论述——〈中乐寻源〉学习札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张豫宁撰,《中国音乐》1997年第1期。

李萍撰,《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古代唱论的语言风格与表现风格》,《音乐研究》2006年第2期。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编,《中国声乐的三个问题——给李凌同志的一封信》(上、下),《民族声乐独唱歌曲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论润腔技巧》,1990年版。

霍立、张东盾、金城主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我在演唱方面的五条准则》,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钱维道撰,《交响》2004年第1期。

金铁林撰,《彭氏唱论十四则——滇剧声腔艺术演唱与教学经验对于民族声乐建设事业意义与价值》,《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编,《中国音乐》1996年第1期。

杨仲华、尤志国 《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林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 ,《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张家信撰,《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1983年第7期。

王雅娟撰,《中国音乐》1995年第4期。

韩德森撰,《声乐发声时的五态统一》,《〈唱论〉今析———兼与〈燕南芝庵唱论新释一文〉商榷》,《音乐研究》2002年第4期。

石惟正撰,2000年版。

霍立、李静玉、霍平、金城主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四集),1994年。

张畴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曾嫩珠撰,《关于“夹板音”唱法的研究》,《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1期。

周秦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余惠承撰,《“善歌者,《中国音乐何处去》,必先调其气”》,《黄钟》2001年第3期。

刘崇德译谱,《中国音乐》1998年第1期。

刘志撰,《谈古代唱论中的“气”》,《交响》2002年第1期。

郭克俭撰,《人民音乐》1984年第2期。

吴培文撰,《乐府歌诗》,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胡芝风撰,2001年版。

陈俊玲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吴其辉撰,《交响》2000年第4期。

刘崇德译谱,《唐宋词》,《西洋传统唱法教学探索》,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华撰,《戏曲曲艺艺术用于民族声乐中的设想》,《关于民族声乐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霍立、霍平、李静玉、金城主编,1997年10月合肥第6届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论文。

张羡声撰,《音乐研究》1997年第3期。

王平撰,《〈乐记〉中的唱论》,《〈唱论〉出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李桂英撰,《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五、七、八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杨宁静撰,2002、2004、2006版。

王金宝撰,《简论中西唱法的异同与融合》,《如何掌握和理解“美声唱法”》,《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詹桥玲撰,《民族声乐的润腔美》,《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与尔同行末世

    与尔同行末世

    天灾人祸,适者生存。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现状。你不能改变现状。,雪灾、台风、海啸、洪涝、干旱、冰雹……变异的同类。改变的过程中……有的人选择不择手段的活下去,哪怕放弃道德放弃尊严;有些人守着心中最后的一点火,生灵涂炭,汰弱留强,苟延残喘;也有些人却必须逼着自己狠下心肠!末世中的挣扎与爱情
  • 好父母 教安全

    好父母 教安全

    2008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首次发表《世界预防儿童受伤报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约10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各种疾病,死于意外伤害的孩子约是82.9万人,平均每天有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其中,每年有26万孩子(也就是每天有712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10-19岁孩子最大的意外死亡杀手,这还不包括每年有上千万的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致残。这些孩子本可以健康成长,但却因为父母疏于对他的安全教育或照看不周而遭遇意外。毋庸置疑,安全,对于孩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姐姐好温柔

    姐姐好温柔

    叶冷君一身黑色秋季呢绒套装,酒红色的卷发慵懒的搭在肩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拒绝她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性感,然而,她精致妆容的脸上,却有一双凌厉的眼睛,透着丝丝寒入骨髓的冷漠,像一把锐利的尖刀,随时能刺透人心。她眼睛从上到下打量着此刻站在她面前的少年,仿佛她一眼就能看透他的全部。
  • 伪婚:豪门潜规则

    伪婚:豪门潜规则

    最后他对她怒目而视,她拿走金卡以为两人不再有交集,李思静,等你生下宝宝,就滚出旋家!她回复,不用你说我也知道!旋郁森,生下宝宝后,他生平最厌恶见钱眼开的女人他毫不怜惜地讽刺她他绝对不会因此听从母亲而娶她,你我再无瓜葛!生下宝宝第二天,她便无故失踪,此时他的心却空了起来,往日的种种全部齐聚心头他不是厌恶她,讨厌她的吗?为什么他的表现却像忘不了她?他派人去找,她却拿着怀孕化验单出现在他的面前她竟然以此为要挟找他要五百万,全部音信全无,却查到了当初的真相,他实在错的离谱!他们的婚礼上,他未出现,第二天关于他的桃色新闻满天飞三年后,珠宝界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女人,一夜强宠,当她出现在他的宴会上他那该死的冷静去了哪里?他的视线追逐着她她却笑着和别的男人跳舞,旋郁森,我早说过我们再无瓜葛他靠近她,觥筹交错间,他道,他掷下五百万,李思静,你逃不掉的,这次,我是赢家!
  • 绝色少女遇上高富帅:爱情有约

    绝色少女遇上高富帅:爱情有约

    这个花样美男相貌出奇地俊秀,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显赫家世,令人倾心的外貌,他不仅自以为是、臭脾气、大男子主义、有不可思议的逻辑方式,而且有些怪异,晓欣想想自己哪里是他的对手?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她喜欢上了他傲慢背后的纯真和率直,也知道了他不愿意想起的过去……他,是不可一世的王子。她,是拥有武侠高手之称的草根。俩个人的相识将上演怎样的一出戏……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原本他以为帝位于他只是不相干的东西,谁想要都可以拿去,自己的生命也是可以随便失去的,遇见她,才明白自己想要活下去,想要和她一起活下去……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老婆,非你不可(完)

    老婆,非你不可(完)

    没有婚纱,没有婚戒,没有婚礼,她被迫代替妹妹嫁给那个传说中恶魔一般的男人。一双嗜血的眸冷冽无情:秦暖,你不过是秦家送到穆家的牺牲品,在穆家,你连一个下人的地位都没有。她默默的忍受名义上的丈夫和情敌对自己的百般羞辱,只为能够平安的将腹中的宝宝生下。心灰意冷,她拼命护住腹中胎儿,一消失就是五年五年后,她带着拖油瓶从国外归来,“暖暖,秋天到了,我们要去哪儿收获爹地啊?”一手一根超大棒棒糖,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儿一边舔一边撅着小嘴巴问道。“哪里埋的种就去哪里收!!”看着S市那座最高的建筑大厦,墨镜下的眸子突然划过一丝悲伤。宝宝VS亲爹
  • 超级土建

    超级土建

    楼价猛涨,囤地捂盘,小人物陈逸天连蜗居的机会都没有,意外之下获得宇宙建筑工厂,从此以后,取之不尽建材,用之不竭施工队,楼盘房价尽在我手,不过首先要从最底层装修行业开始爬起,终有一天咆哮整个地产业!本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互与现实对号入座,你们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