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7800000030

第30章 余论:古代唱技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9)

史小玲撰,《论声音概念与声乐演唱》,《〈律曲前言〉简介》,《中国音乐学》2006年第2期。

徐行效撰,吴其辉撰,《当代声乐艺术科学体系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吴静撰,《“字真、句笃、依腔、贴调”——论唱论中字与声的关系》,《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国音乐》2006年第3期。

石惟正撰,《中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特色》,《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白宁撰,《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阐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下),《歌曲的风格及其润腔技巧》,《乐府新声》2006年第3、4期。

刘洋撰,《对民歌演唱者的教学》,《真假混声在民族歌唱中的应用》,《乐府新声》1999年第2期。

冯冰撰,《字音清真 五音四呼》,《论中国传统唱法的特色》,《黄钟》2003年增刊。

郑晖撰,《关于声乐中的传统及现代问题》,《民族唱法的两个基本功》,《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5期。

余虹撰,《中国古代声乐理论的研究述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李强撰,《〈闲情偶寄〉中的声乐演唱理论》,《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郭克俭撰,《关于丹田气与两种呼吸法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刘明谰撰,《黄钟》2006年增刊。

于兰撰,《传统唱论中的润腔》,《人民音乐》1985年第4期。

汪申申撰,《清代歌唱理论鸟瞰》,1994年。

白秉权撰,《黄钟》2000年第1期。

李强撰,《气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基础地位》,《关于我国声乐现状的探讨》,《中国音乐》2004年第2期。

金铁林撰,《黄钟》2007年第1期。

张延春撰,《情、字、腔三题》,《中国古代歌唱教学理论和歌唱艺术理论的萌芽》,《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1期。

李强、何小全撰,《〈乐府传声〉的歌唱发声理论》,《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国华、毕海燕撰,《字腔 声情 歌者——中国古代声乐美学管窥》,《全国民族声乐研讨会论文集》,《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温可铮撰,《歌唱前的准备——弗洛教授讲学纪要之一》,《中国民歌唱法的演变与趋势》,《音乐艺术》1983年第3期。

石惟正撰,《谈戏曲演唱的发声训练》,《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关于寻求当代中国声乐优势的思考》,《音乐研究》2005年第2期。

田玉斌撰,《吉诺·贝基声乐理论探索》,《中国音乐》1996年第4期。

程巍撰,《中国音乐》2001年第3期。

胡慈舟撰,《宋代唱论歌诀研究》,《黄钟》2006年第1期。

石惟正撰,《人民音乐》1990年第2期。

(美)科·奈德撰,高群编译,《交响》1997年第3期。

冯家慧撰,《论明中后期唱论在吴越的崛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刘亦群撰,《齐鲁艺苑》1996年第2期。

丁纪元撰,《现代歌唱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音乐》1994年第1期。

冯效刚撰,《曲艺发声用于声乐教学的一点设想》,《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人民音乐》1997年第1、2期。

韩宝强撰,《音乐研究》1998年第2期。

郁庆五撰,《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再认识》,《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乔爱玲撰,《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气息问题初探》,《“科学”唱法小议》,《中国音乐》2006年第2期。

周静撰,《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音乐舞蹈研究》1996年第3期。

唐晓琳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余晓芸、李新庭撰,《京剧发声技术初探》,《试析〈唱论〉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交响》1998年第4期。

朱凌云撰,《声乐发声的矛盾和平衡》,《王品素声乐教学初探》,《音乐研究》1998年第4期。

肖翰芝撰,《美声、民族唱法的特点及中西声乐表演艺术的相互借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庄永平撰,《人民音乐》2003年第9期。

李宁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刘安煌撰,《中国音乐》1999年第3期。

徐小懿撰,《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借鉴的几个问题》,《处理歌唱语言与发声关系的传统方法》,《音乐研究》1999年第4期。

顾旭光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吐字辨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陆小兵、陆丹青撰,《艺苑》1986年第4期。

王士谦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王雅娟撰,《从古代唱论看民族声乐中的咬字问题》,《上海戏剧》1987年第3期。

范瑞娟撰,《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之异同及其他》,《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金东波撰,《气与情 气与声》,《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黄钟》2000年增刊。

刘桂珍撰,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论民族声乐学派——兼论美声唱法的中国化问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刘勇撰,《唱赚二题》,《中国音乐》1995年第3期。

张莺燕撰,《人民音乐》1995年第3期。

翟社泉撰,《中国音乐》1995年第3期。

赵沨撰,《我国民族声乐与欧洲传统声乐的比较分析》,《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王平撰,《民族声乐训练五字法——情、形、字、气、声》,《〈唱论〉与民族唱法》,《交响》2002年第1期。

刘麟撰,《浅论姜白石词调歌曲的演唱》,《中国音乐》2002年第3期。

张晓农撰,《中国古典声乐理论的研究及应用》,《现实情怀与悲剧情节——论中西传统声乐艺术的文化精神》,《音乐研究》2005年第4期。

余晓芸撰,《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郑宝华撰,《略论〈事林广记〉音谱类中的〈总叙诀〉》,《中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王金宝撰,《从审美兴趣转移看中国传统声乐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4期。

陆蓉、俞子正撰,《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三要素》,《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四、曲谱类

王震亚编配,《人民音乐》1983年第11期。

李冰撰,《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顾误录〉品珍》,《黄钟》2003年增刊。

刘安煌撰,《中国古代歌曲五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周亨芳撰,《人民音乐》1999年第5期。

严凤撰,《燕南芝庵〈唱论〉新释》,《关于歌唱共振峰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音乐研究》2000年第2期。

魏启贤撰,1983年版。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编《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3期。

冯效刚撰,《字正腔圆——中国传统唱论美学思想》,《吴中曲唱论略》,《音乐探索》2001年第2期。

陆如鸣撰,《中国古代声乐文献论析》,《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李桂林撰,1986年版。

焦春梅撰,《彭丽媛的歌唱艺术》,《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中国音乐》2006年第1期。

孙玄龄、刘东升编,《中国古代歌曲》,《童斐和他的传统声乐艺术论述——〈中乐寻源〉学习札记》,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张豫宁撰,《中国音乐》1997年第1期。

李萍撰,《重视现代民族声乐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古代唱论的语言风格与表现风格》,《音乐研究》2006年第2期。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编,《中国声乐的三个问题——给李凌同志的一封信》(上、下),《民族声乐独唱歌曲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论润腔技巧》,1990年版。

霍立、张东盾、金城主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我在演唱方面的五条准则》,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钱维道撰,《交响》2004年第1期。

金铁林撰,《彭氏唱论十四则——滇剧声腔艺术演唱与教学经验对于民族声乐建设事业意义与价值》,《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编,《中国音乐》1996年第1期。

杨仲华、尤志国 《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林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 ,《中国音乐》2005年第1期。

张家信撰,《中国民族声乐教材》(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1983年第7期。

王雅娟撰,《中国音乐》1995年第4期。

韩德森撰,《声乐发声时的五态统一》,《〈唱论〉今析———兼与〈燕南芝庵唱论新释一文〉商榷》,《音乐研究》2002年第4期。

石惟正撰,2000年版。

霍立、李静玉、霍平、金城主编,《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四集),1994年。

张畴撰,《中国音乐》1984年第3期。

曾嫩珠撰,《关于“夹板音”唱法的研究》,《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1期。

周秦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余惠承撰,《“善歌者,《中国音乐何处去》,必先调其气”》,《黄钟》2001年第3期。

刘崇德译谱,《中国音乐》1998年第1期。

刘志撰,《谈古代唱论中的“气”》,《交响》2002年第1期。

郭克俭撰,《人民音乐》1984年第2期。

吴培文撰,《乐府歌诗》,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胡芝风撰,2001年版。

陈俊玲撰,《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吴其辉撰,《交响》2000年第4期。

刘崇德译谱,《唐宋词》,《西洋传统唱法教学探索》,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华撰,《戏曲曲艺艺术用于民族声乐中的设想》,《关于民族声乐声音训练的几个问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霍立、霍平、李静玉、金城主编,1997年10月合肥第6届全国民族声乐艺术研讨会论文。

张羡声撰,《音乐研究》1997年第3期。

王平撰,《〈乐记〉中的唱论》,《〈唱论〉出现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李桂英撰,《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五、七、八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音乐》1984年第4期。

杨宁静撰,2002、2004、2006版。

王金宝撰,《简论中西唱法的异同与融合》,《如何掌握和理解“美声唱法”》,《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詹桥玲撰,《民族声乐的润腔美》,《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事迹、书法艺术特色、书法作品赏析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
  •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一本最实用的直销圣经

    直销不仅造就了无数企业和行业的辉煌业绩,还造就了无数的高收入人群。近几年来,直销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其非凡的魅力吸引很多喜欢挑战的人员加入。许多人正是看到了直销的光明前景而加入到直销员大军中来的。本书致力于满足每个直销人员应当掌握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技能,是每一个直销人员必备的入门指南。本书的所有观点和技能都来源于权威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和直销成功人士。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丑妃暮雪

    丑妃暮雪

    大婚那夜,那冷俊的帝王掀开红盖头之时就是一声玩味的笑:“朕听说暮将军三女奇丑无比,原来只是一条刀疤而已”,言语中略带失望之色。原来,娶她竟是为了要看她究竟有多丑。结果,大婚那夜他如撇秋扇一般拂袖而去,让她的姐姐承恩雨露。......他说:“暮雪,朕当真看不透你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她笑:“因为皇上的心中没有暮雪”......暮雪落没迟,晓于百花知。飘然寒冬里,纷乱梅开时——改老禹家丁中的诗本文不小白,女主善非善,邪非邪。正文简介:因盗帝王陵墓而丧生的女子,在诅咒的引领下进入三千年前的怀月国度,与暮雪的灵魂签定宿主契约,成为天朝德妃。她为了自己前世的幸福,不惜坏得人神共愤,天诛地灭,在他指着她鼻子骂她是狼心狗肺时,大笑着说她从来都没有一个做好人的机会。她将自己心爱的男人推向了别人的怀抱,为了自己的权利杀尽了忠良,为了保他江山负尽天下人,最终,却换来一杯毒酒,废黜妃位,逐出宫廷.......只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切的都在她算计之内,但腹中的胎儿,却是她算计之外.......片段:“御昊轩,你忘记你昔日的誓言了?”暮雪冷笑,望着秦公公手中的那泛着绿光的毒酒步步后退,原来,自私如她,也会怕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么?”他哈哈大笑,转身望向她,眼中崩出无尽的厌恶与愤怒,冷冽的言语如同刺穿她心脏一般犀利:“明月,朕的爱妃,你当真以为朕情不自禁了?”然后,他将如月搂在怀中,笑得温柔而又残忍:“若不是为了如月能登上这贵妃之位,朕早杀了你......”前世今生,同人不同命,原来真相却是如此的可笑。......坐帐笑看风云变,天下尽在局中演。一个沦落前世迷雾的女子,以天下为棋局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作者的话:推荐自己的新作:《替身宠妾》:《后宫劫一哑妃》:
  • 煞妃

    煞妃

    她是穿越异世的特种兵少女,煞星转世,怨念缠身,携带前世的恨意与不甘穿越千年;他是权倾帝国的古代王爷,铁血冷酷,震慑天下,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与倾心相许的恋人,一个灵魂被锁,一个记忆被封,跨越千年的爱恨交缠,他们之间会谱写出怎样震撼的故事?他说,“明月,你在给我一次机会,我定许你一生相守!决不负你!”她说,“苍玄枫,我曾对天发誓,此生绝不再爱你,若违背此誓,必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乱世沉浮,天下、美人,孰轻孰重?前世今生,谁是谁的救赎?苍山之巅,是谁陪她一起跃下那万丈悬崖?诡异毒谷,是谁陪她闯入那无尽深渊?是他?是他?亦或是他?当记忆苏醒,当灵魂挣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月如霜

    冷月如霜

    十六岁前,她,是首辅的掌上明珠,满门权贵。十六岁后,她,一夕之间,家破人亡。凭借帝王最后一丝悯爱,慕如霜终于站在了六宫之上。阴谋、猜忌、离间,她除去后宫朝野之中一个一个的敌人。机关算尽,却没有最后的赢家。
  • 谁说离婚不能爱

    谁说离婚不能爱

    正剧,略带高干风,略带种田风,微微有点慢热,但会越来越精彩!丈夫出轨,小三儿找上门她坚持要离婚,从家人到朋友,却没有一个人支持她只因她的丈夫,是大家眼里的模范丈夫,年轻英俊,事业有成,典型的绩优股!母亲说:“凭你这个条件,能找到他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男人嘛,偶尔失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还在家上,你不要不知足!”父亲说:“我们家祖上三代都还没有出过离婚的人,你趁早死了离婚的心,省得丢我们家的脸!”姐姐说:“你就作吧,失去了他这么好的丈夫,明儿有你哭的!”弟弟说:“哪个男人不花心,何况你原本就配不上姐夫,真离了婚,看还有谁要你!”朋友说:“千万要慎重啊!”…………面对大家的质疑,她仍坚持离婚,并且以找到一个有长相,有事业,有专情的“三有好男人”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谁说离婚不能爱!推荐新文《恨—宠》:琉璃纹的现代玄幻《无敌女夫子》:(永久免费的精彩好文哦,亲们千万表错过了,O(∩_∩)O~)月七儿《蜜爱傻妻》:闲听冷雨《离婚不打折》倾城殇《蹲墙誘相公》:潇湘非倾城《总裁兽宠》:陌上纤舞《一等贵妇》:大神懒离婚《绝色妖女》:琉璃纹《无敌小后妈》:月色阑珊《离婚之后》:强推好友轩辕翔的无敌新文《前妻》:(翔的文都非常好看,文笔也很好哈,亲们表错过了哦,O(∩_∩)O~)推荐琉璃纹的精彩好文《无敌女夫子Ⅱ》:(接第一部免费文而来的,非常精彩哈,亲们表错过了哦,o(∩_∩)o)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
  •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经济学名著

    本书精选了50多部堪称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名著,对于每一部都设置了“华文导读”、“趣味延展”、“理论精读”等栏目,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华文导读”对作者的生平、成就、主要著作等信息做了简单介绍,是读者对所选取的著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趣味延展”介绍了与名著或作者相关的一些逸闻趣事,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理论精读”部分精粹阐述了名著的理论要点,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想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