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03

第3章 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时刻抱有警惕之心,即使处于平安无事,事业发达兴盛之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使处于困境和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通过反省,争取改变现状,迎接光明的来临。”[朱伯崑:《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1)。]严格一点说,忧患意识更像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和原则。但由于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内化到了民族主体的德性自觉之中,成为一种德性向善的定势,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德性的层面讨论《周易》的忧患意识。

3.1

《易经》作为一部形成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它的卦爻象及卦爻辞中,包含着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易传》把这种意识概括为“明于忧患与故”: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系辞传》)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周易》这部生命哲学的宝典,人们是须臾不可远离的。它所警示人们的是:变化没有休止,运动不拘于一定的形式,哪怕是在上下等不同的方所、刚柔等不同的体性之间,也是周遍流动的。所以,它不拘泥,不执著,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另外,它还能使人们出入行藏谨慎有度,行为处世心存戒惧,并能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可以说,有了它(《易》),即便没有师保的教训引导,却也好像时刻有父母在身边督促监护一样。在这段话中,“明于忧患与故”可以说是点精的一笔,其他如“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不过是“忧患与故”的具体反映罢了。也正是由于“明于忧患与故”,人们才能“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也正因为《周易》是“明于忧患与故”的生命哲学的宝典,所以才让人觉得像是父母一样,时刻提醒着你,引导着你,保护着你。

《易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答案全在《易经》这部书中。《易经》作为一部筮占类著作,其主要构成为卦象、卦辞和爻辞,这是与盛于殷,而在《易经》的时代还流行的龟卜大不相同的。对于筮占与龟卜,朱伯崑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比较:

其一,钻龟取象,其裂痕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其二,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便可断其吉凶。但卦象形成后,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引出吉凶的判断。(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7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这里所谓的逻辑上的推衍,实际上也就是指的理性的分析,它的直接后果,乃是主体的自觉,即由被动地顺从卜兆的启示到主动地寻找防患于未然的路径。我们知道,《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主要是由各种各样的占辞或筮辞,如“吉”、“凶”、“利”、“不利”、“有悔”、“无悔”、“悔亡”、“咎”、“无咎”、“吝”等构成的,这些断语,集中表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通过悔悟或悔恨,改过自新,使自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避免不幸,化凶为吉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7页。。任举三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上九)

闲有家,悔亡。(《家人》初九)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泰》九三)

上引三条爻辞,第一条是讲龙飞得过高,难免有掉下来的危险,所以产生悔恨。它提醒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应当适可而止。第二条爻辞是讲治理家事,预防不轨,可免于后悔。第三条爻辞是讲人生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平坦,就有陂斜;有往,就有来。遇到困难,不要惊慌失措,如此则可无咎。

像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可以说,整部《易经》都是由这样的占辞断语组成的。不难发现,这里面是饱含了先民的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的。它表明,“《易经》这部古老的典籍,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要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和言行,时刻保持警惕。即是说,要有忧患意识,以自省和改过改善自己的处境,从而化凶为吉,或避免不幸。”朱伯崑:《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易传》才特别强调它的“明于忧患与故”的作用,并视之为“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的人生宝典。

3.2

《易经》通过卦爻辞及其结构形式体现了先民的忧患意识、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而这种忧患意识、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又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基础和悠远的历史背景的——那就是继承了周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翻开《周书》,不难发现,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十分强烈的。

周初统治者经历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巨变,深知殷朝灭亡的教训,也极想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他们一再强调要以殷为鉴。如周公曾对他的弟弟说:

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周书·酒诰》)

“监”,视、戒,与“鉴”义通。这是周公叫康叔封把臣民当作镜子,吸取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周公的这些训导中,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周初统治者的忧患意识,有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背景。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先祖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忧患精神。《易经》成书于周人之手,《易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这无疑表明,《易经》的忧患意识是从周族的历史文化中发展而来的。而“《易》之道”“惧以终始,其要无咎”(《系辞传》),还是对周族历史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的哲学性概括和总结。

周人提倡忧患意识,因而特别强调人的道德操守,如说“其惟王位在德元”(《周书·召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周书·康诰》)等。《周易》提倡忧患意识,也特别重视德性修养的功夫。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引几段材料为证: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乾·文言传》)

这是《文言传》对《乾》卦九三爻辞的解释。大意是:九三爻辞讲“君子整天健强振作,到傍晚还时时警惕谨慎,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遭咎害”,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业。知道进取的目标,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征兆;知道终止的时刻,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像这样就能够做到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而如果能够恒久保持健强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遭咎害了。”

《乾》卦的九三爻辞,可以说是充满了忧患意识的一句筮辞。《易传》把九三的这种忧患意识集中概括为“君子进德修业”,是颇耐人寻味的。它表明,在各种忧患之中,与德性修养相关的忧患是最关键的。所以,与周人一样,《易传》也特别强调“德”的价值和作用。《系辞传》说: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的意义,在本书以后诸章中都会有所涉及,这里不拟详述。《易传》对这九卦先后讲说了三次,易学史上称之为“三陈九德”,表明在六十四卦中,这九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而其所谓“德之本”、“德之基”等等,则充分显示了德性修养在忧患意识中的意义。

3.3

与殷商时期盛行的龟卜相比,周人及《易经》对“德”的重视,无疑反映了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虽然筮占也同样离不开神秘的启示,但由于在其中贯注的理性精神在不断加强,所以它的重心不在神的权威方面,而是在人的行为自觉——德性修养方面。或者也可以说,它是以准宗教的形式肯定了人的道德行为的合理性,从而把人生命运的主动权部分地转移到了人的手中,也为春秋时期理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大概就是由于看中了这一点。《系辞传》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大意是说,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做“道”。传继此道(发扬光大以开创万物)的就是“善”,蔚成此道(柔顺贞守以孕育万物)的就是“性”……(天地的“道”)显现于仁德(而广被宇宙间),潜藏于日用(而不易察觉),(在自然无为中)鼓动化育万物而与圣人(体“道”)尚存忧患之心有所不同(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38页。)。在这里,最为要紧的一句话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它说明,“忧”是人之事,而非天地自然之事。换句话说,“忧”纯属人类主体的行为,属于人类主体的自觉。这一点,与前两章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很不相同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都有一个形上的基础,即“天行,健”和“地势,坤”。人可以根据天地的这种品行,认识之,学习之,仿效之,并因此而成就君子的德性和人格。而“忧”或忧患意识则没有这样一个可以认识之、学习之、仿效之的基础,它是毫无依傍地纯任主体的理性自觉,是人之为人的责任意识的扩充与彰显在传统儒家哲学中之所以宗教观念比较淡薄,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当代学者徐复观先生说:“只有自己担当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一种蕴藏着一种坚强意志和奋发的精神。”(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129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徐先生的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那么,在《周易》中圣人是如何“忧”的呢?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传》)

这句话告诉我们,圣人首先是观象画卦,然后再根据卦象,系之以辞,以向人们表明吉凶之理。“设卦观象”,说得现代一点,实际上就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种种现象,以卦爻符号条类归总;“系辞焉而明吉凶”则是在此观察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找出“吉凶”的规律。一言以蔽之,即从哲学的角度,通过理性的认识,借助筮占的形式,表明趋吉避凶的道理。

3.4

“吉”、“凶”作为筮辞中的占断之辞,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用来表示一种结果。“趋吉避凶”的关键,主要是在“趋”和“避”这两个字上。如: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系辞传》)

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系辞传》)

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系辞传》)

这三段引文,大意分别是:“吉”、“凶”,是处事或得或失的象征;“悔”、“吝”,是(处事微失而)忧念、愁虑的象征。“吉”、“凶”,说明处事或得或失;“悔”、“吝”,说明处事稍有弊病;“无咎”,说明善于补救过失。辨别“吉”、“凶”的象征在于卦爻辞,忧念“悔”、“吝”的象征在于预防谶介小疵,震惧“无咎”的象征在于内心悔悟。在这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悔”、“吝”、“无咎”。朱熹《语录》中说:“吉凶悔吝之象,吉凶是两头,悔吝是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可见二者恰恰处在“趋”与“避”的关节点上。若能因小过而后悔,现出忧愁之象,则趋吉;如果不以小过为意,仍然乐而亡忧,则趋凶。其实,这一吉一凶,出发点上的差别并不算大,所谓“小疵”者是也。然而,正是这“小疵”之处,才需要以忧患之心处之。

“咎”,灾害,轻于凶,重于悔吝。张载《横渠易说》:“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今能改之也。有咎而免者,善震之补也。”朱震《汉上易传》也说:“无咎者,本实有咎,善补过而至于无咎。”可见,与悔吝不同,无咎是有过之时善补过。这说明,于悔吝之时未能预防察知,至有咎时善于补救,仍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所以《易传》把易道概括为“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是《周易》作者的用心之所在,也是《周易》一书所要揭示的大道理。由此,我们可以将《周易》中的忧患意识分为三个层面:慎初的;补过的;趋吉的。这三个层面,大可以指天下国家,小可以指个人自我表现。但无论是指向哪方面的,它的担当者都是人(或是个体的,或是群体的)。因而是主体自觉的,是德性向善的我们认为,《周易》里的“吉凶”,若从价值层面说,可以对应“善恶”。甚至也可以认为,“吉凶”就是“善恶”。关于此点,我们将在“迁善改过”一章中详细讨论。。而且,由于这三个方面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所以,它又是认知的。《易传》中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坤·文言传》)

文中的“不早辩”是不慎其初,“由来者渐”则是出现苗头之后不补其过,结果必然是凶。而“早辩”与“不早辩”也就是“积善”与“积不善”。这说明在《周易》这部书中,于认知判断中,饱含着价值层面的内容,二者共同在主体的忧患精神中发挥着作用。

孔子晚而喜《易》,自谓好其德义,实际上也是看中了它所饱含的忧患精神和人生智慧。这在《系辞传》所引孔子的话中是不难看出的: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系辞传》)

意思是说,凡是倾危的,都曾经逸乐安居其位;凡是灭亡的,都曾经自以为长保生存;凡是败乱的,都曾经自恃万事整治。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这样才可以自身安全而国运常新。所以《周易》中说:“(心中时时自警)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就能像系结于丛生的桑树一样安然无恙。”这段话是孔子阐发《否》卦九五爻辞时提出的见解。可见,孔子的忧患,不仅表现在防微杜渐上,还表现在时时以失败灭亡的经验教训为“反面教员”提醒自己,以便“终日乾乾”而免于咎祸。孔子是一位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思想家。这一点,从《论语》的有关记载中也可得到印证。如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等。孔子的忧患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这里只是任举几例。可以看出,孔子所最为忧患的是主体自我的能力培育和德性修养。其所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简直可以说与周公及《周易》之“忧”如出一辙。

孟子继承了《周易》及孔子的忧患意识,他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著名论断,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快乐使人灭亡。孟子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在这段话中,孟子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古代的著名人物的发迹史为例,讨论了忧患意识。在他看来,“忧患”是一个磨炼自我、修养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荆棘和痛苦,需要人们用百倍的毅力和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并在面对和克服中砥砺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句话:完善自己的德性。

由周人所提倡,《易经》所总结,孔孟所绍承并阐发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概括,他说:“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一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同时,它又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罗国杰:《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载《做人与处世》,2000(7)。]我们非常同意罗先生的概括。但本章重点讨论忧患意识的德性基础,对于忧患意识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没有展开,以后诸章将分别作相关的论述。

另外,如前文所说,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同,“忧患意识”没有天地之道作基础,纯为人心之发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认为,“忧患意识”的基础就在人心之中,在人之德性向善的定势之中。然而人心与天地之道是相通的。所以,忧患之心又可以发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修养又可以充沛忧患之心,而使之终日乾乾,“惧以终始”。因此可以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忧患意识乃《周易》之精髓。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好女不宅斗

    好女不宅斗

    穿越了?穿越了!新鲜出炉的许臻娘面对富商丈夫,通房外室,婆婆妯娌等等宅斗关键要素傲娇的一撇嘴:三妻四妾的男人神马的,最讨厌了!老娘的男人与牙刷坚决不能与人共用,宅斗神马的,就让它浮云吧!
  •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天煞妖娆:都市女天师

    她是传说中的天煞孤星,能克父克母克兄弟,就算是将来出嫁也是克夫克子。凡是与她交好的男生都会发生意外,轻者伤残,重者死于非命。他是统领鬼域的鬼王,腹黑阴冷,统领鬼军几十万,纵横鬼域,连阎王都在礼让三分,却一直无鬼后。“你们鬼王干什么去了?竟然让那么多鬼到人间捣乱?”苏离右手掐着恶灵的脖子。“天--天师饶命,鬼卜师说鬼后在人间,所以王到人间找鬼后了”“到人间找鬼后?”自己在人间有下‘鬼后’之称,鬼王不会是找自己吧。鬼王跟天师鬼后,开玩笑的吧?虽然她想嫁人,但不想嫁给鬼呀!本故事纯属虚构,没法有事实依据,大家看得开心就好。欢迎大家进群讨论情节:142075076。
  • 管人的学问

    管人的学问

    你相信那些管理学大师的话吗?当然要信,因为他们所说的话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要想成功,就要一直做对的事。傻子都懂这个道理!从他们身上是学不到管理!我们需要有人手把手教那些琐碎事务,怎样管好手下的员工、怎样让员工死心塌地、怎样处理突发情况,不要那些废话!
  • 化石:生命演化的传奇

    化石:生命演化的传奇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们成为了生命岩画的记录仪……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在家就能做的99种网上生意

    在家就能做的99种网上生意

    你必须相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本书用最简单实用的语言,告诉你如何通过网络赚钱,并为你提供了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多达99个的顶级网店创意。你还在犹豫什么呢?快来动动你的大脑、动动你的鼠标,成为经济时代的网商达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