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800000003

第3章 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时刻抱有警惕之心,即使处于平安无事,事业发达兴盛之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使处于困境和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通过反省,争取改变现状,迎接光明的来临。”[朱伯崑:《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1)。]严格一点说,忧患意识更像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和原则。但由于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内化到了民族主体的德性自觉之中,成为一种德性向善的定势,所以我们也可以从德性的层面讨论《周易》的忧患意识。

3.1

《易经》作为一部形成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人们防患于未然,化险为夷,趋吉避凶。因而,在它的卦爻象及卦爻辞中,包含着较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易传》把这种意识概括为“明于忧患与故”: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系辞传》)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周易》这部生命哲学的宝典,人们是须臾不可远离的。它所警示人们的是:变化没有休止,运动不拘于一定的形式,哪怕是在上下等不同的方所、刚柔等不同的体性之间,也是周遍流动的。所以,它不拘泥,不执著,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另外,它还能使人们出入行藏谨慎有度,行为处世心存戒惧,并能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可以说,有了它(《易》),即便没有师保的教训引导,却也好像时刻有父母在身边督促监护一样。在这段话中,“明于忧患与故”可以说是点精的一笔,其他如“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不过是“忧患与故”的具体反映罢了。也正是由于“明于忧患与故”,人们才能“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也正因为《周易》是“明于忧患与故”的生命哲学的宝典,所以才让人觉得像是父母一样,时刻提醒着你,引导着你,保护着你。

《易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答案全在《易经》这部书中。《易经》作为一部筮占类著作,其主要构成为卦象、卦辞和爻辞,这是与盛于殷,而在《易经》的时代还流行的龟卜大不相同的。对于筮占与龟卜,朱伯崑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比较:

其一,钻龟取象,其裂痕是自然成文,而卦象是手数蓍草之数,按规定的变易法则推衍而成。前者出于自然,后者靠人为的推算。其二,龟象形成后,便不可改易,卜者即其纹,便可断其吉凶。但卦象形成后,要经过对卦象的种种分析,甚至逻辑上的推衍,方能引出吉凶的判断。(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7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这里所谓的逻辑上的推衍,实际上也就是指的理性的分析,它的直接后果,乃是主体的自觉,即由被动地顺从卜兆的启示到主动地寻找防患于未然的路径。我们知道,《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主要是由各种各样的占辞或筮辞,如“吉”、“凶”、“利”、“不利”、“有悔”、“无悔”、“悔亡”、“咎”、“无咎”、“吝”等构成的,这些断语,集中表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通过悔悟或悔恨,改过自新,使自己从困境中摆脱出来,避免不幸,化凶为吉参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7页。。任举三例如下:

亢龙有悔。(《乾》上九)

闲有家,悔亡。(《家人》初九)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泰》九三)

上引三条爻辞,第一条是讲龙飞得过高,难免有掉下来的危险,所以产生悔恨。它提醒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应当适可而止。第二条爻辞是讲治理家事,预防不轨,可免于后悔。第三条爻辞是讲人生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平坦,就有陂斜;有往,就有来。遇到困难,不要惊慌失措,如此则可无咎。

像这样的材料还有很多,可以说,整部《易经》都是由这样的占辞断语组成的。不难发现,这里面是饱含了先民的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的。它表明,“《易经》这部古老的典籍,是通过占筮的形式,要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和言行,时刻保持警惕。即是说,要有忧患意识,以自省和改过改善自己的处境,从而化凶为吉,或避免不幸。”朱伯崑:《易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易传》才特别强调它的“明于忧患与故”的作用,并视之为“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的人生宝典。

3.2

《易经》通过卦爻辞及其结构形式体现了先民的忧患意识、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而这种忧患意识、求生智慧和生活经验,又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基础和悠远的历史背景的——那就是继承了周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翻开《周书》,不难发现,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十分强烈的。

周初统治者经历了殷周之际的历史巨变,深知殷朝灭亡的教训,也极想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他们一再强调要以殷为鉴。如周公曾对他的弟弟说:

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周书·酒诰》)

“监”,视、戒,与“鉴”义通。这是周公叫康叔封把臣民当作镜子,吸取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在周公的这些训导中,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周初统治者的忧患意识,有其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背景。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先祖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忧患精神。《易经》成书于周人之手,《易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这无疑表明,《易经》的忧患意识是从周族的历史文化中发展而来的。而“《易》之道”“惧以终始,其要无咎”(《系辞传》),还是对周族历史文化中的忧患意识的哲学性概括和总结。

周人提倡忧患意识,因而特别强调人的道德操守,如说“其惟王位在德元”(《周书·召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周书·康诰》)等。《周易》提倡忧患意识,也特别重视德性修养的功夫。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引几段材料为证: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乾·文言传》)

这是《文言传》对《乾》卦九三爻辞的解释。大意是:九三爻辞讲“君子整天健强振作,到傍晚还时时警惕谨慎,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遭咎害”,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君子要增进美德、营修功业。忠诚信实,就可以增进美德;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就可以积蓄功业。知道进取的目标,努力实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征兆;知道终止的时刻,及时终止,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像这样就能够做到居上位而不骄傲,处下位而不忧愁,而如果能够恒久保持健强振作,随时警惕慎行,即使面临危险也能免遭咎害了。”

《乾》卦的九三爻辞,可以说是充满了忧患意识的一句筮辞。《易传》把九三的这种忧患意识集中概括为“君子进德修业”,是颇耐人寻味的。它表明,在各种忧患之中,与德性修养相关的忧患是最关键的。所以,与周人一样,《易传》也特别强调“德”的价值和作用。《系辞传》说: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等九卦的意义,在本书以后诸章中都会有所涉及,这里不拟详述。《易传》对这九卦先后讲说了三次,易学史上称之为“三陈九德”,表明在六十四卦中,这九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而其所谓“德之本”、“德之基”等等,则充分显示了德性修养在忧患意识中的意义。

3.3

与殷商时期盛行的龟卜相比,周人及《易经》对“德”的重视,无疑反映了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虽然筮占也同样离不开神秘的启示,但由于在其中贯注的理性精神在不断加强,所以它的重心不在神的权威方面,而是在人的行为自觉——德性修养方面。或者也可以说,它是以准宗教的形式肯定了人的道德行为的合理性,从而把人生命运的主动权部分地转移到了人的手中,也为春秋时期理性的觉醒准备了条件。孔子读《易》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大概就是由于看中了这一点。《系辞传》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大意是说,一阴一阳的矛盾变化就叫做“道”。传继此道(发扬光大以开创万物)的就是“善”,蔚成此道(柔顺贞守以孕育万物)的就是“性”……(天地的“道”)显现于仁德(而广被宇宙间),潜藏于日用(而不易察觉),(在自然无为中)鼓动化育万物而与圣人(体“道”)尚存忧患之心有所不同(译文参见黄寿祺等:《周易译注》,538页。)。在这里,最为要紧的一句话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它说明,“忧”是人之事,而非天地自然之事。换句话说,“忧”纯属人类主体的行为,属于人类主体的自觉。这一点,与前两章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很不相同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都有一个形上的基础,即“天行,健”和“地势,坤”。人可以根据天地的这种品行,认识之,学习之,仿效之,并因此而成就君子的德性和人格。而“忧”或忧患意识则没有这样一个可以认识之、学习之、仿效之的基础,它是毫无依傍地纯任主体的理性自觉,是人之为人的责任意识的扩充与彰显在传统儒家哲学中之所以宗教观念比较淡薄,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当代学者徐复观先生说:“只有自己担当问题的责任时,才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实际是一种蕴藏着一种坚强意志和奋发的精神。”(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129页,台北,商务印书馆,1984。)徐先生的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那么,在《周易》中圣人是如何“忧”的呢?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传》)

这句话告诉我们,圣人首先是观象画卦,然后再根据卦象,系之以辞,以向人们表明吉凶之理。“设卦观象”,说得现代一点,实际上就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种种现象,以卦爻符号条类归总;“系辞焉而明吉凶”则是在此观察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总结,找出“吉凶”的规律。一言以蔽之,即从哲学的角度,通过理性的认识,借助筮占的形式,表明趋吉避凶的道理。

3.4

“吉”、“凶”作为筮辞中的占断之辞,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用来表示一种结果。“趋吉避凶”的关键,主要是在“趋”和“避”这两个字上。如: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系辞传》)

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系辞传》)

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系辞传》)

这三段引文,大意分别是:“吉”、“凶”,是处事或得或失的象征;“悔”、“吝”,是(处事微失而)忧念、愁虑的象征。“吉”、“凶”,说明处事或得或失;“悔”、“吝”,说明处事稍有弊病;“无咎”,说明善于补救过失。辨别“吉”、“凶”的象征在于卦爻辞,忧念“悔”、“吝”的象征在于预防谶介小疵,震惧“无咎”的象征在于内心悔悟。在这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悔”、“吝”、“无咎”。朱熹《语录》中说:“吉凶悔吝之象,吉凶是两头,悔吝是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可见二者恰恰处在“趋”与“避”的关节点上。若能因小过而后悔,现出忧愁之象,则趋吉;如果不以小过为意,仍然乐而亡忧,则趋凶。其实,这一吉一凶,出发点上的差别并不算大,所谓“小疵”者是也。然而,正是这“小疵”之处,才需要以忧患之心处之。

“咎”,灾害,轻于凶,重于悔吝。张载《横渠易说》:“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今能改之也。有咎而免者,善震之补也。”朱震《汉上易传》也说:“无咎者,本实有咎,善补过而至于无咎。”可见,与悔吝不同,无咎是有过之时善补过。这说明,于悔吝之时未能预防察知,至有咎时善于补救,仍能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所以《易传》把易道概括为“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是《周易》作者的用心之所在,也是《周易》一书所要揭示的大道理。由此,我们可以将《周易》中的忧患意识分为三个层面:慎初的;补过的;趋吉的。这三个层面,大可以指天下国家,小可以指个人自我表现。但无论是指向哪方面的,它的担当者都是人(或是个体的,或是群体的)。因而是主体自觉的,是德性向善的我们认为,《周易》里的“吉凶”,若从价值层面说,可以对应“善恶”。甚至也可以认为,“吉凶”就是“善恶”。关于此点,我们将在“迁善改过”一章中详细讨论。。而且,由于这三个方面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所以,它又是认知的。《易传》中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坤·文言传》)

文中的“不早辩”是不慎其初,“由来者渐”则是出现苗头之后不补其过,结果必然是凶。而“早辩”与“不早辩”也就是“积善”与“积不善”。这说明在《周易》这部书中,于认知判断中,饱含着价值层面的内容,二者共同在主体的忧患精神中发挥着作用。

孔子晚而喜《易》,自谓好其德义,实际上也是看中了它所饱含的忧患精神和人生智慧。这在《系辞传》所引孔子的话中是不难看出的: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系辞传》)

意思是说,凡是倾危的,都曾经逸乐安居其位;凡是灭亡的,都曾经自以为长保生存;凡是败乱的,都曾经自恃万事整治。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这样才可以自身安全而国运常新。所以《周易》中说:“(心中时时自警)将要灭亡、将要灭亡,就能像系结于丛生的桑树一样安然无恙。”这段话是孔子阐发《否》卦九五爻辞时提出的见解。可见,孔子的忧患,不仅表现在防微杜渐上,还表现在时时以失败灭亡的经验教训为“反面教员”提醒自己,以便“终日乾乾”而免于咎祸。孔子是一位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思想家。这一点,从《论语》的有关记载中也可得到印证。如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等。孔子的忧患意识表现在方方面面,这里只是任举几例。可以看出,孔子所最为忧患的是主体自我的能力培育和德性修养。其所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简直可以说与周公及《周易》之“忧”如出一辙。

孟子继承了《周易》及孔子的忧患意识,他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著名论断,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安逸快乐使人灭亡。孟子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在这段话中,孟子以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古代的著名人物的发迹史为例,讨论了忧患意识。在他看来,“忧患”是一个磨炼自我、修养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荆棘和痛苦,需要人们用百倍的毅力和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并在面对和克服中砥砺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一句话:完善自己的德性。

由周人所提倡,《易经》所总结,孔孟所绍承并阐发的忧患意识,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先生对此有一个精彩的概括,他说:“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一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同时,它又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罗国杰:《忧患意识与居安思危》,载《做人与处世》,2000(7)。]我们非常同意罗先生的概括。但本章重点讨论忧患意识的德性基础,对于忧患意识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没有展开,以后诸章将分别作相关的论述。

另外,如前文所说,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同,“忧患意识”没有天地之道作基础,纯为人心之发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认为,“忧患意识”的基础就在人心之中,在人之德性向善的定势之中。然而人心与天地之道是相通的。所以,忧患之心又可以发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修养又可以充沛忧患之心,而使之终日乾乾,“惧以终始”。因此可以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忧患意识乃《周易》之精髓。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热门推荐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跋扈闲妻:无良相公别耍诈

    跋扈闲妻:无良相公别耍诈

    她,当朝丞相之女,东朝四恶之首!流氓不可怕,最可怕是流氓有文化!所以我要做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三有流氓!誓将天下美人一网打尽!传闻,她曾经当众扒了三个皇子的衣服,使得众皇子谈她色变!传闻,她曾经带着恶奴横行于京城大街上,见到美男就抢,弄得男男自危!传闻,她带着其余三恶流连于花街柳巷,人称浪荡小姐!岂知流氓纨绔的外表之下竟是一个强悍凌厉的灵魂?+++++++++++++他,侯爷世子,东朝四公子之首!谪仙出尘之姿,红衣如火,翩跹飘然,绝色倾国。偏偏身体孱弱,性格孱弱,备受父亲厌恶,入京为质。以我之身,代人之悲欢喜乐,浮生面具三千个,谁人共我长歌?红衣下的深不可测,孱弱性格下的腹黑霸道,又有谁知?+++++++++++当一个纨绔跋扈的女流氓遇到了一个外表软弱,实则内心强大的假仙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她一句“我的人,谁敢动?”,冰封的心自此为她敞开,他发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护她一世安宁!当两个东朝之首像火星撞地球般噼里啪啦碰到一起后又会发生什么?是她压倒他?还是他压倒她?【英雌救美篇】“我说,李老大,你们知道你们错在哪里了么?”某人摇摇手里的折扇,抖着腿扬眉问道。“我知道!”一个男子举手,很是认真的回答:“我们错在不该出现于您的面前,也不该出现在大街上影响市容,更不该浪费粮食为非作歹!”“错!大错特错!”某人合拢手中的折扇,直直指向他们,道:“你们今天就错在不该调戏美人!尤其是这么诱人的美人!”“是,是我们的错!”鉴于上次被暴打的阴影,她说什么都是对的!“孺子可教也!毕竟这么好看的美人要调戏也该是我调戏嘛!”啊啊啊…一排乌鸦从所有人头顶飞过,围观的众人叹息,还以为她有什么正义感了呢!原来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们强烈同情丞相大人,生女如此,老脸无光啊!*【强横篇】“我的人,谁敢动?”天真烂漫的笑颜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愈发凌厉慑人的眉眼。她扶起面色苍白的孱弱男子,将他抱在怀中,宛如地狱修罗般的眸子狠戾的扫过所有人:“以后谁再敢欺凌他,看不起他,就是和我作对!我必将让他生、不、如、死!”“微之,从此之后我就是你的依靠,你无须害怕什么,得罪你的人就要毫不客气的奉还给他千百倍,我且在这里看着!看谁敢妄动?”望进那双闪烁着琉璃光泽的琥珀色瞳孔,她的眸色温柔醉人,坚定的告诉着身边的孱弱男子。【至死不渝篇】
  • 感悟成功人生

    感悟成功人生

    生命,需要鼓舞与希望;心灵,需要温暖与滋润。幸福并非来自物质的充盈与做人的成就,它是一种用心感悟得来的愉悦和满足。它的滋味,我们曾尝过,却早已遗忘……本书以感人故事为原料,调配以哲理的启思,汇集生活中鲜活的平凡点滴,记录了属于每个人的成功、失败、彷徨、突破与飞跃。希望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给自已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温暖,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完美之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村庄的河流

    村庄的河流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农女本色

    农女本色

    穿越不可怕,就怕穿过来被绑架!初来乍到,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哪里是家!捡个家,种个菜,绣个花。写写字,作作画,品品茶。田园生活,自得其乐,万事俱备,只欠桃花!可是,这突然掉下的桃花未免太多了些,她杂么觉得自己有被砸死的危险捏?一句话简介:身世不明农家女,富家安国满桃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早年的雪

    早年的雪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