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②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右“立国”。
[注释]
①乘马:计算筹划之意。②因:凭借,借助。
[译文]
凡是建立国都,不在大山下,就在大河旁边。城址高不能高到遭受干旱,并且有足够的水源;低不能低到太靠近河流,这样就可节约防水沟渠的费用。使用自然资源,依赖大地之利,因而城墙不一定非要方圆规则,道路也不一定就要平坦如绳。
上面这一章题为“立国”。
无为者帝,为而无以为①者王,为而不贵②者霸。不自以为所贵,则君道也;贵而不过度,则臣道也。
右大数。
[注释]
①无以为:没有操劳之事,指不为政务所累。②贵:骄横,自以为是。
[译文]
能做到无所作为就能够治理国家的,可成就帝业。治理朝政而不为政务所劳累的,可成就王业。为政而不自满的,可成就霸业。不自以为高贵,是作君主的标准;高贵而不超过限制,是作臣子的原则。
上面这一章题为“大数”。
地者,政之本也,朝者,义①之理也,市者,货之准②也,黄金者,用之量也,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器③之制也。五者其理可知也,为之有道。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天地莫之能损益也。然则可以正政者,地也。故不可不正也。正地者,其实④必正。长亦正,短亦正,小亦正,大亦正,长短大小尽正。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治,事不治则货不多。是故何以知货之多也?曰:事治。何以知事之治也?曰:货多。货多事治,则所求于天下者寡矣。为之有道。
右阴阳。
[注释]
①义:此处指贵贱等级的准则,或即指贵贱等级。②准:准据,标志。③器:指兵器,军备。④实:实际数字。
[译文]
土地是政事的根基,朝廷是贵贱等级的统治者,市场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黄金是衡量财用的工具,一个诸侯国享有兵车千辆,是军备的标准。这五个方面,其道理是可以明白的,实施起来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土地是政事的根基。所以,土地可以调节政事。土地制度不公平合理,政事活动就无法正确。没有正确的政事活动,各种经济活动也就无法开展。
春秋冬夏是阴阳的交替,农时长短是阴阳的功能,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阴阳的改变。阴阳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即使有时失去规律,多的不能减少,少的也无法增加。天时,它是非人力所能损害的。可以用去调节政事的只有土地。所以,对土地不可不加以调整。调整土地,其实际可耕的数字一定要进行核对。长的要核对,短的要核对,大的要核对,小的要核对,长短大小都要核对准确。土地不核对准确,官府就无法管理,官府无法管理,农事就发展不好。农事发展不好,物资就不会丰足。所以,怎样知道物资丰足呢?回答是,农事发展得好;怎样看出农事搞得好呢?回答是物资丰足。一旦物资丰足,农事发展得好,就可以少请求别人的帮助了。掌控起来,也是有规则的。
上面这一章题为“阴阳”。
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以不理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①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
右爵位。
[注释]
①使:假使。
[译文]
朝廷是贵贱等级显示的地方。朝廷对爵位的授予公正的话,百姓不会产生怨恨,没有怨恨就不会发生混乱。因而贵贱等级也可以管制得井井有条。相反,爵位授予得不公正,臣民就难以管制了。所以,一个国家的人不可以都成为显贵的人,如果都成为显贵的人只会一无所成,也不利于国家。到了一无所成,不利于国家的时候,即使没有贵贱之分,百姓也是不能自己管制自己的。因此,严格区分爵位排列的贵贱,百姓才能明白先后次序和贵贱等级的区别。管理国家也必须知道这条道理。
上面这一章题为“爵位”。
市者,货之准①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②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③矣。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
右“务④市事”。
[注释]
①准:平,水平。②百利:指商人获得的暴利。③节:适度消费的意思。④务:从事。
[译文]
市场,是货物在交易中各自获得其应有价格的场所。所以各种货物如果价格便宜,商人就不能从各种货物获得丰厚的利益。没有这样的谋取丰厚的利益,各种事业就都能得到进展。百业兴旺,各种社会需求也就可以调整了。因此,任何事业都生于思虑,成于努力,败于高傲。不思虑事业就无起点,不尽力就不会成功,不自满就不会失败。所以说,从市场可以明白国家的治乱兴亡,可以知道社会财富的多少,只是不能通过它制造财富而已。这些,做起来都有章可循。
上面这一章题为“务市事”。
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故俭则伤事①,侈则伤货②。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不知量,不知节不可。为之有道。
天下乘马服牛③,而任之轻重有制。有一宿之行,道之远近有数矣。是知诸侯之地千乘之国者,所以知器之小大也,所以知任之轻重也。重而后损之,是不知任也;轻而后益之,是不知器也。不知任,不知器不可。为之有道。
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④。涸泽,百而当一。地之无草木者,百而当一。樊棘杂处,民不得入焉,百而当一。薮、镰纆⑤得入焉,九而当一。蔓山⑥,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泛山⑦,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流水,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林,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五而当一。泽,网罟得入焉,五而当一。命之曰:地均以实数。
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官制也。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事成而制器。方六里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马也。一马,其甲七⑧,其蔽⑨五;一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⑩三十人奉车辆,器制也。
[注释]
①伤事:对办事不利。②伤货:指货物短缺。③乘马服牛:驾御牛马。④百而当一:百亩地中只有一亩是可耕地。⑤纆(mò):绳索。⑥蔓山:丘陵地带。⑦汛山:高山、大山。⑧甲七:七个士兵。⑨蔽:车上遮尘的装备,此处指盾牌兵。⑩白徒:指民夫。
[译文]
黄金是衡量财富的工具。明白黄金的道理,就明白什么是浪费和节约。懂得浪费与节约,就能调整各项用度。国家用度过于节约,对举办事业没有好处;过于浪费,对商品资源没有好处。因为,国用过于节约,则金价低了,金价低则各项事业办不好,故对事业不利。国用过于浪费则金价高,金价高则商品太廉价,所以对资源不利。等到商品耗费光,才知道不够,这是不懂得计量的原因;等到事业完毕后,才发觉商品有多余,这是不懂得调整的原故。不明白计量,不知道调整都不行。而要明白它们,也是有规则的。
天下各地,控制牛马,其责任轻重,都有一定的限制。有一宿的实际路程,可行的路程远近,也就胸有成竹了。因此,知道一个诸侯国可以出兵车千辆这个依据,就可以计算出军备规模的大小,也可以算出责任的轻重。征收重了以后再来减少,那是不知道责任能力;征收轻了以后再来增多,那是不知道军备规模。不知道责任能力和军备规模都不行。而要驾驭它们,也是有规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