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54

第54章 宥坐第二十八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①而损之之道也。”

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止,周公诛管叔,太公诛华仕,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

[注释]

①挹:通“抑”,抑制,谦退。

[译文]

孔子到鲁桓公庙中去参观,看见一个倾斜易覆的器物,就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何器物呢?”守庙的人答复说:“这是君主放在座位的右边来警告自己的器物。”孔子说:“我知道此种放在座位右边的器物,空着时要倾斜,注入一半的水就平正,放满了水又会翻倒。”孔子又转过头对他的学生说:“往里面灌水吧。”孔子的学生便舀水往欹器中倒,倒到一半时,欹器就端立着,倒满了,欹器就翻倒了,空着时就倾斜着。故而孔子大声地感叹道:“唉,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子路询问:“请问有保持‘满’的状况的方法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拙的样子来保持;功盖天下的,就用谦逊的态度来保持;勇力盖世的,就用怯懦的样子来保持;天下最富有的,就用谦卑的态度来保持。这便是谦让再谦让的办法。

孔子做鲁国的代理宰相,上朝听政才七天就杀了少正卯。他的学生进来请教孔子说:“那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啊。先生当政而先把他杀了,该没有做错吧?”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其中的原因。人有五种罪恶的作为,而盗窃不包括在里面:一是脑子聪明而用心险恶,二是动作邪僻而又顽固,三是讲话虚伪却很动听,四是讲述丑恶的东西而非常广博,五是顺从错误而又加以润色。这五种罪恶,在一个人身上只要有一种,就不能免掉君子的杀戮,而少正卯却一起具备此五种罪恶。他居住下来就能够聚集门徒而成群结队,他的言谈能够用来掩饰邪恶而迷惑众人,他的刚强能够用来反对正确的东西而独立自主,这是小人中的豪杰,是不可不杀的。所以商汤杀了尹谐,周文王杀了潘止,周公旦杀了管叔,姜太公杀了华仕,管仲杀了付里乙,子产杀了邓析、史付。这七个人,全是处在不同的时代而有相同的邪恶心肠,是不能不杀的。《诗》云:‘忧愁之心多凄楚,被群小人所怨怒。小人成了群,那就应该担忧了。’”

[原文]

孔子为鲁司寇,有父子讼者,孔子拘之,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闻之,不说,曰:“是老也欺予,语予曰:‘为国家必以孝。’今杀一人以戮①不孝,又舍之。”冉子以告。孔子慨然叹曰:“呜呼!上失之,下杀之,其可乎?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若不可,尚贤以綦之;若不可,废不能以单之。綦三年而百姓往矣。邪民不从,然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诗》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庳,卑②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此之谓也。今之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其民迷惑而堕焉,则从而制之,是以刑弥繁而邪不胜。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数仞之墙而民不逾也,百仞之山而竖子冯而游焉,陵迟故也。今夫世之陵迟亦久矣,而能使民勿逾乎?《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焉顾之,潸焉出涕。’岂不哀哉?”

[注释]

①戮(lù):通“僇”,羞辱。②卑:通“俾”,使。

[译文]

孔子出任鲁国的司寇,有父子二人打官司,被孔子拘留,三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作出判决,作父亲的希望停止打官司,孔子释放了他们。季孙知道了这件事,很不舒服地说道:“这老头子欺骗了我。他对我说:‘治理国家必须要靠孝。’现在他杀掉一个人就能够惩罚不孝,他却把他放了。”冉有把季孙的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感慨地叹息道:“君主有过失,民众就把他杀了,行吗?不教育那些民众却要通过打官司去处置他们,这是在残杀无罪的人。三军打了败仗,不能就把他们杀死;法令不当,就不能用来处罚人。这是因为罪过不在民众身上。要是政令废弛而刑罚严厉,这是残害民众。如今,生产是有一定的季节的,而收敛税赋却没有定时限量,这是暴虐的行为。不教育民众却责令他们完成各种事务,这是虐待民众。阻止了这三种做法,刑罚才能成立。《尚书·康诰》说:就算是正当的刑杀,也不用马上执行。我们只能说:‘我们自己没有把事情办妥当。’说的便是要先教育民众。故而,先王既然已经把办法提出来了,做君主的首先就要实行,要是办不到,就重用贤人来劝教民众。要是这也办不到,就废除无能的人来警戒民众,最多不过三年,民众就会顺从教化了。要是有奸邪的人不服从教化,再用刑罚来对待他们,民众也就晓得自己错了。《诗经·小雅·节南山》说:‘太师尹氏,是周朝的基石,控制国家的大权,天下靠他维系,天子靠他辅佐,他使民众不迷惑。’故而,威力即使严厉却尽可以不用,刑罚也能够搁置起来不用。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当今世道却不是如此,教令混乱,刑罚繁多。民众由迷惑而堕落,于是就得去制止他们,故而刑罚愈加繁杂而邪气愈难制止。三尺高的陡坡,空车上不去,百丈高的山崖,却任由负重的车登上,是什么缘故呢?是坡度由低向高缓缓延伸的缘故。几丈高的墙,没有人能爬过去,百丈高的山巅,小孩子也能登上去游玩。是什么缘故呢?也就是坡度由低向高缓缓延伸的缘故。当今社会法度废弛、刑罚繁多的状况由来已久了,能使民众不去逾越法度吗?《诗经·小雅·大车》说:‘周朝的大道,平得像磨刀石,直得像箭,这是君子所走的路,是民众所注视的方向。留恋地回想这些,不禁潸然泪下。’这岂不可悲吗?”

[原文]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子曰:“伊稽首不其有来乎?”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①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絮,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孔子曰:“如垤而进,吾与②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学曾未如肬赘,则具然欲为人师。”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由不识,吾语女。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女以谏者为必用邪?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③者志不广。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子贡观于鲁庙之北堂,出而问于孔子曰:“乡者赐观于太庙之北堂,吾亦未辍,还复瞻被九盖,皆继,彼有说邪?匠过绝邪?”孔子曰:“太庙之堂亦尝有说,官致良工,因丽节文,非无良材也,盖曰贵文也。”

[注释]

①埤(bēi):通“卑”,低下。这里是水往低处流的意思。②与:赞许。③佚:同“逸”。这里是流亡奔波的意思。[译文]

《诗》云:“看那日子过得快,深深想念在我怀。道路又是那么远,他又如何能回来?”孔子说:“和他志同道合,他会不来吗?”

孔子观看向东流去的河水。子贡问孔子说:“君子看到浩大的流水就必定要观赏它,这是为何?”孔子说:“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如同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必定遵从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如同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如同道;要是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如同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如同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如同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如同公正;它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如同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如同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如同意志。故而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必定要观赏它。”

孔子说:“我有感觉羞耻的事,我有感觉可鄙的事,我有感觉危险的事。幼年时未能勤奋努力地学习,老年时没有学问教给别人,我感觉羞耻。远离故乡,去侍奉君主而得到显赫的地位,忽然遇到过去的朋友,居然没有谈谈旧日的事,我感觉可鄙。和小人相处,我感觉危险。”

孔子说:“像蚂蚁筑窝时堆在洞口的小土堆一般,即使细小却在不断地增进,对此我给予赞许。要是已堆成山丘却不再进步,我是不赞同的。如今有的人,学到的东西还不如肉瘤,既少而又无用,就自满自足地想做别人的老师。”

孔子向南到楚国去,被围在了陈国、蔡国之间,七日没有吃熟食,野菜羹中连一点米粒都没有掺,学生们都面带饥色。子路前来询问孔子说:“我听说:‘行善的人,上天就赐给他幸福;作恶的人,上天就用灾祸来报复他。’如今先生积累功德,坚守奉行道义,身怀各种美德,如此做已经很久了,为何处境还如此窘迫呢?”

孔子说:“仲由你不懂,我告诉你吧。你觉得有才智的人是必定会被任用的吗?王子比干不是被剖腹挖心了吗?你觉得忠诚的人是必定会被任用的吗?关龙逢不是被杀了吗?你觉得劝谏的人是必定会被任用的吗?伍子胥不是在姑苏城的东门之外被分尸了吗?是获得君主的任用还是得不到君主的任用,这要看时机;有德才还是没有德才,这是各人的素质问题。君子博学多识而能深谋远虑却生不逢时的太多了!因此看来,生不逢时的人是很多的了,哪儿只有我孔丘一个人呢?再说,白芷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之中,并不由于没有人欣赏就不散发出香气了。君子学习,并非为了显贵,而是为了在不得志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在遇到忧患的时候意志不至于衰退,为了知晓祸福死生的道理而内心不迷惑。有德才还是没有德才,是人的素质问题;是做还是不做,在于人自身;是获得任命还是得不到任命,在于时机;是死还是生,在于命运。如今,有人生不逢时,那么就算十分贤能,他能有所作为吗?要是可以遇到恰当的时机,那还有什么困难呢?故而君子要广博地学习,深谋远虑,修养自身,端正自身的品行来等待机会。”

孔子说:“由,坐下,我告诉你。以前,晋公子重耳建立霸业的心愿是在逃到曹国时产生的,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心愿是在困居会稽时产生的,齐桓公小白建立霸业的心愿是在逃亡莒国时产生的。故而处境不困难的往往思想不高远,没有亲身经历逃亡奔波的人,心志往往不宽广。你如何晓得我不会得志于去世之后呢?”

子贡参观了鲁国宗庙的北堂,出来后请教孔子说:“刚刚我参观了太庙的北堂,我也没停步,回转去再观看那九扇门,全是拼接的,那有什么讲究吗?是由于木匠过失而把木料弄断的吗?”孔子说:“太庙的北堂当然是有讲究的,官府招来技艺精良的工匠,依赖木材本身的华丽来调节文采,这并不是没有好的大木头,大概是由于看重文采的原因吧。”

同类推荐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热门推荐
  •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为您解读卡耐基式的成功宝典。
  • 侯门医女之相夫教子记

    侯门医女之相夫教子记

    这是一个女医生穿越后安身立命,成就自我的古典童话。这是一个智慧型女主VS力量型男主的爱情故事。结局1V1。*◇*◇*◇*◇*◇*◇*◇*◇*两江总督姚远之的嫡长女姚凤歌病危,姚府为了家族的利益,安排身为庶妹的姚燕语进定侯的后宅,只等嫡女一命呜呼后,便将姚燕语定为继室。现代西医女博士穿越的姚燕语在姚家蛰伏十年,韬光养晦,一朝出嫁,姚燕语不想捡个二手货窝窝囊囊的过一辈子。于是她以医治好嫡姐为筹码,自请离府,换得自由身,去庄子上过清净的日子。不料,她放弃了所有的牵绊带着自己那点财产离开侯府,清净的日子却没能过上。独居山庄种田养鸡,反而引来风流公子结伴来访,彪悍武将先后上门。自此后,家族看重,父兄爱护,嫡姐心疼,姐夫怜惜。人生转而繁花簇锦,烈火烹油,端的是尔虞我诈不休,富贵荣华不尽。*◇*◇*◇*◇*◇*◇*◇*◇*为了保持自己的人生尊严,姚燕语不得不全力奋斗。她——与天斗,战胜洪灾疫情。与人斗,跻身朝堂权贵。与权斗,闲看尔虞我诈。与时斗,斡旋权力更替。与命斗,终究善有善报。终其一生,她都在全力拼搏,人生的每一步,都踏实的走过。她俯仰之间无愧天地,扪心自问无愧良心。而最终的名利双收也抵不过,夫妇和,儿女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本红裳之凌霸天下

    妃本红裳之凌霸天下

    相传,灵魂徘徊在人世之间不肯离去,是因为生前还有未完之怨!雪胭,被她人赋予名字的冥界妖灵死亡,将她的的模样永恒的定格在青春的年华被黑色厌恶模糊了面容的阎王在一张张狰狞面孔的环绕下,分不清是帅是丑。“汝,阳寿已尽,奈何阴寿未满,心愿未了…”心愿未了,心愿未了雪胭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听见他这般说了只知道她不知道那心愿是何,难道是因为她死的太早所遗留下了遗愿?!那么若是复活了呢?!因为这一个疑惑,她借尸还魂却发现自己不会做人……【片段欣赏】幽幽清风吹拂,满园开放的花儿随风摇摆如此良辰美景,漂亮少女慵懒的打了个哈欠,眼看着某女又是奄奄一息,一脸菜色仿佛下一秒就会昏倒的模样,漂亮少女笑眯眯的看着一脸担忧的众人,红唇轻启:“今日可有吃饭?!”某女怔愣片刻,迷茫摇头:“不曾”“昨日呢?!”她继续问“没……”想都不待思想,某女果断到“大昨天呢”嘴角浮现笑意,漂亮少女笑容可人“没!”又是一果断不加思考“你是想把自己活生生的饿死吗?!”嘴角的笑意越发浓重,漂亮少女继续问“哎!”某女惊讶抬头,一脸疑惑:“为什么一定要吃饭”众人绝倒O(∩_∩)O~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皆干净欢迎跳坑
  • 我在回忆里等你

    我在回忆里等你

    他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她有最灿烂的笑容,没有对残酷现实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和她,有最伤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忆的尽头相遇。从他成为她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不会有哪怕一步的逾矩,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若饴。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却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种孤零零的温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 牡丹梦

    牡丹梦

    ,引来无数的传说与梦幻。也有野史,还有民间传说。这些人和事,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哭有笑。《牡丹梦》中有简有繁地写了满族历史和文化的孕育、兴起、强盛、衰落及传承中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把他们写进《牡丹梦》,参考和采集了一些史料,既有正史,就当故事或是笑话看吧。《牡丹梦》的创作源泉,是兴洲那株鲜活的白牡丹,奇迹般地在塞外度过了三百二十八个春夏秋冬,都与兴州牡丹有着不解之缘
  • 毒妃倾天

    毒妃倾天

    全能佣兵女王魂穿废材花痴,医毒双休,天赋禀异,庶姐、后母统统虐死。杀手王爷百般刁难,某王妃:“不好好表现,照样休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秀色农家

    秀色农家

    新书《念娘归录》正式开始上传,喜欢的亲们收藏收藏吧!西北战事起,突厥凶残,烧杀掠夺,伊州城内人心惶惶,百姓纷纷携家眷逃难而去。孤苦无依的余念娘淡定自若,丝毫不惧。幸好太原府来人。丫环双手合什:还是舅老爷心善,来接姑娘前去团聚!余念娘淡淡一笑:“去又如何?还不是寄人篱下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