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48

第48章 君子第二十四

【原文】

天子无妻,告人无匹也;四海之内无客礼,告无适也;足能行,待相者然后进;口能言,待官人然后诏。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言而信,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告至备也。天子也者,势至重,形至佚,心至愈,志无所诎①,形无所劳,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之谓也。

圣王在上,分义行乎下,则士大夫无流淫之行,百吏官人无怠慢之事,众庶百姓无奸怪之俗,无盗贼之罪,莫敢犯大上之禁。天下晓然皆知夫盗窃之人不可以为富也,皆知夫贼害之人不可以为寿也,皆知夫犯上之禁不可以为安也。由其道,则人得其所好焉;不由其道,则必遇其所恶焉。是故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世晓然皆知夫为奸则虽隐窜逃亡之由不足以免也,故莫不服罪而请。《书》云:“凡人自得罪。”此之谓也。

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逾德,故,杀其父而臣其子,杀其兄而臣其弟。刑罚不怒②罪,爵赏不逾德,分然各以其诚通。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刑罚綦省而威行如流,政令致明而化易如神。传曰:“一人有庆③,兆民赖之。”此之谓也。

乱世则不然。刑罚怒罪,爵赏逾德,以族论罪,以世举贤。故一人有罪而三族皆夷,德虽如舜,不免刑均,是以族论罪也。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行虽如桀、纣,列从必尊,此以世举贤也。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此之谓也。

[注释]

①诎:屈服。②怒:超过。③庆:善行。

[译文]

“天子没有妻子,便是说天子地位至高无上,没有人能与他的地位相匹敌,四海之内的任何地方,他都不需要行什么做客的礼节,便是说他没有外出做客的情形。他的脚可以走,但一定由赞礼的傧相作引导他才前行;他的嘴能说话,但一定经过负责传达天子命令的官员才下达命令。他不需要看就能看见天下的情况,不需要听就能知道天下的情形,不需要说就能有信用,不需要考虑就能清楚一切,不需要行动就能获得功效,这是说他的臣下已经把一切事务都处置得十分完备周到。天子,权势最大,形体最安逸,心情最愉快,意志不会屈服,身体没有劳累,没有比他更贵重的了。《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天子的领土,直到海边的全部国土上,没有一处不是天子的臣民。”讲的便是此种情形。

圣明的帝王在上,依照等级关系的准则管理天下,那么士大夫就不会有放肆淫荡的行动,群臣百官就不会有懈怠傲慢的情形,民众就不会有邪恶怪僻的习俗,不会有偷窃劫杀的罪行,没有人敢触犯君主的禁令。天下的人清清楚楚地晓得盗窃是不能够发财致富的,都晓得抢劫杀人是不能够得到长寿的,都晓得触犯了君主的禁令是不能够获得安宁的;都晓得遵从圣明帝王的正道,那就都能获得他所欢喜的奖赏;要是不遵循圣明帝王的正道,那就必定会遭到他所厌恶的刑罚。故而,刑罚即使十分简略而威力却像流水一般无处不到,人人都清清楚楚地晓得为非作歹后就算躲藏逃亡也还是不可以免受刑罚的惩处,所以无不伏法认罪而主动请求惩处。《尚书》说:“人人都承认自己应得的罪行。”讲的便是此种情形。

故而,刑罚与罪行相符就有威力,刑罚与罪行不相当就失去威力。官位与人的贤德相符就尊贵,不相符就卑贱。古代,刑罚不超过罪行,官位不超过功德。处死了当父亲的但仍任命他的儿子为臣,处死了兄长的但仍任命他的弟弟为臣,刑罚不超过罪行,爵位赏赐不超过功德,刑赏区分得非常明白,并依据罪、德的真实情况来实施刑赏。所以,行善的获得鼓励,作恶的获得阻止,刑罚十分简略而法令的威力却像流水一般无处不到。政令十分英明而教化的施行像神明一般灵验。《尚书·甫刑》说:“天子有善行,亿万百姓得以仰赖。”讲的便是此种情形。

混乱的时代就不是如此。刑律的处罚超过了犯人的罪行,官爵的奖赏超过了官员的德行,依据亲属关系来判罪,依据世系来举用贤人。一个人有了罪而父、母、妻三族都被诛灭,德行就算像舜一般,也不免受到一样的刑罚,这是依据亲属关系来判罪。祖先曾经贤能,后代的子孙就必定显贵,行为就算像夏桀、商纣王一般,位次也必定尊贵,这是依据世系来举用贤人。依据亲属关系来判罪,依据世系举用贤人,就算想没有祸乱,办得到吗?《诗》云:“很多河流在沸腾,山峰碎裂往下崩,高高的山崖成深谷,深深的峡谷成山陵。可哀当今的执政者,为何居然不警醒?”讲的便是此种情形啊。

【原文】

论法圣王,则知所贵矣;以义制事,则知所利矣。论知所贵,则知所养①矣;事知所利,则动知所出矣。二者,是非之本,得失之原也。故成王之于周公也,无所往而不听,知所贵也;桓公之于管仲也,国事无所往而不用,知所利也。吴有伍子胥而不能用,国至于亡,倍道失贤也。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故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此先王之道也。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故,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分此者也;节者,死生此者也;忠者,惇慎此者也;兼此而能之,备矣。备而不矜,一自善也,谓之圣。不矜矣,夫故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用其功;有而不有也,夫故为天下贵矣。《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②,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注释]

①养:取。②忒(tè特):差错。

[译文]

讲论效法圣王,便是晓得了什么是最可贵的;用义来判断裁决政事,便是晓得了什么是有利的。议论时晓得什么是最可贵的,也就晓得什么是可取的;处理政事时晓得什么是有利的,也就晓得什么是该做的。这两点,是是非的根本,是得失的根源。故而周成王对于周公,无所不听,他晓得什么是可贵的;齐桓公对于管仲,处理国家大事也是无所不听,他晓得什么是有利的。吴国有伍子胥不能听从,以至国家灭亡,这是吴国违背了正道失去了贤人。故而,尊崇圣人的,能够称王天下;尊重贤人的,能够称霸天下;敬重贤人的,国家能够保存;轻视贤人的,国家就会灭亡。古今都是相同的。

故而,崇尚贤者使用能人,划出贵贱的等差,区分亲疏远近,按长幼老少排列次序,这是先王的治国之道。故而,崇尚贤者使用能人,就能够使君主尊贵而下民安定;贵贱有差等,就能够使政令通行而无阻滞;亲疏远近有区分,就能够施行恩惠而没有错乱;长幼排列有序,这样事业就能迅速成功而有了休息的时间。讲究仁德的人,便是欢喜做上面所说的这些事的人;讲究道义的人,便是把这正道当作职分的人;讲究节操的人,便是为这正道而献身的人;讲究忠诚的人,便是忠厚真诚地奉行这正道的人;囊括了这仁德、道义、节操、忠诚而全能做到,德行就具备了。德行具备而不向人夸耀,一切全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德行,就称为圣人。不向人夸耀了,故而天下的人就不会和他争比才能的高低,并且因为他可以最有效地发挥他的功效,就算有了德才而不自以为有德才,故而就被天下人尊重了。《诗经》上说:“善人君子,他的礼义没有差错,他的礼义没有差错,能够管理四方的国家。”说的便是此种情况。

同类推荐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复原古武

    复原古武

    在这个高科技发达的年代;刘兴以超人的毅力与精明的头脑复原古武,追寻人类的起源,纵横宇内;他自创的功法可以练出狂血,越阶杀敌;请看坎坷的人生道路如何磨砺出至强者。
  • 初恋遇上你

    初恋遇上你

    霖海和松江,两个城市相距1182公里。记忆中那个描摹着她眼睛的形状说像月亮的陆非白还在安静耐心地等她回松江。程知予也不止一次地想过逃离,可一想到那双看着她就像是看着全世界的眸子,她就又心软地留在了霖海。很后来,当她回想起黑暗中飞蛾扑向她的那一刻,她都觉得,一切都是宿命。如果她没有来霖海,那她就不会遇到陈锦言。要如何才能拒绝他那样的一个人?他是致命的诱惑,那她是不是扑火的飞蛾?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皇后,你被通缉了!(完)
  •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痴傻草包庶女遭主母设计,百般凌辱,替姐下嫁,心有不甘,试图逃婚,死于非命。再睁眼,废柴早已脱胎换骨!敢虐我者,我必废之!敢伤我者!我必诛之!精心布局,步步为营,谈笑间,斗小姑,戏二婶,杀二伯,废主母,夺回原本属于她们的一切!她惊才绝艳,琴技惊人,医术惊天,哪怕已为人妇,依然惹来众多男子注目,任他是皇子还是天子,统统被她踩于脚下!非我所爱,思想有多远,全部滚多远!背负“祸水红颜”,她命悬一线,“病秧子”夫君身披黄马褂,在百官震惊的眼神下牵着她的手走出金銮殿。谁曾想到,昔日的病秧子竟然是……,她凝眉道:“男人,你在与天下为敌?他邪魅一笑:天下?你便是为夫的天下!天下若不容你,即便覆了这天下又如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模式

    这里阐述的道理,不是能够用来更加有效地控制人类精神的新型管理游戏,手段或者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它非常确切和科学,比那些宣称非常有效,非常真实的价值观新颖得多,实用得多。它利用了人性中一直被忽略的那些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成果,进而组成的一种管理价值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国宝拾趣

    国宝拾趣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