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42

第42章 解蔽第二十一(1)

【原文】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乱国之君,乱家之人,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自为也,妒缪于道而人诱其所迨①也。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是以与治虽走而是己不辍也。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况于使者乎!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

故为蔽?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

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贤良退处而隐逃,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②宗庙之国也。桀死于亭山,纣县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

成汤鉴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夏王而受九有也。文王鉴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

[注释]

①迨:通“怡”,喜爱。②虚:同“墟”,这里是毁灭的意思。

[译文]

全部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偏执于事物的一种观点而很难清楚真理。整治思想就要回去经书上,在偏见与真理之间拿不定主意就会产生迷惘。天下没有两样对立的真理,圣人不会有两样对立的观念。如今各诸侯国的政治措施各不一样,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各异其说。这样,这其中一定是有对有错,有安国之政,也有乱国之政。搞乱国家的君主,搞乱学派的学者,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不想找条正道的,不过因为他们的自以为是,别人就能利用他们自以为是的弱点,引导他们误入歧途。他们偏袒自己的学识,只怕听见反对自己的建议。他们依靠自己的偏好去考察别的学说,很怕听见对异己之学的赞美。所以,他们和真理早已背道而驰却仍然要偏执地一意孤行。这难道不是被事物的某一种观点所遮蔽而丧失了想要真理的机会吗?注意力不汇集到那一点上,黑白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雷鼓之声大振也会充耳不闻,何况心里有了成见并偏执地一意孤行呢?于是乎手中有真理的人,反而弄得乱国之君在上做坏,乱学之人在下做坏,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

什么东西会造成遮蔽?爱好会造成遮蔽,憎恶也会造成遮蔽;只看见开始会造成遮蔽,只看见终了也会造成遮蔽;只看见远处会造成遮蔽,只看见近处也会造成遮蔽;知识广博会造成遮蔽,知识浅陋也会造成遮蔽;只了解古代会造成遮蔽,只晓得如今也会造成遮蔽。大凡事物有不同的对立面的,无不会交互造成遮蔽,这是思想方法上的一个通病。

先前君主被遮蔽的,有夏桀、商纣。夏桀被妹喜、斯观遮蔽而不知道关龙逢,弄得他思想迷乱而作为荒唐;商纣被妲己、飞廉遮蔽而不赏识微子启,也被弄得思想迷乱而作为荒唐。故而,群臣都不再效忠于他们而去谋求私利,民众们怨恨责备而不再为他们效劳,贤良的人才隐居在家,隐居避世,于是乎他们丧失了九州的土地而宗庙、都城也成了废墟。夏桀死在鬲山,商纣的头被挂在红旗的飘带上;他们自己没能预见,别人又劝阻不了,这便是受遮蔽的祸害啊。

商汤以夏桀为鉴,拿定主意要慎重管理国家,这才长期地使用伊尹而自己又不背离正道,这也使他代替夏桀而获得了九州。周文王以商纣王为鉴,拿定主意要慎重管理国家,这才长期地任命吕望而自己又不背离正道,这也使他代替商纣王而获得九州。于是乎远处的方国无不把珍贵的东西送过来。如此,他们就观赏着所有的美色,听见了全国各地的美妙音乐,嘴里吃上了全部的山珍海味,身居各种豪华的宫殿,名字前面加上了各种漂亮的称号;生存的时候天下都在歌颂,身死之后四海也为之流涕痛哭。这便是所说的隆盛之至呀!《诗经》上讲:“凤凰翩翩舞飞翔,翅膀就像战士的银枪,鸣叫的颂歌,洞箫般悠扬。又有凤来又有凰,乐得圣王喜洋洋。”这是不受遮蔽的幸福。

【原文】

昔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然而不知,此蔽塞之祸也。故以贪鄙、背叛、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之也。

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齐。传曰:“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

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俗谓之道,尽嗛①矣;由法谓之道,尽数矣;由势谓之道,尽便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此数具者,皆道之一隅也。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以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此不蔽之福也。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②也。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不知合于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

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不合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知道。

[注释]

①嗛(qìe):通“慊”(qiè),满足,指欲望少而知足。②伦:秩序。

[译文]

以前大臣被遮蔽的,唐鞅、奚齐便是代表。唐鞅被自己对权力的欲望所遮蔽,驱赶了戴,奚齐被自己图谋篡国的欲望所遮蔽,从而使申生获罪。唐鞅被害死在宋国,奚齐被害于晋国。唐鞅驱赶了贤相,奚齐加罪于有孝名的哥哥申生。他们自己被害了,还不晓得自己哪里做错了,这便是被遮蔽所造成的祸患啊!

因为贪婪、背叛、争权而不危险、受辱和灭亡的人,从古到今,还没有如此的。鲍叔、宁戚、隰朋三个人仁德、智慧并且没有被自己的私欲所遮蔽,故而能支持管仲管理齐国,从而获得与管仲相同的名利福禄。召公、吕望两个人仁德、智慧而且没有被自己的私欲所遮蔽,故而能支持周公治理国家,故而获得与周公相等的名利福禄。古书上说:“明白贤能的人称为明,辅助贤能的人称为能,勤勉自强,必定福气长久。”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这便是没有被遮蔽的福气啊!

以前游说之士被遮蔽的,所说的杂家便是。这些学派中,墨子受遮蔽于只讲实用而不晓得礼仪制度,宋子受遮蔽于只知人有少欲而不晓得人还贪得,慎子受遮蔽于只看见法治而不晓得任命贤人,申子受遮蔽于只看见权势的重要而不晓得智慧的重要,惠子受遮蔽于只晓得能言善辩、口才取胜而不知道事物的实际情况,庄子受遮蔽于只讲求顺从自然、无所作为而不晓得人的力量和作用。故而只从实用的角度来论道,人们便都去追求功利了;只从欲望的观点来论道,人们便全去追求满足欲望了;只从法治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全去硬搬法律条文了;只从权势的观点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权势的便利了;只从言辞的角度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不切实际的辩论了;只从顺从自然的观点来论道,人们就全去追求听天由命了。这几种讲法,全是道的一个方面。所说的道,它本身经久不变却又能穷尽事物的所以变化,一个方面是不能够用来概括它的。认识片面的人,只看见道的一个方面而并未可以认识它,故而把一个方面作为全面的道加以粉饰美化,对内扰乱了自己学派的思想,对外迷惑了别人,在上君主遮蔽百姓,在下百姓遮蔽了君主,这就是被遮蔽所造成的祸害。孔子仁爱智慧并且无所蔽,故而他的学术和管理天下之道,能够与先王媲美。孔子获得道的全体,依照它去做,就不会蔽于平时所累积的成见。故而道德与周公齐名,名声与三王共存,这便是不蔽的福气了。

圣人晓得人在思想方法上难免有问题,看见了遮蔽的祸害,故而他们不偏爱,不讨厌;既不只看见开端,也不只看见结果;既不只看近处,也不只看远处;既不贪求广博,也不安于浅陋;既不仅信传统,又不一味颂今。他们一直同时摆出天地万物中的各种要素,用必定的准则在其中进行权衡。故而,众多参差不齐的事理不会由于互相遮蔽而乱了关系、条理。

什么是权衡事物的准则呢?一言以蔽之:道。故而人心不可以不了解道。人心要是不了解道,就会否定道且觉得能够违背道。有谁希望自由自在地生活,却遵从自己否定的价值,且用它来禁止自己所肯定的价值呢?用他自己否定的价值观念去抉择,就必定会抉择出他所否定的人,而不会抉择出亲近于道的人。带着他否定的价值观念和依据这种观念抉择出来的人去议论遵从道的人,这便是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缘故。

那么,你是凭什么如此说的呢?能够如此说:人心了解了道,此后就会遵奉道。承认了道的存在,此后才能遵从道来禁止违背道的价值。用他承认道的价值观念去抉择人,抉择出来的就会是遵奉道的人,而不会抉择不遵奉道的人了。带着他认可道的价值观念和有道之人议论不承认道的人,这是管理国家的关键。这又有什么难以明白的呢?故而,处理好社会的根本,就在明白道。

【原文】

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未得道而求道者,谓之虚壹而静,作之则。将须道者,之虚则人;将事道者,之壹则尽;将思道者,静则察。知道察,知道行,体道者也。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极?睪睪①广广,孰知其德?涫涫纷纷,孰知其形?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夫恶有蔽矣哉?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见;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贰。

《诗》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顷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②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注释]

①睪睪(hào):通“浩浩”,广大的样子。②倾:不专心的样子。

[译文]

人怎样明白道是什么呢?答复道:靠的是心。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附身前世去修真

    附身前世去修真

    成圣难道就真的是天道追求的终点吗?圣人就再也没有追求了吗?圣人就真的是无情,修真就真的是逆天吗?冷翎风,一介凡人,车祸身死附身于一修真者的身体当中,并得到了他的一切记忆。回到现世,冷翎风在一所名为YY侦探事务所当中开始了他新的人生。
  • 生命秘密(生命百科)

    生命秘密(生命百科)

    生命秘密遗传人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自己的性格。有的时候这种性格看起来好像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然而要想再追究这些性格是来源于何处,却又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气侧室

    傲气侧室

    推荐新文《贪吃肥妻》她是呼风唤雨的华阳公主,却在父皇死后被皇兄赐婚远嫁,赐婚就赐婚呗,不就是嫁一个男人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她凰婉清天不怕地不怕,嫁也嫁得风风光光谁知道风光出嫁却被劫匪半路夺了嫁妆,她忍!新妇拜见公婆,却拜出一妻三妾,自己只能做侧室,她华丽丽的晕厥过去!再忍!但人人都想踩到她头上来,叫她怎么忍?老虎不发威,真的把她当成一只没用的病猫了吗?一发威,却在他的邪笑中从侧夫人沦落成妾,公主为妾,生活再无阳光照拂,心方死,只求华丽退场幸得贵人相助,终于能离开,却意外的救了小叔之命,荣升正妻,再想走,才发现根本无路可退为了报复青梅竹马的绝情,亦为了梦中的幸福,她投入了他的怀抱,倾天下之容颜,惑人间之圣躯,都是她的砝码……只是幸福如同指间沙,终究还是握不住啊,负她的又岂止是他?江山动乱之际,夫妻反目成仇,各为其主,放不下的又岂止是儿女情长?【片断一】:古昔风在看到她的那一瞬间,眼里闪过一丝古怪的笑意。凰婉清羞得通红的俏脸浮起难堪,作为公主的骄傲因子在胸臆中腾起,一不作二不休,冷冷一笑,索性一掀烛台,布置着重重轻纱的房间顿时火光冲天……风流是吗?那就在尝尝火中风流的滋味吧!第二天,古昔风顶着一脸黑线,心疼的看着小妾伤痕累累的身子,喝令:“公主纵火,与庶民同罪,把她拉下去……”【片断二】:“凰婉清,你果然狂妄,六年前如此,六年后还是如此!我今天就要治治你的狂妄……”公主做侧室本就够委屈了,他却不愿这样放过她,指使美妾折磨她,激起她心中的怒火,好找到借口侮辱她。“欺负她们是妾吗……从今天起,你只是一个妾,最低等的妾!”他冰冷的话语刺痛了她的心,咬着唇努力不让泪落下,娇弱的身子却忍不住发抖。【片断四】:一碗黑色的药汁,打落腹中尚未成形的孩儿,心裂成碎片,绝望的看着冷酷无情的他:“为什么……”“惟有此,才能祭吉儿在天之灵!”他恨恨的瞪着她,冷笑起来,却尝不到复仇的畅快……强烈推荐旧文《太后要“出”墙》《王妃是大厨》**推荐**宋喜的文文《肥婆皇后》星期七的文文《切原来我扑到了一头狼》漫沙罗的文文《第二十房男妾》清风恋飘雪的文文《弃妃的怒放》海芋的文文《相公别那么火爆》强烈推荐周笑伊的精彩文《花蕊夫人之狱妃驭皇》霓儿的新文《青丝劫》感谢满月桃子为梧桐做的新封面,特别推荐桃子文文《仙后要休夫》
  •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没有无法保障的安全,只有不负责任的人。毒猪油事件,“口水油”沸腾鱼 ,陈化粮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这些事件让人胆战心惊,举国上下人人自危。安全的隐患随时都像凶残的野兽张着血盆大口,盯着我们麻痹的神经,脆弱的肉体。人命关天,国运所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你不可不知的2000个生活小窍门

    《智慧生活一点通》所收集的这些窍门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更适用于生活实践,普普通通却蕴含许多创意,内容涉及到医、用、吃、穿等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侧重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书中所提到的材料,在生活中都能信手拈来,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2000条生活窍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医、用、吃、穿,一书在手,统览生活细节;真正的好方法和智慧窍门,区别于一般生活常识;使用方法简单,材料随手可得,查阅快速方便。
  •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忧郁的科尔沁草原

    本书分为10部分:国都、飞向宇宙、生命高原、怀念大海、草原、东北这片土地、关中、丝路访古、仰望雪峰、塞纳河上的夜宴。内容包括:卢瓦尔河谷的城堡、在法国的田野上、塞纳河上的夜宴、海边的谈话、贝多芬雕像、帕塔亚景观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