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200000031

第31章 文公(5)

齐公子元不顺懿公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己氏”。

襄仲使告于王,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曰:“杀其子,焉用其母?请受而罪之。”冬,单伯如齐,请子叔姬,齐人执之。又执子叔姬。

[注释]

①妃:同“配”。②蓄憾:积蓄怨恨。

[译文]

十四年春天,周顷王逝世。周公阅跟王孙苏争夺政权,故而没有给鲁国发讣告。但凡天子“驾崩”,诸侯“薨”,不给鲁国发讣告,《春秋》就不予记录。碰到灾祸或喜庆之事,只要不通知鲁国,《春秋》也不加记录。这是对不尊重鲁国的惩处。

邾文公逝世时,鲁文公派人前去吊唁,使者不够恭敬。邾国人便发兵进攻鲁国南部边境,故而惠伯进攻邾国。

子叔姬嫁给齐昭公后,生了儿子舍。叔姬不受宠爱,人们便不怕公子舍。公子商人多次在国内施舍钱财,还招纳了很多门客,把家产都用尽了,又向掌管公室财物的官员借了很多债,继续施舍。夏季五月,昭公逝世,公子舍就位。

邾文公的原配齐姜生了定公,第二个妻子生了捷菑。文公逝世后,邾国人立了定公为君,捷菑逃往晋国。

六月,鲁文公在新城跟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男、曹文公还有晋国的赵盾结盟,由于跟随楚国的陈、郑、宋三国又归顺了晋国,而且商量了帮助捷菑返回邾国的问题。

秋天七月某日晚上,齐国的公子商人杀了舍,让元做国君。元说:“你想做国君已经很久了。我能够服侍你,不归你不能服侍我。否则,你将对我产生许多埋怨。到那时,你还能不杀我吗?还是你来做国君吧!”

鲁国发现了彗星进入北斗星附近,周朝内史叔服预测讲:“不用七年时间,齐、宋、晋三国国君都将死于暴乱。”

晋国的赵盾领着诸侯联军的八百辆战车护送捷菑回到了邾国。邾国人辞谢说:“齐女所生的玃且年长。”赵盾讲:“有道理,要是不听,便不吉祥。”于是便领兵离开了邾国。

周公准备跟王孙苏到晋国争辩是非曲直,周匡王违反了当初要帮助王孙苏的诺言,派尹氏跟聃启到晋国为周公辩护。赵盾调解了王室的纠纷,让他们各复其位。

楚庄王就位后,子孔、潘崇准备攻击群舒,派公子燮跟子仪留守国内,自己进攻舒蓼。公子燮跟子仪在国内作乱,加强了郢都的城防,并派人刺杀子孔,没有成功。八月,二人挟持楚庄王离开国都,预备到商密去。庐戢梨跟叔麇诱杀了子仪跟公子燮。

先前,子仪被囚禁在秦国时,恰遇秦国在殽地之战中失败,秦国派他回晋国求和。两国讲和之后,子仪的要求没有获得满足,公子燮想当令尹也没能如愿,故而二人发动了叛乱。

穆伯为求己氏到莒国后,鲁国人立了文伯为继承人,穆伯在莒国生了两个儿子,又要求回到鲁国,并让文伯代为请求,襄仲让他回国后不得上朝参加政事。穆伯答应,回国后再也没有出来过,三年后又举家迁到莒国。这时文伯患病,请求说:“我的儿子还很年幼,请立我的弟弟难吧。”鲁国人同意了。文伯死后,便立了惠叔。此后穆伯又想回去鲁国,并送了重礼,让惠叔替他请求,获得了允许。准备动身时,九月死在齐国。汇报了丧事,并请求归葬鲁国,没有获得同意。

宋国的高哀镇守萧地时,被提升为卿,他觉得宋昭公不讲道义,便离开宋国逃亡到鲁国。《春秋》记录为“宋子哀来奔”,是表示对他的尊敬。

齐国人在安定了齐懿公之后,才派人来告知杀死公子舍的事情,《春秋》把这一事件归到“九月”。

齐国的公子元对懿公执政很不服气,一直不称他为“公”,而是叫“那个人。”

襄仲派人向天子汇报,请求以天子的名义向齐国求取子叔姬,讲:“既然杀死他的儿子舍,又哪儿用得着母亲?请把她送回鲁国惩罚。”冬季,王室卿士单伯到齐国求取子叔姬,齐国人把他抓了起来。而且把子叔姬也抓了起来。

文公十五年

[原文]

〔经〕十有五年春,季孙行父如晋。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夏,曹伯来朝。齐人归公孙敖之丧。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单伯至自齐。晋谷阝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秋,齐人侵我西鄙。季孙行父如晋。冬十有一月,诸侯盟于扈。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齐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原文]

〔传〕十五年春,季文子如晋,为单伯与子叔姬故也。三月,宋华耦来盟,其官皆从之。书曰:“宋司马华孙”贵之也。公与之宴,辞曰:“君之先臣督,得罪于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臣承其祀,其敢辱君,请承命于亚旅。”鲁人以为敏。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齐人或为孟氏谋,曰:“鲁,尔亲也。饰棺置诸堂阜,鲁必取之。”从之。卞人以告。惠叔犹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齐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葬视共仲。声己不视,帷堂①而哭。襄仲欲勿哭,惠伯曰:“丧,亲之终也。虽不能始,善终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贺善、吊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亲之道也。’子无失道,何怨于人?”襄仲说,帅兄弟以哭之。他年,其二子来。孟献子爱之,闻于国。或谮之曰:“将杀子。”献子以告季文子。二子曰:“夫子以爱我闻,我以将杀子闻,不亦远于礼乎?远礼不如死!”一人门于句,一人门于戾丘?皆死。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②,古之道也。齐人许单伯请而赦之,使来致命。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新城之盟,蔡人不与。晋谷阝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

秋,齐人侵我西鄙,故季文子告于晋。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于是有齐难,是以公不会。书曰:“诸侯盟于扈,”无能为故也。凡诸侯会,公不与,不书,讳君恶也。与而不书,后也。齐人来归子叔姬,王故也。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讨其来朝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而讨于有礼者,曰:‘女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己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胡不相畏,不畏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注释]

①帷堂:古时,人死后尸体放置堂中小敛,四周围帷幕,叫帷堂。②等威:威仪之等差。

[译文]

鲁文公十五年春季,季文子去晋国,为了单伯和子叔姬的原因。三月,宋国的华耦前来会盟,他的属下也都跟他一块前来。《春秋》称其为“宋司马华孙”,是表示尊敬他。文公跟他饮宴,华耦辞谢说:“君王的先臣华督得罪了宋殇公,他的名字被写在诸侯的史册上。下臣继承的祭奠,岂敢使君王遭受耻辱?请在亚旅接受命令。”鲁国人觉得华耦聪明敏捷。

夏季,曹伯前来朝见,这是合乎礼的。诸侯每五年相互朝见两次,以重温天子的命令,这是古代的制度。齐国有人替孟氏策划说:“鲁国是你的亲属国,把公孙敖的饰棺放在堂阜,鲁国一定会去取的。”孟氏听从了。卞邑大夫把这事作了汇报。惠叔一直很哀伤,他容颜消瘦,请示运回棺材,站在朝廷上等待命令。鲁国同意这一请求,于是取回饰棺停放。齐国也来送丧。《春秋》记录说:“齐人归公孙敖之丧。”这是为了孟氏世为鲁卿,又是鲁国公族的原因。公孙敖的葬礼依照安葬共仲的葬礼进行。声己不肯去看棺材,只在堂上隔着幔帐哭。襄仲也不想去哭丧。惠伯讲:“丧事,是对待亲人的终结。即使不能有个好的开始,有个好的终结是可以的。史佚有如此的话说:‘兄弟之间要各自尽自己的美德。救济困乏,祝贺喜庆,吊唁灾祸,祭奠恭敬、丧事悲哀,这些情况各不一样,不过都旨在不断绝彼此之间的友爱。’又何怨恨别人呢?”襄仲听了这话很高兴,便领着兄弟一块去哭丧。后来,穆伯在莒国的两个儿子回来,孟献子喜欢他们的事全国都晓得,有人对孟献子讲:“这两个人想要杀死你。”孟献子把这话告诉了季文子。这两个人辩解说:“那个人以爱我们闻名,我们以想要杀他而闻名,这不是远远不合于礼吗?不合于礼还不如一死。”一个在句守门,一人在戾丘守门,后来都阵亡了。六月一日,日食。人们击鼓,用牺牲在土地庙里祭奠,这是不合于礼的。日食,天子减善撤乐,在土地神庙里击鼓。诸侯用玉帛在土地神庙里祭奠,在朝廷击鼓,以表明服侍神灵,教训民众、侍奉国君,表示威仪有一定的等级,这是古代的制度。齐国人同意了单伯要子叔姬回国的请求同时也赦免了单伯,而且让他到鲁国通报这一决定。《春秋》记录说“单伯至自齐”,这是表示尊敬他。在新城盟会时,蔡国人没参加。晋国的郤缺领着上军、下军进攻蔡国,说:“国君年少,不能因而懈怠。”六月八日,进入蔡国,在蔡国首都门下订立了盟约之后回国。但凡战胜一个国家,称为“灭之”,获得大城,称为“入之”。

秋季,齐军侵入我国西部边境,故而季文子向晋国报告。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扈地会盟,重温新城盟会的旧好,而且谋划进攻齐国。齐国人贿赂晋侯,故而没有战胜便撤兵了。那时因齐国正侵犯我国西部边境,故而鲁文公没有去参加盟会。《春秋》记录为“诸侯盟于扈”,表示诸侯没有可以解救鲁国。但凡诸侯会见,要是鲁国君主不参加,就不加记录,这是为了避讳国君的过失。参加了要是不加记录,是因为晚到。齐国人前来送回子叔姬,这是为了周天子的原因。齐侯侵犯我国西部边境,他觉得诸侯拿他没办法。并因此而进攻曹国,进入了曹国的外城,这是征讨它曾经前来鲁国朝见。季文子讲:“齐侯恐怕很难免除祸难吧!自己本来就不合乎礼,反而征讨有礼的国家,还说:‘你为何去鲁国朝见?’礼是用来顺乎天意的,这是替天行道。自己违背天意,却以此来征讨别国,因此一定灾祸难免。《诗经》说:‘为何不互相畏惧,由于不畏惧上天。’君子之所以不虐待弱小和卑贱,这是因为畏惧上天。在《周颂》里讲:‘害怕上天的威严,因此而能保有福禄。’要是不怕上天,又能保得住什么?依靠动乱获得政权国家,奉行礼来保持君位,还害怕不得善终,多做不合礼的事情,便不能有好日,便更难保全善终了。”文公十六年

[原文]

〔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妻阝丘。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楚人、秦人、巴人灭庸。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杵臼。

[原文]

〔传〕十六年春,王正月,及齐平。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请盟,齐侯不肯,曰:“请俟君间。”

夏五月,公四不视朔,疾也。公使襄仲纳赂于齐侯,故盟于妻阝丘。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

秋八月辛末,声姜薨,毁泉台。

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

自庐以往,振①廪同食。次于句氵筮。使庐戢梨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唯裨、、鱼人实逐之。

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马日,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秦人、巴人从楚师,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于六卿之门。国之材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乃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夫人。

于是,华元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公子朝为司寇。初,司城荡卒,公孙寿辞司城,请使意诸为之。既而告人曰:“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弃官,则族无所庇。子,身之贰也②,姑纾死焉。虽亡子,犹不亡族。”

既,夫人将使公田孟诸而杀之。公知之,尽以宝行。荡意诸曰:“盍适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于君祖母以及国人,诸侯谁纳我?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尽以其宝赐左右而使行。夫人使谓司城去公,对曰:“臣之而逃其难,若反君何?”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荡意诸死之。书曰:“宋人弑其君杵臼”,君无道也。文公即位,使母弟须为司城。华耦卒,而使荡虺为司马。

[注释]

①振:散发也。②身之贰:儿子是自身的替代者。

[译文]

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国跟齐国议和。文公生病,派季文子和齐懿公在阳见面。季文子请求盟誓,齐懿公不愿,说:“请等贵国国君病好了再行会盟吧。”

夏五月,文公四次没有在朔日听政,这是因为生重病的原因。文公派襄仲向齐懿公馈送财礼,故而就在郪丘结盟。

有蛇从泉宫出来,进到国都,共十七条,和先君的数目一致。

秋八月初八日,声姜死,故而拆毁了泉台。

楚国出现大饥荒,戎人进攻它的西南部,到达阜山,军队驻扎在大林。又攻击它的东南部,抵达阳丘,以进攻訾枝。庸国人率领蛮人们背叛楚国,麇国人领着百濮聚集在选地,准备进攻楚国。在这时候,申地、息地的北门不再开启。楚国人商量迁往阪高去,贾说:“不行。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进攻庸国。麇国和百濮,觉得我们遭受饥荒而不能出兵,故而进攻我们。要是我们出兵,他们一定害怕而回去。百濮散居各处,将会各回各的地方,谁还有空来打别人的主意?”于是便出兵,过了十五天,百濮便罢兵回去了。

楚军从庐地出发之后,每到一地便打开仓库让将士一块食用。军队驻扎在句澨。派庐戢梨攻击庸国,到达庸国的方城。庸国人赶走楚军,囚禁了子扬窗。过了三晚上,子扬窗逃跑回来,讲:“庸国的军队人数众多,蛮人们聚在那儿,不如再发大兵,而且出动国君的直属部队,合兵之后再进攻。”师叔讲:“不行。姑且再跟他们交战让他们骄傲。他们骄傲我们奋发,然后就能够战胜,先君蚡冒就是如此使陉隰归服的。”楚军又和他们接战,七次接战都败走,蛮人中只有裨、鯈、鱼人追击楚军。

庸国人说:“楚国不能够一战了。”便不再设防。楚庄王乘坐驿站的传车,在临品跟前方部队会师,把军队分做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发,子贝从仞地出发,以攻击庸国。秦军、巴军跟随着楚军,蛮人们服从楚王,跟他结盟,于是便把庸国灭掉了。

宋国的公子鲍对国人进行优礼,宋国出现饥荒,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的食品。没有一天不进出六卿的大门。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服侍的;对亲属中从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救济的。公子鲍漂亮并且艳丽,襄夫人要和他私通,公子鲍不愿,襄夫人便帮助他施舍。宋昭公无道,国内的人们服侍公子鲍便依附襄夫人。

同类推荐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大锦衣

    大锦衣

    穿越过后,父母双全,欣喜交加,身体强壮。怎奈身为王爷近卫的他,匹夫一怒严惩恶少,却得罪了恶少背后锦衣卫的权势,从此亡命天涯。结识江湖好汉,快意恩仇,尽显男儿本色。先皇驾崩,新皇登基,却是自己的奶兄弟,深入朝堂,入主锦衣卫,开始一场旧日江湖恩情和现实利益的纠葛,以及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
热门推荐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花开荼蘼

    花开荼蘼

    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四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欢笑、泪水、快乐、悲伤,漫漫人生路上斑驳着青春挣扎的痕迹。写不尽的人生百态,道不完的红尘故事。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简单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爱情故事,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它的精彩远不止于此。这是一部洞悉世事、看透人生的小说。一部让你肆意欢笑、肆意流泪的小说。
  •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拴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它们渐渐地习惯了束缚,不再挣扎,直到长成庞然大物。虽然此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可是大象却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拴住。要想成为不被束缚的大象,需要我们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改变习惯,你也能改变命运。你的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秘密。
  • 梦回红楼!

    梦回红楼!

    素手执红楼,悠然入梦来。碧玉绾青丝,暗香盈衣袖。眉心常微蹙,身若弱柳扶。天生国色姿,佳人颜如玉。琴艺倾天下,才华动京华。回眸一笑时,倾国亦倾城。红尘滚滚飞,情缘自难测。蓦然回首处,与君两相悦。是非风雨起,得失唯心知。问江山美人,孰重复孰轻?她是世家闺秀,诗才斐然,人雅如兰,颜倾天下。淡看富贵荣华,心不在红尘,人偏履世俗。只因为,红尘中有他。他是当朝皇子,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前程无量。览尽世间佳丽,心静如止水,不曾起波澜。直到遇见才貌绝世的她,终于动心动情。两情相悦,携手成约。只盼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相守。却不料,宫闱纷争起,瞬间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宫闱深深,波澜迭起,枝节横生。于繁华纷争处看爱情,方才能看透情深清浅。风雨起时,为了爱情,她是隐忍成全,还是唯有逃离?当爱情与权利相冲撞之时,于他而言,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平生极爱红楼,独爱红楼,痴爱红楼,奈何红楼未完,为之常叹。红楼女子,最爱黛玉,容颜倾城,气质如兰,文采斐然,不染凡尘。个人借红楼小写黛玉,想给她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架空历史,穿越时空,无关名著,圆己之梦。若是喜欢,还请多多捧场支持,收藏推荐,给雨竹一份信心。若是不喜,请不要鄙视与苛求,多多包涵。推荐区:借此机会,推荐雨竹自己的第一篇文:《雁翔红楼》请亲们关照一下啦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先婚后爱,总裁你好!

    先婚后爱,总裁你好!

    (已结局)见面三次,她就稀里糊涂的嫁给了他,司绵觉得不妥,新婚夜不小心踹了他那儿,然后他就开始记仇,一连串的报复她的那脚。婚后,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了,不过她见招拆招。"司绵,他是谁啊?"同事问。"我舅舅"她脱口而出,说完她就后悔了。当天晚上,她就睡了沙发。这个男人真的很小心眼呢!
  • 极品神婆

    极品神婆

    没有太多费神的勾心斗角,没有太多烧脑的感情纠葛,有的是风水、开光、捉鬼、打僵尸。学校、黑帮、妖魔鬼怪,惹我?统统收了你们这群妖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