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0800000040

第40章 尝试集(1)

钱玄同

1917年10月,适之拿这本《尝试集》第一集给我看。其中所录,都是一年以来适之所作的白话诗。

适之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提倡白话文学——新文学——的人。我以前看见适之作的一篇“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作诗文不避俗语俗字;现在又看见这本《尝试集》,居然就实行用白话来作诗。我对于适之这样“知”了就“行”的举动,是非常佩服的。

我现在想:中国古人造字的时候,语言和文字必定完全一致。因为文字本来是语言的记号,嘴里说这个声音,手下写的就是表这个声音的记号。断没有手下写的记号和嘴里说的声音不相合的。拿“六书”里的“转注”来一看,很可以证明这个道理。像那表“年高”的意义的话,这边叫做lau,便造个“老”字,那边叫做khau,便又造个“考”字。同是一个意义,声音小小不同,便造了两个字,可见语言和文字必定一致。因为那边既叫做khau,要是仍写“老”字,便显不出他的音读和lau不同,所以必须别造“考”字。照这样看来,岂非嘴里说的声音和手下写的记号,不能不相合吗?所以我说造字的时候,语言和文字必定完全一致的。

再看《说文》里的“形声”字,“正篆”和“重文”所从的“声”,尽有不在一个韵部里的;汉晋以后所用的字,尽有改变古字的“声”的;又有《说文》里虽有“本字”,而后人因为音读变古,不得不假借别的同音字来替代的:这都是今音与古音不同而字形跟了改变的证据。

至于古语和今语的变迁,更有可以证明的。例如“父”、“母”两字,古音本读,pu,mai,后来音变为fu,mu,把古音的pu,mai完全消灭了,所以未曾别造新字;但是读书虽读fu,mu,讲话却又变为 ba,ma,于是在“父”、“母”两字以外,又别造“爸”、“妈”两字来表 ba,ma的音。此外如用在句末表商度的“夫”字,古音读bu,音变为fu,讲话时又变为ba,于是就借用“罢”字;用在句末表疑问的“无”字,古音读mu音变为vu,再变为u,讲话时又变为ma,就别造“吗”字:这都可以证明字形一定跟着字音转变的。

照这样看来,汉字的字形,既然跟着字音转变,那便该永远是“言文一致”的了。为什么二千年来语言和文字又相去到这样的远呢?

我想这是有两个缘故。

给那些民贼弄坏的。

那些民贼,最喜欢摆架子,无论什么事情,总要和平民两样,才可以使他那野蛮的体制尊崇起来。像那吃的,穿的,住的,妻妾的等级,仆役的数目,都要定得不近人情,并且决不许他人效法。对于文字,也用这个办法。所以嬴政看了那辠犯的“辠”字和皇帝的“皇”字(“皇”字的古写)上半都从“自”字,便硬把“辠”字改用“罪”字。“朕”字本来和“我”字一样,在周朝,无论什么人自己都可以称“朕”,像那屈平的离骚第二句“朕皇考曰伯庸”,就是一个证据;到了嬴政,又把这“朕”字独占了去,不许他人自称。此外像“宫”字、“玺”字、“钦”字、“御”字之类都不许他人学他那样用。又因为中国国民很有“尊古”的脾气,民贼又利用这一点,作起那什么“制”“诏”“上谕”来,一定要写上几个《尚书》里的字眼,像什么“诞膺天命”“寅绍丕基”之类,好叫那富于奴性的人可以震惊赞叹。于是那些小民贼也从而效尤,定出许多野蛮的款式来,凡是作到文章,尊贵对于卑贱,必须要装出许多妄自尊大看不起人的口吻,卑贱对于尊贵,又必须要装出许多弯腰屈膝胁肩谄笑的口吻。其实这些所谓“尊贵”,所谓“卑贱”的人,当面讲话,究竟彼此也没有什么大分别:只有作到文章,便可以实行那“骄”“谄”两个字。要是没有那种“骄”“谄”的文章,这些民贼的架子便摆不起来了,所以他们是最反对那质朴的白话文章的。

这种没有道理的办法行得久了,习非成是,大家反以为文章不可不照这样作的;要是有人不照这样作,还要说他不对。这是言文分离的第一个缘故。

给那些文妖弄坏的。

周秦以前的文章,大都是用白话作的。像那《盘庚》、《大诰》,后世读了,虽然觉得“佶屈聱牙”,异常古奥,然而这种文章,实在是当时的白话告示。又像那《尧典》里用“都”“俞”“吁”“咈”等字,和现在的白话文章里用“啊”“呀”“嗄”“哦”“唉”等字有什么分别?《公羊》用齐言,《楚辞》用楚语,和现在的小说里搀入苏州、上海、广东、北京等处的方言有什么分别?还有一层,所用的白话,要是古今有异,那就一定用今语,决不硬嵌古字,强摹古调。像《孟子》里说的,“洚水者洪水也”“泄泄犹沓沓也”,这是因为古今语言不同,古人叫“洚水”和“泄泄”,孟轲的时候叫“洪水”和“沓沓”,所以孟轲自己作文章,必用“洪水”和“沓沓”,到了引用古书,虽未便直改原文,可是必须用当时的语言去说明古语。再看李耳、孔丘、墨翟、庄周、孟轲、荀况、韩非这些人的著作,文笔无一相同,都是各人作自己的文章,绝不摹拟别人。所以周秦以前的文章,很有价值。到了西汉,言文已渐分离;然而司马迁作《史记》,采用《尚书》,一定要改去原来的古语,作汉朝人通用的文章。像“庶绩咸熙”改为“众功皆兴”,“嚚庸可乎”改为“顽凶勿用”之类。可知其时言文虽然分离,但是作到文章,仍旧不能和当时的语言相差太远。要是过于古奥的文句,还是不适用的。东汉的王充作《论衡》,其“自纪”篇中有曰,“论衡者,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又曰,“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又曰,“经传之文,贤圣文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这是表明言文应该一致,什么时代的人便该用什么时代的话。

不料西汉末年,出了一个扬雄,做了文妖的始祖。这个文妖的文章,专门摹拟古人。一部《法言》,看了真叫人恶心。他的辞赋,又是异常雕琢,东汉一代颇受他的影响。到了建安七子连写信札都要装模作样,安上许多浮词。六朝的骈文,满纸堆砌词藻,毫无真实的情感;甚至用了典故来代实事,删割他人的名号去就他的文章对偶。打开《文选》一看,这种拙劣恶滥的文章,触目皆是。直到现在,还有一种妄人说,“文章应该照这样作”;“《文选》文章为千古文章之正宗”。这是第一种弄坏白话文章的文妖。

唐朝的韩愈、柳宗元,矫正文选派的弊害,所作的文章,略能近于语言之自然。要是继起的人能够守住韩柳矫弊的意思,渐渐的回到白话路上来,岂不甚好。无如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这些人,名为学韩学柳,却不会学韩柳的矫弊,但会学韩柳的句调间架,无论作什么文章,都有一定的腔调。这种可笑的文章,和那《文选》派相比,真如二五和一十,半斤和八两的比例。明清以来,归有光、方苞、姚鼐、曾国藩这些人拼命作韩、柳、欧、苏那些人的奴隶,立了什么“桐城派”的名目,还有什么“义法”的话,闹得乌烟瘴气。全不想想,作文章是为的什么;也不看看,秦汉以前的文章是个什么样子。分明是自己作的,偏要叫做“古文”,但看这个名称,便可知其人一窍不通,毫无常识。那曾国藩说得更妙,他道,“古文无施不宜,但不宜说理耳”。

这真是自画供招,表明这种什么“古文”是毫无价值的文章了。这是第二种弄坏白话文章的文妖。

这两种文妖,是最反对那老实的白话文章的。因为作了白话文章,则第一种文妖便不能搬运他那些垃圾的典故,肉麻的词藻;第二种文妖便不能卖弄他那些可笑的义法,无谓的格律。并且若用白话作文章,那会作文章的人必定渐渐的多起来,这些文妖就失去了他那会作文章的名贵身分,这是他最不愿意的。

二千年来的文学被民贼和文妖弄坏,固然是很可惜的事。但是民贼和文妖的能力,究竟有限,终不能灭尽白话文学的种子。所以在这二千年中,白话的文学也常常发现:

论议和记载的文章,像司马迁的《史记》,王充的《论衡》,其中的文章,纵不能断定他纯粹是当时的白话,但必可断定他是近于白话的。此外如王羲之、苏轼、朱熹、王守仁、李贽、郑燮诸人的信札,颇有许多纯粹用白话写的(明朝爱用白话写信的人,很多很多),至于宋明两朝学者的“语录”,纯粹是用白话记的,那更不消说了。

白话诗是更多了。我们简直可以断言:中国的白话诗自从《诗经》起,直到元明的戏曲,是没有间断过的。汉魏六朝的乐府歌谣,都是自由使用他们当时的语言作成的;看他抒情的真挚和造句的自然,实在可以和《诗经》中的《风》诗比美。其他如陶潜的五言诗,李白、杜甫诸人的古体诗,白居易的新乐府,李煜、柳永、辛弃疾、苏轼诸人的词的一部分,邵雍、张九成这些理学先生的诗,关汉卿到李渔诸人的曲……都是白话诗。

从元朝以后,小说渐渐发达。最有价值的,如施耐庵的《水浒》,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用极自然的白话作的,那是不消说了。其他如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汝珍的《镜花缘》,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类,也不失为旧小说中第二流的佳作;他们也是纯粹用白话作的。

我拿上列的白话杂文、白话诗、白话小说去同那些文妖的著作相比,觉得文妖很是可怜。原来他们表面上虽然好像横行一世,其实他们是毫无支配社会的能力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缘故。你看!司马迁能作《史记》,他们只能作“某公神道碑”“某君墓志铭”;王充能作《论衡》,宋明学者的弟子能记语录,他们只能作“管仲论”“李斯论”;王羲之诸人能写达意的白话信,他们只能作毫无意思的赠序;二千年中许多真文学家能作活泼泼的诗,他们只能作无病呻吟的诗;施耐庵诸人能作善写人情的小说,他们只能作《圣哲画像记》一类的东西。他们这些著作,只有科举时代当他八股和试帖诗的参考书读读;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用处了。到了现代,略知文事的人,都不屑去研究他们,他们几乎有“烟消雾灭”的趋势:所以我说他们可怜,但是可怜而不足惜的。

有人对我说:“你说白话文学是从前早已有过的,那么,你们现在提倡白话的文学,只是复古,并非创新了;何以又称为‘新文学’呢?”我说:他这话实在是不对的。我上面所说从前有白话文学,不过叙述过去的历史,表明以前本有白话文学罢了;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新文学就是这从前的白话文学,更不是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学这从前的白话文学。我们都知道:某时代有某时代的文学。文学里的思想、情感,乃至材料、文字、句调,都是为时代所支配。粗浅说来,如杜甫、白居易叹息天宝以来从军之苦,曹雪芹致慨于清初贵族的腐败家庭,吴敬梓专事形容康乾间书呆子的议论行为——这都是就当时的社会描写的。我们只承认这些书的自身有他们的“历史的价值”,决不主张我们今日该去摹拟他们。要是现在的人作诗,表面学乐府或学元曲,内容也是“明妃出塞”或“待月西厢”之类;作小说,表面学章回体,内容也是“打虎”或“杀嫂”之类:那就和文妖说的什么“学韩”“学杜”同一可笑了。

所以我们现在作白话的文学,应该自由使用现代的白话,要是再用“遮莫”“颠不刺的”“兀不的……也么哥”之类,就和用《诗经》里的“载”字、“言”字、“式”字一样的不对,自由发表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才是现代的白话文学,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新文学”。

适之这本《尝试集》第一集里的白话诗,就是用现代的白话达适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用古语,不抄袭前人诗里说过的话。我以为的确当得起“新文学”这个名词。

不过我对于适之的诗,也有小小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其中有几首还是用“词”的句调;有几首诗因为被“五言”的字数所拘,似乎不能和语言恰合;至于所用的文字,有几处似乎还嫌太文。所以我于1917年7月2日曾经写信给适之说:

玄同对于先生之白话诗窃以为犹未能脱尽文言窠臼。如《月》第一首后二句,是文非话;《月》第三首及《江上》一首,完全是文言;……又先生近作之白话词(《采桑子》),鄙意亦嫌太文。且有韵之文,本有可歌与不可歌二种。寻常所作,自以不可歌者为多。既不可歌,则长短任意,仿古,新创,无所不可。至于可歌之韵文,则所填之字,必须恰合音律,方为合格。词之为物,在宋世本是可歌者,故各有调名。后世音律失传,于是文士按前人所作之字数,平仄,一一照填,而云“调寄某某”。此等填词,实与作不可歌之韵文无异;起古之知音者于九原而示之,恐必有不合音节之字之句,就询填词之本人以此调音节若何,亦必茫然无以为对。玄同之意,以为与其写了“调寄某某”而不知其调,则何如直作不可歌之韵文乎?(按,那时我还未曾和适之见面,所举各诗,都是登在《新青年》里面的。)

10月31日,我又写信给适之说:

现在我们着手改革的初期,应该尽量用白话去作,才是。倘若稍怀顾忌,对于“文”的一部分不能完全舍去,那么,便不免存留旧污,于进行方面,很有阻碍。

11月20日接到适之的复信说:

先生论吾所作白话诗,以为“未能脱尽文言窠臼”。此等诤言,最不易得。吾于去年(五年)夏秋初作白话诗之时,实力屏文言,不杂一字。如《朋友》《他》《尝试篇》之类皆是。其后忽变易宗旨,以为文言中有许多字尽可输入白话诗中。故今年所作诗词,往往不避文言。……但是先生10月31日来书所言,也极有道理。……所以我在北京所作的白话诗,都不用文言了。

……古来作词者,仅有几个人能深知音律。其余的词人,都不能歌。其实词不必可歌。由诗变而为词,乃是中国韵文史上一大革命。五言七言之诗,不合语言之自然,故变而为词。词,旧名“长短句”,其长处正在长短互用,稍近语言之自然耳。即如稼轩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此决非五言七言之诗所能及也。故词与诗之别,并不在一可歌而一不可歌,乃在一近语言之自然而一不近语言之自然也。作词而不能歌之,不足为病。正如唐人绝句大半可歌,然今人不能歌亦不妨作绝句也。

词之重要,在于其为中国韵文添无数近于语言之自然之诗体。此为治文学史者所最不可忽之点。不会填词者,必以为词之字字句句皆有定律,其束缚自由必甚。其实大不然。词之好处,在于调多体多,可以自由选择。工调者,相题而择调,并无不自由也。人或问:“既欲自由,又何必择调?”吾答之曰,凡可传之词调,皆经名家制定,其音节之谐妙,字句之长短,皆有特长之处。吾辈就已成之美调,略施裁剪,便可得绝妙之音节,又何乐而不为乎?……

然词亦有二短:一、字句终嫌太拘束;二、只可用以达一层或二层意思,至多不过能达三层意思。曲之作,所以救此两弊也。有衬字,则字句不嫌太拘;可成套数则可以作长篇。故词之变为曲,犹诗之变为词,皆所以求近于语言之自然也。最自然者,终莫如长短无定之韵文。元人之小词,即是此类。今日作“诗”(广义言之),似宜注重此种长短无定之体。然亦不必排斥固有之诗、词、曲诸体。要各随所好,各相题而择体,可矣。

同类推荐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 心情·百味卷

    心情·百味卷

    本书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热门推荐
  • 罪倾国

    罪倾国

    本文公众章节十五万。十年前的一场叛乱,轩辕一族的鲜血染红了天启的宫门。她却站在纷飞的大雪之外,冷眼看着她的父亲,倨傲的踩着皇族尊贵的鲜血,一步一步邻近那众人垂涎的帝王之位。当他为了权势,抛下病危的母亲,踏上最疼爱她的大哥用鲜血所铺就的道路时候…一切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倾覆!伸手,将染红的雪地中那最后一点帝王的血脉握紧在掌心,男孩求生的目光从此就与她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紧紧相扣。【救你,但你要服从我的命令,还有,一生一世…绝不背叛。】那字字的誓言,深刻在少年的心头,一如那日纷扬的大雪中——迷卷的夜眸所倒映出的那一张如花美眷。但,当敌人的敌人的肮脏血液弄脏了他轩辕一族的高贵双手,当他的存在只沦为了最最低贱的武器,那他是否还能遵从最初的誓言——是否…还能与那个女子,一生一世,绝不背叛?(一)畏生卷——危机四伏的天启皇城,阴霾弥补的九黎王府,邪心勃勃的七族叛党,却没有一个人的算计深过藏身宫闱中的九黎明惜。用十年的时间,足够看穿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也足够织就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将所有人的性命网在其中。可是,当这一切终于要走到尽头——当少年的剑终于刺穿了她的心扉,当她终于洗尽了一身的罪孽,当那个少年决然的转身离去,当她的鲜血绽放在尸横遍野的京都大地,一切已没有挽回的余地时候,这个战火纵横的乱世,是否还留得下她存在过的证据?(二)倾国卷——再醒来,已忘记了一切的纠葛。包围她的是血色的红,无法摆脱。她不想杀人,为什么身边血流成河?她不想伤害,为什么所有人都因为她心碎成殇?是谁用自己的性命换的她的重生?是谁,设下了温柔陷阱,等待她沦陷?是谁,在忘记了爱之后,要将她毁灭?又是谁,不顾一切的要将妖冶的她,拥入胸怀?(三)妖冶卷——修罗现世。那命定的轩辕杀星,终将一步一步走上正轨。那桀骜的帝星,却沦入黄泉,淹没不闻。可为什么,血红的命星升上正空,映照的却不是那红莲之火转世的男子,反而是尚在睡梦之中的红颜?不妨。不放。她不放。那冰冷的记忆一步一步吞噬,当她终于回想起一切,当前世今生一一映照。死去的又是谁的温柔?存活的又是谁的眷恋?还是一切又要重归轮回?重新回到那最初与最终的誓言?最后一卷,一切谜团都将揭晓,一切真相即将拉开!**又**惜**的**话**
  • 我的男友是猫妖

    我的男友是猫妖

    陶七七这辈子做过的最大善事就是在某个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从恶犬的嘴下救下一只白猫。可是,她真心想仰天长啸了!是哪个该杀千刀的说好人有好报的?她除了平时犯2,偶尔八卦,做事偷懒,好歹还是一个好姑娘啊,为毛难得大发的善心竟然会招来一一只腹黑无良的绝色猫妖?!
  •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李彦宏·百度在试错中前行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百度的LOGO是熊猫爪,那是我们独一无二的。虽然我只拥有百度20%的股权.但是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百度在中国人的控制中: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百度致力于拉近人和信息之间的距离:不管你是高端人才还是大学教授,不管你是小镇的农民还是残障人士,每个人通过百度,离信息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百度永远离破产只有30天,让我们更坚强,更勇敢地共同战斗。让那一天永远不要来,这样才能让我们老去的时候仍能对孩子们说:“有问题,百度一下”。
  • 告别单调的生活

    告别单调的生活

    女人的“形象”是一个女人外表与内在结合而留下的印象,无声而准确的讲述着你的故事——你的年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读过此书,作为单身女人你将获得意外的收获哦。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 读寓言悟管理

    读寓言悟管理

    为了让广大业内人士和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学习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精髓,《读寓言悟管理》采用了讲寓言故事学管理知识的形式,对大量的管理材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每一个故事都力求精炼概括,每一个著名企业的事典都做到视角独到。《读寓言悟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书籍,在于避免了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全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寓言为引导,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典事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管理理念。
  • 为夫如意

    为夫如意

    不过一不小心捡了个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打开了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想将匣子里的东西占为已有。有必要将她一个21世纪辛勤老作的农民孩子送到这食古不化的荒蛮时代么?话说送就送吧。但真有必要再送她一个便宜男人,外加一便宜孩子么?苍天啊,大地啊!快来将这脑袋缺跟筋的男人送走吧。我要回去呀!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我用一生为你守候

    过去对顾苏橙来说,像是一张遥远而混乱的网,那些心动那些心酸,那些逝去的友情和那些离开的人……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再碰上裴周明的一天。当年少已逐渐远去,回忆亦成为过往,已经背道而驰的她和他,可否有再续前缘的那天?
  •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在剑桥大学三一院校深造时,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和人生。此本《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散文集,分为上卷《论人生》和下卷《古人的智慧》,并以上卷名来命名。固然,丰富渊博的培根在科学界、自然界、哲学界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成就,我们不能割裂他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来阅读他的文,然而,大师的造诣,即在于融会贯通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凝结成优美华丽的文字,供后来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