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500000013

第13章 秦策二(2)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问,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注释]

①宜:应该。身:亲自。令:教导。②躬窃:对自己的谦称。③屏:通“摒”,遣退。④有间:不多一会儿。⑤跽(jì):长跪。

[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王亲自在朝廷上迎接他,对范雎说:“我早就该亲自接受您的教导了。正碰上了义渠国的战事很紧急,而且我还要天天忙于向太后请命。现在义渠国的战事已经处理好了,我才能够来亲自接受您的教导。我深知自己办事迟钝糊涂,现在请允许我用宾主的礼节来接见您。”范雎表示谦让。

这天,但凡看到范雎进见秦王的人,无不肃然起敬。秦王支开了左右的随从人员,宫廷里只剩下他们二人,秦王便跪在地上,直起腰腿,请教说:“先生用什么来教导我呢?”范雎只是说:“哦,哦。”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教他,范雎还是说:“哦,哦!”这样重复了三遍。

秦王长跪不起说:“先生终究不肯教导我吗?”

范雎便恭敬地回答说:“我并不敢如此。我曾听说,姜太公吕尚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仅仅是一个在渭河边垂钓的渔夫而已,那个时候,这两个人的交情很是疏浅。后来,吕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文王进言,就被尊为太师,和周文王坐在同一辆车里回去了,这是因为吕尚的话已经深为文王认可。所以周文王果然因为重用了吕尚而立下了功业,最后统一天下,自己也成了天下的帝王。假如当初周文王疏离了吕尚,吕尚也不会向他进言,这就是周天子没有天子的圣德了,周文王、周武王也成就不了盖世的帝王大业。现在我只是一个客居在秦国旅客罢了,和大王的交情也十分疏浅,但是我想陈述的又都是指正秦王您的朝廷政务的大事,而且我说的内容还可能涉及秦王的骨肉至亲。我原本打算用我的愚笨直言我的忠诚,但是又不清楚大王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秦王您问了我好几次我都不能回答。

[原文]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①之圣而死,三王②之仁而死,五伯③之贤而死,乌获④之力而死,贲、育⑤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水⑤,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⑥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⑦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hùn)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释]

①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项、帝喾、尧、舜。②三王:战国之前的三个朝代(夏、商、周)贤明的帝王。③五伯: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④乌获:秦武王时期非常有名的大力士。⑤贲、育:非常骁勇的两位勇士,即孟贲和夏育。⑤蓤水:即溧水,源出安徽芜湖,经江苏入太湖。⑥阖庐:吴国君主,春秋末年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复兴了吴国。⑦箕子、接舆:是指两位狂人。

[译文]

“我并不是害怕才不敢向您进言的,我很清楚,如果我今天在大王您面前进言,也许明日就是我的死期。但是我并不害怕死,只要大王您能采纳我的建议并按照我所说的执行,即使是死我也不会有丝毫的畏惧;即使是流放逃亡我也不会忧伤;即使不得已满身都长了癞疮,成了披头散发的疯子,我也不认为这是耻辱。即使五帝如此圣明,终究要死,即使三皇如此仁爱,终究要死;即使五霸如此贤能,终究要死;即使乌获如此力大无穷,终究要死;即使孟贲、夏育这样勇敢,终究会死亡。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是无法更改的顾虑。如果我的死能够稍稍对秦国有所增益,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伍子胥是躲在袋子里被人用车拉着才逃出昭关的,他晚上赶路,白天就躲起来,到了蓤水,就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了,于是就双膝跪地爬行,在吴市乞讨,但即使这样,他最终使吴国得以复国,辅佐吴王阖庐建立了霸主之业。如果能让我像伍子胥一样实现谋略,即使被囚禁起来,至死也不能再见到大王,我又有什么可忧心的呢?当初纣王的叔叔箕子,楚国的接舆,漆身布满癞子,披头散发佯装癫狂,却始终不能对殷、楚有所裨益。即使让我遭受与箕子、接舆的同样的命运,漆身布满癞子,只要这样做能够对您有所裨益,这就将是我最为荣耀的事情,我又有什么可感到羞耻的呢?我所担忧的事情,是恐怕在我死之后,天下之人看着我是因为向大王尽忠而死的,因此都闭口裹足不愿来秦国。大王您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对下又被奸诈臣子的谄媚之态所迷惑,居住在这深宫之中,不能独立行事,只要不脱离宫中侍奉之人的手,您一生都会稀里糊涂,不能分辨是非曲直。这样的状况,从大处来说将会使得国家社稷覆灭,从小处来说将会使您陷入自己孤立无援的危险境遇。这是我最为担心的。至于我自身的穷困、耻辱,死与逃亡,这些我都不会畏惧半分。如果我死了,而秦国整治好了,这比让我活着更有意义。”

秦昭王长跪在坐席上说:“先生说的这是什么话啊!秦国地处偏僻荒远,我又愚昧无能,所幸先生来到这里,这是上天安排让我烦扰先生,以此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我能够接受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宠爱先王而不抛弃他的遗孤啊。先生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今后事情无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所有的一切,希望先生能给以一个全面的指教,不要对我存有什么疑虑。”范雎对秦昭王拜了两拜,秦昭王也对他拜了两拜还礼。

[原文]

范雎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①,南带泾、渭,右陇、蜀②,左关、阪③;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④,霸王之业可致。今反闭而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国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王曰:“愿闻所失计。”

雎曰:“大王越韩、魏而攻强齐,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之则害于秦。臣意王之计欲少出师,而悉韩、魏之兵则不义矣。今见与国之不可亲⑤,越人之国而攻,可乎?疏于计矣!昔者,齐人伐楚,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⑥,岂齐不欲地哉?形⑦弗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露⑧,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⑨。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寸之,得尺亦王尺之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⑩,功成、名立、利附,则天下莫能害。今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虚也。”

[注释]

①甘泉:山名,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谷口:即寒门,为泾水出山之处,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②陇:指陇西郡。③关:指函谷关。阪:指崤山,山上有峻坡,故又称崤阪山。④韩卢:韩国俊犬名。蹇兔:跛兔。⑤亲:信。⑥肤寸:言少量。古时计长度,以四指为一肤,一指为一寸,则一肤为四寸。⑦形:势。⑧罢露:疲弱。罢,通“疲”。露,羸,瘦弱。⑨藉:同“借”。赍(jī):送,赠。⑩擅:专有。中国:中原。事:侍奉。

[译文]

范雎跪着说:“大王的国家,北面有甘泉、谷口,南面有泾水和渭水环绕,西面有陇西、蜀地,东面有函谷关、陇陂;战车有千辆,雄兵有百万。凭借秦国士兵的勇敢,车马的众多,用这样雄厚的实力来对付诸侯各国,好比驱使猛犬去追赶跛脚的兔子一样,成就霸王的功业是唾手可得。现在反而闭锁函谷关,不敢派兵去讨伐东方诸侯,这是秦国穰侯魏冉替秦国谋划不忠诚,而大王的策略也有不当的地方。”

秦昭王说:“我愿意听听错在那里。”

范雎说:“大王越过韩、魏的地域去攻打强大的齐国,这个计策不好。派的兵力少了,并不足以损伤齐国;派出的兵力多了,又对秦国自身造成伤害。我揣摩大王的意思是想自己少出兵,而让韩、魏派出全部兵力去攻打齐国,这是不恰当的。现在您明知与自己结盟的国家不值得信任,却执意越过他们的国家去攻打远方的齐国,这能行吗?这显然是计谋上的疏忽!从前,齐军派兵去攻打楚国,虽然打了胜仗,破了楚军,擒杀了楚将,也得了一千里的土地,但是到后来连寸土也没有得到,难道齐国不想得到这些土地吗?是疆域形势不允许。诸侯看到齐国军队疲乏,君臣上下又不和睦,就派兵攻打齐国,打得齐军落花流水,连闵王都出逃,这事被天下人耻笑。之所以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是因为齐国攻打楚国,反而使韩、魏两国得了好处的缘故。这就是所说的‘给贼送刀,给盗送粮’的道理吧。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办法,这样得一寸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寸土地,得一尺土地就是大王的一尺土地。现在舍近却去远攻,不是错误吗?更何况,之前中山国的土地,方圆有五百里,却被赵国独吞了,功成名就了,名声建立了,利益又到手了,天下没人能敢侵害赵国。现在韩、魏两国处于中原地区,两国的地理位置就好比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成就霸业,一定要先亲近中原各诸侯国,以便控制天下的枢纽,这样才能进一步去威震楚国和赵国。赵国强大了,楚国肯定会来归附;楚国强大了,赵国也定来前来归顺。楚、赵两国都来归附了,齐国必然恐慌。齐国一恐慌必定言辞卑下,加重财礼来事奉秦国。如果齐国来归附,那么韩、魏两国一定可以灭亡了。”

[原文]

王曰:“寡人欲亲魏,魏多变之国也,寡人不能亲。请问亲魏奈何?”范雎曰:“卑辞重币以事之;不可,削地而赂之;不可,举兵而伐之。”于是举兵而攻邢丘,邢丘拔,而魏请附。

曰:“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①。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②,人之病心腹。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王不如收韩。”王曰:“寡人欲收韩,韩不听,为之奈何?”

范雎曰:“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睾之路不通③;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④;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王曰:“善”。

[注释]

①相错如绣:犬牙交错。②蠹(dù):蛀虫。③成睾:亦作“成皋”。④斩:砍断。

[译文]

秦昭王说:“我想与魏国亲睦,但魏国却是个变幻无常的国家,我无法去亲睦它。请问这有什么好办法吗?”范雎说:“可以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物去奉承魏国;如果不行的话,就割地送给魏国;如果再不行,就派兵攻打魏国。”于是,秦国出兵攻打邢丘,邢丘攻下之后,魏国请求归顺秦国。

范雎说:“秦、韩两国的地形,就如同锦绣一样互相交织。秦国地界毗邻韩国,就如同树木里面有蛀虫,人有心病一样。天下一旦有变,给秦国造成危害的没有比韩国更大的了。大王不如制服韩国。”秦昭王说:“我想制服韩国,可韩国不答应,那该怎么办呢?”

范雎说:“那就出兵攻打荥阳,这就切断了成皋的交通;北面截断太行山的隘道,那么上党的军队就不能南下了;一举攻下荥阳,那么韩国就会被分割成孤立的三块。韩国眼见自己就要灭亡了,怎么会不听从呢?韩国顺从了,那么秦国的霸业就可以完成了。”秦昭王说:“说得很好。”

范雎曰

[原文]

范睢曰:“臣居山东,闻齐之内有田单,不闻其有王;闻秦之有太后、穰侯、泾阳、华阳,不闻其有王。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泾阳、华阳①击断无讳。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者,下乃所谓无王已。然则权焉得不倾,而令焉得从王出乎?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②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国弊御于诸侯;战败则怨结于百姓,而祸归社稷。

“《诗》曰:‘木实繁者披③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齿管齐之权,缩闵王之筋,县之庙梁,宿昔而死。李兑用赵,减食主父,百而饿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臣今见王独立于庙朝矣。且臣将恐后世之有秦国者非王之子孙也。”秦王惧,于是乃废太后,逐穰侯,出高陵,走泾阳于关外。昭王谓范雎曰:“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

[注释]

①泾阳、华阳:泾阳君、华阳君,分别为秦昭王的弟弟和舅舅。②符:古代君主下达命令的凭证兵符。③披:压弯,折断。

[译文]

范雎说:“我在山东时,只知道齐国有相国田单,从没听说过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泾阳君、华阳君,却从未听说过有秦王。能专擅国政、独断利害、操生杀予夺大权的,方称得上国君。但是现在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派使者并不报,泾阳、华阳杀人行事无所顾忌。秦国有这四个高官显贵把持朝政,要想不出危险,是不可能的。文武群臣都服从于这四人,心里哪里还有大王?如此下去,大权哪能不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我听说善于治国的君主,对内加强权威,对外亲自执掌外交权策。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纵大王的权力,任意决断与诸侯结盟或断交,擅自对外用兵,讨伐敌国,朝野上下,莫敢不从。于是,一旦得胜,功劳全归穰侯他们所有,以致国家疲惫,受制于诸侯;一旦失败,这就让百姓怨声载道,责任由国家承担。

“《诗经》中记载说:‘果子多了会折断枝条,树枝折断了会伤及根本;扩张封君城邑会危及国家安全,过分宠信大臣会削弱君主权威。’淖齿操控了齐国的政权,最终结果是将齐闵王捆吊于庙堂大梁之上,使闵王一夜之间就惨遭横死。李兑掌管了赵国,把赵武灵王囚禁了,只用一百天工夫,便将他活活饿死了。现在的秦国,太后、穰侯能够呼风唤雨,高陵、泾阳也在推波助澜,再无臣民知道有高高在上的大王。这些人也都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我今日有幸还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真担心将来秦国的掌权者,不再是大王的子孙!”听了这番话,秦昭王不寒而栗,于是废黜了太后、驱逐了穰侯,将高陵、泾阳赶出函谷关。他对范雎说:“当年齐桓公取得管仲的相助,把他称为‘仲父’,我今日得到先生的相助,先生也是我的‘仲父’啊!”

应侯谓昭王

[原文]

同类推荐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

    如何在风云变幻的政坛存身?爱情、亲情、仕途,古人如何抉择?少年皇帝,是勇夺皇权还是沦为傀儡?《三千年来谁著史:明清时期的进退定律》带你回到帝国最后的时刻,看古人的官场进退,权利得失!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热门推荐
  • 天月变

    天月变

    重拟天纲!,背负血海深仇,身怀无上绝学,驰骋修真界,纵横天地间!仇人的头颅将滚落在脚下,仙魔的魂魄将弥漫九天!天道从不会庇护弱者,因此,当奇遇在他身上发生的那一刻,他就决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将来定要弑神杀佛
  • 无斗不成宫

    无斗不成宫

    后宫之中,没有聪明睿智之说,只有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之举。后宫之中,没有正常生活方式,你所面对的,不止是阴狠毒辣的生,还有惨不忍睹的死,再或者莫名其妙的生不如死。后宫之中,等待你的只有永无休止的争斗,若想摆脱,除非你死,方能停止。卫子娴,出生于距锦城三十公里开外的芍药谷,父亲为当地巡抚,从小习读诗书,文墨琴棋皆通。十五岁奉旨进宫,开始一段凄默冷宫之旅:受辱、被罚、进冷宫,屠后、嗜妃、虐公主,且看天之娇女如何玩转后宫!
  •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办事的尺度

    本书的主题就是为人处世的分寸,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真与假的分寸、虚与实的分寸、隐与显的分寸、屈与伸的分寸、深与浅的分寸、进与退的分寸、软与硬的分寸、忍与争的分寸等。这些“分寸”都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人生大问题。如果你不以精明的头脑去解决它们,找到隐藏于其中的秘密,随时都会误入人生的败局。
  •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亡命暴徒(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阵营中的臭名昭著的战犯。包括:德国的戈林;日本的冈村宁茨 ,坂垣征四郎等。讲述了他们罪行累累的一生。
  • 军备竞赛(走进科学)

    军备竞赛(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第一代导弹、第二代导弹、第三代导弹和第四代导弹、轨道式导弹、潜地导弹等。
  • 水往高处流

    水往高处流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兽王贤妻

    兽王贤妻

    PS:女人是用来作恶的,男人是用来凌虐的。没有强悍,只有更强悍!没有嚣张,只有更嚣张!!没有变态,只有更变态!!!就算你是再凶猛的野兽,落我手里,我也让你变成柔驯的小猫咪!白妩——她是淮安王府郡主,整个大晋最有才的才女,九岁誉满整个晋华大陆,天下人皆知妩月郡主一个柔弱如水的病弱郡主。她是朝廷最头痛的南北绿林十八路三十二舵七十六堂的大当家。天下人皆知的素衣翩翩,风华绝代黑道头子“白弦月”。父王说:你是郡主。皇上已经下旨将你赐婚给得胜回朝的贤王齐风,以后你就是贤王妃了,虽然你外公是土匪,你舅舅是江洋大盗,你娘是罗刹女。可是你作为郡主,就不能丢了我淮安王的脸,以后要当个贤妻。白妩很好,虽然有够懒,有够狂,有够狠,有够邪恶。在贤王府里一直很低调,也没做过什么太牛XX的事儿。除了…带姨娘小妾们造造反,拉个帮,结个派,绑个票,恐个吓。带领手下的三十二舵七十六堂的众兄弟跟江湖最大的门派无双宫打个群架而已…*新婚之夜:眼前是娇弱如水的新婚妻子,齐风慢慢地挑开新娘头上的红绡,如狼般的眸子猛然一收缩。有谁知道大晋第一才女,居然是个丑八怪?她右脸上的那块黑斑,从眼睛开始一直到下腭!“夫君…臣妾…”新娘娇柔地唤道,“咳…咳…”话未说完,一口血直喷在他大红的喜服之上。天啊!不仅是个丑女,还是个病秧子。齐风大呼上当!果然舆论不可全信!**齐风——你休想跑!我早就将你栓住了。除了我,谁也不能拥有你,今生今世,那条牵着你的线,永远只掌握在我的手里!白雪月——下辈子,我再也不要当你的哥哥了。我要做一个宠你爱你一辈子的人。下辈子,我发誓,我再也不会这么短命。再也不会让你来照顾,换我来好好照顾你。乔无双——女人,就得有个女人的样子!你看你,生得又懒,又凶,又满口粗言。不仅劫了我老婆,还欠了我这么多的钱?你打算怎么还?*推荐:艾白菜:玲珑天心:爱妻别来无恙夜初:丑妃无敌轩辕翔:二嫁豪门长媳独孤卫:原配(王子迎娶的,不一定是公主:也可能是,公主的…恶毒继妹!)甜味白开水:傻妾张小鹿:女强至尊弃妃苏蜜:《陛下的圈宠》凌风追月《风起苍穹》粉强大的男作者写的玄幻言情文。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娘子逃婚上了瘾

    娘子逃婚上了瘾

    从村姑到皇后的华丽大变身。穿越成为三岁农家女赵安然,虽家境贫困,幸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兄长。且看她如何带着全家发财致富奔小康。不想将来嫁个放牛娃,村姑要奋斗。鼓励爹爹参加科考,爹爹考了秀才考举人,安然无意中也引来桃花两三朵。本以为这就是穿越后的幸福生活了,不想爹爹竟然不声不响就把她许给别人了!婚姻没有自主权什么的最悲催了,无力反抗的她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才能退婚。谁都说爹爹中进士那是轻而易举,却不料爹爹会在赶考途中遇上强盗被人杀死……天塌了,地陷了,伯父伯母将家里的财产瓜分了。祖父祖母伤心死了,娘亲差点哭瞎眼睛,可怜的安然转眼间家破人亡。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安然迅速坚强起来,一边照顾娘亲,一边刺绣卖钱供哥哥读书。什么?已经是知府公子的未婚夫想退婚?那就退吧!她巴不得呢!谁稀罕那从未见过面还嫌贫爱富的纨绔?什么?已经成婚的表哥想要休妻娶她?这怎么行?她可不做第三者!终于,苦尽甘来。争气的哥哥考中举人,被举荐进入国子监,以前被侵占的财产又还回来了,未婚夫退婚的声音也烟消云散。安然扼腕,难道她还得嫁给那个嫌贫爱富的纨绔?不甘心啊不甘心!不行,她得想个办法,有通房小妾的丈夫坚决不能要……终于,退婚成功,让那自以为是的纨绔未婚夫后悔去吧!带着娘亲嫂子去京城找哥哥,不想也能遇到强盗,她不过怒斥强盗几句,居然也能惹来桃花……八大世家的公子,居然有两人来求娶,互不相让就差大打出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