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00000053

第53章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艺术实践调查报告(3)

川音通俗音乐学院现代音乐文学系于2007年培养了第一届毕业生共35人。全部向答辩委员会提交了毕业论文,并全部通过了答辩。从论文的选题来看基本与我们指定的培养方向大致吻合(见附录一)。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选题与培养方向吻合的有24篇论文,占绝大多数。选择传统音乐学史学与民族音乐学的选题有八篇,选择音乐教育类的有两篇,选择音乐制作的有一篇。毕业生的选题反映了几个问题。第一,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音乐类招生的时候普遍对文化课要求不高,所以我们学生的文化功底也相应较差。我们的四个培养方向当中,歌词写作、戏剧剧本改编、音乐策划与文案写作,都要求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因此学生大多选择了关注当前音乐生活的音乐评论方向。第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两名指导教师都是音乐学系出身,并没有由聘任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所以从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说也限制了学生的选题。第三,从学生实际完成论文的情况来看,并非都是以应用学科来选题的,比如选择史论与民族音乐理论的同学,据笔者了解都是有考研意向的。因此从构建知识体系的长远性来讲,我们的学生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而我们的指导教师也同意了其选题并做了认真指导。第四,选择音乐教育类的学生是在实习期间已经找到了教育机构的工作单位,因此选择了这一方向。

从以上四点分析来看,第一,音乐评论专业的培养比较适合我们的学生情况。第二,改变现行指定指导教师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导师的双选制是比较合理的。第三,既然面临艺术类高校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我们又有学生有考研欲望,而且个别学校又增设了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的硕士点,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考研平台,也可视为流行理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现有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应用学科,现在看来并非实用了。另外,从论文的质量上来说基本达到了要求,但是有个别出现了不按照学术规范办事, 例如引文不注、选题过大,乃至学术腐败等等问题。在实际的解决中我们除了安排指导教师外,还设立了由系里其他五名教师组成的评审小组,在学生完成初稿后审查,这样部分地解决了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与学生选题陌生之间的矛盾。从最后的答辩情况来看还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依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遗留问题应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二、优化、整合、改革现有课程设置

诱发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生源素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建立教师知识结构更合理的教学梯队、如何把教师科研与教学统一起来等等。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应该是针对目前这些既成事实的,且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的问题和现象,更快地、积极地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确保和提高我院现有本科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现有的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基础课如下:乐理、和声、曲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流行音乐概论、民族音乐、概论音乐赏析、艺术概论、古诗与现代汉语概论,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除视唱练耳、钢琴为两学年(每周两学时)外,其他课程均为一学年(每周两学时)。设专业课如下:音乐评论、歌词写作、音乐策划与文案写作、剧本改编与写作,开设时间为一学年(每周四学时),毕业论文写作(一对一)一学年(每周一学时)。

由于音乐学理论越来越注重跨学科交叉方式的研究,同时也从侧面推动了流行音乐理论应用学科的建设,比如曾遂今、宋祥瑞、孙凡、汪森等人对音乐传播学的研究,曾随金、曾力田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蔡际洲、李兴悟老师对音乐编辑学的研究,金兆钧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史的研究,梁茂春、居其宏对音乐批评学的研究,加上系内各位老师的专题研究等等,都已经具备了将更多应用学科引入教学的时机。

(二)优化、增设、整合现有课程

由于现有的课程设置已经达到教育部本科学生四年课程的总学时数,而现有的几个应用学科,还包括钢琴、视唱课程又占用太多学时,因此主要针对现有课程设置的开设层次以及怎样对专业课的优化产生了如下构想:

第一,优化专业及基础课程。优化设置是根据现代音乐文学系与音乐学系培养目标的不同,从培养目标的不同对象入手对课程实施改革。具体做法是将原来四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各自优化为一年。将原来开设时间为两年的视唱练耳课与钢琴课各自优化为一年。第二,增加具备有条件开课的应用学科及老师的专题研究,如应用学科的音乐编辑学、大众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专题研究的中国摇滚音乐史、流行音乐的题材与风格等。第三,分步骤整合乐理、和声与作品分析课程。根据于润洋先生在《美国专业音乐教育考察报告》一文的显示,朱利亚音乐学院开设了音乐文献与材料课程将作曲技术理论的四大件整合为一门不分裂的开课时间总长度为四年的课程。我们可效仿朱利亚音乐学院根据流行音乐的风格与技法整合上述三门课程。但是要分步实现,首先由同一位老师带这三门课,其次要求其上课增加流行音乐的谱例分析,最后实现三门课程的整合。第四,鼓励学生多报选修课,由于四川音乐学院具有庞大的教学体系和充足的跨学科资源。因此于2006年建立了全院的公共选修课机制,我们的学生还是尝到了“甜头”。比如就有学生向答辩委员会提交了《论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的论文,应该说是学院公选课提供的条件,笔者坚信必修课学基础知识,选修课学文化。第五,上述论文选题分析已经看到了关注当前音乐生活的音乐评论方向选题在现代音乐文学专业可行性较大。笔者试按照把音乐评论课作为系内主导学科,按分阶段实施课,构想如下:

第一阶段:

第一学年开设音乐赏析、写作基础、钢琴、视唱练耳、乐理、现代汉语与古诗词欣赏。

第二阶段:

第二学年开设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和声、流行音乐概论、音乐批评学概论、歌词写作、戏剧剧本改编。

第三学年开设音乐学术规范导论、音乐传播学概论、音乐社会学概论、

作品分析、音乐评论、流行音乐专题研究(包括中国流行音乐史等)。

第三阶段:

第四学年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艺术实践或实习。

这样就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形成了:写作基础——音乐批评学概论——学术规范导论——毕业论文写作为主干课程,兼容传统音乐学课程与应用课程并且突出应用课程的分层课程设置。在第一阶段打下音乐知识与音乐素质基础,第二阶段在建立音乐学学科背景下突出应用学科,第三阶段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毕业论文。

结语

按照历史规律和学术界的共识,流行音乐学科的建立,不可回避地要面对三个问题,第一是“关于学科的定义”;第二是“学科研究的对象”;第三是“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寄希望于流行音乐学科当中的音乐理论专业人才培养,寄希望于从教学实践中摆脱依附式教学并且为流行音乐学科的研究找到一些本学科基本的、独立的研究方法是一条较为可行的捷径。川音通俗音乐学院现代音乐文学系自建系以来始终在探索、思考、改革。像这样的专业应该怎么办学,并且始终在追问注入流行音乐的理论研究是否能找到自身独立的研究方法。流行音乐学科下属的音乐理论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怎样才能区别于音乐学系的人才培养,还是应该将这一学科纳入音乐学的门类之下。仅仅是按照市场的动向改变现有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我们面对现状都在迷茫着、探索着,但是笔者坚信只有自身求发展,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保证办学质量,从而适应市场生存与需求。基于这次大会的主旨是流行音乐教育,而本文是对现代音乐文学系教学的一次自我曝光,由于“身在此山中”,我们的改革、构想是有局限性的,也许并不是合理的。诚如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学科的真正进步。”在本文中笔者只能客观地交代现代音乐文学系的现状、问题、解决办法与构想。希望通过本篇论文得到各位专家同人的共同商讨,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现斗胆拿出带有工作报告式的拙文,由于笔者教龄短,学术水平更是有限,写作方式也不能让人如意,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同类推荐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明武夫

    大明武夫

    赵进平凡一生,没想到在明末有了新的开始他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凭手中矛,平万里河山,这就是大明武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成大事必备的非常手段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外在因素无非是机遇时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自身的修养、学识、能力、阅历、性格等。在内在因素中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又取决于内在困素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内在因素的其他方面决定了这种方法,而这种与外界沟通交往的方法又是一个人内在因素的体现。其实,这种方法就是;做人办事的手段、方法对了,自然办事效率就高了,事也办得顺利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里不乏这样的例子:它们蕴含了人们的智慧和机敏,又于机敏中见诙谐,蕴意丰富,用词巧妙,语言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讲的就是产生这些妙对的著名的背景故事,有:乾隆留步金山寺、妙对六榕寺、小文玉巧联解姓等,除了介绍这些经典故事,书中还汇集了许多诗句中的妙联佳对,让读者饱览无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蛤蟆镜

    蛤蟆镜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吞噬大帝

    吞噬大帝

    从此便是吞噬天下的大帝之路!,一个卑微的生灵,打破命运的枷锁,用自己的双手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