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44

第44章 道应训(1)

[题解]

此书开篇《原道》已对大道作了全面深入的讲述,本篇使用“讲故事”的形式继续讲述大道之特征。之所以叫作“道应”,篇题原注讲:“道之所行,物动而应,考之祸福,以知验符也,故曰‘道应’。”清末曾国藩讲:“此篇杂征事实,而证之以老子《道德》之言,意以已验之事,皆与昔之言道者相应也,故题曰‘道应’。”每个故事之末,作者都要转述《老子》片言只语,用来指明王旨,所引《老子》文句多达五十多条,涉及三十多章内容。本篇所探讨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多来自《庄子》和《吕氏春秋》,其他来自《晏子春秋》、《韩非子》和《荀子》等,大多故事都经过作者的重新加工和取舍。故事末尾缀用《老子》等古书语录,更能见出《淮南子》作者的诠释意趣。

[原文]

太清问于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弗知也。”又问于无为曰:“子知道乎?”无为曰:“吾知道。”“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有数。”曰:“其数奈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①,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太清又问于无始曰:“乡者,吾问道于无穷,无穷曰:‘吾弗知之。’又问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有数。’曰:‘其数奈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吾所以知道之数也。’若是,则无为知与无穷之弗知,孰是孰非?”无始曰:“弗知之深而知之浅,弗知内而知之外,弗知精而知之粗。”太清仰而叹曰:“然则不知乃知邪?知乃不知邪?孰知知之为弗知,弗知之为知邪?”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②者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故《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白公之谓也。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③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故《老子》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此之谓也。

[注释]

①窈:昏暗的样子。②没:指潜水。③劝:鼓励。

[译文]

太清问无穷说:“您知道道吗?”无穷答复说:“我不了解。”又问无为:“您了解道吗?”无为答复:“我知道道。”“您知道道有什么能够说出的特点吗?”无为说:“我晓得道是有必定的特点的。”“道的特点是什么呢?”无为说:“我晓得道可以变弱,可以变强;可以变柔,可以变刚;可以为阴,可以为阳;可以为暗,可以为明;可以包容整个天地,可以应付无穷的变化。这便是我所了解的道的特性。”太清又问无始说:“先前我向无穷问道,无穷说:‘我不晓得。’又问无为,无为说:‘我明了道。’我说:‘你晓得道的特性吗?’无为说:‘我晓得道有它的特性。’我问:‘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无为说:‘我晓得道可以变弱,可以变强;可以变柔,可以变刚;可以为阴,可以为阳;可以为暗,可以为明;可以包容整个天地,可以应付无穷的变化。这便是我所晓得的道的特性。’如此讲来,那么无为的明了道和无穷的不明了道,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呢?”无始答复说:“不明了正是明了得深刻,而明了正是明了得肤浅;说不明了的是处于道之内,说明了的是处于道之外;说不明了的是知道了道的精华,说明了的是知道了道的皮毛。”太清听完后仰天而叹说:“这么说来,说不晓得的才是晓得的吗?说晓得的反而是不晓得的吗?谁又晓得说晓得的是不知道,说不晓得的却是晓得的呢?”无始答复说:“道是听不见声音的,能听见声音的就不是真道;道是看不到形状的,能看见形状的就不是真道;道是不能够言传的,可以言传的就不是道。谁晓得造成形体的道是没有形状的呢?”故而老子说:“要是天下的人都晓得善良的东西是善良的,那么便显露出恶来了。”故而“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白公胜对孔子讲:“心里话我们能够谈谈吗?”孔子没回答。白公又说:“要是把石头扔到水里,如何?”孔子答复说:“可以被吴国、越国的游泳高手取上来。”白公讲:“要是把水倒进水里如何?”孔子讲:“淄、渑二河的流水,它们味道易牙品尝就能晓得不同。”白公讲:“那么如此说人不可以谈谈心里话了吗?”孔子说:“如何不能够!恐怕只有明白说话的旨趣的人才能够吧!”明白说话旨趣的人,不用说话心里也能够晓得。在河边争鱼的人难免不沾湿衣裳,追逐野兽的人也都要拼命奔跑,并不是欢喜如此做。故而最高妙的话便是不说,顺应事理是最有效的行动。见识短浅的人所要争夺的,只不过是蝇头小利!白公胜不明了孔子话的真实含意,所以举兵反叛,最后死于浴室。故而《老子》中说:“我的言论是有宗旨的,我谈的是有纲领的事理,由于人们无知,故而不如何明了我。”白公便是这类的人。

惠施为梁惠王定制国法,写成后交给年长的儒生征求意见,大家看后都觉得很好。于是惠子把文稿呈交梁惠王,梁惠王看后十分高兴,就让翟煎过目。翟煎看了后说:“很好。”梁惠王说:“既然大家都说好,能够颁行了吧?”翟煎讲:“不行。”梁惠王说:“都说好却不能颁行,这又为何呢?”翟煎说:“抬木头的人,前头的大喊‘呀嗨’,后头的人也随着应和。这是抬重物时相互鼓劲时的号子声,难道没有郑国、卫国激越凄楚的美妙音乐了吗?不是的。不过抬重物时不唱郑、卫的雅乐,是由于它们不如号子声适用。管理国家在于礼法的实际内容,而不在文辞雕凿。”故而《老子》讲:“法令越是详细,盗贼越多。”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原文]

田骈以道术说齐王,王应之曰:“寡人所有齐国也,道术难以除患,愿闻国之政。”田骈对曰:“臣之言,无政而可以为政,譬之若林木,无材而可以为材。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可陶冶①而变化也。齐国之政,何足问哉?”此老聃之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者也。若王之所问者,齐也;田骈所称者,材也。材不及林,林不及雨,雨不及阴阳,阴阳不及和,和不及道。”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毋令人害我。”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擒②白公。夫国非其有也而欲有之,可谓至贪也。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至愚矣。譬白公之啬也,何以异于枭之爱其子也?故《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赵简子以襄子为后,董阏于曰:“无恤贱,今以为后,何也?”简子曰:“是为人也,能为社稷忍羞。”异日,知伯与襄子饮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请杀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为社稷忍羞,岂曰能刺人哉?”处十月,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破其首以为饮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为天下谿。”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曰:“正女形,壹女视,天和将至。摄女知,正女度③,神将来舍。德将来附若美,而道将为女居。纯乎若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未卒,啮缺继以雠夷。被衣行歌而去,曰:“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直实不知以故自持。墨墨恢恢,无心可与谋,彼何人哉?”故《老子》曰:“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

[注释]

①陶冶:化育铸成的意思。②擒:打败。③摄:收敛。度:意度,即思虑。

[译文]

田骈用“黄老道德之术”劝说齐宣王。宣王答复说:“我所据有的是齐国,用道术很难消除国内的患祸,想要听听你对治国安邦的意见。”田骈讲:“我所说的不是政事,而能够帮助治政,如同林木没有成材,而日后能够成材一般。希望君王能从我说的道理中,自己能获得有助于治理齐国的启发。就算我的言论现在不能除去某些祸患,不过能够上穷天体之奥,下究天人之秘,能够陶冶化育万物,应付万端变化,区区齐国之政,又有什么用得着挂齿的呢?”这便是老聃所讲的“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像。”如君王所问的,是一个齐国;田骈所讲的是材料。材料比不上林木,树林比不上雨水,雨水比不上阴阳,阴阳比不上天和,天和比不上大道。

白公胜获得楚国政权之后,不肯把府库的粮食、兵器发放给民众。夺权的第七天,石乞进见白公胜讲:“我们得的是不义之财,又不肯布施给百姓,祸患一定来临。既然不肯给百姓,不如烧掉,别叫人家使用这些东西来害我们。”白公胜不听。第九天,叶公子高率兵从方城出发攻进郢都,马上分发大府的财物给百姓,拿出高库的兵器发放人民,依靠百姓攻打白公胜,第十九天便打败了白公胜。国政本不该白公胜所有而他想占有,能够说贪婪到极处了。不能为他人着想,又没能耐保住自己,能够说愚蠢到极处了。白公胜的吝啬,和枭鸟爱护孩子最后被长大的孩子吃掉又有什么不同呢?故而《老子》说:“抱着攲器想灌满,比不上只装一半;锤得太尖细了,很快就会折断。”

赵简子立贱婢生的襄子为太子,家臣董阏于讲:“无恤出身卑贱,如今立他为继承人,这是为何?”简子答复:“他的为人,能为社稷忍耐耻辱。”事隔不久,知伯与赵襄子一块饮酒,知伯强命襄子喝酒,襄子不从,知伯马上打了襄子一个耳光。无恤的随从要杀害知伯。襄子讲:“主君立我时说:‘能为国家忍受耻辱’。难道说我只可以杀人吗?”过了十个月,知伯率韩、魏在晋阳包围了赵襄子。襄子分开队伍攻击知伯,大胜知伯,把他的头颅割下来做溺器。故而《老子》中讲:“晓得他自己是刚健的,却持守柔弱的位置,他做了天下的大溪谷。”

啮缺向被衣问道,被衣讲:“端正你的形体,专心你的视觉,自然的和气便会到来。收敛你的智慧,端正你的思虑,神明会来留居。德将依靠你的美好,道将停留在你这里。你真纯,如新生的牛犊,不追求世故。”说着话,啮缺的眼光还那般直勾勾空荡荡的。被衣唱着歌走了,讲:“形体像枯木朽骨,心中像熄灭的灰烬,朴实真诚,不晓得玩弄智巧。浑然无知,没有机心参与谋议,那是如何一个人呢?”故而《老子》讲:“内心明白,四通八达,能是无所了解的吗?”

[原文]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①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惠孟见宋康王,蹀足謦欬②疾言曰:“寡人所说者勇有功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孟对曰:“臣有道于此,人虽勇,刺之不入;虽巧有力,击之不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孟曰:“夫刺之而不入,击之而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夫不敢刺,不敢击,非无其意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意也。夫无其意,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心。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所欲得也。”惠孟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者。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孟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胜寡人也。”故《老子》曰:“勇于不敢则活。”由此观之,大勇反为不勇耳。

昔尧之佐九人,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尧舜武王,于九七五者,不能一事焉。然而垂拱③受成功者,善乘人之资也。故人与骥逐走,则不胜骥。托于车上,则骥不能胜人。北方有兽,其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顿,走则颠,常为蛩蛩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蛩蛩必负而走。此以其能托其所不能。故《老子》曰:“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

[注释]

①劲:力量。②蹀足:顿足。③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力气。

[译文]

赵襄子进攻翟国,获得胜利,夺得尤人、终人两个城邑。使者来报捷,襄子正打算吃饭,听后面露忧色。身边的人讲:“一早晨就攻下两座城,这是人们快乐的事情,您却显得担忧,为何呢?”襄子讲:“长江黄河发大水,不超过三天便退下去。狂风暴雨、烈日当顶,全是一会儿便过去。赵氏的德行没有多少积累,如今一个早上获得两城,灭亡或许会临近我们了。”孔子听见后说:“赵氏可能要兴盛起来了。”经常深思担忧,这是事业昌盛的缘由;居功自傲,这是事业失败的开端。获取一城一地的胜利,并非难事;保住它便是困难的事儿了。贤明的君主用深思多虑去保持胜利,因此他们的福泽能够影响到后代。齐、楚、吴、越,都曾经有称霸中原的胜利,不过此后都失败了,主要是不能通达保持胜利的道理。只有那些掌握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君主能保持胜利。孔子的力气,一只手能够把关城门的横木举起来,不过不愿以多力向人玄耀;墨子擅长进攻、防守,公输般很佩服,不过墨子从来不肯显露自己的军事才能。擅长保持胜利的人,把强大的看成是弱小的。故而《老子》中讲:“道不可见,而用它(道)又用不完。”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热门推荐
  • 混沌灵修

    混沌灵修

    诞龙镇上的一个普通的少年,被误断为不能修炼星力,却是身怀天赋异禀。在一次的奇遇当中,得知自身的天赋,并得到了一本神秘的神书。不仅使他可以修炼星力,更是拥有了踏上这强者巅峰,立足宇宙之巅之本。且看一个无权无势的少年如何凭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如何在这强者林立的大陆上翱翔九天,俯瞰世界。
  • 景笙

    景笙

    一生一世一双人,谈何容易。景笙活了一辈子,两辈子,说来要的只是一份简单的感情。然而,有些事远不是相爱足以的……买一两间宅院,手持书卷卧躺于椅,书香花香,春风拂面,爱人在侧,其实,她的要求一点也不高,不是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霸汉第二卷

    霸汉第二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他挑战大象、欺负小兔子、拳打乌龟、PK穿山甲等,顽皮的皮皮猴上山拜猩猩迪克学了拳术,当然吃了不少亏,自恃会几招拳脚功夫,后来成了斗眼镜蛇的英雄。书中介绍了一些医学小常识和简单的治疗方法。总是欺负人
  • 别跟本王抢老婆:一品皇妃

    别跟本王抢老婆:一品皇妃

    她是楚府嫡氏长女,却不得父宠!一场交易,庶母将她嫁之,一场阴谋,让她死于杖下。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继母与男友的背叛,让她死于非命!当她头脑精明,心思缜密的她重生在她的身上,她该如何在这吃人不吐骨头,处处都是尔虞我诈的深宅大院保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又该如何拿回她的一切?他是皇帝第八子,亲封的瑞王爷,王妃的“大肚”,未经他同意,为他纳回一门侧妃!却不想,堂未拜,子先落!杖责一百,休书一纸,从此再无关系!他是高贵而又低贱的宁王爷,皇帝圣恩,赐他大婚,却不想,大婚之人竟是其弟的休妇!一怒之下,拜堂不见人!他是高高在上的当朝太子,他一手成全了那万人唾骂的女子与宁王之间的好事!却在亲眼见证她过人的机智,惊人的手段手后,后悔不已,发誓一定要将她纳为自己麾下。************************************************女主渐强,宅斗,宫斗,心计,复仇!**********************************************(一)“为什么你还没死!”男子一脸怒意的瞪着那一脸巧笑的女子,大有一种将她碎尸万断的意思。“死?”女子毫无愄惧的回视着他,“王爷,难道你没听说过祸害遗千年吗?”脸上带着平静的淡笑“放心吧,像我这种祸害,你死了,我都还没死!”“你还有脸说?”“脸?我当然有!看,这不是好端端的长着吗?难道王妃你没脸吗?不过也对,像你这种只学会了礼仪廉的人来说,是分不清什么是脸的!”“你……”敢说她无耻!“嗯!不错,悟性挺高!孺子可教!”(二)“这是什么?”妇女手指着桌上那四个碗,怒喝!“你为什么在这?”她笑的满面春风,秀眉一挑,眼角一眯“二姨娘,这可是两菜两汤!比你上一顿的伙食可好多了!你上顿才一菜一汤!”“我要见老爷!”“我爹和我娘忙着为我造弟弟,好像没时间理你,毕竟你这肚子确实不争气!”很不友善的拍了拍妇女的肚子“哦,这菜可有来头了,菜名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您老慢用着!”*****************************************************新文《嫡妻》:~~~~~~~~~~~~~~~~~~~~~~~~~~~~~~~~烟花完结文:《爱上丑相公》:永久免费《奉旨成婚》:《奉旨离婚》:
  • 狐狸王爷戏甜妃

    狐狸王爷戏甜妃

    东临大陆,三国争锋。她一朝穿越成了逍遥侯府万人宠爱的小郡主,机缘巧合,拜了隐族族长为师,无意中开启了传说中的宝藏,从此江湖传闻,得此女者得天下!天子的算计、皇子的争夺、更有腹黑公主的阴谋诡计,从此鸡飞狗跳,身陷险境。半路出逃竟然撞见妖孽王爷,误把狐狸当白兔,一路死缠烂打硬是逼上妃位。殊不知,狐狸不好惹,更引来一众花痴女的怨怼。且看俏皮郡主怎么翻转局势成为拽翻天下的霸道王妃!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