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04

第4章 原道训(4)

因此内心没有什么能够守候的,就只能通过外部的影响来自我装饰了。外部的装饰,不会浸润到肌肤,更不会进入骨髓,不会在内心中有所停滞,不会在心中发生任何作用。因此从外面进入的东西,如果不能在心中发生作用,就不会留下痕迹;从心中出去的东西,如果外面没有响应,也就不会得到实现。因此听到精妙的言论和良好的计谋,尽管是愚蠢的人也会感到高兴;论及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行为,尽管再没有德行的人也会知道羡慕。但是喜欢的人多,依照主张去行动的人少;羡慕的人多,真正去干的人少。为何这样呢?是不能够回复本性的原因。如果内心不去启发心窍,而勉强地去求得知识,并不能听进去,更不会牢记心上。这同聋子唱歌有什么分别呢?只是仿效别人唱歌而已,更不会从中获得快乐,声音从嘴里发出,一会儿就消散了。心是五脏的主导,它制约、指挥着四肢,使血气疏通,在人间这块是非之地发挥着作用,进出于百事门户之中。因此,如果心里没有获得道,却有治理天下万物的豪情壮志,这就像没有听觉的人想调和钟鼓之音,不能看见东西的人想喜欢斑斓的颜色一样,必定是不能办到的。

[原文]

故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许由小天下而不以己易尧者,志遗于天下也。所以然者何也?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则万物备矣。彻于心术之论,则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而无所怒,无所乐而无所苦,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夫有天下者,岂必摄权持势,操生杀之柄而以行其号令邪?吾所谓有天下者,非谓此也,自得而已。自得则天下亦得我矣。吾与天下相得,则常相有已,又焉有不得容其间者乎?所谓自得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

故虽游于江浔海裔,驰要褭,建翠盖,目观《掉羽》、《武象》之乐,耳听滔朗奇丽《激》、《抮》之音,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射沼滨之高鸟,逐苑囿之走兽,此齐民之所以淫泆流湎。圣人处之,不足以营其精神,乱其气志,使心怵然失其情性。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隐于榛薄之中,环堵之室,茨之以生茅,蓬户瓮牖,揉桑为枢,上漏下湿,润浸北房,雪霜滖灖①,浸潭苽蒋,逍遥于广泽之中,而仿洋于山峡之旁,此齐民之所为形植黎累,忧悲而不得志也。圣人处之,不为愁悴怨怼,而不失其所以自乐也。是何也?则内有以通于天机,而不以贵贱贫富劳逸失其志德者也。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是故夫得道已定,而不待万物之推移也,非以一时之变化而定吾所以自得也。吾所谓得者,性命之情处其所安也。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规矩不能方圆,钩绳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不可为修,居卑不可为短。是故得道者,穷而不慑,达而不荣;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是故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贪势名。是故不以康为乐,不以慊②为悲,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气志,各居其宜,以随天地之所为。

[注释]

①滖灖(suímǐ)降霜、飞雪的样子。②慊:不足、简约。

[译文]

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可索取它。谁要索取它谁就要失败,谁想拥有它谁就要丧失它。从前许由看轻天下,不愿以自己来取代尧,这是由于他心里已经忘却了天下。许由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就是要依据天下就是天的自然规则来对待天下。天下的枢要不在别的地方,而是在我这里,不在别人身上而在我自己身上。只要身心获得满足,那么天地万物就算完备了。只要能够彻底掌握心术活动之理,那么喜好、爱憎自然就会置之心外了。因此没有什么值得欢喜的,也没有什么值得烦心的,万物全部都是一样的了。没有什么不是,也没有什么是。万物生长发育,是上天的光明所造成。即使有生命活动,却都变为没有欲望似的。天下归属我所有,我亦归属天下所有,天下和我难道还有什么区分吗?所谓拥有天下,难道一定要掌控权势,操持生杀大权,随意发布命令吗?我所说的有天下,并不是如此,而是自己满意罢了。自己心中满足了,天下也就对我满足。我和天下彼此得到满足,那样就天下有我,我也有天下了。我怎么不能在当中从容活动呢?因此自己得到满足,就是保全自身的完备。能够保全自身的完整,就能够和道合为一体了。

因此虽然到江边海岸游玩,驾驭千里马,张着翡翠羽毛装扮的伞盖,眼睛看着《掉羽》、《武象》这样的舞蹈,耳朵听着振人心弦的《激》、《抮》音乐,回荡着郑、卫歌女那悠扬颤动的弦音,回旋着《激楚》的余音,射杀水旁的飞鸟,在苑囿里面捕获走兽。这些平常人认为非常快乐而沉迷的事情,圣人对待它们也不会因此而迷乱自己的精神,扰乱自己的心志,导致心中迷糊而变化自己的性情。至于居住在穷乡僻壤,退居在山谷、溪流之间,居住荒草丛生的地方,屋子四壁包围土墙,屋顶盖着茅草,用蓬草编成的门户,拿破瓮遮蔽的窗户用弯曲的桑条做成,上面漏雨,下面潮湿,打湿了居室,霜雪纷纷,打湿了苽蒋,游荡在广野大泽当中,徘徊在荒凉的山间。这就是平常百姓的遭遇,他们的形体瘦弱,面目黄黑,忧心悲伤而不得志。圣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不会忧心悲伤,更不会变化。自得其乐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心通彻了天然的奥旨,而不会因为贵贱、贫富、劳碌等境遇的不同,就丧失自己的德行。就像那哑哑叫的乌鸦和那鸣叫的鸟儿,难道由于冷热、燥湿的不同而变化它们的声音吗?

因此得道的人心志已经确定,而不需要等候万物的迁移变化。不是用一时的变化,来决定我得到自我满足的根源。我所说的“获得满足”,是指把性命之情放置最安定的地方。“性命”和人的形体同出一个来源。形体具备了,性命就形成了。性命形成而好憎等感情便出现了。因此士人一经交接便有固定的观点,女子出嫁有不能改变的贞节。就像规矩不能不能任意改变方圆,绳墨不能任意改变曲直一样。就像天地那样恒久永远不变,攀登高丘不能使它加长,处于低处也不能使它变低下。所以得道的人,贫困的时候不会惧怕,富贵的时候不慕荣华,处于高位不会危机,掌握满的东西不会倾倒,新的东西不显示光亮,使用很久的东西不会变化,进入火里不会烧焦,进入水中不会打湿。因此能够不待势力而显贵,不待财物而富有,不待力量而强大,像水一样流向平坦空虚之处,和自然变化一起运转。如果可以这样,能够像舜一样让金银藏在山上,把宝珠藏到深渊。不贪求财物,不谋求势名。因此不会把安康当作快乐,不把贫困当作悲哀,不把尊贵视为安逸,不把卑贱视为危险。形体、精神和气志,各自都有适合的场所,来适应天地的变化。

[原文]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

夫举天下万物,蚑蛲贞虫,蠕动蚑作,皆知其所喜憎利害者,何也?以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今人之所以眭然能视,然能听,形体能抗,而百节可屈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之志,各有所在而神有所系者,其行也,足趎坎,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招之而不能见也,呼之而不能闻也,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故在于小则忘于大,在于中则忘于外,在于上则忘于下,在于左则忘于右,无所不充,则无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毫末为宅也。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难而越沟渎之险者,岂无形神气志哉?然而用之异也。失其所守之位而离其外内之舍,是故举错不能当,动静不能中,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而蹈于污壑陷阱之中,虽生俱与人钧,然而不免为人戮笑者,何也?形神相失也。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贪饕多欲之人,漠睧①于势利,诱慕于名位,冀以过人之智植于高世,则精神日以耗而弥远,久淫而不还,形闭中距,则神无由入矣。是以天下时有盲妄自失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然而消逾亟。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俯仰。恬然则纵之,迫则用之。其纵之也,若委衣;其用之也,若发机。如是,则万物之化无不遇,而百事之变无不应。

[注释]

①漠睧(mián):糊涂,丧失理智貌。

[译文]

形是生命的客舍,气是生命的支柱,神是生命的主导。一旦它们当中哪一个丧失了应有的地位作用,那么这三个方面就会受到损害。因此圣人总是让人们各自处于应有的位置上,各自守住应有的职责,而不能互相冒犯。因此,形不是处于它所安宁的地方,就会遭损废置;气不适当地运转在它所应该充实的地方,就会泄露流失;神不是用在它所适合的地方,就会暗淡不明。对于这三种东西,不能不慎重地守护。

天下万物,小至蚑虫、蛲虫,蠕动爬行的小虫都有自己喜爱和憎恨的感情,知道利与害,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它们的本性存在而没有离弃,如果突然离去了本性,那么形体就不再成形了。现在,人之所以目光幽深、耳朵灵敏,身体健壮,关节能伸缩弯曲自如,能够分别出黑、白,分辨美、丑,智慧能够区别异、同,分辨是、非,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气充足而精神发挥着作用。又是怎么懂得这个道理的呢?凡是人的志气各不相同而精神与行动相关联。脚被树桩、洼坎绊倒,头撞击直木而没有知觉,向他招唤,他看不到;呼唤他,他听不到。他的耳朵、眼睛并没有丧失,然而毫无反应,什么原因呢?因为精神离开了应处的位置。因此,精神志气在小的方面就会忘记大的方面,处于中间就会忘了外面,处在上面就忘记下面,处在左边就忘记右边。处处都能寄托自己的精神志气,就能使自己无所不在。所以,重视虚静的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细小的事物之上。现在那些疯狂的人,他们不能躲开水火的灾难和越过沟渎的危险,难道就没有形、神、气吗?有是有的,只是在使用上和正常人不同罢了。他们的神丧失了应该守护的位置,离去了体外和体内的居舍。因此他们的举措不合适,动静不合适,全身拖着病恹恹的形体行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挣扎在沟壑陷阱当中。他们尽管也和一般人一样地活着,却免不了被人们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他们的形和神分离的原因。因此说由精神作主宰,形体伴随便获得便利。用形体来束缚精神,精神随之而受到伤害。贪得无厌之人,惑乱于势利之中,被名利地位所诱使,希望凭借超人的智慧,立于高世,那么精神一天天耗损,而且越来越远,长久沉迷在其中而无法复还。形体象关闭了大门,不让精神进来,那么清静之性便不能进入了。因此天下常有盲目狂妄自我失去的祸患。这就像蜡烛一般,火焰愈燃烧而损耗得越快。精神和气志安静而一天天充足的人,就会强壮;精神烦燥而一天天耗损的人,就会衰老。因此有道德的人常常保养他的精神,柔和自己的气志,安静自己的身体,而和“道”一起盛衰沉浮。静漠的时候则放任它,急迫的时候便使用它。放任的时候就像衣服自然垂下,使用的时候就像发动弩机。像这样,万物的变化没有不能顺从对待的,而各种事物的变动便能一一适合了。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热门推荐
  • 特色莲藕

    特色莲藕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莲藕的一些基本知识。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促销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促销术

    本书介绍了199种独特经典的促销方法:促销的基本功、促销经营的宗旨、促销的广告艺术、促销一张“嘴”、商品的包装艺术、商品的价格定位、智慧促销术、促销成功的秘诀。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

    《养生革命1:不生病的习惯》是一本有关科学养生方面的畅销书。作者试图解决人们提出的“怎样养”的问题,力求使您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和最佳效果。可以说,只要您掌握了怎样养生的方法,也就掌握了通向未来长寿之路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