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06

第6章 绪论(6)

例如,商代的人祭人殉问题,不少研究者在揭示其基本情况的时候,多忘不了义愤填膺地谴责一番,以期揭示出一幅奴隶主残暴统治的血淋淋的画图。毫无疑问,研究者的这种主观愿望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我们今天又有谁能赞美杀人祭神和以人殉葬的愚昧而残暴的行径呢?没有。不仅今天没有,就是商代以后的历代王朝也都极少有赞美、支持人祭人殉的呼声。然而在商代人祭人殉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据统计,仅甲骨文所记载的人祭人殉数量就至少有一万四千多人。这种情况的出现,适应了商代神权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有其历史的合理性,而且对于原始时代的复仇屠杀和部落战争来说,又有某种历史进步性。商代用于人祭者,大部分是羌俘,往往在俘获之后不久即被杀祭。俘虏并不就是奴隶,如果说殷墟祀坑里的羌俘的累累白骨是奴隶被残杀的证据,那么就逻辑论证而言是有问题的。我们对这样的问题需要的不是廉价的谴责或赞美,而是冷静的、科学的分析。在这个分析里,历史主义观点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祭人殉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它可能是阶级压迫的一种表现,但也可能是原始愚昧的遗存,而在原始社会里则与阶级斗争没有什么瓜葛。对它的历史主义考察关键在于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马克思曾经指出:“关于俘虏的处理经过了和野蛮期的三个阶段相适应的三个连贯的阶段:野蛮期的第一个时期,俘虏被处以火刑;第二个时期———作为供献神灵的牺牲;第三个时期———转变为奴隶。”马克思的这个分析对我们运用历史主义观点考察人祭人殉问题是很有启发的。再如,关于甲骨占卜的问题,研究者往往只肯定卜辞所记载的文字资料,而对占卜则嗤之以鼻,认为那是纯属愚昧迷信的勾当。其实,商代的占卜的性质是比较复杂的,不可将它和现今的巫婆神汉的骗人勾当混为一谈。商代的占卜除了一定程度的迷信性质以外,还反映了某些原始民主精神和维系诸方国诸部族的象征意义,有些占卜还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如果只简单地斥责其愚昧迷信,那是不会对它有全面认识的。商代占卜盛行,几乎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对其原因应当从它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上去探索。占卜迷信,不独商代如此,可以说我国古代历史的每个时期都存在这种情况,但为什么于商代独盛呢?显然,如果不做历史主义的分析,那是很难作出正确解释的。

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要求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恩格斯曾经批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历史研究领域内缺乏对事物认识的历史观点,指出:“这种非历史观点也表现在历史领域中。在这里,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罢了。”当然,我国的夏商西周时代不等于中世纪的欧洲,然而在“历史联系”被忽略这一点上两者却有共通之处。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商代文化除了甲骨文字以外,只不过是如同人祭人殉之类的愚昧和迷信的堆积;而提到周代则往往只把其宗法制和近代以来束缚人民的“四大绳索”之一的族权相联系。

对于商周文明的具体情况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上的意义则了解甚少,对于商朝文明在世界上古史的地位的认识则更茫然。尽管曾有学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但毕竟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和色彩斑驳绚丽的自然界一样,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人们的认识当然也在发展之中。我们今天来判断史事的是非曲直,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臧否,探讨历史上思想学派的优劣得失,应当用什么标准呢?当然只能用我们今天的标准,不应当,也不可能用某个历史时期的人们的标准,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标准和历史主义的分析方法并不矛盾。举例来说,如果比较和评价今天的玻璃器皿、不锈钢餐具和商周时代的鼎簋盉爵等青铜器,那么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只能说前者远比后者进步和科学,我们谁也不会把笨重的鼎簋摆到餐桌上,谁也不会举起盉爵来祝福干杯。

然而,大家都会承认,在商周时代,鼎簋盉爵等青铜器则是最高级、最进步的器皿。我们今天评价商周青铜器,一定会把它放在商周时代的物质文化发展中去评价,而不会以今天的物质文明发展去对它贬低和蔑视。假若我们由此及彼,从而联系到夏商西周史的研究问题,那么,在探讨方法上的共通之处是不难发现的。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我们的先秦史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这应当是不言而喻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如何理解和运用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十分丰富。它不仅阐述了阶级斗争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阶级斗争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大千世界的阶级斗争有形形色色的表现形式,绝不是只呈现一种色彩的单调的图画。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总以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就是奴隶和奴隶主、农民和地主、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其实,社会分为两大敌对的阶级阵营那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事情,只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才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的阶级对立并不是简单的两个阵营的对峙。列宁曾经指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我国古代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左传》昭公七年)的说法是等级制的很好说明。夏商西周时代社会阶级的等级性质十分复杂。如果硬要作两大阵营的划分,显然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关于商代阶级状况的研究中,“众”的身份问题,聚讼多年,迄无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理解史料的深度和角度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把复杂的阶级状况简单化的问题。

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对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个论断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只是一个概括性的论断。我们在讨论具体问题时还需要做具体分析。阶级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它的各个具体发展阶段,其阶级斗争的作用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在阶级出现以后不久,原始氏族遗存还拥有巨大影响的时期,其阶级斗争的作用和影响就不能和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相比拟。就是到了商周时代,其阶级斗争也还没有什么重大影响。可以说,商周时代的历史进程并不是以阶级斗争为轴心而前进的,阶级斗争还算不得贯穿夏商周社会发展过程的一条“红线”。马克思说:“在作这种肤浅的历史对比时,人们忘记了最主要的一点,即在古代的罗马,阶级斗争只是在享有特权的少数人内部进行,只是在自由富人与自由穷人之间进行,而从事生产的广大民众,即奴隶,则不过为这些斗士充当消极的舞台台柱。”根据这个分析,马克思十分强调古代阶级斗争同现代阶级斗争在物质经济条件方面的“根本区别”。列宁也曾指出:“奴隶举行过起义,进行过暴动,掀起过国内战争,但是他们始终未能造成自觉的多数,未能建立起领导斗争的政党,未能清楚地了解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甚至在历史上最革命的时机,还是往往成为统治阶级手下的小卒。”夏商西周时代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并非仅有奴隶对奴隶主的斗争。这个时代的奴隶斗争的作用尽管未必如同古代罗马那样只是统治阶级政治舞台的消极台柱,未必是统治阶级手下的小卒,但无论如何,不能把它估计到左右历史进程的地步。

在夏商西周史的研究中还会遇到国家的产生和初期国家的作用问题。关于国家的产生,经典作家有许多论述。他们强调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在这段话里,恩格斯强调了“日益”的意思,表明了国家的产生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人以为夏代以前很久就有阶级,因此也应有了国家。这种说法把国家的产生简单化了。实际上从阶级萌芽到阶级出现,以至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这期间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同样,从国家的萌芽到国家的产生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既然国家是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那么国家就不会是和阶级同时产生的。国家的产生应当有一个从量到质的发展过程。恩格斯指出,国家权力萌芽于原始时代,“那时普遍存在着生活状况的某种平等,对于家长,也存在着社会地位的某种平等,至少没有社会阶级,这种状况在开化得比较晚的民族的原始农业公社中还继续存在着。在每个这样的公社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体的监督之下,却不能不由个别成员来担当:如解决争端;制止个别人越权;监督用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执行宗教职能。……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全权,这是国家权力的萌芽”。从国家权力的萌芽到国家的形成,应当是在人类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迈进这一漫长时期逐渐完成的。就我国古史情况看,国家何时产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我以为如果把夏代看做这个从量到质的发展过程,似乎是接近历史实际的。就国家的职能来说,过去的研究中,大多注意到了国家残暴性质的论证,如国家机构中的军队、监狱、刑罚等,都有不少专门的叙述和研究。但是对于当时国家机构“缓和冲突”的职能则很少涉及。国家机构的职能是两方面的,一是镇压,二是调节。就夏商西周时代的情况看,国家机构通过调节各集团、各阶层的利益所起到的缓和冲突的作用,远比后代为甚。这个方面的研究应当受到重视。

除了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历史主义、阶级观点、国家产生等,在理论方面还应当注意到整体观念的问题。历史的整体观念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在卜辞中,殷的中心区域称为大邑商。其四周地区称为东土、西土、南土、北土,或合称“四土”;也称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或合称为“四方”。周人的概念与殷人大略相同,只是有了东国、南国、北国等称谓,或合称为“四国”,并且把“中国”和“四方”相对应。说是“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民劳》),又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尚书·梓材》)。周人追求的政治目标是“四方攸同”(《诗经·文王有声》)。春秋时代的人继承了商周以来的天下整体概念。例如,孔子的理论中虽然有诸夏与夷狄之分,但他和弟子们仍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的广阔胸怀。鄙视周边各族,并称之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那是战国中期及其以后的事情,然而亦不乏天下一体的概念。

“九州同域,天下一统”仍然是历代王朝所彪炳的目标。我们研究夏商西周史应当有一个全局观点,既要肯定夏商西周是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又要看到那个时代“天下”的概念已经以各种不同形式的表达而出现。它的范围要比夏王朝、商王朝和周王朝大得多,只是限于史料记载的局限,我们对于许多部族、政权、方国等还所知甚少。有的还可能一点也不知道。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让眼界开阔些,努力探索那个时代的诸部族、政权、方国的情况,这对于夏商西周史研究中的整体观念的确立是有帮助的。

人们常用冥行擿埴来形容学术研究的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个名句曾激励过不少前辈专家对夏商西周史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夏商西周史研究的真正大踏步前进,那还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的事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普照的光,只有它才能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我们的研究中之所以重视理论问题,其原因正在于此。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三国之藩王天下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爱恨忠奸,是非不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原逐鹿,谁主沉浮?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热门推荐
  • 唐僧秘史

    唐僧秘史

    李世民?大唐天子?连年征战沙场,杀兄逼父,不过换来一朝太平!俺唐僧呢?武艺无半点、智慧无一分,只消徒弟三个,荡平世间不平事!——碰善欺善,遇凶杀凶,逢恶斗恶!兵不血刃,传下千古佳话!这是什么?这就是命!武则天?大唐女皇?空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女皇!以为自是天定吗?只因你运气好!情人号称齐天大圣孙悟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爱上王妃:上官笑

    爱上王妃:上官笑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官笑:权利和金钱是最令人眼红的东西,皆得到之人少之又少。而我必将站在顶端俯视天下……【该文为女主文,她会自私、会残忍、会犹豫、会彷徨,可是到头来都是镜花水月……非纯粹的爱情,所有皆有可能。】
  • 重生渔家女

    重生渔家女

    小鱼觉得,穿越不可怕,重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穷二白,随时担心会饿死。她重生在渔村,家中亲戚一大堆,穷的穷,抠的抠,最厉害的不是赚银子,而是嘴刻薄,让人哭笑不得,都是穷给闹的。渔船落后,地少人多,穷的还真没话说。看她一个渔家女,怎么翻手赚钱子,覆手抢银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上鬼校花

    爱上鬼校花

    古城南到大学报道,结果学校宿舍满员,他们一班被安排到一个残障儿童,而就在这一残障儿童学校,一个月之前刚刚发生一件离奇的死亡案件。死了一个有校花之称的女人,但是在下水道中却流出两段不一样的尸体。上半身是死去校花的,下半身居然是一具腐烂了千年的干尸。而城南在这学校里几次看见一个漂亮女子,后来发现却是已经死去多时的校花。她到底是人还是鬼?紧接着这学校的保安...食堂师傅..老师相继离奇死亡?后来城南发现这学校的底下居然保存着一座古墓.原来这一却的死亡都是源于这座被下了诅咒的古墓。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是诅咒?还是人为?还是冤魂索命?在调查中城南却喜欢上那已经死去的校花......        
  • 试婚宠妃很狂傲

    试婚宠妃很狂傲

    ★她腹黑强大,张狂自信,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杀人不眨眼。她从神魔传奇时期而来,身上有着毁灭这个世界的力量。如此强大的人,穿越成一小国公主,竟被送到别国试婚!★他是这个世界公认的第一美男,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待人温柔有礼,几乎无所不能,是完美化身,是她的夫君,也是她的爱情俘虏。他处事谨慎,步步为营,她的出现却打乱了他的步伐。◆她武功了得,善用毒,会通灵术、道术以及各种你想像不到的能力,还有强大的夫君在背后撑腰,她杀小人,惩贱人,一步一步扶正,斜睨天下!他们在一起,创造了许多的辉煌和神话。【片段一】“王爷!三皇子送给您的舞姬被鸾妃拿去喂蟒蛇啦!”下人脸色惊恐来报。在书房里看兵书的琉王瞪了该下人一眼,“你敢直称它为蟒蛇?你不怕鸾妃抓你去喂它吗!”小厮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跪下,“王、王爷,是、是青龙!那舞姬被送去喂青龙了。”某王爷抿了一口茶,依旧专心地看着兵书,道:“青龙饭后需要什么?”小厮才恍然大悟起来,“是、是甜点!奴才立即命厨房准备!”说着,赶紧退下了。某王爷心中牢记着宠妃法则之一:不仅要宠爱妃,还要宠爱妃的宠物。【片段二】“王爷!鸾妃她出门了!”某王爷正埋头处理事物,感觉到了小厮慌张的口气,头也没抬地问道:“女扮男装?去了青楼还是丐帮?”“不、是、是去了域剑将军那儿。”小厮硬着头皮说道。风一吹,哪还有某王的身影。竟敢偷偷跑出去见那个男人?他一定要把她拎回来!某王爷心中牢记守妃法则之一:要守住爱妃的心,必要将所有婚外恋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还有诱妃法则、哄妃法则,骗妃法则,更多请点击阅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逆仙

    逆仙

    一条充满荆棘的血腥复仇之路!!!仙之八门、九宫,新颖设定,新的征途,从这里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秘密

    秘密

    《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打工者良子偷窥城市女人的“秘密”,以及他横死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打工者与城市女性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只能以“偷窥”的方式建立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