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16

第16章 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10)

继后稷而起的不窋可能是以能够开挖大的窑洞而著称者。《史记·周本纪》:“后稷卒,子不窋立。”《帝王世纪》:“后稷纳姞氏,生不窋。”对于这种把后稷与不窋父子排列的说法,学者们多有怀疑。不窋跟后稷一样,可能是周族发祥史上一个时代的名称。《国语·周语上》说他“自窜于戎翟之间”,说明此时周族有所迁徙,可能是从今晋东南北上,至今晋中汾水流域一带。不窋在这里“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脩其绪,脩其训典,朝夕恪勤”(《国语·周语上》),对周族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周人祭祀时“文、武不先不窋”(《左传》文公二年),以其为重要的先祖代表。

公刘是周族早期的著名先祖。公刘之时周族力量强盛,遂有迁徙之举。《诗经·公刘》对此颇有详细叙述: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关于公刘率族人迁徙的原因,自来有不同说法。毛传认为:“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避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民邑于豳焉。”郑笺则说:“公刘之去邰,整其师旅,设其兵器,告其士卒曰:为女方开道而行。明己之迁,非为追逐之故,乃欲全民也。”两说相较,郑笺为长。《公刘》指出周人修其疆埸,治理田亩,甚有粮食储积,迁徙别处,“匪居匪康”,原因不是居住得不安康,而是要“思辑用光”,即考虑以此作为团结族人的措施,使周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

公刘率周族所进行的迁徙,可能是沿汾河自北而南行进的。《诗经·公刘》毛传谓公刘迁徙时,“诸侯之从者十有八国焉”,可见迁徙规模很大。公刘之迁的最后定居处在今晋西南侯马市以西的稷山、河津、万荣等地。这在《诗经·公刘》里可以寻见某些踪迹。第一,公刘所迁为原上有山之处。“陟则在,复降在原”,“瞻彼溥原,乃陟南冈”,毛传:“,小山。”郑笺:“广平曰原。……山脊曰冈。”

稷山、万荣一带正为原上有山的地形。第二,《诗》谓公刘“逝彼百泉”、“观其流泉”,其居处泉水甚多。《水经注》卷四谓汾阴县南,“平地开源,喷泉上涌”。汾阴为战国魏邑,在汾水之南,今万荣县境。这里的泉水情况与“百泉”、“流泉”之说相合。第三,公刘“豳居允荒”、“于豳斯馆”,其地称豳,确无可疑。《说文》附豳字于邠下。邠称源于汾水,所以公刘之居必在汾水流域。第四,公刘迁居之后,族人“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郑笺:

“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曰澳,水之外曰鞫。”诗义表明公刘居住之河相当弯曲。今新绛至河津一段汾河弯弯曲曲,两岸隈隩处当即周人“止旅”地点。

在豳地,公刘率族人“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使大家都有了住处。此后,公刘还做了这样几件大事。首先,举行盛大筵宴,“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诗经·公刘》),目的在于建立组织,维系族众,使周族成为豳地诸旅的中坚力量。其次,通过“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来考察地势,发展农业生产,并“度其隰原,彻田为粮”(《诗经·公刘》),实开周代彻法之先河。最后,公刘建造馆舍时曾“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诗经·公刘》),到远处采集建筑材料。晋西南地区距渭水不远,周人是步行至渭水,或沿黄河水行而至,已无可考。这件事反映了周族势力在公刘时代已经向关中地区扩展。公刘为周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史记·周本纪》讲到公刘居豳时说“周道之兴自此始”。

按照《史记·周本纪》所记周先公世系,公刘之后六传至高圉。

高圉及其子亚圉是最早称邠侯者。《今本纪年》载祖乙、盘庚时分别有“命邠侯高圉”、“命邠侯亚圉”的记载。武丁时期的卜辞里有“侯汾”(《合集》9154)、“汾方”(《合集》6659)等记载,此“侯汾”有可能是邠侯亚圉。这些记载表明高圉、亚圉时期的周族势力有了很大发展,并跟商王朝有了比较密切的关系,被列入其外服诸侯之列。周人对高圉、亚圉很尊崇。《国语·鲁语上》说“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将高圉和太王相提并论。春秋时期周王命成简公吊唁卫襄公,其追命之辞说:“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左传》昭公七年)显然,高圉、亚圉在周人心目中具有相当的威望。高圉、亚圉的时代未必如《今本纪年》说的那样具体。若高圉与祖乙同时,那么祖乙至帝辛共18王,而高圉至与帝辛同时的文王则仅6王,显然高圉之后必有失其代数者。大致说来,高圉当在早商后期,亚圉在晚商前期。

在周族发祥史上,公亶父是一位重要人物。《史记·周本纪》称为“古公亶父”,或省称为“古公”。若此,则“古公”当为号。崔东壁曾对此加以辨析,说:“周自公季以前未有号为某公者,微独周,即夏、商他诸侯亦无之,何以大王乃独有号?《书》曰:‘古我先王。’古,犹昔也;故《商颂》曰:‘自古在昔。’‘古我先王’者犹言‘昔我先王’也。‘古公亶父’者,犹言‘昔公亶父’也。”公亶父是使周族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被周人尊称为“大王”。

《鲁颂·宫》说:“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至于文武,缵大王之序。”迁周族于岐和开始“翦商”事业是公亶父最主要的业绩。

《诗经·绵》对太王迁岐事有较详细的叙述。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其中应注意“率西水浒”一句,因为它指明了太王迁徙的方向和路线。毛传:

“率,循也。浒,水厓也。”“率西水浒”即沿着水边往西行进。此水当即渭河。太王率族众从今晋西南处至岐山之阳,正是沿渭河西行。

关于太王迁徙路线,《史记·周本纪》还有“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的说法。“漆沮”即《尚书·禹贡》雍州“泾属渭汭,漆沮既从”和渭水“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之所提及者,指“泾水与大河之间流入渭河的洛水”。《水经注》渭水、《史记·殷本纪》正义和《汉书·地理志》颜注均有“洛即漆沮”之说。从今晋西南至岐下,必渡洛水。联系到“率西水浒”之说,可能推测,太王之迁是沿渭河北岸行进的。

周族在太王的时代之所以西迁,原因在于戎狄的威胁。孟子说:“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

‘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孟子·梁惠王下》)《史记·匈奴列传》也有“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岐下”的说法。此戎狄可能与殷墟第三、四期卜辞里的羌方、危方、召方等有关。

公亶父到岐下后卜居于周原,“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经·绵》)。在周原地区,公亶父率族众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诗经·绵》)诗中有“缩版以载”的说法,可见当时是用版筑法建造宗庙和家室的。周原包括今陕西岐山县的蒲村、祝家庄、京当、青化、益店以及扶风县的黄堆、法门等乡所属地区。这个地区历年发现了丰富的周文化遗址,还发现有大型宫室以及居住建筑基址,足可与《诗经·绵》等文献记载相印证。

在叙述了公亶父率族众大兴土木的情况以后,《诗经·绵》还写道:“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矣,维其喙矣。”意思是说周人披荆斩棘之后,道路通畅,混夷奔突窜伏,疲惫喘息而狼狈不堪。

这个记载说明在周族迁来以前,周原地区本为混夷居处,太王迁岐之后,周族蒸蒸日上,挤走了混夷的势力。太王在周人心目中有很高威望。周族祭祀“烈祖”时以太王为首(《逸周书·世俘解》),称“三后”(《诗经·下武》)、“三王”(《尚书·金縢》)亦以太王为首。这些应当是对太王率族迁岐功绩的赞颂。

孟子曾认为太王虽然“好色”,但也只是“爰及姜女,聿来胥宇”而已,“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孟子·梁惠王下》),所以太王并非奢侈贪淫之人。《史记·周本纪》说太王“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则姜女似为太王后妻,很可能是周族和陕境的羌族联合的结果。《左传》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史记·晋世家》述此事作“大伯亡去,是以不嗣”。所谓“不从”、“亡去”皆不随太王之义,应指不随太王迁岐。过去以为虞仲为西周、春秋时期的虞国之祖,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始为虞国之祖者是太王长子太伯。大约在太王迁岐前夕,太伯率部分族众从邠地南下至今山西平陆一带建立了虞国,事后才被太王承认。所以《穆天子传》卷二有“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之说。至于虞仲则随太王西迁,并于岐山西北的今陕西陇县、千阳、凤翔、宝鸡等地建立了国。太王迁岐后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其长子太伯留于邠地,抗拒戎狄,尽量保持周族原有的影响;其次子到岐山西北地区开拓新的势力范围;太王和三子季历居周原,作为周族势力的基地。由此看来,太王时代是周族势力大发展的时代,《史记·周本纪》说周“王瑞自太王兴”,是有道理的。

太王之后,季历继位,称王季。文献关于王季的记载很少。

《诗经·皇矣》说:

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受禄无丧,奄有四方。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关于王季的业绩,诗中说得很笼统,《史记·周本纪》可能据此而简略地说王季“脩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古本纪年》记载了王季与戎狄斗争的情况:

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

文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

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文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

西落鬼戎和燕京、余无、始呼、翳徒诸戎的地望,据考证均在今晋境。这表明周族虽然迫于戎狄势力而在太王时西迁,但并未放弃在今晋境的影响。周族势力强大时,今晋境乃是其必争之地,唯其如此,才能进一步完成灭商大业。王季时,商周关系基本上是良好的,这可能是共同对付今晋境戎狄势力的需要。王季曾去朝见武乙,被赐予土地、玉和马匹(《古本纪年》),还曾被文丁任命为殷王朝的“牧师”。《易经·未济》:“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一般认为指周臣名震者以三年时间讨伐鬼方,从而得到大邦殷的赏赐。或以为这和《易经·既济》的“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为同时之事,但不如理解为武乙时王季伐西落鬼戎更为合适。商王朝一方面要联合周族以征伐今晋境的戎狄,另一方面又担心周人势力在今晋境扩展,所以商王朝既赏赐周人,并予王季以“牧师”封号,又“驱汾人”(《合集》31997),以抑制周族势力。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史记·殷本纪》);其二是“文丁杀季历”(《古本纪年》)。这两件事情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今已无可考。然而却可以认为是商周关系趋于恶化的征兆。

四、周文王昌

周族的兴盛在周文王昌的时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局面。《尚书·无逸》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文王名昌,为季历子,其继位时已届中年。周人屡有文王“受命”之说,认为只有文王才膺受天命,奠定了灭商大业。在周初的诰辞和周人诗篇里,记载了周人对文王的很多颂扬。《史记·周本纪》将其概括为“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

文王继位时,周所直接控制的范围并不大,所以《孟子·公孙丑上》有“文王以百里”的说法。文王采取有力措施,使周的势力有了更大发展。首先是注重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周原地区在文王时期得到进一步开发,《诗经·天作》谓“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尚书·无逸》谓“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皆可为证。孔子曾言周文王“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史记·孔子世家》),显然是一位奔波劳累者的形象。其次,任用贤臣,如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尚书·君奭》)、鬻子、辛甲大夫(《史记·周本纪》)等。《左传》僖公五年: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为文王卿士的虢叔盖为西虢之君,西虢地在今陕西凤翔一带。古散国在今陕西大散关,散宜生可能是散国之君入于周王朝者。鬻子似为楚国之君。这些贤臣有不少应是以周为首的方国联盟里的诸方国力量的代表。《孟子·梁惠王下》说文王治岐时“仕者世禄”,这种“世禄”制最初是适应方国联盟发展需要的。最后,文王以照顾鳏、寡、独、孤等措施团结族众,“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尚书·无逸》)。通过这些措施,文王使周在远近的方国部落中拥有了很高威望。相传虞、芮两国人争讼,入周“质厥成”(《诗经·绵》),求周评判,见周人“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史记·周本纪》),虞、芮之人自觉惭愧,遂相让而去,于是“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余国”(《诗经·绵》毛传)。

周在文王后期已经积极准备灭商。文王先讨伐周以北的犬戎和以西的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以求稳定后方,然后逐渐向东扩展势力。《诗经·皇矣》说:“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可见密须势力颇强。周原卜辞“今秋王西克往密”,可能是文王伐密须的记录。文王打败密须之后,“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诗经·皇矣》)。郑笺:“鲜,善也。……谋居善原广平之地,亦在岐山之南,居渭水之侧。”《逸周书·大匡》有“周王宅程”之说,此程即《孟子·离娄下》所提到的毕郢,地在今陕西咸阳市,处于毕原之上,其地望与《皇矣》所云“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符合。文王打败密须之后,将都邑迁于程,适应了东进灭商的战略需要。

文王的向东发展,主要有伐黎、伐邘、伐崇等事。黎,又称耆。《尚书·西伯戡黎》伪孔传谓黎是“近王圻之诸侯,在上党东北”。疏:“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黎在今晋东南的长治、黎城一带。文王攻黎使商王朝的有识之士震动很大。商臣祖伊认为此事是“天既讫我殷命”、“殷之即丧”(《尚书·西伯戡黎》)的象征。邘即商末鄂侯居地。《史记·殷本纪》集解引徐广曰:

鄂侯之鄂“一作邘,音于。野王县有邘城。”邘地位于商王朝西南的田猎区。“邗即沁阳的盂,文王攻此地,实即直叩天邑商的门户。”崇在今豫西嵩山附近,《史记·周本纪》正义引皇甫谧说谓崇为“夏鲧封”,殷末为崇侯虎居地。《诗经·皇矣》说“崇墉言言”、“崇墉仡仡”,可见崇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左传》僖公十九年谓文王伐崇,“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盖文王伐崇是一场历时颇久的攻坚硬仗,但最终“执讯连连,攸馘安安”(《诗经·皇矣》),取得了辉煌战绩,使崇“再驾而降为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成为周的与国。

同类推荐
  • 长江传

    长江传

    融地理、历史、人物、文化于一炉,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大地的背景上所作的饱含忧患的刻画,从徘徊流水的序曲到奔流入海的尾声,于仪态万方中教人沉思冥想。书中既有长江百年水患的详尽钩沉,又有绿色中国的蓝图创意,一部关于长江的美丽凄楚、动人心弦的传记。一如徐刚以往的风格,时而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时而细致入微、鞭辟入里。作者远溯亿万年前由东向西流出的古长江的初始形态,独特的语境洋溢在字里行间,大地完整性的思考给出了作者铭心刻骨的警醒之言:我们正走在一条离开物质财富越来越近、离开江河大地越来越远的不归路上
  • 大宋王朝4

    大宋王朝4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
  • 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从屈辱到崛起,中国等待了太久。当五千年的画卷在“鸟巢”轻盈舒展,这一刻,我们等了整整一百年。一百年来,世界格局改变太多,不变的是我们对崛起的求索。世界是国家、民族同进步、共生存的大舞台,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大国始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演绎一段激扬年华。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热门推荐
  • 忠诚创造卓越

    忠诚创造卓越

    全球500强企业选择精英员工的至高准则,中国领先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性保障。
  • 陪葬皇后

    陪葬皇后

    谁能比她更倒霉?前一秒车祸现场,后一秒装棺进坟,死一次不够,必须死两次!红罗帐内,姣软的身体似火燃烧,迷蒙泪眼看不清眼前男人唇角得意的笑,只剩下本能的朝他爬过去,却被无情的推开,一次又一次、直到理智尽失的乞求他的爱怜。姣弱的身体颤抖在强健的躯体下,漫漫长夜,极致缠绵,换来的只是贱妃的称呼。片段一:“领了这道圣旨,明天出发,摔军三千,胜既生,败便亡,这是朕给你的唯一机会!”他一身龙袍加身,冷眸残酷,长身玉立。“臣妾领旨!”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缓缓跪落在他的面前,全身还残留着昨夜他肆虐的痕迹。他要她,不是为了爱,只是因为恨!片段二:将圣旨撕毁,扔进火中,她柳眉轻扬,孤傲道:“要我回宫,必须先赢了我,不然,我便占岛为王!”“在这个岛上种满桃花,我的孩子就不孤单了!”她凄冷的说。片段三:“这个女人好大的胆子,敢在朕的眼皮底下纠结乱党,私通海外!等同造反!”冷目紧眯,愤怒却赞赏,那个被他流放的女人,竟然已负盛名,他是小看她了!一旨令下,十万奇兵进范,却与她的两万禁军打了一个平手。她再次落在了他的掌心,只是,当年那双含惊带怕的琉璃眼眸,多了一种慑人的迫力。片段四:“听清楚了,朕若死,你必陪葬,陪朕三生三世!”他拥着她,咬着她的唇烙下狠话。此文求收包养,女主渐强,男主更强,强强连手,打造一场旷世之恋!*********************在此推荐小楼的新文哦:《八个“爹”》,母子联手夺天下强文,地址:推荐好友纤小小的女强文《佣兵皇后》,喜欢的亲们去捧捧场哦!文文地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祖仙

    祖仙

    我只需要实力,执手中之剑,杀出一条血路,创造属于我的秩序,披荆斩棘,荣登祖仙之位。这是一个弱肉强食,信奉丛林法则的世界,唯有力量才能掌握一切。肉身境,脱胎境,仙人境,且看叶青如何步步高升,杀戮天下,成就祖仙!天苍苍兮夜茫茫,地不仁兮人语殇,豪胆铁血兮唯我祖仙狂!(新书《执宰诸天》已开,希望各位多多支持与收藏!!)
  • 有妻徒刑:妖女赖上美人夫

    有妻徒刑:妖女赖上美人夫

    一不小心惹错神,那就一次一次接着骗下去!眼前这画面,让某仙陷入了忧郁的沉思…记得当初,她是本着要收了这妖孽的雄心壮志,想刺激一下他。这性质却成了,没收了妖,倒被妖收了,这真是让仙好生无赖(奈)。
  • 故土

    故土

    小说描写了中西结合的新华医院以院长接班人选为中心的改革斗争,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纠葛,试图以白天明同吴珍的婚姻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改革斗争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具有意味深长的警示作用……
  • 神秘宝藏

    神秘宝藏

    留学回国的东方煜,在驶往青岛的轮船上,从德国人手里救出了一位神秘而又美丽的女子,并意外地从女子身上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东方煜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据传,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得到了一块来自天外的神秘石铁,他命令工匠营利用三年的时间制造了五支具有神秘力量的箭。无论谁拥有了神箭,谁就可以主宰世界的命运,因此被称之为“命运之箭”。东方煜在掌握了海岛宝藏的秘密后,决定不惜一切找到宝藏,然而纳粹残余分子和日本武士家族都派出了精悍的力量到中国来争夺这个宝藏,一场惊险残酷的宝藏争夺战开始了……
  •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迷茫,所以叫人生。如果你不能飞,就奔跑;如果你不能奔跑,就走;如果你不能走,就爬。但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得一直前行。《因为不能飞,所以要奔跑》用4大要点5种方法8个问题12种诀窍,全面强大你的内心和硬实力,它有系统有步骤地教你如何与“苦逼”的人生死磕到底,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 霸宠:酷千金的恶魔殿下

    霸宠:酷千金的恶魔殿下

    皇室后裔千小染,假扮丑丫头混入贵族学院,没想到一不小心沦为恶魔的小女佣……
  •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共有十二篇小说包括《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世界之都》《世上的光》《先生们,祝你们快乐》《大转变》《你们决不会这样》《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向瑞士致敬》《三天大风》和《永别了 武器》,其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老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他的宽厚仁慈,以及对男孩饱含的爱,都象征了人类的美好品格。而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在当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也给海明威带来了极大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