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600000045

第45章 学术(1)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依此讲,则中国的学术思想,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自上古至汉魏之际。

(二)自佛学输入至亡清。其中又分为(甲)佛学时期,(乙)理学时期。

(三)自西学输入以后。

现在研究先秦诸子的人,大都偏重于其哲学方面。这个实在是错误的。先秦诸子的学术,有两个来源:其(一)从古代的宗教哲学中,蜕化而出。其(二)从各个专门的官守中,孕育而成。前者偏重玄学方面,后者偏重政治社会方面。《汉书·艺文志》说诸子之学,其原皆出于王官。《淮南要略》说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一个说其因,一个说其缘,都不及古代的哲学。尤可见先秦诸子之学,实以政治社会方面为重,玄学方面为轻。此意,近人中能见得的,只有章炳麟氏。

从古代宗教中蜕化而出的哲学思想,大致是如此的:(一)因人有男女,鸟有雌雄,兽有牝牡,自然界又有天地日月等现象,而成立阴阳的概念。(二)古代的工业,或者是分做水、火、木、金、土五类的。实际的生活影响于哲学思想,遂分物质为五行。(三)思想进步,觉得五行之说,不甚合理,乃认万物的原质为一个,而名之曰气。(四)至此,遂并觉阴阳两力,还不是宇宙的根源(因为最后的总是惟一的,也只有惟一的能算最后的)。乃再成立一个惟一的概念,是即所谓太极。(五)又知质与力并非两物,于是所谓有无,只是隐显。(六)隐显由于变动,而宇宙的根源,遂成为一种动力。(七)这种动力,是颇为机械的。一发动之后,其方向即不易改变。所以有谨小、慎始诸义。(八)自然之力,是极其伟大的。只有随顺,不能抵抗。所以要法自然。所以贵因。(九)此种动力,其方向是循环的。所以有祸福倚伏之义。所以贵知白守黑,知雄守雌。(十)既然万物的原质,都是一个,而又变化不已,则万物根本只是一物。天地亦万物之一,所以惠施要提倡泛爱,说天地万物一体,而物论可齐(论同伦,类也)。(十一)因万物即是一物,所以就杂多的现象,仍可推出其总根源。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等思想,影响于后来,极为深刻。历代的学术家,几乎都奉此为金科玉律。

诚然,此等宽廓的说法,不易发见其误缪。而因其立说的宽廓,可以容受多方面的解释,即存其说为弘纲,似亦无妨。但有等错误的观念,业已不能适用的,亦不得不加以改正。如循环之说,古人大约由观察昼夜寒暑等现象得来。此说施诸自然界,虽未必就是,究竟还可应用。若移用于社会科学,就不免误缪了。明明是进化的,如何说是循环。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依我看来:(一)农家之所本最旧,这是隆古时代农业部族的思想。(二)道家次之,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反动。(三)墨家又次之,所取法的是夏朝。(四)儒家及阴阳家又次之,这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五)法家最新,是按切东周时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以上五家,代表整个的时代变化,其关系最大。其余如名家,专讲高深玄远的理论。纵横家,兵家等,只效一节之用。其关系较轻。

怎说农家是代表最古的思想的呢?这只要看许行的话,便可明白。许行之说有二:(一)君臣并耕,政府毫无威权。(二)物价论量不论质。如非根据于最古最简陋的社会的习俗,决不能有此思想(见《孟子·滕文公上篇》)。

怎说道家所代表的,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逆反思想呢?汉人率以黄老并称。今《列子》虽系伪书,然亦有其所本(此凡伪书皆然,不独《列子》。故伪书既知其伪之后,在相当条件下,其材料仍可利用)。此书《天瑞篇》有《黄帝书》两条,其一同《老子》。又有黄帝之言一条。《力命篇》有《黄帝书》一条。与《老子》亦极相类。《老子》书(一)多系三四言韵语。(二)所用名词,极为特别(如有雌雄牝牡而无男女字)。(三)又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足征其时代之古。此必自古口耳相传之说,老子著之竹帛的,决非老子所自作。

黄帝是个武功彪炳的人,该是一个好侵略的部族的酋长。侵略民族,大抵以过刚而折。如夷羿、殷纣等,都是其适例。所以思想上发生一种反动,要教之以守柔。

《老子》书又主张无为。无为两字的意义每为后人所误解。为训化。《礼记·杂记》:子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此系就农业立说。言弛而不张,虽文武亦不能使种子变化而成谷物。贾谊《谏放民私铸疏》:“奸钱日多,五谷不为”(今本作“五谷不为多”,多字系后人妄增),正是此义。

野蛮部族往往好慕效文明,而其慕效文明,往往牺牲了多数人的幸福((一)因社会的组织,随之变迁。(二)因在上的人,务于淫侈,因此而刻剥其下)。所以有一种反动的思想,劝在上的人,不要领导著在下的人变化。在下的人,“化而欲作”,还该“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正和现今人因噎废食,拒绝物质文明一样。

怎样说墨家所代表的,是夏代的文化呢?《汉书·艺文志》说墨家之学,“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古人的礼,往往在文明既进步之后,仍保存简陋的样子,以资纪念。如既有酒,祭祀仍用水,便是其一例。汉武帝时,公玉带上明堂图,其上犹以茅盖,见《史记·封禅书》。可见《汉志》此说之确)。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三老五更,乃他人的父兄)。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平民由此进用。参看第七章)。宗祀严父,是以右鬼(人死曰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命有前定之义。顺四时而行,即《月令》所载的政令。据《月令》说:政令有误,如孟春行夏令等,即有灾异。此乃天降之罚。然则天是有意志,随时监视著人的行动,而加以赏罚的。此为墨子天志之说所由来。他家之所谓命,多含前定之义,则近于机械论了)。以孝视天下(视同示)是以上同。”都显见得是明堂中的职守。所以《汉志》说他出于清庙之官(参看第十五章)。

《吕览·当染篇》说:“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此为墨学出于清庙之官的确证。清庙中能保存较古之学说,于理是可有的。

墨家最讲究实用,而《经》、《经说》、《大小取》等篇,讲高深的哲学,为名家所自出的,反在墨家书中,即由于此。但此非墨子所重。

墨子的宗旨,主于兼爱。因为兼爱,所以要非攻。又墨子是取法乎夏的,夏时代较早,又值水灾之后,其生活较之殷、周,自然要简朴些,所以墨子的宗旨,在于贵俭。因为贵俭,所以要节用,要节葬,要非乐。又夏时代较早,迷信较深,所以墨子有天志,明鬼之说。要讲天志、明鬼,即不得不非命。墨家所行的,是凶荒札丧的变礼(参看第五章)。其所教导的,是沦落的武士(参看第四章)。其实行的精神,最为丰富。

怎样说儒家、阴阳家是西周时代所产生的思想呢?荀子说:“父子相传,以持王公,三代虽亡,治法犹存,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荣辱篇》)国虽亡而治法犹存,这是极可能的事。然亦必其时代较近,而后所能保存的才多。又必其时的文化,较为发达,然后足为后人所取法。如此,其足供参考的,自然是夏、殷、周三代。所以儒家有通三统之说(封本朝以前两代之后以大国,使之保存其治法,以便与本朝之治,三者轮流更换。《史记·高祖本纪》赞所谓“三王之道若循环”,即是此义)。这正和阴阳家所谓五德终始一样。(五德终始有两说:旧说以所克者相代。如秦以周为火德,自己是水德;汉又自以为土德是。前汉末年,改取相生之说。以周为木德,说秦朝是闰位,不承五行之运,而自以为是火德。后来魏朝又自以为是土德。)

《汉书·严安传》:载安上书,引邹子之说,说“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之。”可见五德终始,乃系用五种治法,更迭交换。邹衍之学,所以要本所已知的历史,推论未知;本所已见的地理,推所未见;正是要博观众事,以求其公例。

治法随时变换,不拘一格,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的思想。此非在西周以后,前代的治法,保存的已多,不能发生。阴阳家之说,缺佚已甚,其最高的蘄向如何,已无可考。儒家的理想,颇为高远。看第五章所述大同小康之说可见。《春秋》三世之义,据乱而作,进于升平,更进于大平,明是要将乱世逆挽到小康,再逆挽到大同。儒家所传的,多是小康之义。大同世之规模,从升平世进至大平世的方法,其详已不可得闻。

几千年来,崇信儒家之学的,只认封建完整时代,即小康之世的治法,为最高之境,实堪惋惜。但儒家学术的规模,是大体尚可考见的。他有一种最高的理想,企图见之于人事。这种理想,是有其哲学上的立足点的。如何次第实行,亦定有一大体的方案。

儒家之道,具于六经。六经之中,《诗》、《书》、《礼》、《乐》,乃古代大学的旧教科,说已见第十五章。《易》、《春秋》则为孔门最高之道所在。《易》言原理,《春秋》言具体的方法,两者互相表里,所以说“《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儒家此等高义,既已隐晦。

其盛行于世,而大有裨益于中国社会的,乃在个人修养部分。(一)在理智方面,其说最高的是中庸。其要在审察环境的情形,随时随地定一至当不易的办法。此项至当不易的办法,是随时随地,必有其一,而亦只能有一的,所以贵择之精而守之坚。(二)人之感情,与理智不能无冲突。放纵感情,固然要撞出大祸,抑压感情,也终于要溃决的,所以又有礼乐,以陶冶其感情。(三)无可如何之事,则劝人以安命。在这一点,儒家亦颇有宗教家的精神。(四)其待人之道,则为絜矩(两字见《大学》)。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则“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我们该怎样待人,只要想一想,我们希望他怎样待我即得,这是何等简而该。怎样糊涂的人,对这话也可以懂得,而圣人行之,亦终身有所不能尽,这真是一个妙谛。至于(五)性善之说,(六)义利之辨,(七)知言养气之功,则孟子发挥,最为透彻,亦于修养之功,有极大关系。

儒家之遗害于后世的,在于大同之义不传,所得的多是小康之义。小康之世的社会组织,较后世为专制。后人不知此为一时的组织,而认为天经地义,无可改变,欲强已进步的社会以就之,这等于以杞柳为杯棬,等于削足以适屦,所以引起纠纷,而儒学盛行,遂成为功罪不相掩之局。这只可说是后来的儒家不克负荷,怪不得创始的人。但亦不能一定怪后来的任何人。因儒学是在这种社会之中,逐渐发达的。凡学术,固有变化社会之功,同时亦必受社会的影响,而其本身自起变化。这亦是无可如何的事。

怎样说法家之学,是按切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的呢?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一)裁抑贵族,以铲除封建势力。(二)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这两个条件,秦国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当时,毕竟是最能实行的,所以卒并天下。

致秦国于富强的,前有商鞅,后有李斯,都是治法家之学的。法家之学的法字,是个大名。细别起来,则治民者谓之法,裁抑贵族者谓之术,见《韩非子·定法篇》。其富国强兵之策,则最重要的,是一民于农战。《商君书》发挥此理最透,而《管》、《韩》两子中,亦有其理论。法家是最主张审察现实,以定应付的方法的,所以最主张变法而反对守旧。这确是法家的特色。其学说之能最新,大约即得力于此。

以上所述五家,是先秦诸子中和中国的学术思想及整个的文化最有关系的。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然古代的政治问题,不像后世单以维持秩序为主,而整个的社会问题,亦包括在内。所以古人说政治,亦就是说社会。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一个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存留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在战国时,诸家之说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说,秦用之以并天下,已可说是切于时务的兴,而不切于时务的亡了。但时异势殊,则学问的切于实用与否,亦随之而变。天下统一,则需要与民休息,民生安定,则需要兴起教化。这两者,是大家都会感觉到的。秦始皇坑儒时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兴太平指文学士言。可见改正制度,兴起教化,始皇非无此志,不过天下初定,民心未服,不得不从事于镇压;又始皇对外,颇想立起一个开拓和防御的规模来;所以有所未遑罢了。

秦灭汉兴,此等积极的愿望,暂时无从说起。最紧要的,是与民休息。所以道家之学,一时甚盛。然道家所谓无为而治,乃为正常的社会说法。社会本来正常的,所以劝在上的人,不要领导其变化;且须镇压之,使不变化,这在事实上虽不可能,在理论上亦未必尽是,然尚能自成一说。若汉时,则其社会久已变坏,一味因循,必且迁流更甚。所以改正制度,兴起教化,在当时,是无人不以为急务的。看贾谊、董仲舒的议论,便可明白。

文帝亦曾听公孙臣的话,有意于兴作。后因新垣平诈觉,牵连作罢。这自是文帝脑筋的糊涂,作事的因循,不能改变当时的事势。到武帝,儒学遂终于兴起了。儒学的兴起,是有其必然之势的,并非偶然之事。因为改正制度,兴起教化,非儒家莫能为。论者多以为武帝一人之功,这就错了。武帝即位时,年仅十六,虽非昏愚之主,亦未闻其天亶夙成,成童未几,安知儒学为何事?所以与其说汉武帝提倡儒学,倒不如说儒学在当时自有兴盛之势,武帝特顺著潮流而行。

儒学的兴起,虽由社会情势的要求,然其得政治上的助力,确亦不少。其中最紧要的,便是为五经博士置弟子。所谓“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自然来者就多了。儒学最初起的,是《史记·儒林传》所说的八家:言《诗》:于鲁,自申培公,于齐,自辕固生,于燕,自韩太傅。言《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东汉立十四博士:《诗》齐、鲁、韩。《书》欧阳,大小夏侯。《礼》大小戴。《易》施、孟、梁丘、京。《春秋》严、颜(见《后汉书·儒林传》。《诗》齐鲁韩下衍毛字),大体仍是这八家之学(惟京氏《易》最可疑)。

但是在当时,另有一种势力,足以促令学术变更。那便是第五章所说:在当时,急须改正的,是社会的经济制度。要改正社会经济制度,必须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而在儒家,是只知道前一义的。后者之说,实在法家。当时儒家之学,业已成为一种权威,欲图改革,自以自托于儒家为便,儒家遂不得不广采异家之学以自助,于是有所谓古文之学。读第五章所述,已可明白了。但是学术的本身,亦有促令其自起变化的。那便是由专门而趋于通学。

先秦学术,自其一方面论,可以说是最精的。因为他各专一门,都有很高的见解。自其又一方面说,亦可以说是最粗的。因为他只知道一门,对于他人的立场,全不了解。譬如墨子所主张,乃凶荒札丧的变礼,本不谓平世当然。而荀子力驳他,说天下治好了,财之不足,不足为患,岂非无的放矢?

同类推荐
  • 盛唐极品纨绔

    盛唐极品纨绔

    一位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医疗代表,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时空,凭着他优秀而又执着的品德,在这个时代,开创了一个美好未来的高级励志故事。所有安静的美男子和性感的美女们,请在此留下你们优雅的踪影与美丽的倩影。
  • 非议古人

    非议古人

    柏杨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非议”古人讲述的不再是遥远的和模糊的古人,而是真实的和接近现代人语言环境中的人生。古人身上不为入重视的一面或者不容忽视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和再现古人真实履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就探索历史与人生的一个入口。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热门推荐
  • 名门宠婚:龙凤宝宝齐上阵

    名门宠婚:龙凤宝宝齐上阵

    她承认被闺蜜撬走自己的男盆友,是她自己没有本事情商低。可是儿子你要不要这么真相,给你妈咪留点面子行不?她承认孩子他爹确实有那么点帅气,让她有些把持不住。可是闺女你要不要那么花痴,大叔男盆友你想都不要想,杜绝早早恋!腹黑的总裁老公,青梅竹马的妹夫,默默陪伴的暖男。她要怎么破?温暖不得不感叹一句:烂桃花真的很不好额喂!
  •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偏见,我们无需自卑,唯一能做的就足改变自己,不认命。志气决定前途,更不必掩饰,胆量成就事业。”年轻时是穷人,不代表将来还是穷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角色,穷不是罪过,人这一辈子就该活出个人样。老话讲得好:“穷不过三代
  • 星际龙战

    星际龙战

    来自异度世界的灭世危机,人类的快速发展,异度空间的危害近在咫尺。看沐风如何从一个平民变成一个灭世高手。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纯食材配方!速查速用,值得珍藏! 医学博士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中老年病痛的经典老偏方。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 最安全的系列养生书,畅销200万册! 医学博士朱晓平执笔,万千读者盛赞:实用,有效,安全。
  • 网游之刀尖起舞

    网游之刀尖起舞

    勇敢和智慧兼备的他,毅然选择向往已久的职业。虽防低血薄,平凡少年进入网游世界,却可以靠仅剩的几点血,逆袭全局。他变身为盗贼,终走向辉煌!
  • 九岁傻妃

    九岁傻妃

    晋国公主古一一是个傻子,年纪尚幼镇日疯疯癫癫成天喜好追逐男色,宫卫太监一个都不能少,心智未开却花痴无度受尽天下人的耻笑。傻子是可怜的,好色的傻子是可恨的,集万千宠爱的好色傻子是注定炮灰的。九岁不到的公主就被当今圣上强行塞给一代天骄的晋国王爷。天底下最聪明的男人娶了个天底下最大的傻子,公主和王爷的成亲之日,多少妙龄姑娘学会了打小人,多少娇艳少妇咬碎了手中丝绢,多少男人欢喜的肝肠寸断。傻公主一夜成为傻王妃,有谁的婚礼比她壮观,诅咒漫天飞舞,看衰纷沓而至。嘤嘤哭泣为乐,封封血书为媒。傻王妃福泽堪厚却命比纸薄,深更半夜偷看自家夫君被酱油家丁一闷棍敲晕,就此香消玉殒。所以说:自己的男人如果想看,请记住,一定得光明正大。~现代宝空空:双重间谍。演戏是她的义务。精分是她的权利。吐槽是她的爱好。死于胃癌是她始料未及。穿越她是毫无概念更别说穿成人见人厌的傻子公主。所以说:吃饭一定要准点儿。~再睁眼,明眸璀璨,锋芒毕露。快看,十里长街上的金银珠宝,是她家夫君送给她当玩具的。八百里加急运来的价值连城神海夜明珠一大箱,是她家夫君知道她怕黑用来照明的。九千工人连夜赶制的绫罗绸缎,是她家夫君担心她受凉穿上御寒的。成亲后的一天之内娶进七名美妾,是她家夫君怕她寂寞与之相伴解闷儿的。……只有傻王妃想不到的,就没有晋国王爷做不到的,他被美誉为是世间最宠爱夫人的男人,她被病垢为天下不耻的蠢物。公主、王妃、七小妾。人傻、钱多、遭人恨,夫君啊,你到底是爱我呢,还是想我死呢?所以说:天干物燥,小心诡计。一对一,诙谐幽默,绝无虐女主情节,从互相争斗到互相扶持。【片段】“胸大往右,腿长往左,腰细対直,妖娆在后。”风厉阎端正落座面目凛然,一本正经的对古一一说:“我喜欢you齿。”……【片段二】“你就是我新娘吗?”“你就是小人国来的王爷?”听说王爷已经二十多岁,这个头还真是玲珑别致。“我不是王爷,我是贝勒,看来你真的很傻。”小鬼一脸早熟的惋惜。“王爷是你爹?”“王爷不是我爹,是我二伯,不过二伯不让我叫二伯,所以我都叫本该叫二伯的二伯叫爹,这事你都没听说吗?看来你真的受大家的排斥。”小鬼一脸少见多怪的表情。“看你这么可怜……”宝空空曲着手指对着小鬼额头弹断了他的臆测,弹出一声哀嚎。“你打我,从来没有人会打我,我喜欢你。”
  • 特工下堂妻

    特工下堂妻

    堂堂‘暗魂’排名第一的杀手,竟然因为块香蕉皮而穿越,好吧,林慕桃承认自己很‘衰’。可是你穿就穿吧,为什么要穿成个又丑又哑还不受宠的小姐,还要代替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下嫁给什么破将军,算了,嫁就嫁吧,可是眼前这个小破孩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大夫人走得早,小少爷就交给自己了?士可仍孰不可忍,奶奶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金银珠宝?带走!绫罗绸缎?带走!丫头保镖?带走!将军他娃?带走!且看林慕桃如何在大将军的天罗地网下,活出自己的精彩。情景一:某桃:“小破孩,你最爱吃啥?”某琪:“肉!”某桃:“什么肉?牛肉烧土豆子?香菇焖鸡?红烧排骨?干烧海鱼?”某琪(内牛满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不知道你爱我,而是你端着一盘肉,我却吃不到!”情景二:某琪:“丑女人,我晕车了,好难受啊!”某桃:“啊··吐了吗?”某琪:“没,中午吃的羊肉,不舍得吐!”某桃:“......!”情景三:某桃:“你奶奶个萝卜腿儿的,放我下来。”某渊:“若本将军说不放呢?”某桃:“你要是再不放我下来,我下次不但要拐走你儿子,还要一把火烧了你这将军府,再告诉天下人你是个变态,死断袖!”某渊:“哦?那本将军就拭目以待了!那个我突然想起还有事要做,夫人你就先在这吹吹风吧,回见啊!”++++++++++++++++好友文文推荐++++++++++++++++++尘世妖娆:流光倾城:宛若:魅夜无歌:印度小红点:沛溪:苑薇:秦随风:流年自己文文链接:《娘子盗了为夫吧》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迷你恋人

    迷你恋人

    谁是天使镇史上最倒霉的人?樱雪高中的女生静纸音全票当选。月星汐校园摇滚剧,顶级乐手沦为贴身“男保姆”,草根女生化身“掌上明珠”。最尴尬人经历,最幸福的结局!
  •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残本)

    《闪电窗》,清代世情小说,酌玄亭主人著。本书仅存6回残本,原书回数不详。小说叙述福建漳州,举人林鹍化为人正直,与新举人邬云汉等三人不投缘。林进京会试,船停苏州,富户陆家失火,其家小姐匆忙中赤体逃入林船,为林救护。陆未婚夫沈天孙亦为举人,闻此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