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08

第8章 浙中王学形成与发展的人文地理环境(8)

[168]罗洪先在《明水陈公墓志铭》中说:“自念此学当诣极致,不负千载一时之机,而先生(陈九川)自任其重负荷且坚,东南士人归心取平,而卒无疑贰者,在吉有东廓、双江诸公,在抚则先生为倡首,盖浙中所未有也。”(《罗念庵先生文集》(简称《念庵集》)卷一五,《四库全书》第1275册,326页)此言明显有抬高江右而贬低浙中之嫌。究竟浙中与江右孰更有功于王门的问题,实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罗洪先贬龙溪甚至绪山,而褒东廓甚至南野、明水等人,则不能不说有故意拔高乡贤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如其曰:“自阳明王公以学自命,游其门者众矣,融会敷衍传之人者,无若东廓先生。”(《东廓邹公墓志铭》, 《罗念庵先生文集》,328页)又曰:“方阳明公之存也,传良知之说者,各以其意为解,惟先生(指邹东廓)则独公之言是述;阳明公之没也,承良知之续者,各以其资为的,惟先生则独公之言是守。”(《罗念庵先生文集》卷一七《祭邹东廓公文》,385页)他虽怀念龙溪:“却忆山阴王子辈,昔年曾此话玄虚。”(《罗念庵先生文集》卷二二《登报恩浮图怀龙溪》,509页)然其实是在宛转的批评龙溪。他对与绪山不冷不热的关系且各行其道的做法也颇有怨言:“泽国处逢不记年,一回相见一冷然。……此行不是寻常别,为向春风自放船。”(《赠钱绪山》, 《罗念庵先生文集》,510页)反观浙中的邵廷采,在如何对待两地儒者的问题上,就要显得公平许多。尽管他也有为乡者显的倾向,但对江右诸子的评价却并不吝啬:“阳明之世,门士多矣……故择其有功传习(按:疑脱‘者’字),徐爱、钱德洪、邹守益若而入,而审别其未醇者。” (《思复堂文集》,42页) “阳明之后,惟钱绪山、邹东郭、欧阳南野能守师传,再传弥失。”(《思复堂文集》,317页)

[169]参见庐屏、朱昌编:《明礼部尚书程文德文史选》,9~14页,永康市祥达印务有限公司2003年印行。按:据全祖望《与郑南溪论〈明儒学案〉事目·阳明永嘉弟子》载:“王鹤潭(指王崇炳及其《金华徵献录》)以永嘉、五峰(指永康五峰书院)诸公并传姚江之绪,不知何以不录。按先生(指黄宗羲)固言阳明弟子多失落不备者,五峰诸公朴学淳行,不类龙溪之横决,然所造似亦未深。附之《浙中学案》之后可矣。”(《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中,1694页)故郑性在补刻《明儒学案》时,便根据全祖望的意见,增补了《附案》置于《蕺山学案》后(然贾氏紫筠斋刻本则未补录),收录了曾讲学于永康五峰书院(该书院由程养之(字先粹,“弱冠为诸生,往姚江受业阳明之门”)自越归后“建之”,后“被黜,且毁院,越数年”而“复之”(《黄宗羲全集》第8册,998页))的“四先生”,即应典(字天彝,号石门,永康人,正德甲戌进士。“初谒章懋于兰江,奋然有担负斯道之志,后介黄崇明见王守仁于稽山,授以致良知之学,归而讲学五峰书院”。被黄崇明誉为“浙中罕俪”(《黄宗羲全集》第8册,994页))、周莹(字德纯,号宝峰,永康人,“学于姚江,既有所得,乃讲其学于五峰”)、庐可久(字德卿,永康人,从阳明于越三月,阳明殁后,“归而聚徒讲学于五峰”(《黄宗羲全集》第8册,995页))、杜惟熙(字子光,号见山,东阳人, “作《悔言录》以自励,复至五峰尽其道”,学“以复性为宗……真率简易,不修边幅”;周海门“见《悔言录》,以为非大悟后不能道,由姚江而直溯洙泗”(《黄宗羲全集》第8册,996页))。另外还有《副使颜冲宇先生鲸叙传》一篇(颜鲸,字应雷,号冲宇,慈溪人,嘉靖丙辰进士。“其学以求仁为宗,以默坐澄心为入门,以践履操修为见性,而妙于慎独,极于默识”。

刘念台曰:“先生(指颜鲸)于学问头脑已窥见其大意,故所至树立磊落。”(《黄宗羲全集》第8册,997页))。因此可以说,以永康为中心的金华地区,当时也是王学的重要传播区域。

[170]潘平格“二十岁从事于程、朱之学”, “越五年又从事于王(阳明)、罗(洪先)之学”,后方“知程、朱、王、罗之旨不合于孔、孟”(毛文强:《潘先生传》,见《求仁录辑要》卷首)。故而既反对程、朱的主敬涵养、格物穷理以及理气说等,又反对王阳明的心体无善无恶说以及王畿的“四无”说(参见《容肇祖集》,470页)。不过他对阳明的不满,一般都源自王畿,是在批判王畿时连带阳明。他对宋明诸儒的弊端看得都很清楚:“总因学者读注听讲,先入于宋贤之说,或又入于阳明、龙溪之说,而未尝读孔门经书,故意见偏陂,窠臼难拨。某之所以说‘不得看注,不得看诸贤语录’,盖尝深中其病,确知其害,故不惜痛切言之。”(《求仁录辑要》卷七)其实,潘平格这种犀利而锋芒的批判意识,正是王学内在精神价值的体现。

[171]比如毛奇龄之学“伸王抑朱”,其与张烈关于阳明学是非的争论,实际上代表了清初浙东学者为捍卫阳明学而作的积极抗争。再比如笃信良知的邵廷采,自称“姚江末学”,尝曰:“弟于明儒,心服阳明而外,独有蕺山。”(《思复堂文集》,315~316页)后又极推信毛奇龄,且自称门下,以为清代至毛奇龄, “而发阳明之学乃无余蕴”矣(参见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235~236页)。

[172]梁启超说:“明清嬗代之际,王门下惟蕺山一派独盛,学风已渐趋健实。……而梨洲影响于后来者尤大。梨洲为清代浙东学派之开创者,其派复衍为二,一为史学,二即王学。”(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40页)若将王学与史学合而观之,则似可将这种倾向视为“心学化的史学和实学”。而这种倾向,在浙中王门的部分学者尤其是清初浙东学者那里,表现得尤为显眼。

[173]黄宗羲说:“金华自何、王、金、许以后,先生(指明儒章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丙戌会试第一)承风而接之,其门人如黄傅、张大轮、陆震、唐龙、应璋、董遵、凌瀚、程文德、章拯,皆不失其传云。”(《黄宗羲全集》第8册,371页)因此可以这么说,阳明学与事功学传统在金华乃至整个浙中地区(如台州、衢州)有相衔接的趋势。而心学与实学这两大浙江地区的学术思潮,到明末清初已基本上汇拢到一起,从而促成了浙江近世学术思潮的又一次转向。

[174]《思复堂文集》,48页。

[175]陈白沙的弟子数百人,首推林光(1439—1519,字缉熙,东莞人)。林师事白沙凡20年,后又在浙江平湖任教谕凡9年,其间曾主持兴修了《嘉兴府志》,为白沙学在浙西的传播发挥过重要作用(参见《容肇祖集》,218、227页)。

后浙西儒者偏好甘泉学(如沈佳的《宋明四子书》,合濂溪《通书》、明道《定性书》、白沙《自然书》、甘泉《心性书》于一体,嘉靖三十四年由张淙刻于浙西,廖宪刻于增城,张潮为之序(参见《性命圣理学汇函》, 《中国子学名著集成》,台北,中国子学名著集成基金会,1978)),恐怕就与林光在浙西的学术活动不无关系。

[176]如“敬庵(许孚远)恪宗程朱,居敬穷理,言动皆有矩准”(《思复堂文集》,18页)。

[177]《思复堂文集》,18、311页。

[178]朱之瑜(舜水)在一定意义上亦属该系统。其出生余姚,然从小就随兄寓居松江,后又从松江府考取恩贡生,并师从浙西的朱永佑、张肯堂和吴钟恋,与浙西学者的交往远多于浙东。故而在他的思想中,朱学的成分要超过王学,尽管这其中仍带有较明显的实学史学的倾向(参见钱明:《浙学双璧:舜水学与阳明学》,见钱明、叶树望主编:《舜水学探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

[179]据袁中道《柞林纪谭》载:“伯修问:‘王心斋何如人?’叟曰:‘也是一个侠客,所以相传一派为波石(徐樾)、为山农(颜钧)、为心隐,各有杀身不悔之气。波石为左辖时,事不相干,挺然而出,遂以死,肉骨糜烂。山农以行船事为人所恨,非罗近溪救之,几至以死,不但谪戍而已。心隐以言忤人,遂死于杀人媚人之手。盖以心斋从来气骨高迈,亢不惧祸,奋不顾身,故其儿孙都如此,所谓龙生龙子,果然非虚。’”(潘曾纮编:《李温陵外纪》, 《明代史料集珍》,84页,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而在这些“侠客”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又皆为“嵚崎豪杰”(《黄宗羲全集》第10册,343页)之气。这种气势,浙中王门不可谓没有,但远远比不上泰州王门。一直要到明末清初,当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来临时,它才演化为江浙一带知识分子所崇尚的豪杰精神。

[180]吴震认为:在黄宗羲的心目中,其对泰州学派的界定有这样一个标准:

在儒与佛、正统与异端之间,能否坚定儒家正统的一贯立场;坚定者另当别论,否则便“终是其派下(即泰州学派)人也”。不容否认,黄宗羲将颜钧、何心隐、方学渐、管志道等诸人列入泰州派下,便是这一判断标准在起着关键作用,而出生地域或师承关系已不再是重要的、惟一的判准。同样,他将赵贞吉归入泰州,原因之一也许亦源于此。如果这一分析成立,那么泰州学派完全成了一个儒释混杂、异端百出的“大杂烩”(《泰州学案の诸问题》,《阳明学》第16号,东京,明德出版社,2004)。此说甚是。

[181]《惕若斋集》卷一《奉复天台耿先生笔示排异学书》。

[182]管志道曾不无担忧地说:“我朝正当三教混一之机,而未有立极于其中者。”(《惕若斋集》卷一《奉谢先生书仪兼聆译异权子二编》)很显然,管志道是期望自己的同道能利用“三教混一之机”而为学术发展多作贡献。

[183]因此故,浙西学者对陈建的《学蔀通辨》推崇备至,如张杨园说:“承假《学蔀通辨》,伏读一过,知先生放龙蛇、驱虎豹之心切矣。”(《杨园先生全集》卷一四《答吴汝典书》)陆陇其说:“陈清澜(建)立传,最足为考亭干城。”(《三鱼堂文集》卷五《答徐健庵先生书》)。而浙东的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对陈建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因为在梨洲看来:“阳明子为《朱子晚年定论》,虽或有出于早年者,其大意则灼然不失也。”(《黄宗羲全集》第4册,927页)这与陈建的观点可谓势不两立,所以在《明儒学案》中自然就没有了陈建的地位。

[184]黄宗羲说:“兹读先生(指秦灯岩)之书,谓忠宪(高攀龙)与文成之学,不隔丝毫,姚江致知之说,即忠宪格物之说也。明眼所照,千门万户,锁钥齐堕,始知东林自有真传。”(《黄宗羲全集》第10册,202页)也就是说,在黄宗羲眼里,高攀龙传承的其实是阳明之学。不过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东林学者传承的主要还是朱学,而对王学则采取部分汲取加温和批判的态度。故冈田武彦称东林学派是新朱子学,是相当有见地的(参见冈田武彦:《东林学》,载《テァ£ア》,第9辑,1965年12月)。

[185]据董玚所作《蕺山弟子籍》,刘宗周不同时期的从学弟子,有姓名、籍贯可考者共计80人,其中浙西籍弟子有21人,占四分之一强,虽少于略占五分之三的浙东籍弟子,但仍超过其他地区的总和。另有“学人”72人,其中杭州等浙西籍的17人,亦占近四分之一(参见董玚:《蕺山弟子籍》, 《刘宗周全集》第5册,719~721页)。

[186]万斯同《石园藏稿·明儒学案序》,见朱端强:《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22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4。按:此序为《明儒学案》贾润重刻本写的代序,贾序略有改动,此言贾序即改为“梨洲之门,名公林立”。

[187]章太炎尝概括说:“吴始惠栋,其学好博而尊闻。皖南始江永、戴震,综形名,任裁断。”(《章太炎学术论集》,32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所谓“学好博而尊闻”,意指弃宋尊汉;所谓“综形名,任裁断”,意指不囿于汉宋。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做人活一点

    做人活一点

    成功的机会到处都有,但成功的路上别人对你的阻力和助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你做人能灵活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很多帮助的。 如果你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就可以减少很多敌人,多很多朋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娱乐圈火爆天王

    娱乐圈火爆天王

    2005年,原本的横店小龙套捡到一个装满了未来影视资料的移动硬盘。然后他开始做音乐,搞综艺,拍电视剧,做电影,更是把自己打造成华娱的传奇巨星!他的电影票房攻陷全球,他的音乐风靡世界,他是世界娱乐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 前夫有毒:1000万夺子契约

    前夫有毒:1000万夺子契约

    他潇洒开口:“一个月一百万,留在我身边!”她挑眉一笑:“先付百分之三十的订金,不赊账!”人前他是严谨刻板的大总裁,背后则对她毫不留情。契约到期她潇洒转身,他追上去时,却发现她身边早已有个人小鬼大的小屁孩……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
  • 超级战神系统

    超级战神系统

    在中等军事学院,只有4的精神力,没能进入机甲系,却分到了精神康复系。求爱失败,借酒消愁,惨遭战神系统附身,被诱惑做出了非礼暗恋女神等一系列错误的举动,遭受惩罚发配到与虫族战斗的前线为期一年来赎罪。不断的战斗中,死亡的任务不停的出现。只有快速的成长,才能在一年后从战场活着回到学院。已完成前传《超级战士系统》有百万字,新书上传期间,希望喜欢本书的多投推荐票与收藏下。已完本机甲小说《超级战士系统》《再生在机甲帝国》《机甲狙击手》《重生之机甲狂想曲》。发新书了《全球诸天在线》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 带着校草去私奔

    带着校草去私奔

    我叫项小五,一个俗到不能俗的名字,一个平庸到不能平庸的女生,在一个美女多到比牛毛还烦人的私立学校读书。可笑的是,我们云霄中学只有两大帅哥:晟思危和顾南湘。哼!帅哥!了不起吗?那些家伙在我眼里就是可笑的猴子。可是、、、、、、很丢脸的说,我是顾帮的。
  •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重生之超级测谎师

    前世,身为测谎师的沈怡,因罪犯的狡诈从容而落败,最终命丧于罪犯之手。这一世,她要血债血还,决不再做屈死鬼!测谎天瞳?哈勃星神秘的催眠术?这两样东西,注定是沈怡的!有了它,还怕智商极高,心理素质极好的罪犯,骗过测谎仪,逍遥于法外?有了它,就算是杀一百人之后,万般从容淡定的恶狼,也将命赴黄泉,乖乖伏法!终于,凭它,沈怡报尽前世之仇。终于,凭它,沈怡一眼看穿世间的撒谎者,百试百验,屡试不爽。何为热血神才?沈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胸怀热血,虚怀若谷,就是天塌了,你也还活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