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25

第25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6)

[3]据《姚江眉山徐氏宗谱》(抄本,955页)其实,“养身”与“明道”在阳明那里早已从起先的分离而趋于合一,徐爱当亦不例外。

[23]参见钱德洪:《寿徐横山夫人五十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24]关于王守让的详考,可参见钱明: 《王阳明史迹论考》,见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阳明学研究所编:《阳明学》第15号,东京,明治二十九年铁华书院刊行)、中田胜的《王阳明の实学と徐爱の从学》(《阳明学》第2号,明德出版社,2003。

[25]明人因家学渊源、父子兄弟及婚姻关系而举进士者颇多,而王华在及状元第之前就已是当地名噪一时的人物,“远迩争礼聘为子弟师”(《王阳明全集》,1393页),后竟被浙江方伯宁良请到祁阳去做了家庭教师。登科后,更是声名大振。据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卷六〇载:“(牧相)少受业于王尚书华,华器异之,但皆语焉不详。

[2]徐爱登进士之前,与文成公同学。

[7][8]《湛甘泉先生文集》卷七《答徐曰仁工曹》。” 《阳明年谱》亦载:“先生(阳明)十八岁……明年龙山公以外艰归姚,命从弟冕、阶宫及妹婿牧相,与先生讲析经义。”(《王阳明全集》,1223页)牧相是王华妹婿,字时庸,与华属同年进士。连王华家庭内部的人都纷纷前去从学于他,故而对徐爱父亲古真翁来说,把儿子送往王府,只是有些片面罢了。据与徐爱同时中举的王应鹏《徐曰仁祭文》载:徐爱于正德十二年“考绩抱屙而南”。这就是说,实在是求之不得之事。

[17]《石龙集》卷一一《实翁先生寿言》。

[26]这一推断,似可从徐爱诗中得到印证,如《游龙泉寺次韵》:“十年尘土只怀归,长忆乡山梦里微。”正德七年,徐爱与阳明“同舟归越”,并“自宁波还余姚”(《王阳明全集》,1235页),距弘治十六七年“倒插”至王府,楠本正继的《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广池学院出版部,刚好十年。说明徐爱十六七岁时就已离开余姚而移居山阴了。

[11]佐藤一斋:《传习录栏外书》卷下(见《佐藤一斋全集》第五卷,东京,明德出版社,1999)。

[27]《姚江眉山徐氏宗谱》载:“(徐爱)娶王氏恭人,建宅马山后宜灌弄,墓在绍兴山阴迪埠山麓府南偏门外,有徐氏居焉。”萧鸣凤撰《墓志铭》则云:“(徐爱)以疾卒于山阴寓馆。”究竟应如何解读这些史料呢? 笔者的理解是:徐爱婚后,其父虽在老家为他建宅,但徐并未居住或住的时间很少,而是把常住的寓所(即寓馆)安在了山阴,故称山阴“有徐氏居焉”。

[95][96]《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14]《王塘南先生友庆堂合稿》卷三《两峰刘先生志铭》。

[15]皆为徐爱的学友同道为其撰写的《祭文》或《墓志铭》,均载《横山遗集》卷下。以下凡引,而惟知有池田芦洲的《徐横山传略》(《阳明学》第9号,只注撰者名并直接注于引文后。

[16]《王阳明全集》,984页。

[5][6]《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

[18]绪山自己不太聪明,所以比较看重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绪山此言别有其用意,实际上他是冲着以聪明著称的王畿之流去的(详见后述)。

[19]《王阳明全集》,984页。

[20][21]《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97]《王廷相集·浚川奏议集》卷八《再议宪纲未尽事宜疏》。

[28]详见本书第3章(第一节。

[29]据柳诒徵说:“旧法取士,故改之。另据徐爱《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诗而知,邑宰试五场,郡守试四场,皆在本城,学使者试经古制艺二场,录取者各复试一场,故一试而售者亦须经十余试;隔岁再应试,则经廿余试矣。”(柳诒徵: 《记早年事·旧法取士》,见卢敦基:《从李慈铭看十九世纪江南士绅的日常文学生活》,明德出版社,载《浙江学刊》,2005 (6))这里说的是乡试。也就是说,徐爱至少经历过两次这样的折腾。顺便指出,徐爱曾为甘泉写过其父之奠文,以示“骨肉之情”,足见曰仁与甘泉的关系非同一般(详见后述)。

[30][31]《王阳明全集》,984页。

[32]同上书,168页。

[33]同上书,911页。

[34]据湛甘泉《祭徐曰仁文》记载,弘正年间,徐爱曾在京师“侍侧”于王、湛(详见后述)。故可推知,徐爱字“仲仁”,徐爱也许接受了阳明的建议,赴京师读书,而“侍侧”于王、湛。

[35]《王阳明全集》,984页。

[36]王阳明考了三次至28岁才金榜题名,而徐爱则以22岁年纪一次成功。

在他之前,浙江士子登进士者只有十多人的年龄在22岁以下,差不多只占正德三年以前近1300名浙江籍进士的百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故时人称赞他“早题名于金榜”(朱绘《祭文》)。名横山,形如蛇,故又称蛇山。除王家父子外,笔者至今尚未见到中文论文发表,徐爱所取得的成绩也为越城王府大为争色。

[37]据多洛肯的研究,有明一代,浙江籍进士有3458 人,占全国的1487%,其中余姚籍的多达339人,又占浙江全省的近十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所以余姚籍进士在京为官者甚多,如王华当时就在京师任礼部左侍郎,当他获知阳明得罪刘瑾后,似有不恭之嫌,因“虑祸及己,逐出之”(叶权:《贤博编》,《明史资料丛刊》,174页),遂主动把阳明逐出京师。这说明当时余姚籍京官的处境都很不妙。

[38]另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予得守祁秋七月十三日出京邑是夜宿良乡》、《与林巡抚粹夫书》。新编《慈溪市志》记徐爱为“四年元月出知祈州,十年冬转南京工部水郎中”,属误记。

[39]《张文忠公集》奏疏,卷六《重守令》。

[40]《余姚县志》卷二三《列传》九。

[10]《王阳明全集》,19页。

[41]《横山遗集》卷上《与林巡抚粹夫书》。

[42]《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43]《云村集》卷五《与横山徐曰仁侍御》,2000)三篇日文论文。此外,《四库全书》集二一一,184页。

[44]《夏峰先生集》,191页。

[98]《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46]此前徐爱父亲古真翁曾“以伯安讲明濂洛之学,遂遣爱师事之”(《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也就是说,徐爱第一次师事阳明是秉承父亲之命,而其父看重的乃是阳明对濂洛之学的深度解读。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

[47]其实徐爱“侍阳明自北来南”,则并非如黄宗羲所言是误记,是在正德七年十二月。当时阳明升任的南京太仆寺少卿,是个闲职,故有“便道归省”之行。而徐爱则是由于该年母亲病危(参见王守仁:《与曰仁手札》,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87页),欲返乡探视,于是遂与阳明“同舟归越”,途中“论《大学》宗旨,亦略有述及,闻之踊跃痛快”,这才有了今本《传习录》之首卷(参见《王阳明全集》,1235页)。

[48]罗洪先《衡游纪略》云:“复入湘南寺,观贯道泉。泉边石壁,有宋人赵岍诗,由湘南左取道紫盖峰半山亭,读壁间徐曰仁诗。徐为阳明公友,最厚,1990)及吉田公平的《徐爱と传习录》(《中国文人の思考と表现》,惜其早死,其笃学近罕拟也,感嘅久之。”(《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三)徐爱师事阳明,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态度最诚恳,率领同门最积极,称其阳明“友”,实为大谬。

[49]《圣学宗传》卷一三。”故知徐府君传,因甘泉丁父忧而终未写成。

[50]《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51]或许正因为陆澄有过这段经历,生病在后),所以徐爱去世后,处于极度悲恸寂寞中的阳明,才会萌生寄厚望于爱养精神、擅长元气之学的陆澄的想法(参见《王阳明全集》,167、187页),而陆澄后亦投报于李:“世宗初,文成封伯,宰执忌之,御史程启光、给事毛玉等承风旨,至于说“告病归”,劾文成学术之邪。澄上疏为六辨以析之,文成作书止之,谓彼议论非有所私,本出先儒绪论,而吾侪之言骤异于昔,反若凿空杜撰,宜其非笑。其他语气甚平。澄又疏诋考兴献之非。……未几, 《明伦大典》成,徐爱兄弟俩,中载澄初疏甚详。”(《万历野获编》卷二〇《陆澄六辨》,511页)关于陆澄的思想及其从学阳明的经过,可参见徐爱《送陆子清伯行序》及阳明《答陆原静书》。

[52]王守仁:《与曰仁诸弟书》,见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湛甘泉曰:“委令尊府先生传,但不肖自居忧以来,绝不举笔,汲古书院,作文当有待也。

[53]钱绪山所撰《阳明年谱》于正德十三年戊寅八月条下记曰:“是年爱卒,先生哭之恸,爱及门独先,闻道亦早。……先生每语辄伤之。”(《王阳明全集》,“考绩便道归省”(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所记)与“告病归”(如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和何乔远的《名山藏》所记)两种记载均能成立,1255页)后周汝登亦认为徐爱去世的时间是在正德戊寅。按:《王阳明全集》载有阳明祭文二篇,分别记为正德十三年和嘉靖三年(955页),然前者实属误记。《横山遗集》所录该文尚有“维正德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寓赣州左佥都御史王守仁,使弟守俭,具清酌之奠,哭告于工部都水司郎中徐曰仁贤弟之柩曰”49字记于首,收于《王阳明全集》时,这本身就说明他对史料把握的生疏和取舍的轻率。

【注释】

[1]对于徐爱的研究,不知何故被删,以致《年谱》以讹传讹。由于《王阳明全集》和《阳明年谱》的主要编纂者均是钱绪山,其中之错讹钱氏有脱不了的干系,所以有学者谓绪山整理文献不精,当非虚言(参见《徐爱·钱德洪·董澐集》卷首,22页)。

[54]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谓徐爱卒时“年才三十有七”,误矣。

[9]许鲁斋(1209—1281),名衡,字仲平,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王阳明称他“仲仁”(《王阳明全集》,传程朱之学,尝曰:“学者治生最为先务。

[55]《横山遗集》卷上《寿长乐君八十叙》。

[56]王守仁、王守俭:《徐曰仁祭文》,《横山遗集》卷下。

[57]参见《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8]《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9]《横山遗集》卷上《宜斋叙》。

[60]《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99]《陈亮集》卷一二《四弊》。

[62]《横山遗集》卷上《送甘钦采西还叙》。士君子当以务农为生,商贾虽逐末,果处之不失义理,或以姑济一时,由余姚教科所施长海先生提供)载:徐爱家乡马堰有山,亦无不可。

[63][64]《寿横山夫人五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65]《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66]《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67]《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68]《横山遗集》卷上《答王承吉书》。

[69]《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70]《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71]徐爱:《传习录序》,《王阳明全集》,1567页。

[13]《小柴桑喃喃录》卷上。

[72]《横山遗集》卷上《送黄宗贤谢病归天台五首》之五。

[73]《横山遗集》卷上《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

[74]徐爱:《传习录题辞》,《王阳明全集》,1页。

[75]《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76]《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77]《横山遗集》卷上《忆观楼记》。

[78][79][80]《横山遗集》卷下《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按:期间,1962)、冈田武彦的《王阳明と明末の儒学》(明德出版社,阳明、徐爱等曾在距离余姚城南40里的四明山梁弄镇阳明弟子黄骥家歇足,并亲题门额“家传词翰”,题额至今尚存。此语录未见于《传习录》,系王学在日本的重要传人佐藤一斋据阳明后裔王贻乐编纂的《王阳明先生全集》(清康熙十九年刊刻)本移录。

[81][82]《王阳明全集》,1236页。

[100]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土俗》

[84]参见《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85]《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86]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东江吊古记》。

[87]同为阳明早年弟子的钟世符曾参与了此事的全过程,并作有详细记录:

“去冬阳明分视赣上,符与曰仁既饯于暎江楼,同舟去霅视菜(按:‘菜’通‘采’,有采择、选取之意。所谓‘视菜’,1970)及市川安司的《传习录の徐横山所录に见える“至善”について》(《阳明学》创刊号,即考察选取),为来学计。在途儒冠野衣,若贫素士。

[12]《徐渭集》卷二七《师长沙公行状》,643页。泊舟村市,寂寥黄昏,沽酒买肴,自为温存,令牌酣谑,口口诗一章。既明,但不能说“告病归”就是错的。黄宗羲把基本无误的东西说成是错的,过陆清伯家。视菜毕事,日归,往返数四。曰仁于我,疾病休戚,公私百事,无不倾尽。天不相善,曰仁病亟,我以事羁,984页)。钱绪山说“仲仁即曰仁”。据笔者推测,眷恋停舟,妪煦之私,仅申晨夕。彼旁求妄进及作官谋利者,殆亦窘于生理所致。亟反于家,剂药遣问,未及我书,而曰仁云逝。”(钟世符《祭文》)说明徐爱的确为此事付出了大量心血。

[88]另外,与王阳明及其诸多弟子一样,周敦颐的影响力亦不可低估。徐爱对周子的简易之学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乃昭揭则,“曰仁”可能是王华后来为他改的字。孔子及其弟子冉雍、子路等人的名字中皆带“仲”字,曰维易简。天下理得,实露天机。立学圣的,夫子得之。…… 末流之弊,章分字析。徐氏后人在山上建横山殿,又称马堰家庙,前殿七间,尽管二者可能在时间上会有先后之分(当考绩在前,后大殿五间,两侧屋十间,中堂供奉有大王神像及徐爱夫妇的神像,1966年被拆。驾言精博,惟文之饰。……仰止濂溪,实维诞德。”(《横山遗集》卷上《祭周濂溪先生文》)而他所撰写的优美散文《月岩记》,亦与周子密不可分。

[89]《横山遗集》卷上《访象山书院有感》。

[90]《横山遗集》卷上《镇江夜渡》。

[91]《横山遗集》卷上《登玉岩次维贤韵》。

[92]《横山遗集》卷上《寺困侵诛因复次叔宪(贤)韵识感》。

[93]《横山遗集》卷上《赠陈世杰》。

[4]《石龙集》卷二三《徐府君墓志铭》。

[94]《横山遗集》卷上《王烈妇神异记》。

[22]阳明一直就有归隐阳明洞之意向,而徐爱则是促其尽早付诸行动的积极鼓动者,1989)等论著中,尽管后来他并未把阳明的归隐之地选在阳明洞。不过徐爱付诸行动的动机,即使开始有“养身”方面的原因,后来亦主要为了“明道”。徐爱尝曰:“道之不明,几百年矣。今幸有所见,而又卒无所成,不亦尤可痛乎?愿(阳明)先生早归阳明之麓,与二三子讲明斯道,以诚身淑后。”(《许鲁斋集》卷六)。”(《王阳明全集》,后分别以曰仁、曰中为字。

[45]参见《圣学宗传》卷一三。

[61]《浙学宗传·明曰仁先生徐爱》,明德出版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一,115页。

[83]《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同类推荐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九道真仙

    九道真仙

    武学宗师为追求武道巅峰身死,却穿越到一个仙侠世界,得到大巫后裔的血脉。修仙资质差?我便以大巫强横的肉身和前世的武技结合,一样可以横扫天下……大巫会武术,神仙都挡不住!热血、激情、爽快……我只相信自己手中的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基督山伯爵(下卷)

    基督山伯爵(下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贪玩萌狐:赖上腹黑上仙

    贪玩萌狐:赖上腹黑上仙

    过了五百年米虫生活的沐云心,忽然看到一枚帅呆的炼妖师在收妖!她背着妖皇哥哥偷偷下了山,追着炼妖师不放,冲他摆摆蓬松的大尾巴,“喂,帅哥,你把我收了吧,我也是妖!”帅哥脸色一黑,“我不收你,你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于是,为了让帅哥收自己,她开始到处去闯祸,人家拜堂,她去挑花堂;有人打架,她就掺一脚……当帅哥身边多了个美女的时候,沐云心更兴奋了,虐小三是她的最爱……
  • 命中注定之孽爱

    命中注定之孽爱

    父母早逝,她被妈妈的好友收养,却遇上如恶魔般的他。一起长大,却互相看不顺眼,不料因为一场旧婚约,将两人圈绑在婚姻的牢笼里。他想尽办法让她离开:“我要和你解除婚姻!你开个条件吧!”直到她真的绝情离去,他才发现,她早已扎根在他内心深处。
  •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嫡妃狠狂野:殿下休想进门

    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为什么要娶我?”“因为你八字够硬。”他是整个大陆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鬼刹王,做他嫡妃?不稀罕,成亲前逃不了,那她就成亲后逃。”你不休我,我就给你戴绿帽子,很多很多的绿帽子!!!”她是东方家族的大小姐,不小心穿越至异世大陆,成为身怀异能的将门千金,还被冠上鬼刹王妃头衔,大陆烽火狼烟四起,天赋异能却被压制,离家出走,各路追杀抢她,异能觉醒,她命由她不由人.
  • 上古秘符1

    上古秘符1

    此书以一位经历离奇已经身故的老记者的遗书开篇,通过朋友整理其临终口述的形式行文,叙述了主人公唐增一生所遭遇的各种诡异经历,并展现其揭开这背后巨大秘密和人为阴谋的惊险历程。在主人公的身边,还围绕着一批目的各异的盗墓人、江湖人乃至考古工作者,各界神秘人物穿插其间。为了追寻华夏龙脉几处远古的风水镇,探寻传说中的生死界限,主人公和这些人一起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女人细节全攻略:注重细节的女人最幸福

    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细节很小,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其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女人对细节的把握是一种气质的凝聚,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女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一种有力的资本。本书将告诉女性朋友如何通过你的一颦一眸、一举一动去彰显你独有的女人魅力,如何把握住爱情中、婚姻中、职场中、社交中的种种容易被你忽视的细节,从而成为一个独立、快乐、自由、幸福的都市小资女人,过上让人称羡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
  • 豪门冤家:傲娇千金斗纨绔

    豪门冤家:傲娇千金斗纨绔

    “相亲?”天鹅拍桌:“不去!”“不是相亲是订亲?!”天鹅掀桌,逃离。惹不起,躲得起,一双长腿跑得起!可是……她不是跑路吗?怎么还撞上了?跑路竟然演变成“投怀送抱”,尼玛她人品是有多差!“你被贴上我的标签,跑遍天下有何用?”他是名扬全球的浪荡纨绔子弟,美女趋之若鹜,何曾被人嫌弃过!“妖男你有本事放我走,分分钟帅男到手!”她是美艳不可方物的富家叛逆千金,撞上他真是走了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