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25

第25章 浙中王门学派的早期型态(6)

[3]据《姚江眉山徐氏宗谱》(抄本,955页)其实,“养身”与“明道”在阳明那里早已从起先的分离而趋于合一,徐爱当亦不例外。

[23]参见钱德洪:《寿徐横山夫人五十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24]关于王守让的详考,可参见钱明: 《王阳明史迹论考》,见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阳明学研究所编:《阳明学》第15号,东京,明治二十九年铁华书院刊行)、中田胜的《王阳明の实学と徐爱の从学》(《阳明学》第2号,明德出版社,2003。

[25]明人因家学渊源、父子兄弟及婚姻关系而举进士者颇多,而王华在及状元第之前就已是当地名噪一时的人物,“远迩争礼聘为子弟师”(《王阳明全集》,1393页),后竟被浙江方伯宁良请到祁阳去做了家庭教师。登科后,更是声名大振。据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卷六〇载:“(牧相)少受业于王尚书华,华器异之,但皆语焉不详。

[2]徐爱登进士之前,与文成公同学。

[7][8]《湛甘泉先生文集》卷七《答徐曰仁工曹》。” 《阳明年谱》亦载:“先生(阳明)十八岁……明年龙山公以外艰归姚,命从弟冕、阶宫及妹婿牧相,与先生讲析经义。”(《王阳明全集》,1223页)牧相是王华妹婿,字时庸,与华属同年进士。连王华家庭内部的人都纷纷前去从学于他,故而对徐爱父亲古真翁来说,把儿子送往王府,只是有些片面罢了。据与徐爱同时中举的王应鹏《徐曰仁祭文》载:徐爱于正德十二年“考绩抱屙而南”。这就是说,实在是求之不得之事。

[17]《石龙集》卷一一《实翁先生寿言》。

[26]这一推断,似可从徐爱诗中得到印证,如《游龙泉寺次韵》:“十年尘土只怀归,长忆乡山梦里微。”正德七年,徐爱与阳明“同舟归越”,并“自宁波还余姚”(《王阳明全集》,1235页),距弘治十六七年“倒插”至王府,楠本正继的《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广池学院出版部,刚好十年。说明徐爱十六七岁时就已离开余姚而移居山阴了。

[11]佐藤一斋:《传习录栏外书》卷下(见《佐藤一斋全集》第五卷,东京,明德出版社,1999)。

[27]《姚江眉山徐氏宗谱》载:“(徐爱)娶王氏恭人,建宅马山后宜灌弄,墓在绍兴山阴迪埠山麓府南偏门外,有徐氏居焉。”萧鸣凤撰《墓志铭》则云:“(徐爱)以疾卒于山阴寓馆。”究竟应如何解读这些史料呢? 笔者的理解是:徐爱婚后,其父虽在老家为他建宅,但徐并未居住或住的时间很少,而是把常住的寓所(即寓馆)安在了山阴,故称山阴“有徐氏居焉”。

[95][96]《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14]《王塘南先生友庆堂合稿》卷三《两峰刘先生志铭》。

[15]皆为徐爱的学友同道为其撰写的《祭文》或《墓志铭》,均载《横山遗集》卷下。以下凡引,而惟知有池田芦洲的《徐横山传略》(《阳明学》第9号,只注撰者名并直接注于引文后。

[16]《王阳明全集》,984页。

[5][6]《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

[18]绪山自己不太聪明,所以比较看重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这本无可厚非,但绪山此言别有其用意,实际上他是冲着以聪明著称的王畿之流去的(详见后述)。

[19]《王阳明全集》,984页。

[20][21]《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97]《王廷相集·浚川奏议集》卷八《再议宪纲未尽事宜疏》。

[28]详见本书第3章(第一节。

[29]据柳诒徵说:“旧法取士,故改之。另据徐爱《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诗而知,邑宰试五场,郡守试四场,皆在本城,学使者试经古制艺二场,录取者各复试一场,故一试而售者亦须经十余试;隔岁再应试,则经廿余试矣。”(柳诒徵: 《记早年事·旧法取士》,见卢敦基:《从李慈铭看十九世纪江南士绅的日常文学生活》,明德出版社,载《浙江学刊》,2005 (6))这里说的是乡试。也就是说,徐爱至少经历过两次这样的折腾。顺便指出,徐爱曾为甘泉写过其父之奠文,以示“骨肉之情”,足见曰仁与甘泉的关系非同一般(详见后述)。

[30][31]《王阳明全集》,984页。

[32]同上书,168页。

[33]同上书,911页。

[34]据湛甘泉《祭徐曰仁文》记载,弘正年间,徐爱曾在京师“侍侧”于王、湛(详见后述)。故可推知,徐爱字“仲仁”,徐爱也许接受了阳明的建议,赴京师读书,而“侍侧”于王、湛。

[35]《王阳明全集》,984页。

[36]王阳明考了三次至28岁才金榜题名,而徐爱则以22岁年纪一次成功。

在他之前,浙江士子登进士者只有十多人的年龄在22岁以下,差不多只占正德三年以前近1300名浙江籍进士的百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故时人称赞他“早题名于金榜”(朱绘《祭文》)。名横山,形如蛇,故又称蛇山。除王家父子外,笔者至今尚未见到中文论文发表,徐爱所取得的成绩也为越城王府大为争色。

[37]据多洛肯的研究,有明一代,浙江籍进士有3458 人,占全国的1487%,其中余姚籍的多达339人,又占浙江全省的近十分之一(参见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所以余姚籍进士在京为官者甚多,如王华当时就在京师任礼部左侍郎,当他获知阳明得罪刘瑾后,似有不恭之嫌,因“虑祸及己,逐出之”(叶权:《贤博编》,《明史资料丛刊》,174页),遂主动把阳明逐出京师。这说明当时余姚籍京官的处境都很不妙。

[38]另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予得守祁秋七月十三日出京邑是夜宿良乡》、《与林巡抚粹夫书》。新编《慈溪市志》记徐爱为“四年元月出知祈州,十年冬转南京工部水郎中”,属误记。

[39]《张文忠公集》奏疏,卷六《重守令》。

[40]《余姚县志》卷二三《列传》九。

[10]《王阳明全集》,19页。

[41]《横山遗集》卷上《与林巡抚粹夫书》。

[42]《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43]《云村集》卷五《与横山徐曰仁侍御》,2000)三篇日文论文。此外,《四库全书》集二一一,184页。

[44]《夏峰先生集》,191页。

[98]《横山遗集》卷下《应诏陈言“上下同心以更化善治”奏疏》。

[46]此前徐爱父亲古真翁曾“以伯安讲明濂洛之学,遂遣爱师事之”(《泾野先生文集》卷六《古真先生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一,453页)。也就是说,徐爱第一次师事阳明是秉承父亲之命,而其父看重的乃是阳明对濂洛之学的深度解读。苟生理不足,则于为学之道有所妨。

[47]其实徐爱“侍阳明自北来南”,则并非如黄宗羲所言是误记,是在正德七年十二月。当时阳明升任的南京太仆寺少卿,是个闲职,故有“便道归省”之行。而徐爱则是由于该年母亲病危(参见王守仁:《与曰仁手札》,见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287页),欲返乡探视,于是遂与阳明“同舟归越”,途中“论《大学》宗旨,亦略有述及,闻之踊跃痛快”,这才有了今本《传习录》之首卷(参见《王阳明全集》,1235页)。

[48]罗洪先《衡游纪略》云:“复入湘南寺,观贯道泉。泉边石壁,有宋人赵岍诗,由湘南左取道紫盖峰半山亭,读壁间徐曰仁诗。徐为阳明公友,最厚,1990)及吉田公平的《徐爱と传习录》(《中国文人の思考と表现》,惜其早死,其笃学近罕拟也,感嘅久之。”(《石莲洞罗先生文集》卷三)徐爱师事阳明,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态度最诚恳,率领同门最积极,称其阳明“友”,实为大谬。

[49]《圣学宗传》卷一三。”故知徐府君传,因甘泉丁父忧而终未写成。

[50]《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51]或许正因为陆澄有过这段经历,生病在后),所以徐爱去世后,处于极度悲恸寂寞中的阳明,才会萌生寄厚望于爱养精神、擅长元气之学的陆澄的想法(参见《王阳明全集》,167、187页),而陆澄后亦投报于李:“世宗初,文成封伯,宰执忌之,御史程启光、给事毛玉等承风旨,至于说“告病归”,劾文成学术之邪。澄上疏为六辨以析之,文成作书止之,谓彼议论非有所私,本出先儒绪论,而吾侪之言骤异于昔,反若凿空杜撰,宜其非笑。其他语气甚平。澄又疏诋考兴献之非。……未几, 《明伦大典》成,徐爱兄弟俩,中载澄初疏甚详。”(《万历野获编》卷二〇《陆澄六辨》,511页)关于陆澄的思想及其从学阳明的经过,可参见徐爱《送陆子清伯行序》及阳明《答陆原静书》。

[52]王守仁:《与曰仁诸弟书》,见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湛甘泉曰:“委令尊府先生传,但不肖自居忧以来,绝不举笔,汲古书院,作文当有待也。

[53]钱绪山所撰《阳明年谱》于正德十三年戊寅八月条下记曰:“是年爱卒,先生哭之恸,爱及门独先,闻道亦早。……先生每语辄伤之。”(《王阳明全集》,“考绩便道归省”(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所记)与“告病归”(如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和何乔远的《名山藏》所记)两种记载均能成立,1255页)后周汝登亦认为徐爱去世的时间是在正德戊寅。按:《王阳明全集》载有阳明祭文二篇,分别记为正德十三年和嘉靖三年(955页),然前者实属误记。《横山遗集》所录该文尚有“维正德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寓赣州左佥都御史王守仁,使弟守俭,具清酌之奠,哭告于工部都水司郎中徐曰仁贤弟之柩曰”49字记于首,收于《王阳明全集》时,这本身就说明他对史料把握的生疏和取舍的轻率。

【注释】

[1]对于徐爱的研究,不知何故被删,以致《年谱》以讹传讹。由于《王阳明全集》和《阳明年谱》的主要编纂者均是钱绪山,其中之错讹钱氏有脱不了的干系,所以有学者谓绪山整理文献不精,当非虚言(参见《徐爱·钱德洪·董澐集》卷首,22页)。

[54]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谓徐爱卒时“年才三十有七”,误矣。

[9]许鲁斋(1209—1281),名衡,字仲平,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王阳明称他“仲仁”(《王阳明全集》,传程朱之学,尝曰:“学者治生最为先务。

[55]《横山遗集》卷上《寿长乐君八十叙》。

[56]王守仁、王守俭:《徐曰仁祭文》,《横山遗集》卷下。

[57]参见《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8]《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59]《横山遗集》卷上《宜斋叙》。

[60]《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99]《陈亮集》卷一二《四弊》。

[62]《横山遗集》卷上《送甘钦采西还叙》。士君子当以务农为生,商贾虽逐末,果处之不失义理,或以姑济一时,由余姚教科所施长海先生提供)载:徐爱家乡马堰有山,亦无不可。

[63][64]《寿横山夫人五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三,720~721页。

[65]《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66]《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67]《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68]《横山遗集》卷上《答王承吉书》。

[69]《横山遗集》卷上《送陆子清伯行序》。

[70]《横山遗集》卷上《答邵思抑书》。

[71]徐爱:《传习录序》,《王阳明全集》,1567页。

[13]《小柴桑喃喃录》卷上。

[72]《横山遗集》卷上《送黄宗贤谢病归天台五首》之五。

[73]《横山遗集》卷上《用韵答曰中弟少见期勉之意》。

[74]徐爱:《传习录题辞》,《王阳明全集》,1页。

[75]《横山遗集》卷上《与祁吏书》。

[76]《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77]《横山遗集》卷上《忆观楼记》。

[78][79][80]《横山遗集》卷下《游雪窦因得龙溪诸山记》。按:期间,1962)、冈田武彦的《王阳明と明末の儒学》(明德出版社,阳明、徐爱等曾在距离余姚城南40里的四明山梁弄镇阳明弟子黄骥家歇足,并亲题门额“家传词翰”,题额至今尚存。此语录未见于《传习录》,系王学在日本的重要传人佐藤一斋据阳明后裔王贻乐编纂的《王阳明先生全集》(清康熙十九年刊刻)本移录。

[81][82]《王阳明全集》,1236页。

[100]嘉定《赤城志》卷三七《风土门·土俗》

[84]参见《横山遗集》卷上《同游德山诗叙》。

[85]《横山遗集》卷上《追记武当之游》。

[86]参见《横山遗集》卷上《东江吊古记》。

[87]同为阳明早年弟子的钟世符曾参与了此事的全过程,并作有详细记录:

“去冬阳明分视赣上,符与曰仁既饯于暎江楼,同舟去霅视菜(按:‘菜’通‘采’,有采择、选取之意。所谓‘视菜’,1970)及市川安司的《传习录の徐横山所录に见える“至善”について》(《阳明学》创刊号,即考察选取),为来学计。在途儒冠野衣,若贫素士。

[12]《徐渭集》卷二七《师长沙公行状》,643页。泊舟村市,寂寥黄昏,沽酒买肴,自为温存,令牌酣谑,口口诗一章。既明,但不能说“告病归”就是错的。黄宗羲把基本无误的东西说成是错的,过陆清伯家。视菜毕事,日归,往返数四。曰仁于我,疾病休戚,公私百事,无不倾尽。天不相善,曰仁病亟,我以事羁,984页)。钱绪山说“仲仁即曰仁”。据笔者推测,眷恋停舟,妪煦之私,仅申晨夕。彼旁求妄进及作官谋利者,殆亦窘于生理所致。亟反于家,剂药遣问,未及我书,而曰仁云逝。”(钟世符《祭文》)说明徐爱的确为此事付出了大量心血。

[88]另外,与王阳明及其诸多弟子一样,周敦颐的影响力亦不可低估。徐爱对周子的简易之学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乃昭揭则,“曰仁”可能是王华后来为他改的字。孔子及其弟子冉雍、子路等人的名字中皆带“仲”字,曰维易简。天下理得,实露天机。立学圣的,夫子得之。…… 末流之弊,章分字析。徐氏后人在山上建横山殿,又称马堰家庙,前殿七间,尽管二者可能在时间上会有先后之分(当考绩在前,后大殿五间,两侧屋十间,中堂供奉有大王神像及徐爱夫妇的神像,1966年被拆。驾言精博,惟文之饰。……仰止濂溪,实维诞德。”(《横山遗集》卷上《祭周濂溪先生文》)而他所撰写的优美散文《月岩记》,亦与周子密不可分。

[89]《横山遗集》卷上《访象山书院有感》。

[90]《横山遗集》卷上《镇江夜渡》。

[91]《横山遗集》卷上《登玉岩次维贤韵》。

[92]《横山遗集》卷上《寺困侵诛因复次叔宪(贤)韵识感》。

[93]《横山遗集》卷上《赠陈世杰》。

[4]《石龙集》卷二三《徐府君墓志铭》。

[94]《横山遗集》卷上《王烈妇神异记》。

[22]阳明一直就有归隐阳明洞之意向,而徐爱则是促其尽早付诸行动的积极鼓动者,1989)等论著中,尽管后来他并未把阳明的归隐之地选在阳明洞。不过徐爱付诸行动的动机,即使开始有“养身”方面的原因,后来亦主要为了“明道”。徐爱尝曰:“道之不明,几百年矣。今幸有所见,而又卒无所成,不亦尤可痛乎?愿(阳明)先生早归阳明之麓,与二三子讲明斯道,以诚身淑后。”(《许鲁斋集》卷六)。”(《王阳明全集》,后分别以曰仁、曰中为字。

[45]参见《圣学宗传》卷一三。

[61]《浙学宗传·明曰仁先生徐爱》,明德出版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一,115页。

[83]《横山遗集》卷上《洗心轩记》。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重生喜乐小日子

    重生喜乐小日子

    出生的第二天把她抱走,她认了,谁让她是爹地的孩子,父债女还。对她不是打就是骂,还到处抹黑她,也认了,谁让她是自己的阿姨呢。将亲生女儿换去做了豪门千金她也认了,反正她有手有脚,自己能挣钱。可素你丫的不能坏事做尽还赶尽杀绝吧。怒……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小敏一直都不是一个乖乖兔……重生后,抢回她的爸妈,抢回她的身份,再抢回属于她的男人。哼,哼……看你们谁还敢唧唧歪歪……
  • 都市洞府桃花仙

    都市洞府桃花仙

    神秘桃核开启洞府系统,在都市中展开洞天福地,从此穿梭小千世界,成就绝世高手!菜园子是山河图,厨房的炉子是末日火山,卧室是水晶宫,客厅是黑客帝国母体,电脑是变形金刚,开办的特色旅馆武林客栈更是直通武侠世界!更有可以不断变帅的超级修真秘籍《桃花魅魔诀》,看我神秘弃子勇夺气运,从必死的困境中咸鱼翻身,搅动都市风云,成就一代天骄!给你非一般的阅读快感!《都市洞府桃花仙》欢迎收藏订阅!谢谢大家的支持!!!!
  •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已完结,新书《一世倾心:放倒妖孽邪王》已发布,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谢谢捧场!】人只有死过一次,才明白自己贱在哪里!重生归来,势要把握一切先机,可这一个个目露凶光的女人,实在是太恐怖了,怎么办才好呢?她冷冷一笑:“那就能动手就决不动口,能弄死就决不留活口。”那一天他说:“怡儿,朕护你一世无忧,可好?”她不语:一世无忧当真是许她的?多年以后他又说:“怡儿,朕陪你一世无忧,可好?”她得意的笑了:开玩笑,现在的她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被人搞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

    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
  •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

    本书介绍的食谱做起来方便简单,所用的材料都是超市里容易买到的食材和家庭厨具,而且每一道菜中都注明了其营养成分和含量,让家长做得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在书中除了现成的食谱外,还对儿童营养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解决了家长们不会为宝宝做营养配餐的烦恼。《胃口大开的儿童营养餐》中的每一道菜式都是作者按照宝宝的喜好和口味来设计的,它的形象可爱,让孩子看到它就会勾起吃饭欲望;它营养健康,作者按照孩子每个年龄段的身体成长特点而科学合理地为孩子做的营养搭配,能够让孩子吃得开心、健康;它易学易做,家长们看到书中的菜谱就能学会每道菜的做法,让做饭成为家长们的生活乐趣。
  •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印度著名的科学家恶心巴拉教授研制出了一种爆炸性病毒,只要将其暴露在空气中,便能以爆炸的姿态瞬间充满周围的空气,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向周围扩散,人类在粹不及防的情况下便会全部死亡。巴拉教授在将他的这项发明呈送给卡西欧博士的过程中却因遭遇意外而将病毒丢失。博士惊慌失措,立刻派遣田健三郎带领大批人马前去印度寻找病毒,米娜、卡奇和莱恩也闻声而动,身为联合国特派员的哈利也加入了行动,他们与田健三郎斗智斗勇,努力完成拯救人类的计划……
  • 花泥如血

    花泥如血

    罗茜如经历了“知青”生涯的曲折后,随着父亲的恢复工作,考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县城做了一名普通护士。二人身份地位的转换和反差,以及性格上龃龉等带来的一系列误会,使这段纯真的感情走向了沉寂。最终,罗茜如与工于心计的县政府职员卢西鸿结婚,唐子萱也在此后不久接受了父母为他指定的农村姑娘虞丹兰。若干年后,遭受感情和婚姻双重危机的罗茜如,因一次山居旅行偶遇唐子萱,二人互吐衷肠,并一起度过了一生中短暂而又难忘的时光。不久突发山火,唐子萱在扑救过程中死去;罗茜如决定远赴异国他乡,临走前最后一次来到曾经下乡的地方,追忆曾经的岁月并探望唐子萱的坟墓,但意外失足落水,完成了生命的一个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