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11

第11章 浙中王门的盛衰及其成因(3)

诚然,江西的阳明学者也被黄宗羲“分隔”为江右、泰州、甘泉、止修等若干个学案,但显然不能与浙江同日而语。比如浙江出入王、湛的“准阳明学者”绝大多数都是浙西人,这就使得浙西的阳明学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江西则没有这种情况,所以阳明学在江西几乎是遍地开花、无处不入(除了地处浙、赣、皖交界处的新安地区[84])。再比如,黄宗羲把颜钧、罗汝芳一支归于泰州门下,不仅未使江右王门伤筋动骨,反而起到了净化江右王门的作用。然而,当他把万历时浙中王门的盟主周汝登一支[85]均归入泰州王门后,就不仅大伤了浙中王门的元气,而且亦使自己处在了与多数史家“作对”甚而自相矛盾的境地。[86]因为周汝登曾明确说过,自己与王畿是“及门而未受业,受业而未及门矣”。隆庆四年,嵊县知县邀请王畿入剡(嵊县古称)讲学,并率诸生礼拜,周氏也在其中,“虽侍侧听讲,而不能领略,故及门而未可谓之受业。后予通籍后,始知慕学,渐有所窥。思先生平日之言为有味,实受业而未及门也”[87]。陶望龄亦曰:“海门子少闻道龙溪之门,晚而有诣焉。自信力故,尊其师说也益坚;其契也亲,故词不餙而甚辨。”[88]可见,把周汝登归入王畿一支应是毫无疑问的。然陶望龄在谈到海门时又说过:“未尝见二先生(指龙溪、近溪),独嗜其书耳,而嗜近溪语尤甚。”[89]若从海门自己在《圣学宗传》中以江右的罗汝芳(近溪)为终结来看,似乎可以说近溪对海门的影响也许更大一些。问题是,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一般都以师承关系为前提来定位各派学者,但却把罗汝芳、周汝登等人归入了泰州学派。这对浙中王门来说,可是伤筋动骨的事。尽管罗汝芳与周汝登分别是江右王门与浙中王门中领军人物,但由于浙中王门类似周汝登这样的曾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性人物实在太少[90],而江右王门中像罗汝芳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还可举出一些,因此两人对各自地域所具有影响力在比较效应上也是不能等量齐观的。[91]因此,周汝登可以说是万历年间王门之“宗主”,而罗汝芳则只被誉为一方之“盟主”或称“后生标准”[92]。如王龙溪曰:“近溪兄主盟一方,吾道尤幸。闻提省人颇涉禅家因果,中人以下以此作接引阶梯,坚其信道之心,亦是权法。”[93]陆世仪则曰:“讲学之风至嘉隆之末万历之初而弊极,凡诸老相聚,专拈四无掉弄机锋闲话,过日其失,更不止如晋室之清谈矣。海门周汝登当时推为宗主,著《圣学宗传》,自以为得心宗之正。讲无善无恶之旨于南都,许敬庵闻而疑之,作‘九谛’相难,汝登作‘九解’以解之。敬庵之学于时独为纯正,然所得亦浅一杯水,岂能救一车薪之火哉?”[94]周汝登与许孚远,一个为浙东王门之宗主,一个为浙西湛门之代表,为争夺学术主导权、弄清“四句教言”之是非,于万历二十年论战于南京,从而掀起了明代儒学史上的又一场思想大辩论。此后不久,即崇祯初年,许孚远的弟子刘宗周又与周汝登的弟子陶奭龄在越中展开激战,从而把这场思想大辩论进一步推向高潮。很显然,发生在浙江思想家之间的这两场大论战,对整个明代学术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但它同时也对浙中王门学派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像周汝登、二陶这样的人,黄宗羲把他们“清除”出浙中王门,其良苦用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95]只是这样做对浙中王门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梨洲所始料不及的。可以这么说,原本在人数上、时间上都占优势的浙中王门,被梨洲这么一“分化”,其原来具有的优势地位便被大打折扣了。

当然,黄宗羲这样做自然有他的理由。概而言之,其因有三。

其一,王阳明在世时,在外的名声响亮,而在自己家乡越地尤其余姚,名声却并不怎么好。他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以外度过的,先是京师,继而贵阳、虔州、滁州、南京、南赣、两广。所到之处,聚徒讲学,尤其是平定南赣盗匪与宸濠反乱后,更是声名鹊起,成为影响南方数省甚至全国的大名人。反观其故乡,乡亲们虽然偶尔也听说了他在外面的显赫名声,但在他们心里,那个幼年时名叫“云”的调皮捣蛋的人[96],依旧是我行我素、旧习不改,这样的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正德十六年阳明归越以后。[97]从这一意义说,王阳明在自己家乡的影响力还不如别的地方。故而季本在谈到信奉朱子学、反对阳明学的同乡汪应轸[98]时尝谓:“而乡邦之誉反或过之,谓能自立于世,以成一家,与古人相颉颃,而与阳明公之学信有不及,不欲屈随耳。”[99]其二,浙中王门的第一代学人,除了徐爱、钱德洪、王畿等中坚分子外,其余的无论在阳明学的思想创设上,还是在讲学传道上,都不太有所作为,他们或者出入佛道,或者兼习湛学,对阳明学的传播与发展谈不上有多大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说,黄宗羲在《浙中王门学案》序言中所作的评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三,浙中王门的第二、三代传人,在师承关系、地域观念、门户立场上都不如江右、泰州等地的王门,故而黄宗羲把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分别归入泰州、甘泉门下,也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一些影响微弱、史料缺乏的浙中弟子,比如浙中王门的重要分支———阳明的金华传人,则被有意无意地放到“附案”中处理。其实,被黄宗羲置于《诸儒学案》中的金华学者章懋及其弟子唐龙、应璋、董遵、程文德、章拯等人,皆与阳明本人或其门人关系密切,有些甚至直接从学过阳明,把这些人与王门隔离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浙中王门的力量受到了折损。

总之,与其他区域的王门流派相比,浙中王门在时间上占先、人数上占优,但却并未显示出它的强大与持久。在黄宗羲这位浙中王门的正宗传人眼里,浙中王门中惟有钱德洪、王畿二人称得上声名远扬,余皆平平,作用似“椎轮积水耳”,根本谈不上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他还以范瓘等十二人为例,说明浙中王门有不少人,虽跟随阳明,勤学好修,皆可胜道,然皆一世湮没,学术不传,似乎浙中王门力量不显、传续不久的原因是由于文献缺失、不为人知所致。然而,在笔者看来,浙中王门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注释】

[1]阳明在回答黄直有关许衡治生思想时说过:“但言学者治生上尽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传习录栏外书》卷下,《佐藤一斋全集》第五卷,东京,明德出版社,1999)

[2]王守仁:《与曰仁诸弟书》、《与守文诸弟札》,收入计文渊《吉光片羽弥足珍———新发现的王阳明诗文墨迹十种》,见钱明、叶树望主编:《王阳明的世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3]叶权:《贤博编》,16页。

[4]钱明编校整理:《徐爱·钱德洪·董澐集》,194页,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5]参见陈来:《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 《中国学术》第四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吕妙芬:《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6]《王阳明全集》,1569页。

[7]《黄宗羲全集》第8册,266页。

[8]《余姚县重修儒学记》,《黄宗羲全集》第10册,133页。

[9]《黄宗羲全集》第10册,76页。

[10]关于《明儒学案》改序与原序的关系,可参见吴光:《〈明儒学案〉考》(《黄宗羲全集》第8册,1013~1014页)。

[11]《黄宗羲全集》第7册,5页。其实,梨洲此言来源于陶望龄。据陶氏《与何越观》云:“我朝别无一事可与唐宋人争衡,所可跨跱其上者,惟此种学问,出于儒绅中,为尤奇伟耳。”(《黄宗羲全集》第8册,132页)“此种学问”,即宗旨分明的心性之学。

[12]《二曲集》卷一二《匡时要务》,10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6。

[13]《歇庵集》卷一六《与姜养冲大参》。

[14]《澹园集》,483页。

[15]《王阳明全集》,1590页。

[16]同上书,1344页。

[17]《龙溪集》卷一《冲元会记》。王畿虽承阳明晚年之教法,但他对江右在王学中地位却看得很重,其曰:“先师倡明此学,精神命脉半杂江右,故江右同志诸兄传法者众,兴起聚会,在在有之,虽未能尽保必为圣贤,风声鼓舞,比之他省气象,自别,不可诬也。”(《龙溪集》卷四《与三峰刘子答问》)又说:“阳明夫子生平德业著于江右最盛,讲学之风亦莫盛于江右,而尤盛于吉之安成,盖因东廓诸君子以身为教,人之信从者众。”(《龙溪集》卷一六《漫语赠韩天叙分教安成》)后来陶望龄也说:“……其人皆江右之产也,先生(指阳明)功业教化,于斯独盛。”(《歇庵集》卷六《重修勋贤祠碑记》)可见江西在王门中的地位不仅不可低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要超过浙江和贵州。但王畿等人的评价乃是针对阳明去世后邹守益等人在江右的讲学活动而言的,或者说是对阳明以后江右王学运动的定位和表彰,而并不是拿来与阳明本人在浙中的讲学活动作比较。

[18]参见《贵阳阳明洞·阳明祠碑刻拓片集》,95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19]《龙溪集》卷一五《遗言付应斌应吉儿》。

[20]《尤西川纪念闻》,《黄宗羲全集》第7册,687页。

[21]《稽山承语》原为朱得之所撰《宵练匣》(十卷)之一种。《四库全书总目》云:“是书(《宵练匣》)凡分三编:曰《稽山承语》,纪其闻于师者也;曰《烹芹漫语》,纪其闻于友者也;曰《印古心语》,纪其验于经典而有得于心者也。皆提唱心学,阳儒阴释。”(1075页)有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狩野文库藏本。

[22]此处“绍兴”主要是指越城。关于绍兴、越城、山阴、会稽以及余姚的地域问题,可参见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载《浙江学刊》,2005 (1)。

[23]参见钱明:《儒学正脉———王守仁传》,125~136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4]《王阳明全集》,224页。

[25]同上书,1282页。

[26]明代中叶的讲会,一般都是每月一会或二会,甚至还有间月一会或每季一会的,然龙山之会由于阳明的参与,却增加到每月四会,说明钱德洪非常珍惜阳明难得归姚的机会。该讲会到嘉靖七年仍继续存在(参见《王阳明全集》,224页)。钱德洪于嘉靖十四年回籍丁忧时,又修复此会(参见《圣学宗传》卷一六)。

[27]《龙溪集》卷一四《赠邑博诸元冈迁荆王府教授序》。

[28]《王阳明全集》,1290页。

[29]同上书,1306页。

[30]参见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载《浙江学刊》,2005 (1)。

[31]《东廓集》卷九《题先师阳明夫子遗像赠濮致昭》,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六六,148页。

[32]《明儒学案》,590页。

[33]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卷三八《临终自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四,850页。

[34]阳明的晚年弟子董澐尝赋诗曰:“二三千个同门聚,六十九季今夜除。”

(《从吾道人诗稿》卷下《丙戌除夕》)丙戌年即嘉靖五年。连应家家团聚的除夕之夜都有二三千人聚集在绍兴听阳明讲学,可见当时绍兴讲学活动的影响力的确非同一般。

[35]王宗沐:《敬所王先生全集》卷一《阳明先生图谱序》。

[36]青原讲会不止一次,所以有关人数的统计,时人的记载不一致是很正常的,诚如清人沈佳《明儒言行录》所言:“春秋二季,合五郡出青原山为大会,凡乡贤士大夫偕与,远者年聚,近者月会;小会人百,大会人千。”(卷八,《四库全书》史部二一六,892页)但问题是对同一次讲会的记载也不尽一致。如罗洪先《夏游记》载:“(嘉靖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会于青原,四方及同郡之士,先后至者百六十人,僧舍不能容。”(《念庵集》卷三)王时槐《自考录》嘉靖二十七年戊申条载:“钱绪山、王龙溪二先生自浙来,东廓先生邀入青原,大会九邑,缙绅士人皆集,与会者七、八百人,其徒步往听教。”而邹德涵《文庄府君传》则谓:

“戊申,往青原山,聚九邑大夫士为会,凡几千人。”(《邹聚所先生文集》卷三)这三段记载,皆指嘉靖二十七年六月邹东廓邀绪山、龙溪参加青原大会之事,然从一百六十人到几千人,人数相差如此之巨,说明当时对讲会活动的记载很不严谨。

[37]参见《黄宗羲全集》第7册,412、717页。按:据吴震考证,自徐阶入主内阁以后,在京师举行的“灵济宫大会”,至少有6次,分别是十六世纪五六十年代的1553、1554、1556、1558、1560、1565年(参见《罗汝芳评传》,132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因此关于灵济宫讲会的人数统计,也许因场次不同,而使各家所记不一。如《明儒学案》卷二七《徐阶传》谓“学徒云集数千人”(618页);《明史》卷二八三《欧阳德本传》称“赴者五千人”(按:佐野公治认为是“至千人”之笔误(参见佐野公治:《明代嘉靖年间の讲学活动———阳明学派の讲学》,《阳明学》第16号,5页));颜钧曾自诩徐阶“邀铎(即颜钧)主会天下来觏官三百五十人于灵济宫三日,越七日,又邀铎陪赴会试举人七百士,亦洞讲三日”(《颜钧集》,2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而罗汝芳的《盱坛直诠》虽对主持会议的人员名单记录甚详,但在参加人数上则只笼统地说是“数十百人”(《中国子学名著集成》,297~329页)。徐学谟《冰厅札记》云:“京师灵济宫讲学之会,莫胜于癸丑、甲寅(嘉靖三十二、三十三年)间。盖当是时,礼部尚书欧阳公德、兵部尚书聂公豹、吏部侍郎程公文德主会,皆有气势。缙绅可拔附得显官做,学徒云集至千人。丙辰(嘉靖三十五年)而后,三公或殁或去位,人稍稍避匿矣。戊午岁(嘉靖三十七年),何大仆迁自南京来,复开灵济宫讲坛,然以其名位未可恃号召,诸少年多无应者。”(《高拱全集》,1667页,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罗汝芳参与的当为嘉靖三十七年的由何迁主持的讲会。佐野公治认为,灵济宫讲会是阳明学派讲学活动中仅有的几次由政府主导的、参加者也大都为进京赶考的举人或来京朝觏的官员的讲会之一(参见佐野公治:《明代嘉靖年间の讲学活动———阳明学派の讲学》,《阳明学》第16号,4页)。这与后来江右王门的会讲运动所走的平民化道路有很大区别。如果说后者属于大众教育,那么灵济宫讲会则属于精英教育(详见后述)。

[38]参见《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一四《东廓邹先生传》。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热门推荐
  • 奈何生在帝王家(全本)

    奈何生在帝王家(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长陵公主出生的那日,上阳城朝华宫上头的那轮红日显得格外温柔,它悄然织了一张光一样的网笼罩住整个朝华宫,流光溢出的华彩柔和地映着天边云朵。他们都说,长陵公主也许是这个已经腐朽的王朝的最后希望。长陵长陵,一个翡翠的梦。看不见的阴谋诡计,听不见的鬼语妄言,闻不见的弥漫硝烟,谁来拯救一个王朝的命运。当她蓦然回首,她才发现一切不过是个阴谋,她完成了阴谋为她设计的路,却什么都没有了。鸳鸯玉枕旁那双炯炯的眼,为什么一边说着温言软语一边扼杀她的所有?黄沙大漠中那丛隆起的墓,里面躺着她的谁?——————他勾画给她一个美丽直率的大漠,一如他的直率,让女皇只有在他面前才真正觉得轻松。他不过一双手,翻手却想拿下整个王朝。他看她的眼睛很是温柔,如果她是女皇,他必要在她之上,不会让她再属于别的谁。亲爱的读者们,非常不好意思,原本打算86章开始上架的,但是因为上架申请比较早……所以就……杯具ing……80章开始每章至少2K字~~~每天一更,绝不断更。粉一夏,群:33844916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不得往生

    不得往生

    这是一部投以裁纸刀、许之生半夏的爱情小说;这又是一部六国争雄的钢铁行业商战小说;这还是一次对“企业家原罪”的有力质问。或许一切的商业都将经历这样的过程,《不得往生》草莽起家的许半夏从收废铁到开工厂,而传奇往往这样炼成。相爱想杀相知相遇,周旋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法律界甚至黑社会势力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亦正亦邪亦帮亦损。,经历良心与资本、道德与利益的对抗在漫长的创业岁月中。既有痛苦、波折,也有甜蜜、收获
  • 凤归巢

    凤归巢

    此文属家斗,种田,豪门,狭长杏眼的莫府嫡长女无娘无爱,老爹的小妾要强嫁她掌控在手,搓圆捏扁还要占有她娘的嫁妆,穿越到此的同名小人物莫小双如何受得,爆脾气加上不服输当真要在莫府风生水起,竟赢得美男个个顾盼流连,你来我往小双如何应对,你方提亲我跟后,却不知世态炎凉,一场婚姻嫁取,惹出许多寒心变故,罢了罢了,就算不嫁,也不能在莫府守着如狼似虎的小妾异妹,那就让老爹再取,气死小妾,让美男心疼,爬地哀嚎,“双儿啊,嫁我吧!”稍带着种上几田薄田买上几件铺面,分分茶,下下棋,偶尔在道观谈谈天,谈谈地,有美男道:“双儿啊!你是我的,就算分分茶下下棋,也是要回家侍候夫君的!”莫小双终于两眼一翻道:“什么夫君?你明媒正取过我吗?”%%%%%%%%%%%%%%%%%%%%%%片断一双儿对姨娘道:“姨娘啊,你那屋子里摆着我娘的嫁妆物件,你是不是还回来的好?你知道不知道,小妾私自拿正夫人的东西,视同偷盗,是要被送官的!”姨娘道:“凭什么,那是老爷送给我的!”双儿道:“那老爷就是家贼,你就是外鬼!来人啊,从今往后我,我们兄妹三人就在姨娘这里过活了,姨娘你是给我们布菜呢,还是给我们守门呢?”片断二双儿挺着大肚子道:“爷,你要男孩,还是女孩?”男主道:“双儿,咱自然是要男孩子,咱就生一个男孩好了,以后就不用这么幸苦!”双儿道:“那要是你娘不同意,给你寒几个丫头怎么办?”男主扶着双儿道:“双儿,咱就让她们给咱宝宝洗尿布!给咱们倒洗脚水!”双儿白了一眼道:“那要是皇上给你几个美娇娘呢?”男主大度地说道:“这还不好办,让她们做咱们的义女,给咱多招几个女婿,让他们养活咱一家三口!”
  • 千年之书

    千年之书

    好书,是贮存知识的宝库,是屹立在知识海洋中的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超薄阅读,享受着厚重的积淀和丰硕的收获。徜徉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品味思想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几千年来,人类前进的第一个足迹,世界文明创造的每一项成果,都被保存在书籍宝库中。书籍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引领着人类不断向前。读书,就可以把千年来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时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吸取过来,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进步。一本好书,往往凝聚着一个人思想的精华,蕴藏着时代特有的气息,作者的灵魂也寄居其中,永远不死不灭。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同你交谈,和善温雅地告诉你所有的秘密。
  •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危险关系:丫头,悠着点

    老爸老妈出国旅游将她丢给刚回国的他照顾,谁知道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在家里专门欺负她,将她当女佣使唤,还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将她给那啥了,不仅如此,好友居然拿她当赌注,输给了他,太过份了,她要奋起,将他狠狠地打回原型!(此文乃校霸独宠拽丫头的孩子篇,很友爱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