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05

第5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5)

值得注意的是,心斋在强调良知存在的上述这些基本特征的同时,还分别有这样的表述:“不用安排思索”、“人伦日用之间举措之耳”以及“真体不须防检”。显然,这三个表述所涉及的都是工夫论问题。从叙述的脉络来看,不难发现心斋的思路含有这样的逻辑:由于良知现成或良知见在,所以“不用安排思索”、“不须防检”,所以应当在“人伦日用之间”加以具体的落实,换言之,道德实践等工夫措施是由良知现成理论推出来的必然结论。如果说前面的表述是就良知存在的本体层面而言,指明了良知本体的“见在”性、“自在”性的特征,那么后面的表述则是就致良知的工夫层面而言,要求人们顺从良知存在的这种自然本性,不能以后天的人为意识去强作“安排”或“思索”。

这里所说的“不用安排思索”、“不须防检”,其实是宋代以来的一种道学术语,是以“天理自然”的观念作为其成立之依据的,唯因“天理自然”,故而“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以下程伊川所说的一段话也反映了这一思想:“天地之道,万物之理,唯至顺而已。大人所以先天、后天而不违者,亦顺乎理而已。”然而就心斋此说的直接思想渊源而言,当是源自程明道《识仁篇》中的话语:“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在这一说法当中,显然前后两句构成了某种逻辑关联,若剔除“以诚敬存之”一句,则后一句“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是难以成立的,也就是说,程明道的本意不在于拒斥工夫,毋宁说“诚意”和“居敬”之工夫仍然是首要的,除此之外,更无必要作任何其他的“防检”或“穷索”。

然而到了阳明学的时代,大多数有心学倾向的学者对明道思想可谓莫不心存敬仰,特别是他的《定性篇》和《识仁篇》,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心学家对《识仁篇》作断章取义式的解读,置“以诚敬存之”一语于不顾,唯视“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一语为圭臬,甚至将此与孟子、《周易》的“不学不虑”、“何思何虑”等语作观念上的联想,以为“不思不勉”才是最为合乎天道自然的为学工夫,甚至提倡应“以自然为宗”。对此,东林派顾宪成表示了深深的忧虑:“白沙先生以自然为宗,近世学者皆宗之,而不思不勉之说盈天下矣。” 刘蕺山则指出,对明道的“不须防检”说亦当善会,“若泥‘不须防检穷索’,则‘诚敬’之存当在何处?未免滋高明之惑。子静专言此意,固有本哉”。认为“不须防检”之说对象山一系的心学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另一位明末时代的学者吴柴庵(生卒未考)则尖锐地道出了其中的关节点之所在:“不学不虑,岂不是现成良知?”由此可以看出,在晚明时代的思想界,“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不学不虑”、“不思不勉”这类主张可谓风靡一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这类主张的一个思想源头就在于“现成良知”说。若以吴柴庵的观察思路来看上述心斋之言,则不难窥看到其中的奥妙:

“良知一点,分分明明,亭亭当当”,讲得正是“现成良知”的道理,而“不用安排思索”,讲得正是“不学不虑”的道理;而“不学不虑”是由“现成良知”推出来的结论,反过来说,“现成良知”则是“不学不虑”的依据。

然而对于上述心斋的第二句话:“良知天性,往古来今,人人具足,人伦日用之间举措之耳。”则须作另一层的分析。在心斋看来,良知存在的“现成性”不仅表明良知先天地存在于人心之中,构成人的本质,而且良知还具有“当下性”的特征,它无时无刻不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行、展现自身,这也是良知在人的行为中自能作出是非善恶之判断的根本原因。所以重要的是,既要树立起这样一种信念,即良知存在于吾心是“分分明明、亭亭当当”的,同时又要做到在人伦日用中顺其良知自然,“不用安排”、“不须防检”。换言之,工夫实践必须在人伦日用的层面加以落实。此即“人伦日用之间举措之耳”的意思。末尾的一个“耳”字,起到了强化语气的作用,含有“唯有……而已”的意味。可见,上述这段话的着重点在于“人伦日用”这一句,换言之,心斋的现成良知说的重点落在了工夫论的层面。

若将心斋的现成良知说与龙溪作一比较,则可发现后者主要是立足于本体论的立场,强调了良知存在的先天性特征,这与龙溪主张“以先天统后天”的“先天之学”这一思想特质有关;而心斋对于“先天之学”并没有特殊的兴趣,他的良知见在说更为突出了工夫层面的意义,即良知必然在人伦日用中当下有所呈现,故而重要的是应当在人伦日用中加以切实的体验。应当说,这是在现成良知问题上,心斋不同于龙溪的根本差异。也正因此,所以心斋非常注重“以日用现在指点良知”或者“发挥百姓日用之学”,这几乎构成了心斋思想的一个标志性特点,若以心斋的两个思想命题作一简约化表述,那就是:“日用即道”、“满街圣人”。关于这一问题,将在本节第三部分加以讨论。

须指出的是,由于心斋的良知见在理论具有重工夫这一重要特点,因此心斋的良知论述又有另外一个面相,并开始受到学者的注意。用余英时的说法,这是心斋学“已略露重知识的倾向”,“与阳明良知之教有异”的一个重要面相,这集中表现在心斋给钱绪山的一封书信中所说的一段话:

先生(指阳明)倡道京师,兴起多士,是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非先生乐取诸人以为善,其孰能与于此哉?近有学者问曰:“良知者,性也,即是非之心也。一念动或是或非,无不知也。如一念之动,自以为是而人又以为非者,将从人乎,将从己乎?”予谓:“良知者,真实无妄之谓也。自能辨是与非。

此处亦好商量,不得放过。夫良知固无不知,然亦有蔽处。如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而孔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齐王欲毁明堂,而孟子曰:‘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若非圣贤救正,不几于毁先王之道乎?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多识前言往行而求以明之,此致良知之道也。观诸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则可见矣。然子贡多学而识之,夫子又以为非者,何也?说者谓子贡不达其简易之本,而徒事其末,是以支离外求而失之也。

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一者,良知之本也,简易之道也;贯者,良知之用也,体用一原也。使其以良知为之主本,而多识前言往行以为蓄德,则何多识之病乎?昔者陆子以简易为是,而以朱子多识穷理为非。朱子以多识穷理为是,而以陆子简易为非。呜呼!人生其间,则孰知其是非而从之乎?孟子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简易之道也。充其是非之心,则知不可胜用,而达诸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矣。故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这段论述何以与“重知识之倾向”有关,稍后再议。首先须指出的是,这段话是由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引起的:根据良知者是非之心这一孟子对良知的基本定义,无疑地良知自能知是知非,一念之动,良知便自能判断其是非,但是如果“自以为是而人又以为非者”的情况出现,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将从人乎,将从己乎”?这个问题在阳明心学的时代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心学理论必须回答是非善恶之标准到底是在于他人还是在于自己?换言之,是非标准归根结底是外在于人心的还是内在于人心的?最终也就是要求回答:判断是非的标准到底由谁说了算?是完全由一己之人心说了算,还是应当容纳他人“又以为非”的判断?是非标准究竟有没有客观性之可言?以上这一系列设问可以从“将从人乎,将从己乎”这八个字引申出来。按照阳明的良知理论,一切是非善恶唯有诉诸自己的良知,良知才是判断一切是非善恶的最终依据、唯一准则,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终极的判断标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外在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也唯有通过人心良知的审判才能得以确立,外在规范的客观性也唯有经由主体的确认才有可能。比方说,道之载体的经典虽然是一客观存在,但是按照心学的理念,在终极意义上,“古圣相传只此心”,因此唯有通过的“心”的判断和审视,经典的客观性及其意义才能得以彰显,否则的话,经典亦只是一堆“糟粕”。阳明有一段名言,也正是建立在这一观念基础之上的:“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见,就连孔子说的话,也要经过人心的审视,才能判断其是其非。结论就是,是非标准的客观性必须由心而立,换言之,客观性之依据在于人心,而不在于人心之外的存在本身,比方说,如果将孔子的话“求之于心而非”,那么获得这一判断的客观性标准就是由心而立的,而与孔子本身无关。所以,由阳明心学以观,“将从人乎,将从己乎”这一问题本身无疑是多此一问,不足以成为问题。因为答案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是非原则、善恶标准不可能设想是“从人”而只能是“从己”。

然而问题却依然存在。退一步说,即便承认良知在“一念动或是或非”之际,能够明断是非,但问题是,既然能明断是非的良知也必然随着人心的发动才能发挥判断能力,那么为什么同样作为人心的一念之发动与作为人心的良知之启动,可以同时并存、同时并进?也就是问:如果说人心良知是人心一念的审判官,那么岂不等于说人心之中存在着两种分裂的人格,就好像存在着一个罪犯、一个法官。法官固然是罪犯的审判者,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法官审判罪犯的场所———法庭却是同一个心!更为荒谬的是,还必须是由同一个心来审判自己。用台湾学者王汎森的说法,此即“‘心’同时作为一个被控诉者和控诉者,殆如狂人自医其狂”,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越发疯狂。用理学家的语言,这叫做“以心治心”。其实,早在朱子的时代,就曾注意到这一问题,他批评佛学之病在于“以心治心”,指出:“释氏之学,以心求心,以心使心。”而在朱子看来,这是非常可笑的、不可理喻的,因为朱子坚持认为“心只是一个心,非是以一个心治一个心”,他甚至认为是赞成还是反对“以心治心”,是“儒佛之异”的关节点,如佛教所云:“‘常见此心光烁烁’,便是有两个主宰了。不知光者是真心乎?见者是真心乎?”朱子对佛教的批评也许未必完全允当,但他对“常见此心光烁烁”的深入追问却是有哲学意义的。朱子问道:所见之光是“真心”呢?

还是“见者”之心是“真心”呢?按理说,若以“见者”为真,则“所见者”为假;若以“所见者”为真,则“见者”为假。但依照佛学所言“常见此心光烁烁”之真意来看,其结论却是:“见者”与“所见者”却能同时为真。如此一来,则人心中莫非同时存在着“两个主宰了”。朱子对此问题如何展开深入的批判,他的批判有否道理,这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令我们注意的是,朱子所提出的“以心治心”的问题却不期然地在明代心学当中得以显露出来。当然阳明心学中是否存在着“以心治心”、“以心使心”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分析立场和审视角度的问题,其中义理繁复,不宜在此深究。

不过,有一点却是必须指出的,尽管阳明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从心学理论推演开来,有可能发生这一问题,但是阳明后学在重建心学的理论体系以及诠释体系之时,却必然会遇到这一问题,而且有必要对此问题作出相应的回答。

现在问题已经摆在了心斋的面前:在遇到己以为是而人以为非的情形时,我们的良知能够或必须做什么?心斋的回答可以分作两个层面,第一层意思基本上没有越出心学的范围,第二层意思又含有两点旨趣,略显复杂,究竟是否犹如余英时所言“与阳明良知之教有异”?亦有待重新判断。第一层意思很简短,亦即: “良知者,真实无妄之谓也。自能辨是与非。此处亦好商量,不得放过。”讲得很明确,无非就是阳明良知学的题中之义,故不必多论。第二层意思则是:“夫良知固无不知,然亦有蔽处。……”依阳明良知之教,这句话有语病,因为严格说来,只能说人心有蔽处,而不能说良知有蔽处,不过这一语病不至于导致整段语意不通,可不深究。重要的是,心斋在省略号以下,举了不少例子,意在说明两点旨趣:第一,“故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多识前言往行而求以明之,此致良知之道也”;第二, “使其以良知为之主本,而多识前言往行以为之蓄德,则何多识之病乎?”这两点旨趣恰恰构成了一个循环解释。由“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多识前言往行”可以有助于致良知的道德实践;由“以良知为之主本”,可以使得“多识前言往行”不至于迷失方向,以此作为“蓄德”的手段。质言之,在致良知与多闻多见之间,既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也不存在唯一单向的递进关系,而应当是彼此关联、互为一体的辩证关系。事实上,心斋的这一解释思路仍属于阳明心学的固有理路:良知固非见闻,然良知亦不离见闻。诚如阳明所言:“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这是阳明的原则之论,强调良知与见闻并非是排斥关系而是一种体用关系。具体到如何确切把握良知与见闻之关系,阳明坚决主张须以良知为“主脑”来统率一切工夫,切不可忘却“头脑”而“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否则便导致人心迷失方向。可见,阳明所反对的颇有点类似于“为知识而知识”的那种唯科学主义,他主张在“尊德性”(亦即“致良知”)的前提下去做“道问学”的工夫是并无大碍的,只是他坚决反对“道问学”可以是独立于“尊德性”之外的专门学问,或者说把“尊德性”与“道问学”割裂开来,使其分头并进,这也是不可取的。

这一观点显然是建立在“良知不由见闻而有”的原则论之基础上的。关于阳明此说所含的丰富的思想蕴涵以及义理问题,譬如良知何以能涵摄见闻,在良知之外,见闻知识有否可能独辟蹊径、自建一客观的知识体系等问题,这里不便详说。重要的是,若我们耐心地对照上述心斋之言,则不难发现心斋所言简直就是阳明此言的翻版,既无甚新意,更谈不上“与阳明良知之教有异”。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心斋所言“使其以良知为之主本”,也就是阳明所说的“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这句话才是阳明和心斋在良知与见闻的关系问题上所欲表达的主要旨意。至于在良知的“主意头脑” 的引领之下,允许去做“多闻多见”之工夫,是否反映出心斋思想已有了“重知识的倾向”,可能不免是后人的一种推测。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热门推荐
  • 当朝第一恶妻

    当朝第一恶妻

    夫君喂!半夜洗好黄瓜,既不乏口腹蜜剑的本事,你别用抽筋式的目光看臣妻,也不乏十步杀一人的气势,夫君呀,欢迎亲们跳坑。”郡王:“别罗嗦了,溺水重生,本郡王现在要逼宫。皇后:“你们继续,本宫只是来围观的。我骄傲!”《你丫抢婚有完没完》,夫君呀,今晚洗好了身子,一对一,这样的恶女人怎能当你的妻?”皇上:“皇后,一对一,朕被抛弃了。”严望:“有此恶妻,楠竹性子诡异,肩头落着吃肉的八哥,随心所欲,你那阎王夫君朕也怕,女主性子清冷,严大人移情别恋了,宝宝可爱!公主:“严哥哥,楠竹顶天立地,侠盗李七七变成了官家千金李七七。抱着比老虎凶残的猫,男女身心干净!柳絮繁体出版文:《钦差相公仵作妻》精彩悬疑文!推荐柳絮经典完结文东唐皇朝三部曲:柳絮另外完结一对一文:收受贿赂,欺男霸女有木有?《半路杀出个庶女来》楠竹有双重性格。”七七:“皇上喲,绝对独一无二的楠竹,臣妻也只是个传说。皇上:“严夫人哟,大宠女主,要申请政治避难!”七七:“呜呜,错过会后悔哦!七七:“呜呜,全文无小三,你没事太好了,更有精彩案情等待,你很失望。有仇不报非女子!她邪恶,腹黑闷骚,以恶制恶玩的爽歪歪!《特警傻后要休夫》女主反出皇宫,将仇人夫君的行踪泄露出去差点要了他的命?皇上吆!假装勾引扑到有木有?她一个人祸害太无聊,女扮男装,祸害他全家,破案寻找真爱的故事贵妃:“本宫要李七七的命。”众人:“想找死的滚一边去死。”《别惹楚家大小姐》女强宠文!《法医嫡女御夫记》,谁惹她,种田宠文,戳戳屁股有木有?《毒吻》现代都市警花宠文!,为你清洗伤口的一大桶盐水为妻早就烧好了。”仇人锦衣卫头子上门来逼婚。”本文一对一,她骄傲!半夜三更婆家扮个鬼,女主睿智机变,放猫放八哥!嫁给仇人祸害死他,男强女强,祸害死他的奸夫兼靠山皇上同志!贤妻良母那一套丢进茅厕,对手戏多,吓死人不偿命。”《娘子,我们夫妻俩何时竟然如此相惜相知了。严望:“看到为夫还没死。”啥,一对一,大家一起来祸害才够爽!严望:“回府,到我怀中来》种田宠文,我们洞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通灵剑神

    通灵剑神

    宁不凡历尽种种修真艰苦路,最终走上了修剑的道路,偶的上古十大神兵之首轩辕剑,并因感情受挫创下断肠剑法,一时之间无敌于天下,交得孙悟空为兄弟,得女娲芳心暗许,艺压十万天兵天将,大闹凌霄宝殿,为救女娲毁瑶池惹下滔天大祸……
  • 腹黑老公太危险

    腹黑老公太危险

    爱过方知情深,伤过方知情痛!————题记他是玖城第一豪门慕容家二少爷,路晗恨之入骨的男人,可一组轰动全城的暧.昧照,绑住了他们的婚姻。新婚夜,他将她圈住,缓缓凑近,欲施兽行——“慢着。”她拦住他,“我无、意、间听到你和准大嫂的对话……”“听到什么?”“咳咳,你和准大嫂貌似打算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下叔嫂乱.伦情”……”他眸子眯起。“放心,我不捉奸,只要你和我相敬如冰!你们的地下情我绝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可真……大度!”他松开她,“可是晗晗,你不知道没有男人滋润的女人会老的很快么?”“……滚!”————她是“克父克母克爷爷连未婚夫也不放过”的路家三小姐,为了妹妹,他染上了她。“晗晗,我不喜欢你叫着其他男人的名字……”“要求我时,先管好你自己总往大嫂身上瞄的眼睛!”————当一场被策划了十六年的惊天骗局浮出水面后,一个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人竟出现了时……一切又都变了。“带着这个野种滚出慕容家!”大雨中,她带着孩子无处可去……
  • 活宝一生一起走

    活宝一生一起走

    亲爱的姐妹要结婚,她们比新郎还激动!四大小姐,共度青春。她们古灵精怪,她们拌嘴不断。毒舌!共枕!她们约定,一生一起走!活宝聚义,正式登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地上地下之大陆小岛

    地上地下之大陆小岛

    1949年,解放前的重庆暗潮涌动。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的我地下党员“蜂王”忽然被捕,毛人凤亲自审讯这位被戴笠亲手安插进军统的特工······同为潜伏人员的女特工“母后”被迫转移到台湾,在小岛上与敌人周旋……谍影重重,步步惊心,生存存亡系于一发,每个人都是嫌疑者,走错一步即人头落地。大陆小岛谍海风云变幻莫测,国共两党秘密战线生死角力。这是残酷的挑战,这是智者的游戏!大幕落下,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划过面庞的水晶

    划过面庞的水晶

    “炼,我们会好好在一起的,是吗?所以,别离开我。你说过不要让我消失在你找不到的地方,所以我也请你,别消失......炼..你等我!”——颜孜依“我放弃了一切,放弃了我的霸业,只为了换取你一句原谅我!可是,你终究让我失望了。颜孜依,你让我恨不起你,但是我可以让你恨我,这样你一辈子都能记住我。”——焰成皓